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4139
2024-10-10
30頁
187KB
1、揚州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2016-2020年) (聽證稿) 揚州市國土資源局2016年11月- 2 -目 錄第一章 總 則1一、目的1二、編制依據1三、規劃適用范圍2四、規劃期2第二章 現狀與形勢3一、礦產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3二、形勢與要求5第三章 指導原則與規劃目標7一、指導思想7二、基本原則7三、規劃目標8第四章 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查11一、地質調查服務11二、礦產資源勘查12三、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13第五章 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14一、合理調控開采總量14二、優化資源開采布局14三、嚴格開采準入管理15四、地熱資源開發利用1716五、磚瓦用粘土開發利用1720六、礦產資源綜合利用2、1821第六章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1923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1923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2024三、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重點工程2024第七章 礦業權設置區劃與監督管理2226一、勘查規劃區塊與管理2226二、開采規劃區塊與管理2226第八章 規劃實施保障措施2428一、完善地礦工作機制2428二、加強監督管理力度2428三、推進技術應用創新2428四、加強規劃實施管理2529第九章 附 則2630第一章 總 則一、目的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落實江蘇省第三輪礦產資源規劃和揚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加強對揚州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的宏觀調控,進一步3、優化礦業結構,合理調整礦業布局,促進礦產資源的節約集約化開發利用和有效保護,切實保護和改善地質環境,促進礦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特編制揚州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年-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二、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2、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3、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國土資源部令第44號)4、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實施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55號)5、江蘇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6、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限制開山采石的決定7、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環境綜合整治推進生態省建設的決定8、江蘇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9、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實施4、意見10、江蘇省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11、揚州市山體資源特殊保護區劃定方案12、江蘇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13、揚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14、江蘇省市縣級礦產資源規劃編制技術規程(修訂版)15、揚州“中國溫泉之城”發展建設總體規劃16、揚州市國土資源“十三五”規劃17、揚州市地熱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規劃三、規劃適用范圍規劃是指導揚州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的指導性文件,是依法審批和監督管理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加強宏觀調控和礦產資源管理的基本手段;是所轄縣級礦產資源規劃編制的重要依據。四、規劃期規劃基準年為2015年,規劃期為2015、62020年,展望到2025年。21第二章 現狀與形勢一、礦產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一)礦產資源概況及特點揚州市已發現礦產資源15種,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11種,主要有石油、天然氣、建筑用玄武巖、陶瓷土、煤炭、鑄型用砂、水泥配料用粘土、建筑用砂、磚瓦用粘土、地熱和礦泉水。石油、天然氣儲量居全省首位,建筑用玄武巖主要分布在儀征和高郵天山一帶,建筑用砂在儀征丘陵地區廣泛分布。揚州市處于中國東部沿海高熱流地熱異常帶,是江蘇省地溫異常最明顯和地熱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全市地溫梯度總體上呈現出“南低北高”的趨勢,主要的熱儲層深埋在地下1000-3000米,上覆層為穩定而堅硬的沉積巖地層。地熱資源稟賦與開6、發條件優越,地熱資源可采儲量達3萬立方米/天,具有分布廣、儲量大、溫度高、水質好的特征。(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2015年,全市共有礦山65家,開采總量341.39萬噸,工業總產值37.05億元。其中:國土資源部發證石油礦山1家,省國土資源廳發證地熱礦泉水礦山8家,縣級國土資源部門發證磚瓦用粘土礦山56家。 “十二五”期間,全市關閉所有建筑用砂企業,并逐年關停生產工藝落后的磚瓦用粘土礦山,數量由2007年142個減少到2015年56個,同比下降了60%,年產礦量減少到135.82萬噸。地熱資源比較豐富,年產礦量54.8萬噸,開發利用程度逐年提高,為打造揚州 “中國溫泉之城”奠定堅實基礎。(三7、)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查情況到2015年底,完成覆蓋揚州市的125萬淮安市幅區域地質調查、 12.5萬15萬沿江及長江三角洲地區航空物探、125萬長江三角洲(江蘇)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和長江江蘇段地質環境遙感調查監測,揚州“中國溫泉之城”發展建設總體規劃、揚州市市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也均已實施;捺山石柱林省級地質公園申報成功;江都區和高郵市地質環境調查也已啟動。(四)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現狀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強化礦業地質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全面關停砂石礦,基本關閉了鐵路、國道兩側直觀可視范圍內露天采礦企業,嚴禁新建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可逆影響的礦產開采項目。通過多渠道籌措積極爭取財8、政資金用于關閉砂石礦山地質的環境整治,。截止2015年底,高郵神居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和儀征程營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整治工程等項目相繼完成,整治土地面積約36萬平方米。(五)第二輪礦產資源規劃得到有效實施現行規劃實施以來,各項規劃目標任務得到分解落實,主要目標均已完成,有效發揮了規劃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中的宏觀調控和指導作用,促進了礦產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轉變,推動了礦產資源管理和地質環境保護工作,初步構建了生態礦業格局。(六)存在主要問題1.礦產資源勘查投入不足目前,礦產資源勘查雖形成國家、地方、民資等多元投資體系,但商業性的風險勘查投入仍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本市礦產資源勘查9、工作進展,地熱資源勘探的深度和精度尚有待進一步深入。2.地熱資源利用不充分、部分磚瓦企業粗放經營揚州市地熱溫泉資源開發利用總體上規模較小、利用程度偏低,已經開發利用的地熱井大多是以健身、洗浴等一次性利用為主,綜合利用程度不高。因歷史原因部分磚瓦企業布局不盡合理,取土行為和經營管理較為不夠精細規范。3.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任務仍然艱巨長期開砂采石遺留下來的廢棄宕口,破壞和占用大量土地資源,破壞面積約2.4km2,且部分采砂宕口恢復整治難度大,整治資金需求量大。礦山地質環境整治融資渠道有待拓寬礦山地質環境整治資金籌措渠道有待拓寬,相關政策措施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落實。二、形勢與要求揚州地處江蘇省中10、部,是上海經濟圈和南京都市圈的節點城市、長三角的北大門,經濟區位優勢較為突出。隨著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長江經濟帶建設逐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在揚州疊加,“十三五”將成為揚州市落實國家戰略的攻堅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對礦產資源管理方式和地質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更多地依靠科技創新與資源節約形成新的礦業發展方式,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拓展地質工作服務領域和服務功能,注重礦地融合,著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格局,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簡化、優化工作流程,建立更加便民、優質、高效的新機制。經濟發展離不開礦產資11、源的合理利用,雖然揚州礦產資源結構單一、種類少,但仍應進一步發揮地熱等礦產資源的比較優勢,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是揚州將大力引進和發展溫泉旅游項目,加快推進地熱溫泉產業聚集區和示范區建設,爭取發展成為國內知名、省內領先、獨具特色的“中國溫泉之城”。同時,需為建設“宜居、宜游、宜創”城市提供強有力的地質科技支撐,需要加強地質工作的多元化服務,探索地質工作新模式、新機制,推進地質工作轉型升級,為建設“宜居、宜游、宜創”城市提供強有力的地質科技支撐。第三章 指導原則與規劃目標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系列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圍繞江蘇“兩個率先”、“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發展12、目標,緊扣揚州建設“宜居、宜游、宜創”城市和“中國溫泉之城”發展建設新要求,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提升地質工作服務能力、穩定資源供給能力和保護生態環境為目標,以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為主線,強化空間管控和分區、分類管理,科學統籌安排礦產資源開發、保護等各項工作,切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規劃的宏觀指導作用,推進礦產資源合理開發,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水平和管理水平,促進全市礦業健康有序發展。二、基本原則1、保護生態,綠色發展根據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結合揚州市生態紅線區劃,統籌部署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勘查開發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發展綠色礦業,實現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和民生改善的共贏局面。213、政府引導,市場配置加強政府對礦產資源的宏觀調控,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正確引導和確定地質調查、礦產勘查、開發利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的空間布局、發展方向。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確定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重點和規模。3、統籌安排,有序推進注重礦地統籌,推動礦地融合。統籌部署和有序推進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地質環境調查監測保護工程,為地質災害防治、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生態文明建設和重大工程建設等提供技術支撐依據。4、深化改革,創新管理建立適應新時期新常態下礦地融合運行新機制。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深化地質礦產管理改革,建立適合本地區礦產資源利14、用與保護的創新管理體系,推動地質礦產工作全面深入的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三、規劃目標 (一)總體目標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宏觀調控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礦業結構得到調整優化,礦山企業布局更趨合理,各項基礎業務管理更加嚴格規范;地質勘查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展和延伸,礦產資源保障能力有所提高;開采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企業數量進一步減少;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得到加強,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明顯改善。(二)近期目標 1.地質調查服務目標積極推進開展揚州中部地區15萬區域地質調查和城市地質調查相關工作,緊密圍繞揚州市城市發展戰略目標,綜合運用現代地質調查手段,研究區域基巖地質空間結構,第四紀松散沉積物三維空間結構,區域地15、殼穩定性,礦產開發利用現狀,從地球系統科學層面上提供相關的意見和建議,為相關政府部門提供決策支持。2.礦產資源勘查目標地質勘查市場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鼓勵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目標的商業性地質勘查,民間資本投入有所增加。礦產資源勘查結構得到調整和優化,資源保障能力有所提高,力爭在地熱資源的勘查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促進地方經濟發展。3.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目標對主要礦產資源實行開發總量控制,以磚瓦用粘土為主的固體礦產資源年開采總量控制在120萬噸,其它液體礦產資源控制在200萬噸;礦山總數控制在60個以內;制定主要礦種最低開采規模指標,逐步達到開采規模與礦區的礦產儲量規模相適應(專欄1)16、。4.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目標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繼續推動關閉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礦山地質環境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隱患基本消除,礦山廢棄地土地復墾取得明顯成效。完成關閉露采礦山(含磚瓦企業)治理面積大于0.3km2。 專欄1:揚州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目標 面積單位:km2類別指標名稱單位指標值指標屬性基礎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查基礎地質調查工作覆蓋率%25預期性綜合性環境地質調查工作覆蓋率%30預期性重要礦產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個1預期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礦業經濟礦業產值(含石油)億元38預期性礦產資源利用與保護開采總量(含石油)萬噸320約束性礦業轉型升級與綠色礦業發展礦山數量個60約束性大17、中型礦山比例(不含磚瓦企業)%30約束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率%30約束性礦區土地復墾面積平方千米0.3約束性(三)遠期目標地質工作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現代化進程的服務能力和技術支撐作用更為突出,礦地融合格局基本形成;礦業空間布局趨于合理,礦山規模結構進一步優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處于先進水平;地質環境全面改善,關閉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本完成。第四章 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查加強基礎地質調查工作,積極推進城市地質調查相關工作,提升地質工作的技術支撐和服務能力;開展礦產資源遠景調查,提供找礦新線索、新靶區;加強地熱資源勘查,提高礦產資源保證程度。一、地質調查服務開展揚州中部地18、區15萬區域地質調查。調查區域主要包括高郵市、三垛鎮、公道鎮、丁溝鎮4個圖幅(附表3)。積極推進城市地質調查相關工作。綜合運用地質調查、鉆探、物探、化探和遙感等多種調查研究方法,查明基礎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土地、礦產資源分布等情況。查明存在的主要地質環境問題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以構建城市地質環境安全體系為目標,對地面沉降、水土污染、地殼穩定性等地質環境問題進行全面分析評價。查明城市地質資源特征,以城市發展需求為目標,對城市地下空間、礦產資源、地下水資源、土地資源、地熱資源等地質資源合理利用進行評價,為揚州城市規劃、建設和發展提供管理決策依據。開展儀征捺山石柱林省級地質公園建設19、,按照適度開發與有效保護相結合的原則,以石柱林地質遺跡景觀為主體,輔之以自然生態景觀,融合科學科普情趣、山野風韻觀光和休閑旅游等多種功能,形成以科學考察與科普、火山地質地貌觀賞為主要特色的地質公園。二、礦產資源勘查在主要成礦區帶開展重要礦產資源調查評價,為礦產勘查和探礦權設置提供科學依據;部署重要礦產勘查工作,力爭取得新突破。(一)礦產資源調查評價根據省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部署,以頁巖氣為對象,劃定1個調查評價區(附表4),部署開展調查評價工作,圈定找礦靶區。(二)礦產資源勘查區在成礦條件有利、找礦前景良好的成礦遠景區劃定重點勘查區。在全市范圍內劃定5個地熱資源重點勘查區,即揚州城區-江廣融合地20、帶-七河八島地區、江都的真武-邵伯地區、高郵城區-送橋天山鎮、寶應城區-運西地區、儀征捺山及周邊區域。 (三)礦產資源勘查準入條件1、資格準入探礦權申請人必須是企業法人或事業單位法人。申請人的資金能力必須與申請的勘查礦種、勘查面積和勘查工作階段相適應。地勘單位應當按照批準的地質勘查資質類別和資質等級從事相應的勘查活動。嚴格限制有違法違規違紀行為或失信紀錄的探礦權申請人參與交易活動。外商投資企業應遵循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從事相應的礦產勘查活動。2、空間準入一個勘查規劃區塊原則上只設置一個探礦權。地熱、礦泉水礦業權設置原則上應保持2千米以上距離。3、 規模準入原則上禁止在礦產資源遠景評價圈定的最小21、預測區內圈大探小、化整為零。新立探礦權勘查區塊面積一般不得小于1個基本區塊。探礦權人的年度最低投入規模不得低于相關規定。三、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加強地質成果資料的信息化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做好地質成果的應用轉化服務,利用“互聯網+”,建立面向政府部門、專業隊伍和社會公眾的地質成果資料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地質調查成果社會共享。第五章 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按照“控制開采總量、減少企業數量、優化礦業布局,提高綜合利用水平”的總要求,遵守準入制度,實行分區管理,合理開發與有效保護礦產資源。一、合理調控開采總量源量入制度、量、減少采礦的地質成果資料社會化服務信息系統平臺。立足本地資源,對礦產資源的開22、采總量進行科學調控。重點控制磚瓦用粘土資源總量,壓縮磚瓦用粘土礦山的過剩產能;有序投放地熱井探礦權和采礦權,適度增加地熱資源開采總量。探索建立磚瓦用粘土礦權減少與地熱資源礦權增加相掛鉤的調控機制,促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有序有償、供需平衡、結構優化和集約高效。2016年-2020年,全市磚瓦用粘土年均開采總量控制在120萬噸以內,地熱資源年均開采總量控制在100萬噸以內。二、優化資源開采布局(一) 規劃分區根據江蘇省人大常委會關于限制開山采石的決定和江蘇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的規定,揚州市共劃分11個禁止開采區(附表6)。禁止在自然保護區、重要風景區、地質遺跡保護區開采;禁止在鐵路、省級以上公路兩側的23、可視范圍內和沿江近岸一定范圍進行露天開采;禁止在生態環境不可恢復地區和地質災害危險區開采礦產資源。(二) 礦業布局優化調整基于揚州市地熱溫泉產業集中布局于揚州市區、片狀或點狀分散于其他縣(市)的現狀,按照產業空間集聚形態及未來發展趨勢,將空間布局確定為:“一個中心 四大板塊”。一個中心:即揚州城市中心溫泉板塊。四大板塊:分別為圍繞揚州主城的四個主題各異的功能板塊,即儀征山地丘陵溫泉板塊、高郵濱湖濕地溫泉板塊、江都城市郊區溫泉板塊、寶應鄉村田園溫泉板塊。一個中心和四大板塊的空間結構共同構成揚州“中國溫泉之城”建設五大功能分區。關閉禁止開采區域內磚瓦用粘土礦山,優化和調整磚瓦用粘土礦山布局。引導邗24、江、儀征等丘崗區磚瓦生產企業結合土地整理開采利用丘崗地粘土資源,使部分磚瓦用粘土礦山逐步向丘崗地粘土資源豐富地區集中;引導寶應、高郵、江都等里下河平原區磚瓦生產企業充分利用河湖淤泥資源、廢棄堤壩堆土、水塘河道疏浚等粘土資源制磚瓦,嚴格禁止毀田取土,積極推進淤泥制磚新工藝。三、嚴格開采準入管理設立礦山企業必須符合下列準入條件:(一) 資格準入 嚴格按照國家礦業權出讓規定出讓采礦權,保護正當合法競爭。參與采礦權交易活動的市場主體,應具有相應資質并符合相關條件,嚴格限制有違法違規違紀行為或失信紀錄的采礦權申請人參與交易活動。外商投資企業應遵循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從事相應的采選活動。(二) 空間準入遵25、循江蘇省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對采礦活動的差別化管控要求。禁止在國家和省政府規定不得開采礦產資源的其它地區從事采礦活動。開山采石禁采區內不得新設露天開采石材石料及其他礦產資源采礦權。集中開采區內采礦權原則上應以招拍掛方式出讓,礦山建設和開采活動必須符合綠色礦山建設要求。一個開采規劃區塊只能設置一個采礦權。采礦權人必須編制礦山土地復墾、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三) 規模準入對全市涉及礦種制定新建礦山最低開采規模準入條件,不符合規模準入條件的不得建設開采,原則上相應礦種在采小型礦山到期后不得延續開采。(四)資源利用技術準入禁止采用落后的、破壞和浪費資源的開采和選礦淘汰技術,嚴格執行國家礦產26、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鼓勵、限制和淘汰技術目錄和江蘇省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目錄。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和技術革新,礦山企業應保障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四、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切合揚州建設“旅游名城”的發展目標,凸顯溫泉旅游度假和地熱集中供暖(制冷)在 “宜游”、“宜居”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通過五到十年的努力,爭取發展成為國內知名、省內領先、獨具特色的“溫泉名城”。規劃近期將強化政府推動和規劃引導,積極推進地熱(溫泉)開發利用示范區(點)建設,形成一批地熱(溫泉)產業聚集區和示范區;規劃中遠期,著力深化瘦西湖旅游度假區、“七河八島”地區、江都真武油田地熱供暖及回灌工程示范基地、高郵清水潭旅游度假區、儀征山27、地丘陵地區、寶應中高溫地熱資源綜合利用區等地熱(溫泉)開發利用示范區建設,基本形成“一個中心、四大板塊”的地熱溫泉綜合開發利用格局。五、磚瓦用粘土開發利用在劃定磚瓦企業取土管理工作中,堅持實施“一勘六定”制度,即現場勘查與定界址、定取土時間、定取土深度、定取土數量、定復墾計劃、定補償農民(集體)的標準,進一步規范磚瓦用粘土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在規劃期內,揚州全境基本農田均劃定為磚瓦用粘土禁采區,全面禁止在基本農田開采粘土;逐年壓縮磚瓦企業數量,合理布局磚瓦企業,保證本地市場需求(專欄2)。專欄2 揚州市磚瓦用粘土規劃指標分解表指標 地區 2015年(基期)2020年(規劃期)礦山數(個)開采量(28、萬噸)礦山數(個)開采量(萬噸)邗江區511.34512江都區920.8820高郵市1846521564350儀征市1842361424028寶應縣615.682510合 計56135.8243120六、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通過技術創新,擴展地熱資源在城鄉采暖、溫泉旅游、浴療保健、農業開發等領域的利用,加強地熱水的循環回收利用,提高地熱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在地熱開采較為集中的區域率先推廣地熱井回灌技術(現真武地區區已在實施回灌技術),2015年回灌率達到15%,2020年回灌率達到30%,大中型地熱資源開采企業參照省級綠色礦山標準進行建設,促進地熱水的合理開采、循環利用和梯級利用。同時要加強地熱開發29、利用過程中的地質環境監測與管理,防止地熱開采造成地質環境破壞。提高“三廢”的回收利用率,鼓勵利用水塘河道疏浚和土地整理工程等產生的廢棄土、河泥、淤泥等固體廢棄物以及其它替代資源制磚和生產新型墻體材料,加強對本區分布很廣的淤泥資源的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逐步實現“節土利廢”的目的。第六章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按照“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方針,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作,促進礦產開發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轉變傳統的礦產資源利用方式,以發展礦業循環經濟為核心,建設重點開采區的礦業循環經濟,鼓勵與清潔生產和循環經30、濟有關的高新技術的應用,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建設資源節約型、經濟增長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生態礦業。(一)嚴格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制度建立礦山生態環境準入強制執行制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書面承諾、礦山生態環境監測報告制度和礦山生態環境與地質災害評估制度,堅持礦山建設與采礦環境保護設施的設計、施工及投產使用的“三同時”制度,確保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制度得到有效實施。(二)有效保護與恢復治理礦山地質環境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協調各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整治的一致性和統一性,通過優化環境保護與整治項目,產生最大的生態環境保護與整治效果。將礦山地質環境由末端治理轉向設計、開采、利用到閉坑全過程的預防、31、控制、保護、治理及重建。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資金籌措機制,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關閉露采砂石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消除礦山地質災害隱患,重建礦山生態環境,恢復青山綠水。規劃期內治理關閉露采礦山(含磚瓦企業)面積 0.3475km2,禁采區內歷史遺留礦山治理率達80。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漁則漁,將礦山地質環境整治與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相結合,對礦山開發過程中毀壞的土地進行綜合治理。對在采的磚瓦用粘土礦山,在規范取土的同時,借鑒、推廣先進的磚瓦用粘土礦區土地復墾與整治經驗,加大治理力度,實施邊開發、邊復墾的措施,力爭在取土結32、束的當年完成復墾整治。三、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重點工程(一)砂石礦關閉礦山地質環境整治工程以重要城鎮周邊、風景名勝區、區域生態破壞嚴重區、主要交通干線兩側可視范圍等區域內砂石礦關閉礦山為重點,著力推進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工程。1. 高郵市神居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平整復墾關閉礦山宕口,植樹綠化,重建礦區生態環境,將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整治與旅游景區建設相結合,推動高郵市神居山旅游景區建設。治理面積約1.2萬平方米,估算投資156萬元。2. 儀征市捺山地質遺跡保護及地質環境整治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平整關閉礦山宕口,植樹綠化,重建礦區生態環境,將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整治與地質遺跡保護、地質公33、園建設相結合,推動捺山省級地質公園建設。治理面積約5.6萬平方米,估算投資350萬元。3. 儀征市月塘鎮馬西組砂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平面復墾關閉礦山宕口,植樹綠化,重建礦區生態環境。治理面積約8萬平方米,估算投資450萬元。4. 儀征市青山鎮官山村砂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平面復墾關閉礦山宕口,因地制宜地進行復墾、復綠,重建關閉礦山生態環境。治理面積約7.95萬平方米,估算投資320萬元。(二)磚瓦用粘土采礦廢棄地整理工程對全市關閉磚瓦用粘土礦山的采礦廢棄地進行整理,使寶貴的土地資源得到合理利用。規劃期內,重點進行10個磚瓦用粘土礦山的土地恢復治理項目(附表8),到34、2020年,完成恢復治理面積約12萬平方米,治理經費約1000萬元。第七章 礦業權設置區劃與監督管理一、勘查規劃區塊與管理 (一)勘查規劃區塊劃分根據揚州已有的地質礦產資料和成礦地質條件, 在成礦條件有利、找礦前景良好的成礦區劃定勘查規劃區塊30處(附表9),其中空白區新設的勘查規劃區塊21個,已設探礦權保留的9個。(二)勘查規劃區塊管理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對礦產資源勘查實行預審制度,不在勘查規劃區塊范圍內的原則上不得新設探礦權。切實履行對礦產資源勘查行政管理職能,及時發現并糾正各種違法違規行為。二、開采規劃區塊與管理 (一)開采規劃區塊劃分依據揚州市礦產資源賦存條件、自然地理條件、開采技術條件35、地質工作程度、經濟技術條件及基礎設施布局、行政區劃等,劃定了82個開采規劃區塊(附表10),其中探礦權轉采礦權區塊24個,已設采礦權保留的58個。(二)開采規劃區塊管理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以劃定的開采規劃區塊為依據,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實行預審制度,不在開采規劃區塊范圍內的原則上不得批準新設采礦權。新建礦山項目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嚴禁各類礦業活動誘發地質災害和導致環境破壞,切實履行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行政管理職能。第八章 規劃實施保障措施一、完善地礦工作機制 轉變管理方式,充分發揮規劃的調控作用,切實把規劃作為各級政府礦產資源管理的綱領和依法對礦產資源勘查、開36、發、保護進行監督管理的依據。建立健全綜合決策機制,以規劃為依據,透明、科學、民主地決定重大問題,保證規劃的權威性、穩定性和約束性。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探索地質礦產管理新機制,構建“礦地融合”的地質工作新模式。探索建立礦業權人信息公示制度。完善地勘投入運行機制,建立綠色礦山建設的長效機制、礦業權人履行保護和治理恢復礦山地質環境法定義務的約束機制。二、加強監督管理力度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繼續加大違法取土行為檢查和監督力度,嚴肅查處和監督管理礦業活動中的各種違法和違反礦產資源規劃的事件。加強探礦權、采礦權審批監管,主動接受人民政府和社會公眾對規劃執行情況的監督。建立規劃實37、施檢查和信息反饋制度,及時向社會公布檢查結果與相關信息,及時掌握情況,研究解決實際問題。三、推進技術應用創新開展地熱勘查技術的適用性研究,在優選區域綜合應用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鉆探以及測試等方法開展地熱勘查。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的新方法、新技術研究,開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示范工程,推進生態礦業建設。四、加強規劃實施管理實行規劃公告制度。規劃一經批準,將及時向社會公布。實行規劃審查制度。新上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及礦山地質環境項目,必須進行規劃審查,對不符合礦產資源規劃的相關項目,不得審批頒發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不得批準項目實施。建立規劃實施年度計劃管理制度。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38、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年度市場情況,研究制定規劃年度實施方案,將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進行分解,落實到年度和地區。實施規劃評估制度。規劃實施到一定時期,要開展規劃實施效果的評價,總結規劃目標任務的進展情況,提出規劃進一步實施的改進意見,提供需要對規劃修改或調整的依據,提高規劃實施效果。建立礦產資源規劃管理信息系統,以管理信息系統實時反映涵蓋全市地質礦產調查評價、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動態變化以及總體規劃的實施情況。加強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對違反礦產資源規劃擅自批準礦業權的,要予以查處,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和有關領導者的責任。第九章 附 則1、規劃經江蘇省人民政府審核批準后實施。2、規劃由文本和規劃圖、附表組成,具有同等效力。3、規劃由揚州市國土資源局負責解釋。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