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物流產業發展規劃報告方案建議書20092012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4479
2024-10-10
22頁
943.50KB
1、成都市物流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2)根據國務院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成都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綱要等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 “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搶先一步建設西部物流中心”發展戰略部署,為加快我市物流產業發展,特制定本規劃。一、國際國內物流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物流業是支撐現代制造業和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其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全球物流業保持持續增長,其專業化程度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不斷下降。2008年全球物流總費用達8萬億美元,發達國家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約為2、10%左右。目前,日本、德國、美國已成為世界上物流產業最發達的國家,新加坡、香港成為以物流為支柱產業的亞洲國家和地區。近年來,我國物流業總體規模快速增長,物流費用成本呈下降趨勢。2008年我國物流業實現增加值2萬億元,占GDP的6.6%,同比增長15.4%,而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為18.1%,同比下降0.1%。國家將重點發展長三角、珠三角、華北、西南等九大物流區域,建設十大物流通道和一批物流節點城市。上海、廣州、天津等區域物流中心已初步形成,其他區域物流中心地位的競爭愈加激烈。(一)運輸業。1.航空運輸。2008年,全球航空貨運營業收入600億美元,未來20年內將以年均5.8%的速度持3、續增長。目前,已發展形成美國芝加哥和孟菲斯、德國法蘭克福、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國際性航空貨運樞紐,以及以漢莎貨運航空、新加坡貨運航空、英航貨運航空、日本貨運航空等為代表的專業航空貨運公司。航空運輸是我國運輸市場中增長最快的運輸方式,自2000年以來,年均增長速度達14%。我國已成為全球航空運輸業增長最快的國家,國際航空巨頭紛紛入駐。2008年全國航空貨郵吞吐量達883萬噸,未來10年我國航空運輸業仍將保持高速增長。目前,上海、北京、廣州已成為我國三大航空貨運樞紐,貨郵吞吐量占全國的50%以上。2.鐵路運輸。由于石油價格不斷上漲、環境問題日趨嚴重等因素,在幅員遼闊或不具備水運條件的國家,鐵路運輸以4、其能耗低、污染小的優勢重新受到重視,成為中長距離陸路貨物運輸的主要方式。目前,漢堡、芝加哥、巴黎、莫斯科等內陸城市已發展成為大型鐵路貨運樞紐。世界各國紛紛組建和改制成立鐵路物流公司,提供貨運延伸服務,使其適應海鐵聯運、公鐵聯運等多式聯運的發展。近年來,隨著我國鐵路建設的加快,客貨運分線運行逐步實現,鐵路貨運能力快速增長。2008年全國鐵路貨運總發送量達33億噸,占貨運總量的13%,同比增長4.6%。隨著成都、上海、昆明等18個集裝箱中心站的建設以及集裝箱五定班列、雙層集裝箱運輸等先進運輸組織方式的推廣應用,將逐漸改變傳統的鐵路貨物運輸方式,形成高效的鐵路集裝箱運輸網絡。3.公路運輸。公路運輸在5、世界各國交通運輸業中處于主體地位,公路貨運量約占貨運總量的65%,是其他運輸方式不可替代的末端運輸,呈現長期穩定增長的趨勢。發達國家大型公路運輸企業占據了公路運輸市場的主體地位,超大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有的超過20%。歐美國家公路干線運輸普遍采用大噸位廂式貨車、集裝箱運輸專用車。我國公路貨運量快速增長,2008年全國公路營業性貨運量達191億噸,占貨運總量的75%,同比增長16.5%。大型廂式貨運車輛、集裝箱運輸車輛在沿海發達地區得到廣泛應用。國內公路貨運站場建設速度加快,現代化貨運站場功能不斷完善。(二)倉儲業。世界倉儲業逐漸向用地集約化、倉庫設施標準化、管理信息化、裝卸自動化、服務綜合化方向6、發展。隨著物流產業的分工細化,專業投資開發建設倉庫的物流地產商,以其專業化經營、定制化設計、標準化建設、集約化用地的特點在全球范圍內廣泛產生,出現了如美國普洛斯、安博等巨型物流地產商。2004年以來,我國標準化倉庫需求增長迅速,倉儲業投資年均增幅高達40%左右。2008年全國倉儲業固定資產投資額1100多億元,投資增幅遠高于運輸業、貿易業和配送業。普洛斯、安博等外資物流地產巨頭和深圳寶灣、上海宇培等國內物流地產商紛紛在全國物流節點城市大規模投資建設標準化倉庫。(三)配送業。發達國家配送業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起步,目前已構建形成不同層次的專業化配送體系。在制造業領域,生產資料通過社會配送實現的7、份額逐年提高,最高達69%;在流通領域,消費品幾乎全部通過自營配送體系和社會配送中心來完成,逐步形成了集倉儲、包裝、分揀、配送一體化的商業配送模式,大型連鎖商業企業如沃爾瑪、家樂福等都建立了全球性采購和區域性配送體系。2008年,我國配送業實現增加值1633億元,現有各類配送中心2000多個,配送業市場規模急劇擴大。在生產環節,家電、鋼鐵、汽車等行業的大型企業開始利用供應鏈管理理念改造原有的倉儲、運輸系統,將配送業務分離或直接外包;在銷售環節,大型商貿流通企業特別是連鎖商業企業紛紛建立多功能、一體化的配送中心。隨著制造方式和商貿流通模式的變革,我國配送業將具有更加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四)快遞8、業。快遞業是物流配送業中重要的分支,發展十分迅猛,營業額年均增速高達25%30%。在電子商務迅速增長的拉動下,全球快遞業出現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經營規模超過2000億美元,產生了聯邦快遞(FedEx)、聯合包裹(UPS)、荷蘭天地(TNT)、德國敦豪(DHL)四大快遞巨頭。2000年以來,我國快遞業以每年超過25%的速度增長,2008年快遞業市場規模達500億元。國際四大快遞巨頭都在我國成立了獨資公司,其在國際快遞領域占有絕對優勢;郵政快遞擁有完善的網絡和政策支撐,在國內快遞領域占有重要地位;民營快遞在價格和服務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涌現出申通、順豐等一大批知名企業,整體規模和市場份額增長迅速9、。二、我市物流產業現狀及優劣勢分析(一)運輸業。1.航空運輸具備建設西部航空貨運樞紐的突出優勢。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我國規劃的六大區域性樞紐機場之一,是西部最大的機場,2008年旅客吞吐量超過172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37萬噸,位居全國第五、西部第一;成都地處歐亞國際航路中點,每天有近50個國際航班飛越上空,具有建設中國至歐洲航空貨物轉運中心的條件和優勢;在西部城市中率先建成了機場第二跑道,在搶占西部航空市場方面至少贏得了兩年的發展先機;先后與國航、深航、翡翠航空、東航簽訂了建設西部航空樞紐的戰略合作協議。隨著國際直飛航線數量的增加、國內航線網絡的完善和航空物流園區的形成,我市航空運輸業將迎10、來高速增長。2.鐵路運輸具備建設西部鐵路貨運樞紐的良好基礎。成都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鐵路樞紐,2008年鐵路樞紐貨運量達3067萬噸,同比增長3%,位居西部第一,鐵路集裝箱運量約18萬標箱,連續10多年高居全路第一;新增成蘭、成貴等8條鐵路已列入國家規劃,成蘭鐵路、成都至蒲江鐵路、成昆鐵路貨運外繞線和普興貨站、新興貨站、大彎貨站等鐵路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全國規模最大的成都集裝箱中心站一期工程2009年12月建成投運,鐵路貨運能力將大大提升。另一方面,鐵路網絡建設還需要較長的時間,西部鐵路樞紐地位面臨著周邊城市特別是重慶、西安的有力競爭。3.公路運輸具有建設西部公路貨運樞紐的良好條件。成都是全國45個11、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也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網的重要支撐點,2008年全市公路貨運量達20735萬噸,同比增長41.5%;作為西南地區的商貿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公路貨運需求巨大,具備形成公路貨運樞紐的貨源條件;引入浙江傳化公路物流港營運模式,建成國內領先、西部最大的公路貨運集散中心,已初步形成了公路貨運發展的公共平臺。另一方面,我市公路貨運還缺乏大型龍頭企業,貨運市場“弱、小、散、亂”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還不能滿足現代物流業對公路貨運的要求。(二)倉儲業。倉儲業市場發展空間巨大。成都現有倉庫總量約300萬平方米,但絕大部分倉庫陳舊、設施簡陋且地處中心城區,已不能適應物流業和城市發展的需要。近年來,12、一大批物流地產商和物流企業進入成都,已建成50萬平方米標準化倉庫和特種倉庫,但高端倉庫仍供不應求。未來幾年內,成都倉儲業投資將以30%的速度持續增長。(三)配送業。配送業具備跨越式發展的基礎條件。近年來,成都的汽車、IT等制造業形成了一定規模和產業鏈雛形,鋼材、機電、小商品等批發市場正處于升級換代階段,連鎖超市、便利店等零售業態的發展在國內名列前茅,構成了發展配送業的市場基礎。隨著物流園區(中心)的全面建成,一批為制造業和商業企業服務的多功能配送中心相繼投入使用,配送業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四)快遞業。快遞業發展勢頭迅猛。全球四大快遞巨頭和郵政速遞都在成都建立了快件區域分撥中心,國內申通、順豐13、圓通等知名快遞企業已落戶;航空貨運設施和通關環境不斷完善,為快遞業的發展創造了基礎條件;商務中心、金融中心、電子商務城市建設加快,為快遞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由于中心城區交通擁擠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快遞業的發展。三、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一)總體思路。堅持以改善投資環境和提高物流效率為目標,以引進和培育知名物流企業為重點,以建設物流園區(中心)和整合物流資源為主線,以重要交通基礎設施為依托,大力發展運輸業、倉儲業、配送業、快遞業,搶先一步建成西部物流中心和全國物流體系中的重要節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二)發展目標。到2012年,初步建成西部物流中心和全國物流14、體系中的重要節點,物流業實現增加值500億元,年均增長18%以上。1.新開通10條國際直飛航線,航空貨運量達到80萬噸,建成中國至歐洲航空貨物轉運中心,形成西部最大航空貨運樞紐。2.新開通5條鐵路集裝箱五定班列,集裝箱貨運量達到50萬標箱,建立大宗貨物中轉中心,成為西部最大鐵路貨運樞紐。3.基本完成成都國際航空物流園區、成都國際集裝箱物流園區、青白江物流園區、新津物流園區、龍泉物流中心、新都物流中心、雙流物流中心、成都保稅物流中心(以下簡稱四園區四中心)的建設,形成200萬平方米標準化倉庫,引進50個國際國內大型知名物流企業設立區域分撥中心和配送中心。4.培育50戶年營業收入過億元的大型物流企15、業,5戶業務輻射西部地區、年營業收入過10億元的龍頭物流企業,20戶自有大型貨運車輛50輛以上的大型公路貨運企業,10戶自有標準化配送車輛100輛以上的城市配送企業。5.國際國內大型網絡化物流企業在成都的數量占西部主要城市(成都、重慶、昆明、西安)總量的50%以上。四、規劃布局和發展重點(一)規劃布局。1.重點建設兩個國際性樞紐型物流園區。依托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在機場國際國內貨運站附近建設輻射西部(乃至全國)、連接國際國內主要城市的國際性樞紐型成都國際航空物流園區,發展航空運輸及相關倉儲、配送、快遞業;依托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在中心站附近建設輻射西部、聯結港口和國內主要城市的國際性樞紐型成都16、國際集裝箱物流園區,發展鐵路集裝箱運輸及相關倉儲、配送業。2.加快建設兩個鐵路散貨物流園區。依托青白江大彎鐵路貨站和新津鐵路貨站,在貨站附近建設輻射西南地區、聯結全國各大城市,以處理鐵路散堆裝貨物業務為主的青白江物流園區和新津物流園區。3.加快建設四個區域性綜合型物流中心。依托城市北面的成綿高速公路,在繞城高速公路外側附近的新都區三河鎮境內,加快建設輻射四川北部經濟區域及北面臨近省、市,承擔北部城際配送和市域配送功能的新都物流中心;依托城市東面的成渝高速、成南高速公路,在繞城高速公路外側的成都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范圍內,加快建設輻射成渝經濟帶、川東川南經濟區域,承擔長江流域公、水聯運和東部市域配17、送功能的龍泉物流中心;依托城市南面的成樂高速、成雅高速、川藏公路,在繞城高速公路外側的大件路附近,加快建設輻射樂山、雅安、攀西經濟區域和西藏、云南,承擔城際配送和南部市域配送功能的雙流物流中心;依托成都出口加工區,在繞城高速公路外側的成灌公路旁,建設輻射西部地區加工貿易企業的保稅物流中心,發展保稅倉儲及配送。4.合理選擇發展一批專業性物流配送站。依托大型工業集中發展區、商品交易市場、中心城區商業網點,在全市范圍內建設50個物流配送站,發展制造業配送和商業配送。5.大力推進建設綜合保稅區。整合成都國際航空物流園區、成都保稅物流中心(B型)、成都出口加工區,設立成都綜合保稅區,重點發展國際中轉、國18、際采購、國際分銷、商品展示、轉口貿易。(二)發展重點。1.運輸業。(1)航空運輸。重點發展基地航空公司、航空貨代企業、國際直飛客貨運航線、國內全貨機航線、成都至國內航空樞紐城市的“空中快線”、國際航空貨物轉運中心、機場新貨站。(2)鐵路運輸。重點發展成都至沿海港口、沿邊口岸的集裝箱五定班列,成都至國內主要城市的貨運五定班列、行包專列,國際集裝箱轉運中心、大宗貨物轉運中心。(3)公路運輸。重點發展成都至周邊中心城市和省內二級城市的城際貨運班車,以公路貨物中轉、公鐵聯運、公水聯運、公空聯運為特色的公路貨運集散中心。2.倉儲業。(1)倉庫。重點發展標準化通用倉庫、現代化特種倉庫(冷凍冷藏庫、氣調庫、19、危化品倉庫等)、自動化立體倉庫。(2)倉庫設備。重點發展托盤、貨架、自動化分揀設備、流通加工設備、檢測設備、倉庫信息管理系統。3.配送業。(1)制造業配送。重點發展工業企業共同配送中心,汽車、電子、化工等制造業零部件配送和產成品分撥中心。(2)商貿配送。重點發展城市商貿集中配送中心、生鮮食品冷藏配送、標準化城市配送車輛、城市配送公共信息平臺和呼叫中心。4.快遞業。重點發展大型快件作業中心、快遞服務網點、標準化快遞專用車輛、與電子商務平臺結合的物流信息平臺。五、推進措施(一)加快西部航空貨運樞紐建設。1.加快構建覆蓋西部、連接國內三大樞紐機場和世界主要樞紐機場的航空貨運航線網絡,增強集散能力。積20、極爭取國家民航局對成都航權開放的支持,大力引進美國、歐洲、日本、中東等國外大型航空公司開通成都至美國(洛杉磯、舊金山)、歐洲(法蘭克福、巴黎)、日本(東京、大阪)、中東(迪拜、多哈)等國際樞紐機場的客貨運直飛航線,每年開通23條國際直飛客貨航線,基本構建起支撐西部樞紐機場的國際直飛客貨運航線網絡;積極抓住機場第二跑道投運初期航班時刻資源充裕的有利時機,整合國內航空公司的航線資源和航班時刻,鼓勵基地航空公司開通國內三大樞紐機場(北京、上海、廣州)的1小時“空中快線”,增加成都至周邊城市及國內其他主要城市的干線航班密度,提高成都機場國內干線通航城市數量及支線數量,增強西部樞紐機場的客貨集散能力和運21、輸能力。2.大力培育和發展基地航空公司,實現國際與國內航班的有效對接。大力推進成都與國航、川航、深航、翡翠航空、東航的戰略合作,促進國航、川航成都航空基地和深航、翡翠航空、東航成都運營基地飛機數量和航線數量的快速增加;積極鼓勵國內外更多有實力的航空公司在成都建立區域運營基地,引入戰略投資者加盟,組建成都航空;按照樞紐機場航班時刻的組織要求,進一步優化航班時刻,縮短中轉時間,增強國際與國內航班的有效對接。3.加快中國至歐洲航空貨物轉運中心建設,形成成都航空貨運樞紐特色。充分利用成都地處歐亞國際航路中點的條件和優勢,積極引進歐洲、亞洲大型航空貨運公司(翡翠航空、漢莎貨運航空、英航貨運航空、盧森堡貨22、運航空、日本貨運航空)或具有整合能力的戰略投資商在成都建設亞歐航空貨物轉運中心;積極鼓勵現有的東南亞國家和香港地區至歐洲的貨運航班在成都經停并中轉貨物;積極促進FedEx、UPS、DHL、TNT四大航空物流巨頭和中國郵政航空在成都設立中國區轉運中心。4.加快推進機場新貨站建設,提高機場貨運設施作業能力。加快機場全貨機專用停機坪的建設,增加貨物裝卸和運輸設施;促進機場新貨站的建設,增加航空貨站承接能力;引入競爭機制,提高貨站服務水平,滿足西部航空貨運樞紐對機場貨運設施的要求。(二)加快西部鐵路貨運樞紐建設。1.加快推進成昆貨運外繞線、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青白江大彎鐵路貨站、雙流新興鐵路貨站、新津普23、興鐵路貨站(以下簡稱一線四站)項目建設,提高貨運能力。在加快成蘭、成貴等8條對外鐵路項目建設的同時,重點推進成昆貨運外繞線的建設,實現客貨運列車分線運行,提高成都鐵路樞紐貨運能力;盡快建成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形成全國最大的鐵路集裝箱中轉運輸平臺;加快推進大彎鐵路貨站、新興鐵路貨站、普興鐵路貨站建設,整合現有鐵路火車東站等13個車站貨運功能,實現鐵路貨運集中處理,提高作業效率。2.開通更多鐵路貨運五定班列,構建完善的鐵路貨運快速通道。積極促進海鐵聯運發展,鼓勵開通并做大做強成都至深圳、上海、天津、北部灣港口的鐵路貨運五定班列,建立成都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北部灣等經濟區域之間的鐵路貨運快速24、通道;抓住歐亞大陸鐵路開通時機,及時開通成都至阿拉山口的鐵路貨運五定班列,建立成都至歐洲陸上鐵路貨運大通道;抓住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投運契機,鼓勵中鐵集裝箱運輸公司和物流企業開通成都至國內其他中心城市的鐵路集裝箱五定班列;瞄準南亞國際鐵路(泛亞鐵路)建設,有計劃地開通成都連接泛亞地區、南亞地區鐵路貨運快速通道。3.積極引入大型船公司,探索建設鐵路“內陸港”。加強與沿海主要港口(深圳鹽田港、上海洋山港、天津新港)的深度合作,積極引入大型船公司,建立與港口無縫對接的信息數據交換平臺;積極促進成都海關與港口海關、邊貿口岸海關之間的合作,簽訂兩地貨物快速轉關、通關合作協議,使成都鐵路貨運樞紐具備成都報關、25、港口放行、海運聯動等港口功能,實現港口功能內移,建成西部最大的鐵路貨物集散中心和海運信息交換中心。(三)加快西部公路貨運樞紐建設。1.加快公路貨運集散中心建設,整合傳統公路貨運場站。扶持公路貨運龍頭企業的發展,提高貨運信息交易信息化水平,形成西部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善、配載效率最高、經營理念最先進、以公路長途貨運中轉聯運為特色的公路貨運港;加快青白江、新津鐵路物流園區公路貨運集散區建設,形成以鐵路貨運中轉聯運為特征的公鐵聯運港;加快推進龍泉物流中心公路貨運集散區建設,形成以公水聯運信息交易、成渝經濟區貨物中轉聯運為特征的公水聯運港;加強貨運場站規范化管理,引導現有傳統貨站整合外遷,進入公路貨運集26、散區,提高經營業態和配送效率。2.開通成都至周邊中心城市、省內二級城市的公路城際貨運班車,開辟成都至長江水運的公水聯運通道。依托公路貨運集散中心,鼓勵運輸企業開通成都至周邊中心城市和省內二級城市的城際貨運班車,構建以成都為中心的城際貨運快速網絡;積極引入航運公司,開通成都至重慶港、瀘州港的集裝箱城際貨運班車,形成連接長江流域、上海港口的公水聯運快速通道。3.大力發展公路干線運輸,培育骨干運輸企業。鼓勵干線運輸企業采用大型廂式貨車、集裝箱專用車、大型特種貨運車輛等先進的運輸工具,優化運力結構,提高運輸效率;鼓勵專業運輸公司發展適合冷藏貨物、流散貨物、液態貨物運輸的專用車輛和自帶裝卸的特種車輛,提27、高運輸專業化程度;建立城際貨運班車的調控機制,促進貨運資源向大型企業聚集,大力培育自有車輛50輛以上的大型干線運輸企業和專業化運輸企業,促進干線運輸向經營規模化、車輛大型化方向發展。(四)實施城市配送工程,開展物流集中配送。1.建立城市物流配送車輛統一技術規范。建立各類城市物流配送車輛的統一技術管理標準,做到車型類別統一,外觀標識統一,配備設施統一,號牌字段統一,實現物流配送車輛檔次與現代城市形象和諧交融。當前突出抓好城市公共物流配送車輛統一的技術管理標準,提升中心城區貨運車輛檔次,便于貨運車輛的管理和識別。2.建設商業物流共同配送中心。加快推進武侯“大合倉”項目、新都北部商城物流配送中心項目28、建設,大力引進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先進的城市物流配送企業,為中心城區商業企業、連鎖企業開展共同配送;積極引導城市配送業務向物流集中發展區聚集,改變目前商業企業、連鎖企業依賴供應商送貨的狀況,提升城市商業企業的物流配送水平。3.培育規模化的城市物流集中配送企業。充分利用中心城區物流資源和貨運車輛入城證等調控手段,大力培育車輛標準化、經營規模化的城市物流集中配送公司,選擇5家車輛達100臺以上的物流企業開展中心城區物流集中配送試點,配套建設城市配送管理信息系統和呼叫中心;制定商業流通企業、專業批發市場售后集中配送服務相關規定,鼓勵專業市場、商貿流通企業引入物流企業為客戶提供集中配送服務;根據中心城區29、物流集中配送發展,逐步減少機動車入城證發放數量,限制非城市物流集中配送車輛在中心城區的通行,提高配送效率、減輕交通壓力。4.大力發展生鮮食品冷藏、冷凍配送。鼓勵農產品批發交易中心建設標準化生鮮冷藏、冷凍食品配送中心;引進和培育35家專業從事生鮮冷藏、冷凍食品配送的物流企業,支持購置先進的冷藏、冷凍專用車輛,給予相應扶持政策;引導農貿市場、大型超市、生鮮冷凍食品生產企業在運輸環節全部采用冷藏、冷凍車輛配送,提高生鮮食品品質,保障食品安全。5.大力發展制造業配送。重點建設彭州石化基地物流配送中心,為石化下游產業的眾多企業提供集中配送服務;支持汽車零部件及整車配送中心的建設,為經開區汽車制造企業提供30、生產及售后配送服務,形成汽車物流供應鏈管理體系,促進我市汽車制造業的發展。 (五)加快“四園區四中心”建設,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1.加快物流園區(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規劃控制與管理。加大物流園區(中心)基礎設施投入,形成完善的基礎設施和配套條件,增強項目承載能力,確保入駐物流項目及時開工建設;建立物流項目確認和登記備案管理制度,嚴格按規劃控制入駐項目的質量和選址,確保規劃功能的實現。2.大力引進國際國內大型知名物流企業,形成各具特色的物流產業聚集區。根據物流園區(中心)規劃功能特點,著力引進世界100強、國內50強第三方物流企業在成都建設區域分撥中心,引進國際知名物流地產商,建設標31、準化倉儲設施,為物流企業和貨代企業提供運營設施條件。成都國際航空物流園區著力引入20家以上國內外大型知名航空物流企業、快遞企業,建設西部(西南)區域分撥(配送)中心,建設鮮活農產品(鮮花、海鮮)分撥中心和航空貨代中心;成都國際集裝箱物流園區、青白江物流園區、新津物流園區積極引入30家以上國內外大型鐵路物流企業,設立西南區域分撥(配送)中心,建設西部大宗貨物(鋼鐵、木材、石材、建材、糧食、礦石等)中轉加工中心和期貨產品交割中心;新都、龍泉、雙流物流中心大力引入100家以上國內外專業從事城際物流配送和城市物流配送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建設配送中心,成為城市商貿物流、專業市場物流的主要集散地和配送地。3.32、加大對重點物流企業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大型龍頭物流企業。加大對重點物流企業投資建設項目的扶持力度,促進物流市場資源要素向重點企業的聚集,重點培育5戶業務輻射西部地區,規模化、專業化、網絡化,營業收入過10億元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六)大力促進快遞業和電子商務物流發展。1.加快促進快遞業發展。積極引進國際四大快遞企業和國內十大快遞企業在成都建立快件作業中心,著力解決快遞企業快件車輛進城難、通行難、停靠難等問題,促進快遞企業發展。2.加強與阿里巴巴、當當網、京東網上商城、卓越亞馬遜等國內外電子商務交易企業的緊密合作。鼓勵大型電子商務交易企業在我市物流園區(中心)設立西部電子物流配送中心,鼓勵快遞企業33、與電子商務交易企業結成戰略聯盟,成為電子商務交易企業的物流配送承運商。3.大力發展同城配送。鼓勵郵政物流、快遞企業開展市內政府、企業、個人之間的同城配送業務;引導物流企業發展證照代理、商業票據、禮物貨品等新興同城配送業務;支持物流配送企業與網點密集的連鎖企業開展業務合作,促進同城配送業務的快速發展。(七)加快公共口岸服務體系和物流信息平臺建設。1.合理規劃口岸布局,加快公共口岸設施建設,促進口岸集中。加快成都國際航空物流園區、成都國際集裝箱物流園區、成都保稅物流中心、龍泉公路物流中心設立口岸聯檢單位“集中辦公、一站式服務”的公共口岸服務中心建設,配套建設功能完善、裝備先進的監管設施,提高口岸設34、施水平和服務水平。2.加快建設以大通關信息系統為主要內容的成都市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整合口岸聯檢單位、政府部門、物流企業、工商企業等各方的信息資源,建立成都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并首先在成都國際航空物流園區、成都國際集裝箱物流園區試點形成突破。成都公共物流信息平臺要形成三大核心功能模塊:一是依托現有的四川省電子口岸和相關部門信息系統,建立以大通關為核心的物流電子政務信息系統,提高通關效率和政府管理服務水平;二是建立物流業務公共運營管理平臺,整合物流資源、提高物流效率,為城市物流、城際物流配送提供統一信息平臺;三是建立物流公共信息查詢系統,實現交通貨運、物流供需、物流政策法規等信息的共享和實時查詢。335、.統籌規劃海關特殊監管區,積極爭取國家盡快同意成都設立綜合保稅區。統籌規劃海關特殊監管區,在整合成都國際航空物流園區、成都保稅物流中心(B型)、成都出口加工區的基礎上規劃建設成都綜合保稅區,在成都國際集裝箱物流園區、成都龍泉物流中心規劃建設保稅物流中心(B型),形成科學合理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格局,促進開放型經濟和國際物流的發展。六、支持政策(一)資金支持。1.加大對物流園區(中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重大物流建設項目和關鍵信息平臺建設項目的扶持,在現有項目投資補助和貸款貼息政策基礎上,適當提高補助比例、延長貼息年限、放寬最高額度限制。2.建立重大物流招商項目用地地價差額補貼機制,對進入物流園區(36、中心)的重大招商引資項目供地地價低于取得土地直接成本的,地價差額由市、區(市)縣政府共同承擔。3.對在物流園區(中心)租用標準化倉庫的國際國內知名物流企業,由市、區(市)縣政府給予適當租金補貼。4.對開通國際直飛客貨航線、國內全貨機航線的航空公司,開行鐵路貨運五定班列的承運企業,開通城際公路貨運班車的公路運輸企業,按“一事一議”方式與企業簽訂通道開通協議,并按協議給予適當補貼。5.對承攬國際貨物并在成都機場進出港的航空貨代企業,按其完成的國際貨物運量給予適當補貼。6.對城際公路貨運班車承運企業和城市物流集中配送企業新購置的標準化車輛,參照物流投資項目投資補助和貸款貼息標準給予扶持,并根據國家汽37、車以舊換新實施辦法等相關規定給予適當補貼。7.對幫助我市引進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物流項目的物流中介機構,按引進成果大小和投資額度給予一定獎勵。8.對重點物流企業從我市行政區域外引進的急需高層次人才,除按我市現行政策給予資金補助外,所在區(市)縣參照市級政策再給予相應的安家資金補助。(二)投資支持。對物流業招商引資的重大項目和關鍵項目,優先保障用地和能源供應,可采取政府性投資公司出資建設(35年退出)、跟進投資等方式,促進項目落戶我市。(三)市場支持。1.建立工商企業物流業務招投標機制,促進工商企業物流業務外包。鼓勵政府投資項目、國有控股企業的物流業務實行招投標。2.對大型工商企業實施物流業務外38、包,并對促進全市物流業務外包產生重大影響的,給予適當獎勵。3.建立專業批發市場、商業流通企業售后商品集中配送制度,對重點快遞企業和城市物流集中配送企業擁有的標準化配送車輛給予入城通行、停靠、裝卸的便利條件,逐步限制非城市物流集中配送車輛在中心城區通行。4.建立物流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定期向社會發布信用情況。(四)政務支持。 1.對物流重點項目、關鍵項目的行政審批實行“綠色通道”,采取專人負責、代理服務,加快項目推進。2.建立重點物流項目協調機制,及時解決重點物流項目建設和重點物流企業經營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3.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搭建政府與企業的信息溝通平臺,及時解決物流產業發展中的問題,促進物流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