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煤礦礦井水害應急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06475
2024-09-21
20頁
170.80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煤礦電梯加油站等應急預案方案合集打包下載
1、 前 言為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和煤礦防治水規定本著“預防為主、救援為輔”的原則和確保在水災事故發生后,能快速、有序、安全地實施救援,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宗旨,結合近年來對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情況,特制訂惠陽煤業應急預案。 第一章 總則 一、編制目的 進一步增強應對和防范礦山安全生產事故風險和事故災難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災難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二、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惠陽煤業礦井采、掘礦界內,地面區域界址內發生的水災事故。 三、應急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安全第一依靠科學、依法規范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第二章 水害類型及危害程度分析造成我礦2、井水害的水源有大氣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裂隙水。其中地下水按其儲水空隙特征又分為孔隙水、裂隙水和巖溶水等。根據水源分類,礦井水害分成若干類型。 第一節 事故類型 本礦水文地質情況復雜,其水害類型有:地表水害、含水層水、老空水、孔隙水水害、裂隙水水害、巖溶水水害等。 第二節 危險性分析1、水害可能造成突水淹井,巷道和設備破壞,井下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2、礦井區域范圍內受采動影響,可能受地表水瀉漏引發水害事故。 3、礦井周圍小窯較多,老空水存在的可能性較大,開采時老空透水可能性很大,要嚴加防范。 第三節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一般原則1、井下發生水害事故后,應立即向礦總調度室報告。按照可能發生的事故等3、級進行處置。 2、突水事故初期,應在現場隊長、班組長和有經驗的人員組織帶領下,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迅速進行搶救工作。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應根據水害事故的具體情況和現有條件合理選取。 3、如果突水點周圍圍巖堅硬、涌水量不大,可組織力量,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盡快堵住出水口。 4、在水源情況不明、涌水兇猛、頂幫松散的情況下,決不可強行封堵出水口,以免引起工作面大面積突水,造成人員傷亡,擴大災情。 第三章 組織機構及職責 第一節 應急組織體系 井下水害事故應急組織體系主要由指揮管理系統、救援隊伍系統、技術支援系統和保障服務系統等組成。 應急救援指揮體系機構圖如下:總指揮:史常青副總指揮:于向陽劉豐年4、梁庭瑞、胡晉軍、賈建國、張慎波、曹兵慶、胡曉民、楊新峰、應急救援辦公室總指揮部成員:張軍良、于建軍、馬天勝石永林、王中強、燕學兵高軍戰、都啟家、李立峰陳向林、于樂強、劉晉陽常建軍、醫務組成員。信息下達搶 救 組醫療后勤保障組技 術 組事故分析調查組供電通訊保障組物資供應保障組交 通 保 障 組接 待 組治 安 保 衛 組礦 救 護 隊礦井水災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部 第二節 應急救援組織及職責成立礦井水災應急救援指揮部成立水害事故應急演練領導小組(指揮部),指揮部設在安全指揮中心,指揮部主要工作職責:組織實施礦井水災事故應急救援計劃,協調各有關部門開展應急救援,統一調配應急救援人員、物資和器材,5、向政府主管部門報告事故災情及救援情況,及時組織現場搶救,完成政府主管部門交辦的其它工作。總 指 揮:史常青(礦長)副總指揮:于向陽(常務副礦長)、劉豐年(總工程師)、梁庭瑞(安全副礦長)、胡晉軍(生產副礦長)、賈建國(機電副礦長)、張慎波(通風副礦長)、曹兵慶(防治水助理)、胡曉民(地測副總)、王家勝(機電副總)、楊新峰(后勤副礦長)成 員:各生產科室成員及后勤保障物資科室。指揮部下設六個專業組和一個礦救護隊1、搶救組組長:生產副礦長胡晉軍成員:安檢科長、質檢科長、井下各隊隊長、礦救護隊。職責:(1)、對事故現場情況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及時組織制定搶救方案。 (2)、組織礦兼職救護隊盡一切努力6、,嚴格按制定方案展開搶救工作,減少損失。 (3)、具體的特殊措施,由技術組、現場負責人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制定。2、技術組組長:總工程師劉豐年成員:各科室技術負責人職責:(1)、協助搶救組研究制定搶救方案。 (2)、對搶救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及時給予技術指導,并協助現場總指揮修改、補充搶救方案。3、供電通訊組組長:機電礦長賈建國成員:機電科人員職責:(1)、負責現場照明線路、設施的搶修,保證事故搶救用電。 (2)、負責通訊線路、設施的搶修,保證通訊暢通。 (3)、按總指揮部命令恢復供電或切斷電源。4、物資供應組組長:楊新峰成員:供應科長、醫務人員、保衛科科長職責:(1)、負責搶險物資的供應,保證搶7、險物資、負責事故現場治安保衛,確保搶險工作順利進行。 (2)、負責現場傷員急救。 (3)、負責聯系外部醫療救援。 (4)、負責救援人員的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加強事故現場出入人員的管理,疏散事故現場的閑雜人員,維持秩序。 5、安全監管組組長:梁庭瑞 成員:安全科、保衛科成員。負責人員的核實,監管人員撤退的安全,負責設置警戒、維持現場秩序及交通工作,搞好安全保衛工作6、評估組組長:張慎波 成員:各組組長。負責對演練準備、組織、實施及其安全事項進行全方位、全過程評估。準備好攝影器材,做好影像資料收集整理。 7、礦救護隊救護隊長:趙海兵成員:救護隊全體成員職責:完成指揮部下達的任務及解救井下被困人員。8、第四章 預防與預警 第一節 危險源監控 1、水害監測監控的方式、方法 雨季地表河流洪水水害隱患 “雨季三防”工作要對防水患、防淹井的措施、設施、材料、輸電線路等進行專門落實并保證到位,在雨季到來之前,要組織好人員必須對防治水工作進行全面檢查,防治水部門要編制“雨季礦井防治水措施”,礦成立“雨季三防”辦公室,地點設在礦調度室負責組織全礦抗洪搶險工作。 地測科對降雨量進行監測,發現單日降雨量及連續幾天降雨量均大于歷史最高值時,河流流量增大,水位升高,應立即報領導。 老空區潰水水害隱患 全面了解工作面開采情況和水文地質條件,對其進行分析研究,對生產工作面低洼易積水地段及時進行分析排查,回采后低洼的地9、段根據區域水文地質情況和實測涌水量情況預計積水量,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進行不間斷的排查分析和鉆探驗證疏放。 加強水倉的排水管理,在雨季到來前應當進行一聯合排水試驗,在雨季到來前必須組織力量對水倉、沉淀池、排水溝要按規定進行清挖。 2、采取的預防措施 針對我礦井的水害情況,歷年來開展防治水工程,加大投入,利用科技進步,采取了大量的預防措施,具體采取的措施如下。 地表水治理工程 對于地面塌陷引起的地表水滯流,采取河道疏通治理,做到河流徑流暢通。對塌陷積水區疏水溝的清挖,做到塌陷區無積水區。 老空水治理工程 井下回采前對預計有積水的地段進行探查疏放,在掘進工作面掘進10、前探放水工程,探查疏放老空水,保證工作面的生產安全。 雨季期間災害性天氣的預防措施 雨季防汛期間,要有專人值班,調度室與氣象部門建立信息互通機制,每天向氣象部門了解氣象信息。對氣象部門發布的災害性天氣監測和預報及時向有關領導匯報,調度室值班人員隨時掌握氣象信息,預防災害性天氣突變。如24h降雨量達到50mm,且無停止跡象時或其他影響到安全生產的災害性天氣時,調度室必須立即通知礦長、總工程師、生產副礦長、安全科長及有關部門,由礦長負責全權指揮,組織人員立即按計劃進行撤人。第二節 預警行動 1、水災事故預警信息發布的方式 值班調度員立即向總指揮匯報,調度室通知停止工作,按照既定的避災路線撤離升井,11、值班礦領導及其他領導,信息經過分析后,采用電話通知現場受水威脅的井下工作人員按照既定的避災路線撤離升井。2、水災事故預警信息的發布流程 礦調度室接到突水水情報告后,必須立即通知礦長、總工程師、副礦長、生產科、安全科、機電科等有關部門,由礦長負責全權指揮,礦長下達相關命令,調度室值班人員采用電話下達命令,組織有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搶險。 正常上班期間,調度室首先用固定電話通知上述應通知到的個人,并記錄通知時間,固定電話無人接聽時,通知個人手機。第五章 信息報告與處置第一節 預警系統及程序1、礦安全指揮中心接到事故發生報告時,首先通知值班礦領導。2、事故的報告程序:事故地點-跟班礦長-調度室- 12、值班礦長-礦長3、預警和事故信息報告的主要內容是: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事故發現的簡要經過;可能發生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斷;已采取的措施及當前事故搶險處置情況;4、 信息報告及處理 1)、我礦應急值守電話4606802內線(8000) 2)、發現重大隱患或事故預兆后要立即報告安全指揮中心,安全指揮中心要立即轉報分管礦領導。對特別重大的隱患或預兆,安全指揮中心要立即轉報礦主要領導并下達現場應急處置指令。 3)、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要立即開展自救互救,安全指揮中心接到事故報告后要立即報告礦主要領導并按下述程序進行處理: 4)、不斷收集和整理災情信息并及時報告相關領導和上級單位。5、13、 通信、聯絡方式1、值班和通信方式 1)礦安全指揮中心必須24小時有人值班,不得空班、漏班。2)礦長、礦總工程師、副礦長、副總工程師及科室部門負責人手機必須24小時開機,不得關機。6、 出現明顯事故征兆時應急響應人員向外求援的方式1)發現明顯事故預兆時,現場人員應立即向礦安全指揮中心報告并將人員撤離至事故災害威脅區域外。2)礦安全指揮中心應按照事故報告程序進行匯報,立即發出人員撤離、應急避災的調度命令同時向陽城煤運公司安全指揮中心報告事故預兆情況。3)出現明顯事故征兆現場的人員在立即報告和請求外援的同時,要做好自救、互救和避災的一切準備。4)出現不可控的事故預兆,礦要立即啟動礦預案,礦指揮部人14、員立即到位并投入工作,研究現場應急處置措施,通知救護隊和醫療救治單位做好救援和救治準備。第六章 應急響應 一、響應分級 1級:對可能造成特別重大事故的危險源 2級: 對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危險源 3級: 對可能造成較大事故的危險源 4級: 對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危險源 二、 響應程序1、基本響應程序發生水災后,按災害程度達到啟動應急預案,成立水災搶險救災指揮部,宣布指揮部的主要人員和機構組成。指揮機構一般應有現場搶救組、工程技術組、救援維護組、機電檢修組、物資供應組、警戒組、治安組等;三、 處置措施1、 現場應急處理(1)處置要點突水事故初期且涌水量不大時,應在跟班礦長、班長的組織帶領下,利用現有15、的人力物力,迅速進行搶救工作。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應根據水害事故的具體情況和現有條件合理選取。如果突水點周圍圍巖堅硬、涌水量不大,可組織力量,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盡快堵住出水口。在水源情況不明、涌水兇猛、頂幫松散的情況下,決不可強行封堵出水口,以免引起工作面大面積突水,造成人員傷亡,擴大災情。對于受到傷害的人員,應迅速搶救搬運到安全地點,立即進行急救處理。(2)處置的決策要點獲悉發生事故后,現場應急指揮部應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了解災情,判斷災情的發展趨勢,及時果斷地做出決定,下達救援命令。1)必須了解和掌握的事故災情信息:2) 必須分析判斷災害的內容 (3)處置措施1)災區人員撤離a、撤離災區16、的聯絡方法采用電話通知和人工通知兩種聯絡方法。b、指揮部應本著優先通知最先受水害威脅人員的原則立即通知井下作業人員撤離。所有受水害威脅及可能受威脅區域的人員,本著就近原則,根據自己所在的位置,按照最短路線,就近沿著通往總回風巷、上山等地點,迅速向上撤退。2)災區人員自救與互救a、自身安全防衛在突水迅猛、水流急速的情況下,現場人員應立即避開出水口和泄水流,按避災路線撤退至安全地點。如情況緊急來不及轉移躲避時,可抓住棚梁、棚腿或其他固定物體,防止被涌水打倒和沖走。一旦突水后,決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冒險進入災區。否則,不僅達不到搶險救災的目的,反而會造成自身傷亡,擴大事故。b、災區避難來不及撤退的17、人員應迅速進入附近救生艙或避難硐室避難。必要時,可設置擋墻或防護板,阻止涌水、煤矸和有害氣體的侵入。c、充分利用“煤礦緊急避險六大系統”中“三條線”的優勢,進行自救互救和避災。3)搶險救援當現場有被困人員時,應積極進行搶險救援。a、確定搶險救援方案。當礦井突水后,采取打閘封水、強排水、注漿堵水等方案,一般情況下三種方式結合進行。無論采取何種搶險救災方案,一般應突出以下幾個方面:突水期間加強水文地質工作,水情資料要掌握清楚,對水情的發展變化趨勢做出預測,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編制方案。必須根據災情變化情況,及時對方案進行調整;必須因地制宜,符合現場實際,有條件時盡量采用比較成熟的新設備和新技術。 18、搶險救援方案的確定,應盡量避免給后期礦井恢復留下后遺癥或困難。在編制搶險救災方案的同時,就應該提前考慮礦井恢復生產的相關安全問題。 如采用綜合方法搶險救災時,各方必須協調聯動,互相配合,互相創造條件。b、實施現場搶救礦山救護隊到達事故現場后,要及時準確地了解災區情況、水源及事故前井下人員的分布狀況、礦井具有生存條件的地點及其進入的通道等,并根據搶險救災方案和實際被堵人員所在地點的空間、氧氣、瓦斯濃度以及救出被困人員所需的大致時間制定相應的救災方案,實施現場搶救。盡量利用或恢復通訊系統,與災區受困人員取得聯系;利用壓風管為受困區域提供氧氣;利用可利用的水管提供飲料。4)探查水情1)測定突水量及預19、測變化。該項工作主要是為制訂搶險救災保護、增加排水能力、緊急救護人員等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據,是指揮部搶險救災決策指揮的基礎,礦井突水量測定要快并力求準確。應加強觀測,掌握水量的發展變化規律,對可能變大或變小的情況做出準確和必要的預測。2)淹沒計算通過對突水量的連續監測或計算,在基本掌握突水量增長變化趨勢的基礎上,對淹沒水位的上漲速度及淹沒某個關鍵性水平的時間做出大體的預計,協助有關部門劃定危險區域,并為未淹井巷搶險措施的制訂提供依據。5、制定方案水害事故發生后,在水情調查和人員搶救的同時,邊救治邊制定邊調整方案。方案制定由總工程師負責,地測科相關技術人員根據水害原因、危害等因素制定。方案制定人員20、包括生產副總、生產科長、主管工程師及其他地質、水文、生產等技術人員。地表水體水害事故:主要采取地面截流、堵漏、引流以及井下排水方案。老空水水害事故:由高往低進行探放水并清理排水和修復被淹井巷,與此同時利用打堰等方式攔截動水來源,不使水再流入下山事故地點。開鑿巷道,應先探清水位,防止二次透水。6)現場指揮指揮原則立即撤出透水區域及附近其他可能受威脅區域人員。突水后命令現場人員,及時放下防水閘墻閘板,必要時在防水閘外加固,以便緩沖透水后巷道內流水沖擊力。根據現場人員所匯報的透水情況及出水量,及時調整排水能力。盡最大努力保證排水設備不被水淹沒,如果涌水量超過排水能力,必須預先撤離受威脅人員。在搶險救21、災過程中必須加強一通三防的管理工作,防止誘發瓦斯事故。在透水區域恢復及搶救遇難人員時,一般要由上往下探水。開鑿巷道,應先探清水位,防止二次透水。第七章 應急物資及裝備保障1、煤礦要按照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的要求,設立煤礦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庫。井上、井下要儲備根據要求的消防材料、搶險工具、水泵、滅火器材、應急材料等。2、按照要求,礦山救護隊和醫療救護隊要配備專用裝備。3、礦井下必須設置避災路線指示標志,指明安全出口方向,并對所有入井人員進行緊急、合理避災知識的培訓。4、礦應急救援辦公室必須具有符合井下生產實際情況的圖紙、資料。5、發生事故后,指揮部應當采取措施,迅速恢復通訊系統,保證領導小組辦公室、22、指揮部、井下救護基地、急救站、搶險現場之間的通訊聯絡,指派專人值守。6、指揮部應當根據災區位置、災變范圍、事故類別及通風、運輸條件等確定井下急救站位置。急救站內應有負責人、救護醫療人員以及臥具、保暖、擋風設施、救護、醫療器材和藥品。7、指揮部應當合理安排現場搶險救援力量,保持隊伍精干,盡可能減少進行災區人員。8、應當制作應急救援入井證件,應急救援人員憑證入井。水害應急預案人員電話號碼表史常青18903560086馬天勝18334686738于向陽1890356008613503565549李向軍18334686735劉豐年1863566396113834313961劉晉陽1833468655823、胡晉軍1399471788118334686661常建軍18334686565梁庭瑞1393562366515735666566李路陽18334686689賈建國1319116601218334686699陳向林18334686540曹兵慶1393562467618334686660張慎波1806400000118334686667胡曉民楊新峰1350356540315735666599張軍良1833468662913294649766燕學兵1823561954918334686551李國紅1529666826218334686728于建軍1593418850618334686655高軍站1524、23561458418334686223梁偉波1361356809718334686651李晉會1583562238918334686538石永林1833468668318334686683都啟家1833468662418334686624于兵生1833468670218334686702李立峰13935621248王忠強1833468657813935697428 應急保障儲備物資明細序號備品名稱單位數量存放地點1值班車輛1停車場2鏟車輛13自救器臺20材料庫4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儀臺15礦燈臺206鐵鍬把207洋鎬個15816mm2電纜米1000保管庫9安全帶條50 10扳手、鉗子等套1011救生繩根201237kw水泵臺2136寸管米7001480開關臺215撬棍根516急救箱個1醫務室17擔架個318藥品套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