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明洞防水回填施工技術交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14388
2024-09-21
5頁
266.50KB
1、技 術 交 底工程名稱明洞防水、回填技術交底編號主送單位隧道架子隊日期2012.04.20明洞防水、回填技術交底一設計構造圖一.明洞防水、回填結構設計圖1.明洞防、排水構造明洞采用多組合防水措施,結構外緣與填土面接觸部分從內到外依次采用M10水泥砂漿保護層(厚3cm),自粘防水卷材及雙層土工布。明洞墻腳泄水孔以上部分,鋪設防水層;明洞結構在土石回填后,鋪設隔水層,以保證結構圬工免受水流侵蝕破壞,隔水層應優先選用粘土層。明洞兩側墻腳外設縱向透水盲溝,盲溝兩端圓彎接入隧道側溝,通過側溝處100mm橫向導水管將水導入中心排水管。縱向排水盲溝采用100mmHDPE雙壁打孔波紋管(外套無紡布),設置坡度2、不小于3,縱向長度不大于10m,兩端圓彎角度為135。2.明洞回填構造明洞墻身兩側采用M7.5漿砌片石和干砌片石層回填,明洞頂部以上采用夯填土石回填,干砌片石層與夯填土石層之間設置45cm厚碎石過濾層。二明洞防水施工要點1.M10砂漿保護層施工明洞拱墻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70%時,施作3cm厚M10砂漿保護層。要求保護層施工完畢后,清理基層雜物、清掃灰塵、鏟除基層突起物等,為防水卷材鋪設作準備。2. 自粘防水卷材鋪設施工工藝流程基層檢查驗收基層清理定位、試鋪涂刮水泥漿粘貼大面積卷材滾壓、排氣、粘合卷材搭接粘結及封閉檢查、整修驗收工作面移交。施工方法及施工要點基層清理明洞結構外M10砂漿保護層施3、工完畢后,清理基層雜物、清掃灰塵、鏟除基層突起物等;定位、彈線、試鋪在基層上按照規范要求彈出基準線,裁剪、試鋪防水卷材;防水卷材鋪設卷材根據工作面的情況,并按鋪貼部位的形狀,長度、寬度等對卷材下料,然后將卷材對準基準線或試鋪,揭開卷材一端到另一端,在基層上均勻抹水泥漿一道(厚度為5mm左右),將卷材背面隔離紙撕開,沿基準線進行鋪貼;大面積鋪粘卷材將卷材沿基準試向前推進,隨后用力向前和向兩側拍打、滾壓,排出空氣,卷材向前鋪貼時,應隨時與基準線對齊,以確保防水卷材的正常搭接。卷材搭接將下層卷材搭接條的隔離膜揭起,上層卷材對準搭接線,與控制線平行并粘貼在下層卷材上,膠輥用力向前滾壓、排出空氣,使上下4、卷材粘結牢固;清理、檢查將卷材的隔離紙、輥筒及雜物清理干凈并運指定地點,檢查防水層是否破損、空鼓、翹邊、接縫不嚴和搭接寬度不夠等。如出現上述情況,應及時進行整改與修補、自檢合格后及時申請驗收并進行隱蔽保護。施工注意事項明洞結構外防水層在明洞混凝土達設計強度的70%后鋪設;明洞防水層采用環向鋪設,并盡量減少防水層搭接次數;必須設搭接縫時,結合整個明洞施工工序將搭接處留在易于施工的地方,且與施工縫錯開不小于50cm的距離;路塹偏壓式明洞,于一側墻頂處設一道縱向搭接縫,其他形式明洞不留縱向搭接縫;為保證搭接牢靠,兩幅防水卷材的搭接寬度(橫向、縱向)不小于15cm,鋪設時預留合適的搭接余量,以防止洞頂5、回填后繃緊防水層使其脹破影響防水效果或防水層過長影響回填密實效果。3.雙層土工布鋪設土工布只能用土工布刀進行切割(鉤刀),如在場地內切割,對其他材料須采取特殊保護措施,以防由于切割土工布而對其造成不必要的損壞;在鋪設土工布的同時,必須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對下面一層材料造成破壞;在鋪設土工布時,必須注意不要讓石頭、大量塵土或水分等有可能破壞土工布、有可能阻塞排水渠或過濾網、或有可能給接下來的連接帶來困難的物質進入土工布或土工布的下面;安裝結束后,對所有土工布表面進行目測以確定所有損壞的地方,作上標記并進行修補,確定鋪設表面沒有可以造成損壞的外來物質;土工布的連接必須遵循以下規定:正常情況下,6、坡面上不能有水平連接,除修補的地方以外。如采用縫合,縫合線須采用與土工布材質相同或超過的材料,縫合線須為防化學紫外線的材持。縫合線與土工布應有明顯的色差,以便于檢查。安裝時對縫合特別注意以確保沒有泥土或礫石覆蓋層中的礫石進入土工布中間。土工布的損壞和修補在縫合結合處,須進行重新縫合修補,并確保跳針部分的末端已重新縫合;漏洞或撕裂部分須用同樣材質的土工布補丁進行修補縫合;若裂口的長度超過卷材寬度10%,損壞的部分須被切掉,然后將兩部分土工布連接起來。4.縱向排水盲溝施工明洞墻腳外M7.5漿砌片石施工結束后,施工縱向排水盲溝;縱向排水盲溝采用100mmHDPE雙壁打孔波紋管(外套無紡布),設置坡度7、不小于3,縱向長度不大于10m(具體長度視橫向排水管間距而定),兩端圓彎角度為90;安裝完畢后用坡度規檢查、測定縱向盲管的坡度,保證地下水進入縱向盲管后在一定的坡度下按設定的方向流動。縱向排水盲溝與邊墻橫向排水管(100mm PVC管)有效連接,確保排水通暢。三明洞回填施工要點(一)M7.5漿砌片石明洞兩側邊墻外側墻腳泄水孔以下部分采用M7.5漿砌片石砌筑;1.片石質量要求片石需質地堅硬,不易風化,無裂縫,片石表面不得有水銹,強度不小于MU30,片石表面的污漬必須予以清除。 片石形狀不受限制,但其中部厚度不得小于15cm。用作鑲面的片石表面得平整、尺寸較大,邊緣厚度不得小于15cm。2.砂漿質8、量要求砂漿必須嚴格按照試驗室提供的砂漿配合比采用機械拌合,投料順序應先到砂子、水泥、摻加料,最后加水。自投料完算起,拌制時間宜為35min。拌合好的砂漿得有適當的流動性和良好的和易性。砂漿的稠度以砂漿稠度儀測定的下沉度表示,宜為1050mm,每批砂漿均應制作試件。砂漿得隨拌隨用,一般宜在3h內使用完畢,氣溫超過30時,宜在2h內使用完畢。當運輸或貯存過程中發生離析、泌水現象時,砌筑前要重新拌合。已凝結的砂漿不得使用。圖二.明洞邊墻外結構圖3.漿砌片石鋪砌方法及要求漿砌片石砌筑采用擠漿法分層、分段砌筑,分段位置設在沉降縫或伸縮縫處,兩相鄰段的砌筑高差不大于120cm,分層水平縫大致水平。各砌塊的9、砌縫相互錯開,砌縫飽滿。砌體表面的勾縫符合設計要求,并在砌體砌筑時,留出2cm深的空縫。勾縫采用凹縫或平縫,勾縫采用的砂漿強度不小于砌體所用砂漿強度;砌體砌筑完畢及時覆蓋,并經常灑水保持濕潤,常溫下養護期不得少于7d;砌筑砂漿用鐵板或彩條布鋪底,防止污染砂漿;各部位接縫處,要預留石牙接茬,防止通縫;砌筑順序為先下部后上部;1015m設置一道沉降縫。(二)干砌片石及碎石過濾層 明洞兩側邊墻墻腳泄水孔以上至距外墻角底部7.35m范圍內,采用干砌片石砌筑。干砌片石層頂部設置45cm厚碎石過濾層。具體施工方法如下:1.原材料石料質地堅硬,不易風化、無裂紋,表面的污漬予以清除;片石中部厚度不得小于15c10、m,強度不小于MU30;2.干砌片石施工工藝干砌時將較大石塊置于基底,石塊要交錯咬搭,空隙用碎石填實;干砌片石反濾層采用碎石、卵石、角礫或粗砂等滲水性材料,不得采用非滲水性代替;當使用有層理的石料時,層理要與受力方向垂直;砌筑片石時,可不按同一厚度分層,但每層砌筑70120cm高度后應找平一次。3.干砌片石砌體質量檢查砌體所有石料類別、規格及質量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砌體位置、尺寸在允許偏差范圍內;(三)夯填土石拱墻及仰拱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且碎石過濾層施工完成后,即可開始夯填土石施工。1.明洞基坑回填應分層壓實;隧道結構兩側回填應對稱進行,兩側回填面高差不得大于50cm;2.基坑回11、填高程不一致時,應從低處逐漸填壓;基坑分段回填接茬處設置臺階,臺階寬度不得小于1m,高度不得大于0.5m;3.明洞回填土石時,應盡量采用人工回填,以避免對明洞節后背后防水卷材及土工布破壞。明洞拱背回填土石對稱夯實,每層厚度不宜大于0.3m,回填至拱頂齊平后,再分層滿鋪至設計高度,嚴禁任意拋填。如采用機械回填,應在人工夯實超過拱頂1m以上后進行;4.基坑回填采用機械碾壓時,搭接寬度不得小于20cm;小型機具夯填重疊不得小于1/3夯底寬度;5.雨季回填應集中力量分段施工,取、運、攤、壓各工序應連續作業,降雨前應完成填土層的壓實,并形成排水坡面;6.基坑不宜在寒冷季節回填,必須施工時有可靠的防凍措施。(四)粘土隔水層為保證明洞結構圬工免受水流侵蝕破壞,減輕洞內防排水壓力,于夯填土石層上鋪設厚50cm粘土隔水層。隔水層設置排水橫坡,將地表水引至兩側排水天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