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報告方案建議書2010-2015年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5017
2024-10-10
22頁
204.50KB
1、綿陽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電子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柱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是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是當前高新技術產業的突出代表,是當今世界經濟增長最快和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全球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將發展電子信息產業,作為提高綜合國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 電子信息產業已經成為推動綿陽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支柱產業,為了加快推進我市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實施“工業強市”的發展戰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促進綿陽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根據國家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四川省“7+3”產業規劃、四川省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行動計劃、綿陽市工業經濟2、發展總體規劃,按照市工業領導小組的統一安排,特制定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10年2015年。一、現狀分析(一)現狀特點1、經濟總量持續上升,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電子信息產業仍是全市第一支柱產業。通過近年來的發展,我市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載體不斷完善,產品范圍不斷擴大。2009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企業共129戶,規模以上企業95戶,實現工業總產值385.35億元,同比增長25.3 %。數字視聽產業實力雄厚,規模制造能力強。電視機743萬臺,機頂盒1221萬臺,全國排名第一位。表1 2001-2008年綿陽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及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相應值比重年份3、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利稅總額億元比重(%)億元比重(%)億元比重(%)億元2001126.5453.430.446.9118.449.34.82002173.757.334.944.3149.755.43.92003178.952.637.342.8163.851.48.22004146.1641.630.8832.8142.7241.1-37.592005180.1341.435.8529.6185.0843.69.692006226.3840.939.9524.8234.8844.82.042007307.2341.459.1125.9341.3746.712.772008356.4、5645.362.4025.4424.5753.123.60注:1.2008年以前統計口徑僅限系統內,2008年數據為全市所有電子信息產業,2008年和2007年不可比。 2.工業總產值統計是在地原則,僅指綿陽本地;銷售收入含外地。圖1 2001-2008年綿陽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主要經濟指標及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相應值比重圖 2、產業基礎穩固、科研實力雄厚。擁有長虹、九洲兩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兩個博士后工作站,在電視機、數字電視接收設備、軍事電子產品、高性能電連接元件、高性能磁性材料等領域具有國內領先的技術和市場優勢。3、產業布局不斷優化,結構調整逐步推進,產業鏈正在從基礎到高端雙向延伸。5、長虹通過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一是實現了以電視為主的單一產業結構向多媒體、白電、通信設備、網絡設備等多元化產品結構的轉變;二是實現了從制造組裝向PDP屏制造、OLED和LCD顯示領域、空調和冰箱壓縮機等為代表的高科技高端關鍵部件研發與制造的轉變;三是加強了商業模式創新,通過與電信、盛大等運營商合作,躋身內容提供商領域。九洲根據各個產業的發展前景和所處的內外部環境,在不斷鞏固和擴大軍工電子領域的基礎上,對所屬產業進行了重新定位,明確提出“短期夯實兩個基礎產業平臺,中期把握三個機會產業延伸,長期打造兩個目標產業領袖”的“3+1”產業發展理念,形成了軍工、通信導航、數字音視頻、LED6、 、EMS等多元化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4、電子產業園區特色突出,產業集群效應逐步顯現。綿陽高新區已打造成國家視聽產品產業園,經開區正在積極建設國家新型顯示器產業園,隨著長虹工業園和九洲科技工業園的開工建設,開發園區的基礎設施和配套環境進一步完善,使其成為產業整合、產業鏈帶動、產業集群發展的聚集洼地。5、軍工電子產業國內領先,綜合實力優勢明顯。綿陽是我國西南地區軍工科研和制造的重要基地。軍事電子自主創新能力強,科研生產體系健全,配套完備。6、軟件產業基礎雄厚,發展潛力大,信息服務業平穩推進,呈現良好態勢。長虹、九洲、中物院等在綿國防科研單位具有軟件產業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基礎,行業產品技術附加值向上7、游轉移,推進我市嵌入式軟件、行業應用軟件、信息安全和IC設計等研發與運營服務的發展。(二)存在的主要問題1、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乏關鍵核心技術。高端技術人才及領軍人物匱乏,研發基礎條件薄弱,核心基礎性產業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產業體系抗風險能力較弱。2、產業集群沒有形成合理的梯次結構,中小企業發展不足。中小型企業數量少、規模小,而且企業市場競爭力不足,尚未形成龍頭企業帶動一大批中小企業集群抱團發展的產業格局。3、圍繞龍頭企業本土配套產業發展不足,產業關聯度相對較低,分工層次處于低端,競爭優勢不突出。產品結構不合理,附加值高的新產品不多,多數電子信息產品處于價值鏈中低端,難以形成支撐產業持續發展8、的有效積累。4、國防科技潛能釋放不足,對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不明顯。國防科研單位與電子信息產業所涉及的產業園區建設、重大項目投資、技術中心建設和人才教育培養等方面,交流機會少、合作層次低、互動機制不順。國防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機制體制還不適應新發展的要求。二、發展思路、定位、戰略、目標與規劃布局(一)發展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一主三化三加強”的發展路徑,堅持“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和“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發展方針,堅持立足當前與謀劃長遠相結合、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自主創新與引進吸收相結合、培育大型龍頭企業與扶持中小企業群相結合的原則,以“調整結構、產業升級、加強創新、壯大規模、9、承接轉移、促進聚集、開拓應用”為主線,以搶抓推進三網融合帶來的產業發展機遇為重點,以“一核四帶”區域布局為載體,突出產業特色和技術優勢,優化發展環境,打造具有科技城特色并在國內極具市場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又好又快發展。(二)發展定位充分利用科技城建設的政策優勢,發揮長虹、九洲龍頭企業的拉動效應,進一步優化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布局,不斷完善產業鏈,積極培育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把電子信息產業建成帶動綿陽經濟增長、結構升級的戰略性、先導型支柱產業,把綿陽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數字視聽產品的研發制造基地、國家重要的軍工電子制造基地和災后產業重建的示范基地,積極爭取創建國家三網融合試點城市。10、(三)發展戰略繼續發展壯大一個主導產業戰略。基于技術創新、技術領先和高端掌控為主的發展戰略,逐漸向價值鏈中、高端轉移,重點發展主導產品的關鍵器件和重要基礎材料,突破“缺芯少屏”的困境,掌握主導產業的核心技術,發展壯大以數字視聽產品為主體的一個信息家電主導產業, 建成國家新型工業化(數字視聽)產業示范基地。構建“長虹+九洲”雙核產業戰略聯盟。強力支持長虹、九洲快速完成結構調整和轉型。推動和協調長虹和九洲的戰略分工與合作,形成綿陽電子信息“雙核”格局。通過協調戰略、互動支撐、避免技術和市場碰撞、協同作戰。在技術創新、人才隊伍、系統集成、產品配套、器件采購、國際市場信息、營銷網絡,內容提供和服務提供11、等方面,加強信息溝通和交流,盡可能實現公用資源共享,構建發展綿陽電子信息產業的戰略聯盟。支持長虹、九洲抓住世界金融危機帶來的機遇,推進軍民融合,通過縱向整合、橫向聯合國內外的優質電子信息資源,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綜合電子信息企業集團。積極支持長虹、九洲集團與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聯合、合作。組建“3+N”軟件產業發展聯盟。利用長虹、九洲和中物院計算機應用研究所的市場優勢和國防科研院所、大學的技術優勢,推進軍民融合,加強產學研結合,組建由長虹、九洲、中物院計算機應用研究所、氣動中心、五八所等國防科研單位和西南科技大學建立的“3+N”軟件產業發展聯盟;充分利用我市軟件產業的科技和人才資源,12、共同申報、組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后工作站。推進“4C”融合。促進數字家庭產品和新型消費電子產品大發展。以新一代網絡建設為契機,加強設備制造企業與系統服務商、運營商和內容服務商的互動,推進產品和服務的融合創新。加快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下一代互聯網和寬帶光纖接入網建設,開發適應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特點和移動互聯網需求的新業務、新應用,帶動系統和終端產品的升級換代,支持IPTV、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物聯網”等新興服務業發展,建立內容、終端、傳輸、運營企業相互促進、共贏發展的新體系。(四)發展目標我市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分二個階段,2012年前加快發展,2015年前穩步發展。從2010年到2012年,電13、子信息產業總產值達到800億元,增加值達到160億元,兩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在2009年基礎上實現翻番。到2015年,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達到1100億元,增加值達到253億元,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10%,萬元增加值能耗降到0.1噸標煤以下,實現就業崗位超過10萬個。表2 2010-2015年綿陽市電子信息產業分年度規劃目標單位:億元年份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利稅總額目標增速(%)目標增速(%)目標增速(%)目標增速(%)2010500229318.661821301620116402812319.2775253619201280025160209602441142013895121882114、111516461320141000122202212501251102015110011253231400125814 注:工業總產值統計是在地原則,僅指綿陽本地;銷售收入含外地。圖2 2010-2015年綿陽市電子信息產業工業總產值及增速 (五)規劃布局綿陽電子信息產業的空間布局概括為“一個核心、一個環、一個延伸帶”。1、“一個核心區”“一個核心區”,即以科技城為核心區域,包括高新區、經開區、科創區以及發展起來的涪城區和游仙區的電子信息產業主體發展區。以軍工產業作為支撐科技城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根基,重點發展軍工技術、民用技術、軍民結合三大電子信息產業。2、“一個環形產業帶” “一個環形產業15、帶”,即形成一條沿著未來的繞城高速道路分布的環形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產業帶,依次涵括高新區信息家電聚集區、高新區新啟動區(永興鎮、河邊與磨家新擴區部分)、新皂的空氣動力城、出口加工區、經開區平板顯示器件聚集區、永明蘆溪工業區、游仙區小枧航空城、仙海軟件科技園、中物院軍民結合實驗區、新橋鎮魏城、石馬東林工業集中發展區、西南科技大學園區、科創區軍民融合電子產業聚集區、金家林工業集中發展區等。3、一個“延伸帶”從環形帶上沿綿安北向外延伸出去,連接安縣花荄工業園和北川山東產業園,發展援建省對口支持的產業,承接和補充環形產業帶上產業的轉移及溢出,形成信息家電和汽車電子配套產業延伸帶。圖3 綿陽市電子信息產業16、空間布局三、發展重點(一)確保優勢產業平穩發展完善發展環境,加快結構調整升級,轉變產品盈利模式,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集聚,確保信息家電產業、軍工電子、電子材料和元器件等優勢產業平穩發展。1、信息家電產業以平板化、數字化、網絡化為方向,加強IC設計、嵌入式軟件設計、工業設計等核心技術的研發,重點發展平板電視、數字電視前端系統、數字電視機頂盒、衛星電視、專業及家用音響設備等優勢產品;大力推進手機電視、CMMB、地面數字電視、網絡電視(IPTV)等新興產品;積極參與國家數字版權管理、數字家庭等關鍵標準的制定和產業化。積極跟進國家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NGB)的技術演進和示范工程的建設。通過“4C”17、融合,加強信息家電系統集成和整體銷售能力,進軍信息服務和內容提供領域,實現盈利模式轉型。重點項目包括: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PDP整機項目、四川湖山電器有限公司新建數字視聽產品及出口加工基地項目和四川九州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數字電視產業基地建設項目等。2、軍民融合電子產業抓住國家發展大飛機和商用飛機專項的機遇,依托綿陽雄厚的軍工基礎,加大軍轉民發展力度,促進軍民融合良性互動,重點發展二次雷達、人防機動指揮通信、寬帶無線應急通信、空中交通管制系統、北斗二代衛星通信導航系統、軍用備復通訊等系統;研發光電雷達、保密通信設備、航空電子、軍用電連接器、敏感元器件、軍民用航空電源系統等。重點項目包括:金18、華陽公司年產5萬件軍用連接器傳感器項目等。3、電子材料及元器件產業以片式化、微型化、集成化、高性能化為方向。以PDP和LCD等顯示器件的相關配套器件為重點,做強關鍵元器件產業;以分立和片式元器件、電子調諧器、微波高頻組件、通訊連接器、汽車連接器、軍用連接器、表面貼裝模塊化連接器、隔離器為重點,做大基礎和軍工元器件產業;以半導體材料、光電子材料、磁性材料等為重點,做精電子原材料產業。重點項目包括:綿陽開元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年產5000萬只電子變壓器和年產6000噸高性能軟磁項目、深圳華拓旺科技有限公司光纖模塊項目等。4、白電產業以長虹空調和美菱冰箱為龍頭,東元壓縮機為核心,抓住國家“家電下鄉”、“19、家電高能效補貼”、“以舊換新”等契機,做大做強白電產業;進一步加大對壓縮機產業技術研發的投入和引進,促進白電變頻技術和節能技術的發展;完善鈑金、塑壓、銅管加工等白電產業鏈建設。重點項目包括:東元機械公司空調壓縮機技改擴能項目、德力西公司鈑金件生產項目等。(二)突破核心產業關鍵環節抓住全球產業競爭格局加快調整的機遇,立足自主創新,強化國際合作,加大政府投入,在PDP、LCD、RFID、LED、OLED等關鍵部件和集成電路方面尋求新的突破,不斷掌握關鍵技術與核心技術,實現集成創新和應用創新,打造本土化產業鏈,爭取在新一輪產業競爭中掌握主動權。1、平板顯示產業 重點發展長虹等離子顯示屏(PDP)及模20、組、液晶顯示屏(LCD)模組封裝、OLED顯示屏等平板顯示器件產業建設及擴能改造;創造良好的投資和配套環境,積極推進玻璃基板、漏印版、電子漿料、濕化學產品等關鍵零材料及零部件產業鏈本土化建設;重點加強PDP高發光效率、低成本技術,整機模組一體化設計、生產制造技術與工藝等技術創新工作。重點項目包括: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長虹PDP顯示屏及模組二期項目、PDP顯示屏技改擴能項目、PDP工程研發中心項目、長虹友達合資的液晶顯示模組項目等。2、光電子產業 依托九州光電、長虹股份、九州股份等公司大力發展LED產業和RFID產業,以封裝、測試、開發應用為基礎,加強與行業龍頭企業的聯盟合作,逐步切入芯片和21、外延開發等上游領域,打造半導體照明及LCD顯示背光源芯片、封裝、測試到開發應用產品的完整產業鏈;加強LED芯片與外延研發、制造、LED封裝工藝等核心技術的研發;形成包含供應鏈管理、研究開發、工藝與成本控制的大封裝能力,聯盟合作、投資談判的大聯盟能力和投資管理、資本運作的大延伸能力。重點項目包括:九洲集團LED產業綿陽基地擴能建設項目等。(三)著力培育一批新興產業充分挖掘科技城科研和人才優勢,培育和壯大軟件及信息服務產業;加快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網絡和通信產業,以新產業帶動新增長;大力推進三網融合進程,重點發展基于三網融合的終端產品、傳輸設備、線纜和基礎材料;基于三22、網融合業務要求的集成電路、軟件和關鍵器件,力求掌握核心技術;基于三網融合的內容整合及服務,積極探索基于三網融合的新商業模式,促進綿陽電子信息產業和文化產業發展。1、軟件及信息服務產業堅持創新引領、以用興業,加強自主品牌培育,積極發展制造業信息服務系統、辦公自動化、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網絡安全、可視化軟件建模、軟件構件標準、軟件構件庫應用服務等應用軟件;家電整機、電子醫療儀器、雷達、敵我識別系統、工業控制、光機電等產品的嵌入式軟件。重點項目包括: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計算機應用研究所數據集中安全存儲系統項目、中物院計算機應用研究所基于輕量級J2EE框架的構件化應用系統支撐平臺項目等。2、網絡及通信產23、業 充分發揮大企業龍頭帶動作用大力發展第三代移動通信(3G)技術、“物聯網”技術和下一代網絡技術(包括NGN、NGI和NGB等)產業,重點發展3G手機、UPS電源、基于IPv6的路由器、交接設備、傳感設備等;重點發展以FTTx網絡需求的網元管理系統(EMS)、光線路終端(OLT)、連接各用戶的光網絡單元(ONU)、EoC的局端終端設備、交換機設備、1310nm和1550nm光傳輸設備、光節點綜合設備、數據卡、ADSL、無線接入設備、數字電力線多媒體終端設備等產業。重點項目包括:艾默生網絡能源公司UPS不間斷電源項目、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面向社會公共安全的大型應急預警系統研發與產業化項目24、等。3、光伏產業以太陽能終端系統為切入點,整合四川在光伏產業鏈上的資源大力發展綿陽的光伏產業。重點發展太陽能儲能電池、終端產品系統等產業。鼓勵和支持長虹、中物院大力發展釩、鋰等大容量、無污染電池儲能技術和產業化。(四)重點培育和發展六大產業集群1、信息家電產業集群以高新區和科創區為主要載體,長虹集團、九洲集團為龍頭,依托兩個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的技術支撐,形成嵌入式軟件、IC設計、創新設計、工程技術等核心能力,積極打造長虹數字電視開發中心,聚集長虹多媒體、長虹網絡、九州科技、四川湖山等一大批企業,繼續把信息家電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做優。2、電子材料及電子元器件配套產業集群以高新區、經開區、金家林工業25、集中發展區、石馬工業集中發展區、花荄工業園等為主要載體,以九所為技術支撐大力發展磁性材料及器件,優化布局電子元器件及組件,完善產業配套鏈條,促進配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本土配套比重逐漸增加,形成良性發展的配套產業集群。3、平板顯示產業集群以綿陽經開區長虹工業園、高新區為主要載體,加快推進等離子顯示屏及模組的建設,爭取國家和省支持長虹PDP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建設,抓緊OLED項目以及長虹液晶后端模組封裝項目建設,聚集虹歐公司、長智光電及相關一批配套企業,加強平板產業鏈本土化建設,促進平板顯示產業聚集發展,形成以模組生產為主、整機產品和生產制造技術并進的產業格局。4、光電子產業集群以綿陽科創區為載體,26、依托九州光電、九州股份、長虹股份公司等大力發展LED產業和RFID產業,以封裝、測試、開發應用為基礎,逐步切入芯片和外延開發等上游領域;爭取國家和省上支持綿陽建設成為“LED新光源國家級研發、制造基地和供應商”和“國家RFID應用示范基地”,促進光電子產業集群迅速發展壯大。5、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打造綿陽仙海軟件科技園,搭建有效地軟件發展公共服務平臺、技術支撐平臺,配套相應的扶持政策,以長虹、九洲、西南計算中心為龍頭,依托中物院、五八所、西南科技大學、氣動中心、六二四所等強大的軟件開發技術實力和人才優勢,培育和發展一大批軟件企業;加快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下一代互聯網和寬帶光纖接入網建設,支持27、IPTV(網絡電視)、CMMB、下一代廣播電視網、手機電視等新興服務業發展,盡快培育形成軟件與信息服務集群。6、網絡與通信產業集群以綿陽涪城區、科創區為主要載體,聚集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和下一代網絡技術產品、無線寬帶接入設備、3G手機、光通信及智能網絡設備、網絡能源、光傳輸設備生產企業和航空電子、雷達系統、電子對抗系統、空管系統等軍用整機和系統裝備生產企業,形成網絡與通信產業集群。爭取國家和省上支持綿陽建設“國家物聯網示范基地”。四、對策措施(一)組織保障1、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一是市上成立了工業發展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工業發展重大政策的制定、重要工作的落實和重點問題的協調。二是在工業發展領導小組領導28、下建立了電子信息產業推進辦,全面負責電子信息產業的總體規劃、產業發展的協調服務及招商引資。2、創新工作推進機制由電子信息產業推進辦牽頭協調市級部門幫助企業向上爭取和從外引進項目、資金、技術和人才,幫助解決好發展中的問題。3、明確獎懲和激勵制度建立電子信息產業獎勵制度。每年召開一次電子信息產業工作會議,總結經驗,部署工作,對在電子信息產業工作中有發明創新和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國有及國有控股電子信息產業企業可從每年國有凈資產增值部分中拿出一定比例作為股份獎勵科技骨干和主要經營管理人員。鼓勵科技人員以技術、成果入股,通過獎勵企業股權、期權等,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對產業發展成效明顯的縣市區29、及園區、服務保障好的市級部門和單位同樣給予表彰和獎勵。(二)政策保障1、實行財稅優惠制度一是積極落實好國家規定的產業扶持和發展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二是簡化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過程,增加支持領域,使企業盡早享受相關優惠政策;三是落實2008年財稅1號文件有關優惠政策,加快軟件、計算機系統集成企業認定進程,簡化認證程序,做好認定工作銜接。2、實行土地政策傾斜制度電子信息工業項目用地,實施“綠色通道”,特事特辦,根據規模、效益、投資強度、技術含量,按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優惠供地,對研發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優先提供工作場地,廠房等,對其建設用地在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支持。3、實施國防科研成果產業化激勵制度充分釋30、放在綿國防科技資源潛能,對成果轉化、產業化予以扶持和激勵。對于成功獲得國家產業發展資金和項目資金后,各級配套資金要按規定到位,市政府對項目實施單位給予獎勵。4、產業扶持政策(1)積極扶持重大電子信息產業項目,爭取國家、省上財政支持。對爭取到國家、省上資助的項目市財政給予一定比例的匹配。加強平板顯示器件產業鏈建設,對于在本市投資建設的平板顯示器件配套項目給予土地、稅收、資金等支持。(2)在災后重建過程中,大力推廣應用本土電子信息產品。在山區推廣數字電視設備產品、衛星直播等產品;在受災地區新城、新鎮和新村建設中推廣應用節能、環保的風光能互補智能型LED路燈、太陽能節能型LED路燈和LED景觀亮化產31、品等。(三)要素保障1、生產要素保障根據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容量控制,加強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水、氣、電等生產要素供給保障。2、基礎設施保障加快電子信息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提高園區產業承載能力,促進產業聚集。加大產品檢測、技術研發、商務信息、現代物流等技術、服務支撐平臺投入,實施多種模式建設和經營,對引進帶動性強、關聯度高的重大電子信息產業投資和研發基地建設項目給予重點支持。(四)金融保障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引導企業上市。進一步加強銀企、銀政合作,搭建企業與金融機構項目對接的平臺,落實對電子信息產業重點企業、項目的金融扶持。把電子信息行業骨干企業和高成長中小企業納入上市培育重點,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服務32、平臺建設。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建立綿陽市電子信息產業保兌倉庫,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部分問題。(五)人才保障建立良性的引才、育才、用才機制,結合我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需要,有重點地培養和引進重要領域、關鍵環節的急需人才,重點引進和培養產業頂層人員、研究開發的技術骨干和熟練的技術工人。(六)大力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產業集群和區域合作發展適應全球化條件下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加快的趨勢,大力承接電子信息產業轉移,引導招商引資在制造、研發和服務上,在吸引外資和內資上協調發展。一是要創新招商思路,拓展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及以“龍頭”引“配套”,“配套”引“龍頭”等招商方式;二是要有針對性地制定招商引資政策,即針對我市電子信息產業特點制定特殊政策,針對招商引資主要競爭者制定相應的對策;三要圍繞國內外知名公司,鼓勵優勢企業與其聯合;四要建立健全電子信息產業招商引資機構;五要大力開拓網上和中介招商等多種新形的招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