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財貿學院龍湖東校區規劃設計說明.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15957
2024-09-21
9頁
57.50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龍湖房地產景觀設計方案資料合集打包下載
1、安徽財貿學院龍湖東校區規劃設計說明一、概述 1建設項目名稱及規模安徽財貿學院龍湖東校區占地1000畝(661052.016平方米),設計規模為在校生14000人。 2安徽財貿學院概況創建于1959年的安徽財貿學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1961年學院從安徽省合肥市遷至蚌埠市,學院現設有16個教學系(部),3個院所研究所,3個系所研究所,17個本科專業,11個學生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根據安徽財貿學院十五發展計劃,學院將建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與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密切結合的,以經濟、管理類學科為主,跨經濟、管理、法、文、理、工六大學科門類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多科性財經大學。到202、05年,達到在校普通本、專科生15000人,研究生500人規模,普通本科專業增至25個,碩士點增至17個,同時爭取實現博士學位點零的突破。學院現有校區占地530畝(350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1.35平方米,為教學、科研、居住的混合區。龍湖東校區位于市區東部的大學城園區內,與市區和老校區由城市主干道東海大道相連,規劃中的高速鐵路站由迎賓一路、二路與學院相連,交通便利。西臨蚌埠市體育中心用地和龍湖,東臨蚌埠醫學院新校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氣息濃厚。該校區地勢平坦,現狀多為農田、村莊,局部有小渠通過,無古樹名木,南北向長約1000米,東西向長約650米,總面積約為661005平方米。校園規劃在33、至5年內分期實施,首期規劃在校生3000人,遠期按在校生14000人(含前期3000人)設計。二、規劃設計依據(1)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范法(2) 城市規劃編制辦法(3) 普通高等學校建筑規劃面積指標(4) 蚌埠市新成區大學城區域規劃平面圖(5) 安徽省教育廳關于同意安徽財貿學院新征土地的批復教秘計(2002)277號(6) 安徽財貿學院“十五”發展計劃(7) 蚌埠新城綜合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關于安徽財貿學院新校區項目備案的通知蚌新區(2002)43號(8) 蚌埠新城綜合開發區核發的關于安徽財貿學院擴建校址的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9) 蚌埠新城綜合開發區國土規劃局提出的用地紅線、地形圖及規劃條件與4、要求通知書(10) 安徽財貿學院龍湖新校區總體規劃專家評審意見(11) 安徽財貿學院龍湖新校區總體規劃修改方案專家評審意見 三、規劃設計原則大學校園作為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的場所,是知識產生和傳播的源泉,需要形成自身所特有的環境氛圍。本規劃立足傳統精神,通過對當代高等教育發展變化的理解和預測,在對基地的現狀環境進行周密分析的基礎上,力求體現出現代化、網絡化、園林化、生態化的特點,在創建有形的校園的同時,營造無形的校園特有氛圍。新校園首先要現代化。校園教育建筑的設置要體現出前瞻性,符合21世紀高等教育體制與教育技術方法的變化。通過高層次的文化意念、現代先進的設計理念、先進的功能配置體現時代特色。海5、納江河,兼容并蓄,通過多樣化的形式,體現大學充分吸收各種知識、文化、人才,中西融合,古今貫通的胸襟和本質,體現出安徽財貿學院新校區的特色。新校園要適應網絡時代的發展。教學手段、教學設施、教學方法都要適應網絡化教學的要求。要強調信息的交換和流通,密切學科與學科之間、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與交融,發揮好多學科交叉綜合的優勢。新校園的校園環境要向園林化方向發展。寓詩于園,以不同形式、不同風格、不同審美范疇的多樣化園林空間,創造優美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體現豐富的文脈特色。山水園林與建筑互為背景,互相滲透,共同構建豐富多彩、賞心悅目的景觀空間。新校園要從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角度出發,依托現有的自然環境和條件,利用6、好原有地勢巧妙構思,精心設計,營造別具特色的校園自然景觀,達到人與自然、建筑與自然的和諧與交融。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正在向教育體制民主化、教育過程終身化、教育職能多元化、教育結構多樣化的方向發展。高等教育的內涵由傳統的只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精神,教、學并重,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方向轉化。在新的時代,大學校園不僅僅是傳授科學知識和進行科學研究的場所,更是陶冶品性情操,全面提高各方面素質的生活環境。借助網絡技術,大學生的學習也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而是貫穿在整個校園生活的全過程之中。校園規劃結合“徽派文化”和蚌埠現代城市形態特色,創造綠色“山水學林”。新校區工程是一7、項重大的公共事業項目,其投資大,周期長,影響廣泛。在規劃設計中實現效益的綜合優化,達到功能合理、投資經濟、節能省地,既能分期實施又相對完整,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前景。四、規劃構思1、尊重基地中的地形地貌,服從地區人文和自然景致要求,利用溝通基地內的山丘水域,形成“山水學林”,并使之成為校園中的地景。建筑與環境景觀布局力爭融于自然。2、功能布局,動靜分離,疏密互見,內外有別而又相互滲透的。自由式校園總體布局與相對集中的教學實驗核心區相統一,強調意境創造上的內聚性。3、路網結構高效便捷,行人、機動車分合適度,形成總體布局的關聯性。確保校區結構線性骨架之彈性生長,分步實施,具有相對完整、逐步成型的操作模8、式。五、總體規劃設計 (一)人文精神校園總體規劃設計的中心是提供不同層次的場所,以邀召所有教與學的人們進行多層次的交往,達到知識的掌握和身心的全面發展。這一包含人文精神的設計思想可概括為以下五點:1、場所尺度:合理近人的場所尺度,不僅促成不同的人際交往,且增加同心凝聚力。2、領域的歸屬感:空間設計中包含從公共性到私密性不同層次的完整空間系列,同時通過詮釋這種層級的各種手法,標示場所的歸屬感和參與感的相關特征,以期避開歸屬感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3、基地的幾何特征:基地的幾何特征是場所記記性的線索。4、社區活動的舞臺:場所邀召各類使用者參與,使得場所和使用者的“吻合”應有從緊到松的不同層級,使得場9、所給人以愉悅之意,給場所賦予記憶性。5、活躍因素:光線、氣候和地面植被的改變,小地貌形成主導風的引入,使之成為活躍場所的元素。(二)理性結構,山水情懷1、引入周邊風、林、水及泉城人文景致于校園,整體融入區域地景,形成天、地、人合一的環境。2、表達基地所處自然地形南北軸向方向性和東西自然節理性。3、前瞻性的生態校園,強調自然資源回留運用的環保及能源節約觀念。4、師法自然,尊重自然,充分利用原有地貌并精心打造更為“實用、經濟、美觀”的校園,實現兩個文明與三個效益的統一。六、規劃布局特點總體結構自由式的校園布局,反映教育民主化趨勢,強調意境創造上的內聚性。自由式校園布局,順應自然地勢,表達山水情懷與10、結構理性交織,秩序與詩意相融的人文精神,傳遞著蘊含傳統意味的現代氣息。在自由式構圖中,形式和空間的張馳、疏密、剛柔的對比以及合理近人的尺度而產生的場所同心感、歸屬感。自由式校園布局是由綠地型、景觀型、廣場型和林蔭道型空間以及臺坡空間組成的公共開放空間網絡。人行空間網絡和車行空間網絡所形成的校園空間網絡成長而來,是植根于水土的肌理和脈絡,是一種帶有生態趨勢的校園布局,這種布局趨勢也順應主導風向、波向、朝向,因而有其內在的合理性。大學師生特別看重學校的傳統,而學校的傳統又往往與校園的某個廣場、某條大道、某幢建筑有聯系,師生們正是通過這些廣場、大道、建筑等逐步了解、認識學校的歷史,取得認同感,增加內11、聚力。新校區主入口建筑群為全區之核心。規劃中南入口與西入口并重。南入口為校園禮儀性主要出入口,留有大型禮儀廣場,兩側為開敞綠地,對景建筑為學校公共教室組團,。西入口為校園行政出入口,是安徽財貿學院新校區與城區聯系的主要通道。校園分區布局中教學區、生活區和休閑活動區并重,功能分區與單元布局相結合,既重視課堂教育中“授”的作用,又強調課外生活中“學”的作用,并能適應校園發展變化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從而成為最適應學校發展的校園規劃布局。校園按建筑功能可分為相對集中的若干個區,分別為中心教學實驗區,文體活動區、行政辦公區及外事交流區、學生生活區及后勤管理區。中心教學區以圖書館為核心建筑,位于整個校園的12、中心位置,亦隱于山水之間。圖書館建筑高8層,是校園中最高建筑。公共教學組團含公共教室與公共實驗兩大部分,位于學校南入口處,為南入口主要標志建筑,建筑均有風雨連廊相聯系,為學生提供課間交通、交流、休憩場所。南入口處教學樓底層架空處理,隱約中透露出校園標志建筑圖書館。校園中的其余6個獨立教學組團環繞圖書館周圍,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中心。校園體育活動區分兩區布置:一區沿湖濱路豎向布置,通過現代的體育設施來體現校園的形象風貌。體育區內含有體育中心、附看臺的標準田徑場,該區與蚌埠市城市體育設施相靠近,可以向城市開放部分設施,資源共享。二區位于校園東側,包含一座400米標準田徑場,部分網球場,籃、排球場。另13、外,部分體育運動場分散布置于學生生活區中,便于學生日常生活使用。學校行政辦公及外事交流區位于校園西南處。行政辦公組團位于學校的西入口處,含校行政用房、教工活動中心;系行政用房拆散于各個系獨立教學組團內。外事交流中心含外事接待中心(接待賓館)、辦公用房、會議中心、餐廳及部分活動用房。學生生活區規劃中集中布置在北側。安徽財貿學院校園規劃任務書中要求學生宿舍面積54000平方米。設計中結合國家普通高校面積指標與現在大部分高校建設經驗,生均面積遠期擴大至8平方米。生活區學生宿舍及研究生宿舍合計96000平方米。學生生活區東面向成業路開設生活性出入口。學生生活區內含生活服務設施,學生食堂、學生活動中心、14、校醫院。規劃中學生浴室位于食堂2-3層,食堂北面沿街布置學生生活超市。食堂、醫院有獨立的貨運出入口。后勤服務設施位于教學區和宿舍區連接處,順應人流活動規律,方便學生生活,與室外公共活動空間聯系方便。后勤管理區位于學校東南角,相對獨立,交通方便。山水穿流與學校教學區之間,使得教學建筑點綴于優美的自然環境之中,無論是公共教學、圖書館、或是專業教學組團,均有一個良好的景觀朝向,引人入勝的休憩空間。校園南面兩處大面積草坪,亦為校園遠期發展留有余地。校區規劃遵循線性骨架、彈性規劃,分期實施,逐步成型的可操作模式。規劃起步于北部學生生活區西側組團與中心教學區南部公共教學、圖書館、西入口教學組團。新校區規劃15、留有發展用地,分期建設可能周期較長,未來科學的交叉重組以及學校發展的不確定性,要求規劃有一定伸縮的可能,使得校園發展均衡有秩、有機統一,而且一期完成后有相對完整的校園形象和環境特征,后期施工建設對一期校園干擾較小。規劃中留有余地使得校園的未來可行。留出的發展用地位置適宜,通過簡單的植被、景觀布置,即可使其成為生態校園有機、有效的組成部分。七、交通流線規劃校區外圍城市交通干線與學校活動相互影響較大。新校區的對外交通中注重與周圍城市道路交通系統相協調,合理設置出入口和校前區,減少對周圍城市交通的干擾、亦降低城市交通對校園的影響。體育中心考慮為城市居民開放。對機動車進校園及公共停車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16、。校區中規劃一條布局自由的環路,包圍教學實驗區,同時將其余各分區緊密相聯。西面面向湖濱路設學校對外交流出入口,南面設禮儀性出入口,標志性大門。南大門兩側通過開敞綠地向城市展現財貿學院形象。校園西面設輔助性出入口一處。學生生活區留有學生生活出入口,同時作為生活后勤設施工作出入口。機動車行道都盡量在主要建筑群外圍通過,不影響其內部的寧靜,設計中也力圖減弱其形式上的幾何性。強調其功能性與最佳通達性。整個路網系統,在秩序中有變化,在變化中有秩序,骨架系統在傳統基礎上更趨于合理性、人文性、生態性。路網結構的合理性還在于其對于國家有關交通、消防、衛生防疫等相關法規規范的充分尊重與滿足。規劃建筑以多層為主,17、所有建筑外圍均設有消防車道。短邊長度超過24米的建筑物封閉內院,均設有消防車道均可進入。沿干道在環路的四角布置均衡的集中的停車區域。在行政樓、體育館、對外交流中心、后勤綜合樓前均留有較多停車場地。校區內主要機動車道設計為兩塊板形式,中間留有3米的綠帶,道路寬度為18米,次要道路及自行車專用路寬79米。東西向機動車道主路段縱坡控制在3%以內,主要自行車通道縱坡在2%以內。殘疾人通道均按國標規劃設計。八、空間組織及景觀規劃新校區空間組織以主入口廣場和中心建筑群為核心組織。景觀規劃設計力求聚散有致,純靜清雅的環境特色,創造“山水學林”的綠色校園意境,“堂虛綠野龍開,花隱重門約掩”。綠色校園的設計意念18、,是將校園布局因地就勢,處處成景,建造錯落有致的生態校園。進入校園主入口,通過簡捷明快的校大門,以嚴謹、莊重的綠化空間為引導,來到大門前開敞的廣場,與老校區廣場遙相呼應,為“安徽財貿學院”之象征;公共教學樓呈對稱布局,莊嚴穩重。透過連廊,遠處造型簡潔的圖書館隱約于山水之間,步入教學樓內部空間,湖水左右流轉,富于變化和節奏,圖書館南面院落以水為主題,寧靜的水面映襯著中心建筑;北面院落以林為主題,意示著核心區“曲水綠洲”的到來。“曲水”即為貫穿整個校園中心區的湖面活水系統。山林、綠地、湖水和建筑相互結合,呼喚出“山、水、學、林”校園四大景觀元素。綠地、小品依舊存在于學生生活區和運動休閑區中間,鑲嵌19、于幽幽學林中,既豐富了校園地景,又使學生生活環境更純靜、優雅,透出淡淡的山川田園風情。學校用地周邊后退防護綠化林帶,通過校園內的生態綠軸和景觀綠軸,與校園綠化融成一體,呈現生態校園的完整的空間形態。兩塊板的道路設計以及沿著校園內車行主干道布置綠地,它們在功能上軟化了各區與道路的接壤,隔離了道路上的噪音和車行干擾;也在視野上豐富了道路景觀,形成校園中的景觀路,而不是傳統上簡單的車行道。帶狀綠地貫穿了整個校區,成為師生交流的紐帶。另外,建筑布局中的庭院空間、院落空間,強調環境的意境,尺度上怡人,功能上合理,從小處著手,以植草磚鋪地為主,點綴草坪、觀賞樹種,配以燈具、座椅,塑造綠化空間的實用性、人文20、性,為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提供有利的條件。九、豎向與地面排水規劃豎向規劃原則為充分利用現狀地形,減少土石方工作量,滿足排水、交通、景觀、建構筑均安全與穩固性要求。充分利豎向變化條件,創造特色校園景觀。規劃設計中充分利用高差,設臺地、擋士墻及坡地。建筑利用高差建設,爭取更多的便利空間,減少土方量。體育場地建于較平整處。不同高程道路及場地之間利用室內外坡道、臺階、梯樓連接。技術經濟指標一總用地面積: 66100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 280400平方米建筑容積率: 0.42建筑密度: 11.50%綠地率: 62%(不含所有田徑場運動場)技術經濟指標二工程項目建筑面積(萬m2)建筑層數備 注核心教學區121、0.70其中A 圖書館2.408B 公共教學樓2.006-7C 公共實驗樓1.005D 經濟學科組團0.705E 管理學科組團0.806F 法學學科組團0.806G 文科學科組團0.705H 理科學科組團0.806I 工科學科組團0.806J 預留發展組團0.705 行政辦公及外事交流區2.79其中K 院行政樓0.722-6L 專家樓0.822-6M 后勤綜合樓0.752-6N 教師活動中心 0.502-5體育運動區1.75其中P 多功能體育館(含游泳館)1.551-2Q 室外游泳池及訓練用房0.202R 附看臺標準田徑場1個S 400米田徑場1個T 網球場10個U 排球場33個V 籃球場32個學生生活區12.80其中W 學生宿舍9.606X 大學生活動中心0.602-6Y 學生食堂及附屬生活設施2.003-4Z 校醫院0.602-6合 計28.04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10
10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1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