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海綿城市生態綠地系統專項規劃項目建議書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4635
2024-10-10
12頁
71.50KB
1、某市某區生態綠地系統專項規劃項目建議書目 錄一、規劃創新點與重點解決問題1二、規劃范圍和期限5三、規劃編制目的5四、主要工作內容5五、編制大綱6六、主要規劃成果8七、工作計劃9八、編制經費測算10按照某某市“率先科學發展、實現藍色跨越,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目標,結合某某市城市空間發展戰略要求,某某區所在的北岸城區以“做高做新,高水平打造科技型、生態型、人文型新城區,有效疏解老城區發展瓶頸”為建設方向。某某區未來的城區規劃建設將在某某既往建城經驗的基礎上,按照新的營城理念,以高標準、新方法指導城市各個系統(綠地、城市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的規劃建設。城市綠地系統是城市有機運行的凈化器,2、是與城市居民息息相關、展現城市生態競爭力的重要空間要素。在城市的規劃建設管理中城市綠地的保護與建設往往面臨被城市開發空間擠占、侵蝕的問題,更是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博弈品,科學確定“城市綠地體系、建設目標、分類和管控要求”是保證城市綠地規劃建設和實施管理的前提。本次規劃將從“營建生態城市”和“綠地有效管控”兩個角度,制定科學、創新、適用、好用的生態綠地系統規劃,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提供技術依據。一、規劃創新點與重點解決問題1、引入“海綿城市”理念,構建生態綠地體系 (1)“海綿城市”概念解析近年來,由于城市硬化地面過大、公園綠地數量減少,國內多個城市頻發內澇等災害,城中“看海”成為暴雨季節常態3、。同時,城市排水防澇缺乏系統規劃、標準體系不完善、設施建設滯后、重建輕管、河湖水系被隨意侵占現象突出。但僅僅通過加強市政設施投入,不僅投資成本高、周期長、工程量大,而往往不能根本性地解決城市問題,造成“管道越鋪越長、內澇越來越多”。在次背景下,很多學者,借鑒美國、歐洲經驗,提出“海綿城市”理念,即:將城市河流、湖泊、地下水系統的污染防治、排蓄利用與生態修復結合起來,通過綠地改造利用技術,強化雨水的滯、滲、蓄,建設生態型、低干預的城市雨洪調蓄系統。它利用城市中的各種綠地將雨水收集儲蓄起來,以緩解城市排水壓力,同時在城市缺水時能提供一定的供水補償。通過技術改造具有雨洪調蓄功能的綠地稱為“海綿綠地”4、,“海綿綠地”是“海綿城市”戰略實施的重要空間載體,如收集雨水的屋頂綠化,下凹式綠地,帶有下沉式蓄水池的城市綜合公園和社區公園等。國外利用城市綠地收集雨水的技術已相對成熟,德國莫茨巴赫市在城市降雨量較大時,通過將雨水導入周邊下凹式綠地以及透水沉降池來消弱雨水徑流。美國波特蘭市的雨水園是將雨水利用與公園綠地完美結合的典范,它通過公園綠地通過跌水和小溪對雨水進行收集及凈化,取得了良好收益。近年來,上海也開展了綠地雨水利用的積極探索,上海市天山公園通過建立雨水收集溝、土壤滲濾系統及泵站等雨水收集設施,對公園內的雨水進行收集與凈化。本次綠地系統規劃旨從“海綿城市”理念出發,將雨洪調蓄系統與城市綠地系統5、緊密結合,重點闡述城市綠地系統對雨水收集利用的重要作用,打造具有創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適用條件首先是地勢平坦、排水能力較弱的地區。某某區總體地勢平坦,在雨水豐沛季節,城市大規模硬化地面易產生內澇風險。若僅從市政管道和設施建設解決排水問題,平坦的地形勢必增加管道開挖建設成本。若采用“海綿綠地”理念可解決城市雨洪排蓄問題,是既生態、又易操作的排水方案。其次是干旱缺水地區,某某屬于干旱缺水地區,水資源對于城市建設十分重要。通過“海綿綠地”的建設,可留住雨水并進行凈化處理,以用于城市市政用水、園林用水,緩解城市供水壓力。 (3)“海綿綠地”的具體應用打造社區蓄水單元:按照不同的開發6、主體劃分成不同的社區,在社區公園下面設置蓄水池,使每一個社區都成為一個“海綿體”蓄水單元,吸收來自社區建筑、道路、廣場各個方面的雨水。這也就成了“海綿型城市”最具體的細胞。建造雨洪公園:改變普通公園建造手法,建造雨洪公園。可以通過挖填方的平衡技術,創造出一系列深淺不一的水坑和高低不一的土丘,沿四周布置雨水進水管,低洼地可以承接和過濾雨水。這就形成蜂窩狀的海綿系統,同時減小了城市排水管壓力。建設這樣的公園,造價不到一般公園的1/4。下凹式綠地集雨回補地下水:城市停車場和道路兩旁綠地也可以像建筑屋頂一樣做改裝,做成下凹式綠地。綠化帶路面稍有傾斜,水都流進綠化帶設置的缺口里。土壤和草皮可以對前10分7、鐘的雨水進行自然的凈化過濾,自然凈化之后的雨水通過下滲地磚等透氣建材,可以順利地通過土壤下滲成為地下水,并由此恢復多年來被硬化地面中斷的自然水循環系統,實現地下水的補充和儲納。2、探索城市各類綠地的科學管控方法按照城市綠地分類標準,城市綠地主要包括公園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其他綠地,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主要對這些綠地做出規劃安排。在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中,獨立占地的綠地主要指公園綠地和防護綠地,此類用地有確定的地塊管理紅線,在具體城市規劃建設中較易管理控制,但對居住區或建設地塊中的附屬綠地需要制定剛彈性結合的管理方法。另外,在各類綠地的具體建設中,如何順利、宜操作地貫徹“海8、綿綠地”理念,需制定相應的規劃管理措施。3、借鑒國外城市經驗,合理確定綠地布局、等級和建設方式英國威爾士首府卡迪夫,城市綠地不僅總量充足,而且分布合理、特色明顯、功能豐富。其綠地布局充分體現了城市與自然的交融,綠地總體上呈均質化分布,具有很好的均衡性;在等級上,分為多個層次,滿足不同需求;同時在城市中心保留了大片的綠地,較好緩沖了城市中心區的高強度和密度。在具體的綠地營造中,保留自然特性,輔助少量人造景觀。盡可能保留原有植被、以自然地形為主,人工造景時也采用純天然的材料。真正做到對大自然的低緩沖、低干預。二、規劃范圍和期限規劃范圍:某某區行政轄區范圍。規劃期限近期:2013年2020年,遠期:9、2021年2030年。三、規劃編制目的1、發揮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在統籌城市生態建設和城市公共空間建設上的引導作用。城市綠地系統,作為城市的基礎設施之一,在城市建設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基礎。編制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是整合城市綠地,使其系統化的重要手段,同時也能有效引導城市生態建設和城市公共空間建設有序開展。2、提升城區形象和長遠發展競爭力通過對城區現狀綠地的調研,提出綠地系統規劃策略。使城市綠地分布更合理,城市建設用地更集約,降低城市污染,提高居民生活環境品質,不斷提升城區形象和長遠發展競爭力。3、某某區綠化用地管理的依據通過編制綠地系統規劃,加強政府部門對城市綠地的10、管控,為某某區綠地的合理布局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城市建設的決策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推動城市建設更好、更快的發展。四、主要工作內容1、概述城市發展目標、城市規模、功能分區、綠地布局、環境保護、自然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綜合防災等;明確綠地系統的發展目標,提出某某區綠化建設特色,確定合理的公園綠地布局規模,制定科學合理的綠地指標。2、根據城市綠地分類標準,對現狀綠地與規劃綠地進行分類規劃;闡述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結構、布局及規劃要求,嚴格依據國家與地方出臺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辦法進行編制。3、突出某某區綠地和景觀特色風貌,嚴格保護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闡述生物(重點是植物)多樣性的規劃目標與指標、保護對11、策與措施;城市綠化植物規劃與技術指標,古樹名木名錄、生長狀況和保護措施等。4、從法規性、行政性、技術性、經濟性和政策性等方面闡述實施措施,重點對實現節約型園林綠化提出實施目標及措施。五、編制大綱1、前言(1)規劃背景(2)規劃原則、范圍、依據和期限(3)規劃編制的重點和特點2、現狀概況(1)區位及城區概況(2)自然條件(3)綠化概況(4)綠地建設綜合分析3、上位規劃梳理(1)某某市總體規劃、某某區總體規劃(2)某某區各片區規劃4、案例借鑒(1)相關案例研究及總結(海綿型城市)(2)對本次規劃的借鑒意義5、規劃目標與指標(1)規劃目標(2)規劃指標6、綠地分類規劃(1)公園綠地規劃(2)生產綠地12、規劃(3)防護綠地規劃(4)附屬綠地規劃(5)其他綠地規劃7、綠地系統防災避災規劃(1)編制意義(2)規劃原理(3)規劃體系8、樹種規劃(1)現狀樹種(2)樹種規劃原理(3)園林植物配置比例(4)樹種的規劃與選擇(5)各種類型綠地植物規劃9、古樹名木規劃(1)某某區古樹名木現狀(2)古樹名木保護規劃10、分期建設規劃(1)規劃原理(2)各類綠地分期建設11、綠線控制規劃(1)綠線定義及適用范圍(2)綠線管理的基本要求(3)綠線變更審批程序12、實施保障措施六、主要規劃成果包括文本、圖集和附件,其中附件包括說明書和基礎資料匯編,其中主要圖紙有:(1)區位圖(2)現狀公園綠地分布圖(3)古樹名木分13、布圖(4)綠地規劃總圖(5)公園綠地規劃圖(6)綠地結構布局圖(7)公園綠地服務半徑分析圖(8)防災避災綠地規劃圖(9)附屬綠地綠地率控制圖等七、工作計劃總體工作分五個階段,自簽訂服務合同之日起,計劃用時5個月。1、前期準備階段,用時0.5個月主要工作內容:甲乙雙方協商規劃內容、程序,乙方組織技術班子、制定詳細工作計劃、準備工作平臺;收集梳理已批和在編的總規、控規、詳規中關于綠地系統規劃等相關信息;準備調研階段對接資料,組織調研人員、拍攝器材及車輛,制定調研計劃。2、現狀調研階段,用時1個月主要工作內容:現場踏勘調研現狀各種類型綠地的數量、分布位置、用地、建設情況;走訪某某區規劃建設局和各個街14、道,了解現狀綠地規劃建設存在的問題、規劃編制意見和建議、規劃建設方面的近期計劃、相關政策文件規定;分析總結現狀情況和存在問題。3、初步方案編制階段,用時1.5個月主要工作內容:搜集案例資料,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編制生態綠地系統專項規劃;研究制定建設標準,初步確定各種類型綠地的占地位置、規模;與相關單位匯對接,向有關領導匯報、征求意見。4、成果完善和專家評審準備階段,用時0.5個月主要工作內容:結合相關部門的意見對規劃方案進行修改,完善相關規劃圖紙和文字成果,規劃方案確定后,形成專家評審成果,準備專家評審。5、專家評審及公示、上報審批準備階段,用時1.5個月主要工作內容:組織專家評審;根據專家評15、審意見修改完善規劃成果;準備公示和上報材料。說明:相關領導和部門匯報約定、專家邀請用時不包含在本計劃的時間內。八、編制經費測算依據城市規劃設計計費指導意見(中國城市規劃協會文件(2004)中規協秘字022號)要求,本次規劃編制經費為123萬元。具體費用,經甲乙雙方協商一致后,以商務合同進行約定。1、生態綠地系統專項規劃編制費用100萬元依據城市規劃設計計費指導意見,編制人口規模100萬人以上的城市專項規劃,計費以60萬元為基數,每增加10萬人增加5萬元規劃設計費。依據某某市某某區發展規劃,2030年規劃人口為180萬,綠地系統專項規劃編制經費為60萬元+(180萬人-100萬人)/10萬人X5萬元=100萬元。3、專項研究費用20萬建議引入市政專業,開展“海綿城市”理念與綠地系統建設的專題研究。依據城市規劃設計計費指導意見,專題研究費用為20萬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