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莊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規劃方案分析簡要12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4975
2024-10-10
13頁
57.85KB
1、桑莊現代農業示范園規劃簡要目錄一.項目提要31.項目名稱32.建設地點33.四至范圍34.項目總體目標35.項目區布局36.項目投資及技術指導3二.項目區基本情況31.社會環境基本狀況3(1)地理環境3(2)氣候灌溉條件3(3)社會環境32.項目區現狀4(1)土地資源4(2)基礎設施建設4三項目基本定位及優劣勢分析41.項目整體定位:42.發展目標:43.優劣勢分析:4(1)優勢4(2)劣勢5四.總體布局規劃51.綠色蔬菜科技示范區52.農作物新品種科技示范區53.園林產業科技示范區54.水果產業示范區65.生態養殖示范區66.綠色農產品產銷保障區67.特色農家樂建設示范區6五.示范園總體規劃2、發展戰略61.2016年規劃概要62.2017年規劃概要73.2018年規劃概要74.2019年規劃概要75.2020年規劃概要7六.示范區運行模式81分步驟、分重點推進資金融措機制改革82.選擇具有推廣價值的實用技術,加強教育培訓83.吸收人才,培育人才隊伍84.采取機動的土地流轉機制85.建立前期政府主導、后期企業管理的機制8一.項目提要1.項目名稱鄧州市桑莊現代農業示范園2.建設地點河南省鄧州市桑莊鎮政府南側3.四至范圍北至335省道,東至G55二廣高速,西至032縣道,南至魯崗與郭洼之間鄉道。項目總面積4000畝。4.項目總體目標種植養殖觀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園區。5.項目區布局由項3、目所在地4000畝主核心區和全鎮其他產業組成的輻射區構成6.項目投資及技術指導待定二.項目區基本情況1.社會環境基本狀況 (1)地理環境桑莊鎮,位于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東南14公里處,處于河南與湖北兩省交界。二廣高速、鄧新公路穿境而過,還有已開工建設的南(陽)鄧(州)高速公路,南鄧高速屬太(原)澳(門)的一部分。鎮區境內主次干道四通八達,直通各村,交通極其便利。(2)氣候灌溉條件氣候屬北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替換明顯。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00.3小時,年平均氣溫15.2,年均降水量756.2毫米。境內地形為沖積平原,土層深厚,土質為保水保肥性能強的潮土。鎮區水利條件便利,刁北干渠、刁北二分4、干、集渠、備戰渠、小洪渠等橫穿全境,有機井1100眼,被譽為“千眼機井之鄉”,有效灌溉面積72000畝,農業基礎雄厚。 (3)社會環境桑莊鎮現按照“重點工作求突破,支柱產業創特色,整體工作上臺階”的工作思路,積極推進“4+2”工作法,大力實施三抓戰略,突出抓好蔬菜種植、楊樹經濟、農村公路等工作。積極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提出了“林、牧、菜、棉”為主的新思路,努力搞好楊樹種植業,擴大反季節蔬菜種植,恢復棉花種植,其中田營村為國家棉花良種基地。當前,全鎮建成板材加工廠8家,家具制造業3家;形成了以新華、仝寨為中心的反季節蔬菜種植區,在2008年“一村一業、一鄉一品”建設中,確立了蔬菜作為全鎮重點產業5、,“鄧州市科技植菜第一村”尹集村生產的蔬菜遠銷全國11個省20多個大中城市。畜牧業生產發展迅猛,已成為南陽黃牛育肥基地之一。優質的麥棉套種是本鎮的主要特色,面積達4萬畝。2.項目區現狀(1)土地資源項目核心示范園區現有耕地4000畝,全部為平原,土層深厚,土質為保水保肥性能強的潮土。鎮區水利條件便利,刁北干渠、刁北二分干、集渠、備戰渠、小洪渠等橫穿全境,有機井1100眼。(2)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鏈初步形成,交通四通八達,二廣高速、鄧新公路穿境而過,還有已開工建設的南(陽)鄧(州)高速公路,南鄧高速屬太(原)澳(門)的一部分。鎮區境內主次干道四通八達,直通各村,交通極其便利。全鎮6、楊樹累計種植面積達3.1萬畝,千畝以上片林5個,環境優良。三項目基本定位及優劣勢分析1.項目整體定位:種植養殖觀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園區2.發展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創新思路和機制,按照“政府搭臺、市場運作、多方參與、農民受益”的方法和要求,建設成為高起點、多功能、大規模、高效益、強帶動力的農業園區,使之成為鄧州市城鄉統籌發展、優勢產業積聚、農業特色明顯、示范帶動作用突出的農業科技示范區和現代農業先行區、體制機制創新試驗區、涉農項目集聚區。3.優劣勢分析:(1)優勢 產業優勢依據桑莊鎮當前產業結構狀況:規劃區西南側為新華、仝寨反季節蔬菜種植區,東北側為田營村良棉基地,擁有黃牛育肥7、基地及伊集村的蔬菜銷售鏈。優勢非常突出。 區域優勢鄧州市享有中原天府,丹水明珠之稱。地處豫西南、湖北交界部位,位于武漢一西安一鄭州大三角和南陽一襄陽一十堰小三角附近,起著承東啟西的“橋梁”作用。 技術優勢項目建設單位委托華中農業大學為其提供整體規劃,擁有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的技術支持。 政策優勢在國家層面,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下發 關于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文件,該文件指出:2010年2015年,在全國范圍內創建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升級和現代農業發展。河南省支持河南省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明確提出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8、,堅持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攻方向,河南省省委八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明確提出,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載體,大力發展縣域特色產業。(2)劣勢(1) 農業園區建設數量少、規模小、層次低,大部分農業園區未形成產業化、規模化經營,其經濟優勢難以發揮。(2) 科教促進農業發展的機制尚未健全,科研單位、高校和企業等在人才交流、技術交流 和合作開發等方面與農業園區的溝通渠道還不暢通。(3) 當前產業結構:冬小麥和夏玉米套種或者冬小麥與棉花套種,產業結構急需大力調整。四.總體布局規劃桑莊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規劃由綠色蔬菜示范區、農作物新品種示范區、園林產業科技示范區、水果產業示范區、生態養殖9、示范區、綠色農產品產銷保障區和特色農家樂建設示范區大功能區組成,總面積4000畝。 1.綠色蔬菜科技示范區 根據規劃區南側新華、仝寨為中心的反季節蔬菜種植區其劃分為設施蔬菜園、露地蔬菜園2個功能小區,配套建設灌排水渠、園區道路及綠化美化等規劃面積2110畝。其中: (1)設施蔬菜園910畝,包括四連棟塑料大棚4座,面積10畝,主要用于蔬菜工廠化育苗、新品種新技術展示、無土栽培、科研示范等;塑料大棚900畝,主要進行綠色蔬菜的周年生產高效利用模式示范。 (2)露地蔬菜園1200畝。通過選用特色蔬菜品種進行反季節生產,通過合理輪作、無(少)農藥防治病蟲草害、節水灌溉、配方施肥等技術的示范,生產優質10、綠色無公害蔬菜。 2.農作物新品種科技示范區 農作物新品種科技示范區規劃面積200畝,主要通過水電路配套,進行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優良新品種的試種與配套規范化栽培技術示范。 3.園林產業科技示范區 園林產業科技示范區規劃由園林花卉苗圃園、熱帶花卉種植溫室兩個功能小區組成。規劃面積180畝。其中: (1)園林花卉苗圃園擬以縣林業局苗圃二廣高速為中心,給園區形成天然的防護林地,又給園區增加觀光特色。(2)熱帶花卉種植溫室30畝。采用全玻璃溫室,里邊種植特色熱帶花卉,熱帶水果以及珍稀名貴花卉,給園區觀光旅游打造特色。4.水果產業示范區水果產業示范區規劃由設施果樹栽植區和露天果樹種植區兩個功能區組11、成。規劃面積1000畝。其中(1)設施果樹種植區400畝,主要采用塑料拱棚,種植全季節草莓、葡萄獼猴桃的避雨栽培。(2)露天果樹種植區600畝,主要產業結構以梨、桃、杏、李以及柿子等北方特色水果為特色。該區計劃通過自主采摘,園區養雞等綠色種植方案,使果園利益最大化。5.生態養殖示范區配套果園養雞,以及特色小康新村的建設,建立10畝地的生態養殖區,主要以養殖豬,黃牛和雞。其中黃牛養殖在本鎮是一個養殖基地,動物糞便通過沼氣池處理,為生活區提供能源。6.綠色農產品產銷保障區 通過農產品檢測與交易市場、示范園區管理委員會及現代農業科技培訓與信息服務中心的建設,以保障園區綠色農產品生產的持續發展。 7.12、特色農家樂建設示范區 根據節約土地及基礎設施集約利用原則,同時兼顧農民的意愿,優化規劃園區的中心村體系。規劃按照新型農村集鎮模式,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逐步構建“生態環境良好、綠色產業發展、居住條件改善、人際關系和諧、群眾生活富裕”的和諧文明新村。鼓勵農民進行經營餐飲住宿行業,形成園區的特色。五.示范園總體規劃發展戰略1.2016年規劃概要2016年主要完成園區總體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初見成效。完成總體規劃及可行性論證,確定農業示范園的建設規模、功能分區和項目定位。(1) 完成相關土地流轉、土地平整及改良等工作(2) 完成核心園區的道路、溝渠及配套綠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313、) 完成連棟大棚的安裝與調試 (4) 完成200畝塑料大棚安裝 (5) 啟動園林產業示范區、果樹栽培區、農作物新品種示范區建設 (6) 啟動綠色農產品產銷保障區以及生態養殖區的建設,并配套建設沼氣池及特色農家樂。2.2017年規劃概要2017年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核心區配套生產設施建設,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再上新臺階。 (1) 按照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的目標與要求進行農業產業結構的全面升級和調整 (2) 完成園林產業示范區、果樹種植區、農作物新品種示范區建設 (3) 完成綠色農產品產銷保障區的建設 (4) 再完成200畝大棚安裝,秋季投入使用 (5) 舉辦次園區農民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培訓 (6) 本年14、度增加200口沼氣池的建設,配套建設特色農家樂村莊。3.2018年規劃概要本年度核心區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換,各項工作全面開展。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初具規模,經濟效益有明顯的提高,農民安居樂業,特色農家樂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1) 啟動園區綠色農產品的申報及廣告宣傳工作 (2) 再完成 200 畝大棚安裝,園區設施蔬菜面積達到規劃的1000畝的建設目標(含園區現有的300畝設施蔬菜) (3) 再完成 300 口沼氣池的建設 4.2019年規劃概要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根據市場需要,不斷培植產業新的增長點。 (1) 核心園區 35 項農產品通過綠色或有機農產品認證 (2) 在設施蔬菜、園林苗圃、15、水果栽培園及作物新優品種推廣上形成整合配套的技術規范、產品標準 (3) 啟動飲水安全工程 (4) 啟動示范區和輻射區的建設,實現桑莊鎮農業產業的全面升級換代。 5.2020年規劃概要整個現代農業園區進入全面發展階段。規劃的目標全面實現。 (1) 進一步完善現代農業示范園的管理體制和機制,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實現農業的規模化、標準化和商品化生產。 (2) 實施綠色農業品牌工程和創新工程,打造綠色農業知名品牌,把桑莊建設成綠色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 (3) 利用已形成的綠色農產品產業優勢、環境優勢和社會影響,加快發展以綠色農產品產業為依托的鄉村休閑旅游觀光和綠色農產品深加工業,推動第二、第三產業的快16、速發展。六.示范區運行模式鄧州市經濟并不發達,農民的科技意識也相對較薄弱,該區域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接受新的運行管理方式的能力仍有待提高。針對現代農業園區的實際情況,堅持“注重基礎,抓住特色”的原則,以政府為主導,借鑒其他地區較為成熟的模式加以應用,不斷優化組合,注重人才、資金、技術、土地、市場等基礎條件的逐步提高;同時抓住桑莊鎮自身的優勢,針對特色、優勢農業產業,提出適合的獨特的運行管理和市場開拓機制,將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成為技術示范推廣型園區,讓園區有質的飛躍。1分步驟、分重點推進資金融措機制改革桑莊鎮是相對來說金融劣勢明顯,因此在資金籌措機制改革方面應分步驟、分重點地進行。在現代農業園區17、建設前期,應以各級政府投資為主,積極爭取各類貸款和援助。同時,通過承包、租賃等形式吸引農民投資,也允許農民或其他個人以土地、技術管理入股來完善投資機制。在建設中后期,則應盡力擺脫政府“輸血”狀態,依靠社會投資主體,采取多種形式吸引各界投資,廣泛吸引企事業單位、企業法人和各類客商來園區開發,推動園區發展。2.選擇具有推廣價值的實用技術,加強教育培訓現代農業園區在技術上應重點選擇有重大推廣價值的實用技術,具體包括:(1) 高效栽培技術:如復合配方施肥技術、植保技術、授粉技術、補光技術、環境調 控技術、無土栽培技術、立體栽培技術、畜-菜共生技術等先進實用技術;(2) 高效適用的養殖新技術;(3) 農18、產品貯藏保鮮與加工技術;(4) 農業高新技術產品市場開拓中的營銷技術。3.吸收人才,培育人才隊伍引進并留住人才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在人才聚集方面,最大限度地鼓勵和吸收人才,努力為他們創造一個更為寬松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在工作上,努力為其提供科研經費和實驗設備;在生活上,提供與發達地區相等的薪酬、以低價出賣或出租的形式提供專家公寓、汽車等。鼓勵并推動從事農業高新技術研究與開發的科技人員先富起來,及時獎勵、提職晉級、加薪、給予股份等。4.采取機動的土地流轉機制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較強。因此,應采取適 合當地情況的土地流轉機制,靈活機動。應重點通過宣傳 和動員,鼓勵以田換田、區劃調整,最大限度地減少群眾19、的抵觸心理;對于外出打工者眾多、出現部分拋荒現象的地區,可主要采用租賃制,同時兼用返租倒包制和劃撥制等土地流轉機制。5.建立前期政府主導、后期企業管理的機制現代農業園區主要有政府主導型和混合型兩種類型。雖然政府部門在現代農業園區的前期管理中占據主導地位,但應嚴格遵循“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原則,并逐步建立“產權清晰、責任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不斷完善市場導向與技術創新有機結合的科工貿、科農貿一體化的 企業管理機制。附錄:參考文獻:1 不同經濟背景下現代農業園區運行機制研究 黃修杰 廣東農業科學 2010年07期2 竹山縣東川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總體規劃20080616(定稿)汪李平 華中農業大學3 河南省現代農業園區規劃研究 張媛 河南農業大學 2014年4 武安市農業產業化園區運行模式分析 姚忠生,張德榮 河南農業科學 2012年11期5 我國現代農業園區規劃理論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以四川省大竹縣(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概念性規劃為例 楊洋 西南財經大學 農村與區域發展 20146 觀光農業園區規劃規程研究 張曉鴻 山東農業大學 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 20077 百度關鍵詞匯:鄧州市 桑莊村 河南省農業十二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