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客站鐵路橋梁雨季施工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13168
2024-09-21
12頁
119.50KB
1、膠濟鐵路青島客站改造工程地下候車室鐵路橋雨季施工方案膠濟鐵路青島客站改造工程地下候車室鐵路橋雨季施工方案1 工程概況青島客站改造工程地下候車室上共設有六座站臺、十條鐵路到發線。根據以上站臺、線路等布置情況,地下候車室鐵路橋由五座獨立、平行的雙線橋組成;鐵路橋兩側為站臺消防通道橋。參照站臺及鐵路線的編號原則,五座橋由靠近基本站臺的橋開始,編為15號橋。五座橋起點樁號均為K0+038.60,終點樁號均為K0+109.60外,橋梁全長71.00。根據線間距的不同,1、3、5號橋梁寬14.3米,2、4號橋寬15.3米。該橋范圍內有兩處線間無站臺柱雨棚柱,分別錨固于2、4號橋的1號墩上。該橋為簡支梁結構2、,每座橋均由梁長39.65米的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梁一孔、梁長13.00米的普通鋼筋混凝土梁一孔和兩個橋墩、一個橋臺組成。2工程特點本工程主要包括下部結構、上部結構及梁上附屬設施。橋梁采用魚腹式截面箱式槽型梁,梁全高4.67米。其中,雙線鐵路下梁高2.5米,由三室組成,兩側站臺部分梁分別由單室組成。梁兩端分別設有端橫梁,其余部位無橫隔板。39.65米箱梁采用縱向預應力體系,為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兩種長度的箱梁的端橫梁均采用橫向預應力體系,為部分預應力混凝土結構。3工程地質、氣象、水文情況31地形、地貌本工程位于青島市西部,屬海蝕階地、沖積及海相沉積地貌,地形平坦開闊,周圍建筑物密集,交通方便;站場3、內施工用地局促。32工程地質施工場地上覆第四系全新統沖積及海相沉積粉質粘土、粉土、細砂及淤泥質土,下伏基巖為燕山期嶗山階花崗巖。區內均被土層覆蓋,未發現構造痕跡,受區域地質構造影響,基巖節理裂隙發育。地表水主要為生活廢水,污染嚴重,呈灰黑色或黑色,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孔隙潛水,主要分布于粉土及砂層中,受大氣降水補給。特殊巖土為雜填土、軟土、松軟土。據試驗及既有建筑經驗,地下水對混凝土無任何腐蝕性。33氣象、水文本工程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受海洋影響較大,夏季多雨,冬季明朗干燥。年均溫度13.9,年最高溫度37.4,年最低溫度10.2;年平均降雨量659.65mm,年最大降雨量856mm,年最4、小降雨量464.3mm,全年降水量的5773集中于夏季,多暴雨,日最大降雨量173.3mm;最大風速21.8m/s,盛行南風;年平均降雪日數10.6天,最大積雪深11cm,最大電線結冰厚度5mm,最大電線結冰日數0.4天;年均絕對濕度13.1hpa,年均相對濕度71%;年平均蒸發量1262.9mm。4施工場地平面布置見附圖。5工期計劃根據青島客站改造工程總計劃進度表及指揮部的要求,本工程工期擬于2007年3月25日開工,2007年7月31日主體完工。各分部分項工程工期計劃安排如下:(1)39.65米的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梁擴大基礎:2007年3月25日2007年4月15日墩 柱:2007年4月1日5、2007年5月15日基坑回填、做墊層、做第一層底板:2007年4月10日2007年5月25日搭設上部施工支架:2007年5月10日2007年5月27日支架預壓:2007年5月15日2007年5月31日第一次模板鋼筋:2007年6月1日2007年6月7日第一次灌注砼:2007年6月8日2007年6月10日第二次模板鋼筋:2007年6月11日2007年6月17日第二次灌注砼:2007年6月18日2007年6月20日第三次模板鋼筋:2007年6月21日2007年6月27日第三次灌注砼:2007年6月28日2007年6月30日混凝土養生:2007年7月1日2007年7月9日預應力張拉:2007年7月16、0日2007年7月20日橋面系及其它:2007年7月21日2007年7月31日(2)13.00米的普通鋼筋混凝土梁擴大基礎:2007年3月25日2007年5月15日橋 臺:2007年5月16日2007年6月15日基坑回填、做墊層、做第一層底板:2007年5月25日2007年6月20日搭設上部施工支架:2007年5月31日2007年6月26日支架預壓:2007年6月10日2007年6月30日待工期:2007年7月1日2007年7月20日第一次模板鋼筋:2007年7月21日2007年7月25日第一次灌注砼:2007年7月26日2007年7月27日第二次模板鋼筋:2007年7月28日2007年8月27、日第二次灌注砼:2007年8月3日2007年8月4日第三次模板鋼筋:2007年8月5日2007年8月8日第三次灌注砼:2007年8月9日2007年8月10日混凝土養生:2007年8月11日2007年8月24日預應力張拉:2007年8月25日2007年8月31日橋面系及其它:2007年9月1日2007年9月10日6雨季施工原則本工程雨季施工階段要完成主體結構和二次結構的施工。施工任務繁重,為確保工程質量,搞好安全生產,保證各項計劃指標任務的完成,必須從思想上、組織上、措施上、物資上盡早做好充分準備,做到思想落實、組織落實、措施落實、物資落實、汛期施工做到有備無患,雨季施工總的原則是“做好排水、擋8、水、防水工作”,總的要求是,室內工程雨季不影響施工,室外工程小雨不間斷施工,大雨期間暫停施工,大雨過后即可施工,暴雨過后不影響施工。7施工準備7.1 組織準備 為了保證在雨季施工期間,在發生大雨、暴雨天氣等險情時,能夠及時組織人員進行搶險救災,成立雨季施工領導小組。組長:張愛國副組長:張廣良、郭玉鵬組員:胡寶江、衛昌茂、陳春祥、徐鵬、劉紅7.2 材料準備雨衣雨褲200套;雨鞋200雙;污水泵8臺;塑料布1500m2;鐵鍬100只防水電纜;500m;編制袋1000個。7.3 技術準備 雨季到來之前,組織有關人員按照方案要求進行技術交底,提出雨施計劃,為施工提供技術準備。7.4 現場準備 雨施前,9、整理施工現場,由于現場施工、運輸破壞的現場排水坡度重新整好,清理施工現場的排水溝,保證排水暢通。檢查場內外的排水設施。確保排水設備完好,以保證暴雨后能在較短的時間排出積水。施工現場道路進行硬化處理,做到路面堅實平整,不沉陷、不積水、行車不打滑、不顛簸。路邊設置200300的排水溝,內側抹灰,溝底向市政雨水管方向設不小于5的流水坡度。雨水有組織排入市政雨水管網,防止地表水向土層滲漏影響邊坡穩定。檢查大模板堆放場地,保證對方場地高于現場地面,并進行硬化處理。鋼筋堆放場地進行夯實,并高于現場地面200mm,用墊木將鋼筋架起,避固免因雨水浸泡而銹蝕。檢查施工現場水泥庫、料具庫,加工棚等的防情況,保證現10、場內棚庫不滲漏。檢查現場各種機具、設備的防雨設施,保下機具入棚和具備防雨功能,機電設備機座均墊高,不得直接放置在地面上,避免下雨時受淹。漏點接地保護裝置應靈敏有效,雨季施工前檢查線路的絕緣情況,做好記錄,雨施期間定期檢查。8雨季施工技術措施8.1 基槽防雨與排水 在基槽的西南和東北角砌筑凈尺寸500mm500mm500mm的集水坑,內側抹灰,槽底操作面向集水坑方向設2的流水坡度,操作面嚴禁堆放材料、雜物影響排水通暢。下雨時配備水泵進行集水坑排水(其中配兩臺作為備用),并將水排到地面上的排水溝中。8.2 回填土施工 基坑回填土應連續進行,盡快完成。施工中注意雨情,雨前應及時夯完已填土層,并做成一11、定坡勢,以利排除雨水。雨期土方回填施工應嚴格控制回填土的含水率,及時取樣試驗,將回填土的含水量控制在設計要求范圍內,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曬或均勻摻入干土等措施;必要時應事先對土源加以覆蓋,避免出現橡皮土。當回填土被雨水浸泡或出現“橡皮土”時,應挖出晾曬后重新回填。8.3 鋼筋工程 對加工好的鋼筋要用塑料布覆蓋,防止雨水對鋼筋產生銹蝕,堆放鋼筋用250mm高木方支墊,堆放地勢高于周圍地面,防止積水浸泡和泥土污染鋼筋。進現場的鋼筋要堆碼整齊,下雨時蓋塑料布進行保護。加工鋼筋盡量利用無雨天氣施工。8.4 模板工程 大模板存放場地必須進行硬化處理,并設置排水坡度,將雨季及時排到排水溝內,防止場12、地內積水。大模板堆放其自穩角要符合要求(7580),吊裝、運輸、裝拆、存放,必須穩固可靠。模板安裝就位后,應設專人負責將鋼模板串聯,接通地線,防止漏電傷人。8.5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澆筑前應及時了解天氣預報,盡量利用非雨天氣組織施工。如果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遇雨,應急時用塑料布或雨布遮蓋,因工程搶工必須澆筑混凝土,應采取搭棚遮蓋措施,并合理留設施工縫。雨后接縫時應鑿掉被雨水浸泡沖刷過的松散混凝土,繼續澆筑混凝土時應按施工縫處理。混凝土澆筑后,未達到初凝如遇下雨應及時用塑料布遮蓋,防止雨淋。如果澆筑的混凝土在終凝前受到雨水沖刷或浸泡,使其表面遭到破壞,應將這部分混凝土及時砸至密實層,再進行修補處理13、。8.6 防水施工 雨季期間防水施工,要經常注意當地近期天氣預報,利用晴好天氣施工。下雨時應停止防水施工,對已施工部位用塑料布進行覆蓋;雨后發現防水層被雨水沖刷破壞時,應返工重做。找平層施工過程中或施工完做防水層前,遇雨天(包括小雨天氣)必須用塑料布進行覆蓋;雨后發現防水層被雨水沖刷破壞時,應返工重做。8.7 砂漿攪拌 水泥應入庫存放,庫內地面應砌筑高于室外地面300mm的磚地壟墻,在墻上鋪腳手板,鋪墊油氈,防止水泥受潮。水泥庫四周要進行有效維護,并挖好排水溝,防止雨水流入庫內。砂石堆場要有良好的排水措施,防止下雨時泥土流入砂場內。砂漿攪拌應集中,攪拌站應搭設防雨棚,運送砂漿的車輛要作防雨蓋以14、防雨水進入砂漿內。8.8 二次結構工程 要防止砌塊被雨水淋得太濕或被雨水浸泡,下雨時要用塑料布將砌塊(磚)覆蓋,含水量較多的砌塊(磚)應待適當晾干后再用。砌筑時如出現漿水順墻面流淌現象,說明砌塊(磚)的含水量達到飽和,則應選擇干磚與濕磚搭配砌筑,或用稠度較小的砂漿。8.9 架子工程 雨季施工期間,應特別注意架子的搭設質量和安全要求,應經常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搭設架子的地面要求夯實,并注意排水,立桿下端應墊通長厚木板,架子應設掃地桿、斜撐、剪刀撐,并與建筑物拉結牢固。上人馬道的坡度要適當,釘好防滑條,防滑條間距不大于300mm,并定期派人清掃馬道上的積泥。雨后高空作業人員應穿膠底鞋,注意15、防滑。雨季施工期間對架子工程安排專人巡查維修,特別是雨后地面容易下沉,防止架子懸空及下沉、確保使用安全。外防護的腳手架高于建筑物應做好防雷接地。雷雨天氣應注意安排工作,避免作業人員直接暴露在建筑物最高處,防止雷電直接傷人。8.10 吊裝工程塔吊雨天后應及時檢查,觀察基礎沉陷情況,并作好觀測記錄,如有沉降應立即進行處理,保證塔吊使用時的安全。大雨、暴雨及大風時應停止吊裝作業。高空操作人員雨后施工,要注意防滑,要穿膠底鞋,不準穿硬底鞋上高空操作。塔吊接地電阻值要進行實測,其電阻值不大于4歐姆。塔吊基礎四周挖200mm300mm的排水溝與現場臨時排水溝連接,內側抹灰,溝底向臨時排水溝方向設5的流水坡16、度。塔基上設置四個沉降觀測點,定期及雨后進行沉降觀測,發生問題及時處理。8.11 機電設備 在雨季到來之前,必須做好機電設備的防雨、防淹、防潮、防霉、防銹蝕、防漏電、防雷擊等項措施,管好、用好施工現場機電設備,確保施工任務的順利完成。對露天放置的大型機電設備要防雨、防潮,對其機械螺栓、軸承部分要經常加油并轉動以防銹蝕,所有機電設備都要嚴格執行“一機一閘一保護”制度,投入使用前必須做好保護電流的測試,嚴格控制在允許范圍內。在現場的最高機械起重機上加裝避雷針,施工現場的低壓配電室應將進出線絕緣子鐵腳與配電室的接地裝置相連接,作防雷接地,以防雷電波侵入。在施工現場比較固定的機電設備(對焊機、電鋸、電17、刨等)要搭設防雨棚或對電機加防護罩;不允許用塑料布包裹)。對于變壓器,避雷器的接地電阻值必須進行復測(電阻值不大于4歐姆),不符合要求的必須及時處理。對于避雷器要作一次預防性試驗。機電設備的安裝、電氣線路的架設必須嚴格按照臨時用電方案措施執行。各種機械的機電設備的電器開關,要有防雨、防潮設施。雨后對各種機電設備,臨時線路,外用腳手架等進行巡視檢查,如發生傾斜、變形、下沉、漏電等跡象,應立即標志危險警示并及時修理加固,有嚴重危險的立即停工處理。施工現場的移動配電箱及施工機具全部使用絕緣防水線。用后應放回工地庫房或加以遮蓋防雨,不得放在露天淋雨,不得放在坑內,防止雨水浸泡、淹沒。加強用電安全巡視,18、檢查每臺機器的接地接零是否正常,檢查線路是否完好,若不符合要求,及時整改。雨天作業,機械操作人員應戴絕緣手套、穿雨靴操作。9安全保證措施 雨季前對于臨建房屋、試塊房等應進行檢查和修理,防止漏雨、漏電和其它不安全因素存在。現場電焊機要搭設雨棚,其電氣設備要有可靠接地措施,對電焊機把線、電纜線、膠皮線應檢查是否老化、破損、不合格的膠線應調換和修理,防止漏電事故發生。現場臨時電源應進行全面檢查,對各種線路應檢查是否符合安全操作規程的要求,凡普通膠皮線,普通塑料線,只準架空鋪設,不準隨地拖設。雷雨時工人不要走近架子、架空電線周圍10m以內區域,人若遭受雷擊觸電后,應立即采用人工呼吸急救并請醫生采取搶救措施。雨季施工期間按照有關要求,應建立以項目經理為負責人的抗洪防汛指揮部詳見防洪領導小組名單,組織精干的抗洪搶險隊伍,汛期內主要領導要執行輪流值班制,發現險情立即指揮搶救和上報。中鐵十局青島客站改造工程施工指揮部第三項目部 2007年3月5日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