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石混凝土擋土墻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05695
2024-09-21
5頁
39.50KB
1、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技術交底記錄編號: 市政施管07工程名稱保山中心城市沙丙路(永昌路東繞城高速)道路工程三標段部位名稱片石混凝土擋土墻工序名稱片石混凝土擋土墻交底日期年 月 日交底單位交底人接收單位片石混凝土擋土墻施工班組接收人交底內容:一、測量準備1、按要求放出擋墻坡腳線,同時對樁點作好保護。2、作好和相鄰施工段的聯系測量。二、材料準備1、 砂、石、水泥必須經試驗合格,提供符合設計的配合比。2、 塊石強度為大于30MPa,最小厚度150mm。砼等級為C20,片石參量占總體體積25%以下。三、施工技術要求(1)、基坑開挖1、邊坡檢查合格后,方可開挖基礎基坑。基坑開挖前做好地面排水設施,開挖采2、用機械開挖,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施工,不得改緩或改陡,以免影響墻體穩定。2、擋土墻為傾斜基礎,基礎坡度為0.1:1,應準確開挖,不得修補,基坑底寬度為2.84m。3、當基坑開挖中地下水滲出時,應及時設置集水坑抽水,確保基坑無積水。4、基坑開挖完畢由項目部技術人員驗收,主要控制項目有地基承載力、基底高程、平面位置和平面尺寸。檢查合格后進行下一工序施工。5、擋土墻基礎下采用50cm碎石換填,基礎開挖后應及時通知現場技術人員測試地基承載力。(2)、立模模板安裝時,應用鋼管支撐,縱橫支撐間距不大于70cm。模板在安裝前必須打磨、并刷脫模劑。為保證澆筑過程中不出現位移、爆摸等現象,采用拉桿對模板進行加固。3、模板如有復核人: 編制人: 年 月 日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技術交底記錄編號: 市政施管07縫隙,應采用雙面膠、泡沫膠等填塞嚴密。(3)、澆筑混凝土根據片石混凝土設計要求配制C20的混凝土,集中拌和,以保證混凝土的質量,用混凝土灌車運輸到現場后,用挖掘機或者吊車吊裝混凝土入模,用插入式震動棒震搗,在混凝土的澆注過程中應,應符合下列規定:a、從高處直接傾卸時,其自由傾落高度不宜超過2m,以不發生離析為度。當傾落高度超過2m時,應通過串筒、溜管或振動溜管等設施下落。b、澆注砼使用插入式振動器,與側模應保持50-100mm的距離;插入下層砼50-100mm;每一處振動完畢后應邊振動邊徐徐提出振動棒。對4、每一振動部位,必須振動到該部位砼密實為止,密實的標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氣泡,表面呈現平坦、泛漿。c、砼的澆注應連續進行,如因故必須間斷時,其間斷時間應小于前層砼的初凝時間或能重塑的時間。砼的運輸、澆注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得超設計的規定,當需要超過時應預留施工縫。d、施工縫的位置應在砼澆注之前確定,根據墻身高度,設一到二個水平施工縫,并應按要求進行處理,應鑿除處理層砼表面的水泥砂漿和松軟層,經鑿毛處理的砼面,應用水沖洗干凈。e、澆注砼期間,應設專人檢查支架、模板、鋼筋和預埋件等穩固情況,當發現有松動、變形、移位時,應及時處理。(4)、摻加片石技術要求片石摻入量為25%,在第一層砼上埋放清洗好的5、片石,埋放片石遵守下列規定:a、片石埋放均勻,不得傾倒成堆。b、片石之間有一定的空隙,空隙不小于10cm.c、片石摻加前應清除表面的雜物、泥土等。d、片石的最外邊距模板距離不得小于15cm。e、片石埋放在搗實砼的深度為片石高度的一半左右。(5)、養護拆摸砼采用覆蓋灑水養生,灑水養生時間不少于7天,養生期間必須一直保持砌體表面的濕潤;待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方可拆除模板。(6)、沉降縫設置和墻面坡度墻身伸縮縫設置按設計圖紙施工,墻身沿線路方向每隔10m結合墻高設置寬2cm的沉降縫一道,縫內沿墻頂、內、外三邊填塞深度不小于0.2m瀝青麻絮。墻面坡度為1:0.25復核人: 編制人: 年 月 日市政基礎6、設施工程施工技術交底記錄編號: 市政施管07(7)、泄水孔設置及墻背回填墻身按設計圖紙設置泄水孔,間距23米,在超出路面線30cm以上設置,PVC排水管出水口必須低于進水口,泄水孔外傾斜5%,孔徑為50mm的PVC管;墻背回填碎石濾水層其寬度應50cm,其壓實度要求90%。PVC管應超出擋土墻背面2030cm。四、質量保證措施1、雨季施工,嚴格作好排水措施,防止基底被水浸泡。2、墻身灌注時,要注意模板變化及灌注速度,防止出現模板變形過大。3、振搗混凝土的工人必須認真負責,杜絕漏振、過振、漏漿的情況發生,確保混凝土的質量和外觀。五、安全防范措施1、基坑開挖時,要分段施工,及時開挖及時施工,如不能7、及時施工,必須在基坑周圍設置圍檔,夜間要加警示燈。 2、 基坑開挖處于對周圍建筑物影響區內時,必須對周圍建筑物采取防護措施,并對其進行測量監控。3、擋墻施工時,設置專人防護,上下卸料務必提醒下部作業人員。4、當地下水豐富時,要采用及時抽水或坑外降水的方法,降低地下水位,同時應有防止臨近建筑物危險沉降的措施。5、擋墻施工機械必須安全裝置齊全,施工人員須配備安全防護用品。6、擋墻施工的堆載材料應嚴格按照要求堆放,避免坍落傷人。7、當出現有塌方傾向或對周圍建筑物造成影響的必須及時報告,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可采取做片石護坡或打樁維護)。8、當遇雨、雪等不良氣候環境時,要提前做好覆蓋防護工作。同時避免對8、當地的環境造成污染。9、擋墻外腳手架的鋼管、扣件、連接件、腳手板、安全網使用前進行外觀檢查。 無嚴重銹蝕、彎曲、壓扁或裂紋; 扣件無脆裂、變形、滑絲。10、 腳手架的操作面必須滿鋪腳手板,腳手板搭接必須順向搭接,小橫桿設置于大橫桿的下部,橫距不得大于1.5米,縱距不得大于2.2米,步距不得大于1.8米,同時要求腳復核人: 編制人: 年 月 日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技術交底記錄編號: 市政施管07手板中不得有空隙和探頭板、飛跳板。腳手板要平整,錯臺要符合規范要求。操作面外側設護身欄桿和一道擋腳板或設一道護身欄桿和立掛安全網。下口封嚴,防護高度應為1.2m。11、 腳手架拆除,應先清除腳手架上的材料9、和雜物,設置警戒范圍并設專人監護。腳手架的拆除應按規定的拆除程序進行,接點應在位于其上的全部可拆桿件都拆除之后才能拆除。在拆除過程中,凡已松開連接的桿配件應及時拆除運走,避免誤扶和誤靠已松脫連接的桿件。拆除作業中有需要加固的部位,應先加固再拆除,防止架體倒塌。拆下的零部件、桿件,應按規格分批運到地面,嚴禁拋擲,并按規格、品種碼放整齊。作業人員應相互呼應,動作協調,中間不換人,必須換人時應將拆除情況做詳細交底,禁止單人進行拆除較重桿件等危險作業。12、高處作業,嚴禁投擲物料。臨近施工區域,對人或物構成威脅的地方,必須支搭防護棚,確保人、物安全。13、施工人員上下時,必須從梯子上下,(梯子必須滿足承重要求、底部不得墊磚)嚴禁人員從腳手架上爬上爬下,作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會 簽 欄參加單位參 加 人 員復核人: 編制人: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