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疏浚及堤防工程施工組織設計_5.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05445
2024-09-20
9頁
23.50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河道疏浚施工方案施工組織設計資源包下載
1、湯河及上游整治工程-河道疏浚及堤防工程施工施工組織設計編制日期:2013年9月7日目 錄(1) 各分部分項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案與技術措施(2)確保工程質量管理體系與措施(3)確保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管理體系與措施(4)工程進度計劃與措施及施工網絡圖(5)確保工程進度計劃及技術組織措施(附施工進度表或工期網絡圖)(6)資源配備計劃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資(材料)情況描述及進場計劃(附擬投入的主要施工機械設備表)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機械設備情況、主要施工機械進場計劃勞動力安排計劃及勞動力計劃表(7)施工總平面圖及臨時用地表(安裝類工程項目從實際需要)(8)有必要說明的其他內容第一章、各分部分項工程的主要施工方2、案與技術措施工程概況1、工程名稱:湯河及上游整治工程-河道疏浚及堤防工程施工2、建設地點:巢湖市經濟開發區3、建設單位:巢湖經濟開發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4、工程內容:堤防級別為2級,河道清淤,土方回填,生態護坡,詳見工程量清單及圖紙。概算約6500萬元。5、質量標準:合格6、工期要求:100個日歷天(具體開工時間以業主開工令為準)。第一節 工程測量本工程施工測量主要內容:平面控制測量、水準測量、斷面測量、跟蹤測量、結構沉降觀察和竣工測量。1 施工測量、放樣人員的組織測量、放樣是工程施工質量控制達到預期目標的重要環節。因此由具有理論和實踐施工經驗的專業測量員擔任測量組長,并配備5名有一定經驗的測量3、技術人員組成測量小組,負責本工程的測量、放樣工作。2 測量主要儀器配備經緯儀:“JZ-2”1臺。水準儀:“S3” 4臺。全站儀:C-100 1臺。鋼卷尺:30、50、100m各4把。其它測量配備設備:花桿、塔尺等。3 交樁工作進場后由工程技術負責人組織,測量組長負責會同建設、設計、監理方工程師認真做好工程坐標控制樁、里程樁、水準點移交的實地交樁工作及前期測量資料交底工作。交樁時若發現問題應及時提出、及時解決。對埋設淺、容易變動的樁位(里程樁)應進行復測,交樁完備后應辦理交樁手續。4 測量放樣本工程中構筑物較多,業主在交樁時提供的坐標,在打樁、基坑開挖時可能遭遇破壞,為此本工程的定位放樣根據坐標4、來采用網格式放樣:先按照交樁的坐標,定出整個河道中心線及相應附屬工程的方位,再在網絡圖上布出具體位置方向角度以示正確,并將所有構筑物的轉折點、交錯點,均用樁來控制,而樁位控制在網絡圖上,在整個平面上選擇三個不被振動、移動損壞的點做成牢固的控制樁位,亦反映在網絡圖上,最后在平面布置上挖土、駁岸、涵洞身等施工時用網絡圖的方位進行放樣定位,并以三個控制樁位來復核,確保整個平面布置合乎設計要求。所布置的測點及保護樁,需用現澆混凝土來制成,樁入原狀土應大于1.5m,并要求施工中每15天進行一次軸線網絡復測,并嚴密進行調差和補點,要始終保證工程在高精度測量控制之下進行。1、平面控制測量施工圖上標有各控制點5、坐標,在甲方交樁后,先進行內業計算,繪制坐標控制網,再進行現場平面控制測量,直線段交樁點上架全站儀,對中整平,打出直線,打樁定點,在定出的直線段基礎上,確定弧線段或變截面段的拐點,根據設計圓弧半徑尺寸放出弧形曲線及變截面形尺寸,復核無誤后即打樁定位,由此放出各結構的中心控制線、邊線、土方開挖線及基礎施工邊線。(2)里程樁號的復測與測定對施工沿線移交的里程樁號進行復測,且移出施工影響區以外,同時根據結構施工需要時應加樁,縮小施工控制范圍,便于施工放樣;對重設里程樁應復測,監理工程師核定同意后才可使用。2、水準測量從甲方或監理工程師交樁的國家級(書面)水準點開始,按國家四等水準的測量要求進行水準測6、量,測量所用的水準儀要經專門測繪儀器鑒定部門校核鑒定。塔尺用雙面水準尺,黑面三絲讀數,紅面中絲讀數,視距小于等于80m,前后視不等差小于等于3m,黑面讀數+K-紅面讀數小于等于3mm。往返閉合差小于等于20K。若測量成果符合要求,經平差后計算出各臨時水準點高程,原始測量記錄、高程計算表數據送測量監理工程師檢驗驗收,驗收合格,可以使用。若閉合差大于允許誤差,或記錄數據不清,涂改,則返工重測,直至符合規范要求。施工臨時水準點根據本工程實際情況,應在施工沿岸的兩側每200m各設一組(2個),一個用于校核。臨時水準點應按規范要求設置在不受施工影響、地基堅實地方,用混凝土埋設及護欄保護。對埋設的臨時水準7、點應統一編號,繪制于施工平面控制圖上。施工臨時水準點作為工程結構施工高程測放與控制基準點。3、斷面測量本工程斷面測量主要內容為原斷面復測、測放、驗收。(1)原斷面復測:施工前根據設計里程樁號與設計斷面圖復測施工范圍內的原河道及原土地標高,提供原始數據作工程土方計算、平衡及制定針對性施工方案用,復測數據應標于施工剖面圖上。(2)斷面測放:本工程土方開挖、回填量大,施工線較長,因此對河道的土方開挖必須進行現場控制。(3)斷面驗收:對已完成的工程施工措施、結構、河床疏浚斷面應進行斷面復測、驗收,是否符合施工組織設計、施工規范及設計標準。4、跟蹤測量在土方開挖、結構施工的整個施工過程中應及時對平面尺寸8、,高程控制進行施工跟蹤測量,使工程測量的質量管理貫徹于施工全過程。5、結構沉降觀察(1)沉降觀察點的設置按本工程設計要求一律采用鋼材加工成標準件,然后按設計規定數量與要求分別預埋于底板面層、結構頂面。(2)沉降觀察標點應埋設后及時測放,在工程竣工驗收前后應分別觀察一次,按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檢驗評定標準進行觀察頻率,且做好觀察記錄和資料。6、竣工測量在工程竣工時,應對工程結構的平面尺寸、水準高程、斷面尺寸、沉降標點等進行全面的復測、驗收。第二節 污染土開挖、運輸與棄置處理一、施工準備1、河道底泥取樣孔在河道開挖之前應進行河道底泥取樣,探明污染土的分布范圍和數量,定量分析開挖河段沉積物中重金屬含量及9、評價其污染程度,為河道開挖棄土處理提供依據。A、河道底泥取樣孔布點及取樣要求、根據“疏浚土的取樣和試驗指南”規定:在可能污染的區域,按200200m網格淺層取樣為宜。據此擬定合同A的采樣點為:每隔140m布設斷面,每個斷面布3個取樣孔,河道軸線一個孔,兩端各一個孔。采樣孔的布置應上報工程主任并得到工程主任的批準方可進行。、每個取樣孔自表面以下每隔1m取一個樣品進行分析,樣品直徑100mm,高度100mm,從現有河底面鉆至開挖完工面為止,預計每個取樣孔各取6組土樣,取樣孔數量為90個孔,土樣數共有906=540組。A類:未受污染,不需要采取特殊疏浚、轉運和棄置措施;B類:中等污染,疏浚和轉運中需10、要特別注意,在棄置時應減少污染物通過溶出和懸浮釋放;C類:嚴重污染土,疏浚和轉運中需要高度注意,不允許在公布的海上傾倒棄置,棄置時必須與周圍環境有效隔離。、根據規范將C類別劃分為工程的污染土,對污染土的分析試驗工作應由具有國家環保部門頒發的資格證的單位來完成,將分析成果綜合,繪制污染土的分布圖,清楚表明污染土的分布范圍及工程量,上報工程主任。2、組織測量人員布設測量導線,保護測量控制點,復測原河道水下地形,并按25m間距繪制斷面圖。3、每公里設置一個臨時水位尺、水尺零點同河底設計高程一致,水深標尺精確到厘米,派專人記錄、整理匯總,及時向挖泥船通報水位,以便控制挖深。4、挖泥船及其附屬設施(拖輪11、錨艇)和其他設備的調遣,嚴格執行水利水電行業標準SL17-90。5、進行輸泥管線的架設和組裝,完成污染土棄渣場圍堰,退水口、過濾層淋溶水處理設施的修造。6、在土方開挖開工前30天,擬定一份施工措施計劃報工程主任審批,包括:施工開挖平面布置圖、開挖施工設備、出渣和棄渣措施、邊坡保護措施、安全措施、排水措施、施工進度計劃。二、污染土開挖根據工程實際,為減少施工過程中污染土的再懸浮擴散及降低施工時的噪聲污染,本工程污染土開挖采用荷蘭制造的低噪音、長排距的IHC-3800型絞吸式挖泥船進行施工。1、污染土開挖采用分段、分道、分層的開挖方式,施工中堅持稍超勿欠的原則,每段100m。2、開挖前,根據復測12、污染土分布圖,沿開挖軸線,每隔25m分別設置水上中線標旗和開挖邊線標旗,挖泥船開挖施工中每個開挖斷面前至少應有兩個斷面標旗。彎道段適當加密樣標,每個開挖折線段沿開挖單道軸線延伸到岸邊設置中線旗,以便挖泥船在轉折部位的操作駕駛,每過一個轉折點,挖泥船均要重新就位。3、樣標放好后,挖泥船由拖輪拖帶,測量人員指揮就位,根據污染土分布平面和剖面圖,挖泥船開挖時在不同樁號段采用不同的開挖方式開挖。4、開挖前,預先算好各段不同開挖深度、挖寬與擺角的關系,供駕駛人員操作使用。由于污染土分布的不均勻和絞吸挖泥船斷面開挖的特殊性,污染土開挖施工中,部份非污染土將一起被疏浚,部分岸坡污染土將安排在高潮位時開挖。513、污染土開挖完成后,復測水下地形圖,繪制與原始斷面相應樁號斷面圖,核算污染土開挖工程量。三、污染土運輸污染土全部采用管道式運輸,分道開挖時采用自動起浮式水下潛管施工保證河道船只暢通。1、設計排泥管道主干線沿側架設,險要工段敷設鋼架和砼墩支撐,管道轉彎段以彎管或軟管連接,每隔400m設一個水陸接頭。棄渣場各吹填區支管道與主管道以三通連接,并設活動閘閥,以便隨時變換出泥口,合理棄置污染土。2、排泥管由水上運到施工現場,岸管架設由熟練管道工配小型吊機和手拉葫蘆安裝。3、水陸接頭施工由熟練管道工配吊機和錨艇組裝。4、IHC-3800型絞吸式挖泥船自備800m水上浮筒管線,水上管線的拆裝由挖泥船甲板工自14、行負責。5、開挖過程中不能中斷運輸,為此我們采用自動起浮式水下潛管,以滿足航道運營。四、污染土棄置處理l、圍堰修筑污染土棄置前,根據吹填區實際情況對塘內積水進行排水處理并進行晾曬,加固加高周邊圍堰,以便于合理吹填使污染土充分沉淀。貯水區圍堰沿舊河堤岸修筑其高程略低于周邊圍堰。圍堰修筑主要土方來源棄渣場內,部分土方來源于本標段開挖土方,圍堰內取土距堰內坡腳應大于5.0m。2、退水口設計1、貯水區沿用已經工程主評批準使用的退水口,堰體分層壓實填筑,退水口底部采用尼龍編織袋裝土或砂密鋪兩層,堰頂鋪筑成魚鱗狀,臨時坡比同圍堰邊坡,溢流面坡比采用1:41:5,退水口兩側用尼龍編織袋裝土或砂,壘成頂寬0.5m坡度為1:0.5的擋土墻。3、低土埂圍堰修筑為使吹填泥面趨于平整,增加吹填區尾水滯留時間,降低尾水中的懸浮顆粒;提高退水質量,減少退水污染,在第一層污染土吹填區時,利用原土埂重新修筑堤堰,使之分成若干吹填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