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惠陽區永湖鎮麻溪村村莊整治規劃方案項目說明書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4397
2024-10-10
18頁
93.50KB
1、目 錄 1 規劃背景和規劃依據31.1 規劃背景31.2 規劃指導思想32 規劃依據33 現狀分析43.1 村莊概況43.2 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43.3 整治區現狀分析53.4 村莊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74 規劃整治目標與原則84.1 規劃目標84.2 規劃原則85 用地規劃布局95.1 居住用地規劃95.2 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規劃95.3 綠化用地規劃106 村莊道路整治106.1 過境交通106.2 區內道路規劃整治及道路建設計劃107 村民住宅及居住環境的整治與建設117.1 居住條件評價117.2 已建住宅及院落的整改118 公共服務和公用工程設施規劃138.1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詳52、.2)138.2 供水工程規劃138.3排水工程規劃138.4供電工程規劃148.5電信工程規劃159 村莊整體環境整治規劃159.1 綠化種植及古樹保護159.2 水體整治159.3 拆除危房、舊屋159.4 人畜分離1610 規劃實施的措施與建議16附表:整治項目及概算一覽表181 規劃背景和規劃依據1.1 規劃背景(1)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而村莊整治規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底迫切需要。麻溪村作為惠州市惠陽區村莊整治規劃的示范點,要發揮其在惠州市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中良好的示范效應,規劃建3、設在充分把握解決“三農”問題宏觀政策底基礎上,落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2)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本次村莊整治規劃按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有重點、有步驟地組織村莊開展改水、改廁、改路、改灶、改房等五改工作,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環境問題,改善村容村貌。1.2 規劃指導思想(1)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思路為指導,以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為目標。(2)尊重村莊特色,保護本地文化,延續村莊肌理,挖掘村莊潛力;(3)尊重農民權利,采取規劃引導的方式,不代替農民建房,不強制農民拆遷;(4)保護村莊生態環境,加強生態循環系統建設。2 4、規劃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及相關子法、條例、規章;(3)村鎮規劃編制辦法(1993年9月27日建設部建標1993732號發布執行)(4)村鎮規劃標準(GB2018893);(5)廣東省鄉(鎮)村規劃建設管理規定;(6)廣東省村鎮規劃指引;(7)廣東省村莊整治規劃編制指引(試行);(8)永湖鎮總體規劃(20052020)。(8)城鄉規劃法(2008年1月1日施行)3 現狀分析3.1 村莊概況 地理位置 麻溪村位于惠陽區永湖鎮西面,省道S357從該村北部穿境而過。麻溪村東臨惠澳大道及建設中的惠淡大道,西臨惠鹽高速公路,離惠鹽高速公路鎮隆出入口約7公里,5、交通優勢條件明顯。麻溪村東南距離惠陽區淡水約20公里,西北距離惠州市區約20公里,南距深圳5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毗鄰多個經濟發達地區,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條件明顯。自然條件麻溪村村域面積約為20平方公里,現有農田2300多畝,山地2萬多畝,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麻溪村日照充足,雨量充足,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1.8,極端最高氣溫為36.5;年平均降雨量為1790毫米,最多年份達2350毫米,最少年份只有721.1毫米。主導風向為東南風,次主導風向為西北風。3.2 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人口現狀麻溪村下轄26個村民小組,有村民606戶,約2800人,其中有黨員68人,村委班子成員約 76、人。此次村莊整治范圍主要在省道S357以南、徑子頭水庫壩以東的現有村莊所在地,包括石堆、陳新、下新、神山村民小組,整治范圍面積約21.2萬平方米。整治范圍共有村民74戶,人口350人,黨員18個。 產業現狀及村民收入情況麻溪村產業結構以第一產業為主,第二產業較弱。麻溪村的第一產業主要為糧食(水稻)、蔬菜、果樹等。村內耕地以水田為主,家禽、家畜均以自家圈養為主,不成規模。水塘數量不多,部分村民從事漁業養殖。麻溪村第二產業主要以租地合作共建、或征地建廠發展而來,近年來由于地理位置優越及本村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陸續有不少企業到麻溪村來投資辦廠,有力地帶動了麻溪村經濟的發展。麻溪村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土7、地出租收益,部分年輕出外打工。村民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麻溪村集體經濟收入較為薄弱,2007年村集體收入為8萬元。3.3 整治區現狀分析 規劃范圍此次村莊整治范圍主要在省道S357以南、徑子頭水庫壩以東的現有村莊所在地,包括石堆、陳新、下新、神山村民小組,整治范圍面積約21萬平方米。 村莊建設現狀新農村建設以來,麻溪村在村容村貌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限于村集體經濟收入有限,投入整治經費較少,所以成效不大。具體說來,麻溪村在村委領導的帶領下,發揚集體主義精神,重點整治、清掃全村衛生黑點,剪除雜草,清理水塘,真正做到了村容整潔。(1)村民住宅麻溪村的民居建筑主要分為傳統與現代兩類建筑。傳統的民8、宅數量不多,特點是帶有濃厚的客家風格,部分年代較老的建筑則遵從圍龍屋的傳統形制。主要以祠堂為中心進行建設,以天井形式進行空間組合變換。新建住宅多在原址拆建或沿村道進行建設,建筑形式較為簡單,大部分為平面四方,平屋頂,外立面貼面磚。(2)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整治范圍內現有村委會一個,小學二所,衛生站一所。村委會占地約300平方米,辦公樓占地約100平方米,建筑3層,建筑面積約400平方米。衛生站位于村委辦公樓首層,建筑面積約100平方米。麻溪村共有二所小學,分別是聯治小學和光漢小學。聯治小學位于村委會旁,占地約4000平方米,教學樓、辦公樓建筑面積共約500平方米;有5個班100個左右學生,教職工共9、有9人。光漢小學位于省道S357邊,毗鄰金果灣休閑度假村,占地約1萬平方米,教學樓、辦公樓建筑面積共約 平方米;有6個班200個左右學生,教職工共有10人。(3)道路規劃區對外交通聯系便捷,省道S357東西走向,從規劃區北邊穿境而過,使得規劃區與陳江、惠州城區中心及永湖鎮區中心的聯系都非常便捷。規劃區進村主干道仍是沙石路面,路幅較窄,只有34米;下雨天時候,道路坑坑洼洼,村民出行十分不方便。其它村道也都只有沙石路面,路幅平均在23米之間。(4)公用工程設施電力現狀麻溪村供電由就近變電站提供,該村現狀無裝設路燈。給水現狀目前,麻溪村生活用水全部采用山上的地下山泉水,由村民自資建有一蓄水池,并由給10、水管道引至村民家中。但因水池容量較小,在冬季時不能保證用水量,并且蓄水池年久失修,存在漏滲現象。排水現狀村內沒有單獨設置雨水排放系統,雨水直接排入農田或灌渠;改造舊屋和新建樓房內設有衛生間,污水排至化糞池,經處理后排至灌渠或農田。現狀用地統計一覽表項 目單位數值比重()人均面積(m2/人)整治區總用地公頃21.20100606其 中居住建筑用地公頃5.0623.9144道路廣場用地公頃0.683.219水域和其他用地其中水域公頃0.5572.9441菜地公頃4.89園地公頃6.20牧草地公頃3.82居住戶數戶74居住人口人350 現狀建筑評價本次規劃將規劃區范圍內的建筑依建筑年代、建筑質量、建11、筑使用狀況、建筑文化價值等方面綜合評定,劃分為五類:一類(保護)、二類(保留)、三類(整治)、四類(在建)、五類(拆除)。通過建筑綜合評價,為規劃的實施建設提供依據。建筑質量分類說明表分類定義面積(m2)棟數(棟)一類(保護)具有傳統地方特色、反映本村發展歷史且藝術價值較高的各種世居、祖屋或祠堂,它們有的曾經修繕過,但大部分尚需經過改造、維修方能長久保存; 建筑細部處理雖然簡單但是建筑風格、形式與結構均保持本村傳統的建筑群體,它們雖然單幢看來不具保護價值,但作為一個整體可以體現村落的原始肌理,應予以保護。-二類(保留)建筑形式普通,但質量較好的老屋,無需大修大補,只需常規維護即可繼續長時間使用12、;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新建的各種住宅、公共建筑,雖然與村落傳統建筑風貌不符,但建筑質量較好,外立面經過處理,使用價值較高。969651三類(整治)殘存禿敗、經過修葺整治可繼續使用、且不具保護價值的老屋;新修建但外立面未經處理、影響村容村貌的建筑。496776四類(在建)已售的宅基地,打好地基或正在建設的建筑。801五類(拆除)臨時性建筑(按規定2年后拆除),破舊廢棄的土房,結構簡易、景觀效果差的棚屋,繼續使用將對村民生命造成生命威脅的危房。109593.4 村莊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麻溪村村莊建設上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歸納如下幾點:(1) 村道沒有硬底化,即現狀村道還只是砂石路面,路幅較窄13、;下雨天時候,道路坑坑洼洼,村民出行十分不方便;(2) 缺少村民公共活動場所,比如一片成蔭公共綠地、休閑小廣場(村民聚會廣場)等;不利于村民互相交流,增進感情的融洽;(3) 缺少圖書閱覽室等文化娛樂設施,不利于提高村民文化生活水平;(4) 存在少量危房建筑,對村民生命安全構成一定的威脅;(5) 沿村道兩側村民房屋布局雜亂無章,個別建筑立面比較破舊;(6) 村民飲水問題得不到有效保障,現狀集中供水水箱容量較小,并且較為破舊,存在質量問題;(7) 沿村道附近一些池塘沒有被保護利用,污染較為嚴重,影響到村容村貌;(8) 缺少公廁、垃圾收集點等市政公共服務設施。4 規劃整治目標與原則4.1 規劃目標逐14、步改變村莊建設用地粗放式使用的模式,提高村莊建設用地的使用效率;有重點、有步驟的組織開展“三清五改五有”工作,即清理垃圾、清理河塘、清理亂堆放;改水、改廁、改路、改灶、改房;有整治規劃、有文體活動場地(室)、有一片成蔭綠地、有垃圾收集池(站)、有污水處理簡易設施。改善村容村貌,為村民生活生產營造良好環境。4.2 規劃原則(1)政府引導,村民參與政府加強政策引導、技術服務。積極引導村民參與和監督村莊整治規劃的編制與實施工作。村莊整治規劃過程中所有成果及時公開,確保規劃確定的目標、內容和實施方法能充分體現村民意愿和利益。(2)因地制宜,體現特色立足實際,探索適宜麻溪村的整治模式,避免大拆大建,堅持15、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穩步推進。保持和體現麻溪村自然地域特征、人文特色與時代特色。(3)合理分區,配置設施對村莊功能用地進行適當的調整,做到居住用地與工業用地分離、生活區與養殖區分離(人畜分離)。配置必要的公共設施和活動場地。(4)延續特色,美好環境挖掘傳統、傳承文脈,維護原有空間肌理,傳承文化傳統。(5)節約資源,降低整治成本落實農村“一戶一宅基地”政策,節約用地,盡量少占耕地。厲行節約,做到節水、節能、節材,提倡利用太陽能、沼氣等新能源。避免大規模的拆建與過高標準的設施建設。5 用地規劃布局5.1 居住用地規劃(1)舊村整治區將麻溪村北部石堆、陳新、下新、神山村民小組現狀居住用地劃定為舊村整16、治區。通過現狀調研,全方位把握村莊居住環境情況與建筑質量情況,通過用地布局的調整、景觀綠化的塑造、交通路網的梳理、基礎設施的完善來提高村莊整體環境質量;針對保護、保留、整治、在建、拆除五類住宅建筑的不同特點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改善村民居住條件,優化村莊建筑風貌。(2)新村建設區由于當時麻溪村征地返還自留地較為分散,麻溪村新村建設區形成不了大片集中建設區,因此規劃新村建設區主要在村民各片自留地實施,通過完善小區的生活配套設施,來進一步改善村民的居住生活環境。5.2 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規劃麻溪村已經配套建設了一定規模的公共服務設施,包括村委會、小學、衛生站、籃球場等。規劃通過新增和改造來完善公共設施17、配套。規劃選址在規劃整治區進村主干道邊結合現狀用地,規劃一處村級公共戶外活動中心,內容包括表演小廣場、聚會廣場、休閑娛樂等等設施。規劃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在規劃整治區范圍內按一定服務半徑要求增設2座公廁。公廁一般結合公共綠地、公共活動場所等人口密集場所布設。沿村干道路以及村道按一定服務半徑要求布設多處垃圾收集點。5.3 綠化用地規劃在規劃整治區內按一定服務半徑要求規劃幾處公共綠地,其中重點建設一處公共綠化場地。規劃選址在進村主干道邊,結合現狀果樹,規劃一處村級公共綠地,服務整個規劃整治區。該處公共綠地規劃布置有表演小廣場、聚會廣場、休閑娛樂等等設施。規劃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村莊其他地方18、將利用原來的閑置地,結合現狀古樹、水塘,經過簡單的硬地處理和鄉土植物栽種,布置座椅等休閑設施,形成村民交流戶外空間,促進村民鄰里感情的認同與互動。另外,沿進村主干道兩邊進行綠化配置,種植有地方特色的行道樹,增強地方鄉土文明特色的同時改善村容村貌。6 村莊道路整治6.1 過境交通麻溪村規劃整治范圍內主要有一條省級公路(省道S357),也是麻溪村對外聯系的主要交通干道,即永大公路。永大公路(省道S357)從麻溪村北側穿境而過,兩端分別聯系鎮隆、陳江以及永湖。現狀道路紅線控制為16米,現狀水泥路幅10米,雙向2車道,路面質量一般。6.2 區內道路規劃整治及道路建設計劃(1)道路系統規劃麻溪村整治區內19、的道路整治以新增和改造現有道路為主。麻溪村整治區的道路等級規劃主要分為兩個等級,村內主干道和村內次干道,道路紅線分別為12米、35米。進村主干道道路紅線控制為12米,水泥路面5米,兩邊以次是2米的綠化帶及1.5米的景觀水道。村次干道主要為村民住宅的宅前路,路幅難以統一,建議因地制宜,分別留足寬度。兩外,也因此類道路數量較多,難以一一村列入此次規劃整治項目范圍,宜將此類道路的建設交由村委納入統一的道路建設計劃中進行。(2)豎向規劃 麻溪村規劃整治區內場地大體平整,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緩慢傾斜,場地標高在50.553.5米之間。村西北面有一水庫壩堤,標高較高。村西南有一山體,山頂最高標高為97.2米。20、規劃區地面雨水根據地勢走向就近排向沿村主干道的水渠。7 村民住宅及居住環境的整治與建設7.1 居住條件評價麻溪村住宅建筑按年代基本分為兩類,八十年代及以前建造的老宅和九十年代以后新建鋼筋混凝土房子。對于老宅,由于年久失修,許多房子都面臨著殘舊破敗的問題。部分建筑間距過小,影響了住宅的日照、車輛的通行及防火防災的要求。老宅居住條件總體較差,建筑較密集,采光、環境、防火以及交通等條件都需要改善。九十年代以后新建的居民住宅建筑質量較好,但建筑外觀及立面不統一,觀感欠佳。7.2 已建住宅及院落的整改 住宅整治分類根據本次規劃現狀建筑評價中的建筑分類標準,對規劃區的住宅建筑細分為五類,分別提出相應的保護21、內容與整治措施,以便更好的結合村莊的發展實際,處理好近期建設與遠期發展、改建與新建的關系。 住宅整治內容與措施(1)一類(保護)住宅措施:對這些有保護價值的宅院,災保護其特有風格完整的前提下,還得對其安全性和居住環境進行適當的改善,具體措施如下:對后期加蓋的與原建筑風格明顯不符合的亂搭亂蓋建筑應予以分批拆除,維持整座建筑完整的建筑風貌;對一些不太牢固的建筑應予以加固,增加抗御一般自然災害的能力,確保其居住安全,延長其使用壽命。(2)二類(保留)住宅措施:對老宅的整治基本上和上面的保護建筑的整治相似,對新宅的整治具體如下:完善其基本的配套功能設施,有條件者可改建私廁與廚房;盡快完善外立面的處理,22、在完善外立面時要盡量保持與原村莊風貌一致,適當的使用一些與原建筑相同的符號,包括色彩、造型、窗花等。(3)三類(整治)住宅措施:對此類老宅的整改應當以修補為主,局部破敗可拆除;新修建住宅做好外立面的整治工作,具體如下:對一些存在安全隱患、不太牢固的建筑應予以加固,增加抗御地震等一般自然災害的能力,確保其居住安全,延長其使用壽命;對一些防礙消防通道且年代已久的老宅,建議可以拆除,用作綠化用地;新建住宅應注重外立面及周邊環境的處理,使其融入村莊整體風貌環境中。(4)四類(在建)住宅措施:此類住宅應控制建筑形式與村鎮整體建筑風貌的統一,同時注重住宅周邊及內部庭園綠化的建設,提升居住環境質量及村莊整體23、環境品質。(5)五類(拆除)住宅措施:棚屋及年代久遠的泥磚屋在許多村莊中均有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村莊整體風貌和居住環境質量,并且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應當予以拆除;拆除后的用地可改為公共綠地或公共活動場地等,或作為村莊未來發展的儲備用地。 其他整改(1)整改廁所根據調查統計,麻溪村絕大部分村民住宅都建有自家廁所,并配有小型化糞池,家庭衛生條件較好。但麻溪村缺乏公廁,因此,本次整治規劃統一修建公共廁所。結合麻溪村人口分布及服務半徑要求,在整治區內規劃布設2個公廁。(2)整改廚房麻溪村現狀廚灶情況是大部分村民用上了液化氣,少數村民廚灶情況是木柴與液化氣并存,木柴燃料對生態環境存在一定的破壞,液化氣相24、對而言成本較高。因此,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結合養殖業,由村委會統一布設灶氣池,結合道路鋪設地下管線,對沿街用戶供氣,逐步深入用戶,繼而取代木柴、液化氣等燃料。(3)房前屋后的綠化規劃要求有條件的住宅房前屋后都應該進行綠化。沿路無院落住宅樹種宜以道路綠化統一。8 公共服務和公用工程設施規劃8.1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詳5.2)8.2 供水工程規劃 供水量預測規劃綜合用水指標為200L/人d,規劃人口按350人計(估算值),則預測遠期平均日用水量為70m3/d,取日變化系數為2.0,則最高日用水量為140m3/d。 水源規劃麻溪村近期繼續采用地下山泉水為本村的水源,但需對蓄水池的容量擴建和對原水作初級25、處理。供水管網規劃麻溪村供水干管管網沿規劃道路敷設成環狀、枝狀相結合,干管管徑規格為DN150mm,巷道內的支管采用樹枝狀布置,支管管徑規格為DN25DN50mm,負擔有消防管道管徑不小于DN100。管材統一采用室外聚氯乙烯給水管。消防供水規劃 消防用水量直接由市政管網供給。室外消火栓設有一個直徑100mm和兩個直徑65mm的栓口,室外消火栓保護半徑不大于120米、間距不大于150米,與房屋外墻的間距不宜小于5m,當有困難時可適當減少,但不應小于1.5m。因此,麻溪村共需設置室外消火栓5個。8.3排水工程規劃 排水體制根據麻溪村村莊整治規劃及環境保護要求,規劃村莊采用雨污分流排水體制。 污水量26、預測根據室外排水設計規范,污水量按給水用量的80計算,則麻溪村設計污水量為112m3/d。污水管網系統布局根據麻溪村住宅分布特點和布局,規劃在道路下敷設排水管道,污水經收集排入污水截流干管。雨水系統規劃麻溪村村戶設獨立雨水收集系統,采用分流排水,就近排至路邊引水渠中,再由引水渠排至村外農田或溪河。8.4供電工程規劃 負荷預測單位指標取5KW/戶(其它用戶已折算入住戶),需要系數取0.5,規劃戶數為74戶,則電力負荷為5740.5185KW 線路規劃在線路改造時,應按照最大電流線路截面,一般主干線采用180截面的架空電纜線路,支線采用90截面的架空(或埋地)電纜線路,支線未能在主開關的有效保護范27、圍內時應加開關保護,同時考慮主干線之間的聯絡。線路的敷設應結合農村居屋的特點,建議采用架空敷設,在條件許可時亦可采用電纜埋地敷設,或架空與埋地相結合的方式敷設,敷設位置可沿道路、居屋騎樓、屋檐等。考慮村容的整潔,建議電力、電信和有線電視線路同桿架設。 道路照明麻溪村道路照明不足給村民的生活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建議采用沿低壓主干線設置路燈。路燈可安裝在電桿上、屋檐下等利于照明和管理的場所。照度要求為20LX,光源采用節能燈或汞燈。8.5電信工程規劃目前麻溪村電話普及率在98%以上,但有線電視目前還沒接通,村民電視收看方面十分不方便,本次規劃有線電視線路與電力、電信線路同時布設。電話接線盒可以滿28、足村里的長遠發展。9 村莊整體環境整治規劃9.1 綠化種植及古樹保護規劃將沿村級主干道進行綠化建設。本次整治規劃將進村主干道配置行道樹,綠化長度約為1000米,估算投資約為60萬元(綜合考慮路燈、行道樹種植鋪、線路整治等)。此外,對建筑密集區進行疏通,種植果園,滿足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綠化村莊。果園點狀分布于村莊中,顯得自然和諧。規劃建議村民對自家庭院進行綠化。規劃充分利用村莊古樹來塑造村莊風貌。圍繞古樹建設小廣場,在樹下布置石凳座椅、休閑健康器械等設施,創造出一個文明、幸福、和諧的村莊生活環境。9.2 水體整治麻溪村沿村主干道有許多池塘,池塘的水由于缺乏保護利用,池水多數受到污染,十分可惜。29、規劃建議對這類池塘加以保護,加建池塘圍欄,疏導池水,使之可以循環自凈。在池中可以種植多種有利用水體凈化的水生植物,使之建立一個自然的生態鏈,在小范圍內達到自然的生態平衡。結合這些水塘建設公共活動空間。9.3 拆除危房、舊屋出于安全使用、疏通路網、整理土地、美化環境等因素的考慮,本次規劃共需拆除各類危房、破舊房127座。9.4 人畜分離從衛生角度出發,考慮豬舍、牛舍的清潔衛生問題,規劃要求牲續集中在圈養棚內圈養,并且要求圈養棚要跟村民住宅有一定的距離。10 規劃實施的措施與建議(1)加強領導與協調,為規劃實施提供組織保證根據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30、行政區域的村莊、集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鄉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村莊、集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永湖鎮是麻溪村規劃、建設和管理的直接領導和協調機構,必須加強對麻溪村規劃實施和建設管理的指導和監督。麻溪村村委會是本村規劃實施的直接推動者和管理者,可以通過建立規劃管理的村規民約,使麻溪村的規劃建設走入法制化軌道。對村莊建設、宅基地分配等重大事項應該建立起議事、決策制度。村莊市政設施的維護、污染治理、環衛清掃、垃圾運輸、綠化養護等日常工作應該由村委會的負責管理,經費主要由村的集體經濟解決,如果經濟許可,可以雇請專業公司管理維護。(2)實施公眾參與,為規劃實施提供制度保障根據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31、,“村莊建設規劃須經過村民會議同意,由鄉級人民政府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因此,在村莊規劃建設過程中,應該在村委會建立相應的議事機制,在村莊規劃階段,須召開村民會議討論,充分聽取村民對村莊規劃和設計方案的意見;對村莊建設過程中重大工程的決策,須召開村民會議討論,充分體現村民的要求。鼓勵村民采取合適的手段和方法,參與麻溪村的開發建設,使他們作為開發者和建設者參與實施規劃的全過程,從而體現規劃和建設的以人為本和長期活力。(3)多渠道籌集資金,為規劃實施提供資金保障從麻溪村的實際情況來看,村莊整治的經費主要采取村集體出資、村民投入、社會資助“三位一體”的多元化投資格局,多渠道籌集資金,確保村莊建設資金32、來源。對于村民住宅、庭院等私人權屬物的建設、改造則主要依靠村民的個人經濟能力解決。同時,鼓勵和引導村民義務投工、投勞,建設一些對其直接受益的基礎設施,同時達到改善村容村貌的目的。(4)吸納多方參與,為規劃實施提供廣泛的群眾基礎廣泛宣傳麻溪村村莊整治規劃,引導黨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會知名人士和志愿者支持和參與麻溪村的村莊整治建設,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麻溪村建設的氛圍。充分發揮城市帶動農村的作用,加大城市經濟對農村的輻射,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資源對農村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醫療等方面對農民的服務,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附表:整治項目及概算一覽表項目類型工作量投資估算資金來33、源實施時序備注單價總價(萬元)配套完善公共服務和市政工程設施文化站300m21000元/m230多方籌集2008公共廁所1座60000元/座6多方籌集2008垃圾收集點7座800元/座0.65多方籌集2008公交候車亭1座10000元/座2多方籌集2008小計38.65村容村貌整治廣場1900m2200元/m238多方籌集2008小計38道路整治道路名稱路寬(m)路長(m)單價(元/米)改造總價(萬元)新建總價(萬元)多方籌集實施時序備注村主干路51120500562008本次道路整治工作以疏通路網、新建、拓寬道路為主沿路景觀整治121000650652008村主支路382030024.62009小計145.6總計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