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勁鷹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特種設備事故專項應急預案2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06874
2024-09-21
22頁
37.31KB
1、此文檔收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網站刪除應急預案編號:JY-AQ-O4應急預案版本號:2016(第一版)天津勁鷹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特種設備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天津勁鷹汽車技術有限公司 2016年1月1日發布 2016年1月1日實施批 準 頁批準:審定:審核:編寫:目 錄1. 編制目的 - 52.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 52.1公司特種設備概況 - 52.2危害程度分析及事故類型 - 5/63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 64組織機構及職責 - 64.1應急組織體系 - 6/74.2 指揮機構及職責 - 7/9 4.3應急救援隊伍的組成及分工 - 9/105.預防與預警 - 105.1危險源監控 2、- 10/115.2預警行動 - 11/126.信息報告與處置 - 126.1信息聯絡報告通訊系統詳見附件1 - 126.2信息上報與傳遞 - 12/137.應急響應 - 137.1響應分級 - 137.2響應程序 - 13/157.3應急結束 - 168.應急處置 - 168.1現場險情控制 - 16/209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 209.1通訊與信息保障 - 209.2應急隊伍保障 - 209.3應急物資裝備保障 - 209.4經費保障 - 209.5其他保障 - 20附件1:有關應急部門、機構或人員的聯系方式 - 21附件2: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 221 編制目的為了有效預防特種設備安3、全事故的發生,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性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為促進企業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并使應急救援工作安全、有序、科學、高效地實施,特制定特種設備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 2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1公司特種設備概況天津勁鷹汽車技術公司的主要化學產品有10余種,主要化工生產工藝過程介質有:甲醇、乙酸丁酯、二甲苯、二氯甲烷、基礎油、溶劑油等易燃易爆或毒性程度為中度危害介質。特種設備主要基本情況見表1-1:天津勁鷹汽車保養公司特種設備基本情況 表1-1序號設備類型設備名稱單位數量安裝位置1壓力容器(13臺)氮氣緩沖罐臺1儀表空氣緩沖罐臺1儲氣罐臺3吸附罐臺4氣壓罐 4、膨脹水箱臺2分氣缸臺1太行熱高換熱器臺12壓力管道 (17條)物料輸送管道米20593廠內機動車叉車臺42.2危害程度分析及事故類型表1-2特種設備事故類型及危險性分類設備名稱危險因素事故類型危險性壓力容器氮氣緩沖罐,儀表空氣緩沖罐等1、各種壓力保護裝置不能正常動作;2、安全閥失靈或排氣量不夠;3、突然超負荷,操作人員未采取措施;4、操作失誤;5、密封不嚴,可燃、有毒介質逸出;壓力容器爆炸、泄漏等人員傷亡、財產損失、設備損壞壓力管道甲醇、乙酸丁酯、二甲苯、二氯乙烷、基礎油、溶劑油、蒸汽等1、各種壓力保護裝置不能正常動作;2、超壓、故障、腐蝕;3、密封不嚴,可燃、有毒介質逸出;管道泄漏、爆炸、燃5、爆、火災、中毒等現場巡檢人員;過往行人;設備及爆炸沖擊波范圍內設施受到損壞廠內機動車叉車設備故障、人員無證駕駛、路面濕滑、違反操作規程機械傷害、碰撞、傾覆、爆胎設備及人身傷害3應急處置基本原則(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職工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減少特種設備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2)、預防為主,重點監控。切實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做好主要設備、重點處位重點監控、特種設備分級監管以及事故監測、預警工作。(3)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建立班組、車間、公司三級聯動機制;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隊伍建設,及時掌握更新6、在用特種設備信息數據,實現動態監管。(4)依靠科學,依法規范。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員和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骨干作用,實行科學決策,采用先進的救援裝備和技術,增強企業應急救援能力;依法規范應急救援工作程序,確保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可操作性。4組織機構及職責4.1應急組織體系特種設備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事故應急響應中心安環部后勤部生產部設備科材料部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4.2 指揮機構及職責 4.2.1指揮機構公司成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由公司經理、生產技術科、安全環??啤⒃O備管理科、物資儲運科等部門領導組成。日常應急救援管理工作由生產技術科負責,有關科室協助。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時,以指揮領導小7、組為基礎,立即成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經理任總指揮,生產廠長任副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經理外出時,由生產廠長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4.2.2職責(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職責a制定修改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b組建應急救援隊伍,并組織實施和演練;c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物資等各項準備工作;d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2)事故應急響應中心職責a負責預警的發布及特殊情況下應急預案啟動及直接向上級應急中心報告;b負責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開停車調度工作;c負責事故現場通信聯絡和對外聯系。(3)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a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b向上級匯報和向友鄰單位通8、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c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經驗教訓。4.2.3指揮部人員分工(1)總指揮:負責發布應急指揮命令,負責事故現場的應急指揮,負責落實上級領導部門對應急處置的要求,宣布救援工作結束。4.2.4指揮部成員(1)安環部部長a協助總指揮作好事故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b負責事故現場及擴散區域內的環境監測工作的指揮;c協助總指揮負責工程搶險、搶修的現場指揮;及停送電調度工作。(2)生產部部長a負責生產事故預警信息發布。b負責生產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開、停車調度工作;c事故現場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d必要時代表指揮處對外發布有關信息。e負責事故處置時控制系統的搶修組9、織工作。(3)特種設備科科長a 負責特種設備搶險、搶修中的協調、指揮;b負責事故處置時機電設備系統的搶修方案制定。(4)后勤部部長a警戒、治安、保衛、疏散和道路管制工作。b負責防化分隊的搶險救援指揮。c負責滅火、洗消。(5)材料部部長a負責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及搶險救援物資的運輸工作。4.3應急救援隊伍的組成及分工公司全體職工都有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的責任,各救援專業隊伍是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具體救援專業隊伍組成、任務以及分工如下:a通訊聯絡隊:生產部組成,每個生產單位1人。負責人:生產部部長,擔任各單位、隊之間的聯絡和對外聯絡通信任務。b治安隊:由后勤部組成。負責人:后勤部部長,擔10、任現場治安,交通指揮,設立警戒指導群眾疏散,洗消和搶救傷員任務。c搶險隊:由設備管理科、操作工組成,人員2030人。負責人:特種設備管理科科長,擔負搶險搶修指揮協調。d物資生活供應隊:由材料部組成。負責人:材料部部長,擔任傷員生活必需品和應急救援物資的供應任務。除上述應急公司級應急力量外,各單位(部門)均建立應急救援隊伍。建有公司級應急救援物資及應急器材倉庫,各單位及車間也均有相應的應急救援物資及應急器材?;灸軡M足公司二、三級事故應急救援的需要,若發生一級或超過一級以上事故的需要社會力量支援。5預防與預警5.1危險源監控5.1.1危險源監控(1)對危險源實施動態監測,重大危險源裝有可燃氣體報11、警裝置和有毒氣體報警裝置。(2)各單位的崗位操作人員對本崗位的關鍵裝置、重點部位嚴格按照巡檢制度進行巡檢。(3)定期組織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進行相關的安全教育培訓及應急救援培訓和演練。(4)對重大危險源特種設備開展風險評估,識別和評價作業過程中的危險有害因素,消除或減少事故危害,降低安全風險。5.1.2具體預防措施(1)公司設立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機構,生產廠長任負責人,特種設備管理科具體負責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工作。(2)推行特種設備安全標準化管理,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主體;(3)特種設備必須按照規定要求,分別安裝安全閥、爆破片、壓力表、液面計、切斷閥、呼吸閥等安全附件。在使用過12、程中使用單位應加強維護和定期送檢,保證安全附件齊全、靈敏、準確、可靠;(4)特種設備檢查實行班組日檢、車間周檢、公司特種設備管理人員月檢的三級檢查制度,并做好檢查記錄。有關部門必須對特種設備的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和附屬儀表定期進行校驗、檢修;(5)壓力容器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壓力、溫度操作,不得隨意改動原設計的工藝條件,嚴禁超溫、超壓工作;(6)加強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的防腐保溫工作,壓力容器的外表應保持油漆完整,容器內防腐層應視情況進行檢查以保持防腐層完好無損;(7)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發現事故隱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應立即整改,或報告主管領導進行處理;(8)檢查人員在檢查過程中發現13、設備事故隱患后,應下發特種設備事故隱患整改通知書,并落實整改責任單位、整改責任人、整改完成時間;(9)保證消防設備、設施、器材的有效使用。(10)罐區和生產現場采用防爆電器和照明,安裝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器,現場設置緊急停車按鈕,手動報警按鈕,并實現DCS控制;5.2預警行動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接到可能事故信息后,根據事故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事態,結合我公司的實際情況,立即按照分級預警的原則確定應急方案,啟動、級應急救援預案,及時研究應對方案,采取預警行動。6信息報告與處置6.1信息聯絡報告通訊系統詳見附件一6.2信息上報與傳遞6.2.1事故發生后,發現人員立即將事故報告應急14、響應中心,應急響應中心接到報警后,根據報告人報告情況及監控或現場落實情況立即發出相應級別預警并通知相關生產單位做好負荷調整準備或進行負荷調整直至公司全系統停車。并向公司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報告。6.2.2總指揮在1小時內向濱海新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漢沽分局和濱海新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漢沽分局等有關處門報告。情況緊急時,生產技術科人員可以直接向濱海新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漢沽分局和濱海新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漢沽分局報告,并負責通知事故發生后可能遭受事故影響的單位做好防范措施。事故信息應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及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內容詳實、及時準確。6.2.3報告事故包括下列內容:事故發生單位概況;事故發生的時15、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事故的簡要經過;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采取的措施;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依據本預案中的各類專項應急預案的要求實施應急狀態下的應急處置工作。6.2.4當發生重大事故、公司搶險搶救力量不足或有可能危及社會安全時,指揮部要立即請求啟動上級應急救援預案和社會應急力量支援,社會救援隊伍進入現場時,指揮部要派人引導并告知安全注意事項。具體措施如下:(1)保衛科負責與區、市公安局、消防部門及駐地解放軍聯系救援。(2)其它部門負責聯系對口救援單位。 7應急響應7.1響應分級7.1.1按照特種設備的危險等級和本公司應急救援預16、警行動相關內容,將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響應分為三個等級。級應急響應為最高級應急響應。(1)級響應指特種設備附屬設施、安全設施等缺陷,有可能造成設備損壞或有毒介質泄漏,環境污染在本車間區域內可控、已造成本車間停車或可能影響本公司或其他生產車間生產負荷的;(2)級響應指事故對公司的安全生產和作業人員造成嚴重威脅或有毒介質泄漏,環境污染在公司區域可控 、已造成全公司系統停車的;(3)級響應指公司內某裝置發生火災、爆炸,造成人員傷亡,環境污染可能影響公司周邊區域的或已造成全公司系統停車的;7.2響應程序7.2.1根據事故的大小和發展態勢,經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確定,由生產技術科、安全環保科(應急響應中心)17、發布命令分別啟動相應級別應急救援預案,當事故的發展超出本預案范圍應當立即啟動上級預案。情況緊急時,生產技術科、安全環??疲☉表憫行模┛芍苯訂酉鄳墑e的應急預案。7.2.2特種設備發生級事故時啟動公司三級響應:應急中心要求事故單位車間(線長)到現場組織應急救援,事故單位車間(線長)接報后要立即啟動三級應急預案;7.2.3特種設備發生級事故時啟動公司二級響應:應急中心要立即通知事故單位車間(線長)、生產技術科長和公司生產副總及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到現場準備或組織應急救援工作,公司生產副總下令立即啟動二級應急預案并告知上級公司;7.2.4特種設備發生級事故時啟動公司一級響應:應急中心要立即通知18、生產技術科和公司經理、生產主管經理及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事故單位車間(線長)到現場組織應急救援工作,公司經理下令立即啟動一級應急預案并告知上級公司和濱海新區安監局漢沽分局、濱海新區質監局漢沽分局,視情況發展公司應急預案領導小組及時請求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遇緊急情況時生產現場帶班人員、班組長和調度人員具有第一時間下達停產撤人命令的直接決策權和指揮權。(詳見應急響應程序圖)事故發現人班組長組織人員緊急處理突發性大面積泄漏、火災、大爆炸、人員傷亡嚴重通知車間領導組織救援經車間應急處理事故仍然未能控制的報公司應急指揮中心事故態勢發展有加大趨勢指揮部向上級報告啟動上級救援程序救援結束,善后工作,包括事19、故調查、處理、搶修恢復現場人員自救互救撤離應急指揮中心立即通知應急指揮部成員趕赴現場應急指揮中心下達各專業救援隊集合的指令各專業救援隊趕赴現場集合,向應急指揮部報到現場指揮部下達救援指令各專業救援隊實施救援公司各專業救援隊實施救援仍然未能控制區消防支隊應急響應程序圖7.3應急結束7.3.1應急終止條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即可滿足應急終止條件:(1)事故現場得到控制,事故條件已經消除;(2)泄漏已經降至規定的限值內;劇毒品徹底無泄漏;(3)事故造成的危害已被徹底清除,已無繼發可能;(4)事故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7.3.2事故終止程序(1)現場指揮部確認事故應急終止時間,或由20、事故發生車間提出,經救援指揮部批準;(2)現場救援指揮部向各專業應急小組下達應急結束的指令;(3)應急救援結束后,繼續對現場進行監控,直到其他補救措施無必要繼續進行為止。7.3.3應急結束后續工作1)應急結束后,由事故發生單位將事故情況、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總結上報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2)保護事故現場3)向事故調查小組遞交事故發生的原因及應急救援過程的一切材料。事故調查小組認真做事故分析調查。8應急處置特種設備突發事故一般伴隨著爆炸、泄漏、火災三種事故危害,發生事故后應急指揮部應向有關人員詢情、現場偵察并迅速確定事故處位,確認被困人員情況,劃定警戒區域。判斷和查明再次發生二次事故的可能性,緊緊抓21、住泄漏后再次爆炸的之前的有利時機,抓緊時間確定現場應急處置方案,劃定警戒區,優先救護現場遇險人員,同時采取措施控制現場險情,再逐步排除險情。8.1現場險情控制進入事故現場現場必須正確選擇行車路線、停車位置、作戰陣地,嚴密監視事故現場的爆炸、泄漏、著火情況,防止災情擴大。8.1.1爆炸現場(1)如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發生爆炸事故后,為防止事故擴大,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所有閥門應迅速關閉或采取堵漏;對可燃氣體和油類應用沙石或二氧化碳、干粉等滅火器進行滅火,同時設置隔離帶以防火災事故蔓延;對受傷人員立即實行現場救護,傷勢嚴重的立即送往附近醫院。(2)蒸氣管道發生爆炸事故,必須設法躲避爆炸物和高溫水、汽,22、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快將人撤離現場,并將情況逐級上報。爆炸停止后立即查看是否有傷亡人員,并進行救助。(3)如爆炸現場有著火儲罐或受火勢威脅的容器時,應盡可能冷卻燃燒儲罐及其受火勢威脅的鄰近容器,重點冷卻受火勢威脅的一面。利用噴淋、水炮等固定或半固定消防設施,對儲罐進行均勻、不間斷地冷卻,降低儲罐溫度、壓力,減少物料蒸發、泄漏,防止災情擴大。用干沙土、水泥粉、煤灰等圍堵或挖溝導流泄漏物,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標或危險源流散,防止泄漏物進入下水道,造成環境污染。8.1.2泄漏現場(1)當壓力容器及其設備發生爆裂、鼓包、變形造成大量泄漏或突然停電、停水,使壓力容器及其設備不能正常運轉,或壓力容器及其設備周圍23、發生火災等非正常原因時,必須緊急停止運行。(2)進入泄漏現場進行處理時嚴禁單獨行動,必須有監護人,必要時用水槍、水炮掩護,根據防護等級劃分標準選擇相應等級的個人安全防護措施。(3)根據事故情況和事故發展,應急指揮處確定事故可能波及區人員的撤離,疏散人員從泄漏區域的側風向或上風向至安全地帶,根據泄漏物影響區域,劃定警戒區域。(4)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發生泄漏中毒事故后,現場搶險人員必須佩帶過濾式防毒面具或口罩、氧氣呼吸器等進行呼吸防護,進入現場關閉所有通氣閥門或采取堵漏,并將救出人員抬至通風空氣新鮮處進行現場救護,中毒嚴重的應立即送往附近醫院。(5)泄漏源控制a關閉前置閥門、停止作業或改變工藝流程24、物料走副線、局部停車、打循環、減負荷運行或排空等。B 堵漏。采用合適的材料和技術手段堵住泄漏處。(6)泄漏物處理a 液體泄漏物處理圍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體或者引流到安全地點。儲罐區發生液體泄漏時,要防止物料沿明溝外流。稀釋與覆蓋:向有害物蒸氣云噴射霧狀水,同時可采用移動風機,加速氣體向高空擴散。對于可燃液體泄漏物,為減少物料向大氣中的蒸發,可用泡沫或其他覆蓋物品覆蓋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蓋層,抑制其蒸發。收容(集):對于大型泄漏,可選擇用隔膜泵將泄漏出的物料抽到容器或槽車內;當泄漏量小時,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廢棄:將收集的泄漏物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用消防水沖洗剩下25、的少量物料,沖洗水排入污水系統處理。b氣體泄漏物處理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性空間,噴霧狀水抑制蒸氣或改變蒸氣云流向,或適當使用防爆型移動風機送風,驅散泄漏物。避免水流接觸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物或泄漏源。隔離泄漏區直至氣體散盡。應急處置用水排入污水系統處理。8.1.3火災現場(1)優先救人重于滅火?;饒錾先绻腥耸艿交饎萃{,首要任務是把被火圍困的人員搶救出來。根據火場情況,確定事故波及范圍,劃定警戒區域,疏散有關人員從火場側風向或上風向至安全區。(2)先控制后消滅。對于不可能立即撲滅的火災,要首先控制火勢的繼續蔓延擴大,在具備了撲滅火災的條件時,展開攻勢,撲滅火災。(26、3)先重點后一般。全面了解并認真分析整個火場的情況,分清重點:人和物相比,救人是重點;有爆炸、毒害、倒塌危險的方面和沒有這些危險的方面相比,處置有這些危險的方面是重點;易燃、可燃物集中區域和這類物品較少的區域相比,這類物品集中區域是保護重點;貴重物資和一般物資相比,保護和搶救貴重物資是重點;火勢蔓延猛烈的方面和其它方面相比,控制火勢蔓延的方面是重點;要害處位和其他處位相比,要害處位是火場上的重點。(4)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火災發生會伴有濃煙、火光,產生大量的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9.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9.1通訊與信息保障建立、完善應急通訊與信息系統,在應急工作中確保應急通訊與信息系統的暢通(聯27、系方式見附件1)。9.2應急隊伍保障 明確各類應急響應的人力資源,包括專業應急隊伍、兼職應急隊伍的組織與保障方案。9.3應急物資裝備保障依據本預案應急處置的需求,建立健全應急保障體系,做到應急資源共享、動態管理。(具體情況見附件2)9.4經費保障安全環保處對日常應急工作所需費用作出預算,經公司應急指揮中心審定后,列入年度預算,用于應急物資儲備、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和演練費用。應急指揮中心對費用進行監督管理,保證專款專用。9.5其他保障根據本單位應急工作需求而確定的其他相關保障(如:交通運輸保障、治安保障、技術保障、醫療保障、后勤保障等。)附件1:有關應急部門、機構或人員的聯系方式“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由公司經理、生產部、安環部、設備管理科、后勤部、材料部等部門領導組成。下設應急救援辦公室(常設機構生產技術科)。日常工作由生產部負責,有關科室協助。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時,以指揮領導小組為基礎,立即成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經理任總指揮,生產副經理任副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經理外出時,由生產副經理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序號機構/人員名稱聯系電話附件2: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序號物資名稱存放數量存放地點責任人備注此文檔僅供學習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