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層住宅測量施工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15341
2024-09-21
20頁
963.04KB
1、目 錄第一章 工程測控概況31.1、工程簡介:31.2、編制依據3第二章 準備工作32.1、圖紙審查及現場勘察32.2、人員組織32.3、設備調配4第三章 控制測量43.1、建筑物軸線控制網43.1.1平面控制原則43.1.2建筑物軸線控制網的測設43.1.3 建筑物軸線控制網的布置53.1.4建筑物軸線控制樁的圍護53.2、建筑物標高控制網63.2.1高程控制網的布置原則及要求63.2.2建筑物標高控制網的測設6第四章、土方施工測量74.1、平面控制測量74.2、高程控制測量7第五章、施工測量方法85.1、控制網建立基本思路85.2 0.000以下控制網建立85.3 0.000以上控制網建立2、105.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測量135.5裝修工程施工測量145.6沉降觀測14第六章 測量技術資料編制、管理156.1資料執行規范156.2資料匯編要求15第七章 質量控制、安全生產及環保157.1測量質量控制保證措施157.2季節性施工測量措施167.3安全生產及環保16第一章 工程測控概況1.1、工程簡介:工程名稱:xxxx廣場三期項目建設單位:xxxx中央購物廣場有限公司設計單位:上海xx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監理單位:南京xx建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施工單位:江蘇xx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規模及概況:xxxx廣場三期工程位于xx中心長春西路北側、相文路西側;本工程高層住宅樓:共13棟,其中343、層的3棟,24層的1棟,18層的3棟,15層的2棟, 11層的4棟,總計162697.99 ;S2商業樓:2465.5;其他配套:607;地上建筑面積:142112.11;地下建筑面積(含人防):53435,總建筑面積195547.3 。1.2、編制依據 1)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2)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8-973)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程 (DB11/T446-2007);4) xxxx廣場三期施工圖5) 業主提供的測繪院坐標成果第二章 準備工作2.1、圖紙審查及現場勘察接收到施工圖紙后,要認真系統的自審,根據圖紙要求查閱相關技術規范,并作好會審記錄。到現場了解工程位置,測量4、定位依據點是否穩固,通視條件如何,勘察場區情況及周邊情況,作好勘察記錄,便于以后施工。2.2、人員組織根據本工程施工測量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以及施工規范技術要求,進行人員組織安排,并對所有施測人員進行:專業技術交底、安全技術培訓、環保培訓等。人員安排職務人數(名)工作職能測量負責人1工程施工進度,技術方案的編制實施,施工質量措施,“三檢”制度實施,技術資料的編寫和報驗,及測量放線工作測量放線員1測量放線工作配合22.3、設備調配對所有進場的儀器設備進行校核,確保儀器運行正常,各項參數指標合格,并由測量工程師進行儀器技術交底。為保證施工精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施工進度。設備安排編號設備名稱精度指標5、數量用途1KTS440RC型全站儀2mm+2ppm1臺工程控制定位2激光鉛直儀21臺內控點豎向傳遞3光學經緯儀TDJ2E21臺施工放樣4XX-32水準儀3mm2臺標高控制550m鋼尺1mm2把施工放樣6對講機-4部通訊聯絡第三章 控制測量3.1、建筑物軸線控制網3.1.1平面控制原則平面控制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以避免放樣誤差的積累;施工平面控制網的坐標應與工程設計所采用的坐標相同;場區控制網的布置應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以及各施工段的劃分等因素進行;控制點應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控制點應選在基坑變形影響范圍區域以外。3.1.26、建筑物軸線控制網的測設測量人員接到業主提供的測繪院坐標成果后,首先利用測角精度為 2,測距精度為:(2mm+2ppm.D)的KTS440RC型全站儀對控制樁距離及角度進行校測。并將全站儀校測結果上報業主或監理單位,然后對結果相應調整后,結合現場的施工要求及建筑物本身的形狀,把建筑物的控制軸線布設十字軸線或矩形控制網,以便于以后施工放樣進行校核。本工程使用KTS440RC型全站儀采用極坐標和直角坐標定位的方法。 3.1.3 建筑物軸線控制網的布置軸線控制網布置示意圖3.1.4建筑物軸線控制樁的圍護1)控制樁位必須用混凝土保護,必須用鋼管進行圍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測量標記控制樁圍護示意圖2)建筑物軸7、線控制網的主要技術指標等級適用范圍測角中誤差測邊相對中誤差二級框架、高層、連續程度一般的建筑121/15000注:n為建筑物結構的跨數。3.2、建筑物標高控制網3.2.1高程控制網的布置原則及要求1)高程控制網是建筑場區內地上、地下建(構)筑物與市政工程高程測設的基本依據;2)高程控制點應布設在基坑變形范圍以外;3)本工程高程控制網的測量等級為:國家四等水準測量;4)對高程控制網進行保護,并在施工期間每半年定期復測一次。3.2.2建筑物標高控制網的測設高程控制網的建立是根據業主提供的場區水準基點(至少應提供三個),采用水準儀對所提供的水準基點按四等水準精度進行復測檢查,校測結果合格后,使用水準8、儀按國家四等水準測量將標高控制點引測到建筑物,作為建筑物的標高基準點。1)建筑物高程控制網的主要技術指標水準測量技術要求表等級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mm)路 線長 度(km)儀器型號水準尺與已知點聯測次數附合或閉合環線次數平地閉合差(mm)四等 1016KL232雙面往返各一 次往返各一次20注:L為往返測段附合水準路線長度(km)水準觀測主要技術指標表等級水準儀器型號視線長度(m)前后視較差(m)前后視累積差(m)四等KL23210033第四章、土方施工測量4.1、平面控制測量4.1.1自然地面開挖線放樣首先校核建筑物軸線控制樁位,校核無誤后,在自然地面上投測軸線,灑灰線標示,依據開挖圖分別放9、出,開挖上口放坡線,并灑灰線標示。挖土階段跟蹤測量放樣土方開挖時,隨時投測結構外輪廓控制軸線,依據護坡坡度,計算當時標高階段的護坡位置,以防護坡太陡或太緩,造成塌方或影響基槽尺寸。4.1.2基底開挖測量放樣土方開挖至基坑底面時,首先投測控制軸線,并撒出白灰線作為標志,然后根據開挖底口線與控制軸線的尺寸關系放樣出開挖底口線,同樣撒出白灰線作為標志。同樣的方法,以控制軸線為依據,放樣出集水坑、電梯井坑等開挖線,也一樣撒出白灰線作為標志。為了避免開挖錯誤,測量人員要在基坑開挖現場實時指導挖土司機作業。4.2、高程控制測量4.2.1自然地平方格網測設首先復核場區高程控制點,架設XX-32水準儀按照測設10、要求,測出各轉點的標高,記錄整理,以此計算填挖高度和土方量。4.2.2基坑標高基準點的引測 土方開挖過程中,每開挖一步,都要往基坑引測標高基準點,引測方法: 懸吊線墜法(以控制放坡坡度)。以現場高程控制點為依據,采用XX-32水準儀以中絲讀數法往基坑測設附合水準路線,將高程引測到基坑施工面上。4.2.3標高跟蹤測量土方挖到基底時,測量人員要實施跟蹤測量,以防土方超挖,聯測基坑標高基準點,用KL232水準儀抄測槽底標高,并每隔2米撒白灰點標示。指導人員嚴格按標高清土。4.2.4基槽驗線當土方開挖完成后,根據各控制樁投測到基坑底,并釘出木樁,在木樁頂面軸線方向上釘小鐵釘,然后栓小白線檢查基坑底口和11、集水坑、電梯井坑等位置是否正確,并架設水準儀,聯測基底水準控制點,并有專責人員查基底標高是否正確。同時測量人員要積極配合監理單位、設計單位驗槽。第五章、施工測量方法5.1、控制網建立基本思路5.1.2平面控制平面控制地下部分采用外控法,用經緯儀直接投測控制線,地上部分采用內控法。5.1.3高程控制標高控制點地下部分將高程引測到施工部位,地上部分高程的首層以上用大鋼尺向上引測,高程傳遞的點位不少于2個進行校和。5.2 0.000以下控制網建立5.2.1平面控制測量5.2.1.1軸線控制樁復核1)基礎底板施工前對建筑物軸線控制網重新進行校測,進一步確定建筑物的準確位置。2)在建筑物基礎施工過程中,12、引測到基礎中應進行閉和檢校以達到工程精度及施工要求。 5.2.1.2軸線投測地下施工階段的軸線投測利用光學經緯儀,將光學經緯儀架設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位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同一方向樁(或控制線標志點),將所需的控制線投測到施工的平面層施工段上、在同一施工段上投測的縱、橫線要組成閉合,以此作角度、距離的校核。基坑軸線投測示意圖5.2.1.3軸線投測允許偏差軸線投測允許偏差表主軸線間距允許偏差(mm)相臨軸線3L 30 m530mL60m1060m90m205.2.2 標高控制測量5.2.2.1標高控制樁的復核1)對現場標高控制樁必須復測,以防因施工中場地下陷和回彈,以及人為損害,所造成樁點位13、移,影響施工精度。2)使用XX-32水準路線進行復核。 5.2.2.2 基坑標高基準點的引測在向基坑內引測高程時,首先聯測高程控制網。經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高程。基于本工程的實際特點,標高控制點地下部分將高程引測到施工部位.5.2.2.3 施工標高抄測施工標高點的測設:首先以引測到基坑的標高基準點為依據,采用水準儀以中絲讀數法,把標高控制點引測到施工段中,建立3個施工段標高控制點,并與其它施工段標高控制點進行校核,校核無誤后,再使用水準儀中絲讀數法,測設出所有細部標高點,測量的過程中采用附合水準路線進行測量,以消除或減小儀器及其他誤差對施工的影響。施工標高點測設在柱立面上,并14、用紅油漆作好標記。5.3 0.000以上控制網建立5.3.1平面控制網傳遞作業層安置激光接收靶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地上部分采用內控法。用鉛直儀向上投測,如下圖5.3.1.1 控制點的轉移待首層底板施工完成,預埋件埋設完畢后,利用全站儀將軸線全部投測至首層底板上,按照基礎底板的做法進行角度距離校核等工作,完成測量內控點的工作由外部控制向建筑物內部轉移時,其投點誤差,一級不超過2mm;二級不應超過3mm。本工程選用一級。5.3.1.2 平面內控點的布設內控點的布設及選型必須結合建筑物的平面幾何形狀,組成相應圖形,為保證軸線投測點地精度,內控點要形成閉合幾何圖形,以提高邊角關系,本工程設置16個內控15、點,并相互之間銜接,組成閉合圖形,作為該流水段的測量內控點(軸線的距離1m線交點),預留孔洞原則上距離軸線1米,遇有障礙物時可進行調整。5.3.1.3內控點埋件的埋設內控點所在首層平面相應位置上需預先埋設鐵件并與樓板鋼筋焊接牢固。以后在各層施工澆筑混凝土頂板時,在垂直對應控制點位置上預留出200mm*200mm的孔洞,以便軸線向上投測。5.3.1.4平面控制點的豎向傳遞先將激光經緯儀架設在對中架上,調整腳螺旋使氣泡居中;然后接通電源使激光器發光,轉動激光經緯儀使激光束垂直,清晰地發散至樓面預留孔上的光靶上,通過操作人員用對講機通話聯系,點取圓心點即為控制點的垂影點,各垂影點的連線即組成該樓面的16、軸線控制網。為消除同心圓誤差,通過調焦,使激光束打在作業層激光靶上的激光點最小,最清晰。通過旋轉儀器望遠鏡,使激光束在接收靶上成同心圓,檢查激光束的誤差軌跡。如軌跡在允許限差內,移動接收靶使其中心與旋轉軌跡圓心同心,通過接收靶上的刻劃線使全圓等分并取其中點作為控制點的垂影點。使旋轉軌跡與接受靶同心全圓等分取中旋轉激光準直器圖14-3-11激光點捕捉示意圖5.3.1.5軸線豎向傳遞允許偏差軸線豎向傳遞允許偏差項 目允許誤差(mm)每 層3高度(H)H30m530mH60m1060m90m205.3.1.6樓層平面放線待本施工段所有內控點都投測到樓層完成后,用經緯儀及鋼尺對控制軸線進行角度、距離校17、核,結果達到規范或設計要求后,進行各條軸線的測放。為了便于后期砌筑線的放樣,投測的所有軸線必須表示清楚。5.3.2 高程控制網傳遞5.3.2.1標高的豎向傳遞1)懸吊鋼尺法標高的豎向傳遞,每次(消除誤差的積累及結構沉降等因素的影響)都用鋼尺從高程基準點用懸吊鋼尺與水準尺相配合的方法進行,直至達到需要投測標高的樓層,并作好明顯標記,每施工段至少投測3個點。懸吊鋼尺法5.3.2.2標高豎向傳遞的允許誤差標高豎向傳遞允許偏差表項 目允許誤差(mm)每 層3高度(H)H30m530mH60m1060m90m205.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測量(1)豎向構件鋼筋綁扎完畢后,在豎向主鋼筋上測設標高點,用紅膠布18、標注,作為樓板混凝土澆筑的依據。測法是以下層+500mm線為準向上傳遞三個標高控制點,當校差小于3mm時,以其平均點引測水平線,抄平時,水準儀一次精平,水平線允許誤差為3mm。(2)墻、柱模支設采用吊線墜的方法進行垂直度控制。(3)幕墻的預埋件必須保證其位置準確,在樓層放各細部線時須放出其控制線,放置埋件時嚴格控制其位置及標高,澆筑砼后,及時復核其位置和標高,有位移的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時調整。5.5裝修工程施工測量 (1)平面控制線以結構施工時所放各軸線(或控制線)為準進行各細部放線。樓層軸線已模糊不清楚的須重新引測各主控軸線,閉合后再進行細部放線。(2)裝修工程開始前,重新復測原結構標高控制點19、。填充墻施工過程中,要及時測設墻體的+500mm控制線,彈墨線時應注意墨線的寬度不得大于1mm,防止誤差擴大。(3)根據在墻面上彈的+500mm控制線返出門窗標高控制線及地面標高控制線。5.6沉降觀測 (1)建筑物沉降觀測本工程應進行沉降觀測,沉降觀測應按相應的規范標準執行。沉降觀測應委托有資質的測量單位進行,觀測應從完成基礎底板施工時進行,至主體施工完成沉降基本穩定(1mm/100d)為止。根據本工程的重要性,沉降觀測的精度等級按國家一級水準測量。其精度要求見下表。項目變形點的高程中誤差(mm)相鄰變形點的高程中誤差(mm)往返較差、附合或閉合差(mm)一等0.50.300.3注:n為測站數20、。(2)沉降觀測結果按照有關標準整理歸檔。第六章 測量技術資料編制、管理6.1資料執行規范本工程的測量資料編制,必須執行國家建設工程文件歸檔整理規范(GB/T503282001)及相關地方的規范。1)工程定位測量記錄;2)基槽驗線記錄;3)樓層平面放線記錄;4)樓層標高抄測記錄;5)建筑物垂直度、標高觀測記錄;6)施工測量放線報驗表;7)業主或監理要求提供的其他資料。6.2資料匯編要求測量技術資料應進行科學規范化管理,所有測量資料必須做到:表格規范、格式正確、記錄準確、書寫完整、字跡清楚、匯編齊全、分類有序,必須符合國家及相關部門對建筑施工資料編制的管理規定。第七章 質量控制、安全生產及環保721、.1測量質量控制保證措施現場施工測量作業過程中,嚴格執行“三檢制”。做好現場平面、高程控制網點的保護,并定期復核。采用計算機自動處理動態測量數據技術,提高測量精度。配備精密儀器,減少儀器本身誤差對測量精度的影響。現場使用的測量儀器設備根據測量儀器使用管理辦法的規定進行檢校、維護和保養,發現問題后立即將儀器設備送檢,確保測量儀器本身的精確。測放工長或測量責任師要施工進度和測量方案要求,安排現場測量放線工作,并作好施工測量日志;現場測量人員固定,控制測量施工的人為誤差。為了做到防患于末然,建立合理的復核制度,每一工序均有專人復核。測量儀器均在計量局規定周期內檢定,并有專人負責。非專業人員不能操作儀22、器,以防損壞而影響精度。對原始坐標基準點和軸線控制網定期復查。由于施工分項多,為保證各班組相互配合,以求緊密搭接,施工測量應與各專業工種密切配合,并制定切實可行的與施工同步的測量措施。所有施工測量記錄和計算成果均應按工程項目分類裝訂,并附有必要的文字說明。7.2季節性施工測量措施即時注意天氣變化,提前采取應急措施;盡量避免雨中進行測量作業,如確需在雨中進行測量作業時,應打傘遮儀器主機及棱鏡等,避免雨淋;雨季測量作業完畢應先將儀器表面水汽擦干,然后放置陰涼處或用電吹風吹干才可放入儀器箱內,才不致造成水汽進入儀器內部導致儀器失準現象;夏季空氣潮濕,最好備有防潮箱,以利每次儀器使用完畢后,將主機體及23、光電配件放入,以防濕氣浸入;在進行精密測量作業時,應避開地面蒸汽大的時間段,減少地面蒸汽引起的視線誤差;高溫氣候下作業需用遮陽傘遮擋儀器,避免高溫影響測量精度;冬季氣溫低,作業前30分鐘,先將儀器置于外界露天中,使儀器溫度與外界氣溫趨于一致;作業前測定外界溫度,鋼尺量距時進行溫差改正;冬季多風三級風力以上不利于儀器施工測量,三級風力以下作業時隨時觀察儀器水準氣泡的變化。7.3安全生產及環保嚴格遵守施工現場安全管理規定每周召開安全生產例會,普及安全生產教育知識,并對上周的安全生產活動進行匯總。所有進入現場的人員必須戴安全帽,高空作業人員帶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帶。不得穿拖鞋、短褲及寬松衣物進入施工現24、場;作業人員處在建筑物邊沿等可能墜落的區域應佩帶好安全帶,并掛在牢固位置,未到達安全位置不得松開安全帶;架設激光經緯儀時,要有人監視不得有東西從軸線洞中掉落打壞儀器。操作人員不得從軸線洞口上仰視,防止高空墜物和物體打擊。高空、地面一律用對講機,嚴禁在高空和地面互相直接對話。高空作業時,作業人員必須身體健康,嚴禁帶病作業,禁止酒后作業。在場內、場外道路進行作業時,要注意來往車輛,防止發生交通事故;在建筑物外側區域作業時,要注意作業區域上方是否交叉作業,防止上方墜物傷人;觀測作業時拆除的防護網及護攔應及時恢復。雨季施工主要以預防為主,采用防雨措施,保證雨季施工不受季節性條件的影響。冬季施工中,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冬施工作的全面檢查,落實施工現場的準備工作;加強天氣預報工作,防止寒流襲擊,合理安排每日工作,同時加強防寒、保溫、防火、防煤氣中毒等項工作。在施工中應注意保護周圍環境,保持公共衛生,維護公共秩序,不亂扔雜務,愛護公物;施工中應注意語言文明,使用文明用語。xxxx廣場三期項目測量施工方案編制人:_ _ 審核人:_ _ 批準人:_ _江蘇xx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年 月 日xxxx廣場三期項目測量施工方案江蘇xx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