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縣水頭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3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16786
2024-10-08
38頁
46.06MB
1、平陽縣水頭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01規劃總則規劃背景1(1)國家層面推進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體系建立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構建五級(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鄉鎮級)三類(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的空間規劃體系。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構建分級分類分層分區域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重要內一環,是對鄉鎮地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的綜合安排,是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空間規劃制度的重要環節。規劃背景1(2)浙江省層面積極推進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2024年8月,浙江省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技術要點(征求意見稿)發布,2、要點指出: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對國土空間的保護、開發、利用、修復作出的總體部署與統籌安排;是對省級、市級、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深化落實,是編制詳細規劃以及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落實上位規劃管控要求明確各類用地功能布局細化規劃實施管制規則結合本地發展實際,加強對上位規劃管控內容的深化、細化,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為基礎,通過對規劃指標、空間布局、控制線等進行深化落實,保障上位規劃管控要求的自上而下傳導,確保管控落地。在上位規劃確定的國土空間格局與規劃用途分區基礎上,側重用途與地類的深化布局。以人為本,完善功能,尤其突出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3、等公益類設施的深化布局。加強規劃的實施性與操作性,明確對詳細規劃的指導要求,強化規劃實施引導。突出規劃的分期實施,制定近期實施規劃,對近期的國土開發、保護、修復、整治項目做出統籌安排。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9.3.7,浙江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實施方案部門意見征詢會2019.12.24,省自然資源廳印發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加強市縣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2021.3.1,省自然資源廳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加強近期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管理的通知2023.1.5,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關于進一步做好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2023.2,浙江省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技術要點(修訂版)2024.8,浙4、江省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技術要點(征求意見稿)2020.5.29,浙江省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技術要點(征求意見稿)規劃范圍與期限2水頭鎮行政轄區范圍,鎮域面積94.21平方公里。規劃基期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遠期到2035年,遠景展望到2050年。(1)規劃范圍(2)規劃期限02現狀概況與基礎底數總體概況1人口2020年鎮域常住人口13.16萬人,總戶籍人口11.95萬人,總戶數3.2萬戶,產業經濟近3年規上企業與總產值穩步增長,規上企業共67家,年產值共計70.8億元。朝陽農業主導產業產值1.15億,農業龍頭企業累計8家。歷史人文水頭鎮共5、有10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趙氏宗祠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余9處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2470412453712377512284012190812052811954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水頭鎮2016-2022年戶籍人口變化戶籍人口水頭鎮歷史文化資源分布圖土地利用現狀2現狀基數(2020變更):非建設用地共7980.0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4.70%。耕地2557.15公頃,占比27.14%;園地374.39公頃,占比3.97%;林地4486.06公頃,占比47.62%;草地61.23公頃,占比0.65%;濕地21.97公頃。農業設施建設用地162.65公6、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73%。陸地水域316.0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35%。其他土地0.5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01%。建設用地共1441.3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5.30%。城鄉建設用地共1175.58公頃,占比12.48%;城鄉用地中城鎮建設用地509.98公頃,村莊建設用地665.60公頃。區域基礎設施用地223.80公頃,占比2.38%。其他建設用地41.95公頃,占比0.45%。三生空間3三生空間特色 生態空間四面屏山,四水穿城 農業空間耕地連片,質量較好 建設空間城鎮集聚,村莊密布三生空間3農業空間水頭鎮鎮域耕地面積23.38平方公里,占鎮域總面積比例達24.82%,耕7、地基本連片,質量較好。水頭鎮2019年上榜第二批省級特色農業強鎮,為茶葉特色農業強鎮,“中國黃茶之鄉”,已完成平陽黃湯茶博園AAA級旅游景區創建。三生空間3生態空間水頭鎮水資源較為豐富,水域面積為286.29公頃,鰲江干流自文成縣桂山鄉獅子巖附近吳地山麓發源,流域途經順溪、南雁流入水頭,西向東橫貫水頭后經麻步、鰲江等鎮流入東海。水頭鎮鎮域林地面積44.2平方公里,占鎮域總面積比例達46.89%,林地覆蓋面積高,生態環境較好。4條主要河道:鰲江干流、鳳臥溪、鳳巢溪和帶溪。6大主要山脈:朝陽山、東山、臥牛山、林坑山、華山和五大尖山。朝陽山東山林坑山臥牛山化山五大尖山鰲江干流圖 例主要河道主要山體08、3空間格局與三線落實開發保護總體格局1構建“一主三副、三帶多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主:北港主中心三副:老城副中心、鶴溪副中心、朝陽-南湖服務核心三帶:城市品質宜居帶、雙創融合發展帶、濱江休閑風情帶多區:現代產業片區、老城宜居片區、濱江品質片區、行政商務片區、生態休閑片區、鶴溪和美生活片區、朝陽南湖農文旅融合區三區三線2上位規劃平陽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的“三區三線”中“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等需自上而下傳導,本規劃中加以落實。水頭鎮“三區三線”劃定示意圖三區三線2生態保護紅線:6.16公頃,為飲用水備用水源地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2139.18公頃城鎮開9、發邊界:933.92公頃,其中城鎮集中建設區面積929.14公頃,彈性發展區面積4.78公頃。三區三線2水頭鎮生態保護紅線面積6.16公頃水頭鎮永久基本農田面積2139.18公頃圖例生態保護紅線三區三線2水頭鎮城鎮開發邊界面積933.92公頃04用途分區與規劃布局規劃人口1至2035年 規劃總人口15萬人左右 城鎮化率66.67%左右發展規模落實上位規劃提出的對水頭鎮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量化指標,從空間底線、空間結構與效率、空間品質等方面進行研究和細化,確定規劃近遠期發展目標指標體系用途分區2序號一級分區二級分區1生態保護區陸域保護紅線區2生態控制區陸域生態控制區3農田保護區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永10、久基本農田一般區4城鎮發展區城鎮集中建設區居住生活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工業發展區物流倉儲區綠地休閑區交通樞紐區戰略預留區5鄉村發展區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6其他保護利用區礦產能源發展區區域基礎設施集中建設區特殊用地集中區6個一級分區17個二級分區管控要求:生態保護區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在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前提下,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生態控制區生態控制區以生態保護與修復為主導用途,原則上應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農田保護區農田保護區是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依法確定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實施特殊保護的永久基本農田集中11、區域;重點用于糧食生產,原則上嚴禁開發建設活動,符合法定條件的重點項目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必須進行嚴格論證并按照有關要求調整補劃。鎮村體系3(1)村莊分類村莊類型集聚建設類整治提升類特色保護類城郊融合類村莊名稱寺前村、水鳳尾村寶溪村、湖南村、湖橋村、龍涵村、南岙村、南湖村、南山村、內岙村、蒲潭村、普美村、雙蓮村、塔院村、同盟村、同興村、外岙村、溫家莊村、溪尾村、新安村、新鶴村、新溪村、雅嶼村、永樂村、增光井村、長安村、趙陽村、中元村、金河村、蔡垟村、上店村、鳴溪村、青鳳村、雙溪村、小南村、三和村新聯村、雙峰村、缸窯村埭安村、鳳灣村、章岙村共分為集聚建設類、整治提升類、特色保護類、城郊融合類12、搬遷撤并類五大類,其中集聚建設類村莊2個,整治提升類村莊34個,特色保護類村莊3個,城郊融合類村莊3個。村莊分類指引表鎮村體系3(2)村莊分級村莊級別一般村中心村村莊名稱寶溪村、缸窯村、湖南村、湖橋村、龍涵村、南岙村、南湖村、南山村、內岙村、蒲潭村、普美村、雙峰村、雙蓮村、水鳳尾村、塔院村、同盟村、同興村、外岙村、溫家莊村、溪尾村、小南村、新安村、新鶴村、新聯村、新溪村、雅嶼村、永樂村、增光井村、長安村、趙陽村、中元村、青鳳村、雙溪村、埭安村、鳳灣村、鳴溪村、上店村、金河村、章岙村、三和村、蔡垟村寺前村村莊分級指引表村莊形成“中心村一般村”的二級體系。規劃中心村1個,為寺前村,一般村41個。13、05構建產業增長極城市定位1城市定位中國寵物用品產業引領區平陽縣域北港新城副中心溫州南翼山水宜居樣板地產業協同,構建平陽西部產業增長極2打造世界級寵物產業平臺集群全力搭建寵物小鎮產業平臺,全面提升寵物小鎮社會影響力,深入推進“三轉一市”工作,打造成立足溫州、引領長三角、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寵物時尚產業集群,建設集生產、研發、展銷、居住、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全國知名寵物時尚產業基地。提升皮件制品產業品質鼓勵皮制品企業品牌培育,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創新成果轉化,提高產品附加值,打造成先進皮件制造中心,形成輻射長三角、面向 全國的皮件生產基地。打造副中心城市的產業空間發展體系3一核:產業14、發展服務、會展核心,承擔企業孵化、商務會展等功能。一軸:城鎮產業發展軸,串聯新鎮區、老鎮區、北港以及鶴溪片區。一帶:雙創融合發展帶,聯動水頭-騰蛟產業融合發展。四區:城鎮休閑服務區、鶴溪發展區、鶴溪山林經濟發展區、朝陽-南湖農旅融合發展區。五平臺:寵物小鎮平臺、鶴溪小微平臺、鶴溪山林經濟發展平臺、南湖現代農業平臺、朝陽山林經濟發展平臺。“一核、一軸一帶、四區、五平臺”06構建高效低碳的城鄉交通體系區域交通協同1山水聯動,交通升級,融入溫州都市區南聯高速為溫州南部連接龍麗溫高速和沈海高速的區域通道,于水頭鎮設互通口,大力加強水頭鎮與溫州都市區乃至省外區域的車流、人流、經濟聯系,融入溫州區域交通網15、。S218、S219省道、230省道、昆水公路等多通道對接省市重要交通廊道,為平陽西部區域交通門戶,促進水頭與平陽縣城的交通銜接。規劃城鎮交通路網體系2構建“一環三縱”城市快速交通體系“一環”:依托57省道復線、環城北路、昆水公路、218、219省道南連接線,形成水頭快速交通的環線。“三縱”:瑞平蒼高速、218省道、219省道,瑞平蒼高速設置水頭、南雁蕩兩處高速出入口,形成快捷的對外交通。其他對外交通道路:主要包括水鳳線、靈溪線等縣/鄉道。主干路:“兩橫三縱”的格局,“兩橫”為涇川路、溪心大道-濱江大道,“三縱”為雙川路、鳳林路、龍江南路。次干路:主要包括寺前東路、富陽東路、鳳尾路、靜湖路、二16、中北路、顯騰路、平鶴線、平靈線等。07支撐體系與管理要求構建一體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保證區域防洪安全完善雨污處理能力打造資源循環體系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建立低碳能源體系健全堅韌穩固的城市安全體系加強城市防災減災,提高韌性城市建設水平健全檢測預警體系,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水平建設綜合應急體系,提高城市應急救災水平構建智慧服務體系,提高城市智能運行能力支撐體系給水、污水設施1給水設施污水設施支撐體系電力電信、環衛設施1電力電信設施環衛設施支撐體系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思路與方法2生態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XXXXX”的創森口號 南部地質災害密集,位于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5;存在13處地質災害隱患點、31處地質災害風險17、防范區;14處風險等級極高,3處風險等級高級,14處風險等級中級;進一步鞏固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三年行動成果,按照“即查即治”的要求,結合避讓搬遷、土地整治、生態修復、美麗鄉村建設等政策,深入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避讓搬遷和工程治理,及時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加大國土空間規劃管控力度,從源頭上控制或降低地質災害風險。地質災害易發區圖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圖支撐體系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思路與方法2農業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綜合考慮農業空間生產布局,通過“百千萬”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旱地改水田、耕地屬性恢復等土地綜合整治工程。根據集中連片、四至清晰、坡度適宜、面積適宜的選址要求,18、通過耕地質量提升、耕地屬性恢復、整治補充耕地、建設用地復墾及耕地生態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整治工程,因地制宜謀劃工程部署,形成布局集中連片、農田設施完善、生態美麗良好、適合規模種植和現代農業生產的永久基本農田,進一步夯實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切實保障糧食安全。充分銜接農業布局規劃,在永久基本農田和永久基本農田整備區內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針對設施糧田、設施菜地、糧食功能區等重點區域,積極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完善農田泵站溝渠、土地平整、機耕道路工程建設,完善設施糧田和設施菜田的灌溉、排水和降漬能力,全面提高農用地基本生產功能,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完成建設用19、地“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通過土地平整,耕作層翻耕,修建灌溉排水設施等措施,結合規劃近遠期目標,對達到一定規模的旱地,實施旱地改水田工程。支撐體系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思路與方法2建設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 老舊園區改造承接平陽縣全域治理理念,深化“畝均論英雄”理念,根據“產業集聚、低效整合、存量更新、生態集約、配套完善、管理先進”的建設目標,結合區域產業特點,堅持連片改造和局部提升結合、整體推進與試點探索結合,采取政府征收改造、第三方參與改造、村級集體改造、企業聯合改造、企業自主改造、低效用地提質增效等多種模式,集中力量、資源、政策,破解工業用地低效閑置、工業發展空間制約等問題,科學合力推進老舊工業區改造提升和全域低效整治,實現空間優化、土地擴容、企業提質、產業集群。水頭鎮老舊園區改造范圍為鎮區南側與東側原工業用地范圍。城鎮有機更新應對水頭鎮區全域推進“精建精美”,聯動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推動老城更新與新城建設同步蝶變。針對老舊小區綜合可實施性與改造緊迫性,探索創新更新模式。針對非征遷類項目采取“微更新微改造”措施,重點沿街立面整治改善、環境凈化美化和公共設施優化完善。08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 強化規劃傳導 實行用途管制 制定近期建設計劃 加強規劃實施監督 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完善規劃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