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寧滿族自治縣鳳山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2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16647
2024-09-30
22頁
3.05MB
1、豐寧滿族自治縣鳳山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注:本次成果為規劃草案公示,最終以審批文件為準。草案公示序言為適應國家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要求,符合國家、省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執行國家、省有關技術標準與規范,指導和規范鳳山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提高規劃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結合鳳山鎮發展實際,落實豐寧滿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功能和指標,對鎮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做出的具體安排,同時指導下一層級的村莊規劃,編制本規劃。3.1總體格局3.2農業發展空間3.3生態保護空間3.4城鄉發展空間3.5產業發展空間目錄規劃背景目標定位3國土空間格局4居民點體系與產業布局5鎮區規劃126支撐體系總體要2、求規劃原則規劃范圍、層次、期限1規劃背景總體要求規劃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品質提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全域管控,適度集約堅持上下結合,強化實施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鄉村居民需求為中心,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落實市縣劃定的“三區三線”嚴守生態環境底線,優化人居環境。強化自然資源統籌利用和用途管控,控制村莊建設用地增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嚴格落實市縣規劃下達的核心指標,并將本級約束性、預期性指標分解至村莊。結合鄉鎮自然和歷史文化資源,塑造城鄉特色風貌,建設有文化、有記憶的美麗鄉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3、承德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嚴格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重大決策,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謀劃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為鳳山鎮新時代發展提供國土空間指引和保障。規劃范圍、層次、期限規劃范圍:鳳山鎮行政轄區范圍。規劃層次:鎮域范圍為鳳山鎮所轄行政區域,共34個行政村,規劃面積362.65平方公里。鎮區范圍為北關村、東關村、鳳山村、石橋村、南營村、白營村和陶來營村部分區域,建設用地面積211.50公頃。規劃期限:2021-2035年。近期為2021-2025年,遠期為2026-2035年。規劃目標與職能定4、位2目標定位結合上級國土空間規劃的職能傳導,鳳山鎮自身文化底蘊,確定鳳山鎮的職能定位為: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文化旅游為特色,以新興產業為引領的特色小城鎮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文化旅游為支撐,將鳳山鎮打造成為文化旅游驛站、美麗宜居家園。規劃從嚴守底線管控、提高結構效率、締造高品質生活三方面構建指標體系。規劃目標與職能定位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構成國土空間用途結構3國土空間格局規劃構建“一核、四心、多點”、“一屏、三帶、三區”的總體格局“一核”即鳳山鎮區,是鳳山鎮發展的主要核心;“四心”即朱首營、上官營、東頭營、劉營四個中心村;“多點”指其余村莊為發展節點。“一屏”指鎮域南部的生態屏障,是山體生態的重5、要分布地帶;“三廊”即依托鎮域內部主要河道形成的流域生態發展帶;“三區”指圍繞鎮區形成城鎮發展區,依托南部重要山體形成南部生態保育區,位于鎮域北部區域形成北部農業發展區。國土空間格局主要分布于河谷兩側的平緩區域,主要包括永久基本農田和由其外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農用地等用地構成的一般農業空間。包括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和由集中連片的具有生態功能的林地、河流、濕地和其他草地等用地構成的一般生態空間,鳳山鎮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布在鎮域南部的八郎溝、榆樹林、劉營等村莊。包括城鎮開發邊界、鄉村居民點、區域基礎設施和其他建設用地空間。國土空間構成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建設空間國土空間用途結構落實縣級國土空間規6、劃中的規劃指標和調控目標,立足土地利用現狀,優化城鄉建設用地結構,穩定耕園林牧草等農用地結構,恢復濕地和陸地水域等原有空間。規劃結合鳳山鎮的發展和發展訴求,對農用地、建設用地和其他用地三大類用地的用途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居民點體系產業發展布局居民點體系與產業布局4居民點體系綜合考慮人口規模、經濟職能、輻射范圍等因素,規劃1個鎮區、4個中心村、23個基層村,構建“鎮區-中心村-基層村”三級體系結構,明確村莊職能分工和發展方向。構建鎮區中心村基層村三級體系結構產業發展布局根據鳳山鎮產業基礎以及區域產業發展的基本格局,規劃期內打造“一核、三軸、四心、五片區”的產業結構。鎮區核心區,建設集工業生產、農7、業商貿、旅游服務于一體的鎮域產業發展核心;“一核”沿縣道506-國道112、縣道523、省道352(隆鳳線)串聯鎮域主要村莊形成的鎮域產業發展軸;“三軸”為區域中心村,以西部朱首營村、北部上官營村、東部東頭營村、南部劉營村為主,建設片區特色產業發展中心;“四心”為西部河谷農業發展區、北部文旅康養產業發展區、東部鄉村旅游發展區、中部綜合產業發展區和南部山地農業發展區。“五區”發展目標與城鎮性質空間結構用地布局鎮區規劃5發展目標與城鎮性質依據對鳳山鎮文化特色、資源優勢、區域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和判斷,確定鳳山鎮性質為:文化旅游觀光古鎮完善鎮區的集聚輻射功能提高城鎮的旅游服務水平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居住環境8、建設景觀環境、生態良好的城鎮鳳山鎮的城鎮發展戰略立足現有發展基礎,充分發揮集聚輻射作用,以公共配套服務和聚集產業為主導形成全鎮未來的發展中心。未來全鎮整體的旅游功能將增強,勢必需要完善配套旅游服務設施,提升接待能力和整體服務水平。隨著新的社會經濟背景的形成和發展,應把環境建設作為城鎮發展的戰略目標,強調以人為中心的具有環境特色的居住區的建設,增強鎮區對周邊地區人口和新經濟活動的吸引力。隨著人們對環境要求的提高,鳳山鎮應充分利用好自身優勢,抓住契機,打造出充分融合技術和自然的最佳環境,提高人們生活的舒適度。空間結構規劃形成“兩心、三軸、四片區”的空間結構。“兩心”:在鎮區現有東西向和南北向主要道9、路交匯處形成鎮區發展主核心,在鎮區西側主入口處打造鎮區發展次核心;“三軸”:依托濱河路打造鎮區濱河發展軸線,依托鎮區現有的東西向主要道路打造東西向發展軸線,依托鎮區南北向主要道路打造南北向發展軸線;“四片區”:傳統生活片區、新城綜合片區、綜合服務片區和特色產業片區。用地布局西擴、南拓的發展方向綜合評價鎮區范圍內地形地勢、交通條件、現狀建設條件,整體上,統籌協調鎮區范圍內公共設施、市政實施、交通設施、安全設施等,形成鎮區用地布局。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與市政基礎設施歷史文化與景觀風貌支撐體系6道路交通規劃形成以高速、國道、省道為骨架,鎮村公路為基礎的干支相連、暢通城鄉的現代化公路網絡。公共服務設施與市政基礎設施鎮域構建“一心、三帶、五區”的景觀風貌格局。“一心”指在鳳山古鎮風貌核心;“三帶”指沿興州河的南北向送糧古道風貌帶和人文河谷風貌帶、沿112國道的東西向大道田園風貌帶;“五區”指中部人文風貌區、西部河谷風貌區、北部田園風貌區、東部山地風貌區、南部山林風貌區。歷史文化與景觀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