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津工業園區A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材料.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4826
2024-10-10
15頁
74.50KB
1、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適應新津縣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深化新津縣城總體規劃,切實有效地指導四川新津工業園區A區的開發建設,特修編四川新津工業園區A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第二條 規劃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和城市規劃建設的相關法規、條例、技術規范。 成都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07年)。 新津縣縣城總體規劃(2003年2020年)。 成都市工業發展布局規劃綱要(2003年2020年)。 關于編制工業集中發展區和工業點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指導意見成開發辦200535號。 成都市人民政府關于切實做好工業集中發展區和工業點布局落實工作的通知成府發200552號。 四川新津工業園區排水排污規劃。 四川省新2、津臺灣農民創業園規劃綱要。 成都市規劃委員會主任會議紀要(第12期)。 成都市新津縣城區防洪規劃(2003年)。第三條 規劃原則 1. 遵循工業建筑布局科學規律,滿足土地使用功能差異對規劃技術的不同要求。 2. 處理好規劃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矛盾關系。 3. 適應市場經濟和城市動態發展的需要,規劃剛性與彈性相結合,考慮用地的兼容性和置換。 4. 保護生態環境,充分利用自然河渠,形成綠化走廊。 5. 節約土地資源,科學合理控制土地開發強度。第四條 規劃范圍 為保證四川新津工業園區A區與城市的整體關系和設施配套的完整性,本次規劃將大件路以北的地區進行整體規劃,包括四川新津工業園區A區(工業用地)和3、主城區北部片區(生活居住用地)。本次規劃范圍東至西河,南至大件路,西至石頭河,北至成新快速路,總面積1342公頃,其中工業園區用地面積1000公頃。第五條 執行主體 本規劃經新津縣人民政府批準執行,執行管理權屬新津縣規劃局。第六條 適用范圍 作為四川新津工業園區A區規劃建設管理和進一步規劃及修建設計的指導,不能作為直接建設施工的依據。第二章 用地布局第七條 功能和規模 功能:以食品和機械產業為主的現代化工業集中發展區。 規模:規劃區總建設用地1342公頃,總人口60000人,未包括工業園區內的職工。其中四川新津工業園區A區用地面積1000公頃。第八條 工業用地規劃結合城市干道,劃分為三個產業分4、區,包括機械電子產業區、畜產品加工及配套產業區(臺灣農民創業園)和混合產業區,分別作為承擔相應主導產業的空間載體,形成不同的產業集群。畜產品加工及配套產業區(臺灣農民創業園):食品飼料是四川新津工業園區的傳統優勢項目,應結合臺灣農民創業園,在傳統優勢基礎上,進行產業優化、升級、改造和向外延伸,完善產業鏈,形成強大的畜產品加工業集群,打造為西部最大的肉食品產業加工基地。該區布置在園區東北側,包括臺灣農民創業孵化基地、農業科技交流和技術培訓中心、農業生物科技生產基地和農產品加工區,以肉食品加工和獸藥生產為主,兼容名優土特產加工、新型保健品等產業。結合現有柚子林保護,規劃一處農業產業化用地。機械電子5、產業區(成都秀峰工業城):該區布置在園區西側,以機械制造和電子產業為主,其中機械制造重點發展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路橋機械,電子產業重點發展軟磁生產和電子元件,同時該區可兼容醫藥、服裝等輕工產業?;旌袭a業區:該區位于園區東南側,屬于現狀工業園區。由于現有工業布局分區較差,各種產業項目混雜在一起,包括食品、飼料、機械、包裝、化工等產業,不利于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的形成。規劃應尊重現狀,近期逐步優化、調整,最終形成一個兼容性較強混合產業區,將不適合布置于其它三個專業性產業區的項目布置于該區,增強招商引資的可操作性。第九條 公共設施用地規劃 包括一處工業區鄰里服務中心、一處工業區展示貿易中心和三個居住小區服6、務中心。工業區鄰里服務中心位于工業區東部的臺灣農民創業園內,以研發孵化、技術交流培訓、管理辦公等為主,是臺灣農民創業園核心服務區,同時滿足整個工業園區的科技服務和管理咨詢的需要;工業區展示貿易中心位于希望大道入口,以工業品展示、貿易、流通和商務活動等為主,兼容動物保健品市場,是工業區的對外接待和展示的窗口;另外設置五處職工倒班房,分別位于工業區西部、中部、東部、西南部和南部。第十條 居住用地規劃 在主城區北部片區布置三個居住小區。東部小區臨水而設,為工業區內中高層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配套;中部小區包括安置用地和二類住宅用地;西部小區為二類住宅用地。第十一條 綠地系統規劃由于本區以工業用地為主,為7、提高土地集約利用,不宜布置過多的綠化用地,因此規劃區內只須布置必需的功能性綠地。高壓走廊:按國家標準,沿保留和新規劃的高壓輸電線設置相應寬度的高壓走廊,以綠化為主,不得栽植高大喬木。濱水綠地:將保留、改造和規劃的水渠、河溝、截洪渠沿規劃道路布置,減少對工業用地的影響,在水渠兩側共設10米寬的保護范圍,以地被植物和灌木為主;在石頭河兩側設置13米寬的濱水綠地;在西河邊設置50米寬的濱水綠地,以高大喬木為主。防護綠地:在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間設置20米寬的防護綠地,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在齊一寺周邊設置10米的防護綠地,保護歷史文物古跡。第三章 道路交通工程規劃第十二條 路網結構結合區域交通和現有8、道路,形成“三橫兩縱”的方格網城市主干路,“三橫”包括東西向的外環路、繞城路和北部干道,“兩縱”包括南北向的希望大道和西部工業大道。第十三條 交通組織 規劃區主要通過成新快速路和大件公路(迎賓大道)進行對外聯系。為減少工業園區內部交通對成新快速路和大件公路的影響,采取不同的交通處理方式。對于成新快速路,只有四條城市干道與它聯系,均采用立體交通,按照規范預留立交橋控制用地范圍。對于大件路,應對交叉口采用交通管制,允許主次干道在大件路上開口,支路與大件路相交只在非機動車道上進出,其進出交通必須經過非機動車道或繞道其它園區道路進出大件路,它的車輛進出均不得干擾大件路的直行交通正常行駛。第十四條 道路9、等級 分為三級,主干道紅線寬度3058米;次干道紅線寬度2030米;支路紅線寬度815米。第十五條 停車場和廣場 規劃公交站點56處,公交線路長31.5km,新建道路上的公交停靠站要求設置成港灣式,現狀道路在可改造的條件下按此考慮。保留現狀加油站和加氣站。第十六條 彈性道路結合本工業區的特性,布置兩種道路,保持規劃的彈性,一種是必須修建的道路(用實線表示),一種是彈性道路(用虛線表示),根據招商引資實際情況確定是否修建的道路。第四章 管線工程規劃第十七條 給水工程規劃 規劃區內最高日用水量為14.9萬m3/日,取日變化系數為1.5,規劃區平均日用水量為9.9萬m3/日。規劃區各類用水近期由縣城10、自來水二廠供給,遠期由縣城自來水二廠和自來水三廠(規劃)聯合供水。給水管網是環狀布置,局部為樹枝狀。第十八條 排水工程規劃 排水體制:為雨、污分流制。 雨水:以就近、盡快排放為原則,充分利用現狀溝渠,經整治后作為城市排水和排洪的主要通道。 污水:規劃區總污水量為7萬m3/日(平均日),集中收集送至主城區規劃污水廠(新津污水廠)。第十九條 電力工程規劃 規劃區總用電負荷為28.3萬kW,近期利用順江35kV變電站和新津110kV變電站聯合供電;遠期由新建的順江110kV變電站與新津110kV變電站供應園區用電。將現狀順江變電站,遠期改造為10kV開閉所。35kV以上高壓輸電線按規范設置高壓走廊。11、第二十條 電信工程規劃 規劃區電話總用戶為5.4萬部,由城北電信分局配線。第二十一條 燃氣工程規劃 規劃區總用氣量為12萬Nm3/日,由主城區配氣站和工業區配氣站(規劃)聯合供給,其中工業區配氣站按10萬Nm3/日設計。規劃區內現有一條過境輸氣管道(華陽新津,管徑為219mm)斜穿本區,為保證規劃區用地完整性和安全性,規劃建議輸氣管局部改道,結合現狀沿規劃道路布置,并按照規范預留防護距離。第五章 城市防災規劃第二十二條 消防規劃 規劃區在西面設標準普通消防站一處。第二十三條 防洪規劃按照國家防洪標準,結合成都市新津縣城區防洪規劃,確定規劃區按20年一遇的洪水標準設防。 現狀新津縣城區洪澇災害主12、要是由于舊城區排水渠道斷面偏小,并且由于長期淤積,使過水斷面大大減小,造成排水不暢所致。因此,本次規劃將工業園區排水排洪體系自成系統,以避免增大舊城區排洪系統的壓力。規劃保留林碾渠(一分斗)、葛碾渠(二分斗)、三分斗、二斗渠、石頭河、榿木河、泉水溝,將三斗渠并入石頭河,將以上溝渠河流作為園區內主要的排水泄洪通道;遠期沿成新快速路設置一條東西向的截洪主渠(北部截洪渠),向東排入西河,向西排入石頭河,將泗江堰一分支的林碾渠、葛碾渠、三分斗、二斗渠、三斗渠的來水提前分流,同時改建水渠的進水閘,調控上游來水;近期沿規劃區中部東西向道路布置一條截洪主渠(中部截洪渠),以葛碾渠為界,分別向東排入電廠溝,向13、西排入石頭河,將規劃區內北部雨水進行分流;沿大件路北側綠化帶布置一條截洪渠(大件路截洪渠),接納泉水溝的雨水,向東排入電廠溝。同時完善區內雨水系統,形成一套完善的排水排洪體系。第二十四條 抗震規劃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四川省防震減災條例的規定,新津縣城屬抗震設防烈度7度區。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必須進行地震安全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確定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各類建筑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和基礎設施應符合有關規范要求。第二十五條 生態環保規劃 在本區要大力實行生態建設,所有用地必須硬化、綠化,不能有裸露地面,減少水土流失。 大氣環境質量14、:達到國家二類標準。 地表水環境質量:規劃區內所有地表水均應達到國家地面水三類水域標準。 聲環境質量:達到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中所規定的標準限制。第二十六條 水源保護區 根據新津縣目前實際情況,在規劃區東北面緊鄰西河處為水源保護區,嚴禁作為其它用地進行開發,保護城市用水安全,水源保護區的管理必須遵守水污染防治法和四川省飲用水源保護條例。關于取水點東移金馬河方案正在論證,根據該情況,本次規劃在西河水源保護區設置彈性控制區,一旦金馬河取水點確定,成都市人民政府同意該水源保護區調整方案后,該彈性控制區可調為建設用地。第二十七條 環衛設施規劃 生活垃圾實行袋裝化。 公廁:本區共設13個公廁。 果皮箱:15、商業大街每2550米設置1個,交通干道每5080米設置1個,一般道路每80100米設置1個。第六章 能源規劃第二十八條 發展目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盡量減少能源消耗,提倡節約能源,發展節能型產業,倡導節能型城市。第二十九條 能源結構能源規劃構成方式:對于生活商業能源結構主要是電力、天然氣、液化氣,從環保角度杜絕使用煤。對于交通、運輸方面要提倡清潔能源,增加CNG的使用,逐步減少油的使用。工業能源主要由電力、燃氣構成。第三十條 燃氣四川新津工業園區A區用氣由主城區配氣門站和工業區配氣站(規劃)聯合供氣,保留現狀調壓站,中壓配氣干管形成環狀管網沿規劃道路敷設。居住小區設中、低壓調壓柜;大型16、企業設專用調壓箱。第三十一條 電力工業園區內10kV電力線采用環式配電系統,沿道路架空布設,380/220V低壓電力線宜全部采用電力電纜埋地敷設。第七章 物流規劃第三十二條 發展目標建設高水平的運輸物流體系、高效率的信息平臺、快捷高效的產供銷基地。充分發揮片區內鐵路、公路并存的優勢,建設相應的運輸物流,互為補充,靈活調配,提高整體運輸效率和經濟效益。加強對外交通通道的建設和改造,提高干線運輸的承載能力和通過能力。第三十三條 對外交通組織規劃區周圍的對外交通結構完整、暢通。在鐵路方面,縣域內有成昆鐵路普興站;在公路方面,規劃區北有成新快速通道,南有大件路(迎賓大道),東有老川藏路,向南跨越南河經17、大件路可與成雅高速路相連。工業區內的物流在四個方向可以通過大件路、川藏路、成新快速通道與外界聯系,還可以直接運到西面的新津普興火車站經成昆鐵路轉運;南面可以通過大件路與成雅高速路相連接,利用高速路轉運,物流運輸非常便利。第三十四條 對內交通組織南北向依托希望大道和西部工業大道聯系成新快速路、大件路、老川藏路和成雅高速公路;東西向依托外環路聯系成昆鐵路普興站。此三條道路為園區物流的主要通道。第八章 地塊控制規劃第三十五條 容積率(FAR)各類用地的容積率參照成都市城市工業項目建筑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和成都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以及新津縣相關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執行。為了有效利用土地,鼓勵修建多層、高層廠房18、。工業項目投資強度應符合國土資源部、成都市和新津縣的相關規定。容積率控制如下:輕工業容積率:0.8;農業產業化項目容積率:0.5;為了有效利用土地,鼓勵修建多層、高層廠房。工業項目投資強度應符合國土資源部、成都市和新津縣的相關規定。高層住宅3.0,多層住宅1.8;商業金融:1.5;辦公建筑、綜合樓、科研設計:1.0。第三十六條 建筑密度(BC)各類用地的建筑密度參照成都市城市工業項目建筑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和成都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以及新津縣相關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執行。建筑密度控制如下:輕工業建筑密度40%,農業產業化項目建筑密度35%。如涉特殊工藝要求,在經有關主管部門認定后,建筑密度可下調5%。19、高層住宅22%;多層住宅30%;行政辦公、綜合樓、科研設計建筑密度:40%;商業金融:50%。第三十七條 建筑限高(HL)各類用地的建筑高度參照成都市城市工業項目建筑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和成都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以及新津縣相關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執行。建筑高度控制如下:公共建筑:高層45米,多層24米;高層住宅45米,多層住宅24米;本區內的廠房限高不作規定。第三十八條 綠地率(GAC)各類用地的綠地率參照成都市城市工業項目建筑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和成都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以及新津縣相關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執行。綠地率控制如下:住宅30%;小學、幼兒園30%;工業用地和商業用地對綠地率無控制要求。第三十九條 20、建筑后退(SB) 各類用地建筑后退道路紅線參照成都市城市工業項目建筑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和成都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以及新津縣相關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執行。工業建筑后退規劃道路紅線、綠線、藍線的距離為5.0米。第四十條 路段開口及出入口方位控制 各類用地停車泊位配置標準參照成都市城市工業項目建筑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和成都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以及新津縣相關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執行。第九章 配套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第四十一條 配套原則本次規劃只對公益性的配套設施進行嚴格控制,進行“定項、定量、定位”,其中“定項、定量”是規定性指標,“定位”是指導性指標。為提高規劃可操作性,應對市場開發的不確定行為,在具體開發中配套設施21、位置在本街坊內可適當調整,但必須保證數量和規模。第四十二條 配套設施設置一處小學、三處幼托設施、六處衛生站、六處文化活動站(青少年和老年活動站)、三處農貿市場、五所儲蓄所、一處派出所、三處物業管理設施、一處公共停車場、一處消防站、一處配氣站;保留現狀中醫院、水廠、電信分局、加油站、調壓站和客運中心;將現有35kV順江變電站改造為開閉所。第十章 城市設計引導第四十三條 兩條界面 1. 標志性界面結合工業區希望大道、外環路和西部工業大道建構標志性界面,創造現代產業發展景觀軸和對外形象展示軸,充分體現建筑環境的高科技氣氛和統一簡潔的景觀特色。2. 園林式界面結合西河和石頭河的濱水綠化帶建構園林式界面22、,創造工業區的休閑展示軸,充分體現建筑環境的休閑氣氛和自然生態景觀特色。第四十四條 兩類節點 本規劃將景觀節點分為兩類:地標形象節點、迎賓標識節點。1. 地標形象節點:結合工業區鄰里服務中心和展示貿易中心心,通過建筑空間的塑造,構筑工業區的地標形象,起到聚集人氣的作用。2. 迎賓標識節點:包括各個出入口,主要運用綠化水體、雕塑小品等素材創造入口標識形象,廣迎四方賓客;展現自然人文內涵,提升工業區品味。第四十五條 三個分區 本規劃考慮機械電子產業區、畜產品加工及配套產業區、混合產業區的建筑色彩采用不同的主基調,形成三個各具特色的色彩分區。機械電子產業區以銀灰為主基調,畜產品加工及配套產業區以暖色23、為主基調、混合產業區結合現狀以白色為主基調。另外,還可考慮利用不同的灌木拼花和喬木品種來體現三個分區的特色。第十一章 獎勵與處罰第四十六條 獎勵 1. 在開發用地范圍內,屬于下列情況之一,并符合消防、衛生、交通、凈空等要求的有關規定前提下,可在規劃規定的基礎上將建筑面積提高10-20,但增加后的容積率不得超過原定值的0.5的增量。 (1)提供連接毗鄰建筑的公共天橋或地道等通道; (2)提供寬度不小于10米、面積不小于100平方米的廣場為公眾使用,或者規劃定額外提供寬度不小于8米、面積不小于100平方米的公共綠地,或者規劃定額外提供面積不小于100平方米的社會停車場(庫); (3)為城市提供變電24、所、垃圾站、煤氣調壓站、路燈配電室和公共廁所等市政公用設施; (4)提供為殘疾人服務設施; (5)為降低“三廢”排放量而配建環境保護設施。 2. 提供道路紅線以外進深不小于3米的沿街連續騎樓,則騎樓以上的裙房建筑面積可不計入地塊容積率控制指標以內。 3. 地下建筑面積不超過建筑總面積1020部分可不參加容積率計算。第四十七條 特許 1. 為適應加快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某些特殊需要,必要時可有條件超越地塊控制指標的有關規定,給開發單位以特殊照顧。照顧的最大范圍不得超過地塊規定容積率的0.5的增幅。 2. 特許的批準權在縣人民政府。第四十八條 處罰 1. 開發單位違反規定,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按國家城市規劃法第五章的條款進行處罰。 2. 城市規劃行政管理部門違反規定,且造成后果者,根據國家城市規劃法第43條或行政訴訟法的有關條款給予處理。第十二章 附 則第四十九條 規劃生效時間 本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自新津縣人民政府批準之日生效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