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4518
2024-10-10
22頁
6.91MB
1、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 哈爾濱市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二零一零年目錄一、產業現狀與發展條件1(一)發展現狀1(二)有利條件1(三)主要問題2二、總體思路2(一)指導思想2(二)發展原則2(三)發展目標3三、規劃布局和發展重點4(一)規劃布局4(二)發展重點4四、政策措施7(一)創新工作機制7(二)構建公共服務平臺7(三)保障措施8附件一:哈爾濱市新材料產業重點項目表附件二:哈爾濱市新材料產業研發項目表近年來,新材料產業發展迅猛,已經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領域。為加快哈爾濱市新材料產業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和老工業基地振興,特制定本規劃。一、產業現狀與發展條件(一)發展現狀新2、材料是指那些用新原理新工藝研制或制備出的,具有優異特性和功能,以高性能、復合化、低成本為目的,能夠滿足現代高技術發展需要的新型材料。作為國家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我市較早建立了門類比較齊全的材料產業生產體系,設立了一批從事材料研發和人才培養的專業研究院所和大學院系。近年來,隨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不斷深入,在哈飛集團、東輕公司、藍星化工等一批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我市新材料產業研發投入和科技新成果持續增加,新產品種類不斷擴大,有力地促進了新產業的規模擴張和層次提升,具備了把新材料產業加快培育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條件。2008年,我市共有新材料企業253戶,完成工業總產值199.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3、206.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新材料企業51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28.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29.6億元。在我市材料產業中,新材料產值占89%,其它材料產值占11%,新材料在材料產業中占主體地位。(二)有利條件1堅實的產業基礎 我市新材料產業在一些重點領域,具備一定的產業規模、工藝裝備、技術研發、產品性能和市場競爭力等產業優勢,形成了以哈飛集團和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為代表的高性能先進復合材料、以東輕公司和東安集團為代表的鋁鎂合金材料、以藍星化工公司為代表的新型化工材料和以哈爾濱鑫達高分子材料公司為代表的高分子材料及相關產品等方面的堅實產業基礎。在新型建筑材料、新型陶瓷材料、納米材料等方面,也初具4、產業規模和發展基礎。2強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撐 在我市新材料領域,有國家級工程中心2家、國家級工程實驗室5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從事新材料方向研究與工程實踐的兩院院士6人。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等都設有材料學院;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省焊接研究所、省石化研究院、703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和一批新材料骨干企業均在新材料方面具有很強的研發能力和專業人才。強大的研發平臺和專業人才隊伍,為我市新材料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3廣泛的國際合作 哈飛集團等一批骨干企業在基礎技術研究、應用技術研究、產品研發、基礎原材料、多種戰略材料以及特種材料加工等方面,與美國、法國、巴西等國5、家的一些國際知名新材料企業建立了廣泛的合資合作關系。通過積極引進消化和再創新國際先進技術和專利成果,特別是通過開展國際合作和轉包生產項目,提高了企業自身的設計、工藝制造及管理水平,推進了新材料研發和應用領域與世界接軌。4穩定增長的市場需求 近年來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市裝備制造業、食品工業、醫藥工業、石化工業四個主導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加快,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生物、新能源、環保技術與裝備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對新材料的需求不斷增長。我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也為我市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三)主要問題1.產業規模較小,拉動作用不大。我市新材料產業中大型企業較少,工業總產值6、超億元的企業只有16戶,超10億元的企業僅哈飛集團、東輕公司、藍星化工等3戶。產業總體規模也仍然較小,2008年,新材料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僅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1373家的3.7%,新材料產業產值僅占全市工業總產值1824.8億元的10.9%,對全市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尚不顯著。2.布局較為分散、聚集度較低。我市新材料產業主要是依托傳統骨干企業創新發展逐步形成的,直至目前尚沒有統一的行業發展和空間布局規劃。除平房地區已形成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新材料產業集聚區外,其它新材料企業布局比較分散,產業聚集度較低,難以形成集群效應。3.企業關聯度較小,產業鏈不完整。我市新材料產業涉及門類較多,相互之間的產7、業關聯性較差,在本地實現產銷協作的產業鏈條發育不完善。4.產業層次較低,高附加值產品少。大部分新材料企業是在傳統材料產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產業的整體技術裝備和工藝水平相對落后,產業層次較低,初加工低附加值產品多,深度加工高附加值產品少。5.企業研發投入不足,核心競爭力不強。受企業發展創新意識和能力不強影響,新材料企業的技術改造資金、研發資金投入力度普遍不足,用于新材料產業的政府扶持資金和風險投資資金也較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和產業技術聯盟發育不夠充分,新材料研究成果產業化機制不盡完善,產業核心競爭力總體不強。二、總體思路(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作為振興8、哈爾濱老工業基地、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舉措。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經營國際化、產業高端化、企業集團化為目標,以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充分發揮哈爾濱市新材料產業基礎雄厚、科技資源富集、專業人才眾多、國際合作廣泛等組合優勢、大力培育新材料產業集群,完善新材料產業鏈,提升新材料產業競爭力,努力把我市打造成為部分重點行業、關鍵技術處于領先地位的國家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二)發展原則1堅持新材料產業發展與全市總體發展戰略相銜接的原則 突出發展重點,強化比較優勢,加強與相關產業的協同聯動。按照市委“北躍、南拓、中興、強縣”發展戰略的總體要求,合理確定新材料產業發展的產9、業導向和空間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2堅持近期規劃和長遠規劃相結合的原則 把新材料產業發展目標與我市老工業基地振興目標、“十二五”規劃目標相互銜接,有機結合。既要著力解決當前產業發展關鍵技術及瓶頸問題,打好產業發展基礎,又要根據中長期發展目標加強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3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相結合的原則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支持新材料企業擴大與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合資合作,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創新成果,加強消化吸收再創新。4.堅持突出重點和統籌發展相結合的原則 圍繞國家優先支持的重點領域和重大發展專項,集中力量對產業基10、礎較好、技術先進、市場廣闊的新材料領域給予重點支持,盡快做大做強產業優勢。其它具有一定基礎和發展潛力的新材料領域,要積極探尋和把握政策、市場等方面的發展機遇,加強引導培育,推動發展壯大。5堅持市場化運作與政府引導相結合的原則 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為技術支撐,加強政府引導和協調服務,推進新材料產業發展。(三)發展目標1重點發展階段(20102015年)產業總量規模較快提升。具有優勢和國際國內競爭力的新材料重點領域和骨干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重大項目建設成效顯現,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成果持續增加,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開發建設布局逐步展開,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國內重要新材料產業11、基地。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傳統材料產業改造和新興材料產業進一步融合,新材料優勢領域穩定增長,高端、先導性新材料等領域競相發展,與國際國內知名企業戰略合作更加廣泛,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步伐加快。圍繞重點領域,培育1至2個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國內行業龍頭企業,3至5個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省內行業龍頭企業,基本形成6大特色優勢領域新材料產業集群。到2010年,全市新材料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0億元,年均增長30%。到2015年,全市新材料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到750億元,年均增長30%。2全面發展階段(20162020年)產業總量規模穩步增長,新材料產業集聚、集群、集約化12、發展的結構調整和布局整合取得顯著成效,知識產權技術和產品比重大幅增加,國際、國內知名品牌效應明顯增強,產學研結合技術創新體系更加完善,優勢新材料領域形成完整產業鏈條,各類新材料產業全面發展,建成優勢突出、集聚效應顯著、研發能力領先、配套服務完善、國內一流的國家新材料產業高技術產業基地。圍繞優勢領域和特色領域,培育4至5個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國內行業龍頭企業,5至10個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的省內行業龍頭企業,形成9大特色優勢領域產業集群。到2020年,全市新材料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200億元,年均增長25%左右。三、規劃布局和發展重點(一)規劃布局以國家優先支持的高新技術產13、業重點領域和哈爾濱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定位為導向,堅持新材料產業相對集中布置,重點向哈南工業新城和江北科技創新城安排,逐步實現“兩基地、兩園區、多強點”的空間布局。兩基地就是集約化組團布局,建設國家批準認定的哈爾濱國家民用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和哈爾濱國家鋁鎂合金材料產業化基地,強化產業發展的聚集效應和關聯效應;兩園區就是在江北科技創新城區域內,打造江北新材料產業研發園、江北新材料產業示范園,形成專業化研發平臺和產業集群;多強點就是基于新材料門類多,應用廣,部分產銷物流量大的企業選址布局的資源、交通、市場指向性強的特點,對歷史形成的分散布局的新材料優勢企業進行空間整合,改造建設成為多個布局合理、規模14、適度的新材料產業集聚點。哈爾濱國家民用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依托航空復合材料構件研制生產基地、復合材料結構件轉包生產基地和國家樹脂基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全國領先的技術優勢,立足國家批復的民用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規劃總面積60平方公里的發展空間,以哈飛集團為龍頭,重點鞏固現有直升機和通用飛機復合材料研制能力,擴大波音和空客公司復合材料構件的轉包生產,加快空客公司復合材料制造中心建設,實現空客系列飛機復合材料構件的制造,建成國內外技術領先、產業基礎雄厚、產業優勢突出的大型飛機復合材料構件基地。哈爾濱國家鋁鎂合金新材料產業化基地:以東輕公司、東安集團為龍頭,規劃建設技術領先、系統配套、功能健全、集群15、效應顯著的鋁鎂合金材料產業集中區。重點發展產業鏈中游,著力拓展鋁鎂合金材料深加工產業、配套產業及其它關聯產業,加快提升產業集中度,促進產業升級,打造高端鋁合金新材料、鋁鎂合金精密成型材料制造基地。江北新材料產業研發園、新材料產業示范園:依托江北科技創新城科技創新園,集成江北高校園區、科技園區的科技優勢,規劃建設新材料高技術項目孵化、新材料高端產品研發、新材料領域信息交流、中介服務及綜合服務為一體的研發和產業化平臺,創建產學研一體化的新材料產業研發園區。依托江北科技創新城科技產業園,堅持自主創新和技術引進相結合,以產業化項目為支撐,加快高端新材料產業集聚。重點發展智能材料與結構技術、高溫超導技術16、高效能源材料、新型金屬材料、復合材料等新型材料產業,建設高端新材料產業示范園區。(二)發展重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為動力,重點發展新型金屬材料、新型復合材料、新型能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焊接材料、高分子和精細化工材料等6個新材料領域,做大做強產業集群核心,加快發展配套產業,擴大產業整體規模,實現優勢新材料領域的重點跨越。同時,積極培育新型陶瓷材料、納米材料、生物材料等3個有一定產業基礎、技術優勢、發展潛力的新材料領域。加強新技術的研究,新產品的開發,產學研一體化的運作,實施一批新材料產業化項目,建設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競爭優勢的新材料企業,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術和知名品17、牌的新材料產品。 1.新型金屬材料(1)鋁鎂合金。發揮東北輕合金有限公司作為我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科技實力最強的鋁鎂合金加工基地的優勢,發展相關的新型高性能新型金屬結構材料產業;以哈工大、哈工程等大學和科研院所為依托,發展新型金屬功能材料產業。重點發展超大規格特種鋁合金板帶材、高強度鋁合金、高延伸鋁合金、高耐腐蝕鋁合金產品,以及新型鎂鋁合金型材及鑄件,發展高精板材、帶材、中厚板材、擠壓環鍛材等高附加值產品。(2)鎂鋰合金。以哈工程大學超輕材料與表面技術國家重點試驗室為依托,加快研發鎂鋰合金在航天、航空、國防、民用等領域的應用,盡快實現產業化。2.新型復合材料以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哈工大為技術18、支撐,以哈飛集團為依托,加快碳纖維復合材料在輸電設施、風電葉片、休閑體育用品等方面的研發與應用,盡快形成規模化生產。支持哈爾濱天順化工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碳纖維產品,盡快實現工業化生產。3.新型能源材料(1)以哈爾濱光宇集團、哈爾濱科羅拉太陽能電力公司、哈爾濱理工大學、黑龍江大學等為依托,培育發展新型化學電源、太陽能電池、高密度光存儲材料、半導體發光和半導體致冷材料等產業。大力發展先進鋰離子電池、電動汽車用鎳氫動力電池,以及熱敏、氣敏、光敏等特敏半導體材料和傳感器,發展先進半導體發光材料及制品、非晶硅太陽能電池、半導體致冷器件、超大容量儲能電容器、煤制天然氣、新型高比例醇類燃料等優勢產品。(19、2)以哈工大奧瑞德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哈爾濱鼎昕電子公司為技術支撐,以哈爾濱賓西藍寶石產業園為依托,重點開展大尺寸藍寶石晶體生長技術研究,發展半導體及大尺寸光電窗口用藍寶石器件,為“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計劃中LED產品規模化生產提供所需襯底材料;以哈工大化工學院等為技術支撐,進一步擴大磷化鍺鋅晶體生長與器件制造、砷化鎵單晶、甲硅烷等產品的生產規模。4.新型建筑材料(1)以明日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三發新型節能建材有限公司、匯佳建材有限公司、多維鋼構有限公司等企業為龍頭,培育發展新型墻體材料。重點開發生產以粉煤灰、建筑垃圾、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大力推進混凝土砌塊、巖棉復合彩鋼板、發20、泡混凝土砌塊、紙面稻草板等新型建材產品。(2)以天碩建材工業有限公司、澤天環保有限公司、鴻盛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雪佳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為龍頭,培育發展建筑節能和防水材料產業。重點開發新型節能阻燃建材、新型建筑防水材料、新型建筑增強材料和防腐材料,大力推廣聚氨酯復合板材、建筑礦物棉噴涂保溫隔熱系統、外墻外保溫建筑節能體系以及有機硅防水建材等新型建材產品。(3)以哈爾濱博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哈爾濱奇彩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黑龍江恒信材料有限公司等為依托,發展氟碳建筑乳液、水溶性工業漆以及氟碳漆建筑裝飾一體板等裝飾材料。 5. 新型化工材料(1)高性能專用塑料。以鑫達集團、哈輕塑膠公司、綠環公司等企業21、為依托,培育發展新型綠色環保阻燃樹脂、高性能工程塑料及添加劑、可生物降解塑料包裝材料等。(2)高性能膠粘劑。依托黑龍江石油化學研究院的技術優勢,以雪佳氟硅有限公司等為依托,重點發展低甲醛、無甲醛型、無溶劑型環保膠粘劑和有機硅類及環氧類高性能膠粘劑,為汽車、木材加工、建材、電子等行業配套。(3)阻燃劑。以東北林業大學材料學院為技術支撐,重點支持黑龍江潤特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實現高效有機膨脹阻燃劑的產業化。6.新型焊接材料推進四海數控集團等企業與哈爾濱焊接研究所、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哈爾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和哈爾濱工程大學等科研機構的產學研合作,建設焊接產業園區,發展用于石油化工、核電、火電、水電22、高速鐵路機車車輛、國防軍工裝備等方面的新型高性能高純焊料、合金焊料及先進的焊接裝備產業。重點發展特種低合金鋼藥芯焊絲、耐磨堆焊藥芯焊絲、堆焊焊條、特種氣保焊實心焊絲和特種埋弧焊絲等產品。7.新型陶瓷材料以哈軸集團等企業為依托,重點發展碳化硅陶瓷軸承球、陶瓷軸承等產品。以哈爾濱博深科技公司為依托,重點發展用于煤粉燃燒器中的耐磨、耐熱、耐蝕陶瓷材料。以哈爾濱新鑫陶瓷材料公司為依托,重點發展微米級和亞微米級碳化硅粉體和工程陶瓷材料。8.納米材料以哈理工大學、黑龍江大學和哈工大為技術支撐,開展聚合物基納米復合材料、納米半導體光催化劑以及高絕緣高導熱材料、耐電暈材料、納米阻燃材料、500kv直流電纜用23、交聯聚乙烯絕緣材料和半導電屏蔽材料等方面的原創性研究,突破納米濾膜、納米催化降解技術,發展納米催化劑、納米抗菌劑等復合材料。9.生物材料(1)以哈爾濱翰邦醫療科技公司、哈爾濱沛奇隆生物制藥公司和哈爾濱商業大學食品學院等單位為依托,擴大安可膠、生物法丙烯酰胺和生物蛋白海綿醫用材料的生產規模,發展新型醫用生物手術材料。(2)以哈爾濱工程大學生物醫學材料與工程研究中心和特種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發中心為依托,重點開展新型生物醫用鎂合金的原創性研究,發展心血管、骨科、頜面修復整形、外科等介入植入器械材料,并重點開展新型手性分離材料的原創性研究,帶動新特藥研制。四、政策措施建立決策科學、分工明確、執行有力、權24、責統一的管理體制,以機制創新為新材料產業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構建服務于新材料產業的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在創業、信息、技術、資金、人才等方面提供基礎保障,暢通政府行政管理渠道,為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提供資金、土地及政策保障。(一)創新工作機制1建立新材料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 市直各相關部門和區縣(市)確定聯席會議成員及聯絡人,加強相關部門或區縣(市)在重大項目審定、政府資金投放等方面的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強化政府對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宏觀指導。2組建新材料產業協會 充分發揮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加強產業協作和行業自律,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環境,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和信息服務。3. 強化軍用民用科技管理協調25、機制 發揮我市航空航天、船舶動力、兵器工業等科技和軍工優勢,在資金、項目、產品研發、發展環境等方面加強協調,支持軍用民用結合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發展,促進國防科技工業與地方經濟發展相融合。4完善新材料產業技術聯盟 建立和完善全市新材料產業骨干企業、相關大學和科研院所的產業技術聯盟,促進各類主體、各種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優勢互補,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推進上形成合力,推動新材料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二)構建公共服務平臺1搭建創業服務平臺 加快建設和完善新材料產業創業孵化器。以哈南平房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平房區高新技術中心、開發區孵化器、開發區火炬創業園等企業創業基地為載體,在發展壯大新材料骨干企業的同26、時,重點強化對具有高成長潛力的中小企業的創業輔導服務,孵化壯大中小型配套企業,加快產業鏈下游企業發展。2搭建技術服務平臺 扶持新材料產業自主創新能力項目建設,發揮政府科技主管部門和有關機構的組織協調作用,構建產學研一體化技術創新體系和技術服務體系。推動企業與技術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博士后工作站、大學大所加強聯系與技術合作,加強軍工和民用技術的有效對接,實現在重大關鍵共性技術上的突破,進一步培育技術市場和中介服務機構,促進技術成果、專利的市場化轉讓和產業化應用。3搭建融資服務平臺 設置并動態增加政府引導資金,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投入新材料產業領域。加強企業信用制度和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積27、極引進各種金融機構和風險投資機構,拓寬新材料企業融資渠道和平臺,引導具有資質的企業上市直接融資。4搭建人才服務平臺 進一步培育和完善人才市場,實施吸引、激勵人才的優惠政策,為企業引進專業技術人才提供優質周到的公共服務。推動校企合作,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多方培育符合新材料產業需要的技術人才和創新人才。組織企業家培訓,舉辦產業發展論壇,為企業提供良好咨詢服務和智力支撐。(三)保障措施1引進戰略投資 進一步整合地方和中直企業資源,支持新材料企業創新投融資方式和實行戰略性資產重組,加大資本市場化、國際化運作力度,爭取吸引國內和國際戰略投資者的大資本、大基金參與企業重組和項目建設。2統籌土地資源配置 市國28、土資源部門要加強與省國土資源部門的溝通,爭取在全省范圍內調劑建設用地指標,對新材料產業發展建設用地指標實行計劃單列。經主管部門批準的新材料產業項目用地,可優先使用年度用地指標。3加大財稅和資金支持力度 一是支持新材料企業申報國家新材料領域專項,對列入國家高技術產業化計劃的新材料項目,市政府根據項目實際情況按照國家補助資金的一定比例,從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配套資金中安排配套支持;二是加大對新材料企業及相關企業和研發機構的扶持,在市政府設立的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配套資金、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專項資金、新型工業化發展等專項資金中,適度加大對新材料產業的扶持力度;三是參照哈大齊工業走廊政策補助范圍,對新材料產業新建、擴建項目,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按照最低收費標準執行;四是爭取由省里收繳的新材料企業繳納的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的70%,返還市財政,由市財政局全部返還給企業所在行政區,優先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五是推進新材料企業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對符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標準的企業,經認定后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