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棟高層住宅樓及商業樓施工測量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15340
2024-09-21
19頁
664.04KB
1、 1.編制依據序號名 稱編 號1施工圖建筑施工圖、結構施工圖2施工組織設計3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DBJ01-21-954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5建筑施工測量手冊6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規程DBJ01-51-20037程序文件匯編NTEJ/Q-H-E/CX/A01-20088質量保證手冊NTEJ/Q/SC/SC/B01-20089北京時正興測繪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2010年7月建設工程控制成果報告書和建設工程釘樁測量成果報告書。2.工程概況2.1總體概況本工程是由北京保利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東風鄉,北臨姚家園路、南臨常營北路、東鄰石佛營路、西至東四環紅領巾橋。地下二層或地2、下一層,基礎為筏板基礎,結構為剪力墻結構,基礎埋深10.85m、9.95m。地上由10棟高層住宅樓及商業組成,總建筑面積172689.12 m2,占地面積約47987.112m2,地下建筑面積為43363.12m2,地上建筑面積為129326.00m2,1#、3#樓為17層、地下2層;2#、4#樓為18層,地下2層;5#樓為3層,地下2層;6#樓為13、18層,地下2層;7#樓為10、18層,地下2層;8#樓為12、13、18層,地下2層;9#樓為11層,地下1層;10#樓為2層,地下2層。地下室為車庫和設備間,地上為住宅及辦公。2.2與測量有關的典型尺寸序號項目內 容1建筑層數地 上18層(3、或2、18、17、15、13、11)地 下2層(或1層)2建筑層高地下部分地下一層(m)3.6地下二層(m)3.6、6.05地上部分夾層(m)2.15首層(m)3.15,3.10二至頂層(m)3.15,3.103建筑高度0.000絕對標高(m)35.900室內外高差(m)640mm、450mm基底標高(m)-10.850(或-9.95)最大基坑深度(m)12.55檐口高度(m)59.73.施工準備3.1測量及驗線人員姓名崗位名稱資格證書編號放線員持證00054577驗線員持證京25090321000063放線工持證蘇建測-9802675測量及驗線人員均經過北京市測繪院、北京市建委等組織的培訓、4、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持證率為100,熟練掌握并運用國家、地方有關現行標準規范,熟悉施工現場各種測量工作,熟練使用測量儀器。隨工程實際進度逐步完成施工測量方案、紅線樁校核、水準點引測的工作。施工過程中各種測量數據記錄后,由資料員填寫施工測量放線報驗表報監理單位審核并驗線。施工測量管理主要內容包括:編制施工測量方案、紅線樁校核成果、水準點引測成果復查及施工過程中各種測量、填寫記錄(含定位測量、高程引測、基槽驗線、軸線、軸線豎向投測控制線、墻柱邊線、門窗洞口位置線、垂直度偏差、樓層建筑50cm線或1m水平控制線等)。附普通測量成果、工程水準測量成果。3.2測量器具準備本工程配備測量器具及器具檢定情5、況見表:器具名稱型號編號周期(自檢)全站儀BTS-802CA12003062010-7-22011-7-1經偉儀DJD203352010.6.72011.6.6水準儀DZS3-1394522010.6.72011.6.6水準儀DZS3-14210652010-7-22011-7-1水準塔尺5m5342010.3.12011.2.28水準塔尺5m5352010.3.12011.2.28水準塔尺5m5292010.3.12011.2.28丈量尺50m33522010.3.12011.2.28丈量尺50m08352010.3.12011.2.28丈量尺50m52152010.3.12011.2.286、卷尺5m京崇字第08001003012線錘2kg/1 kg測量儀器管理:嚴格執行公司管理手冊、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控制管理程序及本方案,根據本工程測量性質、特點及工程任務,選擇配備適宜的測量儀器,保證測量不確定度已知,測量精度、允許偏差均在規定范圍內。儀器均在檢定周期內,校準狀態標識明確,有完整的計量檢定檔案資料(如顧客需要可予以提供)。儀器的使用、維護和保管指定專人負責,過程控制嚴格按管理程序和作業指導書執行,貫徹國際標準。填寫運行自檢記錄,發現偏離校準狀態及時檢修,檢定合格后予以使用。儀器做到“三防、兩護”,在專用房間儲存,激光垂準儀等精密儀器有專項的維護管理制度,保證完好狀態。儀器的降級7、使用或報廢根據管理程序有關規定。3.3現場準備北京市時正興測繪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給定測繪依據點G3、G4,經核驗誤差不超過規范允許值,以此兩點作為依據進行全場定位和標高測設。3.4技術準備3.4.1假如工程圖紙不能在施工前到位,施工開槽前需依據基礎圖進行定位放線。由于施工場地不平整,本工程允許的調整和變更的可能性極小,因此施工放線前必須認真審核現有藍圖和總平面布置圖,并與設計人員及時溝通,盡量多了解上部工程情況,避免出現前后不交圈的現象。3.4.2圖紙到位后,認真組織技術、測放人員進行圖紙審核,出現不交圈現象及時與設計院溝通,進行調整;同時審核圖紙與定位樁點坐標、高程、建筑物本身各軸線關系、幾何8、尺寸關系,出現問題均以洽商變更的形式形成文字記錄,作為測量放線的依據。3.4.3施測原則嚴格執行測量規范;遵守先整體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確定平面控制網,后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局部軸線的定位放線。必須嚴格審核測量原始數據的準確性,堅持測量放線與計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定位工作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再報檢的“三檢制”工作態度。測量方法要簡捷,儀器使用要熟練,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明確為“工程服務,按圖施工,質量第一”的宗旨。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3.5計劃準備由項目技術部專業測量人員成立測量小組,根據北京市測繪研究院給定的坐標點9、和高程控制點進行工程定位、建立軸線控制網。按規定程序檢查驗收,對施測組全體人員進行詳細的圖紙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確分工,所有施測的工作進度及逐日安排,由組長根據項目的總體進度計劃進行安排。4.測量方法4.1施測程序準備工作 測量作業 自檢 報驗 合格 合格 進入下道工序4.2測量依據復核對給定的建筑物定位樁點、高程依據書面材料進行室內校算和室外校測,由于本工程施工現場狹小,周圍市政設施與紅線極為接近,因此要結合本現場實際進行抄測,確認無誤后與甲方辦理交接樁手續后方可施測。業主規定定位平面控制點3個,符合規范對定位依據不少于3個的規定,抄測時,測量允許誤差:角度60、邊長1/2500。水準點為3個10、,符合規范規定水準點不少于2個的規定,水準點用附合測法校測,允許閉合差為10mm(N為測站數)。4.3建筑物定位根據北京市時正興測繪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定位樁、紅線樁和水準點。按照所計算的建筑物主軸線坐標點進行軸線定位。并在 2010年 7月 27 日出具建設工程釘樁測量成果報告書。4.3.1建筑物平面控制網施測原則平面控制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平面控制網的坐標系統與工程設計所采用的坐標系統相一致,布設呈矩形,并閉合。布設平面控制網首先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選點應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樁位必須用混凝土保護,必要時用鋼管進行圍11、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標記。依據平面布置與定位原則,各樓各設置四橫兩縱六條主控軸。4.3.2根據施工場地實際情況和建筑物位置,在定位樁點校測合格后,使用A、B、C三點作為定位放線的依據點。按照所計算的建筑物主軸線坐標點,采用極坐標法和角度交會法進行建筑物矩形網觀測定位。4.3.3測定建筑物矩形網后,檢查矩形的邊長和內角,矩形網測設精度在:邊長誤差1/15000,角度誤差12。合格后,用正倒鏡法測設引樁,由于本工程場地條件惡劣,引樁設在場地內要作好保護,以保證其準確,作為投測各軸線的依據。在矩形控制網上,按照矩形控制網的精度,用鋼尺測設其它軸線,并用木樁加小釘作為標志。軸線控制樁平面及樁點保護措施見12、下圖。4.4高程點布設4.4.1高程控制網的布設原則為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場區內建立高程控制網,以此作為保證施工豎向精度的首要條件。根據場地實際情況,場地內高程控制點設置2個,根據測繪院給定的點,復核檢查符合規范規定后,即其閉合差應小于5mm(N為測站數),測設一條閉合水準路線,聯測場區高程豎向控制點,以此作為保證豎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該點也作為以后沉降觀測的基準點。等級水準儀型號前后長度(M)前后視距較差(m)前后視距累積差(m)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m)基輔分劃讀數差(mm)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三級DZS3-175250.32.03.0水準點的埋設:水準點選取在土質堅硬,便13、于長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墻水準點應選設在穩定的建筑物上,點位應位于便于尋找、保存和引測。4.4.2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及技術要求高程控制網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準的精度。半永久性水準點位處于永久建筑物以外,一律按工程測量規程(GB50026-93)規定的半永久做法進行布設。引測的水準控制點,需經復測合格后方可使用。高程控制網技術要求高程控制網的等級擬布設三等附合水準,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如下表。水準測量技術要求等級高差全中誤差mm/km路線長度km與已知點聯測次數附合或環線次數平地閉合差mm三等650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12L1/24.5基槽開挖線測設本工程場地可以,因此基坑支護采用土釘墻或直接放坡14、,考慮土釘墻放坡系數為0.35,工作面為80cm,基槽四周按照此要求撒灰線后開始土方開挖和土釘墻施工;直接放坡的按1:0.3進行放坡,工作面為80cm。4.5.1將BTS-802CA全站儀架設G3點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G4,向施工區域引測坐標點。然后以此向基坑各樓進行引測。后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施工的平面層上、在同一層上投測的縱、橫線各不得少于二條,以此作角度、距離的校核。一經校核無誤后,方可在該平面上放出其它相應的設計軸線及細部線。在各樓層的軸線投測過程中,上下層的軸線豎向垂直偏移不得超過3mm。4.5.2在墊層上進行基礎定位放線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線為準,用全站儀校測軸線控制樁無誤后,再15、用經緯儀以正倒鏡挑直法投測各主控線,投測允許誤差2mm。4.5.3墊層上建筑物輪廓軸線投測閉合,經校測合格后,用墨線詳細彈出各細部軸線,暗柱、暗梁、洞口必須在相應邊角,用紅油漆以三角形式標注清楚。4.5.4軸線允許偏差如下:L30m 允許偏差 士5mm30L60m 允許偏差 士10mm60L90m 允許偏差 士15mm90L 允許偏差 士20mm軸線的對角線尺寸,允許誤差為邊長誤差的倍,外廓軸線夾角的允許誤差為1。4.6 0.000以下測設方法4.6.1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測高程控制網點,以判斷場區內水準點是否被碰動,經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4.6.2施工時用鋼尺16、配合水準儀將標高傳遞到基坑內,以此標高為依據,進行槽底抄平。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點的較差不得超過3mm,取平均值作為該平面施工中標高的基準點,基準點應標在便于使用和保存的位置,根據基坑情況,在基坑內將其引測至基槽外圍護坡樁內側壁上,并標明絕對高程和相對標高,便于施工中使用。向基坑傳遞高程見下列流程圖:4.6.3土方開挖測量方法4.6.3.1基坑開挖由10樓開始,逐樓向北推進,高程各樓各作一次傳遞,在距槽底設計標高1.0米的護坡樁上做一塊200200的高標號砂漿面層,架設水準儀,引測基坑上部整米的標高,隨時校核槽底標高。4.6.3.2開挖到槽底標高30cm處,在基坑里向基坑投測地下室外墻角點,17、在木樁上釘鐵釘,確定控制點,并用小白線拉通。然后,檢查距槽邊尺寸,確定槽寬,修整槽邊。隨挖土進度依次放出各主控線,并放出細部集水坑、電梯坑等開挖邊線。4.6.3.3土方挖至基底標高以上300mm由人員進行挖土施工,人員遷土施工前應由技術人員進行技術交底。4.6.4當基礎墊層施工澆筑完成后,放基礎外墻線,再進行防水及防水保護層施工。完成后,在防水保護層上測定建筑物各軸線,經校測合格后,用墨線詳細彈出各細部軸線,邊界線、墻寬線、洞口和地梁線,用紅油漆以三角形式標注清楚。其基本步驟為:A、校核基坑邊建筑物軸線控制樁;B、合格后,根據建筑物控制樁用經緯儀向墊層上投測建筑物大角和主要軸線,經閉合校核合格18、后,再詳細放出細部軸線;C、以施工圖為依據,用墨線彈出基礎施工所需要的邊界線、墻寬線、梁線等。地下部分軸線測設均為把經偉儀架設在地面軸線引樁上投測。4.6.5墻、柱拆模后,應在墻柱立面抄測出建筑一米線(一米線相對于每層設計標高而定)。4.6.6基礎高程傳遞:用測繪院給定的G3點在基坑四周測設3個控制標高,高程為25.050m??刂茦烁邽榛A底板(-10.85),基礎放線自檢和監理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基礎放線尺寸允許誤差:長度(m)寬度(m)的尺寸(m)允許誤差(mm)L(B)30530L(B)601060L(B)901590L(B)20軸線的對角線尺寸,允許誤差為邊長誤差的倍,外廓軸線夾角的允19、許誤差為1。4.7 0.000以上測設方法4.7.1標高傳遞本工程0.000以上標高傳遞,主要沿結構外墻和樓梯間向上進行豎直傳遞。依據場外兩個永久標高控制點G3、G4,每樓設置3個標高基準點,一層控制點相對標高為+1.000m,以上各層均以此標高線直接用50m鋼尺向上傳遞,彈出每層結構50標高線,各層的標高線均應從各處的起點標高線向上直接量取,將水準儀安置到施工層,校測由下面傳遞上來的各水平線,誤差應在3mm以內,以其平均值引測水平線。抄平時,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并進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線標高的允許誤差3mm。標高線均應于墨線標定,線跡清晰準確,墨線寬應小于1mm。標高豎向傳20、遞的允許誤差項 目允許誤差(mm)每 層3總 高54.7.2軸線投測4.7.2.1在地下一層墻體頂板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根據場地平面控制網,校測建筑物軸線控制樁后,使用經緯儀將軸控線引彈到結構外立面上。一層墻拆模后,再引彈至墻頂。并彈出外墻大角10cm 控制線。4.7.2.2樓層上部結構軸線垂直控制采用激光鉛垂儀,用內控法投測軸線和控制垂直度,先在首層樓面上根據引測和軸線找出內控點,根據流水段的劃分,第一施工段內設置4個內控點,組成自成體系的矩形控制方格,其余各段每段設置不少于2個內控點(縱橫主控軸交叉點),控制點見內控點平面布置圖。內控點距離控制軸線1000mm,在澆筑地下夾層頂板砼時,按照控21、制點預埋25025010mm鋼板,首層樓面放線時,依據測繪院給定的G5、G6點,向施工層引測坐標點,將坐標點定完后再次校測,達到精度后在鐵板上用鋼針劃出縱、橫軸交叉線,并將交叉點處鉆出2mm小孔作為標志。(見下圖)。以上各層內在相應位置上預留200mm200mm放線洞口,以便進行豎向軸線投側。預留洞不得偏位,且不能被掩蓋,保證上下通視。鐵件剖面圖正面圖 背面圖4.7.2.3具體軸線投測過程投測時,激光鉛垂儀放置在首層控制點上,仔細對中,嚴格整平。接收板放在光束對應位置,然后按動開關,使激光頭起動,在接收靶上映出紅點。軸線豎向投測圖通過調整望遠鏡焦距,使光點直徑達到最小。為檢查儀器垂直誤差,將儀22、器水平旋轉180、360。此光點在板上移動形成一個軌跡。如軌跡在允許限差內,則軌跡圓心為所投軸線點。讓接收靶的中心對準激光點,接收靶應專人看護,接收靶上中心點作為該樓層定位的基準點。各基準點投完后,要復核投測點的距離、角度是否與底層控制點一致,如超出允許誤差應查找原因并及時糾正。根據基準點間的連線(基準線)即可進行該樓層的放線工作,放出墻線、門窗洞口線、墻柱50控制線等樓層必要的線。根據投出引測各層軸線,且把軸線引至外墻轉角,彈上墨線控制豎向偏差(見內控點附圖)。各部位放線的允許誤差:項 目允許誤差(mm)外廓主軸線長度(L)L30m530mL60m1060mL90m1590m L20細部軸線23、2承重墻、梁、柱邊線3測量精度要求距離測量精度 : 1/5000 ;測角允許偏差 : 20 ;垂直度控制。結構施工中每層施工完畢,應檢測外墻偏差并記錄,并檢查每層門窗洞口凈空尺寸偏差,同一外立面同層窗洞口高低偏差及各層同一部位窗洞口水平位移,彈外墻窗口邊線豎直通線。豎向測量允許誤差層 間 : 3mm;全 高 : 3H/10000,且不應大于10mm ;4.8裝飾工程施工測量公共部分地面:在各層墻面上彈出建筑1m線,作為地面施工標高控制線。根據建筑1m線檢查基層標高,本工程許多地面做法根據圖紙要求需要預留,因此更應嚴格按照圖紙標高要求進行控制。外檐裝飾:外檐裝飾豎直控制線按1/3000的精度投測24、,水平控制線每3米兩端高差應小于1mm,同一水平線的標高允許誤差為3mm。主體結構完成后,有懸吊鋼絲進行墻面豎向量測、記錄。在門窗洞口四周彈墻體縱軸線、引測各層結構50線,對外窗安裝和外墻面裝飾線條予以控制。5.工程驗線5.1驗線工作要從審核施工測量方案開始,測量方案由項目部技術人員編寫,分公司工程師審批。5.2工程定位及0.000水準線引測由公司工程師組織,監理單位(建設單位)、項目部技術負責人、質檢員、測放員共同驗收,并報相關規劃部門進行驗線。5.3各分項工程驗收工作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組織質檢員、放線人員共同參加。5.4驗收后及時做好預檢記錄,簽字要齊全,并報監理單位驗收。5.5驗線部位:25、關鍵環節與薄弱部位,主要包括:a. 定位依據樁及定位條件;b. 場區平面控制網、主軸線及控制樁;c. 場區高程控制網及0.000高程線;d. 控制網及定位放線中的薄弱部位。6、工程重點部位的測量控制方法6.1建筑物大角鉛直度的控制首層墻體施工完成后,分別在距大角兩側40cm 處外墻上,各彈出一條豎直線,并涂上兩個紅色三角標記,作為上層墻支模板的控制線。上層墻體支模板時,以此40cm 線校準模板邊緣位置,以保證墻角與下一層墻角在同一鉛直線上。以此層層傳遞,從而保證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6.2墻、柱施工精度測量控制方法為了保證剪力墻、隔墻和柱子的位置正確以及后續裝飾施工的及時插入,放線時,首先根據軸26、線放測出墻、柱位置,彈出墻柱邊線,然后放測出墻柱50cm 的控制線,并和軸線一樣標記紅三角,每個房間內每條軸線紅三角的個數不少于兩個。在該層墻、柱施工完后要及時將控制線投測到墻、柱面上,以便用于檢查鋼筋和墻體偏差情況,以及滿足裝飾施工測量的需要。6.3 門、窗洞口測量控制方法結構施工中,每層墻體完成后,用經緯儀投測出洞口的豎向中心線及洞口兩邊線橫向控制線用鋼尺傳遞,并彈在墻體上。室內門窗洞口的豎直控制線由軸線關系彈出,門窗洞口水平控制根據標高控制線由鋼尺傳遞彈出。以此檢查門、窗洞口的施工精度。6.4 電梯井施工測量控制方法在結構施工中,在電梯井底以控制軸線為準彈測出井筒墻體50cm 控制線和電27、梯井中心線,并用紅三角標識。在后續的施工中,每層都要根據控制軸線放出電梯井中心線,并投測到側面上用紅三角標識。7.質量保證措施7.1 測量作業的各項技術按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進行。7.2 測量人員全部取證上崗。7.3 進場的測量儀器設備,必須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標識保存完好。7.4 施工圖、測量樁點,必須經過校算校測合格才能作為測量依據。7.5 所有測量作業完后,測量作業人員必須進行自檢,對作業成果進行全數檢查。自檢合格后,上報責任工程師核驗,最后向監理報驗。7.6 核驗時,要重點檢查軸線問距、縱橫軸線交角以及工程重點部位,保證幾何關系正確。7.7 加強現場內的測量樁點的保護,所有樁點均明確28、標識,防止用錯和破壞。8 安全文明施工及儀器管理8.1 施測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8.2 在基坑邊投放基礎軸線時,確保經緯儀架設的穩定性。8.3 首層樓面架設激光經緯儀時,要有人監視不得有東西從軸線洞中掉落打壞儀器。8.4 操作人員不得從軸線洞口上仰視,以免掉物傷人。8.5 軸線投測完畢,須將洞上防護蓋板復位。8.6操作儀器時,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盡量避開。8.7 施測人員在施測中應堅守崗位,雨天或強烈陽光下應打傘。儀器架設好須有專人看護,不得只顧彈線或其他事情,忘記儀器不管。8.8 施測過程中,要注意旁邊的模板或鋼管堆,以免儀器被碰撞而引損壞。8.9 所用線墜不能置于不穩定處,以防受碰被晃掉落傷人。8.10 儀器使用完畢后需立即入箱上鎖,由專人負責保管,存放在通風干燥的室內。8.11 測量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嚴格遵守儀器測量操作規程作業。8.12 使用鋼尺測距時須使尺帶平坦,不能扭轉折壓,測量后應即卷起。8.13 鋼尺使用后表面有污垢及時擦凈,長期貯存時尺帶涂防銹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