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電梯基礎及附墻施工方案.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07280
2024-09-21
12頁
77.63KB
1、目錄 一、工程概況 (一) 工程簡介(二) 電梯簡介 二、編制依據 三、施工電梯基礎 (一) 施工電梯平面布置 (二) 基礎 (三) 基礎配筋 (四) 施工要點 四、施工電梯附墻件 (一) 附墻件安裝布置 (二) 施工要點五、安全注意事項 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施工電梯基礎及附墻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況 (一) 工程簡介 本工程由康利爾物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興建,工程位于巴南區龍州大道10號。該項目工程總建筑面積為75000。本工程10#樓框剪20層,地下室一層,地上主體為20層,本工程建筑總高度60.00m(含屋頂帽廳);該工程決定在安裝一臺SCD200/200型雙籠施工電梯,有效地解決施工中施2、工人員和建筑材料的垂直運輸。 (二) 電梯簡介 根據工程實際情況,現在10棟 擬投入 1 臺西安京龍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 SC200/200雙籠施工電梯。其相關參數如下:額定載重量(每個吊籠) 2000Kg ;安裝額定載重量 2*2 000Kg ; 起升速度 033m/min;最大附著間距 9m ;標準架設高度 89 吊籠內空尺寸 3.2m*1.5m*2.5m 吊籠重量 1480Kg標準節橫截面形式 矩形 標準節重量 150Kg標準節尺寸 0.65*0.65*1.508m二、編制依據 1、施工現場機械設備安全技術規范(JGJ33 2001) 2、建筑施工安全檢查 標準(JGJ592011)33、建筑機械使用安全 技術規程(JGJ33-2001 )(J119-2001) 4、施工升降機安全規則(GB/T100551996) 5、施工升降機技術條件(GB/T100541996) 6、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 2005) 7、高處作業安全技術 規范(JGJ8091) 8、建筑結構荷載規范 (GB500092001) 9、SC 型升降機使用手冊 三、施工電梯基礎 (一) 施工電梯平面布置 根據工程施工平面布置圖,結合現場具體條件及工程圖紙要求,確定該雙籠電梯的位置。具體位置總平面布置圖。 根據施工電梯使用說明書和避免施工電梯與建筑物外墻腳手架沖突,外墻與導軌架中心距離要滿足4、要求 。 (二) 基礎 施工順序按施工平面布置確定基礎位置基礎地板加固支設模板綁扎鋼筋安放預埋螺栓及電梯底盤(要求位置準確,標高和平整度符合要求)澆筑砼拆模、養護。地基承載力 基礎底面承受荷載設計值為0.15Mpa,基礎開挖后必須今監理、甲方進行驗收并對巖土取樣試驗值大于設計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三) 基礎配筋 根據SC 型升降機使用手冊,施工電梯采用 4400mm3800 mm300mm的基礎,基礎砼標號為 C35;基礎配筋為雙層雙向的 12200,配筋圖如下圖所示: (四) 施工要點 1、基礎施工時應認真校對基礎及預埋件的軸線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mm。要控制砼表水平度不得大于 1/5、1000。 2、基礎座或基礎預埋件應全部埋入混凝土基礎板內。 3、將 2.5 米長50505 角鋼一頭削尖,打入雙籠電梯基礎范圍內,支設雙籠電梯基礎模板,綁扎鋼筋,鋼筋一定要與已打入的角鋼焊接完好,作避雷引下線。 4、砼澆筑完畢后及時閉水養護,達到強度后即可安裝雙籠電梯。 5、基礎平面必須保證良好的排水。 四、施工電梯附墻件 (一) 附墻件安裝布置 施工電梯采用型附墻,根據使用手冊所示,附墻架之間間距為 39m,導軌架的自由高度不大于 7.5m,根據以上原則再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得出 附墻位置如下表所示: 附墻件安裝位置表 序號附墻型號L1L2L建筑層附墻標高第一道型第 1 層3.000第二道6、型第 4 層12.00第三道型第 7層21.00第四道型第 10 層30.00第五道型第 13層39.00第六道型第 16 層48.00第七道型第 19 層57.00 (二) 施工要點 1、在結構施 工過程中,對需 預埋附墻埋件的樓 層,在砼澆筑 前進行埋件預埋; 2、將圓管與埋件進行焊接; 3、在導軌架上安裝兩根方管,用螺栓緊固; 4、將兩根管與附墻座連接; 5、用螺栓及 銷子將其余部分 連接起來,調節好 各方向的距離并 同時校正導軌架的垂直度; 6、緊固所有螺栓,慢慢啟動升降機,確保吊籠及對重不與附墻架碰; 7、附墻架的最大水平傾角不得大于8 ,即 1 44:1000。 五、安全注意事項 7、1、地面操作人員,應盡量避免在高空作業面的正下方停留或通過,也不得在起重機的起重臂或正在安裝的構件下停留或通過。 2、高處操作人員使用的工具、零配件等,應放在隨身佩帶的工具袋內,不可隨意向下丟擲。 3、構件安裝后,必須檢查連接質量,只有連接確實安全可靠,才能松鉤或拆除臨時固定工具。 4、雨天和霧天不安排高空作業,必須進行時一定要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墜措施;遇到六級及以上大風時,必須停止高空作業。惡劣天氣后要對高空作業設施進行全面的檢查、修復和完善。 5、重點把好高空作業安全關,有高處作業人員必須經過體檢合格,工作期間,嚴禁喝酒、打鬧。小型工具、焊條頭子等放在專門工具袋內。使用工具時,要握持牢固。8、手持工具應系安全繩,應避免直線垂直交叉作業。 6、吊裝作業應劃定危險區域,掛設安全標志,加強安全警戒。 7、禁止在高空拋擲任何物件,傳遞物件用繩拴牢。 8、統一高空、地面通迅、聯絡一律用對講機,嚴禁在高空和地面互相直接喊話。 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目的:為了貫徹實施“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方針,應根據危險性較大的現場環境、設計要求及施工方法等工程特點進行危險源辨識,以及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及救援方案,提高整個項目部對事故的整體應急能力,確保發生意外事故時能有序地應急指揮,有效地保護員工的生命、企業財產的安全、保護生態環境和資源,把事故降低到最小程度,特制定本預案。 1、應急領導小組9、: 施工前應成立專門的應急領導小組,來確保發生意外事故時能有序應急指揮,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 長:殷昭明 電話:13983132339副組長:肖緒碧 電話:18623627162 組 員:朱道紅、林建、胡俊、張世華、劉志、曹合平、張德衛、李恒偉。2、應急領導小組職責: 2.1、領導各單位應急小組的培訓和學習工作,提高其應變能力。 2.2、當施工現場發生突發事件時,負責救險的人員、器材、車輛、通信聯絡和組織指揮協調。 2.3、負責配備好各種應急物資和消防器材、救生設備和其他應急設備。 2.4、發生事故要及時趕到現場組織指揮,控制事故的擴大和連續發生,并迅速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2.5、負責組織10、搶險、疏散、救助及通信聯絡。 2.6、組織應急檢查,保證現場道路暢通,對危險大的施工項目應與當地醫院取得聯系,做好救護準備。 3、應急反應預案: 3.1、事故報告程序:事故發生后,作業人員、班組長、現場負責人、項目部安全主管領導應及時逐級上報,并聯絡報警,組織搶救。 3.2、事故報告:事故發生后應逐級上報,一般為現場事故知情人員、作業隊、班組安全員、施工單位專職安全員。發生重大事故(包括人員傷亡、重傷及財產損失等嚴重事故)時,應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并在 24 小時內向上級主管部門作出書面匯報。 3.3、現場事故應急處理: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事故主要有機具傷人、高溫中暑、高空墜落、落物傷人等事故11、。 3.3.1、高溫中暑的應急處理: 3.3.1.1、應迅速將中暑人員移至陰涼的地方。解開衣服,讓其平臥,頭部不要墊高。 3.3.1.2、降溫:用涼水或 50%酒精擦其全身,直至皮膚發紅,血管擴張以促進散熱。降溫過程中必須加強護理,密切觀察體溫、血壓和心臟情況。當降溫到 38 度左右時,應立即停止降溫,防止虛脫 。 3.3.1.3、及時補充水分和無機鹽。能飲水患者應鼓勵其喝足涼水或其他飲料;不能飲水者應靜脈補液,其中生理鹽水約占一半。 3.3.1.4、及時處理呼吸循環衰竭。 3.3.1.5、轉院:醫療條件不完善時,應及時送往就近醫院,進行搶救。 3.3.2、其他人身傷害事故處理: 當發生如高空12、附落、被高空墜物擊中和機具傷人等而造成人身傷害時。 3.3.2.1、向項目部匯報。 3.3.2.2、應立即排除其他隱患,防止救援人員遭到傷害。 3.3.2.3、積極進行傷員搶救。 3.4、應急培訓和演練: 3.4.1、應急反應組織和預案確定后,施工單位應急組長組織所有應急人員進行應急培訓。 3.4.2、組長按照有關預案進行分項演練,對演練效果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進行完善。 3.4.3、在確認險情和事故處置妥當后,應急反應小組應進行現場拍照、繪圖,收集證據,保留物證。 3.5、應急通信聯絡: 遇到緊急情況要首先向項目部匯報。項目部利用電話或傳真向上級部門匯報并采取相應救援措施。各施工班組應制定詳細的應急反應計劃,列明各地及相關人員通信聯系方式,并在施工現場等顯要位置張貼,以便緊急情況下使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