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姚江新區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4489
2024-10-10
14頁
35.80MB
1、寧波市姚江新區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01、總則1.1規劃目的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以及根據市委、市政府“六個加快”的戰略部署,姚江、甬江的“兩江發展戰略”列入寧波“十二五”期間重要發展戰略。為推進兩江北岸的開發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特編制姚江新區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1.2規劃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01;(2)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2002年版)GB50180-93;(3)九年制義務教育普通學校建設標準DB33/1018-2005;(4)寧波市城鄉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07.10;(5)寧波2030城市發展戰略;(6)江北區城鄉空間發2、展規劃;(7)寧波市江北姚江新區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8)寧波市江北區市民中心及周邊地塊城市設計(2012);(9)姚江新區啟動區安置房規劃方案設計(2012)(10)涉及城鄉規劃建設的其他法律、法規;(11)其他相關標準規范、規劃文件和設計要求。1.3規劃范圍姚江新區啟動區位于寧波西北門戶、姚江新區北部,北至北環西快速路,東臨機場快速路,西接長陽路南延段,南抵規劃次干路,規劃總用地面積約6.4平方公里,占姚江新區總面積的一半。1.4規劃期限確定本控規的規劃期限為20112030年,規劃基準年為2011年。1.5規劃成果本規劃成果包括法定文件、技術管理文件和附件三大部分。法定文件是控制性3、詳細規劃的法定控制內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圖件;技術管理文件是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技術控制內容,包括技術管理文本、圖紙和圖則。1.6法律效力本規劃經寧波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生效,并自公布之日起實施。本規劃由寧波市規劃局負責解釋。1.7其他規定技術管理文件的所有內容應遵循法定文件的規定;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實施應遵守寧波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暫行規定。02、功能定位、控制規模和規劃結構2.1功能定位經綜合判定,本區功能定位為姚江新區啟動區為城市級體育休閑中心、江北區行政文化中心和低碳型生態宜居新城。2.2控制規模本區規劃人口2.7萬戶、7.0萬人。規劃城市建設用地595.0公頃,占總用地的93.3%,人均城市4、建設用地85.0平方米。2.3規劃結構本區規劃結構為以路為軸、一脈連灣、兩心聯動。北環西路為東西向城市發展軸,廣元路和機場路為南北向城市發展軸;利用自然水系引脈營城、理水成島,形成一脈連兩灣的新區格局;城市體育休閑中心與江北行政文化中心相互聯動,高效促動新區發展。03、控制單元3.1控制原則控制單元提出總量控制、分量平衡、彈性開發的控制原則。通過嚴格控制單元建設總量,從而保證容納人口和配套設施的穩定,而單元內各地塊分量允許突破并相互平衡,由此來增加地塊開發的彈性。3.2單元劃分結合行政街道和社區界限范圍、天然的地理界限如河流、城市土地利用結構、功能內在關聯性、土地使用性質的同一性、主次干道圍合5、的街坊、合理的交通分區等因素來劃分控制單元。依據上述原則,規劃將本區由東至西劃分為7個控制單元,單元編碼分別為JB16-01至JB16-07。3.3控制內容控制單元的強制性內容包括控制單元的主要用途、居住人口控制規模、總建設容量、公園綠地面積、配套設施控制要求等。本編制區的總建設容量770萬平方米,在建設過程中,每個控制單元的總建設容量不得突破。04、用地規劃4.1居住用地規劃居住用地169.17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28.4%,人均居住用地24.2平方米。規劃居住用地主要位于啟動區兩端,面向寬闊的姚江布局,創建良好的江景居住環境。以城市道路圍合空間,形成5個城市居住社區。以快速路廣元路為界,6、東居住片區包含01、02兩個社區,可容納人口3.3萬人,須滿足村民安置需求;西居住片區包含04、06、07三個社區,可容納人口3.7萬人。4.2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規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108.66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18.3%,人均公共設施用地15.5平方米。其中行政辦公用地9.04公頃,作為江北區行政中心;文化設施用地7.32公頃,與行政中心共同構建江北公共中心;教育科研用地22.11公頃,包括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和1所職業學校;體育用地67.74公頃,作為城市奧體中心;醫療衛生用地1.37公頃,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文物古跡用地1.08公頃,作為區內文保點集中移建保護場所。47、.3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規劃商業商務用地45.88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7.7%,人均公共設施用地6.5平方米。商業商務主要位于兩大中心周邊,適建商業金融、商務辦公、酒店公寓等,為奧體中心和行政中心配套。居住區內靈活設置商住混合用地,適建社區商業。商業商務用地充分考慮與軌道交通站點結合布局,遵循新區TOD發展模式。4.4其他用地其他用地還包括道路用地、公用設施用地、綠地及水域等。具體內容詳見相關章節。05、公共服務設施規劃5.1配套原則根據城市社區管理和空間布局體系,城市社區配套設施遵循“分級配套,共建共享;分類實施,公益優先;因地制宜,彈性指導”的原則。5.2配套要求本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按配套8、類別進行市區級、街道級和社區級三級進行分級配置,主要包括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貿服務、金融郵電、社區服務以及市政公用七項設施。本區市區級公共設施為城市奧體中心和江北行政中心。街道級必須配建小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體育健身場地、菜場、街道服務中心各項設施,根據實際需求配置初中、高中、郵政所等設施。社區級必須配建幼兒園、社區衛生服務站、文體活動站、可再生資源回收站、社區服務站、居家養老服務站、社區居委會、社區警務室各項設施,新區宜集中建設形成社區中心。06、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劃6.1綠地系統規劃綠地與廣場用地131.80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22.2%,人均綠地與廣場用地18.9、8平方米。其中規劃公園綠地101.8公頃,人均公園綠地約14.5平方米;規劃廣場用地2.37公頃,位于行政中心南側。本區綠地系統主要由濱江公園、中央綠脈、沿河綠帶等組成。充分利用自然水系創造精彩、有序、網絡的綠色空間體系,組成點、線、面相結合的綠景體系。濱江公園和中央綠脈共同構建啟動區的綠色基面和界面,形成連續的公共綠廊。縱向有10條沿河綠帶由北向南鍥入公共綠廊,綠帶縱橫交錯形成綠網。6.2水體系統規劃整理現狀河網水系,結合道路和用地形成順暢而貫通的水網格局,規劃水域面積39.96公頃,水面率達到6.3%。本區河網水系主要有官山河、大閘河等,具體水體控制要求詳見市政工程相關章節。6.3公共開放10、空間系統公共開放空間系統是城市公共活動的聚集點,營造內容豐富、層次分明的公共開放空間系統,是創建宜居低碳新區的要素。從整個姚江新區進行開放空間體系的構建。并根據開放空間的公共性,規劃本區形成多層級公共開放空間系統。第一層級:區域開放空間廊道(1)濱江公園:姚江新區擁有12公里多的濱江岸線,一江四灣曲線優美,連續的、空間變換的濱江公園形成連接區域開放空間系統的綠色動脈,傳遞自然生態、友好親切和健康活力。(2)官山河廊道:通過關山河廊道引濱江公園向內滲透,連接MALL地塊和慈城。第二層級:重要開放空間廊道(1)中央綠脈:一脈連兩灣形成中央綠脈,為姚江新區東西向重要公共廊道。(2)中軸線:以江北行政11、中心為北起點,對景中心公園,形成姚江新區中軸線,并折彎與濱江公園溝通,成為姚江新區南北向重要公共廊道。第三層級:重要開放空間節點整個姚江新區規劃形成四個綠核,成為重點開放空間。(1)奧體中心:城市奧體中心占地約68公頃,是目前寧波最高等級的全民體育休閑設施,奧體中心面江而設,整體應打造形成奧體公園,成為全體市民的休閑運動場所。(2)行政文化廣場:江北行政中心南側形成文化廣場公園節點,為中央綠脈及中軸的節點所在。(3)未來綠洲:規劃新區西端形成未來綠洲的設想,打造生態休閑功能。(4)中心綠地:中軸線的南端以公共開放綠地作為結點,成為姚江新區的重要景觀節點和居民休閑場所。第四層級:開放空間廊道十條12、沿河綠帶形成公共廊道,令區域形成藍綠脈絡,組織成連續的開放空間系統。第五層級:社區開放空間居住社區的公共綠地將形成開放空間系統中層級最低,但也最貼近居民的公共開放空間,每個居住社區都應精心打造,便于老人和小孩就近戶外活動。6.4慢行系統組織公共開放空間的步行系統、自行車流線和水上流線,形成區域的慢行空間體系,并有助于公共空間及配套設施的連結,為居民提供散步、健身和游憩的公共空間,倡導城市慢生活。沿河空間、公共開放空間廊道應提供連續的林蔭游憩步道,并配設相應的休憩、引導、游樂等設施,形成完整的步行體系,連接開放空間節點和公共服務設施,方便居民生活。加強通往水岸的步行聯系,另外,舒適的人行道也是步13、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濱江公園和中央綠脈是區內最重要的公共空間廊道,組織環島、環江自行車流線,并配設自行車架、飲料亭等相應的設施,形成長達15公里的自行車環線。同時,組織水上流線,配設碼頭等相應的設施,配合節日活動,加強本區公共開放空間對城市活動的承載度。07、道路交通規劃7.1道路等級區內分為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和城市支路四個等級。(1)快速路規劃北環西路:連接繞城高速,為城市對外聯系通道,快速路外環北段。采用主線高架+地面輔道形式,規劃紅線寬度50米,高架主線設計車速80公里/小時,地面輔道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廣元路:城市西部跨姚江重要的區間南北向聯系通道,快速路外環西段14、。采用主線高架+地面輔道形式,規劃紅線寬度68米,高架主線設計車速80公里/小時,地面輔道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機場路:城市中西部區間的南北向聯系通道,快速路內環西段,兼有對外功能。規劃紅線寬度68米,設計車速80公里/小時。(2)主干路規劃云飛路:東西向交通性干道,紅線寬度44米,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金山路:南北向交通性干道,紅線寬度44米,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洪塘中路:南北向交通性道路,紅線寬度為36米,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邵渡路:南北向交通性干道,紅線寬度44米,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3)次干路規劃開元路:南北向交通性道路,紅線寬度為36米,設計車速40公里/小時;宏圖15、路:南北向交通性道路,紅線寬度為36米,設計車速40公里/小時;洪塘西路:南北向交通性干道,紅線寬度44米,設計車速40公里/小時;洪都路:南北向交通性道路,紅線寬度為28米,設計車速40公里/小時。(4)支路規劃本區域支路紅線寬為16-24米,城市支路起完善路網功能等級結構,承擔集散路網交通流量的功能。規劃支路結合用地性質靈活布置,支路的設計車速為30公里/小時。7.2道路交叉口交叉口標高分兩類,一類靠近河道和立交的交叉口,通過橋梁底標高和道路凈空計算橋面標高,采用2%3%坡度,確定交叉口具體標高;第二類為遠離河道的交叉口,一般根據周邊用地情況確定。規劃坐標采用寧波市獨立坐標系,標高采用1916、85國家高程基準。7.3軌道交通根據寧波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控制性詳細規劃,軌道4號線經過本區邊界,敷設方式為高架。08、綜合防災規劃8.1消防規劃(1)消防站本區設置1座消防站,占地約8574平方米。(2)消防水源消防水源以城市市政給水管網供水為主,積極利用河道等天然水源。高層建筑、大型商場等消防用水量大的建筑應修筑人工水池確保消防用水。(3)消防通道重視消防通道建設工作,切實保障暢通無阻,保證消防車通道通暢、安全,重視供水、供電和通信建設。(4)建筑防火要求建筑、大型民用建筑等場地,屬于消防重點保護單位的,其規劃建筑中必須嚴格按照消防技術規范的規定,保證城市消防的要求。8.2抗震規劃(117、)設防標準本規劃區位于地震動參數0.05g(度)。本區內有一條實測地下不活動斷裂帶穿過,地塊開發建設時應符合相關規范要求。(2)協調重點一般工業與民用新建或擴建工程按地震動參數值進行抗震設防。重大工程、生命線工程、易產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其建設場地必須進行專門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并按評價結果進行抗震設防。新建的各類建筑應按地震動參數值進行設計和施工,由市建設行政管理部門監督管理。加強避震疏散體系建設(如體育場、廣場、公園等),提高城市生命線工程的防震能力,結合城市建設,提高本區綜合抗震能力。區域的防災、避難場地應結合人防集結點設置。位于斷裂帶上的各類建筑物,應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根據評價結果采取工程性防護措施。8.3地質災害防治本區為地面沉降次重點防護區,應控制地下水開采量,嚴格執行地下水開采審批制度,建立健全地下水位、地面沉降監測網絡;開展工程性地面沉降監測和防治工作;建立和完善地面沉降災害預測預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