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區(qū)商業(yè)綜合樓新測量施工方案1.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09102
2024-09-21
15頁
309.50KB
1、 海 淀 區(qū) 商 業(yè) 綜 合 樓 測 量 施 工 方 案目 錄1、工程概況12、編制依據12.1施工圖紙12.2主要規(guī)范、規(guī)程、法規(guī)23、施工準備23.1人員配備23.2儀器配備24、平面控制34.1場區(qū)平面控制網的測設34.2 場區(qū)平面控制點的布設35高程控制55.1高程控制網的建立55.2高程控制網的建立65.3 精度分析66.測量控制樁點的設置、保護及復測76.1測量控制樁點的設置76.2測量控制樁的保護86.3控制樁點的復測87.施工中的測量控制97.1平面控制97.2高程控制107.3 施工過程中的技術保證措施118施工測量管理118.1 測量管理制度118.2 復核驗線制度13-目2、錄 2-1、工程概況序號項 目內 容1工程名稱海淀區(qū)商業(yè)綜合樓2工程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彩和坊路3建設單位北京海淀科技園建設股份有限公司4設計單位建設部建筑設計院5監(jiān)理單位京興建設監(jiān)理公司6監(jiān)督單位北京市質量監(jiān)督總站7施工單位北京城建二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海淀商業(yè)大廈項目經理部8施工范圍土建、給排水、采暖、通風、消防及報警、動力、照明、有線電視、電話、計算機網絡布線(其中有線電視、電話工程,只做預埋管、箱、盒,穿管線)工程,包括京造定字(1999)004號文規(guī)定的工作,其中與室外相連的管線做至外墻軸線外2.5m9基本情況工期承包方式質量目標707天中標價加增減概算結構長城杯,竣工魯班獎10工程概況建筑3、規(guī)模占地面積19475m2建筑面積82340m2層數(shù)地上16層,地下3層建筑檐高60m標高0.00053.00室外52.3基底-13.2結構類型框架-剪力墻基礎形式筏板基礎2、編制依據2.1施工圖紙圖紙名稱圖 紙 內 容工 程 號歸檔日期設計單位海淀區(qū)商業(yè)綜合樓施工圖紙建施1696022001.9建設部建筑設計院結施1622.2主要規(guī)范、規(guī)程、法規(guī)序號規(guī)范、規(guī)程法規(guī)名稱施 行日 期規(guī)范、規(guī)程、法規(guī)編號1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2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1992.01.01GB2898-913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1986.07.014北京市標準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guī)范5工程建設標準規(guī)范分類匯編測量規(guī)范D4、BJ-01-21-956國際標準房屋建筑測量儀器1-8-1991ISO83227工程測量資料整理規(guī)定1991.06.01YSY217-893、施工準備 3.1人員配備考慮該工程的重要性和測量的復雜性,我們對人員是精挑細選反復審核,由一名有二十多年的測量豐富經驗的測量高級工;另有兩名有相當理論知識的技校畢業(yè)生組成了現(xiàn)場測量班。了解設計意圖、熟悉圖紙、掌握驗收標準和檢驗方法。編制測量方案、制定測量工作準則,明確測量程序,審核原始記錄,堅持三檢和交驗手續(xù)。對結構施工過程中進行跟蹤預檢,掌握制作誤差及存在的問題,反饋至施工現(xiàn)場,將誤差消滅在安裝之前。3.2儀器配備 要做好施工控制測量工作,儀器是保證。5、考慮本工程施工測量工作量較大,我們選用日本產全站儀濱德,型號PTSV22,測距為(2mm+2ppm.D)。國產天津水準儀DSG280兩臺精度2mm,國產北京博飛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型號DZJ3激光垂準儀,規(guī)格精度1/40000。以上各型儀器精度完全能夠滿足該工程測量的要求。4、平面控制4.1場區(qū)平面控制網的測設4.1.1 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4.1.2 布設的平面控制網應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xiàn)場施工平面布置圖。4.1.3 點位應選用在通視條件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4.1.4 位應用混凝土澆注,并用鋼管進行圍護,用紅油漆作好測量標記。4.2 場區(qū)平面控制點的布6、設4.2.1 由于本工程占地面積較大,根據總平面圖利用精度測角2,測距為(2mm+2ppm.D)濱德全站儀,根據北京市測繪院提供的A、B、C三個坐標,然后利用極坐標定出建筑物的四個外墻點坐標,經角度、距離校測符合點位限差要求后,再進行護樁和引測,每個引測點護樁,在四角坐標點往外10米左右并用混凝土澆筑,以2米2米護欄進行圍護。作為首級控制(如圖1)場區(qū)平面控制網的等級應符合表1中的技術指標要求。 表1等級測角中誤差邊長相對中誤差一級 10 1/200004.2.3 在基坑四周進行部分軸線控制網的建立。在場區(qū)平面控制圖建立后,利用首級控制點建立部分軸線控制網,具體是以四角外墻坐標點,分別定出各部7、分軸線控制1米,東西軸(1、5、9、14、18)南北軸(A、C、F、1/J)。用兩種方法:1是角度保持90度,2是距離控制以防止基坑松動。我們在每周進行一次復測,以滿足施工測量精度。 現(xiàn)場平面控制網(圖1)4.2.4 在施工到0.000我們在首級和軸線控制網的基礎上根據施工流水段的劃分,我們保持在每個流水段保持四個控制點,用垂準儀向上投測各軸線控制點的距離。其角度誤差應小于10,距離誤差應小于l/20000且不大于3mm;然后在進行細部放樣。4.2.5 基礎平面以上的平面控制:在基礎底板完成之前,在相應位置預埋150150的鐵板,完成底板澆注后,利用井子控制線在底板預埋鐵上作出控制點,用來控制8、以后各層的平面位置。此次控制線的精度應不低于二級導線的精度,其角度誤差應小于10,距離誤差應小于l/20000且不大于3mm;以后利用激光鉛直儀直接往作業(yè)面投點,用經緯儀檢查符合誤差要求后再進行細部放樣。(圖2) 現(xiàn)場平面內控網(圖2)5高程控制5.1高程控制網的建立5.1.1高程控制網的布設原則(1) 根據施工的需要和交樁情況,現(xiàn)場的高程控制網布設為閉合水準路線。(2) 由于本工程構筑物埋深較深且地下水較豐富,為減少地基沉降對高程控制帶來的影響,我們在西北角,東北角,東南角,西南角距建筑物約30米處布設了四個水準點(盡可能避開沉降區(qū)),以做備用,定期與場區(qū)內水準點間的進行聯(lián)測。(3) 水準點9、控制點的位置一般應離建筑物25m外,距離基坑邊緣應大于20m。5.2高程控制網的建立高程控制網的建立按國家三等或五等水準測量進行布設。根據測繪院提供的水準點,先對其進行復核,確定無誤后再在現(xiàn)場布設一條附合水準路線,其布設如圖3 圖 3其水準觀測的主要技術指標應符合表2 表2等級視線高度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每公里高差全中誤差三等大于0.3m小于75m小于3m6mm5.3 精度分析根據每公里全中誤差公式M=(/L)/N1/2其中水準測量按國家三等水準測量標準進行,則M=6mm,L為水準路線的公里數(shù)取L=1.5km,N為附合或閉合水準路線的條數(shù)取N=1,得7mm,即施測時水準環(huán)線的閉合差或附合差應小于10、7mm。當閉合環(huán)線的閉合差滿足要求時,利用按距離加權的方法將閉合差分配到各點高程上,即按公式Vi=(-)/SiSi,Vi表示第I測段的改正數(shù),Si=L,Si表示第I點至起始水準點的距離。經改正后的各點高程方可作為結構施工過程中的高程已知點。6.測量控制樁點的設置、保護及復測6.1測量控制樁點的設置由于本工程的工期較長,為確保我們現(xiàn)場的平面控制點和水準點的穩(wěn)定性,場區(qū)內的平面控制點和水準點(即首級控制點)采用永久點的方法來布設,其布設形式如圖4(平面點和水準點)。6.2測量控制樁的保護在控制樁點周圍用腳手架搭設2米2米的護欄,并制作圓盤形的標識,寫上“測量點位、注意保護”的字樣。測量人員應經常去11、現(xiàn)場巡視樁點的情況,并派專人看管。6.3控制樁點的復測控制樁點的復測應定期進行,軸線控制線的施工測量過程中,每利用一次方格網線,都應復測一次;首級控制點也應在36月間檢查一次,如有變動應及時恢復,作好檢查記錄,記錄填寫應真實,簽字應齊全,具有可追溯性。1、 測量控制樁的保護在控制樁點周圍用腳手架搭設2米2米的護欄,并制作圓盤形的標識,寫上“測量點位、注意保護”的字樣。測量人員應經常去現(xiàn)場巡視樁點的情況,并派專人看管。2、 控制樁點的復測 控制樁點的復測應定期進行,軸線控制線的施工測量過程中,每利用一次方格網線,都應復測一次;首級控制點也應在36月間檢查一次,如有變動應及時恢復,作好檢查記錄,記12、錄填寫應真實,簽字應齊全,具有可追溯性。7.施工中的測量控制7.1平面控制先用外控法作好內控點,然后再用內控點控制平面施工。具體敘述如下:先檢查軸線控制網,無誤后利用建筑方格網(軸線控制 網)在基礎平面上投測;將底板投測點檢查無誤后,根據施工流水段的劃分確定好以后的投測點,并作好保護;在以后的施工中直接利用鉛直儀往上傳遞軸線,利用全站儀復核檢查傳遞在施工層的軸線,確定無誤后,再進行細部放樣。軸線投測及傳遞的誤差應符合表3 表3項 目允許誤差mm每 層3總高HH30m530mH60m10 各細部放線的允許誤差應符合表4 表4項 目允許誤差mm外廓主軸線LL30m530mL60m1060mL90m13、15細部軸線3承重墻、梁、柱邊線3非承重墻邊線3門窗洞口線3 注:表4中各項誤差均相對于控制軸線而言的。7.2高程控制7.2.1 為保證豎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對每層所需的標高基準點,必須正確引測,且在同一平面層上至少引測三個高程點,且其互差不應大于3mm,施工中取其平均值作為該施工層的控制標高點。7.2.2 0.000以下的控制高程樁點設在護坡樁的立面位置,用紅三角作上標記,并寫上絕對標高和相對標高,便于施工。0.000以上的標高利用檢定并經溫度、拉力和尺長三差改正的鋼尺沿鉛直線往上傳遞。7.2.3 由于施工中有些層較高,因此為控制頂板的高度,施工中除了采用常規(guī)的抄50線外,還應在距底板20cm14、處抄測一條水平線,以便于凈空檢查。7.2.4 施工中傳遞高程的允許誤差應符合表5 表5項 目允許誤差mm每 層3總高度Hh30m530mh60m10施工層水平線37.3 施工過程中的技術保證措施7.3.1 施工測量中應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即遵循主軸線軸線細部放線的放線原則,達到整體控制局部的目的。7.3.2 施工測量過程中,應遵循步步有校核的原則即:在軸線投測前應先校測軸線控制樁準確無誤后,再進行投測,投測后還應用其他方法進行檢查;施工層放線時,先校核軸線投測是否準確,再進行細部放線,細部放線完畢后,也應復核檢查,這樣做到步步有校核。7.3.3 為保證高程的準確性,每個15、施工層的高程點至少應傳遞三個,復核后較差在3mm以內,利用其平均點引測水平線;引測水平線時,水準儀盡量安置在測點范圍內的中心位置,并進行一次精密定平。7.3.4 施工中應堅持聯(lián)合驗線的原則以及步步驗線的原則聯(lián)合驗線是指甲方、監(jiān)理、總承包方、施工方等相關人聯(lián)合一起檢查放線的精度,確定放線等級。通常是在重先利用精度為0.4mm的日本Pentex320水準儀檢,然后由施工方的技術、質量驗線,報施工總承包方驗線,如有必要再組織聯(lián)合驗線。 8施工測量管理根據本工程的施工情況和管理要求特制定測量管理制度和復核驗線制度,加強施工過程中的管理。8.1 測量管理制度8.1.1 本工程測量管理體系如下:主任工程師16、:曾衛(wèi)軍測量主管:趙懷存河南隊負責人:劉新濤江蘇隊負責人:沈粉傲 8.1.2 各級施測人員應認真學習與執(zhí)行國家法令與規(guī)范,認真閱讀施工圖紙,做到按規(guī)范工作,按圖紙施工。8.1.3 各參施單位應建立健全內部測量管理與質量保證體系,并服從于總承包部測量隊的業(yè)務工作協(xié)調。8.1.4 測量工作應嚴格遵循自檢、互檢的作業(yè)程序,合格后方可報上級管理部門復核驗線。8.2.3 外業(yè)測量成果的記錄要求做到:原始真實、數(shù)值正確、內容完整、字體工整清晰,記錄應當場及時填寫,不允許先寫在草稿紙上后再轉抄,保持記錄的原始性。8.1.5 草圖、點志記圖等,應當場勾繪,方向、有關數(shù)據和地名等一并標注清楚。測量記錄多有保密內17、容,應妥善保管,工作結束后上繳有關部門保存。8.1.6 測量計算工作要依據正確、方法科學、計算有序、步步校核、結果可靠。8.1.7 測量人員應定期對測量儀器進行檢定校核,確保測量儀器在受控狀態(tài)之中。8.1.8 測量儀器的檢定必須按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的有關檢定規(guī)程并在受控的檢定部門進行,一般測量儀器的檢定周期為一年(包括全站儀、經緯儀、水準儀、鋼尺、水準標尺)。8.1.9 嚴禁測量黑器具在施工現(xiàn)場出現(xiàn),作好現(xiàn)場測量儀器的登記、標示、記錄等管理工作。8.2 復核驗線制度8.2.1 總承包部測量隊負責建立本工程的平面控制網(點)及高程控制網(點)。8.2.2 復核驗線規(guī)定如下:各分包單位應先進行自檢符合標準后再上報總承包方測量班。各級復核應認真負責,嚴格把關,不合格者不得向上級復核單位報驗。8.2.3 軸線及碎部點由各分包單位依據總承包部測量隊,提供的控制、高程網(點)自行施測,分包單位對本身所測放的成果負責。8.2.4總承包部測量隊有責任協(xié)助監(jiān)理對建筑物的主要控制軸線及建筑物主點進行復測認證。復測范圍原則上以承包合同中測量取費列項所列為準。8.2.5復測標準應按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guī)程(DBJ 01-21-95)中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8.2.6 復測監(jiān)控過程記錄應作為技術資料入檔。-Page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