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式鋼管腳手架搭設與拆除施工安全技術交底精.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13481
2024-09-21
10頁
30.50KB
1、20102011高一歷史上學期期中測試卷命題:廖春梅 審題:高一歷史教研組本試卷分第卷(選擇題)和第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I卷50分第卷50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第卷(選擇題共5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商朝官員中,從其分工看,能夠參與商王決策和指揮軍隊的分別是( )A相、師 B卜、祝 C師、史 D祝、卿士2、宗法制的實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濃重的 ( )A神權色彩 B血緣色彩 C平等色彩 D民主色彩3通過宗法制的實行,西周形成一個龐大的宗族網。“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規2、定,下列在相關范圍內一定能成為大宗的是周王室周王室正妻所生之子周王室周王嫡長子、嫡長孫諸侯國諸侯嫡長子、嫡長孫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長子、嫡長孫A. B. C. D.4西周實行宗法制,根本上是要 ( A保證嫡長子一系的特權 B鞏固父系家長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C封邦建國,拱衛王室 D保證王權的穩定5下列對西周王朝周王和諸侯關系的評述,正確的是( ) 根據分封制,周王和諸侯的關系是君臣關系 根據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關系 周王和諸侯的關系是等級從屬關系 周王對各諸侯國擁有絕對的控制權A B C D6墨子告子載:“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3、這種歷史現象可能出現在 ( A.春秋后期 B.戰國時期 C.西周初年 D秦漢時期7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職責,他應當首先找 ( www.ks5 高#考#資#源#網A.御史大夫 B.縣令 C丞相 D郡守8漢代頒行“推恩令”規定:諸侯王死后,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由郡守統轄。其目的是A.壯大皇族力量 B.保證列侯利益 C.加強中央集權 D.籠絡王侯人心9黃仁宇在萬歷十五年中描述官場 一些情景,他認為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使得文官結成小集團。 有學者認為,形成許多文官派系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多種“誼”存在,如“姻誼”、“鄉誼”、“年誼”等。其中的“年誼”是指4、( )A同年出生的舉人或進士 B.同年為官的各級官員 C.同年考中的舉人或進士 D.同鄉的舉人或進士10三省六部制的實現,說明了 ( )A丞相權力的增大 B中央機構的決策實現民主化C體現任人唯賢的原則 D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進一步完善11地方威脅中央政權的危險基本解除開始于( )隋唐時期 北宋時期 元朝時期 清朝時期12元史地理志載:“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為統治如此廣闊地域,元實行( A郡縣制 B.三省制 C一省制 D三司制13在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過程中,曾出現如下現象,請按出現時間順序排列“票擬” “三衙” 相邦 ( A. B. C. D.145、“軍國大計,周不總攬。自雍乾后百八十年,蓋隱然執政之府也。”描述的是 ( A.尚書省 B.中書省 C.內閣 D軍機處15下列具有行政職能的中央機構或官職是中書門下尚書省參知政事中書省三司( A. B. C. D.16下面關于“城邦”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A城邦一般由城市和周邊的農村構成 B城邦是“城市國家”的意圖C城邦的政治制度都實行民主制 D城邦的突出特征是小國寡民17假設某年雅典全國人口約二十萬,自由民約為十六萬八千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四萬五千人,外邦人約三萬人,奴隸約一萬人。其中有權參加公民大會的人數是( )A約十六萬八千人 B約七萬八千人 C約四萬五千人 D約八萬五千人18古代雅典高6、度崇尚知識和大演說家輩出,主要由于( A競選執政官和首席將軍的需要B公民大會中每個人具有平等的發言權C古希臘城邦之間斗爭的需要D知識階層的專門化和演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19十二銅表法被認為是平民的勝利,是因為( A損害了貴族的私有財產權B有了按律判決和量刑的成文法依據 www.ks5 高#考#資#源#網C主要是由平民參與編訂D規定平民和貴族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20羅馬法經歷了一個復雜的發展過程,它從習慣法到成文法的轉變從根本上說是適應了( )A維系帝國的需要 B鞏固貴族統治的需要C外來移民的需要 D維護平民利益的需要21下列有關羅馬帝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羅馬7、帝國B帝國前期的皇帝們高度重視法律的制定,把法政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C羅馬帝國境內自由民之間、公民與非公民的區別越來越明顯D法學家也積極立法,進行法律解釋,在社會中享有崇高地位22在公元116年的一天,定居小亞細亞(屬羅馬帝國的商人艾哈邁德遭到當地一群無賴的哄搶。艾哈邁德立即投訴法庭,法庭很快開庭審理了此案,無賴們受到嚴懲。這表明當時羅馬法律( 承認自由民的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注重維護帝國的社會穩定 提倡自由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通行于帝國范圍內A B C D23.有學者認為:“一個國家的振興和強大必須依靠其制度創新,特別是像英國這種規模的國家要想爭當世界第一,就必須始終掌握領先的法寶,必須在一8、些關鍵性領域引領世界潮流,制度創新能力由此決定著國家的興衰。”從近代歷史看,英國的制度創新主要體現為( )A開創了代議制這一近代資本主義民主形式B創立了責任內閣制,實現了資產階級對政權的控制C創立了議會制度,確立了議會主權的原則D開創了政黨政治的先河,進一步完善了民主政治24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包括( )國王統而不治 內閣行使行政權 議會是國家權力中心 內閣對國王負責A . B. C. D.25假設英國議會因為英國政府在伊拉克問題上的處理不當,而對政府提出了不信任案,內閣的選擇是 ( A.要么下臺,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職務 B.要么下臺,要么宣布解散議會C.要么宣布解散議會,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職9、務 D.要么下臺,要么宣布由國王裁決第卷(非選擇題共50分)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6小題14分,第27小題10分,第28小題span14span分,第29小題12分,共50分。)2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1(唐太宗語)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畫,于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且日斷十事,五條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繼月,乃至累年,乖謬既多,不亡何待!摘自貞觀政要論政體材料2(明太祖語)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頑10、,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摘自明史記事本末材料3人嘗謂輔臣(內閣大臣)擬旨,幾于擅國柄,乃大不然,見其所擬,帝一一省攬審定,有不留數字者。雖全當帝心,亦必更移數字,以示明斷。有不符意,則駁使再擬,。故閣臣無不惴惴懼者。摘自皇明大政記請回答:(1) 根據材料1、2,說明唐太宗與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有何不同?(4分)(2) 根據材料3,說明明朝中期內閣大臣的職權和地位。(4分)(3) 綜合上述材料,評價唐、明兩朝皇權與相權關系的異同。(門式鋼管腳手架搭設與拆除施工安全技術交底1.門式鋼管腳手架搭設的安全技術要求(1)門式鋼管腳手架的最大搭設高度,可根據下表確定。(25為保證地基具有足11、夠的承載能力,立桿基礎施工應滿足構造要求和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在腳手架基礎上應彈出門架立桿位置線,墊板、底座安放位置要準確。(3)對腳手架的搭設場地進行清理、平整,并做好排水。(4)對門架配件、加固件進行檢查驗收,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構配件。(5)門式腳手架搭設程序:1)腳手架搭設的順序。鋪設墊木(板)安入底座自一端起立門架并隨即裝交叉支撐安裝水平架(或腳手板)安裝鋼梯安裝水平加固桿安裝連墻桿照上述步驟,逐層向上安裝按規定位置安裝剪刀撐裝配頂步欄桿。2)腳手架的搭設必須配合施工進度,一次搭設高度不應超過最上層連墻件三步或自由高度小于6m,以保證腳手架穩定。材料二 德國著名法學家耶林在其著作羅馬法的12、精神一書中說:“羅馬帝國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宗教隨著人民思想覺悟的提高和科學的發展而縮小了影響,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征服。”歐美各國在不同程度上無不受到羅馬法的影響。2)水平架或腳手板應在同一步內連續設置,腳手板應滿鋪。3)各部件的鎖、搭鉤必須處于鎖住狀態。4)交叉支撐、水平架、腳手板、連接棒、鎖臂的設置應符合構造規定。5)交叉支撐、水平架及腳手板應緊隨門架的安裝及時設置。6)鋼梯的位置應符合組裝布置圖的要求,底層鋼梯底部應加設 42鋼管并用扣件扣緊在門架立桿上,鋼梯跨的兩側均應設置扶手。每段鋼梯可跨越兩步或三步門架再行轉折。7)擋腳板(笆)應在腳手架施工層兩側設置,欄板(桿)應在腳手架施工層外側高置,欄桿、擋腳板應在門架立桿的內側設置。(7)水平加固桿、剪刀撐的安裝:1)水平加固桿采用扣件與門架在立桿內側連牢,剪刀撐應采用扣件與門架立桿外側連牢。2)水平加固桿、剪刀撐安裝應符合構造要求,并與腳手架的搭設同步進行。(8)連墻件的安裝:1)當腳手架操作層高出相鄰連墻件以上兩步時,應采用臨時加強穩定措施,直到連墻件搭設完畢后可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