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內河水運發展規劃2007年.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5086
2024-10-10
12頁
29.81KB
1、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xxxx水運發展規劃的通知xx政發200739號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農墾局,區直各委、辦、廳、局:經商交通部同意,現將廣西壯族自治區內河水運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內河水運發展規劃前言內河水運發展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密切相關,是現代綜合交通運輸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內河水運基礎設施是我區建設國際大通道的重要內容,是發揮我區作為西南地區出海大通道作用的重要保障,是實現我區及西南腹地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力支撐。合理規劃內河水運對完善我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2、高交通運輸能力和服務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區正面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推進泛珠江三角洲區域合作、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積極推動“一軸兩翼”M型區域經濟合作等重大新興發展機遇,在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謀求發展的進程中,內河水運占地少、運能大、成本低、污染小的優勢正日益凸顯。我區河流眾多,水運資源豐富,西江航運干線橫貫東西,通向云貴的三條西南水運出海通道穿境而過,發展內河水運的條件十分優越。改革開放以來,在交通部“三主一支持”交通發展長遠規劃指導下,在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不斷建設和發展,我區內河水運基本形成了以“一干三通道”(西江航運干3、線和西南出海水運右江南通道、紅水河中通道、柳江黔江北通道)為主骨架的發展格局,貴港港、梧州港等樞紐港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相繼建設了一批專業化的煤炭、集裝箱泊位,水運發展能力和服務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但在內河水運發展布局、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尚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區域合作的需要。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理清內河水運發展思路,合理布局,科學規劃,使內河水運向江海直達、干支相通的方向發展,進一步加快規?;?、專業化和信息化步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的要求,特制定廣西壯族自治區內河水運發展規劃。本規劃范圍為廣西內河航道與港口。4、規劃水平年為2010年、20年,并對2030年進行遠景展望。一、xx水運發展的現狀(一)xx水運現狀我區共有通航河流53條,主要有西江航運干線、右江、南盤江、紅水河、柳江、黔江、左江、繡江、桂江、賀江等,呈葉脈狀分布。2006年底,全區內河航道通航總里程為5591公里,占全國的4.5%,其中級及以上航道821公里,占全區內河航道總里程的14.7%,高于全國12.5%的平均水平;內河港口主要有南寧港、貴港港、梧州港、柳州港、來賓港、百色港等,擁有生產性泊位623個,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3735萬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7.26萬TEU,完成旅客吞吐量664萬人次;內河運輸船舶8173艘,187萬凈載重5、噸,貨運船舶平均噸位316噸/艘;完成內河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分別為4968萬噸和159億噸公里,分別占全區綜合運輸量的11%和12%。(二)綜合評價內河水運的發展促進了沿江產業帶的形成和區域經濟發展。內河水運的發展,改善了沿江地區的投資環境和交通運輸條件,帶動了一大批水泥、建材、電力等企業沿江布局,促進了沿江產業帶的形成。沿江兩岸企業聚集增加了當地的財政收入和就業機會,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廣西內河水運在廣西及西南地區實現通江達海、溝通廣東及港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紐帶作用。我國西南地區經濟欠發達,但擁有十分豐富的礦產資源,而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雖經濟發達、工農業發展基礎雄厚,但能源、原材料匱乏,二者6、之間有著較強的經濟互補性。西江航運干線及其上游三條西南水運出海通道將廣西及西南地區與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有效地連接起來,并便捷地溝通港澳及海運市場。廣西內河為西南地區提供了通江達海的運輸大通道,對加快推進泛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合作、促進廣西及西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內河水運承擔了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資和集裝箱的運輸,是廣西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內河水運以其運量大、成本低、能耗少、通江達海等優勢,在區域煤炭、水泥、礦建材料、非金屬礦石等大宗物資和集裝箱運輸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區內河完成的大宗物資運輸量占全區內河貨運量的80%,“十五”期內河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年均增長27、8.5%。2006年我區內河完成客、貨運量分別為962萬人、4968萬噸,完成客、貨周轉量分別為2億人公里、159億噸公里,分別占全區社會總量的2%、11%、0.4%、12%,內河水運已成為我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索內河水運開發和建設的新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績。“八五”期以來,在交通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區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成立了廣西西江航運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賦予其“航電結合、滾動開發”的職責,在全國開創了率先建設并成功運營航電樞紐的先例。目前桂平、貴港兩個航電樞紐的年均發電收入達2億元,除日常運營費用外,還可拿出一定數額的發電收入用于我區內河水運發展建設。實踐證明,“航電結合、滾動8、開發”的水運發展新模式已初建成效。水資源綜合利用取得明顯進展。近年來,在交通部、自治區人民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區在樞紐復航及水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西江航運干線擴能和右江航電結合梯級渠化建設進展順利,紅水河復航工程取得重要突破,龍灘樞紐和百龍灘樞紐通航建筑物正在建設之中,大化、樂灘樞紐通航建筑物已基本建成。內河水運的發展促進了老少邊窮地區脫貧致富和社會穩定。我區山多地少,生態環境較脆弱,發展內河水運有利于有效利用自然資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的良性循環。我區大部分老少邊山窮地區位于具有水運開發價值的江河沿線,發展內河水運可改善沿江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9、促進旅游業發展和礦產資源開發,增加就業機會,有利于老少邊山窮地區脫貧致富和社會穩定。(三)存在問題西江航運干線通過能力不足。隨著沿江工業產業的快速發展,西江航運干線通過能力已不適應貨運量增長及船舶大型化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一是桂平船閘超負荷運行,通過能力和服務質量不適應發展需求;二是隨著船舶大型化發展,現有的千噸級航道已不適應船舶通行要求,枯水期船舶須減載航行,局部重點航段船舶擱淺堵船的現象時有發生。其他主要航道不暢通。南盤江、紅水河水利水電梯級開發正處于全面建設期,部分樞紐通航設施建設有待加快推進。右江梯級渠化工程剛剛起步,百色、那吉、金雞樞紐尚處于建設過程中,魚梁和老口樞紐正在開展前期工作10、,實現右江通航千噸級船舶的目標有待進一步加快推進。柳江和黔江雖已按照五級航道標準進行了整治,但通航標準仍然偏低,不能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對內河水運的要求。港口通過能力不足,功能有待進一步完善。2006年,全區內河港口共有生產性泊位623個,但能???000噸級以上船舶的泊位僅有25個。各港口的泊位規模小,裝卸設備簡陋,工藝落后,專業化泊位偏少。部分港區位于城市中心,港城矛盾突出。貴港、梧州、來賓等港口通過能力不適應日益增長的貨物運輸需求。船舶技術性能相對較差,運力結構不合理。我區內河運輸船舶普遍存在著船型雜亂、技術性能相對較差等問題;船型結構不合理,90%以上為干散貨船,油氣、化學品、集裝箱等專業11、化運輸船舶剛剛起步發展,專業化、標準化運輸船舶少。支持保障系統有待進一步建設和完善。水上通信、導航、打撈救助、航運信息發布等行業管理手段還比較落后;應急處理能力和信息化水平較低。二、xx水運量預測(一)xx水運發展所面臨的形勢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直接帶來了內河水運運輸需求的增長,并對運輸服務提出了新要求。2010年前我區地區生產總值將保持10%左右的增長速度,201020年期間將保持8%左右的增長速度,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將直接帶動內河水運運輸需求的增長。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以及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貨物結構向高附加值方向發展,集裝箱、散裝水泥等專業化運輸需求將持續增長,經濟社會發展對內河水運的時效性12、和服務質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工業的沿江布局要求內河水運提供支撐和保障。今后一段時間,柳州、桂林等桂中、桂北地區將重點發展以汽車為主的機械工業、電子工業、冶金工業和化工醫藥工業,其原材料及產成品運輸量大,且附加值較高,更適宜采用水上集裝箱運輸;梧州、玉林等桂東、桂東南地區將充分利用西江航運干線的運輸優勢,充分開展與粵港澳地區的合作與交流,開發有資源優勢的輕化工業,發展技術密集型工業;桂西、桂北地區林產、礦產資源豐富,將進一步發揮右江、紅水河運量大、經濟性好的運輸優勢,大力發展礦產加工業和林業。工業布局向沿江地區集聚趨勢必將加大對內河水運的需求。加強區域經濟合作要求充分發揮內河水運的紐帶作用。廣西13、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等國際國內區域合作的交匯點,面臨著多區域合作的新興發展機遇。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客觀形勢要求廣西的交通建設必須發揮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必須加快構建出海出邊國際大通道。西江航運干線及其眾多航運支線將發揮其內河水運的紐帶作用,將區內外各大經濟區域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并為這些區域之間的物資交流特別是快速增長的大宗物資運輸提供服務。加快水電能源開發及水資源綜合利用,廣西內河水運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我區水能資源豐富。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及我國能源、電力等需求的持續旺盛,目前我區水電能源開發步伐明顯加快,根據有關規劃,20年前,14、我區開發條件較好、工程效益較佳的水電梯級將全部開發建成。與此同時,我區主要江河以防洪、航運、灌溉、供水等為目標的水資源綜合治理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因此,結合水電樞紐建設、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同步渠化或整治航道,不僅可實現航道梯級渠化,穩定控制河勢,改善安全通航條件,而且也為加快航道建設進程,提高通過能力和服務水平,推動內河水運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二)xx客貨運量及港口吞吐量預測根據我區國民經濟和水運量的發展現狀及變化趨勢、主要產業發展規劃、主要航道貨源分布情況、綜合運輸體系發展形勢,采用回歸分析、指數平滑、灰色系統理論等多種數學模型定量計算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綜合因素預測法,預測2010、20年15、廣西內河貨運量分別為6000萬噸和100萬噸,客運量分別為900萬人次和1000萬人次,港口貨物吞吐量分別為7200萬噸和12000萬噸。三、xx水運發展規劃(一)規劃原則1.適應性原則: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充分發揮內河水運在促進資源有效開發、沿江產業帶形成和生產力合理布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內河水運服務水平。2.協調性原則:與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泛珠江三角洲區域合作公路水路交通規劃綱要及相鄰省市內河水運規劃相協調;與其他運輸方式相協調;與水利、水電等相關規劃相協調;航道、港口、船舶、支持保障等內河水運體系內部協調。3.xx性原則:盡量擴大高等級航道的覆蓋范圍,通過高等級航道連接資16、源產出地和消耗地,實現主要經濟中心城市之間的相互交流和輻射,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4.合理性原則:統籌考慮河流自然條件和航運開發的可能性,正確處理好需要與可能的關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效益、有所為有所不為。(二)總體目標充分發揮廣西內河上聯云貴,貫穿區內全境,下接粵港澳的區位優勢,形成以高等級航道和主要港口為核心,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術先進、保障有力的內河水運體系,與高等級公路、干線鐵路、沿海港口等有效銜接,有效支撐和促進“泛珠三角”、“一軸兩翼”等區域經濟合作,為廣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西部大開發提供優質、高效、競爭力較強的內河運輸服務。(三)航道規劃廣西內河航道劃分為國家高等級航道、17、地區性重要航道和一般航道三個層次。1.國家高等級航道主要包括西江航運干線、右江、紅水河、柳江、黔江等航道。西江航運干線屬國家高等級航道體系“兩橫”中的“一橫”,右江、紅水河、柳江、黔江屬國家高等級航道體系“十八線”中的三線。(1)xx航運干線:西江航運干線(廣西段)由南寧至梧州界首,途經橫縣、貴港、桂平、平南、藤縣、梧州等縣市,里程570km,是我區最重要的航運干線,已成為溝通珠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區的水上運輸大動脈,是廣西及云貴等西南地區與粵港澳地區溝通的一條重要紐帶,也是國家內河水運“兩橫一縱兩網”主骨架中的“一橫”。根據西江航運干線在廣西、珠江水系乃至全國內河水運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運量18、發展趨勢及航道建設條件,規劃南寧至梧州段為級航道,并為遠景貴港至梧州段建設成為通航3000噸級船舶的級航道留有余地。(2)xx:右江位于西江航運干線上游,右江航道從兩省交界至南寧,流經田陽、田東、平果、隆安等縣,通航里程428km,是國家內河水運規劃的西南水運出海南線通道。規劃兩省交界至百色為級航道;百色至南寧為級航道。(3)xx:南盤江、北盤江在兩江口匯合后稱紅水河,紅水河在曹渡河口進入廣西境內,從曹渡河口至石龍三江口全長550km,途徑天峨、東蘭、大化、合山、來賓等縣市,是國家內河水運規劃的西南水運出海中線通道。規劃紅水河蔗香兩江口至來賓593km為級航道;來賓至石龍三江口63km為級航道19、。(4)xx、xx:柳江、黔江是國家內河水運規劃的西南水運出海北線通道,經過工業重鎮柳州,區域綜合交通較發達,發展水運對沿江地區與珠江三角洲之間的物資交流、沿江產業帶的形成、水資源綜合利用等具有重要意義。規劃柳江柳州至石龍三江口160km為級航道;黔江石龍三江口至桂平124km為級航道。2.地區性重要航道規劃左江、都柳江、融江(含柳江鳳山至柳州河段,下同)、桂江、繡江、賀江和南盤江為地區性重要航道。(1)xx:規劃左江崇左至三江河口206km為級航道。(2)xx、xx:都柳江、融江位于國家高等級航道柳江、黔江的上游,是珠江流域通往貴州的西南水運出海北線通道的上段,從省界至柳州全長309km。規20、劃都柳江、融江為級航道。(3)xx:從桂林至梧州全長341km。桂江上游的漓江航段風景秀麗,下游通過西江航運干線直達珠江三角洲。規劃桂林至陽朔段為旅游航道,等級為級;陽朔至梧州旺村為級航道;旺村至桂江河口為級航道。(4)繡江:從北流至繡江河口全長177km,流經北流、容縣、藤縣等縣市。規劃繡江為級航道。(5)xx:從賀州八步至省界119km,規劃為級航道。(6)xx:規劃平班樞紐至蔗香兩江口97km為級航道。3.一般航道除國家高等級航道、地區性重要航道以外的航道規劃為一般航道,主要包括左江(龍州崇左)、沙坪河、飛雙江、南盤江(黃泥河口天生橋一級電站)、布柳河、盤陽河、水口河、平而河、明江、魯塘21、江、八尺江、茅嶺江、大風江、欽江、南流江、防城河、北侖河等等。xxxx主要航道布局規劃方案詳見附表。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遠景應著手進一步研究開發建設平陸運河、湘桂運河的可能性,力爭實現跨水系溝通,完善航道布局。(四)港口規劃為了適應內河水運發展需要,根據各港的區位條件、自身特點及發展潛力,將廣西內河港口劃分為主要港口、地區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個層次:以南寧、貴港、梧州3個主要港口為核心,百色、來賓、柳州、崇左4個地區性重要港口為重要組成部分,其他一般港口為補充,形成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功能明確的內河港口體系。南寧、貴港、梧州3個主要港口功能定位如下:南寧港位于西江航運干線起點。南寧港作為全22、國內河主要港口,是南寧市建設港口城市、發展臨港工業的重要依托;是南寧市發展外向型經濟、加強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支撐;是西南地區與粵港澳地區經濟交流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廣西出海出邊國際大通道規劃建設南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南寧市及區域經濟發展要求,南寧港應逐步發展成為以集裝箱、件雜貨、礦建材料及煤運輸為主,相應發展臨港工業和現代物流業的綜合性港口。貴港港位于西江航運干線中游,目前已發展成為廣西內河龍頭大港,西南地區煤、磷等大宗散貨經黔桂、枝柳、南昆、黎湛等鐵路線由貴港港中轉下水,港口規模發展迅速。貴港港作為全國內河主要港口,是貴港市“以港興市”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是貴港市承接東部產業23、轉移、布局沿江產業帶、實現“工業強市”的重要依托;是貴港市發展外向型經濟、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支撐;是西南地區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結點。結合貴港市及區域經濟發展要求,貴港港應加快發展成為為西南地區煤炭、礦石、集裝箱等大宗物資及外貿物資運輸服務和以礦建材料運輸為主服務臨港工業的綜合性港口,并相應發展港口物流業。梧州港位于桂江與西江的匯合處,是我區通過西江航運干線與珠三角及港澳地區物資交流的咽喉。梧州港作為全國內河主要港口,是梧州市建設港口城市、發展臨港工業和沿江產業帶的重要依托;是梧州市發展外向型經濟、加強與粵港澳地區經濟交流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區域經濟合作、推動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梧州港應24、逐步發展成為以集裝箱、件雜貨、能源和礦建材料運輸為主,相應發展臨港工業和現代物流業,兼顧旅游客運的綜合性港口。(五)支持保障系統規劃重點對航道助航設施、航道水位站、航道平面高程控制網等支持保障系統進行規劃。1.航道助航設施規劃國家高等級航道全部設置內河一類助航標志;地區性重要航道以設置重點助航標志或三類助航標志為主,部分重要航段設置一類助航標志;一般航道在港區、庫區、淺灘等重點水域設置三類或重點助航標志。2.航道水位站規劃在航道水位主控點規劃布設遠程水位遙測系統或自動水位站,在航道管理站設立固定水尺。規劃在國家高等級航道和地區性重要航道上設置各類航道水位站48處,其中水位遙測系統11處、自動水25、位站12處、固定水尺25處。3.航道平面高程控制網規劃根據航道建設及維護管理的需要,規劃在國家高等級航道、地區性重要航道和部分一般航道上,逐步建立和完善適合航道觀測需要的、與國家控制網銜接的平面高程控制系統,并完成航道圖測繪。四、分期實施和效果展望(一)分期實施2010年前建設重點:實施西江航運干線擴能工程;結合航電、水利、水電開發,加快通往云貴的南、中、北三條西南水運出海通道建設;加強南寧、貴港、梧州等主要港口的專業化泊位建設,提高港口通過能力;配套建設支持保障系統,提高行業服務和管理水平。201020年建設重點:繼續實施西江航運干線擴能工程;全面提高南、中、北三條西南水運出海通道的航道等級26、,達到規劃標準;建設左江、賀江、繡江等地區性重要航道;繼續加強貴港、南寧、梧州等主要港口建設,根據運輸需求相應建設地區性重要港口;建成反應及時、裝備完善、保障有力的支持保障系統。(二)實施效果展望內河水運基礎設施將得到顯著改善。規劃實施后,我區四級及以上航道達到2262公里,占總里程的37%,溝通6個地級市,覆蓋全區人口的56%,內河主要港口發展成為區域性綜合物流中心、交通重要結點,船舶標準化程度和支持保障水平顯著提高。內河水運效益顯著提高。船舶航行速度有望從目前的68km/h提高到810km/h,據估算,僅西江航運干線航道從三級提高到二級,貴港至梧州段每年可節約運費約13000萬元,南寧至貴27、港段每年可節約運費約4500萬元。內河水運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促進綜合運輸體系的形成與完善。西江航運干線和珠江水系三條西南水運出海通道均達到級及以上航道標準,預計20年廣西內河貨運量占全社會綜合交通貨運量的比例約16%,比目前提高5個百分點。內河航道將與公路、鐵路協調發展,共同構筑全區綜合運輸體系,為腹地提供高效、優質、便捷的綜合運輸服務。內河水運發展步入良性循環軌道。通過實施“航電結合、梯級渠化、滾動開發、發展航運”的開發模式,在加快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同時,又為水運發展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提高內河水運自我發展能力,使水運發展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有效節約土地資源和保護環境。規劃的實施,將充分發揮28、內河水運占地少、能耗低、排污小的可持續發展優勢,在合理分流貨物流,緩解其他交通運輸壓力的同時,節約了土地資源,更好保護環境。五、環境影響評價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本規劃開展了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并通過主管部門審查,主要結論為:本規劃體現了科學發展觀,其指導思想、規劃原則是在國家的水運規劃指導下形成的,規劃具體內容充分體現了與國家級規劃的一致性和協調性,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內河水運規劃要求;與廣西交通、海事、環保、水利、土地、港口、自然保護區等相關規劃相兼容,符合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通過在規劃實施階段認真執行有關環保措施,從環境因素考慮,本規劃是合理可行的。六、政策措施堅持水資源綜合利用,實現全29、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以解決礙(斷)航閘壩復航為突破口,加強協調紅水河、融江、左江、繡江等河流的復航通暢工作;堅持水資源綜合開發、有效利用的原則,充分考慮水利、水電、航運及其他涉水行業的協調發展,實現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益最大化。廣開渠道、多方籌資,確保穩定的資金來源。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將內河水運建設投資適時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充分發揮水電、水利等涉水部門積極性,共同開發利用水資源;通過市場手段多渠道籌措資金;各級政府在土地征用、移民搬遷、稅費政策等方面積極給予支持。加強前期工作,做好項目儲備,加快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各級各有關部門根據規劃抓緊開展相關項目前期工作,做好項目儲備,為項目適時開工建設創造條件。強化行業管理,積極培育內河水運市場。推進行業管理體制改革,加強隊伍建設,規范管理,依法行政,建立市場準入制度,保證水運安全,提高服務水平;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建立廣西航運信息網絡,及時發布水運市場動態和行業信息,積極培育公平、公正、有序的水運市場。 12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