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技術規(guī)范.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11402
2024-09-21
25頁
5.12MB
1、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技術規(guī)范 目 錄1.器材檢驗11.1塑料管材11.2鋼材、鋼管與鐵件11.3手孔蓋板22.手孔建筑22.1一般規(guī)定22.2移動使用的手孔通用圖53.鋼筋及混凝土、砂漿123.1鋼筋加工123.2混凝土澆筑133.3水泥砂漿134.鋪設管道134.1地基134.2基礎154.3管道鋪設191.器材檢驗1.1塑料管材1.1.1塑料管的材質、規(guī)格、型號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guī)定,管材必須是移動定點廠家采購的合格產(chǎn)品。1.1.2管材的管身及管口不得變形,接續(xù)配件齊全有效,承插管的承口內(nèi)徑應與插口外徑吻合。1.1.3移動通信管道工程中采用的塑料管材主要有:1. 102HDPE管(壁厚4.2、5mm)2. 50HDPE管(壁厚4.5mm)3. 27/32LDPE子管4. 24/28LDPE子管5. 33/40HDPE硅芯塑料管6. 方型柵格管(6孔)1.1.4各種規(guī)格、型號的塑料管施工時嚴禁使用變形、變質的材料。典型圖例:管材到貨需仔細核對生產(chǎn)廠家和產(chǎn)品規(guī)格。管材廠家、合格證標簽檢查1.2鋼材、鋼管與鐵件1.2.1鋼材的材質、規(guī)格、型號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guī)定,不得有銹片剝落或嚴重銹蝕。1.2.2移動通信管道工程中一般采用的鋼管材料為110鍍鋅鋼管(壁厚3.5mm)。管孔內(nèi)壁應光滑、無節(jié)疤、無裂縫。1.2.3鋼管的管身及管口不得變形,接續(xù)配件齊全有效,套管的承口內(nèi)徑應與插口外徑吻合。13、.2.4各種鐵件的材質、規(guī)格及防銹處理等均應符合質量標準,不得有歪斜、扭曲、飛刺、斷裂或破損。鐵件的防銹處理和鍍鋅層應均勻完整、表面光潔、無脫落、無氣泡等缺陷。1.3手孔蓋板1.3.1 SSK手孔蓋板使用復合材料窨井蓋普通型400*500(SSK)1.3.2 SK1手孔在車道、人行道上時使用復合材料窨井蓋普通型470*860(SK1);在綠化帶中時可以使用SK1水泥井蓋510*900(蓋)。1.3.3 SK2、SK3手孔在車道、人行道上時使用復合材料窨井蓋重型750;在綠化帶中時可以使用750水泥井蓋。2.手孔建筑2.1一般規(guī)定2.1.1磚、混凝土砌塊(以下簡稱砌塊)砌體墻面應平整、美觀,不應4、出現(xiàn)豎向通縫。2.1.2磚砌體砂漿飽滿程度應不低于80%,磚縫寬度應為812mm,同一磚縫的寬度應一致。2.1.3砌塊砌體橫縫應為1520mm,豎縫應為1015mm,橫縫砂漿飽滿程度應不低于80%,豎縫灌漿必須飽滿、嚴實,不得出現(xiàn)跑漏現(xiàn)象。2.1.4砌體必須垂直,砌體頂部四角應水平一致;砌體的形狀、尺寸應符合圖紙要求。2.1.5設計規(guī)定抹面的砌體,應將墻面清掃干凈,抹面應平整、壓光、不空鼓,墻角不得歪斜。抹面厚度、砂漿配比應符合設計規(guī)定。典型圖例:手孔坑開挖符合規(guī)范要求。典型圖例:手孔上覆蓋采用板材澆筑典型圖例:外墻側應用1:2.5水泥砂漿粉刷平整 典型圖例:砌體必須垂直,砌體頂部四角應水平一5、致;砌體的形狀、尺寸應符合圖紙要求。典型圖例:上覆接縫抹灰:上覆接縫抹灰應嚴密、貼實、不空鼓、表面光滑、無欠茬、無飛刺 、無斷裂、寬度一致2.2移動使用的手孔通用圖232.2.1 SSK主體結構圖2.2.2 SK1主體結構圖2.2.3 SK2主體結構圖(人行道和綠化帶)2.2.4 SK2主體結構圖(車道)2.2.5 SK3主體結構圖(人行道和綠化帶)2.2.6 SK3主體結構圖(車道)3.鋼筋及混凝土、砂漿3.1鋼筋加工3.1.1通信管道工程所用的鋼筋品種、規(guī)格、型號均應符合設計的規(guī)定。3.1.2鋼筋加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鋼筋表面應潔凈,應清除鋼筋的浮皮、銹蝕、油漬、漆污等。鋼筋應按設計圖紙的規(guī)6、定尺寸下料,并按規(guī)定的形狀進行加工。圓鋼(也叫I級筋)如需進行端頭彎鉤處理的,其彎鉤長度應不小于鋼筋直徑的5.5倍,如圖3.1.2-1所示。圖3.1.2-1 鋼筋端頭彎鉤圖1. 盤條鋼筋在加工前應進行拉伸處理。2. 加工鋼筋時應檢查其質量,凡有劈裂、缺損等傷痕的殘段不得使用3. 短段鋼筋允許接長用作分布筋(構造鋼筋),其接續(xù)如圖3.1.2-2A、B所示。主筋(受力鋼筋)嚴禁有接頭。圖3.1.2-2A 圓鋼筋搭接圖圖3.1.2-2B 竹節(jié)(螺紋)鋼焊接圖3.1.3鋼筋排列的形狀及各部位尺寸,主筋與分布筋的位置均應符合設計圖紙的規(guī)定,嚴禁倒置;主筋間距誤差應不大于5mm,分布筋間距誤差應不大于107、mm。3.1.4鋼筋縱橫交叉處應采用直徑1.2mm或1.0mm的鐵線(俗稱火燒線)綁扎牢固、不滑動、不遺漏。3.1.5使用接續(xù)的鋼筋時,接續(xù)點應避開應力最大處,并應相互錯開,不得集中在一條線上,同一鋼筋不得有一個以上的接續(xù)點。3.1.6鋼筋與模板的間距一般應為20mm,為保持鋼筋與模板的間距相等,可在鋼筋下墊以自制的混凝土塊或砂漿塊等,嚴禁使用木塊、塑料等有機材料襯墊。3.2混凝土澆筑3.2.1配制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和水應符合使用標準。不同種類、標號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砂和石料的含泥量如超過標準,必須用水洗干凈后方能使用。3.2.2各種標號混凝土的配料比、水灰比應適量,以保證設計規(guī)定的混8、凝土標號。施工時,應采用實驗后確定的各種配比。3.2.3混凝土的攪拌必須均勻,以混凝土顏色一致為度。攪拌均勻的混凝土應在初凝期內(nèi)(約45分鐘)澆筑完畢。3.2.4澆筑混凝土前,應檢查模板內(nèi)鋼筋襯墊是否穩(wěn)妥,并清除模內(nèi)雜物?;炷猎诔跄叭绨l(fā)生離析現(xiàn)象,可重新攪拌后再澆筑?;炷翝仓A落高度在3m以上時,應采用漏斗或斜槽的方法澆筑。3.2.5澆筑混凝土構件必須進行振搗,無論采用人工或機械振搗都應按層依次進行,搗固應密實,不得出現(xiàn)跑模、漏漿等現(xiàn)象。3.2.6混凝土澆筑完畢經(jīng)初凝(約一小時)后,應覆蓋草簾等物并進行灑水養(yǎng)護;混凝土工件應避免被陽光直灑。3.2.7在日平均氣溫5的自然條件下澆筑混凝土9、,應采取保溫為主的蓄熱法措施防凍。宜采用熱水拌制混凝土或構件外露部分加以覆蓋等措施,或按設計規(guī)定要求處理。3.2.8非直接承受荷載的混凝土構件澆筑混凝土后,在日平均氣溫15的情況下,必須養(yǎng)護24小時以上,方能在其上面進行下一道工序。3.3水泥砂漿3.3.1水泥砂漿的配比,必須嚴格按規(guī)定進行配制。3.3.2凡抹縫、抹角、抹面等處的水泥砂漿,其砂料必須過篩后使用,不得有豆石等較大粒徑碎石在內(nèi)。3.3.3水泥砂漿的養(yǎng)護,應執(zhí)行本章的3.2.8有關條款。4.鋪設管道4.1地基4.1.1通信管道的地基處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guī)定。凡采用天然地基而設計又沒有具體說明如何處理的,遇下列情況應及時向有關單位反映,待10、提出處理方案后方可施工。地下水位高于管道及手孔最低高程的;土質松軟、有腐蝕性土壤或屬于回填的雜土層。4.1.2凡天然地基的管道溝挖成后必須夯實抄平,地基表面高程符合設計規(guī)定,允許偏差應不大于10mm。4.1.3通信管道溝底的寬度應符合下列要求:1. 管道基礎寬63cm以下時,其溝底寬度應為基礎寬度加30cm(即每側各加15cm)。2. 管道基礎寬63cm以上時,其溝底寬度應為基礎寬度加60cm(即每側各加30cm)。典型圖型:機械開挖管道溝施工圖典型圖型:人工開挖管道溝典型圖型:管道坑槽平直,寬度、深度符合要求設計要求4.2基礎4.2.1通信管道一般宜采用素混凝土基礎,混凝土的標號、基礎寬度、11、基礎厚度應符合設計規(guī)定。凡設計規(guī)定管道基礎使用預制基礎板或加筋的段落,應按設計處理。4.2.2通信管道基礎的中心線應符合設計規(guī)定,左右偏差應不大于10mm;高程誤差應不大于10mm;基礎的寬度和厚度負偏差應不大于10mm。4.2.3基礎在澆灌混凝土之前,應檢查核對加鋼筋的段落位置是否符合設計規(guī)定,其鋼筋的綁扎、襯墊等是否符合規(guī)定;并應清除基礎模板內(nèi)的雜草等物。澆灌的混凝土應搗固密實,初凝后應覆蓋草簾等物并灑水養(yǎng)護,基礎模板拆除后,基礎側面應無蜂窩、掉邊、斷裂及欠茬等現(xiàn)象,如發(fā)現(xiàn)有上述缺陷,應進行認真的修整、補強等。如發(fā)現(xiàn)上述缺陷嚴重時應進行翻工處理。4.2.4通信管道基礎的混凝土應振搗密實、表12、面平整、無斷裂、無波浪、無明顯接茬、欠茬,混凝土表面不起皮、不粉化。典型圖例:管道混凝土基礎澆筑典型圖例:多孔塑料管鋪設須用定位架固定典型圖例:多根塑料綜合管道的群組管進行立?;炷涟獾湫蛨D例:管道混凝土包封處于保養(yǎng)期典型圖例:4孔塑料管混凝土包封典型圖例:公路邊水渠內(nèi)管道包封須加厚混凝土包封4.3管道鋪設4.3.1通信管道鋪設前應檢查管材及配件的材質、規(guī)格、程式和斷面的組合必須符合設計的規(guī)定。4.3.2改、擴建管道工程,不應在原有管道兩側加擴管孔;在特殊情況下非在原有管道的一側擴孔時,必須對原有的手孔及原有光纜等做妥善處理。4.3.3各種管道引入手孔、通道的位置尺寸應符合規(guī)定,其管頂距手孔13、上覆,通道蓋板底應不小于300mm,管底距手孔,通道基礎頂面應不小于400mm。4.3.4引上管引入手孔及通道時,應在管道引入窗口以外的墻壁上,不得與管道疊置。引上管進入手孔、通道,宜在上覆、蓋板下200400mm范圍以內(nèi)。4.3.5彎管道的曲率半徑一般不宜小于36m。彎管道應成圓弧狀。4.3.6鋼管通信管道的鋪設方法、斷面組合等均應符合設計規(guī)定;鋼管接續(xù)宜采用管箍法,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兩根鋼管應分別旋入管箍長度的三分之一以上,兩端管口應挫成坡邊;2. 使用有縫管時,應將管縫置于上方;3. 鋼管樁接續(xù)前,應將管口磨圓或挫成坡邊,保證光滑無棱,無飛刺。4. 嚴禁不等徑的鋼管接續(xù)使用。4.314、.7各種引上管引入手孔、通道時,管口不應凸出墻面,應終止在墻體內(nèi)3050mm處,并應封堵嚴密、抹出喇叭口。4.3.8通信管道常采用的塑料管,其鋪設方法、組群方式、接續(xù)方式等均應符合設計規(guī)定。4.3.9塑料管道鋪設,在直線路由上塑料管道段長最大不宜超過150m,在高速公路上的塑料管道的段長最大不宜超過200m。4.3.10塑料管道鋪設時受到地形限制或躲避障礙物時可鋪設彎管道,管材只能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自然弧度,嚴禁加熱彎曲,彎曲半徑不得小于15m,彎曲塑料管道段長不得超過150m。同一段塑料管道嚴禁出現(xiàn)反向彎曲(即S形彎)。彎曲段的塑料管道接口處應做360混凝土包封,包封長度為2m,包封厚度為1015、0mm。4.3.11多孔式塑料管道、柵格塑料管道組合排列方式接續(xù)方法應符合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嚴禁將不同規(guī)格、型號的管材進行對接。管群的層、列管道的接口應交錯排列,相鄰兩管之間應錯開不小于300mm。4.3.12多根塑料管組群管道,塑料管道組合排列方式應符合設計要求。多根塑料管的組群管間縫隙宜為1015mm,每間隔23m可設塑料管架(或綁扎固定一次)支撐,塑料管群小于兩層時,進行整體固定;管群大于兩層時,相鄰兩層為一組綁扎固定,最后對分組進行整體固定,保證管群的整體形狀統(tǒng)一。直至進入窗口部分其形狀仍應一致。窗口部分要求堵抹喇叭口。4.3.13塑料管的接續(xù)方法有多種,最常用的是套管插接法。套管插接法接16、續(xù),在接頭處加一短套管。在套管與連接管之間表面應清洗干凈,無塵砂、水跡、油污,并在管口處涂專用膠粘劑,使套管和連接管緊密粘合,無脫落和漏水現(xiàn)象。套管插接法如圖4.3.13所示。圖4.3.13 套管插接圖套管插接法的套管尺寸參見表4.3.13表4.3.13 套管的尺寸(mm)公差直徑d253240506580100125150200套管長度B567294124146172220272330436套管壁厚3334455667典型圖例:鋼管套接檢查長度應30CM,套接表面銹斑 須做防銹處理典型圖例:鋼管敷設需經(jīng)過防銹、防腐處理典型圖例:鋼管焊接已做防銹處理典型圖例:鋼管管道鋪設用定位架固定典型圖例:過橋鋼管鋪設時宜采用橋上固定的方法4.3.14通信管道的包封規(guī)格、段落、混凝土標號,應符合設計規(guī)定。4.3.15各種材質構成的通信管道其最小埋深應符合表的規(guī)定。表4.3.15 通信管道最小埋深表管道類別管頂距地表最小深度(m)人行道車行道電車軌道鐵路鋼管0.20.40.71.2塑料管0.50.71.01.5注:具體應與鐵道部門協(xi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