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鋼筋手工電弧焊施工工藝.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12386
2024-09-21
5頁
62.50KB
1、鋼筋手工電弧焊1 范圍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的鋼筋及埋件手工電弧焊。2 施工準備 2.1 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 鋼筋:鋼筋的級別、直徑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有出廠證明書及復試報告單。進口鋼筋還應有化學復試單,其化學成分應滿足焊接要求,并應有可焊性試驗。預埋件的錨爪應用、級鋼筋。鋼筋應無老銹和油污。 2.1.2 鋼材:預埋件的鋼材不得有裂縫、銹蝕、斑痕、變形,其斷面尺寸和機械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 2.1.3 焊條:焊條的牌號應符合設計規定。如設計無規定時,應符合表4-14的要求,焊條質量應符合以下要求: 鋼筋電弧焊使用的焊條牌號 表4-14項次鋼筋級別搭接焊、幫條焊坡口焊1級E432、03 E4303E43032級E4303 E4303E50033級E5003 E5003E55034、級與鋼板焊接E4303 注:不含25MnSi鋼筋。 2.1.3.1 藥皮應無裂縫、氣孔、凹凸不平等缺陷,并不得有肉眼看得出的偏心度。 2.1.3.2 焊接過程中,電弧應燃燒穩定,藥皮熔化均勻,無成塊脫落現象。 2.1.3.3 焊條必須根據焊條說明書的要求烘干后才能使用。 2.1.3.4 焊條必須有出廠合格證。 2.1.4 弧焊機、焊接電纜、電焊鉗、面罩、塹子、鋼絲刷、銼刀、榔頭、鋼字碼等。 2.2 作業條件: 2.2.1 焊工必須持有考試合格證。 2.2.2 幫條尺寸、坡口角度、鋼筋端頭間隙、3、接頭位置以及鋼筋軸線應符合規定。 2.2.3 電源應符合要求。 2.2.4 作業場地要有安全防護設施、防火和必要的通風措施,防止發生燒傷、觸電、中毒及火災等事故。 2.2.5 熟悉圖紙,做好技術交流。3 操作工藝 3.1 工藝流程:檢查設備選擇焊接參數試焊作模擬試件送試確定焊接參數施焊質量檢驗 3.2 檢查電源、焊機及工具。焊接地線應與鋼筋接觸良好,防止因起弧而燒傷鋼筋。 3.3 選擇焊接參數。根據鋼筋級別、直徑、接頭型式和焊接位置,選擇適宜的焊條直徑、焊接層數和焊接電流,保證焊縫與鋼筋熔合良好。 3.4 試焊、做模擬試件。在每批鋼筋正式焊接前,應焊接3個模擬試件做拉力試驗,經試驗合格后,方可4、按確定的焊接參數成批生產。 3.5 施焊操作: 3.5.1 引弧:帶有墊板或幫條的接頭,引弧應在鋼板或幫條上進行。無鋼筋墊板或無幫條的接頭,引弧應在形成焊縫的部位,防止燒傷主筋。 3.5.2 定位:焊接時應先焊定位點再施焊。 3.5.3 運條:運條時的直線前進、橫向擺動和送進焊條三個動作要協調平穩。 3.5.4 收弧:收弧時,應將熔池填滿,拉滅電弧時,應將熔池填滿,注意不要在工作表面造成電弧擦傷。 3.5.5 多層焊:如鋼筋直徑較大,需要進行多層施焊時,應分層間斷施焊,每焊一層后,應清渣再焊接下一層。應保證焊縫的高度和長度。 3.5.6 熔合:焊接過程中應有足夠的熔深。主焊縫與定位焊縫應結合良5、好,避免氣孔、夾渣和燒傷缺陷,并防止產生裂縫。 3.5.7 平焊:平焊時要注意熔渣和鐵水混合不清的現象,防止熔渣流到鐵水前面。熔池也應控制成橢圓形,一般采用右焊法,焊條與工作表面成70。 3.5.8 立焊:立焊時,鐵水與熔渣易分離。要防止熔池溫度過高,鐵水下墜形成焊瘤,操作時焊條與垂直面形成6080角。使電弧略向上,吹向熔池中心。焊第一道時,應壓住電弧向上運條,同時作較小的橫向擺動,其余各層用半圓形橫向擺動加挑弧法向上焊接。 3.5.9 橫焊;焊條傾斜7080,防止鐵水受自重作用墜到廠坡口上。運條到上坡口處不作運弧停頓,迅速帶到下坡口根部作微小橫拉穩弧動作,依次均速進行焊接。 3.5.10 仰6、焊:仰焊時宜用小電流短弧焊接,溶地宜薄,里應確保與母材熔合良好。第一層焊縫用短電弧作前后推拉動作,焊條與焊接方向成890角。其余各層焊條橫擺,并在坡口側略停頓穩弧,保證兩側熔合。 3.5.11 鋼筋幫條焊: 3.5.11.1 鋼筋幫條焊適用于、級鋼筋。鋼筋幫條焊宜采用雙面焊,見圖4-27(a),不能進行雙面焊時,也可采用單面焊,見圖4-27(b)。圖4-27 鋼筋幫焊接頭 幫條宜采用與主筋同級別、同直徑的鋼筋制作,其幫條長度l見表4-15。如幫條級別與主筋相同時,幫條的直徑可以比主筋直徑小一個規格。如幫條直徑與主筋相同時,幫條鋼筋可比主筋低一個級別。 3.5.11.2 鋼筋幫條接頭的焊縫厚度h7、應不小于0.3d,焊縫寬度b不小于0.7d,見圖4-28。 鋼筋幫條長度 表4-15項 次鋼筋級別焊縫型式幫條長度l級1單面焊雙面焊8d4d2單面焊雙面焊10d5d 注:d為主筋直徑。 圖4-28 焊縫尺寸示意圖 a焊縫寬度;h焊縫厚度 圖4-29 3.5.11.3 鋼筋幫條焊時,鋼筋的裝配和焊接應符合下列要求: a. 兩主筋端頭之間,應留25mm的間隙。 b. 幫條與主筋之間用四點定位固定,定位焊縫應離幫條端部20mm以上。 c. 焊接時,引弧應在幫條的一端開始,收弧應在幫條鋼筋端頭上,弧坑應填滿。第一層焊縫應有足夠的熔深,主焊縫與定位焊縫,特別是在定位焊縫的始端與終端,應熔合良好。 3.58、.12 鋼筋搭接焊: 3.5.12.1 鋼筋搭接焊:適用于、級鋼筋。焊接時,宜采用雙面焊,見圖4-29(a)。木能進行雙面焊時,也可采用單面焊,見圖4-29(b)。搭接長度l應與幫條長度相同,見表4-15。 3.5.12.2 搭接接頭的焊縫厚度h應不小于0.3d,焊縫寬度b不小于0.7d。 3.5.12.3 搭接焊時,鋼筋的裝配和焊接應符合下列要求: a. 搭接焊時,鋼筋應預彎,以保證兩鋼筋的軸線在一軸線上。 在現場預制構件安裝條件下,節點處鋼筋進行搭接焊時,如鋼筋預彎確有困難,可適當預彎。 b. 搭接焊時,用兩點固定,定位焊縫應離搭接端部20mm以上。 c. 焊接時,引弧應在搭接鋼筋的一端開9、始,收弧應在搭接鋼筋端頭上,弧坑應填滿。第一層焊縫應有足夠的熔深,主焊縫與定位焊縫,特別是在定位焊縫的始端與終端,應熔合良好。 3.5.13 預埋件T形接頭電弧焊:預埋件T形接頭電弧焊的接頭形式分貼角焊和穿孔塞焊兩種,見圖4-30。圖4-30 預埋件T形接頭(a)貼角焊;(b)穿孔塞 焊接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3.5.13.1 鋼板厚度不小于0.6d,并不宜小于6mm。 3.5.13.2 鋼筋應采用、級。受力錨固鋼筋直徑不宜小于8mm,構造錨固鋼筋直徑不宜小于6mm。錨固鋼筋直徑在625mm以內,可采用貼角焊;錨固鋼筋直徑為2032mm時,宜采用穿孔塞焊。 3.5.13.3 采用級鋼筋時,貼角10、焊縫焊腳K不小于0.5d;采用級鋼筋時,焊縫焊腳k不小于0.6d。 3.5.13.4 焊接電流不宜過大,嚴禁燒傷鋼筋。 3.5.14 鋼筋與鋼板搭接焊:鋼筋與鋼板搭接焊時,接頭形式見圖4-31。級鋼筋的搭接長度l不小于5d。焊縫寬度b不小于0.5d,焊縫厚度h不小于0.35d。圖4-31 鋼筋與鋼板搭接頭 3.5.15 在裝配式框架結構的安裝中,鋼筋焊接應符合下列要求。 3.5.15.1 兩鋼筋軸線偏移較大時,宜采用冷彎矯正,但不得用錘敲擊。如冷彎矯正有困難,可采用氧乙炔焰加熱后矯正,加熱溫度不得超過850,避免燒傷鋼筋。 3.5.15.2 焊接時,應選擇合理的焊接順序,對于柱間節點,可對稱焊11、接,以減少結構的變形。 3.5.16 鋼筋低溫焊接: 3.5.6.1 在環境溫度低于- 5的條件下進行焊接時,為鋼筋低溫焊接。低溫焊接時,除遵守常溫焊接的有關規定外,應調整焊接工藝參數,使焊縫和熱影響區緩慢冷卻。風力超過4級時,應有檔風措施。焊后未冷卻的接頭應避免碰到冰雪。 3.5.16.2 鋼筋低溫電弧焊時,焊接工藝應符合下列要求: a. 進行幫條平焊或搭接平焊時,第一層焊縫,先從中間引弧,再向兩端運弧;立焊時,先從中間向上方運弧,再從下端向中間運弧,以使接頭端部的鋼筋達到一定的預熱效果。在以后各層焊縫的焊接時,采取分層控溫施焊。層間溫度控制在150350之間,以起到緩冷的作用。 b. 、級12、鋼筋電弧焊接頭進行多層施焊時,采用“回火焊道施焊法”,即最后回火焊道的長度比前層焊道在兩端各縮短46mm,見圖4-32,以消除或減少前層焊道及過熱區的淬硬組織,改善接頭的性能。圖4-32 鋼筋低溫焊接回火焊道示意圖()幫條焊;()搭接焊;()坡口焊 c. 焊接電流略微增大,焊接速度適當減慢。4 質量標準 4.1 保證項目: 4.1.1 鋼筋的品種和質量,焊條的牌號、性能及接頭中使用的鋼板和型鋼,均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 注:進口鋼筋需先經過化學成分檢驗和焊接試驗,符合有關規定后方可焊接。 檢驗方法:檢查出廠證明書和試驗報告單。 4.1.2 鋼筋的規格、焊接接頭的位置,同一截面內接頭13、的百分比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檢驗方法:觀察或尺量檢查。 4.1.3 弧焊接頭的強度檢驗必須合格。 從成品中每批切取5個接頭進行抗拉試驗。對于裝配式結構節點的鋼筋焊接接頭,可按生產條件制作模擬試件。 在工廠焊接條件下,以300個同類型接頭(同鋼筋級別、同接頭型式)為一批。 在現場安裝條件下,每一至二樓層中以300個同類型接頭(同鋼筋級別、同接頭型式、同焊接位置)作為一批,不足300個時,仍作為一批。 檢驗方法:檢查焊接試件試驗報告單。 4.2 基本項目:操作者應在接頭清渣后逐個檢查焊件的外觀質量,其檢查結果應符合下列要求: 4.2.1 焊接表面平整,不得有較大的凹陷、焊瘤。 4.14、2.2 接頭處不得有裂紋。 4.2.3 咬邊深度、氣孔、夾渣的數量和大小,以及接頭尺寸偏差,不得超過表4-16所規定的數值。 鋼筋電弧接頭尺寸偏差及缺陷允許值(mm) 表4-16項次項 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1 幫條沿接頭中心線的縱向偏移0.5d尺量2 接頭彎折 預埋件T形接頭鋼筋間距4不大于103 接頭處鋼筋軸線的偏移0.1d 且不大于3尺量用卡尺和尺+0.05d00.1d0尺量6 焊縫長度-0.5d7 橫向咬邊深度0.5目測 焊縫氣孔及夾渣的數量和大小在長2d 的焊 縫表面上預埋件T形接頭氣孔 2個、6mm23個, 直徑不大于1.5 注:1. d為鋼筋直徑。 2. 負溫下,咬邊深度不大于0.215、mm。 外觀檢查不合格的接頭,經修整或補強后可提交二次驗收。 檢驗方法:目測或量測。5 成品保護 注意對已綁扎好的鋼筋骨架的保護,不亂踩亂拆,不粘油污,在施工中拆亂的骨架要認真修復,保證鋼筋骨架中各種鋼筋位置正確。6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6.1 檢查幫條尺寸、坡口角度、鋼筋端頭間隙、鋼筋軸線偏移,以及鋼材表面質量情況,不符合要求時不得焊接。 6.2 搭接線應與鋼筋接觸良好,不得隨意亂搭,防止打弧。 6.3 帶有鋼板或幫條的接頭,引弧應在鋼板或幫條上進行。無鋼板或無幫條的接頭,引弧應在形成焊縫部位,不得隨意引弧,防止燒傷主筋。 6.4 根據鋼筋級別、直徑、接頭型式和焊接位置,選擇適宜的焊條直徑和焊接電流,保證焊縫與鋼筋熔合良好。 6.5 焊接過程中及時清渣,焊縫表面光滑平整,焊縫美觀,加強焊縫應平緩過渡,弧坑應填滿。7 質量記錄 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7.1 鋼筋出廠質量證明書或試驗報告單。 7.2 鋼筋機械性能試驗報告。 7.3 進口鋼筋應有化學成分檢驗報告和可焊性試驗報告。國產鋼筋在加工過程中發生脆斷、焊接性能不良和機械性能顯著不正常的,應有化學成分檢驗報告。 7.4 鋼筋接頭拉伸試驗報告。 7.5 預埋件鋼筋T形接頭拉伸試驗報告。 7.6 焊條出廠合格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