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望春工業園區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4610
2024-10-10
19頁
31.11MB
1、寧波望春工業園區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 2 -01、總則1.1規劃目的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進一步深化完善城市總體規劃所確立的發展目標,明確本編制區未來發展方向及策略,實現可持續發展,并更好地協調各專業、各部門的需求和規劃管理的要求,特編制本控制性詳細規劃。1.2規劃依據和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01; 建設部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2002年版)GB50180-93;寧波市城鄉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07.10.;寧波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寧波市鄞州區集士港鎮總體規劃(20102030); 各類專2、項(專業)規劃; 涉及城市規劃建設的其它法律法規; 其他相關的標準規范及規劃文件等。1.3規劃范圍本次規劃的范圍位于望春工業園區,東起陽光南路,南至鄞縣大道,西至六江口河,北至聯豐路。規劃用地面積7.45平方公里。1.4規劃期限本規劃確定的規劃期限至2030年,規劃基準年為2013年。1.5規劃成果本規劃成果包括法定文件、技術管理文件和附件三大部分。法定文件是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法定控制內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圖件;技術管理文件是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技術控制內容,包括技術管理文本、圖紙和圖則;附件是對規劃內容和規劃過程的必要補充和說明,包括研究報告、規劃編制與修改情況說明等。1.6法律效力本規劃經寧波3、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生效,并自公布之日起實施。本規劃由寧波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1.7其他規定技術管理文件的所有內容應遵循法定文件的規定;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實施應遵守寧波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規定。02、功能定位、發展目標、控制規模和規劃結構2.1功能定位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現狀分析、因素分析,確定本園區的功能定位為:集高新產業、空港物流、生活居住、生態休閑為一體的創新復合園區。2.2發展目標根據功能定位及用地布局,確定本區的發展目標為:高效的目標:加強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現代化和當地特色相結合,滿足社會需求,美化城鎮空間的原則,合理劃分空間結構及優化結構布局,以組團為單元發展,建立區域內部工宿4、平衡,形成布局相對均衡、多層次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建議TOD發展模式。特色的目標:結合特有的自然資源,以聚才路和云林路沿線的綠帶為依托,精心組織景觀要素,形成與自然河網空間協調共生的特色景觀和最具景觀價值和生態內涵的區域。并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為投資者開辟理想的投資環境,為規劃建設管理制定靈活、有效的手段和可操作的規范。生態宜居的目標:注意保護和營造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以人為本,創造環境優美的城鎮景觀,走可持續性發展之路,建設高品位的生活宜居區,充分利用水系生態環境的優勢,做好綠地、景觀、水系、建筑、街景等景觀的有機協調,努力將園區建設成為技術先進、文化繁榮、環境優美、宜5、居的現代化融合園區。2.3控制規模本區規劃人口4.63萬人。規劃城市建設用地691.23公頃(不包括水域面積52.11公頃),占總用地的92.81%,人均城市建設用地約149平方米。2.4規劃結構規劃形成“三元互動、經緯相交、東西呼應、綠帶滲透”格局:三元互動:奧特萊斯商業中心、結合軌道車輛段形成的商貿辦公中心、以及沿杉海路服務園區的商辦中心。經緯相交:以云林路與聚財路交通線為東西、南北兩條軸線。東西呼應:西部的奧特萊斯廣場、居住小區、辦公與東部居住組團交相輝映。綠帶滲透:分別為被商業軸線及主干道分割的多個居住組團和工業組團。03、控制單元3.1控制原則控制單元提出總量控制、分量平衡、彈性開發6、的控制原則。通過嚴格控制單元建設總量,來控制整體的開發強度,而單元內各地塊分量允許突破并相互平衡,由此來增加地塊的開發彈性。3.2單元劃分結合天然的地理界限如山體、功能內在關聯性、土地使用性質的同一性、主次干道圍合的功能區、合理的交通分區等因素來劃分控制單元。依據上述原則,規劃將本地段劃分為9個控制單元,單元編碼為WCH-01至WCH-09。3.3控制內容控制單元的強制性內容包括控制單元的主要用途、總建設容量、公園綠地面積、配套設施控制要求等。本編制區的總建設容量1276.88萬平方米。在建設過程中,每個控制單元的總建設容量不得突破。04、用地規劃4.1居住用地規劃居住用地110.57公頃,占7、規劃建設用地的16.00%,人均居住用地23.41平方米。其中二類居住用地83.15公頃,商住混合用地27.42公頃。規劃形成6個基層社區,規劃居住人口1.78萬戶,每個基層社區4300-11600人不等。4.2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規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9.46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1.37%,人均公共設施用地2.04平方米,其中教育科研用地6.79公頃,醫療衛生用地1.37公頃,宗教用地1.30公頃。規劃公共設施按標準社區級服務中心-基層單元社區級服務平臺二級配置,既層級配置相應的公共設施,又為居民就近享用各級公共設施。4.3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規劃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33.69公8、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4.87%,人均公共設施用地7.28平方米。其中商業用地22.54公頃,商業商務用地5.42公頃,商務用地4.47公頃,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0.55公頃,其他服務設施用地0.71公頃。4.4工業用地規劃工業用地258.86公頃,占規劃總城市建設用地的37.45%。主要發展電子信息和新材料新能源、品牌服裝三大產業,適度發展臨空產業及其延伸產業。4.5物流倉儲用地規劃物流倉儲用地23.76公頃,占規劃總城市建設用地的3.44%,為現狀已建地塊。4.6其他用地其他用地還包括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公用設施用地、綠地與廣場用地及水域。具體內容詳見相關章節。05、公共服務設施規劃5.1配9、套原則根據城市社區管理和空間布局體系,城市社區配套設施遵循“分級配套,共建共享;分類實施,公益優先;因地制宜,彈性指導”的原則。5.2配套要求本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按配套類別進行標準社區級服務中心-基層單元社區級服務平臺級進行分級配置。標準社區級必須配建小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體育建設場地、菜場、超市、標準社區服務中心各項設施。基層社區級必須配建幼兒園、社區衛生服務站、文體活動站、社區服務站、社區居委會、社區警務室、居家養老服務站、社區市民學校等各項設施,有條件可以集中建設形成基層社區中心。06、綠地及公共開放空間規劃6.1綠地系統規劃利用沿河綠帶增加濱江綠地、小公園、街頭綠地,提10、供居民就近散步、健身和休憩。規劃公園綠地77.08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11.15%。公園以軟質景觀為主,并配有必要的活動場地和健身設施,以方便居民或游客駐留和活動。公園的綠地率應達到75%以上,硬質鋪地的覆蓋率控制在20%以內。6.2水體系統規劃水域面積52.11公頃。沿河空間應公共開放,形成連續的游憩綠道。前塘河:寬40米,強化沿河的生態和休憩功能。居住片河流:重點于居住區河岸兩側形成水岸休閑綠地。布政東路北側河流及聚才路東側河流:形成連續的園區綠地景觀。工業片河流:串接工業園區內公共開敞空間,為工業園區提供連續的游憩休閑之所。6.3公共開放空間系統6.3.1開放空間廊道行人、自行車游憩步11、道:通過河網溝通,沿河空間應公共開放,形成連續的游憩綠廊,不小于10m寬度,有利于組織步行、自行車休閑系統,并連接各公園和公共服務設施,方便居民生活和健身。 濱江開放空間:強化沿布政河和前塘河景觀風貌,打造園區生活生態休閑帶。6.3.2重點開放空間布政東路-科創路交叉口東側公園:方便周邊居民生活健身,設置小型游玩康樂設施。緯一路-豐成路交叉口公園:承載園區北部居民生活健身功能。云林中路-陽光南路交叉口北側公園:承載園區東部居民生活健身功能。07、道路交通規劃7.1道路等級本次路網規劃將路網分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個等級。快速路秋實路、鄞縣大道,紅線寬度68米。主干路聯豐路、布政東路、12、云林中路、聚才路、陽光南路,紅線寬度36-44米。次干路緯三路、杉海路、科欣路、經四路,紅線寬度20-24米。支路規劃區支路路網主要為地塊劃分及地塊出行服務為主,設計車速20-30公里/小時。7.2軌道交通除了常規公交線路外,根據寧波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控制性詳細規劃, 5號線在本區內分別沿陽光南路、云林中路布線,并在陽光南路與緯三路交叉口布設軌道站點。為望春工業園區與寧波主城區的公共交通服務,提供快速出行通道。08、防災規劃8.1消防8.1.1根據寧波市鄞州區集士港鎮總體規劃(2010-2030年),按每座消防站責任區面積47平方公里,接警在5分鐘內到達責任區最遠點的要求設置消防站點。本區13、不另行設置標準型普通消防站,依托集士港鎮和古林鎮消防站。8.1.2消防車通道規劃消防車通道的主體為規劃區范圍內的次干道和支路,應十分重視規劃區范圍內次干道和支路的規劃建設工作,切實保障暢通無阻,保證消防車通道通暢、安全。8.1.3高層建筑、大型民用建筑等場地,屬于消防重點保護單位的,其規劃建筑中必須嚴格按照消防技術規范的規定,保證城市消防的要求。8.2抗震8.2.1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的規定,本規劃區位于地震動參數0.05(度)。8.2.2新建的各類建筑應按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的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進行設計和施工,由市建設行政管理部門監督管理。8.2.3重大工程、生命線工程、易產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其建設場地必須進行專門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并按評價結果進行抗震設防。8.3地質災害防治根據寧波市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2-2020年),本規劃區域為地面沉降次重點防護區。對于地面沉降次重點防護區,應控制地下水開采量,嚴格執行地下水開采審批制度,建立健全地下水位、地面沉降監測網絡;開展工程性地面沉降監測和防治工作。- 18 -規劃結構圖用地規劃圖 控規單元劃分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