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津口閘現場抽水試驗成果報告及基坑深井降水設計和施工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05716
2024-09-21
24頁
566KB
1、目 錄第一章 抽水試驗成果報告31 工程概況32 實施深井降水背景42.1 攪拌樁試樁42.2 地質條件勘探42.3 降水方案的確定53 降水試驗的目的和任務54 試驗場地的選擇55 降水試驗方案的實施55.1 試驗井的結構及平面布置55.2 試驗井及觀測井技術參數65.3 降水設備65.4 試驗步驟65.5 試驗數據記錄表75.6 抽水試驗設備器具配置75.7 人員配置75.8 抽水試驗數據觀測要求:76 試驗數據成果匯總87 水文地質參數計算及整理分析107.1 滲透系數k值計算107.2影響半徑R計算:127.3 水文地質參數成果12第二章 基坑深井降水設計方案131 降水深度132 含2、水層水文地質參數確定133 基坑總涌水量134干擾井單井出水量145 總井數146 降水井布置157降水井結構158水泵選型159 降水供電設計1510 降水運行工期安排1611 深井降水工程量1712 意見與建議17第三章 深井降水施工方案181 施工方案182 施工順序及工期安排183 降水井成井施工183.1 施工工藝流程183.2 施工方法184 排水施工205 供電設施205.1 變壓器205.2 備用電源205.3電纜敷設206 降水井運行及管理206.1 水位和水量控制206.2 井管保護206.3 降水運行保障措施207 降水井施工設備、人員配置218 質量保證措施229 安全3、和文明施工、環境保護措施23第四章 降水施工、運行管理費用241 鉆井費用242 降水井運行費用243 電纜、排水管費用244 合計費用24黑龍江干流堤防工程第二十標街津口閘現場抽水試驗成果報告及基坑深井降水設計和施工方案第一章 抽水試驗成果報告1 工程概況街津口閘址河床高程43.345.28m左右,揭露的地層巖性主要有:低液限粉土、級配不良中砂、級配良好中礫、-1級配不良中砂、低液限粉土、級配良好中礫、低液限粘土、級配良好中礫等。閘址區地下水為第四系孔隙潛水,含水層巖性為級配良好中砂、級配良好中礫,底部高程31.0m以下為低液限粘土,級配良好中砂滲透系數經驗值為K=210-2cm/s-3104、-2cm/s,級配良好中礫滲透系數經驗值為K=1.510-1cm/s-2.010-1cm/s。地下水與河水水力聯系密切,水位隨蓮花河水位變化而波動。2 實施深井降水背景2.1 攪拌樁試樁原設計街津口閘基坑四周設置多頭小直徑攪拌樁防滲墻,以攔截地下水,確?;邮┕て诎踩?。2015年7月19日2015年7月21日我部在街津口閘左側下游部位采用ZCJ-25型一次成墻攪拌樁機分別進行了4組水泥土攪拌樁的試樁施工,鉆進至地面以下14.0m(高程36.0m)處均出現鉆桿抖動、卡鉆現象,并能聽到鉆頭撞擊、摩擦堅硬障礙物的聲響,經過多次提鉆、下鉆、改變鉆頭反復嘗試均無法穿越該層,無法達到設計深度(底高程29m5、)。2.2 地質條件勘探2015年7月1日7月15日,我部在導流明渠右側0+000+600位置進行了9口降水井施工,鉆進至13.015.0m時鉆桿內部有硬物碰撞聲響,鉆桿并無異樣,至15.018.0m(高程35.032.0m)時鉆桿有響聲、有振動、底部有較大碰撞及摩擦聲音,多次發生卡鉆現象,泥漿及鉆頭帶出礫石粒徑在2mm200mm之間,且大粒徑含量較多。為進一步驗證該區域地層礫石部位、粒徑及存在的普遍性,2015年7月21日我部在閘站(X=5311075.763,Y=562528.082,H=47.5m)處施工一口試驗井,鉆進至13.515.0m(高程34.032.5m)時鉆桿有響聲、有振動、6、底部有較大碰撞及摩擦聲音,與明渠降水井揭示地層情況基本一致。2015年7月25日我部在(X=5311055.894,Y=562502.243,H=50.8)處施工一口抽水試驗井,降水井鉆孔直徑700mm。鉆至13.8m(高程37.0m)時出現大顆粒礫石,底部有較大碰撞及摩擦聲音,鉆桿出現抖動,卡鉆取出石塊直徑200mm,至17.5m(高程33.3m)穿越大顆粒礫石層。施工期間我部對鉆井抽出礫石進行了篩分(部分遺落在泥漿池中),在監理工程師的見證下進行了取樣,稱量計算如下表:抽水試驗井大顆粒礫石統計表粒徑重量(kg)礫石體積(m3)孔內礫石層體積(m3)大顆粒礫石占總體積的百分比(%)510cm7、48.650.018221.421.310cm46.310.017341.2總計94.960.0361.422.5注:1 礫石比重取2.67g/cm3; 2 大顆粒礫石出現層高3.7m,孔徑700mm。綜上所述在街津口閘區域地面以下15m18.0m處(高程35.0m32.0m)普遍存在較大粒徑礫石且礫石較為集中,多頭小直徑攪拌樁無法穿越該層進入低液限粘土層,無法達到設計要求深度(樁底高程29.0m),防滲墻無法起到防滲作用。2.3 降水方案的確定根據以前的類似工程砂層、砂礫石地層的降水經驗,本工程采用深井的降水方案是切實可行和有效的,能夠將地下水降低到設計高程并確保持續有效運行,保證基坑邊坡的8、穩定及旱地施工。經多方面的充分討論確定了試驗方案、試驗場地確定后,立即組織各種資源進場施工,按照試驗方案要求,自2015年7月23日開始鉆井,到2015年7月28日完成了單井試驗工作。共完成1眼降水井,井底高程為28.5,井深23m。并完成3眼觀測井,先后進行了單井三次降深抽水試驗。3 降水試驗的目的和任務(1)對成井結構及單井出水量進行測驗。(2)通過抽水試驗求得含水層的綜合滲透系數。(3)確定漏斗曲線及影響半徑。(4)確定單井最大出水量、干擾出水量,計算基坑總涌水量,最終確定基坑降水方案,合理地選擇水泵泵型。(5)確定最佳的井間距,完全攔截外圍地下水向基坑的側向補給,確保閘基坑邊坡安全,實9、現渠道土方工程旱地開挖施工。4 試驗場地的選擇單井抽水試驗選擇時考慮到作業方便、代表性等因素,單井降水試驗選擇在街津口閘左側上游(X=5311055.894,Y=562502.243)部位,該處地下水位埋深3m左右,供電及排水條件均較好,符合開展試驗的主要條件。通過試驗,確定單井出水量、滲透系數、影響半徑等基本的設計數據,繪制或計算漏斗曲線,為閘站基坑降水提供參數。5 降水試驗方案的實施5.1 試驗井的結構及平面布置抽水井(單井試驗井)井深為21m,成井直徑700mm,井管全部采用直徑500mm的鋼管,其中下部15m為花管作為過濾器,上部為實管,花管外包60目濾網,各管接頭部位采用焊接接頭。濾10、料為豆石(1-5mm)。1#、2#、3#觀測井井深21m,成孔直徑500mm,井管全部采用直徑300mm的UPVC管,下部15m為花管:濾料為豆石(1-5mm)。為了保證井的出水量以及觀測井的水位變化靈敏度,所有井采用反循環鉆機進行鉆孔,泥漿護壁,成井后立即大泵量抽水洗井直到完全出清水為止。各井之間的相對位置見試驗井平面布置示意圖。試驗井布置詳見下圖:5.2 試驗井及觀測井技術參數試驗井及觀測井技術參數詳見下表:試驗井、觀測井技術參數井類別井深(m)鉆孔直徑(mm)井管直徑(mm)井底高程(m)備注試驗井21.570050028.51#觀測井21.547015028.51#觀測井21.547011、15028.51#觀測井21.547015028.55.3 降水設備參考導流明渠降水效果,抽水試驗選用三種型號的水泵進行三次降深抽水試驗:第一次降深水泵:250QJ型潛水泵,水泵流量80m3/h;揚程20m;功率7.5kw。第二次降深水泵:250QJ型潛水泵,水泵流量125m3/h;揚程32m;功率18.5kw。第三次降深水泵:300QJ型潛水泵,水泵流量180m3/h;揚程40m;功率30kw。5.4 試驗步驟由于考慮到地下水含水層巖性比較單一、滲透系數較大、抽水井水位降深較小,因此試驗采用單井穩定流三次降深進行數據收集及計算。(1)先進行單井一次降深抽水試驗:抽水井采用水泵(250QJ8012、-20/7.5)抽水,1#、2#、3#觀測井進行觀測。一次降深抽水穩定后停機恢復水位,并更換水泵。(2)二次降深抽水試驗:恢復水位穩定后,采用水泵(250QJ125-32/18.5)抽水。1#、2#、3#井進行觀測。二次降深抽水穩定后停機恢復水位,并更換水泵。(3)三次降深抽水試驗:恢復水位穩定后,采用水泵(300QJ180-40/30)抽水。1#、2#、3#井進行觀測。三次降深抽水穩定后停機恢復水位,并更換水泵。5.5 試驗數據記錄表各井水位觀測記錄及出水量記錄見附表5.6 抽水試驗設備器具配置 抽水試驗設備器具配置表設備器具名稱型號單位數量回轉鉆機(反循環)ZJ-200臺1柴油發電機50k13、w臺1深井潛水泵250QJ80-20/7.5臺1250QJ125-32/18.5臺1250QJ125-32/18.5臺1電測水位計支4水表個1本次抽水試驗采用潛水泵抽水、系統電源作為動力。水量采用水表測量,測量精度符合規范要求。5.7 人員配置本次抽水試驗配備專人負責,為了測得數據的精確性,將測量人員分為兩組(每組4人,分黑白兩班二十四小時不間斷觀測井水位。安排專人指揮測量,以統一觀測時間。抽水試驗于2005年11月10日開始,試驗具體操作如下:單井降深抽水試驗:2015年07月28日2015年07月29日進行單井一次降深抽水試驗,穩定出水量為90m3/h; 2015年07月30日2005年014、7月31日進行二次降深抽水試驗,穩定出水量175m3/h。5.8 抽水試驗數據觀測要求:1) 抽水井動水位、觀測井水位均采用了電測水位計同步觀測(每口井各一支)。抽水試驗都進行了靜止水位觀測(靜止標準:連續2小時水位變化不大于1cm)。在每口井抽水開始后的5、10、15、20、25、30min都進行了水位觀測,以后每隔30min觀測了一次,3個小時后改為1小時觀測一次。 2) 抽水結束后立即觀測了恢復水位,觀測時間每隔 30min觀測一次,直至穩定。3) 抽水井出水量采用水表觀測。抽水試驗都進行了初始水表讀數的觀測,抽水試驗開始后每隔1小時進行觀測一次。4)水位穩定符合規范要求:2小時內變幅不15、大于1cm,穩定延續時間不少于6小時。5)現場記錄均采用了規范的表格進行記錄。字體均比較工整、清晰,觀測人員均簽字確認。6 試驗數據成果匯總表3 抽水試驗流量、降深水位觀測成果匯總表井號抽水井1次降深Q=90m3/h抽水井2次降深Q=175m3/h抽水前靜止水位(EL)降深(m)穩定水位(EL)抽水前靜止水位降深(m)穩定水位(EL)抽水井44.151.2442.9144.051.7942.261觀測井44.160.7243.4444.051.2842.772觀測井44.160.6543.5144.081.2142.873#觀測井44.20.5543.6544.100.9843.127 水文地16、質參數計算及整理分析7.1 滲透系數k值計算(1)利用裘布衣公式法求k值:適用條件:潛水含水層,多孔完整井。(2H- S1- S2)(S1- S2)K=0.732Qlgr2r1Q抽水量(m3/d)K滲透系數,m/d H含水層厚度(m)S1,S2第1、2個觀測井水位降深(m)r1、r2第1、2個觀測井距抽水井距離(m) 表5 滲透系數k值計算成果表降深觀測井計算K值抽水井第一次降深1,23841,32582,3171抽水井第二次降深1,27821,32962,3150經過驗算剔除一些不合理的結果,最終確定K值為218m/d。(2)考慮鄰河因素,利用裘布衣公式法求k值(一個觀測孔):適用條件:潛水17、含水層,鄰河、完整井、觀測線垂直岸邊且近河一邊,一個觀測孔r12b- r1lg0.732QK=(2H- S1)S1Q抽水量(m3/d)K滲透系數,m/d H含水層厚度(m)S1觀測井水位降深(m)r1觀測井距抽水井距離(m)b 河水岸邊距抽水井距離(m) 表5 滲透系數k值計算成果表降深觀測井計算K值抽水井第一次降深1121290370抽水井第二次降深1134296378經過驗算剔除一些不合理的結果,最終確定K值為98m/d。(3)慮鄰河因素,利用裘布衣公式法求k值(2個觀測孔):適用條件:潛水含水層,鄰河、完整井、觀測線垂直岸邊且近河一邊,一個觀測孔r12b- r1lg0.732QK=(2H18、- S1)S1Q抽水量(m3/d)K滲透系數,m/d H含水層厚度(m)S1觀測井水位降深(m)r1觀測井距抽水井距離(m)b 河水岸邊距抽水井距離(m) 表5 滲透系數k值計算成果表降深觀測井計算K值抽水井第一次降深1,24101,32852,3199抽水井第二次降深1,28361,33272,3175經過驗算剔除一些不合理的結果,最終確定K值為246m/d。分析以上K值計算,采取一個觀測孔計算的數值沒有兩個觀測孔的計算數值準確,因此采用(1)和(3)的選取結果進行平均,即K值為232m/d。7.2影響半徑R計算:(1)利用裘布衣公式法計算影響半徑LgR(S1S2)(2H-S1-S2)S1(19、2H-S1)lg r2-S2(2H-S2)lg r1 R影響半徑。S1 ,S2觀測孔水位降深。r1 ,r2觀測井至抽水井距離 H含水層有效厚度(m)表4 影響半徑計算成果表降深觀測井計算R值(m)抽水井第一次降深1,2938191,331782,3520抽水井第二次降深1,2745581,338052,3449考慮到1號井距離抽水井較近,受地下水流影響較大,因此影響半徑采用2#和3#抽水井觀測的數據計算結果取影響半徑R為500m,這個結果也和礫石層的經驗數值較為接近。7.3 水文地質參數成果根據以上穩定流各種實用條件下所得出的結果分析,進行選取水文地質參數。表9 水文地質參數推薦值表R(m)K20、(m/d)500232本次單井抽水試驗所得出的水文地質參數將用于下一步閘基坑的深井降水設計附件: 現場抽水試驗觀測數據資料第二章 基坑深井降水設計方案1 降水深度地下水水位標高46.0m,為滿足施工要求,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1.0m(基坑底部高程38.0m),故水位降深為46-37.0=9.0m。2 含水層水文地質參數確定(1) 滲透系數K根據抽水試驗結果,滲透系數K=232m/d。(2)影響半徑R根據抽水試驗數據計算影響半徑R=500m。(3)基坑等效半徑r0基坑視為矩形基坑,r0=0.29(a+b)其中a、b分別為基坑的長和寬,a=210;b=110。經計算:r0=0.29(210+110)21、=92.8m。3 基坑總涌水量基坑涌水量:式中:Q總基坑總涌水量(m3/d);K滲透系數(m/d),取K=232m/d;H潛水層厚度(m),46-31=15m;S降水深度(m),46-37.0=9.0m;r0等效半徑(m),r0=92.8m;R0:等效引用半徑(m),R0=R+r0=592.8m。經計算:基坑總涌水量Q總=73946m3/d。4干擾井單井出水量式中:K滲透系數(m/d);H潛水層厚度(m);S降水深度(m);r0等效半徑(m)R引用影響半徑(m);rw井管半徑(m),半徑取0.25m;n降水井數。經試算:當n=25時,Q單=3078m3/d=128.3m3/h,則Q總=769522、9m3/d,滿足要求。根據現場明渠抽水情況來看,干擾單井出水量計算結果與實際相符合。5 總井數為確保降水安全系數,實際井數按1.2倍的計算數量考慮,因此現場實際打井個數為1.225=30(口)。6 降水井布置計劃在街津口閘四周布置30眼降水井,基坑內部布置2眼觀測井,考慮導流明渠滲透對基坑的影響,導流明渠6眼降水井繼續運行,以截斷導流明渠滲水,緩解基坑降水壓力??紤]基坑補水方向,基坑上、下游側各布置9眼井,間距21m;左側布置7眼井,間距18.5m;右側布置5眼井,間距27.5m。詳見街津口閘降水井平面布置圖。7降水井結構(1)井口井口應高于地面以上30cm,以防止地表污水及泥土滲入井內。(223、)井壁管井壁管均采用焊接鋼管,直徑500,壁厚3mm。(3)濾水管 本方案采用橋式濾水管,濾水管的直徑、壁厚與井壁管相同。(4)沉淀管沉淀管焊接在濾水管底部,成錐形,長度為1.0m。(5)濾料地面以下2.0m至孔底部位圍填中粗砂濾料,其上粘土封閉。(6)井底高程控制考慮到水泵高度較大,而且基坑降水深度較大,水位降低到設計高程后,剩余的含水層厚度只有5-6m,濾管進水量受到限制。因此將井底高程適當降低到含水層以下,使含水層的水跌落至井內,同時也可以使水泵始終處于一定的淹沒深度,綜合考慮各方因素,降水井井底高程控制在EL23。降水井結構詳見附圖“降水井結構示意圖”。8水泵選型根據抽水量、揚程、地質24、情況等綜合因素考慮,選用QJ250型潛水泵,單臺功率18.5kw、揚程32m、流量125m3/h,水泵排水管直徑為6寸管。9 降水供電設計為了防止大面積停電的突然發生及現場電路系統故障,降水井運行的整個過程采用雙電源,即采用工業用電為主,配備柴油發電機作為備用電源,同時在電路設計時采用雙向閘刀,確保工業用電與柴油機發電供電自由切換,系統電源和備用電源之間切換不大于2分鐘。雙向閘刀切換控制箱結構示意圖如下: 圖9-1 雙向閘刀切換控制箱結構示意圖雙電源線路布置主要考慮線路負載及降水電箱負載兩個主要方面,每級電路所用電線必須達到負載要求,同時電箱作為降水專用電箱,其他用電設備不能隨意接入。本次降水25、方案現場共布置降水井30眼,水泵功率18.5kw/臺,主電纜采用3300+1120mm2電纜;分控電箱至水泵電纜采用310+1mm2電纜。電路布置示意圖如下: 10 降水運行工期安排根據施工總進度計劃的安排,降水施工及運行工期安排如下:(1) 2015年8月20日完成基坑左、右側降水井施工;(2)2015年8月30日完成上下游側降水井施工;(3) 2015年9月1日至2015年10月20日完成冬季前降水施工;(4) 2015年10月20日至2015年10月30日逐步減少降水井的運行數量,待平壓后暫停降水,確保降水設備安全越冬;(5)2016年4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完成基坑降水,觀察地下26、水位情況,逐步減少降水井數量,通水后停止降水井運行。11 深井降水工程量深井降水工程量見下表。 深井降水主要工程量匯總表名稱型號單位數量備注潛水泵250QJ125-32臺50含備用濾管500m750鋼管、井管壁厚3mm井壁管500m160鋼管、井管壁厚3mmPVC螺旋管150m120觀測井用排水管道400m480鋼管濾料中粗砂m3300PVC6寸m4500抽水用水泵電纜310+1mm2m2400主電纜3300+1120mm2m80012 意見與建議(1)導流明渠采取30cm厚粘土護底,增加防滲性能,降低導流明渠向基坑的滲水量;(2)街津口閘基坑上、下游圍堰在原設計位置的基礎上向外移,使圍堰遠離27、基坑,降低圍堰外側河水向基坑的滲水量。附件:附圖1:街津口閘降水井平面布置示意圖附圖2::降水井斷面布置示意圖附圖3:降水井結構示意圖第三章 深井降水施工方案1 施工方案采用反循環回旋鉆機進行成孔,孔徑800mm,采用直徑500mm橋式透水管(厚3mm鋼板卷制),管外包裹孔徑60目的濾網2層,管節之間采用焊接方式連接。其外填充中粗砂濾料。2 施工順序及工期安排(1)施工順序基坑左側基坑右側基坑上游側基坑下游側。(2)工期安排2015年8月10日至2015年8月15日施工閘站基坑左側7眼降水井;2015年8月16日至2015年8月20日施工閘站基坑右側5眼降水井;2015年9月10日至2015年28、9月15日完成閘站基坑上、下游18眼降水井;3 降水井成井施工3.1 施工工藝流程測量定位埋設護筒挖泥漿池成孔沖孔換漿吊放井管填濾料止水封孔洗井水泵安裝。3.2 施工方法(1)井位測量定位測量人員根據降水井布置圖,使用全站儀、水準儀放出井位,測量井口地表高程并記錄。(2)護筒安設護筒采用3mm鋼板卷制而成,長約1.2m,直徑約100cm。可導向定位,保證鉆進垂直度,并保護井口段鉆進過程中不塌孔,防止外部泥漿和水破壞孔口段進入。護筒制作完成后,可對照井中心位置人工挖坑,坑直徑應略大于護筒直徑,坑深0.8m。護筒中心線應與井中心線基本重合,護筒外超挖部分可用土回填。(3) 挖泥漿池泥漿池布置在距井29、23m處,尺寸431.2m。泥漿池與護筒回漿口通過挖溝連接,溝槽尺寸400300mm。泥漿池底部及側面應鋪設防滲薄膜,泥漿沉淀后應將清水抽走,并清理泥漿。(4)成孔成孔采用反循環SPC100型鉆機,柴油機驅動,鉆進采用自造泥漿循環鉆進,根據泥漿稠度情況加水,鉆進過程中,通過打撈渣樣判明地層地質情況,并記錄在鉆孔記錄內。鉆至設計深度后,停鉆進行泥漿置換。(5)泥漿置換泥漿置換關系到成井的質量(出水量),對防止井壁塌孔也有重要影響,應采取逐步稀釋泥漿的辦法。置換時可保持原泥漿循環,在泥漿池內加清水,回漿溝內增加一臺污水泵抽排回漿,使得泥漿池和井孔內泥漿逐步得到稀釋。(6) 井管安設安裝前檢查過濾器30、的縫隙是否符合要求,測量孔深是否達到設計要求,下管時在濾水管上下兩端各設一套直徑小于5cm的扶正器,以保證井管能居中。井管分節安裝,每節井管5.0m長,井管連接采用焊接,焊接應牢固、垂直、不透水。濾網搭接寬度1.0m。(7)填濾料井管下設完成后,沿井壁四周均勻的投填濾料。在下井管和填濾料過程中,間隔使用污水泵將返出的泥漿抽排到泥漿池外。(8)洗井濾料填充完成后,應立即洗井,以免護壁泥漿逐漸硬化影響滲水效果。洗井采用空壓機,使殘留在濾料內的泥漿隨著水流帶出來,增加其透水性能。4 排水施工降水井抽水管采用6寸PVC管。左、右側抽出的水排入基坑邊緣修筑的集水池(3m3m2.5m),然后通過敷設的排水31、管自流排入蓮花河內(圍堰以外),排水管道采用400mm鋼管,坡降3,埋深不小于500mm;上、下游側降水井排出的水直接通過排水管排入上、下游圍堰外側。5 供電設施5.1 變壓器現場布置兩臺變壓器,閘站左側布置一臺三維立體卷鐵心油浸式電力變壓器,型號SB11-M.RL-630/10;右側布置一臺箱式變電站,型號YB-315/10。5.2 備用電源現場配備4臺150kw星光柴油發電機組,并聯同時供電能夠滿足降水井的負荷需求發電機組布置在變壓器旁邊。5.3電纜敷設考慮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主電纜(3300+1120mm2)沿降水井暗敷,水泵電纜(310+1mm2)通過控制柜與主電纜連接。6 降水井運行32、及管理6.1 水位和水量控制根據不同的工況,開挖的深度,實時監控降水井的出水量和地下水位情況,及時調整降水井運行的井數和運行時間,在保證基坑安全和干地施工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減少地下水的抽水量,即節約了能源,又能使周圍的環境影響降低到最小限度。6.2 井管保護降水工程貫穿施工的前后,存在較多交叉施工,井管易受破壞,開挖井管部位時,安排專人指揮,井管四周采用人力挖土。井管應高出地面30cm,高出部分張貼反光貼條警示;每口井邊放置標識牌,標明井號、位置、高程及運行人員姓名。6.3 降水運行保障措施(1)人員保障為保障降水運行的順利實施,建立崗位責任制,明確分工職責,現場配備負責人1人、電工2人(每班33、)、運行人員4人(每班)、維修人員2人(每班),人員分工見下表 。 降水運行人員職責分工表序號人員職責1負責人統一指揮,協調管理,負責工程降水的運行;負責降水資料收集整理及數據分析;負責地下水水位實時監控。2電工負責施工現場降水電路布置;負責降水設備、電路系統的檢查工作;負責電源切換,確保供電系統正常。3降水人員負責水位觀測,原始數據收集;24小時值班,保護抽水設備;挖土期間保護水井,防止降水井被破壞;負責現場巡視,密切注意用電情況,發現異常立即通知電工;(2)物質保障為了避免出現因水泵、電纜、水管等問題造成降水中斷的情況,降水運行所涉及的設備、耗材及配件,均按不低于2用1備的要求進行配備,降34、水運行物質派專人負責,確保降水運行的順利進行。(3)供電量保障現場擬布置30眼降水井,水泵功率18.5kw,30臺水泵同時運行共需3018.5=555kw?,F場布置了兩臺變壓器,一臺630kw三維立體卷鐵心油浸式電力變壓器;一臺315kw箱式變電站,提供電量630+315=945kw555kw,滿足要求,同時現場為降水專門配備了4臺150kw的發電機。能滿足降水井的全數連續運行需求。(4)雙電源保障現場配備了4臺柴油發電機組,同時電路設計采用雙向閘刀,確保工業用電與柴油發電機供電自由切換。在系統電源停電的情況下,5分鐘完成備用電源啟動及副恢復供電工作。7 降水井施工設備、人員配置(1) 主要施35、工設備工器具配置見下表: 主要施工設備、工器具配置表名稱型號單位數量功率(kw)備注回旋鉆機SPC100臺2泥漿泵/臺2洗井挖掘機1m3臺1泥漿池開挖裝載機5m3臺1泥漿池回填電焊機25kVA臺1井管焊接(2) 材料匯總表 主要材料匯總表名稱型號單位數量備注潛水泵250QJ125-32臺50臺含備用濾管500m520鋼管、井管壁厚4mm井壁管500m160鋼管、井管壁厚4mmPVC螺旋管150m172觀測井用排水管道400m320鋼管濾料1-5mmm3140摻入中粗砂PVC6寸m2000抽水用水表150個4測流量測繩/m60測水位水泵電纜310+1mm2m2000配電柜電纜3120+170mm36、2m600主電纜3300+1120mm2m300手電/把5 人員配置 人員配置見下表: 人員配置表工種名稱數量(人)備注鉆井施工6管理人員2每班組技術人員2每班組質檢人員1運行人員4每班組電工2每班組維修人員2每班組合 計198 質量保證措施降水井施工是降水工程中關鍵的一個環節,如果降水井施工質量不好,將嚴重影響單井出水量,無法將地下水位降低。反之,如果成井質量特別好,實際的單井出水量有可能大于設計選定的出水量,使實際的抽水井數量減少,從而減少運行費用??刂瞥删|量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鉆井井位:所有的井位均通過測量定位,并按照測量確定的井位就位鉆機,不得隨意移動井位,如確需移動時必須經技37、術人員批準后方可移動。 鉆孔垂直度:鉆機安放必須平整,基礎牢固平穩,磨盤水平“三點一線”(孔位、磨盤、大鉤成一垂線)防止鉆成斜孔(控制井孔垂直度1%)。 鉆井深度:所有的鉆井深度必須達到設計的深度(Hh+h1+h2,H-控制井孔深度;h回填粘土長度,取2m;h1濾管長度;h2沉淀深度,一般取0.51m)。 固壁漿液:固壁循環泥漿采用鉆進中的自造泥漿,鉆進中保持泥漿比重在1.151.25g/cm3之間。 清孔:終孔深度達到后,即可清孔,調漿宜慢,清孔后泥漿比重在1.05g/cm3左右。 井管安裝:井管采用PVC花管或鋼管。應確保接口合縫嚴密,濾管外包裹濾網,接頭處包裹土工布。安裝過程中每隔68m38、安裝扶正器,以確保井管不靠井壁。 濾料填投:濾料采用級配良好的米石。濾料要緩慢沿井管四周均勻填入,避免濾料架空,造成濾料脫節,進而影響水井的出水量和水質。 洗井:井管安裝完成后,應立即進行洗井。洗井一般采取大降深抽水洗井的方法。洗井應至少持續56小時,直至井內出清水,基本不含泥沙,且井底沉泥沙不大于20cm為止,以確保洗井質量。9 安全和文明施工、環境保護措施 施工人員應按照要求配戴安全帽等保護用品。 鉆機機架架立穩固牢靠,防止傾覆造成人員傷亡。 現場施工用電按用電操作規程施工,非電工不得進行電工操作。 施工工器具必須擺放整齊,不得亂丟亂放。 洗井完成后,泥漿池及時填埋,保持場地平整清潔。 泥39、漿排往指定的地點,不得隨意棄漿。第四章 降水施工、運行管理費用1 鉆井費用降水井深30m,開孔直徑800mm,井管直徑500mm,采用鋼制花管,每米造價500元,則施工費用如下:3030500=45萬(元)2 降水井運行費用水泵選用QJ250型潛水泵,單臺功率18.5kw,均開啟30臺,需要連續降水8個月(除去冬季4個月),電費1.0元/kw,采購水泵3000元/臺,運行人員、日常維護、修理費80元/井/天,運行費用估算如下:(303000)+(18.5241.0+80)30308=386.28萬(元)3 電纜、排水管費用備用電源、電纜、排水管等預計投入費用70萬元。4 合計費用45+386.28+70=501.2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