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縣三州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2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16804
2024-10-08
27頁
31.20MB
1、目錄1、規劃概況2、發展定位3、空間格局4、品質提升5、實施保障contents規劃概況1.1 規劃背景1.2 規劃范圍與期限1.3 現狀特征1.4 規劃基礎011三1.1 規劃背景 三州鄉位于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縣域西北部,因地處臺州、金華、紹興三市交界而得名。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為三州鄉的發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可能性和外部聯動的優勢。三州鄉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越的環境稟賦,平均海拔400米,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這些自然資源為三州鄉的生態旅游、農業產業等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三州鄉以鄉村休閑體驗旅游為主導,以茶園產業和山水人文為特色的西部重要的休閑旅游鄉鎮為發展定位。爭做天臺“和合之城”戰略的示范2、區,打響浙江休閑茶鄉的“金名片”,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構建技術先進、協調融合、優質高效的新型產業體系,實現經濟和社會健康、協調、持續發展,將三州鄉打造成為宜業宜居宜游的“臺州名鄉”。州SANZHOU1.2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 按照全域全要素布局的要求,確定規劃范圍為三州鄉行政區域范圍,總面積4271.09公頃。規劃期限4271.09公頃三州SANZHOU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 2025 年遠景展望至 2050 年1.3 現狀特征區域面積全鎮域包括“11個行政村”,總面積4271.09公頃。人口規模2020年,三州鄉年末總戶籍人口0.95萬人,鄉集鎮1834人3、,農村7764人。三州SANZHOU建設用地 2%生態用地 2%農業用地 96%現狀用地概況1.4 規劃基礎 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為基礎,摸清空間底圖底數,落實市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簡稱“雙評價”)。城鎮建設適宜區農業生產適宜區生態保護重要性評價圖生態保護重要區 指具有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或重要的生態脆弱性的區域。城 鎮 建 設 適 宜 性 評 價 圖農 業 生 產 適 宜 性 評 價 圖三州SANZHOU 指水資源豐度高、地勢平坦、土壤肥力好、光熱充足,適宜種植業生產的區域。指水資源充足、地勢較平坦、地質災害風險性低,適宜進行城鎮建設的區域。圖例城鎮建設適宜及一般適4、宜區城鎮建設不適宜區圖例生態保護極重要區生態保護重要及一般重要區城鎮建設適宜及一般適宜區面積為1728.32公頃,全鄉占比41%。城鎮建設不適宜區面積為2510.08公頃,全鄉占比59%。農業生產適宜及一般適宜區面積為2835.94公頃,全鄉占比67%。農業生產不適宜區面積為1389.30公頃,全鄉占比33%。生態保護極重要區面積為14.55公頃,全鄉占比0.3%。生態保護重要及一般重要區面積為4223.85公頃,全鄉占比99.7%。圖例農業生產適宜及一般適宜區農業生產不適宜區圖例02發展定位2.1功能定位2.2集鎮性質2.3發展目標2.4發展規模2.5發展戰略0202的休閑旅游鄉鎮。建設三州5、特色“兩地兩區”現代農業區 產業融合區農旅觀賞地 宜居生態地 以上位規劃要求為導向,以地域文化為特色,以產業基礎為核心,將三州鄉打造為2.1功能定位2.2 集鎮性質三州SANZHOU“三州茶鄉、天臺綠谷”集鎮發展目標國土開發保護目標2.4 發展規模 緊扣高質量發展主線,圍繞“三州茶鄉、天臺綠谷”的總體發展定位,對上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及相關專項規劃做好細化落實,對鄉域范圍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做出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注重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文化傳承,以及產業與經濟的協調發展。近期開展生態保護與建設、產業轉型提升、空間梳理塑造、文化傳承發揚的工作。遠期將三州鄉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美的6、生態宜居地,以茶園產業和山水人文為特色的西部重要的休閑旅游鄉鎮。2.3 發展目標三州SANZHOU規劃至2035年,全鄉常住人口0.4萬人永久基本農田面積 耕地保有量 259.07公頃 225.80公頃2.5 發展戰略戰略一:發展目標戰略二:發展路徑戰略三:政策措施明確鄉鎮發展的總體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包括經濟、社會、環境等多個方面。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為鄉鎮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三州SANZHOU制定實現發展目標的具體路徑和措施,包括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03空間格局3.1統籌三線落實3.2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3農業空間布局3.4生態空間布局3.5鎮村空間布局0307、3033.1 統籌三線落實底線思維,保護優先多規合一、協調落實、統籌推進、分類管控優先落實生態保護紅線 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 嚴格保護自然保護地、濕地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落實全域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堅持嚴格保護、分級管控、損害追責、違法嚴懲原則。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 永久基本農田面積225.80公頃,約占鎮域總面積5%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建立完善基本農田儲備區。實施現有耕地提質改造,促進耕地規模化、集中化。合理落實城鎮開發邊界 基于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優化城鎮空間結構,落實城鎮開發邊界,作為在一定時期內允許開展城鎮開發和集中建設的空間。不涉及城鎮開發邊界生態保護紅線8、圖永久基本農田圖城鎮開發邊界圖三州SANZHOU一帶 運河文化風情帶三片區 城鎮核心區、農業開發區、數字經濟發展區構建“兩軸一心四片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兩軸 鄉鎮發展主軸、鄉鎮發展次軸 一心 中心集鎮四片區 依托村莊界限、區位環境構建四片區,包括:旅游觀光片區、高質量農業片區、文旅休閑片區、生態農業片區三州SANZHOU3.2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構建“一軸三片區”的農業空間總體布局3.3 農業空間布局三片區 依托地形地貌、農業發展現狀構建三片區,包括:茶文化體驗片區、生態茶葉種植片區、高質量茶葉種植片區三州SANZHOU 一軸 農業發展軸 構建“兩廊三片區”的生態空間總體布局 兩廊 農業生態9、廊道、山水生態廊道 依托生態公益林、水源保護區形成的生態廊道構建三片區,包括:東部農業生態片區、西部農業生態片區、南部山水生態片區三SANZHOU3.4 生態空間布局三片區州完善“鄉集鎮-中心村-一般村”三級鎮村體系充分銜接上位規劃,考慮各村發展基礎及未來發展趨勢,構建“1個鄉集鎮-4個中心村-7個一般村”的鎮村體系。鄉集鎮(1個):三州鄉。中心村(4個):下屋村、道士巖村、黃潤坑村、石嶺村。一般村(7個):牌門村、東坑村、五星村、上坑村、州豐村、嶺一村、三州SANZHOU3.5 鎮村空間布局沙嶺村。4.1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4.2完善綜合交通體系4.3提供均衡公共服務4.4提升基礎設施網絡4.10、5保護歷史文化資源4.6優化鄉集鎮空間布局品質提升04聚焦“現代農業、農旅休閑產業”兩大產業領域4.1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通過不斷優化種植技術、加強土壤管理、實施病蟲害綜合防治以及引入現代科技應用等措施,可以顯著提升茶葉的產量和品質。同時 大力推進“三州潭”火山茶品牌建設,該品牌龍井茶兩次榮獲國際名茶評比“金獎”稱號。依托優美的生態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秀麗的田園風光,三州鄉積極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通過打造云端生態莊園、紅鄉綠養等項目,以及舉辦茶文化節、小筍節、高山西瓜節等節慶活動,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旅游。三州SANZHOU打造外聯內暢交通體系4.2 完善綜合交通系統省道 S207(規11、劃)干線鐵路 金臺鐵路(規劃)交通樞紐 三州汽車站三州SANZHOU高速公路 S95-10分鐘 構建若干個5-10分鐘社區(鄉村)生活圈衛衛村村老老衛衛村村老老 健健文文衛衛村村老老 健健文文衛衛村村老老 健健衛衛村村老老 健健文文衛衛村村老老 健健文文村村衛衛村村老老 健健文文衛衛村村村村 衛衛老老 健健老老 健健文文衛衛村村老老文文文文 健健村村衛衛村村老老 健健文文構建“鎮村15、30分鐘”生活圈體系 30分鐘 構建1個鄉集鎮30分鐘生活服務圈 15分鐘 構建4個鄉域15分鐘生活服務圈三州SANZHOU4.3 提供均衡公共服務4.4 提升基礎設施網絡構建綠色健全的基礎設施網絡 落實上位規12、劃,對接給排水、電力電信等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及十四五重大項目,補足短板、弱項,提標擴面,構建綠色高效、保障有力、服務均等的鄉域市政基礎設施體系。三州鄉納入城鄉一體化供水模式,規劃供水水質達標率100%。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促進互聯互通、資源共享。鄉集鎮雨污分流,污水均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加強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統籌現狀和專項規劃等對讓其和熱力管線布局,提升居民天然氣氣化率。供電來源為三州變電站,規劃繼續強化農村電網整治。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四分法”整建制覆蓋,垃圾分類收運體系不斷健全。完善韌性安全的防災減災體系 提升應急救援能力,加強抗震救災體系、消防體系、防洪排澇等13、系統性建設。健全綜合防災減災體系,明確防災減災標準、劃定防災減災區、建立災害預警及協調機制、完善防災減災設施建設。三州SANZHOU構建歷史文化保護體系4.5 保護歷史文化資源歷史文化名村古建筑三州SANZHOU張氏祠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三州吹打(市級)、天臺坐唱(市級)、牌門車燈(市級)、三州祭龍習俗(民俗)(縣級)、三州潭傳說(民間文學)(縣級)、牛腿琴制作技藝(傳統技藝)(縣級)傳統村落沙嶺村沙思坑自然村(市級)一帶 京杭大運河風情帶一軸 中興路城鎮發展軸古鎮風貌區、城鎮中心區、生態居住休閑園、汽配機械產業園、新型材料產業園五區4.6 優化鄉集鎮空間布局構建“一軸四區”的鄉集鎮空間布14、局一軸四區 鄉集鎮發展軸依托鄉集鎮功能性質構建四區,包括:文化教育區、生活居住區、生態休閑區、行政辦公區三州SANZHOU實施保障5.1規劃空間傳導5.2實施機制保障05核心引領核心引領上位規劃傳導內容的落實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約束性指標 主導功能 重要控制線 重大設施 劃定4個村莊單元單元管控傳導對每類單元的功能定位、規劃人口、單元面積、建設用地面積、重要公共服務設施配建標準、重要基礎設施配建標準、紫線、藍線、綠線、黃線、橙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進行管控。單元類型本級規劃落實下位銜接5.1 規劃空間傳導村莊單元農業生產、鄉村發展三州SANZHOU約束性指標 主導功能 15、重要控制線 重大設施 單元名稱 單元編號 功能定位單元詳細規劃 下屋村 SZ01 黃潤坑村 SZ03 石嶺村 道士巖村 SZ02 SZ04建立上下貫通、橫向協同的規劃傳導機制。詳細規劃應遵循總體規劃的要求,在單元邊界、類型、編碼、約束性指標、空間控制線、公共服務和市政基礎設施上與總體規劃保持銜接一致,不得違背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以國土空間數字化平臺為支撐,圍繞空間規劃的全生命周期,建立“調查-編制-實施-監督-評估”的閉環管理體系。通過用途管制,明確空間功能導向、確定空間準入標準、制定空間管制措施。開展鄉鎮存量更新用地定期核查管理,鼓勵采取存量補地價的方式對城鎮存量更新用地進行自主或聯合開發。對用而未盡、建而未投和投而未達標的低效用地限期整改,未整改到位的,由政府實行協議收回機制。以土地綜合整治推動規劃實施,以整治片區實施方案為抓手,落實國土空間規劃意圖,實現國土空間布局優化。對國土空間的分期實施做出統籌安排,提出分期實施目標和重點任務,明確分期約束性指標、管控邊界和管控要求。強化規劃傳導構建管理體系健全更新機制推動規劃實施三州SANZHOU5.2 實施機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