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隧道洞門邊仰坡開挖支護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14025
2024-09-21
13頁
28KB
1、南山隧道出口邊、仰坡施工技術交底洞口邊仰坡開挖與支護的作用是為了能盡早的進行洞身施工,確保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它的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不僅直接影響到洞身開始施工的時間,而且還會影響洞內施工。因此,洞口邊仰坡開挖和支護施工是隧道施工的關鍵。南山隧道出口端洞門采用翼墻式洞門,洞口邊仰坡及擋墻背后臨時開挖面采用錨網噴防護,噴射C25砼,厚8cm;鋼筋網采用8鋼筋,網格間距25cm25cm;錨桿采用22砂漿錨桿,每根長3m,間距1m,梅花型布置。永久開挖邊坡采用漿砌片石或骨架護坡防護,并撒草籽綠化。為保證洞口邊仰坡美觀及協調統一,洞口骨架護坡型式可根據相鄰路基護坡型式適當調整。1、施工準備按照施工圖紙認2、真核對隧道洞口地形、地貌、地質情況,確認無誤后測量組放樣,施工邊、仰坡的截排水天溝,將地表水、邊仰坡積水引離洞口。截水溝且危巖清除完畢后,開挖隧道出口邊、仰坡,對隧道仰坡進行錨桿掛網噴漿。2、洞口邊仰坡開挖及支護措施邊、仰坡土石方開挖遵循先土后石、自上而下分層進行開挖。根據明挖段邊仰坡高度,每開挖一層,應及時對邊仰坡進行支護。土層采用挖掘機開挖;巖層采用風鉆鉆孔、淺孔爆破,推土機集碴,裝載機配合自卸汽車裝運,棄于指定棄碴場。邊仰坡防護分為臨時防護和永久防護兩種。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圍內端墻、擋墻背后臨時開挖面采用錨噴防護,噴射C25混凝土,厚度8cm,鋼筋網采用8鋼筋網,網格間距為2525cm。襯3、砌開挖范圍外錨桿采用22砂漿錨桿,每根長3m,間距為1m,梅花形布置。噴射砼施工結束后7天內,每天必須向噴面層灑水養護,保證噴面濕潤。具體放坡開挖線根據現場實測地面高程計算后放樣出,洞口邊仰坡放線后,在距邊仰坡開挖線邊緣不小于5m處開挖截水溝。3、洞口邊仰坡施工工藝及操作要點3.1邊仰坡施工工序開挖洞口土石方前,先清除邊仰坡上的浮土、危石,在邊、仰坡刷坡頂外大于5m處做好邊、仰坡的截排水天溝,將地表水、邊仰坡積水引離洞口,以防地表水沖刷而造成邊仰坡失穩。仰坡坡頂危石清理完畢后,需要對原始地形斷面進行測量。邊、仰坡土石方開挖遵循先土后石、自上而下的分層進行開挖。根據明挖段邊仰坡高度,每開挖一層,4、應及時對邊仰坡進行支護。土層采用挖掘機開挖;若遇巖層采用風鉆鉆孔、淺孔爆破,推土機集碴,裝載機配合自卸汽車裝運,棄于指定棄碴場。爆破時嚴格控制藥量,控制爆破振動。3.2邊仰坡防護施工3.2.1錨桿施工工藝及操作要點(1)原材料備制錨桿材料:錨桿材料采用砂漿錨桿,鋼筋直徑22,按設計要求規定的材質、規格備料,并進行調直、除銹、除油,以保證砂漿錨桿的施工質量和施工的順利進行。水泥;普通水泥砂漿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在自穩時間短的圍巖條件下,宜用早強水泥砂漿錨桿。砂:宜采用清潔、堅硬的中細砂,粒徑不宜大于3mm,使用前應過篩。配合比:普通水泥砂漿的配合比:水泥:砂宜為1:11:1.5(重量比),水灰比5、宜為0.380.45;砂漿備制:砂漿應拌合均勻,隨拌隨用。一次拌和的砂漿應在初凝前用完,并嚴防石塊雜物混入,主要為了保證砂漿本身的質量及砂漿與錨桿桿體、砂漿與孔壁的粘結強度,也就是為了保證錨桿的錨固力和錨固效果。(2)錨桿孔的施工孔位布置:孔位應根據設計要求和圍巖情況布孔并標記,允許偏差為15mm;錨桿孔徑:砂漿錨桿的錨桿孔徑應大于錨桿體直徑15;鉆孔深度:砂漿錨桿孔深誤差不應大于5;錨桿孔應保持直線;灌漿前清孔:鉆孔內若殘存有積水、巖粉、碎屑或其它雜物,會影響灌漿質量和妨礙錨桿桿體插入,也影響錨桿效果。因此,錨桿安裝前,必須采用人工或高壓風、水清除孔內積水和巖粉、碎屑等雜物。(3)錨桿安裝砂6、漿:砂漿錨桿孔內的砂漿也應采用灌漿罐和注漿管進行注漿。注漿開始或中途停止超過30min時應用水潤滑灌漿罐及其管路,注漿孔口壓力不得大于0.4MPa,注漿時應堵塞孔口。注漿管應插至距孔底510處,隨水泥砂漿的注入緩慢勻速拔出,并用手將水泥紙堵住孔口。錨桿安裝:錨桿就位孔口后,將堵塞孔口水泥紙掀開,隨即迅速將桿體插入并安裝到位。若孔口無水泥砂漿溢出,說明注入砂漿不足,應將桿體拔出重新灌注后再安裝錨桿;錨桿桿體插入孔內的深度不宜小于設計規定。錨桿安設后不得隨意敲擊,三天內不得懸掛重物。鉆孔注漿的飽滿程度,是確保安裝質量的關鍵,工藝要求注漿管插到距孔底510,并隨砂漿的注入而緩慢勻速拔出,就是為了避免7、拔管過快而造成孔內砂漿脫節。砂漿不足時應重注砂漿。這都是為了保證錨桿全長為足夠飽滿的砂漿所握裹,保證其錨固效果。3.2.2掛鋼筋網施工鋼筋網預先加工成網片,采用8鋼筋,鋼筋需調直除銹,網格尺寸為2525cm。鋼筋網應隨巖面的起伏進行鋪設,且與錨桿聯絡牢固,在噴射混凝土時鋼筋不得晃動;采用單片捆扎預制后鋪掛在錨桿尾部,鋼筋網搭接長度大于10cm。3.2.3噴射砼施工(1)工藝參數a、工作風壓:一般為0.20.4MPa;b、噴射角度與噴射距離:噴頭與受噴面垂直時,回彈量最?。粐婎^與受噴面距離一般宜保持在0.61.0m;c、養護:噴射土施工結束7天內,每天須向噴面層灑水養護,每日一次,若遇晴天灑水次8、數。d、水壓:噴頭處水壓控制在0.150.2MPa;(2)需注意的問題:噴射機的合理使用:啟動噴射機時,應先送風再開機,并應在機械運轉正常后送料,供料均勻連續。作業結束時,先停止送料,待罐內余料噴完,再停機,然后關風。停止噴射作業后,噴射機和輸料管內的積料應及時清除干凈,以避免混合料結塊堵管。輸料管堵塞問題:堵管的一般原因有以下幾種:a、操作程序有誤,如先開馬達后送風,操作閥錯開,致使高壓風大量泄出,使工作室內風壓急劇下降,也會引起輸料管堵塞。b、如遇堵管,應立即關閉馬達,隨后關閉風源,并將軟管拉直,然后以手錘敲擊找到堵塞位置,可將風壓開到0.30.4MPa,同時繼續敲擊堵塞部位,使其排除堵塞9、物而暢通。排除堵管現象時,應注意噴嘴前方嚴禁站人,以免發生傷人事故。安全及勞動保護:施工中注意噴嘴不準對人,以免噴射傷人,噴射前先進行清理浮石、危石等必要的排險作業;噴射機一定要安放在圍巖穩定地段。噴射土施工人員必須佩戴防塵口罩等,操作噴頭的工人應佩戴防護眼罩,夾膠工作服、長筒乳膠手套等。3.2.4砼擋墻施工 洞口擋墻施工要求墻身設置布置10cmPVC泄水管。為防止泄水孔堵塞,應在泄水孔 進口處設置反濾層。擋墻基礎埋置深度根據巖層情況不同而確定。擋墻傾斜基底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施工,不得改緩或改陡。 洞口擋墻施工方法擋土墻基礎開挖前要做好排水,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流入基坑。基坑兩側要較擋土墻底板寬出10、不小于50cm。擋墻基礎開挖后,對基底進行清理,并檢測基底承載力合格后才能澆筑砼,達不到承載力的要進行基底處理。墻身在路基面處及以上部分每隔2m交錯布置10cmPVC泄水管,其排水坡度不小于4%。為防止泄水孔堵塞,應在泄水孔 進口處設置反濾層。模板工程:a、為保證擋墻的外觀質量,施工中必須使用大面積整體模板。b、模板安裝前,必須經過正確放樣,檢查無誤后才能立模安裝。c、模板必須支撐牢固、穩定,不得有松動、跑模、超標準變形下沉等現象。d、模板應拼縫平整嚴密,并采取措施填縫,不得漏漿,模內必須干凈。模板安裝后應及時報檢,合格后及時澆筑混凝土。e、模板采用拉桿螺栓固定時,中間設止水環,端部應加墊塊,11、拆模后其墊塊孔應用膨脹水泥砂漿堵塞嚴密。混凝土澆筑a、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運輸方式。b、混凝土澆筑前,應對模板、支架和預埋件進行檢查,符合要求后方能澆筑。同時應清除模板內的垃圾、泥土等雜物。c、混凝土應連續澆筑,因故必須間歇時,其允許間歇時間應根據試驗確定。d、當采用插入式振搗時,混凝土澆筑層厚度應不大于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每一振點的振搗延續時間,應將混凝土搗實至表面呈現浮漿和不再沉落為止;且移動間距不大于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靠近模板時,機頭須與模板保持510cm距離。混凝土的養護a、混凝土澆筑完后,應在12h內加以覆蓋澆水養護。b、養護時間不小于7天。每12、天澆水次數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經常處于濕潤狀態為宜。c、墻身砼強度達到80%后方可進行路基填筑及臺背回填。距墻體1m的范圍內不得使用重型壓路機碾壓,可使用小型壓實機械進行壓實。 洞口擋墻施施工注意事項a、施工時根據地質情況分段開挖及時砌筑墻身,臨時開挖邊坡盡可能與墻背坡一致,如果有坍塌或超挖,回填料的換算內摩擦角應保證不小于擋墻設計時巖土的計算摩擦角,必要時應以M10漿砌片石回填,保證墻身穩定。b、墻趾臺階及傾斜基底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施工,不得隨意更改,以免影響墻身穩定。c、墻身混凝土及片石砌體不宜有水平通縫,墻趾臺階為墻身斷面薄弱處,應與墻身同時砌筑,片石咬合緊密,以保證該處強度及整體性,不得13、分先后進行補貼施工。d、擋墻背后如果因超挖回填干砌片石時,其表面應以水泥砂漿抹平成平縫,其溝縫范圍根據具體情況而定。e、擋墻后的臨時邊坡可采用噴錨進行臨時支護,噴射混凝土采用C25混凝土,8鋼筋網,錨桿直徑為22mm。3.2.5漿砌片石擋墻施工砂漿根據配合比進行拌制,拌合時間為35min。砂漿必須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其稠度以標準圓錐體沉入度表示,用石砌體時宜為5070mm。砂漿隨拌隨用,一般在34h內使用完畢,不允許加水重塑;氣溫超過300C時,宜在23h內使用完畢。砌塊在使用前必須澆水濕潤,表面如有泥土、水銹,應清洗干凈。砌體采用擠漿座漿法施工,砂漿飽滿,無空洞現象。砌筑時,如基底為巖層或混凝14、土基礎應將基底表面清洗、濕潤,再座漿砌筑;如基底為土質,可直接座漿砌筑。片石應分層砌筑,一般23層組成一個工作層,每一個工作層應大致找平。應選用具有比較整齊表面的大尺寸石塊作為角隅石及鑲面石。相對長和短的石塊應交錯鋪在同一層并和幫襯石或腹石交錯鎖結。豎縫應與鄰層的豎縫錯開。各砌筑層的砌塊應安放穩固,砌塊間應砂漿飽滿,粘結牢固,不得直接貼靠或脫空。砌筑時,底漿應鋪滿,豎縫砂漿應先在已砌石塊側面放一部分,然后于石塊放好后填滿搗實。 較大石塊應使用于下層,安砌時應選取形狀及尺寸較為合適的砌塊,尖鉸突出部分應敲除。 砌筑上層塊時,應避免振動下層砌塊。砌筑工作中斷后恢復砌筑時,已砌筑表面應加以清洗或濕潤15、。如果石塊松動或砌塊開裂,應將石塊提起,墊層砂漿與砌縫砂漿清掃干凈,然后將石塊重鋪砌在新砂漿上。在砂漿凝固前應將外露縫勾好,勾縫深度不小于2cm。如若不能按這樣將外露縫勾縫,應在砂漿未凝固前,將砌縫砂漿括深不小于2cm,為以后勾縫作準備。已完成的砌體,在714天內應加強養生。所在灰縫應滿填砂漿。3.2.6超前支護洞口大管棚施工本隧道洞口段(K7+435-DK7+450)設置有一段15米明洞,屬V級圍巖。DK7+450-DK7+490和DK7+655-DK7+695段各40米亦處于V級圍巖,設計采用大管棚超前支護。大管棚采用108熱軋無縫鋼管,壁厚6mm,長40m,外插角13度,環與環搭接長度不16、小于5m,壓注水泥漿。管棚是利用鋼拱架,沿著開挖輪廓線,以較小的外插角,向開挖面前方打入鋼管,形成對開挖面前方圍巖的頂支護。管棚一般由鋼管和鋼架組成,并輔助錨桿和噴射混凝土。洞口大管棚施工應按照以下要求進行:應先標出隧道中線及拱頂標高,拉槽開挖預留核心土,作為施工套拱和管棚施鉆的工作平臺。管棚應按設計位置施工,鉆孔采用管棚鉆機,該機械采用頂驅雙作用沖擊及回轉,把套管及鉆具同時沖擊回轉鉆入軟弱圍巖內,鉆孔時采用大扭矩回轉套管鉆進穿孔,提高了孔向精度及鉆深能力,鉆架配置兩度液動夾頭,方便夾緊及卸擰鉆具絲扣,減少勞動強度,內置液動注水泵,簡化清孔排渣及洗孔工序。 頂驅液動錘把套管與鉆桿同時沖擊回轉,17、鉆入隧道頂板前端設計要求孔深。鉆孔完畢,將套管內孔注水清洗干凈,然后將鉆桿拔出,套管仍留在孔內護孔。 事先加工好帶有注漿眼的鋼管插入套管內,為改善管棚受力條件,接頭應錯開,編號為奇數的第一節管采用3m鋼管,編號為偶數的第一節管采用6m鋼管,以后每節均采用6m長鋼管。隧道縱向同一截面內接頭數不大于50%,相鄰鋼管接頭至少錯開1m。鋼管節與節用絲扣聯接,絲扣一般長15cm,鋼管終端密封。 管插進后,取出套管。 上述步驟將其余管棚施鉆安插完畢,然后施做止漿墻。 用高壓泵將水泥漿壓入鋼管內,漿液通過鋼管注漿眼壓注入孔壁的縫隙內,固結附近巖土層,采用導管編號注漿,先注“單”號孔,待1至2天固結后,再注“18、雙”號孔,管棚位于土層中壓注水泥漿,壓力不小于2MPa,其余地段壓注水泥砂漿(水灰比1:1,砂灰比2:1)壓力不小于1MPa。 管棚支護下,進行隧道開挖,開挖總長度為管棚總長度的90%。管棚施工工藝流程見圖3-7-6圖3-7-6洞口大管棚施工流程圖開挖套拱土臺安裝鋼拱架、測量放線安裝套拱模板、澆筑混凝土搭設管棚施工作業平臺管棚加工鉆機就位、定位鉆孔、下管達到設計深度否 否是孔口封閉注 漿是否達到終孔標準否結 束是4、安全保證措施進入施工現場的作業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及穿防滑鞋,嚴禁打赤膊、穿拖鞋、背心、短褲進入施工區域。嚴禁作業人員酒后上班,禁止上下重疊作業,施工現場配置專門的安全員。施工現場用電工程的安裝、維修和拆除,均由經過培訓并取得上崗證的電工完成,非專業電工不準進行電工作業,且必須按照用電安全規范執行。現場施工作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安全帶通過安全繩必須系在牢固的地樁及穩定的巖石上,防止作業人員墜落跌傷。對濕噴機、攪拌機、注漿機等機械嚴格按照操作說明及規范進行,防止傷人。噴射作業過程中嚴格控制噴頭角度及距離以防止噴射砼回彈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