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縣縣城排水專項規劃20122030.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4647
2024-10-10
14頁
720.50KB
1、義縣縣城排水專項規劃 (20122030) 文本義縣縣城排水專項規劃(20122030)文 本錦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2012年8月項目名稱:義縣縣城排水專項規劃(20122030)規劃委托單位:義縣城鄉建設管理局編制單位:錦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設計資質等級:甲級規劃設計證書編號:081022院長:李玉臣 高級規劃師編制人員:李玉臣:院長 高級規劃師才云鵬:副院長 高級規劃師 國家注冊規 劃師王 泳:主任 副高級工程師 項目負責人孫倚奇:助理工程師王 壯:助理工程師目 錄第一章 概 述1一、規劃依據及標準1二、編制原則1三、區域位置與自然環境1(一)地理位置1(二)自然條件1(三)地形地貌2四、2、規劃設想3第二章 城市供水狀況4一、水源現狀4二、供水情況5三、用水量預測5第三章 城市排水現狀及存在主要問題5一、城市排水現狀5二、城市排水存在的主要問題6第四章 排水工程規劃6一、規劃范圍6二、城市排水規劃7(一)規劃原則7(二)污水量和雨水量確定7(三)排水管渠布置81、布置原則82、污水管渠布置83、雨水管渠布置94、排水管材選擇9(四)污水排水區域劃分9(五)雨水排水分區劃分10(六) 污水處理廠布置10三、結論10第一章 概 述一、規劃依據及標準1、錦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0年2020年)2、錦州義縣“十二五”縣城建設規劃(20112015年)3、義縣縣城總體規劃(20092033、0年)4、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標準GB50331-20025、城市給水規劃規范GB50282-986、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067、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318-20008、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2011年版)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準CJ3082-199910、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11、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二、編制原則1、結合義縣縣城實際情況,使之與義縣縣城總體規劃相適應。2、根據國家和地方的財力,在充分考慮近遠期結合的前提下,確定排水系統改造的工程分期和規模,有效地使用建設資金。3、排水系統建設要充分利用原有設4、施,加以改造,逐步完善。排水管道即要利于污水的收集、輸送,又要方便管理,降低工程造價。三、區域位置與自然環境(一)地理位置義縣位于遼寧省西南部,錦州市以北50公里,地理坐標介于東經1205212144,北緯41174148之間,版圖略呈菱角形,西南與東北斜長,突出兩角。東依醫巫閭山屏障,鄰北寧市,南與凌海市接壤,西界北票市,北面毗連阜新市清河門區。西南至東北長88公里,東南至西北寬54.5公里,周邊長265公里,總版圖面積2481.6平方公里。義縣縣城所在地義州鎮位于縣域中部,錦阜高速和省道阜錦線、鞍羊線從城區通過,是通往遼西、遼北和內蒙的重要通道,也是錦承、新義鐵路的交匯點。交通便利,地理位5、置十分重要。(二)自然條件義縣地處北溫帶的中溫帶,屬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溫差較大。全縣年平均氣溫7.8C,降水量不穩定,易旱易澇。年平均降水528.3毫米,多春旱。受西伯利亞和內蒙的干冷氣團影響,四季多風,以春風為最,最大平均風速20米每秒。無霜期126-17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848小時。地下礦藏資源豐富,東部山區有硅石、鐵礦、花崗巖、水晶石;西部山區有金、銀、銅、鋁、鋅、脈石英、螢石、重晶石、膨潤土、陶土、滑石、磷等。(三)地形地貌1.地貌特征東部為醫巫閭中低山丘陵,西部為松嶺低山丘陵,中部為大凌河、細河河谷平原,南北為開口狀阜義盆地。全縣總面積2481.6平方公里,中低丘陵面6、積為695.7平方公里,占全縣總土地面積28.03%;低山丘陵面積為1028.3平方公里,占全縣總土地面積41.44%;河谷平原及盆地面積為757.6平方公里,占全縣總土地面積30.53%。2.水系義縣河流除縣西南境屬小凌河水系外,其余均屬大凌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大凌河,大凌河是義縣第一條大河,古稱渝水。大凌河源出于建昌縣西南境的老山垛東北,流經朝陽、北票市轉向東南由九關臺門附近入義縣境內匯柳河后,地勢漸緩,河兩岸地勢降至100米以下。大凌河在義縣境內全長66.5公里,解放后最大流量為1.56萬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為0.54立方米每秒。沿河兩岸多為沖積平地,土地肥沃,是義縣產糧區。細河,明代稱7、清河,清代始稱細河。源出于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八家子鄉烏蘭木頭山,在義縣境內長約23公里,流域面積509平方公里,是義縣第二條大河。清河,發源于北票境內,流經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的雙山子,至清河門區德后窯,在義縣境內流域面積為19平方公里,河平均寬度約200米。大定河,原名石河,又名石房河,發源于大定堡鄉西大嶺的東麓,流經蔡家樓、大定堡、紅旗水庫、牌坊、劉溫屯、團山子西匯入一支流,義縣段長約34公里,是義縣第三條大河,河平均寬約100米,平均流量為50立方米每秒,汛期流量為4000立方米每秒。李二河,發源于地藏寺鄉東北部359高地,經馮家嶺、歪脖嶺、高家溝、小嶺子、西磚城子、英窩山、頭道河、二道河至大8、康堡穿錦承鐵路后流入大凌河。小七里河,發源于前楊鄉西部黃花山東南龍頭溝,流經大營子,經前泥河子,穿錦承鐵路轉東北流入大凌河,全長20公里。沙河子,發源于高臺子鄉西境老黑山,經舊陵、桑土營子、觀音堂、大蔡家屯、廟兒溝、臥龍泉,至九道嶺鎮的西樹行子流入大凌河,全長20公里,河寬0.5公里。紅臺子河,發源于九道嶺鎮的紅臺子,流經偏坡子、石佛寺、夏家溝、星星屯后匯入大凌河,全長10公里,河寬0.5公里。柳河溝河,源出高臺子鄉西北白臺溝附近,流經石柱溝、高家屯、老黑山、北磚城子,經臺子山南至馬戶屯穿錦阜公路和新義鐵路,再經高臺子、雷家屯、前營子流入細河,全長20公里。瓦子峪河,源出瓦子峪鄉東南長嶺溝附近9、,流經刺梅花溝、二道溝、柳河梁子、上下五間房至冷家溝、龍灣、商家屯南,至瓦子峪西南,入老龍口水庫,北出老龍口,經四臺子西流入細河,全長約28公里。稍戶營子河,源出北鎮市大寺鄉天仙觀,全長20公里,流域面積85平方公里。老公溝河,源出劉龍臺鎮南境大臺子山,流經老公溝、大白廟、小白廟子、全善堡、王家屯、富家屯、六臺出義縣境,全長22公里。小沙河,源出大定堡鄉民家屯后山,全長19公里。灰山河,源出白廟子鄉灰山子,流經吳家屯、戴家屯、白廟子、龍君堡、大白臺子、李家窩堡,全長25公里。小嶺子河,源出留龍溝南大山,由泉水匯集成河,在義縣境內全長約20公里。地干河,是地藏寺鄉境內唯一的河流,源出地藏寺鄉上三10、寶屯西溝,在義縣境內全長約12公里。四、規劃設想義縣是以文化旅游為特色的生態宜居城市。城市職能包括: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遼西地區重要的旅游城市;錦州重要的產業配套基地,重點發展新型冶金、農副產品加工和商貿物流。人口規模:規劃主城區近期2015年人口規模為1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為12平方公里,人均120平方米。規劃主城區遠期2030年人口規模為16萬人,城市建設用地為17.4平方公里,人均110平方米。城鎮空間結構規劃本次規劃城鎮空間結構體系可概括為“一區、一軸、三帶”。一區:組合城區一軸:一條發展軸三帶:三條空間發展帶組合城區根據義縣縣城周邊城鎮布局的特征,綜合城區未來發展的走向。規劃提出組11、合城鎮區的概念,該區以現有的義洲鎮和七里河鎮為主體,形成一個功能互補的組合城鎮區。在組合城鎮區內部實施統一的規劃管理標準,并引導人口向城區集聚,統籌安排工業布局、農業生產、生態保護,實現公用設施的共享。形成強有力的城鎮中心區,進而帶動全縣社會經濟的發展。城鎮發展軸縣域中部沿錦阜高速和錦阜公路形成一個快速交通走廊,沿這一走廊分布有縣城以及南部的七里河、北部的九道嶺等工業強鎮,七里河工業區、凌北產業區以及高臺子工業園區幾個重點產業基地也分布在該走廊上。隨著沿海經濟帶和錦州灣發展戰略的推進,作為東北西部通道的這一交通走廊的作用將進一步顯現,因此規劃確定以該走廊為依托,集中布局產業園區,加快城鎮建設步12、伐,逐步形成一個產業和城鎮高度聚集的區域發展主軸,進而向東西部輻射,帶動全縣經濟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臻g發展帶根據縣域資源分布和現有產業布局的狀況,規劃將整個縣域劃分為南北向3個經濟帶:中部城鎮產業發展帶、東部生態旅游促進帶和西部資源環境涵養帶。中部城鎮產業發展帶:以中部城鎮發展軸為主體,形成中部城鎮產業發展帶,包括縣城、七里河鎮、白廟子鄉、前楊鎮、聚糧屯鄉、九道嶺鎮和高臺子鎮。東部生態旅游促進帶:以醫巫閭山林業資源和旅游資源為依托,形成東部生態旅游促進帶,包括張家堡鄉、大榆樹堡鎮、瓦子峪鎮和稍戶營子鎮。西部資源環境涵養帶:以松嶺山脈的礦產資源為依托,形成西部資源農業涵養帶,包括留龍溝鄉、大定13、堡鄉、地藏寺鄉、劉龍臺鎮、頭道河鄉和頭臺鎮。發展方向義縣主城區的空間拓展近期以南部的完善為主,遠期以向東、向北為主。第二章 城市供水狀況一、水源現狀義縣水資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地表徑流和地下水。義縣年降水量為528.3毫米,年均降水總量為13.11億立方米,年均滲入地下水量為1.86億立方米,陸面蒸發量為9.03億立方米,年均徑流量為2.22億立方米。地下水分布不均,東部山區含少量基巖裂隙水,西部山區含少量基巖裂隙水及巖溶水,均無集中開采價值,屬貧水區。大凌河、細河河谷平原地下水較豐富。義縣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20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為1.62億立方米,地表水為1.58億立方米。全縣生活飲用14、水源主要取自地下水,各鄉鎮通自來水的村不到50%,其余村民飲用水靠自家打井取水??h城周邊有大凌河水系,大凌河緊靠縣城城北,由西向東流過,據1972年長春給排水設計院水文地質勘探隊的勘察結論,在縣城大凌河河漫灘上下20公里可做城市供水水源地,縣城以西計算可開采儲量為17800立方米/日,至2007年底,由于城區供水二期工程竣工,每日已取出約1.7萬立方米。城東一帶1976年開始已被阜新市以每日7萬立方米取走,致使義縣縣城周邊地區已無潛力可挖。同時大凌河上游北票縣境內的白石水庫1999年9月下閘蓄水??値烊?6.45億立方米,水庫下游義縣境內河水流量顯著減少,靠河水為主要補給水源的河漫灘淺層地下水15、的儲量已相應減少,義縣縣城供水水源的再開發存在水源不足的問題。二、供水情況義縣縣城現鋪設給水管網,管徑偏小,以DN200-DN500管徑為主干管,用DN100管徑成環供水。 現狀輸水管網走向以南北走向為主,管徑為DN500、DN400、DN300;配水管網走向以東西走向為主,管徑為DN200、DN100。 義縣自來水公司現有水廠一座,水井五口,分別分布于大凌河南側河漫灘上,至2008年底,供水能力可達到約1.7萬立方米/日,企業及市民自建設施供水能力約3000立方米/日。自來水公司現有供水戶約1.9萬戶,用水人口約5.78萬,供水普及率約92%,人均日用水量80升。輸配水管網總長約50km,管16、網損失率約37%。三、用水量預測根據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28298)及義縣城區供水現狀和發展要求,并參考其他周圍城市的用水標準確定用水量指標,采用城市單位人口綜合用水量指標法預測。根據縣城現狀生活用水水平,同時考慮到城市發展規劃和建設現代化城市的要求,對城區給水進行通盤考慮,規劃確定:近期(2015年)人均綜合用水量指標:250升/人日遠期(2030年)人均綜合用水量指標:300升/人日縣城需水量為:近期10萬人,合2.5萬立方米/日。遠期16萬人,合4.8萬立方米/日。第三章 城市排水現狀及存在主要問題一、城市排水現狀全縣有市政排水設施的鄉鎮很少,大多靠公路邊溝排水,有的雨水自由流17、淌,污水隨地潑灑。義縣縣城現有排水系統也很不完善,排水體制為合流制,排水管道長度約11公里,負擔匯水面積約5KM2,有排水出口12個,分別排入大凌河,人工河和后楊河。污水泵站位于方塘路北,占地面積30,排水能力2m3/秒。污水廠位于城東靠近大凌河右岸防洪堤,人工河回水堤南側荒地上,占地面積約8.13公頃,設計日處理污水1.5萬噸。截流干管總長7167米,其中DN650管750米;DN750管1451米;DN800管1186米;DN900管1017米;DN1000管1130米;DN1500管1633米;近期污水截流工程、新建城區管網建設和現有管網改造同時進行。對后楊河、人工河等城市排水骨干正在加18、強治理,通過清淤、襯砌、加鋪蓋板等工程措施,提高排水能力。縣城地形總體來講是南高北低,中間有后楊河穿過,后楊河是城市排水主渠道。老城區地勢是中間高、四周低,排水較成系統。二、城市排水存在的主要問題(1)、各鄉鎮缺乏排水設施和污水處理設施;(2)、縣城污水截流干管和污水處理廠剛剛新建,尚處于系統調整階段。在此之前,由于缺乏污水處理廠,排水管理各自為政,互成系統,城市排水管網不完善,雨污混流。工業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體,已超過水體自凈能力,導致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受污染,水質惡化;(3)、排水管網沒有統一規劃設計,排水管網布置混亂,管網淤積嚴重,排水不暢。暴雨時積水,影響人民生產和生活;(4)、管道19、老化,排水干線管徑偏小、坡度小、流速小,致使淤塞嚴重;(5)、后楊河河床侵占嚴重,兩岸傾倒垃圾,淤塞河道,抬高河床,致使排水不暢。 第四章 排水工程規劃一、規劃范圍確定近期規劃范圍為:大凌河南岸地區,宜州大道以西的全部用地以及沿迎賓路兩側(北至振興路,南至軍民路)地塊。大凌河南岸地區,居住組團宜州大道以西,及沿河地塊。工業組團為發展路以南,經四路以西??傆嫿谝巹澐秶傆玫貫?6.2平方公里。確定遠期規劃范圍為東起輔路,西至鐵東街-西三街-文昌街,南起南山路,北至北環路,總計遠期規劃范圍總用地為20.4平方公里。規劃期限為2012年2030年,其中:“十二五”縣城建設規劃年限為2012年20120、5年;遠期:2016年2030年;遠景:2030年以后。本規劃通過現場踏勘,收集基礎資料,掌握了排水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完善現有排水系統提出了規劃實施方案。在此基礎上編制了本排水專項規劃。二、城市排水規劃(一)規劃原則1、近期規劃原則(1)系統性原則,污水管網規劃應服從城市規劃,充分利用現有排水設施作出全面規劃,逐步完善污水管網系統,提高污水處理率。保留舊城區已形成的合流制排水體制,新建城區排水體制為分流制,污水管道盡量利用地形條件采用重力流排入污水處理廠,雨水、污水管道與道路同步建設。雨水就近排入水體。(2)生態型原則,提高污水處理廠處理水平,污水經處理后應達到類水質標準才可排入水體,21、受納水體應具有足夠的環境容量。(3)經濟性原則,充分利用地形,減少管道埋深,盡量減少污水泵站和壓力管道。(4)彈性原則,污水處理廠和管道布置考慮城市的近、遠期規劃及分期建設的安排,管線的布置與敷設滿足近期建設的要求,同時考慮遠期有擴建的可能。2、遠期規劃原則(1)規劃區排水體制全部采用雨污分流制。(2)近遠期結合,著重解決近期矛盾,完善排水設施,改善排水條件。(3)合理劃分排水分區,制定相應的排水標準和措施。(4)合環境規劃,根據環境標準和環境容量確定切實可行的污水處理標準。排水體制:義縣縣城舊城區近期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體制,遠期全部采用雨污分流排水體制。(二)污水量和雨水量確定1、污水量確22、定污水量預測:污水排出率取0.9,日變化系數取1.5,污水處理率定100%。規劃近期城市污水量為1.5萬立方米/天,遠期污水量為3萬立方米/天。2、雨水量確定本地區暴雨強度公式采用錦州市的暴雨強度公式:(L/s.ha)雨水管渠設計流量公式:Q=qF式中:P設計重現期(年) F設計匯水面積(公頃)設計徑流系數 t集水時間(分鐘)t=t1+mt2t1地面匯流時間,取t1=10-15分鐘t2管渠內流行時間,t2=L/60Vm延緩系數,暗管m=2,明渠m=1.2本次設計參數的選擇,根據建設的要求,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達到節約資金的要求,各設計參數選擇方法如下:設計重現期根據匯水面積、地區建設性質、23、地形特點等因素確定,一般地區:P=1年,較重要地區2-3年,低洼地區、廣場、立交橋等排水較困難地帶及重要地區:P=3-5年;在徑流系數的選取中,本設計綠地徑流系數為0.3,綜合徑流系數=0.55;按照以上兩式,即可得出雨水量和雨水管渠的過流斷面。(三)排水管渠布置1、布置原則(1)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體; (2)盡量避免設置泵站;(3)結合道路系統規劃布置排水管渠;(4)結合城市豎向規劃、水體利用布置排水管渠;(5)結合街區內部規劃考慮排水管渠布置。符合地勢趨勢,順坡排水。2、污水管渠布置根據地形、地勢特點,結合規劃道路布置污水管道,并以最短距離排出污水為原則。由支管收集的污水部分經提升匯至主24、干管,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由于污水管網建設時間長,管網的埋設工程投資巨大,不斷更換,翻新,因此與道路同步埋設的污水干管的規模應與規劃遠期相協調。污水系統管網成樹枝狀布置,以重力流為主,當無法采用重力流或重力流不經濟時,可采用壓力流。根據縣城地形特點和污水處理廠、出水口的位置,利用地形,宜將污水管沿城市規劃道路敷設,并且污水干管應布置在排水區域內地勢較低洼或便于污水匯集地帶。當道路紅線寬度大于40米時,宜在道路兩側各設一條污水干管,減少過街管道。當管道埋深超過6米時,應設污水提升泵站。泵站建設用地按規模、性質確定,應符合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318-2000)的規定,同時與周圍的居住、公25、共建筑保持必要的防護距離。居民生活污水進入市政管道前,必須經化糞池處理,其他污水均需各單位處理合格后排入市政管道。3、雨水管渠布置根據就近排放原則,雨水干管匯集的雨水,就近排入河流水系。雨水管道分期敷設,管材采用鋼筋混凝土管。由于受海潮影響,雨水排放口處需設防潮閘門。在近期建設中,可用明渠排水的方式。同時,充分利用現有排水明渠,做好疏浚整形。雨水干管管徑范圍DN800-DN1500。雨水管道均敷設在道路中間,管道覆土深度不小于0.7米。4、排水管材選擇在市政排水工程中,選擇合適的管材對于工程的質量、造價及環境效益有著較大的影響。管材的選擇應根據工程的具體條件,選用成熟、可靠的管材,盡量降低工程26、造價。(1)污水管材、接口:1)污水自流管線管材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承插管。在穿越現狀河道時,采用鋼筋混凝土承插管。管道接口按管材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接口形式,HDPE管采用熱熔或電熔連接。2)污水壓力管線全部采用聚乙烯(PE)承插管。PE管采用熱熔或電熔連接。(2)雨水管材、接口:雨水管道一般采用承插接口的鋼筋混凝土管,承插口排水管道接口為橡膠圈接口。(四)污水排水區域劃分遠期城區沿大凌河形成三大污水排放區域,分別接入污水處理廠。第一區域為北環路以南以及濱河北路以北輔路以西鐵東街以東用地范圍;濱河北路污水管線為第一排水區域的排水干管,收集污水后,排入1號泵站,送至規劃區污水處理廠,管徑D27、N400-DN1500。第二區域為鞍羊線-南山路以南、建設西路-濱河南路以北、西三街以東以及宜州大道以西用地范圍;濱河南路和宜州大道為第二排水區域的排水干管,送至規劃區污水處理廠,管徑DN400-DN1300。第三區域為南山路以南、濱河南路以北、輔路以西以及宜州大道以東用地范圍;濱河南路和東三街為第三排水區域的排水干管,送至規劃區污水處理廠,管徑DN400-DN1500。各排水區域均采用重力流形式匯集污水?,F狀污水提升泵站一座為1.5萬噸/天。遠期規劃污水管道管徑DN400-DN1500。遠期1號泵站污水壓力管線沿輔路穿河布置,向南送至污水處理廠。1號泵站流量170升/秒,占地1600平方米。28、2號泵站污水壓力管線沿濱河南路布置,向東送至污水處理廠。2號泵站流量220升/秒,占地2000平方米。(五)雨水排水分區劃分充分利用地形、水系進行合理分區,結合用地布局采用短距離多出口,根據分散和直接的原則,保證雨水管渠以最短路線、較小管徑把雨水就近排入附近水體。雨水管渠沿規劃道路鋪設,雨水盡可能采用自流方式排放,避免設置雨水泵站。雨水就近排入大凌河。在各主、次干路上布置雨水管網。現狀合流管充分利用,近期改造采用截流管,截流污水,遠期雨水、污水管分設獨立排放,將縣城劃分為和污水相同的3個排水區域,各區域相對獨立排入水體。(六) 污水處理廠布置由于污水處理廠分散建設投資大,運行費用高,同時不便于29、管理,因此本次規劃確定建一個污水處理廠,形成一個統一的污水排放系統。義縣污水廠位于城東靠近大凌河右岸防洪堤,人工河回水堤南側荒地上,占地面積約8.13公頃,設計日處理污水1.5萬噸。其規?;灸軌驖M足近期義縣污水排放量,故近期保持現狀污水廠規模不變。污水處理廠遠期規模擴容至2.6萬噸/日,以滿足城市污水處理要求。根據發展情況增設污水處理廠和污水處理設施。匯集的污水最終經二級處理后排入水體。三、結論城市排水設施必須形成一個統一的完整體系,具有一定的系統性,才能發揮其功能。簡言之,排水管道只有在其排水出路順暢時才能正常發揮作用。城市排水設施建設不能作為孤立零散的工程處理,而必須從宏觀上統一考慮,才能確保其系統性。城市排水規劃是城市排水設施建設的宏觀指導性綱領,城市建設必須遵照規劃實施。但是在規劃區建設起步之初就建設一個完善而龐大的排水系統,既不現實又不經濟。因此排水設施的建設有必要在遵照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根據城市建設范圍,恰當地確定其規模和范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