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南都首爾ab棟高支模工程專項施工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12340
2024-09-21
24頁
954.50KB
1、中龍酒店(南都首爾A、B棟)高大模板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單位:貴州省冶金建設公司 編 制 人: 審 核 人: 22目 錄一 、工程概況二、建筑特怔及經濟指標三、施工方法四、計算書(一)參數信息(二)、梁模板荷載標準置計算(三)、梁側模板面板的計算(四)、梁側模板支撐的計算(五)、梁底模計算(六)、梁底支撐木方的計算(七)、梁跨度方向鋼管的計算(八)、扣件抗滑移的計算(九)、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十)、板支撐體系的計算五、搭設質量及安全要求六、模板的拆除一 、工程概況1、工程名稱:中龍酒店(南都首爾AB棟)2、工程地址:遵義縣龍坑鎮馬家灣二、建筑特征及經濟指標:1、本工程為二類高層建筑,安全等級為二2、級;防火等級一級。2、建筑物室內地面標高0.000 相當于絕對標高903.1m;3、本工程A1,A2,B1,B2棟為框剪結構體系,抗震設防烈度小于六度,主體結構設計使用年限50 年。(1) 經濟技術指標一覽表施工圖設計 規劃設計要點總用地面積 7800m2,建筑面積為57000m2。建筑層數 A1棟-1+2+13,A2棟-1+2+22,B1棟-1+2+26,B2棟-1+2+13(2) 建筑面積及經濟技術指標總建筑面積57000m2。三、施工方法:本工程屬高大模板,擬采用扣件式鋼管支撐系統,最大梁截面為7001800,8001800,8002000,10002100等幾種。模板底楞木和頂撐間距為3、800mm,側模板立檔間距為800mm ,以下為施工方法和計算書。以下為施工方法和計算書。1、施工方法、采用483mm鋼管滿堂紅頂架作為垂直支撐鋼件。、梁底模采用18厚木工板;梁側模均采用18mm厚夾板,支撐系統采用50120mm的木枋、頂托、48鋼管。、取B-1棟最大梁KZL-17(2)(截面10002100)為計算對象,支撐系統采用48鋼管沿梁橫向750850;縱向750850。支托縱向采用501202000松木枋疊放交錯搭接,木枋必須居中,支托兩邊的空隙位置用相應木楔固定,使疊木枋保證居中,橫向木枋501202000mm350。樓板模板支撐體系采用48鋼管8501000,兩層木枋,上層54、0120mm350,下層木枋50120mm900。、設48鋼管縱橫掃地桿一道(高出地面200內)。同時縱橫設置48水平連結鋼管1500;保證整體穩定。、梁高2100mm,設六道14500mm穿梁對拉螺栓(梁底上300為第一道、梁底上600為第二道、梁底上900為第三道、梁底上1200為第四道、梁底上1500為第五道、梁底上1800為第六道)。詳見“滿堂架支模立面圖”和“滿堂架支模平面圖、大樣圖”。(8)、高支模施工過程檢查嚴格按照AQ2.10.2.2模板工程驗收表和扣件式鋼管滿堂紅頂架的JGJ1302001規范執行,具體如下:1、專項施工方案計算書是否結合實際情況;2、立柱、支架間距是否滿足規5、范及方案要求;3、水平柱、剪刀撐設置是否符合規范要求;4、作業環境是否滿足規范要求。5、支架使用的各種周轉材材質是否滿足施工規范要求。四、計算書: 梁模板(扣件鋼管架)因本工程梁支架高度大于4米,根據有關文獻建議,如果僅按規范計算,架體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證。為此計算中還參考了施工技術2002(3):扣件式鋼管模板高支撐架設計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內容。梁段:L1(一)、參數信息(1).模板支撐及構造參數梁截面寬度 B(m):1.00;梁截面高度 D(m):2.10混凝土板厚度(mm): 0.00;立桿梁跨度方向間距La(m):0.80;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a(m):0.10;立桿步距h6、(m):1.20;梁支撐架搭設高度H(m):5.40;梁兩側立柱間距(m):0.80;承重架支設:無承重立桿,方木支撐平行梁截面;板底承重立桿橫向間距或排距Lb(m):1.20;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扣件連接方式:雙扣件,考慮扣件質量及保養情況,取扣件抗滑承載力折減系數:0.80;(2).荷載參數模板自重(kN/m2):0.35;鋼筋自重(kN/m3):1.5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2.5;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kN/m2):28.8;傾倒混凝土側壓力(kN/m2):2.0;振搗混凝土荷載標準值(kN/m2):2.0(3).材料參數木材品種:南方松;木材彈性模量E(N/mm27、):10000.0;木材抗彎強度設計值fm(N/mm2):15.0;木材抗剪強度設計值fv(N/mm2):1.6;面板類型:鋼面板;面板彈性模量E(N/mm2):210000.0;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fm(N/mm2):205.0;(4).梁底模板參數梁底方木截面寬度b(mm):5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100.0;梁底模板支撐的間距(mm):300.0;面板厚度(mm):18.0;(二)、梁模板荷載標準值計算(1).梁側模板荷載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按施工手冊,新澆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側壓力,按下列公式計算,并取其8、中的較小值: 其中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可按現場實際值取,輸入0時系統按200/(T+15)計算,得5.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取25.000; V - 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取1.500m/h; H - 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混凝土頂面總高度,取1.200m; 1- 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取1.2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取1.150。根據以上兩個公式計算的新澆筑混凝土對模板的最大側壓力F;分別為 44.620 kN/m2、28.8 kN/m2,取較小值28.8 kN/m2作為本工程計算荷載。(三)、梁側9、模板面板的計算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計算的原則是按照龍骨的間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撐在內楞上的簡支梁計算。 面板計算簡圖(單位:mm)(1).抗彎驗算 其中, - 面板的彎曲應力計算值(N/mm2); M - 面板的最大彎距(N.mm); W - 面板的凈截面抵抗矩, 取單位寬度面板進行計算:W =10001818/6=54000mm3; f -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按以下公式計算面板跨中彎矩: 其中 ,q - 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包括: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 q110、= 1.2128.80.85=29.38kN/m; 振搗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 q2= 1.4120.85=2.38kN/m;q = q1+q2 = 29.38+2.380 =31.76 kN/m;計算跨度(梁高): l = 1.2m;面板的最大彎距 M=0.125ql2 = 0.12531.761.22 = 5.72KN.m;經計算得到,面板的受彎應力計算值: =M/W=5.72106 / 54000=105.93N/mm2;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205N/mm2;面板的受彎應力計算值 =105.93N/mm2 小于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205N/mm2,滿足要求!(2).撓度11、驗算根據建筑施工計算手冊剛度驗算采用標準荷載,同時不考慮振動荷載作用。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q-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線荷載標準值: q = 39.11 = 39.1N/mm; l-計算跨度(取對拉螺栓間距): l = 0.3m; E-面板材質的彈性模量: E = 210000N/mm2; I-面板的截面慣性矩: I = 1000181818/12=486000mm4;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5ql4/(384EI )= 531.76(0.3103)4/(384210000486000) = 0.33 mm;面板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 l/250 =0.3103/250 = 1.2mm;面12、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33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1.2mm,滿足要求!(四)、梁側模板支撐的計算(1).梁側背楞計算梁側背楞直接承受模板傳遞的荷載,按照均布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本工程中,梁側背楞采用方木,截面寬度50mm,截面高度50mm,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 =505050/6=20833.33mm3I =50505050/12=520833.33mm4 內楞計算簡圖(1).支撐強度驗算強度驗算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 方木彎曲應力計算值(N/mm2);M - 方木的最大彎距(N.mm);W - 方木的凈截面抵抗矩;f - 方木的強度設計值(N/m13、m2) 。按以下公式計算方木跨中彎矩: 其中,作用在的荷載,q =(1.231.760.9+1.420.9)1.2/2=22.09kN/m;方木計算跨度(梁底模板支撐間距): l = 300mm;方木的最大彎距: M=0.1ql2= 198810N.mm;最大支座力:N=1.1q l=1.122.090.3 = 7.29kN經計算得到,方木的最大受彎應力計算值 = M / W = 198810/20833.33=9.54N/mm2;方木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13N/mm2;方木最大受彎應力計算值 =9.54N/mm2 小于方木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3 N/mm2,滿足要求!(2).支撐14、的撓度驗算 其中 E -方木的彈性模量:10000N/mm2; q-作用在方木上的側壓力線荷載標準值; q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梁高/2= 31.762.1/2=33.35N/mm;l-計算跨度(梁底模板支撐間距):l =300mm;I-方木的截面慣性矩:I = 520833.33cm4;方木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ql4/(100EI) = 0.67733.353004/(10010000520833.33)=0.35mm;方木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 l /250=300/250=1.2mm;方木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35mm 小于方木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1.2mm,滿足要求!(五15、)、梁底模板計算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撓度。計算的原則是按照模板底支撐的間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撐在底撐上的三跨連續梁計算。強度驗算要考慮模板結構自重荷載、新澆混凝土自重荷載、鋼筋自重荷載和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模板結構自重、新澆混凝土自重、鋼筋自重荷載。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3001818/6 = 1.62104mm3; I = 300181818/12 = 1.46105mm4; (1).抗彎強度驗算按以下公式進行面板抗彎強度驗算: 其中, - 梁底模板的彎曲應力計算值(N/mm2); M - 計算的最大彎矩 (kN.m)16、; l-計算跨度(梁底支撐間距): l =300.00mm; q - 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載設計值(kN/m);新澆混凝土及鋼筋荷載設計值:q1: 1.2(24.00+1.50)12.10.85=54.62kN/m;模板結構自重荷載:q2:1.20.350.30.85=0.11kN/m;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設計值:q3: 1.42.000.30.85=0.71kN/m;q = q1 + q2 + q3=54.62+0.11+0.71=55.44kN/m;跨中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Mmax = 0.1055.440.32=0.499kN.m; =0.499106/1.62104=30.8N/m17、m2;梁底模面板計算應力 =30.8 N/mm2 小于 梁底模面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205N/mm2,滿足要求!(2).撓度驗算根據建筑施工計算手冊剛度驗算采用標準荷載,同時不考慮振動荷載作用。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壓力線荷載: q =((24.0+1.50)2.1+0.35)0.30= 16.17KN/m; l-計算跨度(梁底支撐間距): l =300.00mm; E-面板的彈性模量: E = 210000.0N/mm2;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值: =300.00/250 = 1.200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16.173004/(100210018、001.46105)=0.29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29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值: = 300 / 250 = 1.2mm,滿足要求!(六)、梁底支撐木方的計算計算簡圖如下: (1).荷載的計算:(a)鋼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24+1.5)2.11=53.55 kN/m; (b)模板的自重荷載(kN/m): q2 = 0.350.3(21.2+0.3)/ 0.3=0.945 kN/m; (c)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m): 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P1 = (2.5+2)0.3=1.35 kN/m;(2).木方的傳遞集中力19、驗算:靜荷載設計值 q=1.253.55+1.20.945=65.39 kN/m;活荷載設計值 P=1.41.350=1.890 kN/m;荷載設計值 q = 65.39+1.890 = 67.28 kN/m。本工程梁底支撐采用方木,方木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51010/6 = 8.33101 cm3;I=510510/12 = 4.17102 cm4;(3).支撐方木抗彎強度驗算:最大彎矩考慮為簡支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彎矩,跨中最大彎距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a=(0.800-0.300)/2=0.250 m; c=0.300 m;跨中最大彎距 M=0.12567.280.3020、00.300+0.567.280.3000.250=0.684 kN.m;方木最大應力計算值 =684450.000/8.33105=3.94 N/mm2;方木抗彎強度設計值 f=15.000 N/mm2; 方木最大應力計算值3.94N/mm2 小于 方木抗彎強度設計值 f=15.000 N/mm2,滿足要求!(4).支撐方木抗剪驗算: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其中最大剪力 V =67.280.300/2=10.9 kN;方木受剪應力計算值 T=31090.000/(250.00100.00)=0.33N/mm2;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 T=1.600 N/mm2;方木受剪21、應力計算值 0.33 N/mm2 小于 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 T=1.600 N/mm2,滿足要求!(5).支撐方木撓度驗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計算公式如下: 線荷載 q = 16.17 + 0.945 = 17.12 kN/m;方木最大撓度 =17.12300.000(8800.0003-4300.0002800.000+300.0003)/(38410000.0004.17106)=1.23 mm;方木的撓度設計值 =800.000/250=3.200 mm;方木的最大撓度 =1.23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許撓度 =3.200 mm,滿足要求!(七)22、梁跨度方向鋼管的計算作用于支撐鋼管的荷載包括梁與模板自重荷載,施工活荷載等,通過方木的集中荷載傳遞。(1).梁兩側支撐鋼管的強度計算: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集中力P= 2.106 KN.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計算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計算變形圖(mm) 支撐鋼管計算剪力圖(kN)最大彎矩 Mmax = 0.456 kN.m ;最大變形 Vmax = 0.813 mm ;最大支座力 Rmax = 6.099 kN ;最大應力 = 0.456106 /(4.49103 )=101.589 N/mm2;支撐鋼管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205 N/mm2;支撐鋼管的最23、大應力計算值 101.589 N/mm2 小于 支撐鋼管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205 N/mm2,滿足要求!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Vmax=0.813mm小于800/150與10 mm,滿足要求!(八)、扣件抗滑移的計算: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培訓講座劉群主編,P96頁,雙扣件承載力設計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0.80,該工程實際的旋轉雙扣件承載力取值為12.80kN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規范5.2.5): R Rc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12.80 kN; R -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24、;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根據前面計算結果得到 R=8.86 kN;R 11.964kN以上結果說明,一計算單元的穩定承載力設計值大于一計算單元的軸向力設計值,滿足規范式N Nd故此板支撐的穩定性滿足要求.梁加固鋼管支撐節點圖五、搭設質量及安全要求本工程的支模主要體現在樓層高、荷載大,特別是8002000,10002100等大裁面的轉換梁,存在受砼澆筑速度的影響比較大,高支模支撐體系的穩定性和整體性是安全施工的關鍵,因此高支模的搭設除滿足本方案構造要求外還必須滿足如下要求:1、搭設前應認真檢查鋼管立桿、斜拉桿、鋼管等受力構件是否完好。2、搭設時應認真按構造要求設置水平鋼管。3、水平拉桿應盡量與25、已澆砼的柱子進行剛性連接,并在同一平面上縱橫兩個方向設置。4、剪刀撐必須在外邊兩跨設置,中間每隔兩跨設一道,撐桿的根部必須可靠地頂緊地面,撐桿的上端頂搭至板底或梁底,并與立桿用扣件連接對接件連接。5、支撐體系中鋼管立桿必須用對接扣件連接,水平拉桿、剪刀撐須用回轉扣連接,搭接長度不應少于1m,每個搭接頭須有回轉扣,扣件的外皮與鋼管外端不少于10cm。6、立桿上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桿的接頭不應設置在同步內,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宜小于500,各接頭中心至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步距的1/3。7、各根立桿底部應設置底座式墊板。8、設在與支架立桿根部的可調底座,當26、其伸出長度超過300時,應采取了靠措施固定。9、當梁模板立桿采用單根立桿,立桿應設在梁模板中心線處,其偏心距不應大于25。10、支撐體系搭設完成后必須經過質安員、技術負責人驗收,報監理及安監站驗收通過后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六、模板的拆除1、混凝土成型后,經過一段時間養護,當強度達到規范要求時,方可拆除模板。2、拆模的順序一般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向下的原則。3、拆模時,操作人員應站在安全處,以免發生安全事故。4、拆模時,盡量不要用力過猛,過急,嚴禁用大錘和撬棒硬砸硬撬,以避免混凝土表面或模板受到損壞。5、拆下的模板及配件,嚴禁拋扔,要有人接應傳遞,按指定地點堆放,并做到及時清理,以備待用。6、在拆模板過程中,如發現混凝土有影響結構安全的問題時,應暫停拆除,經過處理后,方可繼續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