樹狀水庫區底泥環保清淤工程水下作業專項施工方案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04520
2024-09-20
25頁
96.50KB
1、樹狀水庫區底泥環保清淤工程水下作業專項施 工 方 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制單位: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二XX年X月目 錄一、 編制依據4二、 編制原則43 保證質量,科學合理,盡量降低工程造價。5三、工程概況5四、施工方法5第一節 施工測量5一、 測區概況5二、完成的主要工作5三、技術依據5四、技術要求5五、設備及校驗62、測量船泊6六、控制測量61、平面高程控制62、水位控制6七、水深測量61、測線布設72、數據采集7八、質量控制7四、測量人員組織、設備配置8第二節 水下作業施工方法8(一)施工測量與標志設立8(二)排泥管架設9(12、)排泥管線布置9(2)排泥管線架接工藝10(3)管線布置注意事項:10(三)施工工藝及流程簡述10(1)拋錨定位11(2)開挖11(3)泥漿輸送及排棄11(4)挖泥船扇形橫挖、直線前進11(5)挖泥船生產調度11(四)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11(1)清淤區分區清淤12(2)分條開挖12(4)分層、邊坡開挖12(五)挖泥船生產試驗13(1)清水試驗13(2)挖泥船挖泥厚度試驗13(3)挖泥船進樁距離試驗14(六)挖泥船疏浚施工注意事項14(七) 施工質量控制措施14(4) 環保措施15第三節、勞動力及機械需求計劃16第四節 質量控制171、質量管理網絡172、質量保證措施17第六節、事故現場應急措施3、201、人員落水事故應急救援措施202、船舶碰撞應急救援措施20(4)指導船舶做好與善后處理有關的工作。21第七節 進度保證措施211、建立完善的組織網絡212、強化工作計劃性、加大施工資源配備213、加強施工管理22第八節 環保措施22第九節 防汛措施221、物資的準備:232、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并加強日常管理。23(11)施工船舶在大風天氣、大浪天氣嚴禁作業,挖泥船應落定位樁并做24水下作業施工專項方案一、 編制依據1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12月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02年8月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環境防治法2008年6月4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1998年1月5 中華人4、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修訂6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7 船舶污染物排放標準(GB3552)8 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GB504033-2008)9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268-2008)10 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4-2001)11 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2-2009)12 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13)13 疏浚與吹填工程施工規范(JTS207-2012)14 疏浚區域的水位及地形條件 二、 編制原則1 嚴格按中標合同文件所規定的工程施工工期,根據工程的特點和輕急緩重,分區組織施工,在工期安排上盡可能提前完成。25、 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做到布局合理,突出重點,全面展開,平行流水作業。各工序緊密銜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工作,以保證施工連續均衡有序的進行。3 保證質量,科學合理,盡量降低工程造價。三、工程概況本工程擬疏浚區河道長度約2KM,河道寬90-292M。山美水庫常年水位為96.48M,水庫在該水域的高程為74.10-82.20M,水深由和安村來水向庫區方向變深,應該深度在疏浚船只挖深范圍之內,滿足深水水庫疏浚工程要求。本工程疏浚面積為32.7萬m,疏浚工程量12.3萬m。四、施工方法第一節 施工測量一、 測區概況本水庫位于東經XXX,成樹狀分部。測區位于水庫上游,汛期河道最大水深可達到25m,枯水期最小6、水深可低至2m。測量區域總面積為32.7萬m。二、完成的主要工作1、泉州市山美水庫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庫區底泥疏浚工程(一期)測區范圍內控制點校核4個點;2、泉州市山美水庫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庫區底泥疏浚工程(一期)清澈區水深測量。三、技術依據 水利水電工程測量規范SL197-2013四、技術要求 1、平面坐標系:1980年西安坐標系,中央子午線:11830E 2、高程系統:1956年黃海高程系。 3、測量比例尺:1:500。五、設備及校驗 1、 采用設備為南方測繪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SDE-28工控型測深儀。該儀器具有自帶WINDOWS XP操作,集水深測量,軟件圖形導航,定位數據和水深數據采集多功能7、于一體,具有實時記錄水深圖像數據功能,可完美再現和打印。為業內應用較廣的測深設備。2、測量船泊 使用測量船舶一艘:船長5米,船寬2米,吃水0.6米。六、控制測量 1、平面高程控制 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測量采用GPS實時動態差分定位(RTK)技術進行,在選定的固定點位架設RTK基準站,采集基準站的WGS-84坐標后向流動站發射電臺數據鏈。流動站分別在控制點A3、A4 、A10、A19上架設,采集控制點的WGS-84坐標,每個控制點采集數據時間不少于5分鐘,并根據甲方提供的相應點的1980年西安坐標系,求取轉參數,建立平面和高程轉換模型,供測圖使用。本次控制采用四個控制點A3、A4 、A10、A198、進行轉換參數的求取,坐標轉換殘差見下表。在校核控制點滿足規范要求的情況下,利用建立的轉換模型進行平面定位和高程測量。 2、水位控制 在施工區水域附近設立臨時水尺,用RTK測量水尺頂高程,求得水尺零點高程。七、水深測量 1、測線布設單波束測線按照垂直等深線方向布設,測線間距按比例尺要求布設,1:500比列尺測圖沒線間隔為10m,垂直于主測線方向布設了多條檢查線,檢查線長度滿足不低于主測線總長度5的要求2、數據采集在岸上固定點架設參考基站,采用RTK和HY1600測深儀與HYPACKMAX海道測量軟件組成的水深測量數據自動化采集系統進行外業數據采集。、測量時將定位天線與單波束換能器固定在船舷同一位9、置,使定位數據與水深數據統一;、測前使用檢查板對整米的方式檢校單束波的測深綜合改正數,以便內業數據處理時進行水深修正。、每次測量前后均讀取換能器靜吃水,取其平均值作為換能器靜吃水改正;、庫區水位變化不大于1ch,所以水位觀測采用水深測量工作開始前,工作中,工作完成后分雖記錄一次水位,觀測時間誤差小于1分鐘,水位觀測讀數至0.01m。八、質量控制1.在本工程外業測量工作中每個步驟均嚴格按照ISO-9001程序文件中所規定的內容來實施2、測量過程中每個步驟均實行自檢、互檢、測量成果經嚴格審查無誤后方可提交。3、本工程所用儀器設備在使用期間均在強檢和自檢證書有效期內;同時在工前對定位設備、測深設備進10、行了穩定性比對。四、測量人員組織、設備配置本工程配備經驗豐富的專職測量人員,設專職測量工程師1人,專職測工2人。本工程配備的測繪儀器設備見下表。序號儀器名稱型號規格單位數量1工控型測深儀SDE-28臺12測量船舶船長5米,船寬2米,吃水0.6米艘1第二節 水下作業施工方法(一)施工測量與標志設立(1)根據監理人提供的測量基準點、基準線和水準點及其基本資料和數據,按照國家測繪標準和本工程施工精度要求,測設用于工程施工的控制網。(2)根據自測的控制網,和施工圖紙進行實地測量放樣,放樣測站點的高程精度,不得低于五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放樣點的點位誤差不應超過以下值:疏浚開挖邊線:水下1.0m,岸邊011、.5m;底高程:不得欠挖;各種管線安裝:0.5m;吹泥機械定位:1.0m。(3)吹泥前在河道設計中心線、開口線、開挖起訖點(由建設單位提供)、彎道頂點設立清晰標志,包括標桿、浮標或燈標等。平直段每隔50100m設一組橫向標志,彎道處加密至50m。(4)施工作業區內必須沿疏浚邊線設立便于觀測的水尺,水尺零點宜與挖槽設計底高程一致,并應滿足以下要求:水尺應設置在便于觀測、水流平穩、波浪影響最小不易被船艇碰撞的地方;水尺應滿足五等水準精度要求;若施工區遠離水尺所在地,則應在水尺附近設置水位讀數標志,定時懸掛水位信號,或采用其它通信方式通報水位。(二)排泥管架設(1)排泥管線布置整條排泥管線主要由水上12、浮管和陸地岸管組成,水陸管線之間用柔性橡膠軟管連接。陸地岸管吹填區側的陸地管線采用鋼制管架接。施工初期,該段管道應首先架接遠離水口門一端,隨著沖填面逐步向前推進,管道適時延伸或拆卸。疏浚區的陸地管線宜與疏挖區平行架接。施工開始前,該段管道首先架接至疏浚開挖區起點附近,并與水上浮管連接。隨著挖泥船逐步向前疏挖,適時拆卸或延伸管道。水上浮管水上浮管的長度相對固定。隨著挖泥船逐漸向前開挖,水陸接著點也隨之移動。(2)排泥管線架接工藝排泥管線布置平坦順直,避免死彎。出泥管口伸出排泥場圍堰坡腳外的距離不小于5m,并應高于排泥面0.5m以上。水下排泥區的管口伸出排泥區標志線10m,且應高出水面0.5m。排13、泥管接頭應緊固嚴密,整個管線和接頭不得漏泥漏水。一旦發現泄露,要及時修補或更換。排泥管支架必須牢固,水陸排泥管連接采用柔性接頭。對有通航要求的,采用措施以確保水上航運和陸上交通安全。以確保交通安全,不發生水上碰撞事故為目的,整條水上管線必須隨時錨固,并設置警告牌。排泥管的布置不得破壞既有公路、堤防等設施,必須穿越時,應報請監理人與有關管理部門協調解決。(3)管線布置注意事項:管線布設盡量避免形成過急彎曲。吹泥管接口要嚴密、緊固,防止泥漿泄漏污染環境。水上管線布設浮筒管線應在重載情況下仍露出水面。受潮流影響的水上管線擺管不宜過長,其它管線宜拋錨固定。充分考慮管線布置的線路,防止與相鄰單位發生干擾14、。(三)施工工藝及流程簡述(1)拋錨定位挖泥船左右橫移是依靠卷揚機收放兩邊的鋼絲繩錨而得以實現的。因此,兩邊鋼絲繩的生設點必須牢固。經現場勘察,挖泥船錨位可在兩岸陸上灘地或水下拋錨生設。在水下拋設錨位時,錨位點應設置明顯的浮標等水上標志,以保證往來船只的航行安全。(2)開挖即開始啟動絞車液壓馬達,絞刀頭中速旋轉,切削挖掘水下土方。(3)泥漿輸送及排棄絞吸式挖泥船通過船上離心泵的作用吸取絞刀切削挖掘的淤泥,并提升、加壓,泥漿通過排泥管線(浮管、陸地管)全封閉輸送,泥漿在進泥口區域排入清淤處理場。(4)挖泥船扇形橫挖、直線前進絞吸式挖泥船施工采用定位樁交替提升進步、扇形橫挖法,即始終以一根樁為主樁15、,對準挖槽中心線下插河底,作為橫移擺動中心,利用左右纜交替收放,擺動挖泥,通過主、副樁交替提升進樁。主樁前移的軌跡始終保持在挖槽中心線上,使絞刀的平面軌跡始終保持平行前移,避免重挖和漏挖現象。(5)挖泥船生產調度為減少排距,增加工效,清淤時挖泥船尾部敷設的浮管為逐漸加入,以便保證排距最短,提高功效,降低油耗。(四)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絞吸式挖泥船的開挖方向:當流速小于0.5m/s時,采用順流開挖,當流速不小于0.5m/s時,采用逆流開挖。開挖時根據泥層厚度、挖槽寬度和機械能力,確定是否分層分條開挖。分條開挖時,條與條之間應有重疊區,以免形成欠挖土埂。采用絞吸式挖泥船挖較硬的粘性土時,其一次切削厚16、度應通過試驗確定。(1)清淤區分區清淤根據清淤區和堆泥場的形狀及相對位置,綜合考慮減少排距和就近棄土的原則,從外側開始,沿開挖中心線方向,向前推進開挖,為減少管線重新安裝次數以及盡量減少有效排距,提高工程效率,每向前清淤100m后將挖泥船退回起始處進行另一槽疏挖。(2)分條開挖將清淤區按挖泥船的清淤寬度40m進行分條,原則上按平行于清淤方向進行分條,對于叉口交匯處分條后不規則處,對于平行方向寬度不夠30m的區域按照垂直方向進行分條,以方便施工,提高功效。相鄰的開挖分條重疊3m以上,以免漏挖。開挖好的方塊由技術人員按區域編號、施工時間、施工班組和質檢情況作好詳細施工記錄,并在平面圖上作好標記。(17、3)依據水源條件采用一定的順序清淤,同時避免清淤土回淤影響清淤底高程,保證工程質量。(4)分層、邊坡開挖挖泥船的挖深控制通過水位遙報儀的實時水位數據和THY-TSY環保絞刀深度顯示儀指示器實施,分層開挖,每層層厚一般為0.5至0.8m;對于+1m以上部分邊坡測量放樣后,采用上欠下超的階梯疏挖方法,超、欠面積比應控制在11.5范圍內,避免出現邊坡超挖或欠挖現象。階梯最大寬度為1m,讓其自然垮坡形成設計坡比,并即時作出檢測,采取相應補救措施,其坡面臺階的開挖寬度,由電羅經指針擺角,結合當時絞刀下放疏挖深度,換算得出具體數據,每天由施工員提交給當班挖泥操作人員,對不易形成設計邊坡位置,則采用直線進樁18、,斜向挖泥的方法,以保證邊坡的形成。同時充分考慮庫區水位變化不大的特點,在豐水期先施工土層高程較高的區域,清淤出挖泥船吃水深度,確保枯水期能正常施工。(5)在施工過程中根據流量計和濃度計實時控制泥漿輸送濃度,保證不低于15%的含泥量的濃度,同時在吹填過程中配合尾水監測,保證尾水達標排放,盡量降低疏浚清淤余水對湖區水源的污染,有利于環境保護。(五)挖泥船生產試驗(1)清水試驗在疏浚施工前為檢查機械設備是否完好,各管線路徑是否符合要求,進行清水試驗,觀測管道有無大幅度擺動、管道是否密封、有無漏水現象。(2)挖泥船挖泥厚度試驗清淤施工前進行挖泥船絞切試驗,根據我公司挖泥船裝有的絞刀深度顯示儀,挖泥船19、按不同的絞刀厚度開挖,觀測不同絞切厚度下的含泥量,用回聲測深儀實測開挖后地形,在該工程疏浚土質條件下選擇經濟絞切或挖深厚度實施開挖。(3)挖泥船進樁距離試驗疏浚施工前進行挖泥船進樁距離試驗,采用挖泥船的不同進樁距離試開挖,用回聲測探儀實測開挖后地形,在該工程疏浚土質條件下選擇經濟進樁距離實施開挖,并保證不形成漏挖。(六)挖泥船疏浚施工注意事項(1)在施工期間,如疏浚處存在橋梁等建筑物,應保證其正常運行。(2)在已有建筑物(橋、閘、岸墻等)附近施工時,應采取措施,確保建筑物的安全。(3)當發現水下障礙物時,項目部將立即報告監理機構并以浮標及燈標標明位置,以確保安全。(4)為形成河道設計邊坡,吹泥20、時避免出現邊坡超挖現象。一旦出現,將按設計邊坡進行修整,直至監理機構滿意為止。對岸邊附近有房屋、堤防等建筑物時,不允許有超挖現象。對有護砌要求的岸坡應采取有效措施嚴格按設計邊坡進行開挖。(七) 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平面質量控制措施:在挖泥船配備DGPS接收機和挖泥船電子圖形控制系統軟件。施工前,工程技術人員根據各區平面控制參數編制挖泥施工文件,經審核無誤后輸入挖泥船電子圖形控制系統。施工中挖泥船駕駛員嚴格按施工控制圖形所顯示的開挖寬度,控制挖槽寬度,以減少廢方。在各施工標之間或分區交接處,絞吸船按10m的重疊寬度安排重疊施工,以防止漏挖;加強施工過程檢測工作,以防止漏挖,確保工程質量。高程質量控制21、措施:工地建立滿足工程需要的水文驗潮站,并安裝潮位自動遙報系統為挖泥船和測量船提供實時潮位。在施工船上配備“潮位自動遙報接收機”實時接收并顯示潮位。施工前,工程技術人員把各區、段的斷面施工圖形輸入絞吸船上GPS電子圖形控制系統。施工員根據施工斷面圖形、實時接收的潮位變化情況及時調整挖深;當挖泥深度接近設計深度時,按設計要求定深挖泥,防止超挖。定期對挖泥船深度顯示器進行校準。加強過程檢測,防止漏挖、超挖。地質的檢查措施在施工過程,要做挖泥記錄,特別對地質的變化的記錄,對照施工設計圖紙的地質情況,看是否基本相符,如挖到設計標高后,地質情況與設計不符,及時通知設計方,研究下一步的處理方案。在基槽驗收22、后,及時組織拋砂施工,在施工過程中經常對基槽、部分換填區進行檢查,如發現回淤超過規范要求,及時組織清淤。 (4) 環保措施加強對船員的教育,增強全員環保意識。施工中,如發現排泥管線連接不緊密漏泥,均立即停止作業,待修復后再投入施工。第三節、勞動力及機械需求計劃本工程擬疏浚區河道長度約2KM,河道寬90-292M。山美水庫常年水位為96.48M,水庫在該水域的高程為74.10-82.20M,水深由和安村來水向庫區方向變深,應該深度在疏浚船只挖深范圍之內,滿足深水水庫疏浚工程要求。本工程疏浚面積為32.7萬m,疏浚工程量12.3萬m。高峰期間共需要勞動力15人左右,機械設備計劃進場測量船舶一艘,823、寸絞式清淤船一艘,南方測繪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SDE-28工控型測深儀一臺。資源需求計劃表序號資源名稱數量備注1勞動力15人兩班船員輪流作業及相關測量施工人員2絞式清淤船1艘8寸3測量船舶1艘船長5米,船寬2米,吃水0.6米4SDE-28工控型測深儀1臺第四節 質量控制1、質量管理網絡項目經理: 項目總工: 質 檢 員: 施工班組: 2、質量保證措施嚴格執行上述各項質量技術措施指標。第五節 安全控制措施由于本工程屬于水上作業,在施工中必須嚴格執行水運工程施工安全防護技術規范(JTS205-1-2008),并據此確定本工程安全管理目標。1、 水上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應符合現行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的規24、定,開工前應報告當地港航監督部門。2、 隊長及調度應與經理部相關部門加強聯系,掌握和即時了解工地的氣象和水文情況(包括漲潮和落潮期間),遇有不能施工的天氣應提前預告并通知作業班組。3、 水上作業時(包括漲潮和落潮期間)不論是否屬于高空作業均應穿救生衣,佩帶安全繩,并將其系在牢固的地方(如貝雷梁、已施工好的鋼管樁等)。4、 在施工作業地點附近放置一定數量的救生圈,并配備兩艘救生艇,安排操作熟練的專職水手、駕駛員24小時值班。若遇見落水等危險情況,應立即通知經理部并出動救生艇等實施救援。5、 履帶吊起重作業時按施工要求進行定位,并在履帶吊履帶下加鋪墊板。6、 施工所使用的船只應經船檢部門檢查合格后25、方可使用。施工期間按規定應臨時碼頭、船行標志及救護、消防等設施。7、 船只在航行前,應檢查各部位的機械與設施是否良好,不得帶病作業。應掌握和及時了解當地的氣象和水文情況,遇有大風天氣應檢查和加固船只的錨纜等設施。遇有雨、霧天,視線不清時,船只應顯示規定的信號,必要時,應停止航行或作業。8、 定位船及作業船錨錠后,應在涉及航域范圍內設置警示標志。拋錨時,錨鏈滾滑附近不得站人。9、 水上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應符合現行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的規定,開工前應報告當地港航監督部門。10、 隊長及調度應與經理部相關部門加強聯系,掌握和即時了解工地的氣象和水文情況(包括漲潮和落潮期間),遇有不能施工的天氣應提前26、預告并通知作業班組。11、 水上作業時(包括漲潮和落潮期間)不論是否屬于高空作業均應穿救生衣,佩帶安全繩,并將其系在牢固的地方(如貝雷梁、已施工好的鋼管樁等)。12、 在施工作業地點附近放置一定數量的救生圈,并配備兩艘救生艇,安排操作熟練的專職水手、駕駛員24小時值班。若遇見落水等危險情況,應立即通知經理部并出動救生艇等實施救援。13、 履帶吊起重作業時按施工要求進行定位,并在履帶吊履帶下加鋪墊板。14、 施工所使用的船只應經船檢部門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期間按規定應臨時碼頭、船行標志及救護、消防等設施。15、 船只在航行前,應檢查各部位的機械與設施是否良好,不得帶病作業。16、 應掌握和及27、時了解當地的氣象和水文情況,遇有大風天氣應檢查和加固船只的錨纜等設施。遇有雨、霧天,視線不清時,船只應顯示規定的信號。安全管理網絡項目經理: 項目總工: 安 全 科: 施工班組: 第六節、事故現場應急措施為預防和控制水上水下施工作業與污染事故或緊急情況,做好事故應急準備,以便發生緊急情況和突發事故時能及時有效地實施響應,最大限度地預防或減少可能造成的傷害、損失和環境影響。1、人員落水事故應急救援措施人員落水事故發生后,第一發現者應立即向落水人員拋扔救生圈或繩索,使落水人員不致遠離落水地點。必要時救護人員可以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下水救援。現場負責人要立即調動就近船舶趕往事發水域進行救助。 在28、救助落水人員,要及時核對人數,了解事故情況,采取措施,控制事態擴大。 與就近的醫院進行聯系,對受傷人員進行應急處理并迅速將轉送附近醫院。 做好現場保護,以便于事故調查。2、船舶碰撞應急救援措施(1)船舶發生碰撞后,應急反應小組應認真分析碰撞損壞對船體結構、強度及航海性能的影響,研究制定搶險方案,為船舶提供技術指導。(2)如船體破損進水,應急反應小組應迅速查驗有關資料,為船舶提供可靠數據,指導船舶排水,堵漏,必要時指導船舶選擇適當地點搶灘。(3)如船體破損嚴重,船舶和人命可能受到威脅,生產經營部應根據應急反應小組指示立即電告港方或海事部門請求援助。(4)指導船舶做好與善后處理有關的工作。第七節 29、進度保證措施1、建立完善的組織網絡建立以項目經理為首各施工責任部門組成的施工管理組織機構,選派精干的人員組成項目經理部、負責組織本工程的施工實施。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職責明確、責任到人,促進各部門、各責任人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做到組織健全、職責明確、協調到位。2、強化工作計劃性、加大施工資源配備1).在工程施工實施前,首先要編制詳細的計劃,結合本工程的施工特點,制定階段性的施工目標,圍繞著制定的目標,展開工作,確保完成目標任務。2).為了確保生產計劃的按期實現,要根據計劃安排情況,配置足夠的施工資源,包括材料供應計劃,周轉材料使用計劃,設備配置計劃,勞動力計劃等。a.人員配備為順利實施本工程,選30、派有較強管理能力和豐富施工經驗的人員參加施工、管理。根據總工期安排,配足輔助性用工數量,按照項目法施工要求,從嚴進行控制,以保證連續施工。b.施工設備 為了確保生產計劃的按期實現,根據計劃安排情況,配置足夠的施工設備,從而保證工程總工期計劃的實現。3、加強施工管理加強施工現場的管理及施工現場的調度,強化施工過程控制,工序控制,樹立“質量就是進度、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加強工序協調、工種協調,減少矛盾,提高效率,確保工期。施工過程中,要經常性地檢查施工進度計劃實施的情況,找出施工計劃滯后的原因,通過對施工工序及時進行調整,落實切實可行的措施,確保節點工期及總進度計劃目標的實現。經常對現場道路的維31、修24小時能連續作業。第八節 環保措施1、為保護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項目部將工程開挖棄料運至專門指定的棄料場堆放;及時清理垃圾,嚴格按批準的棄渣規劃將棄渣運至指定的地點后進行掩埋或焚燒處理;防止任意堆放棄渣或垃圾影響河道過水標準。2、避免由于施工造成水土流失;加強對噪聲的治理。3、廢水不排河道,垃圾不倒入河道,確保河道暢通。4、凡進入現場的材料、設備必須放置有序,防止任意堆放器材、雜物阻塞工作場地周圍的通道或影響環境。第九節 防汛措施1、物資的準備:現有的施工機械如挖掘機、指揮車等應急搶險物資。儲備物資及救護用品:救生船、救生衣、安全繩、救生圈,簡易擔架、跌打損傷藥品、包扎紗布。儲備搶險工具32、:按搶險人數配齊十字鎬、鐵鍬、抬杠、竹筐、土箕、編織袋、長繩等搶險工具2、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并加強日常管理。(1)安全科在項目經理部防洪防汛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根據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編制防臺防汛應急預案,配備好各種應急物資、設備、人員,發現汛情后應立即采取措施組織人員按預案進行實施。(2)安全科應密切與當地氣象、水文部門聯系,建立完善的汛期洪水預警機制,做到早預防、早預報,提前督促物資部門做好救援物資、設備、人員的調配組織工作。(3)接到有關洪汛緊急警報通知后,防洪防汛領導小組的全體人員應立即召開會議,并組織項目經理部和工程隊人員作好抗洪準備工作,督促做好防汛、防洪的各項應急措施,工區應加強巡邏33、檢查,配備好搶險器材和物資用品。(4)各工程隊按防洪防汛區域做好應急措施,使施工現場的排水系統暢通,停電并加固臨時用電線路,保證通訊暢通。(5)施工現場的危險品存放應有明顯的位置標明,并有專人進行看管,防止暴雨洪水將其攪亂、混雜、流失、造成事故。(6)認真做好施工現場防洪排水工作,根據現場情況分別采用改溝、截水、防滲、加固等措施。對低洼處的基礎開挖做到隨挖隨填,保證施工地段排水設施暢通無阻,確保運營行車和施工車輛的安全。施工期間不能保證汛期安全的暫停施工。(7)加固圍堰,保證汛期圍堰有足夠的防沖刷能力,在泄水口臨河道坡風浪沖刷范圍用尼龍袋裝土(砂)鋪成魚鱗狀,防止洪水風浪沖刷破壞。汛期加強圍堰34、巡查力度,確保圍堰安全度汛。(8)合理安排工期,盡量避免在洪水來臨季節水上施工,合理布置生產生活設施,以防止施工機械、材料、及既有線其他設施受洪澇災害侵害。(9)合理規范化施工,構成施工平臺的結構強度和穩定性必須經過計算,確保能夠抵抗強臺風和洪水沖擊。在設計時,平臺頂面要高于最大洪水水位,以減小洪水或強臺風來襲時潮水平臺結構的沖擊力。(10)遭遇大風、大浪天氣應謹慎施工,平臺安排專人管理,配備對講機,從多渠道了解施工水域附近船舶動態,以便及時采取措施,確保施工安全。由平臺安全人員全面檢查平臺狀況,根據實際情況安排是否繼續施工。(11)施工船舶在大風天氣、大浪天氣嚴禁作業,挖泥船應落定位樁并做好拋錨加固措施,排泥管線做好拋錨加固,拋錨處掛浮標,運輸船舶進停泊區,靠岸避風浪。安全科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并及時將天氣情況反映給指揮部,待風浪減小并接到指揮部通知后方可恢復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