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道301特大橋施工方案保通方案門洞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07460
2024-09-21
21頁
251.50KB
1、目錄1. 工程概況 12. 工程特點 13.施工保通思想 14.施工保通方案 24.1.總體施工原則 24.2.施工時間安排 24.3.防護棚架尺寸 34.4.施工步驟 44.4.1.鋼管支撐的基礎施工 44.4.2.鋼管、18槽鋼及棚架頂防護的安裝 44.5.保通措施 54.5.1.交通標志的設置 54.5.2.限高架及減速帶的設置 74.5.3. 防護欄設置 74.5.4.保通崗位設置 94.5.5.特殊情況下的處置預案 104.5.6.施工現場安全防護 104.5.7.施工安全的教育與宣傳 114.5.8.成立緊急事故處理和交通安全領導小組 114.5.9.制定安全通車的規章制度和獎罰措2、施 125. 應急預案 135.1.預案的范圍 145.2.事故報告和現場保護 145.3.事故應急救援措施 155.4.事故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設置和職責 165.5.應急救援裝備配備 17跨省道301特大橋連續梁施工保通方案1. 工程概況跨省道301特大橋橋址位于安林高速公路水冶出口北側約150m與301省道交匯處附近,跨越301省道。橋址處地勢起伏相對較大,附近多辟為農田及村莊。橋址于D1K624+609處橫跨一條約6m寬鄉間公路,水泥路面,與線位的夾角為86度,于D1K625+402跨 越一條6m寬水泥路,水泥路與301省道斜交,斜交角為44,在D1K625+650處跨省道301,省道33、01附近房屋在橋位上的需要拆遷,省道路面寬21m,與線位的夾角約45度,采用1-(40+56+40)m連續梁跨越,設計凈空為5m。40#43#為連續曲線梁,其中41#42#墩上跨省道301公路,其跨徑為56m。連續梁全長為137米。2. 工程特點跨省道301特大橋全橋長1918.57m,40 號墩43號墩為連續曲線梁,其中41號墩和42號墩上跨省道301公路,其跨徑為56m。與S301省道的交點里程為D1K625+650。該段工程結構復雜、防護難度大,施工復雜、建設工期緊等特點。施工時,我部將以此段為重點、難點工程,合理安排進度,分段平行施工,隨時優化施工方案,保證按計劃完工,以滿足工期要求。4、3.施工保通思想高度重視保通的政治性、復雜性、艱巨性,嚴格按照科學發展觀,樹立保通意識,多方合作,認真組織,科學安排,加強保通工作管理,確保跨省道301特大橋(40+56+40)m連續梁工程實現精品工程。在施工期間遵守“施工服從于保通,服從于安全”的原則,嚴格按照保通方案執行,嚴格措施落實,并積極配合路政、交警等部門的工作,對于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立即整改,為廣大司乘人員通行施工區域提供良好道路環境,使跨省道301特大橋連續梁工程項目成為文明工程、優質工程、暢通工程。4.施工保通方案4.1.總體施工原則1-(40+56+40)m連續箱梁施工期間盡量減少施工對交通的影響,確保交通安全及施工生產5、安全是本工程的重點,為確保交通安全,連續梁采用全封閉施工,施工前在連續梁下方、公路上方搭設18槽鋼梁防護棚,在18槽鋼梁上方滿鋪3cm厚的木板,木板上鋪防水層,這樣需要先在公路兩側以及中央分隔帶施工臨時鋼管支撐基礎。正常施工過程中保證不壓縮車道、凈空高度不小于5米。連續梁掛籃施工期間不影響省道301公路交通。4.2.施工時間安排跨省道301特大橋42#承臺已完、41#墩正在樁基施工,在41#承臺開挖前用鋼板樁進行基坑防護。具體施工時間需要根據墩身完成時間進行安排和調整,具體施工時間暫擬定如下:(1)2011年12月1日2011年12月10日(共10天),施工公路路基外的臨時鋼管柱的混凝土基礎。6、(2)2011年12月11日上午6:002011年12月11日下午18:00(共12小時),施工位于中央分隔帶的鋼管柱的基礎,封閉右半幅車道。(3)2011年12月12日上午6:002011年12月12日下午18:00 (共12小時),吊裝中央隔離帶的鋼管柱和18槽鋼橫梁,封閉右半幅超車道和行車道。施工各階段需要慢行和封閉時間表序號施工階段慢行/封閉時間(小時)備注1鋼管柱的基礎施工封閉右半幅車道2011.12.11 6:00-2011.12.11 18:00共12小時2鋼管柱及18槽鋼橫梁的安裝封閉右半幅車道2011.12.12 6:00-2011.12.12 18:00共12小時4.3.防7、護棚架尺寸防護棚架寬度為14m,分左右兩幅通車,每幅7m,防護棚架長度為30m,由鐵路中線向兩側各15m,具體尺寸如下圖:4.4.施工步驟4.4.1.鋼管支撐的基礎施工先施工公路路面外的臨時鋼管支撐混凝土條形基礎(基礎寬1米,高1米,長30米),施工時不影響交通行車,為保證公路路面不被破壞,采用預制混凝土條形基礎,并將鋼管柱預埋完畢,安裝400mm鋼管柱(間距3m)。4.4.2.鋼管、18槽鋼及棚架頂防護的安裝鋼管柱基礎施工完成后,等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后,安裝400mm鋼管柱(間距3m)及18槽鋼鋼橫梁,鋼管、槽鋼及鋼管斜撐橫聯均在場外加工完成后,車運到現場用吊車吊裝,鋼管柱與基礎利用預埋1c8、m厚鋼板用M32地腳螺栓連接,槽鋼橫梁與鋼管柱采用法蘭盤連接,鋼管柱與斜撐采用銷子鉸接,吊裝鋼管柱和槽鋼橫梁時需要封閉公路的半幅車道。通行車輛需限速行駛,施工車輛及設備占用半幅行車道,施工時做好安全防護,槽鋼橫梁安裝完成后,在槽鋼橫梁上滿鋪3CM厚的木板,鋪設完成的木板要求與槽鋼采用螺栓固定,模板鋪設完成后采用防水板滿鋪在木板上,沿防護棚架頂橫向設置鋼管防護護欄。防護棚架形式如下圖例:4.5.保通措施4.5.1.交通標志的設置(1) 施工位于中央分隔帶的鋼管支撐基礎、吊裝中央隔離帶的鋼管柱和槽鋼橫梁時施工車輛及設備占用半幅車道,需封閉鐵路橋大里程車道,施工時在施工區域用水馬圍欄進行圍護,在施工9、地段水冶方向緊急停車帶前方1.5KM、1KM處設置前方施工1.5KM、前方施工1KM標志,同時設置前方車輛提前靠左行駛、車輛慢行、限速30km/h、禁止超車、施工路段事故多發等標志;在施工地段水冶方向中央分隔帶前方1KM處設置紅藍爆閃警示燈,在施工地段水冶方向右車道前方100M開始用反光錐和施工閃燈對交通進行渠化,在高速公路水冶收費站出口設置電子導向燈、左行車指示板、限速30、設置反光防撞桶、前方施工200M、限速30km/h、前方施工50M、向左改道、左邊前方來車注意避讓、向左行車指示板等標志;在林州方向施工路段前方右側1KM、500M處設置前方施工1KM、前方施工500M同時設置限速30k10、m/h、車輛慢行,設置紅藍爆閃警示燈,在施工地段前方400M開始用反光錐和施工閃燈對交通進行渠化,分別設置前方施工300M、限速30、禁止超車、迎面來車注意避讓等標志。 (2) 架設小里程槽鋼時,吊車占公路一半車道,施工時在施工區域用水馬圍欄進行圍護,在林州方向施工路段后方右側1KM、500M、300M處設置前方施工1KM、前方施工500M、前方施工300M、同時設置限速30km/h、右道封閉、施工路段事故多發、限速30km/h、車輛慢行,限速30、禁止超車、向左改道、向左行車指示板等標志;在與高速公路出口出來車輛注意避讓標志。(3) 在防護棚架拆除后,在施工路段后30m開始,分別設置解除限速11、40、解除限速60、解除禁止超車標志。(4)考慮夜間行車的需要,在連續梁施工范圍公路前后400米設頻閃燈,每間隔20米設置1個,以加強對車輛夜間行駛的提醒。(5)與路政加強聯系,為了更好地保證行車安全和施工安全,在施工地段前方的情報板上及時發布有關施工及行車信息。(6)購置并設置齊全全部的交通標志、標牌顯示正在施工的警示標志,如圖: 4.5.2.限高架及減速帶的設置(1)限高架基礎采用0.8*0.8*0.8m的混凝土預制塊,限高架選用16b槽鋼搭設,限高架高5米,并掛設限高牌。(2)在施工區段前方50米水冶方向設置限高架一座,在施工區段前方80米設置減速帶一條;在施工區段前方200米林州方向設12、限高架一座,在施工區段前方250米設置減速帶一條;在南林高速公路水冶收費站出口150米設置限高架一座。 4.5.3. 防護欄設置根據現場施工需要,要求能夠滿足車輛通行安全及連續梁施工安全。(1)在防護棚架出入口左右側各40米分別安裝2米高彩鋼網防護。見附圖(2)在防護棚架出入口頂設置鋼管防護欄桿,防護欄桿高1.5米,防護欄桿外掛設防護網,保證施工人員及機具不致掉落公路,影響公路行車及通行安全。4.5.4.保通崗位設置(1)由我單位組織足夠人員,24小時負責施工現場通行的指揮工作。制定人員值班制度,責任落實到人,設連續梁施工值班人員三名,路面交通疏導人員二名,實行定人定責制。(2)我單位在安全區13、內設立巡視員,保證標志設置齊全完好。4.5.5.特殊情況下的處置預案(1)在雨霧等惡劣氣候條件下,霧天能見度不足時,在施工現場及安全區內設置交通路障警示燈,以保證施工現場的安全暢通。(2)在有特殊警衛任務時,我單位根據高速交警大隊的指令,暫停或分段組織施工,保證警衛任務的完成。4.5.6.施工現場安全防護(1)施工現場實施全封閉施工,除安全區維護人員外,任何施工車輛及人員未經允許不能進入公路路面進行作業。經允許進入公路路面作業的人員必須按規定著裝,并只能在安全區域內作業。(2)為防止雜物掉落危及車輛,跨線施工作業區內設置貝雷梁滿鋪木板,上鋪防水土工膜,邊上設2米高欄桿,防止施工工具、材料、雜物14、掉落造成人員、車輛受損。所有施工工具、機械設備等不得伸出施工安全區域。(3)所有施工安全防護設施,包括:標志、標牌、錐形標、金屬橫障、警示燈具、防撞桶等準備充分,以保證受損后能及時恢復。(4)施工人員配戴安全帽。從事高處作業人員,必須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凡不適宜高處作業人員,不得從事此項工作。(5)進行高處作業時,嚴格按規定搭設腳手架、腳手板、吊架梯子、跳板,臨空處設置欄桿,掛好安全網。腳手架牢固穩定,并經常清除雜物,冬季作業設置防滑措施。嚴禁操作人員以繩索及起重機作為梯子上下,嚴禁在未固定的腳手架上工作,嚴禁在不穩定的結構上通過。高處作業人員必須系安全帶,穿防滑鞋。作業人員佩帶工具袋,小型材料15、放入袋內,較大的工具用繩栓好,不得隨便亂放,防止落下傷人,傷車。所有施工工具、設備不得伸出施工安全區域。(6)夜間進行高處作業時,必須有足夠的照明設備。同時路面作業人員和現場指揮人員身著黃色反光背心,便于司機識別。 (7)在中央隔離帶施工支撐基礎時,施工作業區用腳手架及顏色顯著的玻璃鋼瓦封閉,內鋪土工布保護路面,周圍用涂有紅白相間反光漆鋼筋混凝土防撞墩及錐形交通標防護。施工時由專人負責巡視,疏導交通,維護好施工秩序,保證公路暢通、施工生產正常進行。人員靠邊行走,機具均停放公路邊,給過行車輛讓路,經常對施工車輛司機進行職業道德和安全教育,杜絕公路行車事故的發生。(8)施工機械車輛運輸時,防止污染16、道路,每天由專人負責清掃公路路面,并做好公路維護工作。4.5.7.施工安全的教育與宣傳(1)我單位建立了安全例會制度,使每個施工人員都熟悉公路行車常識及制定的保通措施和安全防護措施。(2)所有施工人員必須進行安全培訓和技術交流后方可上崗,以確保車輛正常通行及施工的正常進行。(3)制定交接班制度,上下班有交接手續,分清責任。4.5.8.成立緊急事故處理和交通安全領導小組在公路管理處、業主、監理的領導下,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總工、安質部長為副組長的緊急事故處理和交通安全領導小組,小組成員每天掌握施工現場安全情況,對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研究,制訂詳細的、合理的安全措施,現場嚴格管理,認真抓好落實(見17、安全管理組織機構)。4.5.9.制定安全通車的規章制度和獎罰措施為加強教育和培訓,提高參戰全體人員的安全意識,項目部對全體參戰人員進行全面安全技術交底,堅持三點制(工前有交代,工中有檢查指導,工后有獎品)對施工時的安全注意事項,施工現場配置兩名持上崗證的專職安全員,全天24值班,負責現場的安全監督,配合交通管理部門全面負責交通安全,會同交警部門一道,指派專人負責施工路段的交通值守,對來往車輛進行管制、指揮。配齊對講機、信號旗、警戒標志等,確保車輛的暢通放在首位。對每個部位項目部落實到人。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每周進行一次安全大檢查,對存在安全隱患的部位立即進行整改,確保安全,萬無一失。抓好作業循環18、,最大限度縮短慢行和封閉時間。獎罰措施:項目部安質科對現場安全每星期例行檢查一次,不定期檢查一次,每半月進行綜合評比,現場無安全事故,安全防護到位,獎勵施工隊2000元,其中隊長800元;現場安全防護不到位,罰施工隊1000元,其中隊長500元,發生一起安全事故,罰施工隊5000元,其中隊長3000元。交通安全管理組織機構組 長: 盛偉副組長: 馮守方羅青云孫高偉物質部財務部計劃部試驗室綜合辦公室安質部施技部測量班連續梁隊模板工班混凝土工班鋼筋工班鉆孔工班5. 應急預案施工前我們同交警部門一起制定應急預案,并按預案要求配足人員設備,若在發生意外安全事故,現場值班人員立即按照應急預案處置,立即通19、知交警并及時上報項目經理分部安全領導小組。說明事發地點、初步原因及現場的其他情況并用隨身配備的照相機及時拍照。事發地點前后用限速、繞行或終止通行等標志做好安全防護。項目分部安全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搶險,二工區區長孫高偉協助交警負責事故現場的指揮工作,進行道路疏通等救援準備工作,疏導交通,嚴防交通阻止,影響車輛通行,按要求設置封閉標志,指示是車輛繞行,防止事故的擴大。通過電話與路政部門聯系,用清障車拖出高速公路。救援醫護人員將受傷人員從車中救出后,先初步確認傷勢情況,進行簡單包扎后,派金杯汽車或三菱越野車送往就近醫院醫治,然后會同交警進行事故分析,查找事故責任人。同時我們將遵循“四20、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和整改。5.1.預案的范圍本預案指在施工現場可能發生的火災、撞車、爆炸或其它性質特別嚴重產生重大影響的等交通事故的處理方案。5.2.事故報告和現場保護(1)重大交通事故發生后,現場值班員必須以最快捷的方法,立即將所發生的事故情況通知交警并及時上報項目經理分部安全領導小組。(2)分部安全領導小組視情況向局指匯報,在分部安全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按規定啟動重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事故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需要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21、事故的報告人和報告時間。(3)項目經理分部安全領導小組接到事故報告后,通知相關救援組立即前往事故現場,了解掌握事故情況,組織協調事故搶險救災和調查處理等事宜,控制局勢。(4)重大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地的有關工作人員,必須嚴格保護事故現場,按照“先控制,后處置,救人第一,減少損失”的原則,針對不同類型的事故,在穩妥可靠的前提下,果斷處置,積極搶救,做好善后處理工作。要及時搶救受傷人員,疏散現場人員和貴重物資,協助交警等部門保護好事故現場。因搶救傷人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出標志、拍照、詳細記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并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等。5.3.事故應急22、救援措施(1)一般事故處理(無人員傷亡)起火時:車輛冒煙、起火,現場值班員快速打開車門疏散乘客。人要站于上風處約3米范圍內,使用滅火器對準火源根部噴干粉進行滅火。火源熄滅后,立即通知交警部門,把車拖走。如火勢過大,立即撥打119電話。現場值班員在車輛附近監護戒備,直至車輛被拖走。撞車時:發生撞車等交通事故,現場值班員,快速打開車門疏散乘客,關閉電源總開關,拉緊手制動器,保護事故現場,根據事故情況撥打120急救電話。(2)有人員傷亡的事故處理事故及時報告:發生傷亡事故時,現場值班員立即將所發生的事故情況通知交警并及時上報項目經理分部安全領導小組報告,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搶救人員,控制局勢,保護現場。23、項目經理分部安全領導小組應立即將事故發生的具體時間、地址、類別、傷亡情況、簡要經過、原因分析等報告上級有關部門。趕赴事故現場:傷亡事故發生后,項目經理分部安全領導小組負責人和現場控制人員必須及時趕赴事故現場。事故現場施救:趕赴事故現場后,項目經理分部安全領導小組必須采取緊急措施、保護現場、組織搶險和施救,同時通知交警、消防、醫院和工程搶險等部門及時趕赴現場實施救護和搶救。 事故調查處理:項目經理分部安全領導小組必須會同交警等有關部門對事故的原因、事故責任進行認定,提出對事故有關責任人的處理意見。5.4.事故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設置和職責為確保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能夠順利有序、安全的實施,特設立以項目24、分部經理為組長,總工、安質部長為副組長的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小組成員每天掌握施工現場安全情況,對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研究,制訂詳細的、合理的安全措施,現場嚴格管理,認真抓好落實。(1)組長:由項目分部副經理羅青云(手機:186*)擔任,負責領導指揮救援、疏散預案的實施。(2)現場指揮:由綜合辦公室主任兼書記(手機:155*)、派出所長沈景孟(手機:136*)負責。職責:在總指揮的領導下,負責組織、指揮協調救援、疏散預案的具體實施,確保救援、疏散行動能夠按照預案順利進行。(3)救援行動組:組 長:安質部長孫朝陽(手機:155*)副組長:肖偉春(手機:155*)翟建華(手機:155*) 成 員:現場安25、全員、現場其他工作人員等組成。職 責:負責按照預案或現場指揮員的指令撲救初期救援,配合專業救援隊進行救援搶險戰斗。(4)安全疏散組:組 長:調度長孫高偉(手機:155*)。副組長:雍 濤 (手機:155*)成 員:計劃部其他成員、施工現場工作人員。職 責:主要負責疏散事故現場人員、物資,并引導救援車及救援人員進入現場。治安、交通和現場警戒工作,(5)防護救護組:組 長:工程部長楊鑫(手機:155*)。副組長:丁鳳 (155* )衛生員:閆東(手機:155*)。成 員:工程部其他成員、施工現場工作人員、汽車駕駛員組成。職 責:負責配合專職救援人員及醫務人員救護、搶救現場被困傷員及重要物資。負責現26、場警戒,維護現場秩序、看守搶救出來的物資,以保證救援順利進行。(6)后勤保障組:組 長:物資科長龐曉麗(手機:155*)。副組長:周廣勝成 員:物資設備部工作人員、水電工、施工現場工作人員組成。職 責:負責保障救援物資設施供應,以及救援后的水、電、現場搶修、恢復等工作。5.5.應急救援裝備配備(1)應急保障車輛:福田汽車司機:石小蒙 手機號:155*三菱越野車司機:張志輝 手機號:155*(2)通訊器材:辦公電話2部、現場人員手機若干部、無線對講機4部。(3)搶救器材:滅火器材(水帶、干粉滅火器、鐵鍬、滅火砂)。(4)急救器材:氧氣袋、各類燒傷、外傷包扎用品。(5)各類報警求援電話:消防:119 急 救 電話: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