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沖市中心城區國土空間詳細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2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16874
2024-10-09
25頁
8.32MB
1、騰沖市中心城區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公眾征求意見稿)騰沖市自然資源局2024.092規劃總則一、規劃目的騰沖市中心城區國土空間詳細規劃(以下簡稱“本規劃”)是落實騰沖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對中心城區國土空間的規劃安排,作為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城鄉建設項目規劃許可以及實施城鄉開發建設、城市更新和低效用地再開發等整治更新、保護修復活動的法定依據,為騰沖市中心城區優化用地結構、完善功能配置、激發發展活力提供實施性政策工具。二、規劃范圍本次規劃騰沖市中心城區總規劃面積為100.06平方千米。包括騰越-西源組團、中和組團、時尚石材組團、北海-2、瑪御谷組團、大青山組團、荷花組團、北海國際旅游度假組團。時尚石材組團荷花組團中和組團老城區西山壩北海國際旅游度假區北海-瑪御谷組團大青山組團3規劃背景一、政策要求自然資源部關于加強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工作的通知 自然資發202343號(一)強調詳細規劃法定作用(二)分區分類推進詳細規劃(三)提高針對性和可實施性(四)落實城鎮開發邊界管控(五)強化詳細規劃編制技術(六)加強詳細規劃組織編制二、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全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意見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確定發展定位和方向,確定城市中軸線,控制和保護好城市天際線;管控城市建筑體量、風格和整體布局,圍繞構建生活圈3、,明確地塊用途。城鎮開發邊界外的鄉村地區,要運用鄉村營造等手段,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五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實用性村莊規劃風景名勝區詳細規劃國家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省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鄉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特定區域專項規劃特定行業專項規劃等4規劃重點p 優化整體城市功能空間結構,落實定位從中心城區層面進行戰略研究和總體設計,分析發展要素和特征,確定城市總體層面的建設抓手,架構總體城市空間格局,落實“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現代康養城市、國際會議城市”的總體定位。p 確定城市功能分區用地布局,把握抓手在架構好中心城區整體城市基本框架格4、局的基礎上,確定中心城區分區功能,以及在總體空間格局框架中需要落實的重點空間布局,盤活中心城區及周邊重要的發展要素,把握中心城區總體格局和建設抓手。p 延續歷史文化風貌把握靈魂,打造亮點重塑具有歷史記憶和文化特色的老城區,在研究騰越老城發展歷史脈絡的基礎上,恢復歷史風貌,重新組織歷史文化體驗游線,回歸歷史文化,創新空間風貌及功能,重塑騰沖城市靈魂,打造騰沖城市特色和亮點。p 制定更新政策合理配套設施,服務民生結合上位規劃城市更新分區,將空間規劃演變成為政策分區,化整為零,制定城市更新政策,加強政策引導。合理研究設施配套、高度、強度、密度等指標,建立符合騰沖實際需求的指標體系。p 完善騰沖國土空5、間規劃體系,精細管理遵循上位規劃,結合中心城區發展統籌;制定法定化管控成果和用地管控指標;指導精細化的土地管理與開發建設;支持中心城區項目建設與管理。p 加強產城融合推進職住平衡,優化就業落實上位規劃將經開區部分納入中心城區的空間布局,結合經開區產業和配套需求,加強產城融合發展,推進產業園區內城市功能的完善,進而實現職住平衡,優化就業環境。5123目錄規劃定位與發展策略空間布局與規劃體系規劃管理與開發管控6規劃定位與發展策略11.1規劃定位1.2規劃策略71.1規劃定位中心城區是騰沖政治、經濟、文化、旅游服務中心,是騰沖市綜合服務中心,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是科學家論壇核心承載地。騰沖綜合服務中6、心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科學家論壇承載地p 規劃定位81.2規劃策略騰沖作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應保護好騰沖歷史文化資源,延續文脈及歷史文化風貌。同時應利用好歷史文化資源,結合自然資源重新組織歷史文化體驗游線,活化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文化保護策略:保護發展、活化利用中心城區將北海、荷花鎮、經開區(石頭山片區)、北海旅游度假區納入中心城區,重新梳理中心城區空間格局,依托城市主干道路,結合各組團片區發展,形成的空間格局。結構優化策略:軸帶延展、組團布局增加組團內部次干路、支路等路網,對接高速國省道等主干道路,提升組團交通通達性。構建三級社區生活圈,結合單元15分鐘服務中心,結合街區形成5-10分鐘生活圈,均衡7、服務。城市更新策略:加密路網、增加服務依據縣級國空將開發區外圍組團劃分成20個單元,每個單元獨立的規劃管理,規劃管控到地塊層面,后續涉及項目落地需求可以根據具體要求彈性調整單元規劃。精細管理策略:精細規劃、動態維護從騰沖市規劃定位出發,落實宜居、宜游、宜業、論壇等核心功能,結合核心功能完善服務配套,進一步完善功能、優化用地結構,優化中心城區空間格局。功能完善策略:功能復合、空間優化通過優化經開區產業用地布局,完善經開區居住和服務配套,形成功能完善的產業園區,實現經開區內職住平衡,打造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發展的樣板區。產城融合策略:完善配套、職住平衡9空間布局與規劃體系22.1空間結構規8、劃2.2土地利用規劃2.3綜合交通規劃2.4公共服務設施規劃2.5綠地與開敞空間規劃2.6市政公用設施規劃2.7歷史文化保護規劃2.8產業空間發展引導102.1空間結構規劃規劃形成“雙軸雙城,一帶一環,三心多組團”的空間結構。雙軸:騰瀘區域發展軸、科學家大道城市發展軸;雙城:區域性綜合服務城、外向型創新產業服務城;一帶:南底河生態景觀帶;一環:科學家分論壇承載環;三心:騰沖綜合服務中心、科學家論壇中心、中和產業創新中心;多組團:騰越-西源組團、中和組團、時尚石材組團、騰沖國際旅游度假組團、北海-瑪御谷組團、大青山組團、荷花組團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規劃圖112.2土地利用規劃規劃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約59、0.46平方千米,按照常住人口計算,城鎮建設用地控制在人均107平方米以內。其中居住用地2080.04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比例為41.23%。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331.27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比例為6.57%。商業服務業用地879.31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比例為17.43%。工業用地673.01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比例為13.34%。倉儲用地12.57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比例為0.25%。交通運輸用地639.27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比例為12.67%。公用設施用地26.66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比例為0.53%。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403.74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比例為8.0%。中心城區土地利10、用規劃圖122.3道路系統規劃規劃形成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級城市道路等級結構,與城市建設用地布局相協調,與城市空間拓展方向相吻合,重點梳理,構建“外圍成環,組團成網”城市道路交通網絡。規劃形成“六橫十縱”主干路網絡。主干路:“六橫”指環城路、中和-西山壩連接線、南詔路、騰梁路-騰越路-騰瀘路、鳳山路、霞光路?!笆v”指騰梁路、瑞興路、臥龍路、寶峰路-東營路-翡翠路-熱海路、光華路、火山路、金源路、夢幻路、幸福路、華嚴路-G219(改線)。次干路:規劃對建成區道路加以整飭,形成貫通的方格網道路系統,并與新拓展區的路網系統進行良好銜接,使城市能夠擁有完善的次干路系統。支路:支路作為到達性道路,是11、進出街坊、居住區和承擔短距離交通的主要道路,采用分區控制支路網密度的模式。中心城區道路系統規劃圖132.4公共服務設施規劃騰沖中心城區構建“區域級片區級社區級”的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區域級:規劃1個區域級中心,即騰沖綜合服務中心,為服務區域的核心功能承載區,重點發展商業服務、文化旅游、創新創意、旅游觀光等功能。片區級服務中心:以十五分鐘生活圈為基礎,結合單元布局13處片區級服務中心,15分鐘中心強化對本片區的服務功能,結合人口規模與發展需求,實現公共服務與就業崗位均衡化布局。社區級服務中心:結合城鎮居委社區服務范圍,配置城鎮居民日常使用,特別是面向老人、兒童的基本服務要素。每個居委社區設置112、處社區公共中心,設置社區行政管理、事務受理、文化活動、衛生服務、養老福利、商業、綠地等社區公共服務配套。外圍組團按服務半徑,配置5-10分鐘層級社區中心。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142.5綠地與開敞空間規劃構建四類公園綠地體系。建設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專類公園、游園組成的公園綠地分類體系。綜合公園:以生態、休閑游憩為主,兼具文化展示、科普教育、應急避難等功能。專類公園:根據主題特色可分為歷史人文型、主題游樂型、休閑康體型、自然科普型。社區公園:與生活圈布局相配套。社區公園以為周邊居民提供運動健身、休閑游憩服務為主。社區公園服務半徑為800-1000 米。游園:推進居住區游園、街頭游園、口袋公13、園等游園建設,游園服務半徑為 300-500 米。中心城區綠地與開敞空間規劃圖152.6市政工程設施規劃給水規劃:中心城區以花園水庫、大坡水庫、觀音塘龍洞、上馬常海子、侍郎壩水庫為主供水水源,以大河水庫、素腦河水庫、許家田水庫水源為補充。擴建第二水廠,規模6.5萬立方米/日;新建第三水廠,供水規模10萬立方米/日。保留第一水廠作為備用水源。排水規劃:中心城區排水系統采用雨污分流制,新建地區全部按分流制建設,老城區逐步開展雨污分流改造。保留騰沖第一污水處理廠,規模5萬立方米/日;擴建開發區污水處理廠,規模3萬立方米/日;新建荷花、北海污水處理廠,規模每處1萬立方米/日。污水廠污泥應進行脫水干化處14、理后集中填埋,污泥無害化集中處理處置率達到100%。電力規劃:至2035年,中心城區最大用電負荷達到681兆瓦。中心城區共保留220千伏騰沖變,主變容量達到2240兆伏安,新建西源變,主變容量達到2240兆伏安。中心城區共設置西山壩變、金源變、東山變、來鳳山變、石頭山變、大村變六處110千伏變電站。明朗、荷花、清水、北海、金源、西山壩六處35千伏變電站。給水工程規劃圖污水工程規劃圖雨水工程規劃圖電力工程規劃圖162.6市政工程設施規劃電信規劃:各片區配套建設郵政支局。結合主要交通線路敷設通信管溝。積極推動5G基站建設,中心城區近期5G網絡全覆蓋。燃氣規劃:燃氣供應以天然氣為主,液化石油氣為輔。15、保留騰沖燃氣門站,配套建設石頭山調壓站,騰沖市天然氣中壓環網。環衛規劃:擴建騰沖市垃圾三化處理廠,新建中和垃圾焚燒處理廠,各片區配套建設垃圾轉運站。加強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的管理,危險廢物全部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綜合利用或處理處置。消防規劃:規劃共布局 9座消防站。抗震防災規劃:騰沖城區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及生命線系統建設工程抗震等級提高一級進行設防。防洪排澇規劃:中心城區防洪標準重現期為20-50年一遇,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為5-10年一遇,防山洪標準重現期為10-20年一遇。人防規劃:留城人口比例為50%,人均掩蔽工程面積達到1.62平方米。綜合防災規劃圖電信工程規16、劃圖燃氣工程規劃圖環衛工程規劃圖172.7歷史文化保護規劃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嚴格保護騰沖市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針對群體特色和歷史文化發展特征實施系統性保護;在保護前提下合理開發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嚴格管控騰沖市綺羅街區、騰沖市文廟街區、騰沖市大山腳街區3個歷史文化街區。完整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整體空間與風貌,分級分類開展建筑保護與整治,保護整體風貌的前提下,改善居民生活環境,保持街區活力。保護文物保護單位,對騰沖市中心城區3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其它不可移動文物進行嚴格保護。對文物古跡進行全面保護和快速搶救,劃定文物保護范圍和17、建設控制地帶,明確保護要求和管理責任,嚴禁任何對文物本體造成破壞的行為,加強文物周邊環境整治,提高歷史環境品質。保護歷史建筑,對騰沖中心城區24處歷史建筑嚴格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進行保護。中心城區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182.8產業空間發展引導中心城區涉及云南騰沖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區、時尚石材產業園兩個區塊,兩個區塊以產業發展為主。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做強、做大健康醫藥產業,重點發展生物醫藥、保健品、日化用品、健康食品、醫療器械等加工制造業。時尚石材產業園:主要承擔建筑材料、高端石材、裝飾木材生產及加工等功能。19規劃管理與開發管控33.1規劃管控體系3.2城市設計引導203.1規劃管控18、體系p 底線管控傳導上位規劃騰沖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心城區涉及“三區三線”底線管控,具體控制如下:城鎮開發邊界5112.34公頃。永久基本農田82.34公頃。生態保護紅線190.03公頃。中心城區三區三線控制圖213.1規劃管控體系p 四線管控傳導上位規劃騰沖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心城區四線管控涉及如下:劃定城市綠線面積145.1公頃,將騰梁路、迎賓路、寶峰路、火山路、金源路等兩側結構性綠地劃為城市綠線。劃定城市藍線面積25.59公頃,將南底河(大盈江段)、飲馬水河、筒車河等骨干河流,骨干河流重要支流(陽河)等重要水體劃為城市藍線。劃定城市黃線面19、積39.36公頃,涉及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基礎服務設施等。劃定城市紫線面積26.95公頃,將騰沖市(文廟)歷史街區、騰沖市(大山腳)歷史文化街區、騰沖市(綺羅)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范圍以及英國領事館等文物保護單位核心保護范圍劃為城市紫線。中心城區城市四線控制圖223.1規劃管控體系p 單元管控傳導上位規劃騰沖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規劃區涉及六個詳規單元,側重統籌性,強調底線管控;完善綜合交通,補充公共服務設施,增補城市“四線”相關內容。規劃劃定中心城區詳細規劃單元20個。其中城鎮單元19個,特殊單元1個。城鎮單元中綜合功能的3個,綜合服務功能的1個,居住生活主導功能的9個20、;旅游度假主導功能的1個,工業發展主導功能的3個,鄉村發展主導功能的2個。特殊單元自然保護地主導功能的1個。中心城區詳細規劃單元劃分圖233.1規劃管控體系p 開發強度傳導上位規劃騰沖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心城區城鎮開發邊界以內劃分為四個開發強度分區,對新建、改建區域的容積率進行管控。低強度開發區(I級):主要分布于騰沖國際旅游度假組團、中和職教園區,容積率不高于1.0。中低強度開發區(II級):主要分布于溝谷、山腳地區及部分工業區和居住區,容積率不低于1.0,不高于2.0。中等強度開發區(III級):主要分布于騰越-西源組團、騰梁路以北區域以及荷花組團、大青山組團和北21、海-瑪御谷組團,容積率不低于2.0,不高于2.5。中高強度開發區(IV級):主要分布于東二環路以東和西山壩區域,綜合考慮城市景觀的開放共享與土地價值利用,容積率不低于2.5。中心城區開發強度規劃圖243.1規劃管控體系p 建筑高度傳導上位規劃騰沖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心城區城鎮開發邊界以內劃分為四個建筑高度分區,對新建、改建區域的建筑高度進行管控。低層建筑高度區:主要分布于騰沖國際旅游度假組團、中和職教園區。建筑高度宜控制在12米左右。多層I類建筑高度區:主要分布于溝谷、山腳地區及部分工業區和居住區。建設以多層為主,建筑高度宜控制在24米左右。多層II類建筑高度區:主要22、分布于騰越-西源組團、騰梁路以北區域,以及外圍的荷花組團、大青山組團和北海-瑪御谷組團。建設以多層建筑為主,在老城核心區以外可以輔以少量多層II類建筑,建筑高度宜控制在36米以下。高層建筑高度區:主要分布于東二環路以東和西山壩區域,綜合考慮城市景觀的開放共享與土地價值利用。建筑高度宜控制在60米以下。中心城區建筑高度規劃圖253.2城市設計指引加強騰沖特色風貌引導,將騰沖中心城區劃定歷史風貌區、宜居風貌區、魅力風貌區、休閑風貌區、產業風貌區等五大特色風貌分區。歷史風貌區為騰沖老城區及周邊區域,區域內開發利用應嚴格落實歷史文化名城及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要求,整體風貌控制為歷史文化協調的歷史風貌區。宜居風貌區為西源街道西山壩片區,主要以現代建筑為主,整體控制為宜居休閑的宜居風貌區。魅力風貌區為硯湖片區與南城片區,主要以城、田、村為主,整體形成現代與傳統融合的魅力風貌區。休閑風貌區主要為北海、大牛場、荷花等區域,主要以旅游、康體新中式建筑為主,整體風貌控制為現代休閑的休閑風貌區。產業風貌區主要為石頭山產業園和時尚產業園區,主要以產業建筑為主,整體風貌控制為現代產業建筑的產業風貌區。中心城區城市風貌引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