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深基坑承壓水深井井點降水施工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05774
2024-09-21
30頁
4.16MB
1、 xx集團總部大廈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編 號:受 控 號:編 制:審 核:審 批: xx有限責任公司第五項目部2014年9月30日 編制 目 錄一、工程概況31、工程建設概況 32、自然條件3二,、降水目的和技術要求5三、編制依據及主要的技術標準61、設計圖紙集方案62、地質勘查報告73、技術規程74、基坑降水施工進度要求7四、基坑降水設計71、計算基坑總排水量72、計算降水井數量83、周邊回灌井設計8五、管井結構及技術要求11六、設計降水井徑結構及封井結構12七、降水組織計劃13八、施工機械配置13九、施工工藝及技術要求141、明溝排水措施162、 管井182、回灌井及觀測井施工23十、降水井2、施工要求23十一、降水管網及電網布設24十二、降水監測及維護24十三、注意事項及應急措施26一、工程概況 1、工程建設概況工程建設概況一覽表工程名稱xx集團總部大廈工程位置xxxx豐澤區東海片區建設單位xx市xx寶華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監理單位xxxxxx工程建設監理單位設計單位xxxxx施工單位xx有限責任公司建筑高度143.5m建筑面積110314.15層數地下三層地上主樓36層、裙房5層層高地下一層5.4米,地下二層3.9m,地下三層4.1 m,主樓標準層3.6m其它各項本工程位于xxxx東海片區總部經濟集聚區,分為辦公、酒店兩部分功能,其中,地上1層5層為裙房,7層為酒店配套,820層3、為辦公,2232層為SOHO辦公,3336層為酒店客房,6層、21層、36層為避難層2、自然條件 (1)氣象條件:xx市區地處低緯度,東臨海洋,屬亞熱帶海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濕潤,降雨量充沛,光熱豐富。本工程地下室三層,施工時間長,需加強對基坑變形觀測,作好雨季保護措施。 (2)工程地質及水文條件:根據xx省xx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工程地質勘查報告場地自上而下依次為:表8 基坑開挖設計參數巖土名稱重度直剪水平抗力系數的比例系數m抗拔系數土錨極限摩阻力(噴錨參數)滲透系數粘聚力內摩擦角Cq(Cc)q(c)qiKkN/m3kPa度kPa/m4kPacm/s素填土117.0*5.5*11.0*350034、.010-4*中砂220.0*23.0*35003.010-4*淤泥16.310.4(10.3)1.5(2.8)20000.7153.010-6 *淤泥夾砂17.010.7(11.1)3.4(5.5)22000.7203.010-6 *淤泥16.310.4(10.5*)0.9(3.0*)20000.7205.010-6 *粉質粘土18.922.1160.7403.510-5*粗砂21.0*25.0*0.660殘積砂質粘性土18.625.016.60.760輝綠巖殘積粘性土418.0*23.0*14.0*0.760全風化花崗巖21.0*30.0*25.0*0.680全風化輝綠巖120.5*25.5、0*22.0*0.670強風化花崗巖122.0*32.0*30.0*0.685強風化花崗巖223.0*35.0*32.0*0.690強風化輝綠巖321.0*30.0*28.0*0.680強風化輝綠巖422.0*34.0*30.0*0.685(3)地下水類型及埋藏條件根據地表調查及地區工程經驗,場地處于海積階地,地下水已受海水浸染作用屬于咸水。本場地地下水大致以泥、淤泥夾砂、淤泥和粉質粘土為界,可分為上中下二層,淤泥、淤泥夾砂、淤泥和粉質粘土層之上的素填土1、中砂2層內地下水為潛水;淤泥、淤泥夾砂、淤泥和粉質粘土為相對隔水層;粗砂、殘積砂質粘性土、輝綠巖殘積粘性土1、全風化花崗巖、全風化輝綠巖16、砂土狀強風化花崗巖1、碎裂狀強風化花崗巖2、土狀強風化輝綠巖3、碎裂狀強風化輝綠巖4和中風化花崗巖中的地下水為承壓水。3、工程環境特點 (1)周邊環境:。擬建場地位于xx市豐澤區,場地東側為沿海大通道,西側為規劃東海經二十路,南側為其他企業用地,北側為東海緯五路 (2)降水設計參數:擬建工程地下室設計標高0.000黃海高層7.5M,裙樓基礎墊層底標高-16M,主樓墊層底標高-16M.場地降水深度取20m,基坑按照矩形設計,其長度a=180m,b=110m;擬設計的降水井直徑不小于400,慮管直徑為219,詳見附圖1.根據地質勘查報告以及對周圍場地水文地質情況的了解,場區地下水將影響基坑開挖和7、基坑支護,并影響基礎施工,該部分水應予以排除。但由于基坑圍護設計了止水帷幕(由灌注樁和旋噴樁組成),基坑內地下水總涌水量有限。二、降水目的和技術要求1、降水目的 基坑開挖時揭露第一層(潛水)和第二層(承壓水)中的水,根據現場抽水試驗成果,其含水量相對較大,故基坑開挖降排水措施應考慮采用井點降水法并結合基坑支護結構的阻排水措施止水(基坑內第二層承壓水,應控制水頭標高-12.60m以下,以避免坑內涌水)。 對基坑內地下水進行疏干,配合工程安全施工、對基坑開挖范圍內地下水進行人工降排水,將地下水將至工程施工底面標高底0.50m,減少坑內土體含水量,方便挖掘機和人工在坑內施工作業。 2、技術要求 現場8、的降水方案采用明溝排水與深井井點降水兩種方案結合的方式進行場地降水 、由于本場地受降雨的影響比較明顯,地表水較多,場地較密實,土層具有一定膠結度或粘稠度,其滲透性低,滲流量較少。基坑邊坡為排樁加止水樁并采取坡頂堵截,鄰近建筑物少,基坑開挖面積大。因此,擬在基坑底四周布置明溝與集水井結合,其在大面積開挖約2米后開始形成施工。 、本工程的地下水位比較高,基礎施工時需對其水位進行降低。現在場地地下的土質均為弱透水層,主要為殘積砂質粘性淤泥層土或強、全風化層。根據現場鉆探勘察,場地的地下水滲透較小,又場地面積大,同時為了考慮經濟效益,擬采用設計圖紙要求的深井井點降水加明排結合方式,在土方開挖前布置并進9、行降水施工。底板施工期間和施工后,利用設計圖紙的后澆帶進行地下水的疏壓和泄流。三、編制依據及主要的技術標準1、設計圖紙集方案xx總部大廈施工圖紙中的樁基平面圖,底板平面圖及其他相關圖紙。 xx集團總部大樓地下室基坑支護工程設計圖紙 土方開挖及基坑支護施工方案、專家論證意見。2、地質勘查報告由xx省xx工程勘察院提交的xx省xx總部大樓巖土工程勘查報告3、技術規程建筑與市政工程降水技術規范JGJ/T111-98 巖土工程勘查規范 (DGJ08-37-2012)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范(JGJ120-2012)工程地質手冊第五版建筑施工計算手冊4、基坑降水施工進度要求根據設計圖紙要求,本工程采用管井降10、水,由于基坑地下水水位較高,含水量較豐富,所以應盡量在土方開挖前進行降水井施工,基坑內降水應在土方開挖10天前開始進行且應保持連續供電抽水。根據場地內降水的分布情況以及進度方面的要求,分區域進行降水井成井施工。降水井的施工根據土方開挖區域分為2個區域進行施工,每個區域布置三臺鉆機,每臺鉆機需要2-3天完成一口降水井的施工,包括洗井,安泵試抽。四、基坑降水設計1、計算基坑總排水量總和考慮水文地質條件、基坑大小,基坑降水的排水量可估算如下:其中Q-基坑涌水量K-滲透系數,K=5.00,根據地勘報告綜合取地層滲透系數;S-基坑水位降深,S=20.00,根據大面的承臺底標高與自然水位標高差,取20MH11、-含水層厚度,取20MR-降水影響半徑,R=65.00M,根據地勘報告11頁深部承壓水抽水試驗成果,綜合考慮設計的降水慮管管徑為0.219,取綜合平均影響半徑65M;r。-基坑等效半徑。r。84.10m,其中r。=0.29其中a取長邊180M,b取短邊110M最后估算本基坑總涌水量約為Q=11116m/d2、計算降水井數量q.=120rsL3 n=1.1式中;q.-單井出水能力(m/d),計算得309(m/d) rs-過濾器半徑(m),0.109l-過濾器進水部分長度(m),L=1.5Mk-含水層滲透系數(m/d),k=5n-降水井數量Q、-基坑總涌水量1116m/d計算得;n=39.57,取12、40口3、周邊回灌井設計根據地勘報告抽水試驗結論,本工程地下承壓水水頭較高。根據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規定,計算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公式如下, s-降水引起的地層變形量w-沉降計算經驗系數,應根據地區工程經驗取值,無經驗時,宜取w=1zi-降水引起的地面下第i土層中點處的附加有效應力(KPa);對粘性土,應取降水結束時土的固結度下的附加有效應力;hi-第i層土的厚度(m)Esi-第i層土的壓縮模量(kpa);應取土的自重應力至自重應力與附加應力之和的壓力段的壓縮模量層號土層名稱狀態厚度(m)備注壓縮模量1雜填土松散-稍密2地下水為以上2粉質粘土可塑-硬14.5MPa3淤泥流塑415 MPa4粉質粘13、土可塑-硬塑107.24 MPa4-1含泥粗中砂中密14.75 MPa5含淤泥質土粉質粘土可塑-硬塑25.82 MPa6粗中砂土狀24.75 MPa7殘積砂質粘性土硬塑24.75 MPa8全風化花崗巖硬塑24.75 MPa9-1強風化巖(1)塊狀39-2強風化巖(2)塊狀89-3強風化巖(3)塊狀810中風化花崗巖堅硬巖0.4012.40參照上表,考慮基坑周邊土體內水位下降分階段下降,則可分別計算水位下降時周邊土體的變形量,按照基坑支護設計說明及相關規范要求,周邊建筑土體的變形量不應大于30,分階段水位下降土體變形計算如下;假定當周邊建筑內水位下降0.5m,根據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范7.5.2計14、算如下;水位下降0.5m時,根據計算公式得粉質粘土層;1=100,5=5, s1=150.5/4.510-3m=0.562=100.5=5, s2=150.5/4.510-3m=0.56淤泥層; 3=100.5=5,s3=154/1.510-3m=13.3m粉質粘土層; 4=100.5=5,s4=1510/7.2410-3m=6.9粉質粘土層以下土層約9m;5=100.5=5,s6=159/4.7510-3m=9.4S=s1+S2+S3+S4+S=30.7430故應控制周邊建筑及公路內地下水位下降值不得大于0.5為宜。具體應按照觀察井距離基坑邊距與建筑或周邊道路距離成線性關系進行估算。以基坑南15、側為例,參照總平面圖圖及觀察井布置圖,估算模式詳見下圖M3=M2(1+L2/L1)-M1L2/L1,根據觀察井水位下降數值及時進行回灌為保證周邊地面不出現破壞性沉降,且基坑周邊均不同程度存在砂層,回灌井點參考周邊南益工程的設置情況和使用效果,為保證安全亦進行參考設置,回灌井設置在基坑周邊,井點間距6350.共約92口,具體做法參考附圖3,回灌井深度以進入砂層為宜,無砂層處進入強風化層。觀察井內的水位下降由項目部,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每日早、中、晚各測一次,有快速發展跡象時應及時停止基坑內降水、分析原因及采取對應措施后方可再次進行降水施工。關于觀測井內水位下降多少的數值以現場實際距離及原始觀測水位16、面計算為準。五、管井結構及技術要求1、井口;井口宜高于地面以上0.50m,以防止地表污水滲入井內,其深度不小于2.00m2、井壁管;井壁管均采用焊接鋼管,降水井的井壁管直徑4003、過濾器(濾水管);所有濾水管外均包2層40目優質的尼龍繩。4、沉淀淀管主要起到過濾器不致因井內沉沙堵塞而影響進水的作用,沉淀管接在濾水管底部,直徑與濾水管相同,長度為2.00m,沉淀管底口用鐵板封死。5、填粘性土封孔;在粘性或濾砂的圍填面以上采用優質粘土填至地表并夯實,并做好井口管外的封閉工作。6、各井的結構及過濾器的安裝部位見“降水井點剖面構造示意圖”六、設計降水井徑結構及封井結構1、本工程擬設計降水井徑;40017、,濾水管管徑;2193.0mm(鋼管)詳見附圖12、降水井深度,按下式計算Hw=hw1+Hw2+Hw3+Hw4+Hw5+Hw6式中;Hw1-基坑開挖深度(m)取19mHw2降水后水位距基坑底面的深度(m),取0.5米Hwi-ir.,i為水力坡度,面狀基坑內宜取i=,條狀基坑i=;r.為基坑等效半徑(m),面狀基坑r。=,對于條狀基坑為降水井間距的1/2;去i=0.125,r。=降水井間距取22.5,r。=11.25,Hw3=1.5mHw4-降水井過水段長度(m)取2mHw5-沉砂管長度(m),宜取2.03.0,實取2mHw6-井壁水躍值(m),實測或經驗值。根據地勘報告深度承壓含水層抽水試驗,18、選用啊伯拉莫夫水躍值經驗計算公式h=0.01a,S=抽水孔內降深。取3m;Q鉆孔涌水量,取100m3/d;k滲透系數取5.5m/d;F=2r。h。,其中r。=慮管半徑0.219,h。=慮水管有效高度取20m,a為非完整井取25.計算得Hw6=0.35.由上式計算得降水井深度;25.35m,結合場地的實際需要進行調節孔深初定為25m,如遇中風化巖層則深入巖層2m后提前終孔。3、封井結構;詳見附圖1墊層施工完成后,切斷上部濾水管,焊上3153.0鋼管離墊層約15厘米高處,在鋼管壁焊上兩道止水翼,止水翼外徑315,后3.5毫米降水施工結束后,提起水泵,管井下部用砂卵石注漿充填,上部用混凝土充填,并用19、2193.0鋼板焊牢井口。七、降水組織計劃結合本工程土方開挖的特點,降水工作選擇“分層,分塊”的指導思想,進行分區域降水,且在降水運過程中隨開挖深度加大逐步降低承壓水頭,避免過早抽水降壓。抽水時及時觀測水位降深情況,合理控制承壓水水位,在滿足基坑穩定性要求前提下,防止承壓水水位降低幅度過大,使降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由于降水施工需要配合土方開挖,故其施工分區同土方開挖分區示意圖如下,根據土方施工方案要求,土方開挖前宜先進行降水井施工,并進行降水工作,減少淺層土體內潛水,當降水井對淺層土層降水工作效果較差時,則應及時挖槽或挖坑進行集水明排 降水井點的施工組織見下周邊回灌井宜在II區降20、水井施工完成后開始施工,西南冊至東北繞圈施工八、施工機械配置根據本工程需求,降水工程成孔采用正循環自然泥漿造漿,泥漿護壁回轉鉆進成孔,鉆頭選用帶保經圈的三翼鉆頭,使用此鉆頭施工穩定性好,能確保成孔質量,能有效控制成孔中的縮徑現象,為確保工程質量奠定基礎。根據施工順序、設計工程量及現場用水、用電量等因素綜合考慮本工程計劃進6套鉆機,本工程的主要機械設備見下表;施工主要機械配備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數量設備能力1成井鉆機CZ-22-II6臺27W2泥漿泵3PNL6臺15W3電焊機ZXF2臺5.5W4深井潛水泵100QJ3-70/1548臺,8臺備用1.1KW/臺 H;70M Q=3M3/h5柴油發21、電機組ZCD-C1601160W 九、施工工藝及技術要求現場的降水方案采用明溝排水與深井井點降水兩種方案結合的方式進行場地的降水施工。1、由于本場地受降雨的影響比較明顯,地表水較多,場地較密實,土層具有一定膠結度或粘稠度,其滲透性低,滲流量較少。基坑邊坡為排樁加止水樁并采取坡頂堵截,鄰近建筑物少,基坑開挖面積大。因此,擬在基坑底四周布置明溝與集水井結合,其在大面積開挖約2米后開始形成施工。2、本工程的地下水位比較高,基礎施工時需對其水位進行降低。現在場地地下的土質均為弱透水層,主要為殘積砂質粘性淤泥層土或強、全風化層。根據現場鉆探勘察,場地的地下水滲透較小,又場地面積大,同時為了考慮經濟效益,22、擬采用設計圖紙要求的深井井點降水加明排結合方式,在土方開挖前布置并進行降水施工。底板施工期間和施工后,利用設計圖紙的后澆帶進行地下水的疏壓和泄流。3、明溝排水措施沿基坑支護樁的四周(基礎輪廓線以外,基坑邊緣坡腳0.2m內)設置排水溝,在基坑四角及每個方向上的中間位置分別設集水井,共布置8口集水井,現場施工時,可根據場地的出水量進行增減。 明溝布置節點圖 明溝采用磚砌120寬,內側抹灰,溝槽高250mm,寬300mm,坡度為0.3,亦可不進行找坡,但需保證其溝底的平整度。溝底比底板底標高低250mm,集水井底比排水溝底低1.0m。其做法示意圖如下: 集水井采用磚砌120寬,內側抹灰,集水井尺寸為23、1米1米1米,集水井的位置主要布置與基坑四角及中間出,溝槽以0.3%的坡度向集水井匯集,然后經過污水泵抽送至泄水孔或基坑頂的排水溝 2、 管井(1)測放井位1)場地平整施工前應先將場地內土方的坑。積水雜物等清理填平,同時合理布置施工機械、輸送管道和電力線路位置,確保施工場地的“三通一平”2)井位放樣施工前用全站儀測定降水井施工的控制點,埋石標記,經過復測驗線合格后,用鋼尺和測線實地布設井位,并用竹簽釘緊,其誤差不大于2cm。在降水井軸線拐彎處應設固定點,同時在施工軸線上設控制點。(2)、埋設護口管1)護口管采用46mm鋼套管。護口管埋置深度應為1.4m1.7m,具體根據現場地質情況確定。采用多24、節護口管連接使用時,連接形式采用焊接,焊接時保證接頭圓順同時滿足剛度、強度及防漏的要求uh護護護口管頂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1.5-2.0m.并高出施工地面0.3m.護口管埋設前,先準確測量放樣,保證護口管頂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cm,埋設中保證護口管斜度不大于12)護口管的埋設;護口管的埋設可視地表地質條件而定。在儀器檢測下調整護口管的垂直度,確保護口管垂直由吊機緩慢將護口管下放,靠其自重使護口管沉入土層。當自重沉入受阻,并確保護口管垂直度后,即可啟動震動錘繼續沉入護口管。啟動振動錘要繼續進行。即采用試振方式,避免對地層造成大的擾動。在沉入過程中,如果護后管發生傾斜,則應將護口管拔起,糾正傾斜后25、再繼續沉入。3、鉆機就位及鉆進成空鉆機就位時,要事先檢查鉆機的性能狀態是否良好,進行鉆機施工前的調試,保證鉆機工作正常。回轉半徑內不得有障礙影響回轉。在孔位處若場地較軟,則將土夯實或鋪設鋼板,保證鉆機工作時平穩而不下沉。孔位附近場地平整后,把鉆機開到井位旁,鉆頭的尖端正對井位標注點,按管井選擇合適的鉆頭,通電開啟取土鉆頭預熱。先取土3次,每次取土深度500600mm,待鉆機穩定后埋設護口筒連續鉆進取土。4、注入泥漿及廢漿排放鉆進成孔中,靜態泥漿作為成孔過程的穩定液,可在孔壁處形成一薄層泥皮,使水無法從內向外或從外到內滲透。針對工程的地質情況,由于地基巖土中又夾有粘土層、砂層的特點,為此調制出良26、好泥漿的各項性能指標尤為重要,重新調整泥漿配比,控制泥漿比重,提高泥粉質量,增加粘性及潤滑感,適當添加處理劑,增強絮凝能力,確保護壁泥皮的厚度及強度。初次注入泥漿,盡量豎直向下沖擊在井孔中間,避免泥漿沿護筒側壁下流沖塌護筒根部,造成護筒根部基土的松軟,正式鉆進前,再倒入23袋膨潤土,啟動鉆機的高速甩土功能,進行充分攪拌,提高膨潤土的含量,增大護筒底部同基土結合處護壁泥皮的厚度,防止鉆進過程中孔口滲漏坍塌。置換出的廢棄泥漿經檢查合格后通過廢水排放、沉渣外運處理 5.下井管井管進場后,應檢查過濾器的縫隙是否符合設計要求。首先必須測量孔深,并對井管濾水管逐根丈量、記錄。封堵沉淀管底部,為保證沉淀管底27、部封堵牢靠,下部封堵板厚度10mm.其次要檢查井管焊接,井管焊接接頭處應采用套接型,套接接箍長20mm,套入上下井管各10mm;套管接箍與井管焊接焊牢、焊縫均勻,無砂眼。焊縫堆高不小于6mm。檢查完畢后開始下井管,下管時為保證濾水管居中,在濾水管上下兩端各設一套直徑小于孔徑5cm的扶正器,扶正器采用梯形鐵環,上下部扶正器鐵環應1/2錯開,不在同一直線上。井管的安裝誤差;井管應安裝在井的中心,上口保持水平,井管與井深的尺寸偏差不得超過全長的2,過濾管安裝上下不得偏差超過30mm6、填濾砂采用靜水填砂法填砂,砂石規格68mm。填砂時嚴格從四周均勻下料,以免井壁發生位移。7、洗井采用高壓水泵洗井,高28、壓水泵將高壓水壓入孔底進行洗孔,直至水清后方可停止清空。8、試抽水及正式抽水成井施工結束后,應及時下入潛水泵,開始試抽水,試抽水之前,需要定各井口和地面標高,靜水水位,然后開始試抽,以檢查抽水設備,抽水與排水系統能否滿足降水要求試抽水沒有問題,可立即進行正式抽水,以及時降低地下水位,確保基坑降水效果,除遇特殊情況外,應連續抽水。抽水期間,派專人維護抽水設備,觀察各抽水井運行情況做好各種記錄,并與檢測單位密切合作,遇有情況應立即請示業主及有關單位,及時協商并解決。1)降水井抽水時。井內潛水泵開啟,保持全天候不停的運轉。2)降水運行期間,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值班人員應認真做好施工記錄,做到資料齊29、全。3)降水運行過程中對降水井出水量、運行時間做好記錄,并及時分析整理,以合理指導降水工作,提高降水運行的效果,降水運行記錄每天提交一份,對停抽的井應及時測量水位,每天12次。4)降水運行階段應保證電源供給,如遇電網停電,有關單位須提前兩個小時通知降水施工人員,以便及時采取措施,保證降水效果,為以保證降水井的正常運營,現場配備一臺發電機,保證雙電源。9、排水洗井、降水運行時用管道將水排至基坑四周的排水溝或集水井內,經沉淀后再通過水泵或暗溝排至市政污水管道;場地四周的排水管道應定時清理,確保排水系統的暢通10、封井施工封井采取在井管內先填砂卵石然后注漿在灌注細石混凝土的封堵方法,基本操作順序及有30、關技術要求如下;當本基坑挖至設計標高后,在基坑底開挖面以上30cm處,在井管外焊一止水板,止水板外圈直徑315mm,并在底板混凝土澆筑前封堵降水運行結束封井前,先預攪拌1.00m3左右的水泥漿,水灰比0.40.5井管內填入砂卵石,回填高度在濾水管的頂端以上1.00m左右井管內下入注漿管,注漿管的底部下入深度離卵石的回填高度以上1.00m左右在井管內設置一個壓板,與注漿管連接并有注漿管送入井內,壓板的放置深度離爪子片的回填高度以上3.00m左右正式注漿前井管口用鋼筋作支撐,將注漿管固定,然后開始注漿,注漿時要求將水泥漿通過砂卵石的空隙滲入底部濾水管的周圍將濾水管的縫隙堵死,一般要將預拌的水泥漿注31、完。注漿完畢,水泥漿達到初凝的時間后,抽出井管內壓板以上的殘留水,并及時觀測井管內的水位深度或標高的變化情況。一般觀測24小時候,井管內的水位無明顯的升高,說明注漿的效果較好當判定已達到注漿的效果后,即向井管內灌入混凝土。混凝土的灌入高度低于基坑底板混凝土面約50cm。混凝土灌注結束,及時觀測井管內水位的變化情況,以判斷封堵的實際效果。當效果不甚理想時,則需要在筏板混凝土面下20cm先焊接封口鐵板,再澆筑微膨脹砼至筏板面下5cm處再進行一道封口鐵板焊接,再施工第十步驟。待井管內混凝土的初凝能符合要求,并能確定封堵的實際效果滿足要求后,即可割去所有外露的井管。井管割去后,在井管口要用鐵板焊封,管32、口低于基底混凝土面以下5cm左右。管口焊封后,用水泥砂漿填入孔洞抹平,封井工作完畢。2、回灌井及觀測井施工1、根據本工程相鄰項目的基坑開挖情況,應在坑外設置回灌井,回灌井間距6250mm,做法詳見附圖3,成孔后應保護孔井口,以防雜物掉入井內,回灌井沿基坑周邊布設,本工程依現場實際情況布設92口回灌井(深度同降水井)2、觀測井由降水井及早期回灌井兼,坑外南側應另設觀測井4口。觀測井數量位置詳見附圖2十、降水井施工要求1、管井成孔應根據地質條件,可采用沖擊鉆、螺旋鉆孔、回旋鉆成孔2、鉆孔達到預定深度,宜多鉆30-50cm,用大泵量沖洗斷絕漿,并立即下管3、由于降水管分布不集中,應連續鉆進,及時洗井33、,不應擱置太長時間或完成鉆孔后集中洗井4、完成洗井后,應進行單井試驗抽水5、洗井采用活塞機械洗井或灌水洗井,必要時應配合酸洗井,洗砂清水凈、孔內水流暢通。十一、降水管網及電網布設1、降水井的排水采用(DN65)PPR管,并應安裝止水閥,局部可用高壓軟管連接,同時應做好排水管支撐工作,支撐應牢固可靠,沿基坑周邊應布設排水集水總管,匯集各降水井的排水的地下水,總由總管排入市政管道(排市政管道前應征的相關部門同意),排水總管可采用大直徑鋼管,排水溝,保證其流量滿足基坑總涌水量的要求;2、降水井的電纜可沿排管網的方向布設,并與配電箱連接,配電箱應有三相五線電漏電斷路器,應在0.2S內自動斷電,漏電電流34、不超過30mA是,電路均應有接零或接地裝置,確保電路安全。十二、降水監測及維護1、降水監測;本場地對降水環境要求較高,在降水實施過程中要求及時監測水位變化情況,采取一定的沉降控制措施。、在降水運行過程中隨開挖深度加大逐步降低承壓水頭,避免過早抽水降壓。,合理控制承壓水水位,在滿足基坑穩定性要求前提下,防止承壓水水位降低幅度過大,使降水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及時監測地下水水位及抽水流量,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調整抽水井及抽水流量,指導降水運行和開挖施工,及時發現異常水位情況,提提醒降水人員在最短時間內做出反應。、從周邊環境保護要求出發,制定以坑外水位控制為主,坑外沿道路周邊布置觀測井,觀測井35、每天至少看3次水位,以坑外的水位調整坑內抽出工況。2、維護措施;、降水期間應對抽水設備和運行情況進行維護、每天不少于3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抽水設備應進行定期保養、降水期間不得隨意停抽;、注意保護井口,以防雜物掉入井內,經常檢查排水管、保證正常抽降水。、在土方開挖過程、地下工程施工各階段、應保護降水井、排水通道、排水電網等排水設施的保護工作,嚴禁碰撞、損壞排水設施。、降水井布置盡量靠格構柱邊或直接穿支護梁設置,不僅不容易在挖土階段遭破壞,而且容易固定,見附圖照片;反腐防十三、注意事項及應急措施13.1注意事項1.施工現場應備有24小時不間斷電源,并在場地附近提供排水通道及排水口,降水井達不到預36、設計要求時,應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如增加管井數量,或鋪以輕型井底降水或明溝排水措施。2、抽水過程中,應隨時對電源、電線、抽水設備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修理或更換(應有配備相應的專業人員)3、觀測各點(基礎基槽)地下水位變化及平面擴展趨勢。4、觀測與之相鄰建筑物。有否發現異常變形的情況,并如實記錄。5、如有發現異常變形情況或地下水位降深不理想,應及時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研究,以便及時采用有效的處理措施。13.2臺風、雨季應急措施xx市地處亞熱帶,屬海洋性季風氣候,每年五到九月為雨季。做好天氣氣象預報,落實專人負責天氣預報記錄與對比工作,現場建立天氣情況臺賬,盡可能準確掌握第一手氣象預報資料,避免不37、必要的損失。13.2.1、雨季施工措施1、要做好與氣象臺的聯系工作,提前采取措施,做好雷雨及臺風的應對措施,保證工程進度和施工安全、質量。2、檢查主要電線線路的固定以及接頭,確保雨天不漏電,減少下雨帶來的降水井不能正常施工。3、清理檢查基坑截水溝是否暢通,是否漏水,有滲漏點應及時修補;基坑底沿坑邊挖排水溝和集水井,用足夠功率、數量的大功率水泵抽水;在進雨水井前設積水沉砂.以免夾帶大量泥沙的地下水進入市政管網。局部低洼的水坑,應及時派人清排。4、大雨天過后土層內含水量會急劇增大,對基坑支護產生側壓力也隨之增大,應加強對基坑支護和周圍地面地面土下陷情況的監測。如基坑支護結構變形過大,或者周圍地面土38、下陷嚴重,應立即停止土方開挖,針對具體情況采取技術措施。確保基坑安全后再施工。132.2、臺風期間施工措施在臺風即將來臨時,要及時了解近期大風,大雨情況,及時通報全體施工人員,以便安排施工。做到事前有準備,對臨時設施、施工機具預防加固、對各種電箱漏保進行全面檢查。臺風期間,停止降水管井施工。做好斷電保護。 嚴禁機械垂直運行。做好現場排洪排澇工作,保證排水系統暢通,抽排設施完好。現場必須安排人員值班,發現險情,立即通知應急小組,采取應急措施。在臺風過后,機械設備,電源線路進行全面檢查、核對、經項目負責人同意后方可施工13.3常見基坑降水施工問題的應急措施1)支護結構滲水對滲水量較小,不影響施工也39、不影響周邊環境的情況下,采取坑底設排水溝的方法。對滲水量較大,但沒有流砂帶出,造成施工困難,而多周圍影響不大的情況,可采用注水泥漿封阻。2)支護結構漏水如果漏水點水壓力不大時,宜用堵漏王進行埋管封堵,待漏水周邊堵漏王強度達到要求后進行封管。如漏水位置埋深較大,則應在支護結構后采用壓密注漿方法,注漿封堵。注漿漿液中應滲入適量水玻璃,使其能盡早凝結,也可采用高壓噴射注漿方法。采用壓密注漿時,為防止施工對支護結構產生的壓力生成支護結構較大的側向位移,在施工前應對坑內局部反壓回填土,待注漿達到止水效果后再從新開挖。3)基坑周邊地面出現裂縫、沉降應急措施;1、立即停止坑內降水。2、迅速用水泥漿灌縫,同時40、用薄膜等防雨物質將裂縫修補處覆蓋,避免雨水流入。3、觀察裂縫發展情況,必要時對地面進行鉆孔灌砂或補漿、4)外圍建筑物、構筑物沉降或傾斜應急措施;1、應立即停止土方開挖及降水(必要時回填土方)、同時分析產生沉降或傾斜原因。2、增設建筑物邊水位觀察井,并增加坑外回管井回灌補水,及時恢復坑外地下水位。3、必要時進行壓力注漿對建筑舊基礎下土方進行土體加固5)南側砂層止水帷幕失效,產生流砂根據本工程周邊支護土層內砂層分布圖可知,本工程容易產生危險的位置為基坑南側,且該側砂層分布不均,深度和厚度可見附圖。盡管設計此部位進行了三重攪拌樁加固,但亦有可能出現三重管未施工到位處被水流擊穿產生流砂。應急措施如下141、出現此部位時立即停止坑內土方開挖,并將開挖土方回填和預備的沙袋反壓,阻止坑外砂層流失。2、進行壓密注漿。立即阻止振動打孔機進場。考慮漿液的均勻滲透,在流砂漏水點外圍按梅花形布設,采用混合漿液,即水泥水玻璃雙液快凝漿液,水泥采用P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用量200Kg/m3;水灰比為0.5;水玻璃用量我2.0注漿前應全面檢查注漿設備與材料,包括注漿泵,攪拌儲漿系統,高壓壓漿管,壓力表等,注意正式注漿后勿隨意中斷,力求連續作業,以保證成樁質量。注漿采用自下而上的施工要求點多量少。注漿壓力控制在0.2-0.4MPA以內,漿液流速為0-452/min。壓漿提升;采用SYB50型擠壓式壓漿進行注漿,按設計注漿壓力和注漿量自下而上壓漿提升,注漿管拔管高度為0.33m。壓密注漿采用注漿量與注漿壓力雙控原則,以注漿量為主,壓力為輔。當漿液出注漿管返至地面,終止壓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