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廠特種設備應急預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06731
2024-09-21
16頁
36.50KB
1、凱達鑄造廠文件凱達鑄造2017第059號 關于印發澤州縣凱達鑄造廠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的通知公司各部門、各車間: 根據晉城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辦公室關于開展特種設備應急管理工作專項檢查的通知,為切實加強對特種設備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特制定澤州縣凱達鑄造廠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請遵照執行。特此通知 澤州縣凱達鑄造廠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澤州縣凱達鑄造廠關于印發特種設備事故 應急預案編 制:王超審 核:曹會香批 準:王奎德日 期:2017年11月27日一、總則一編制目的為妥善應對可能或突然發生的特種設備重大安全事故,確保迅速、高效、有序地開展特種設備特大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2、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正常的生產秩序,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及公司關于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的通知精神,制定本預案。二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第302號令、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山西省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家質檢總局印發的特種設備特大事故應急預案。三適用范圍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應對工作,適用本預案:1、造成人員傷亡。2、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爆炸的;3、起重機械整體傾覆的。四工作原則特種設備重大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遵循政府領導、統3、一指揮、分級負責、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應急救援體系力求職責明確、規范有序,結構完整、功能全面,反應靈敏、運轉高效。二、救援指揮體系及職責一救援組織體系澤州縣凱達鑄造廠特種設備重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特種設備重大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在特種設備重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各有關部門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開展。二領導小組及職責澤州縣凱達鑄造廠特種設備重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由總經理擔任,副組長由凱達鑄造廠廠長擔任,成員由各車間、機電部、安全部、辦公室、財務部及其他部門領導組成。應急聯動指揮中心設在辦公室,作為突發事件總體應急聯動先期處4、置的職能機構和指揮平臺。三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及職責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辦公室,負責傳達小組指令,協調組織各有關部門力量進行緊急救援工作,組織落實事故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辦公室主任由王擔任,具體職責是:1、組織建立與有關部門和各項目部之間的聯絡協調機制;2、研究事故預防、救援措施,制定特種設備應急預案;3、跟蹤應急預案實施情況,并為鑄造廠應急救援工作提供決策和依據;4、根據事故隱患或者事故發生情況,提出在鑄造廠范圍內發布特種設備安全預警的建議;5、按照鑄規定組織或參與特種設備特大事故的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工作。6、完成應急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四)部門職責1、機電部職責:對本單位特種設備5、的使用單位依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開展安全監察;形成檔案和數據庫,提供特種設備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的技術支持;負責礦業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交辦的各項工作,發生事故后會同有關部門根據事故現場及發展情況,協調相關單位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就事故現場和受影響地區的安全狀況向應急領導小組提出建議。2、安全部職責:監督檢查各單位特種設備安全狀況,協助有關單位實施事故救援工作;參加事故調查。3、各車間職責:協助應急車輛的調度,聯系醫療衛生應急救援隊伍;及時向公司報告事故傷病人員救治工作情況;參與協調特種設備事故應急和善后處理工作。4、辦公室職責:負責督車間起重機械事故的應急工作制度和方法;建立完善應急組織救援6、預案;負責事故現場污染的應急監測,提供環境污染范圍和污染程度的報告及污染事故的調查處理;向公司提出環境污染處置應急方案;配合參與污染物質處置工作。5、財務部職責;負責督促落實事故單位應急物資、設備的資金情況。6、其余各部門及參建單位職責:分別負責協調本單位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和善后處理工作。三、預警和預防機制(一)預警范圍重點對以下特種設備重大危險源實行重點安全監控:1、發生事故易造成群死群傷的特種設備;2、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特種設備:3、公共聚集場所使用的特種設備:4、關系重大經濟安全的特種設備;5、發生事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特種設備;(二)預防措施1,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必須履行安全主體責7、任。對特種設備重大危險源,使用單位必須制定并嚴格遵守以下規定:1建立完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制度和崗位安全責任制度,并認真設施;( 2 )機電部配備專職人員負責特種設備安全工作;( 3 ) 適時分析特種設備安全狀況,制定、完善事故應急預案;4及時辦理特種設備使用登記,保證設備登記率達100%;(5)按期申報特種設備定期檢驗,保證定期檢驗率達100%;(6)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持證上崗達到100%;(7)特種設備隱患整治率達到100%;2、安全部應當按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規定,嚴格履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職責。3、預警信息采集(1)、逐步建立完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信息化網絡,積極發揮檢驗檢測機構,使用單位8、及時掌握特種設備安全狀況。(2)、建立相關技術支持平臺,保證信息傳遞準確、快捷、高效。4、預警行動當以下事故發生時,應當做好啟動本預案的準備:(1)特種設備設備使用單位發生爆炸,火災事故;(2)其他可能引起特種設備事故的災害性事故。5、預警措施特種設備設用單位作為安全責任的主體,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和本預案規定,結合實際,制定、落實以下措施:1建立凱達鑄造廠特種設備安全的評估、辨識、分級、登記等制度。對特種設備安全狀況評估、分級管理。(2)健全應急救援組織體系和人員隊伍,并保證通信、交通聯絡通暢;(3)制定針對本單位特種設備可能發生可能發生的科學、規范、可操作的9、應急救援技術措施和實施程序;(4)建立能保障應急處置需求的物資、器材、裝備及設施準備,并保持其性能、狀態的完好。(5)明確定點聯系的醫療、衛生、環境保護部門,需要化學救援的單位還需與化救隊伍建立應急聯動機制,明確責任;(6)定期組織職工進行救援知識、技能的專門培訓、學習;(7)建立應急救援定期演練制度,按期進行演練并對每次演練的情況進行記錄、評估、總結、改進。四、應急響應(一)事故報告1、發生特種設備重特大事故后、事故發生單位應當按照特種設備事故報告的有關規定,立即報告礦相關主管部門,事故報告時間最遲不超過30分鐘;2、事故報告內容應當包括:事故發生單位名稱,聯系人、聯系電話;發生地點及時間 10、(年、月、日、時、分);設備名稱;事故類別;人員傷亡;經濟損失以及事故概況。(二)分級響應程序1、特種設備特大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單位應當立即啟動本單位應急預案由主要領導組織開展自救工作。2、當出現本預案一、(三)范圍內事故時,各使用單位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應當立即向礦業公司調度室匯報,由凱達鑄造廠救援領導小組決定是否啟動本預案。3、當不能有效控制事故危害時,事故救援領導小組應立即報上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請求派出現場指導協調組到現場參與救援。三凱達鑄造廠應急領導小組現場指導協調的主要內容1、根據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協助指揮部開展協調應急救援行動。2、組織有關人員現場待命,協助領導小組提出救11、援方案,制定防止事故引發次生災害。3、針對事故引發或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提出防范措施和啟動相關應急預案的建議。4、協助現場指揮部協調事故發生地相鄰地區配合、支援救災工作。四現場緊急處理工作程序及要求1、對事故危害情況的初步評估。先期處置隊伍趕到事故現場后,應當盡快對事故發生的基本情況作出初始評估,包括事故范圍及事故危害擴展的趨勢以及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等。2、封鎖事故現場。嚴禁一切無關的人員、車輛及物品進入事故危險區域,開辟應急救援人員、車輛及物資進出的安全通道,維持事故現場的社會治安和交通秩序。3、探測危險物質及控制危險源。根據發生事故的特種設備的結構、工藝特點以及所發生事故的類別,迅速展12、開必要的技術檢驗、監測工作,確認危險物資的類型和特性,制定搶險救援的技術方案,并采取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及時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擴大,消除事故危害和影響,并防止可能發生的次生災害。4、建立現場工作區域。應當根據事故的危害、天氣條件(特別是風向)等因素,設立現場搶險救援的安全工作區域。對特種設備事故引發的危險介質泄露應當設立三類工作區域,即危險區域、緩沖區域和安全區域。5、搶險受害人員。及時、科學、有序地開展受害人員的現場搶救或者安全轉移,盡最大的可能降低人員的傷亡、減少事故所造成的財產損失。6、設立人員疏散區。根據事故的類別、規模和危害程度,在必要時,應當果斷迅速地劃定危險波及范圍和區域,在必13、要時,組織相關人員和物資安全撤離危險波及的范圍和區域。7、清理事故現場。針對事故對人體、動植物、土壤、水源、空氣已造成和可能造成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閉,隔離、清洗、化學中和等技術措施進行事故處理,防止危害的繼續和環境的污染。 (五)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參加應急搶險救援的工作人員,應當按照應急預案的規定,裝備齊全各種安全防護用品,事故現場應當在專業部門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事故現場應當開辟應急搶險人員和車倆出入的專用通道和安全通道。(六)群眾的安全防護根據事故發生的特性和應急救援的需要,提出事故周圍職工疏散的建議,由凱達鑄造廠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下達人員疏散指令。(七)動員與參與在應急搶險14、救援過程中,需要調動、征用有關單位人員、物資、設備、器材以及占用場地時。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支持配合并提供便利條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拖延、阻攔和拒絕。(八)現場處理特種設備事故現場處置由現場指揮部負責,承擔現場應急救援工作。具體要求如下:警戒保衛:由安全部負責,負責現場保衛和維持治安與交通秩序;協助事故現場必要的人員和物資疏散;搶險救災:由機電部負責,配合集團公司制定搶險救災的技術方案和實施。并對可能發生的次生災害和事故提出處置建議;醫療救護、物資保障、生活后勤保障及善后工作:由辦公室負責,配合聯系醫院對事故中受傷的人員進行救治和轉運;提供應急救援所需的物資、裝備和保障,并負責傷亡人員及家15、屬的安撫和理賠等善后和社會穩定工作。九特種設備重特大事故的調查分析特種設備重特大事故發生后,事故領導小組配合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事故調查組,在進行救援的同時,開展事故調查和現場取證,進行事故分析,提出事故調查處理意見。十 應急救援結束同時具備下列條件時,事故領導小組根據應急救援實際情況,在報上級有關部門特種設備特大事故應急救援結束:1、死亡和失蹤人員已經查清;2、事故危險得以控制;3、次生事故因素已經消除;4、受傷人員基本得到救治;5、緊急疏散人員恢復正常生活。五、后期處理一善后處理應急搶險救援工作緊急調用物資、設備、人員和場地發生的費用,按有關規定執行。發生特種設備事故后,必16、須經機電部審核,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依法核準的有資格的單位對特種設備進行全面的檢修,經檢驗合格后放可重新投入使用。對嚴重損毀、無維修價值的,應當予以報廢。特種設備事故中,涉及到毒性介質泄露或者鄰近建筑物倒塌損壞的,應經公司應急小組檢查并提出意見后,方可進行下一步修復工作。事故救援結束后,事故發生單位當作好安撫、撫恤、社會救助、保險理賠等善后處理事項,盡快恢復受影響職工的正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二事故調查報告各部門及單位應積極配合事故調查工作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事故調查,提出調查報告。三應急救援工作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事故領導小組應當及時進行總結分析,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六、保障措施一應急救援17、的物資裝備保障有關職能部門及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針對可能發生的特種設備事故類型,配備相應的救援工具、檢測儀器、車輛等搶險救援裝備和通訊裝備等。二技術保障機電部應當認真貫徹國家質監局針對各種特種設備制定的事故預防措施和應急處置等安全技術規范,一旦有重特大事故發生后應及時與相關部門取得聯系,爭取技術力量支持,確保應急求援的順利開展。三宣傳培訓和學習1、安全部應當向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做好事故的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等知識的教育。2、辦公室應當督促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和專業搶險救援隊伍開展相關人員的應急培訓,鍛煉和提高應急救援綜合素質。3、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組織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演練18、結束后,應當對演練情況進行評估、總結,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四資金保障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做好事故應急救援的必要資金準備。應急救援資金首先由事故責任單位承擔,事故責任單位無力承擔的,請求有關部門解決。五監督檢查安全部應當依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和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有關部門和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制定應急預案及演練的情況進行檢查。七、附則(一)本預案自下發之日起執行。(二)附特種設備目錄。附:特種設備目錄1、鍋爐2、壓力容器,包括固定式、移動式、壓力管道及原件。3、起重機4、安全附件及保護裝置,包括安全閥,水位表、水位控制報警裝置、壓力控制報警裝置、溫度控制報警裝置、燃燒連鎖保護裝置、液位計。5、場內機動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