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綠色礦山建設三年行動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5114
2024-10-10
20頁
89.50KB
1、湖南省綠色礦山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為貫徹落實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全面推動礦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湘政辦發201971號)、湖南省綠色礦山管理辦法(湘自然資規20194號)、湖南省綠色礦山標準(試行)(湘自然資發201923號),促進全省礦業綠色轉型發展,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生態文明新理念,堅持源頭管控、全程監管、落實責任,以綠色礦山建設方案為抓手,扎扎實實推進全省綠色礦山建設,實現全省礦山礦區環境生態化、開采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數字化及礦地關系和2、諧化,全面提升我省礦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二、基本原則(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首位,優先礦產資源保護,在礦產資源開發全生命周期落實綠色礦山建設要求。(二)堅持問題導向、分類施策。深入總結分析礦山所存在的問題,針對根本原因,結合礦山實際,補短板、強弱項,分類處理,一礦一策,積極推動礦山升級改造,逐步達到綠色礦山建設要求,推進全省綠色礦山建設工作。(三)堅持政府主導、礦山主建。落實地方政府監管責任,強化政府推動,加強統籌協調,形成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合力。嚴格落實礦山企業綠色礦山建設主體責任,增強綠色發展意識,加大資金科技投入。加強監督檢查,3、實施第三方評估,完善工作體系、標準體系,構建綠色礦山建設長效機制。三、建設目標到2022年底,全省生產礦山全部達到湖南省綠色礦山標準,并推薦一批省級示范礦山入選國家級綠色礦山,基本形成環境友好、高效節約、管理科學、礦地和諧的礦山綠色發展新格局。四、主要任務(一)調查摸底1調查礦山現狀。對合法采礦權和各種整頓整治后繼續保留的采礦權,由縣市區自然資源局組織對轄區內所有礦山逐一進行現狀摸底調查(格式見附件1),掌握礦山生產狀態和綠色礦山建設基礎。市州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匯總縣市區調查成果上報省自然資源廳(格式見附件2)。(責任單位:市、縣兩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完成時間:2020年4月底)2擬定綠色礦山建4、設名單。全省所有生產礦山應全部納入綠色礦山建設范圍;因規劃或資源,2022年底前關閉礦山不納入綠色礦山建設范圍;長期停產、2022年底以后復工投產的礦山,按新設礦山要求建設綠色礦山。根據上述原則,結合礦山生產現狀,科學確定年度綠色礦山建設名單,有計劃、分步驟推進綠色礦山建設。(責任單位: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完成時間:2020年5月底)(二)制定方案3制定三年行動工作方案。各縣市區自然資源局根據調查結果制定綠色礦山建設三年行動工作方案(方案提綱見附件3),落實各采礦權綠色礦山建設進度,明確每年度達標綠色礦山名單。各市州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縣級三年行動工作方案審查,審查通過后報省自然資源廳備案。5、(責任單位:市、縣兩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完成時間:2020年5月底)4編制綠色礦山建設方案。各礦山企業應按照各縣市區確定的綠色礦山進程要求,結合自身綠色礦山建設基礎,對標綠色礦山標準,自行或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編制綠色礦山建設方案(方案參考提綱見附件4)。建設方案應突出礦區生態環境保護、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等方面的具體措施,并明確工作內容和工程進度。(責任單位:各擬建礦山企業,完成時間:2020年8月底)5評審綠色礦山建設方案。縣市區自然資源局或礦山企業應組織專家對綠色礦山建設方案進行評審,專家從湖南省綠色礦山評價審核專家庫中抽取。方案評審應突出建設內容及預期效果、主要工作量、工程可操作性、工程進6、度等,評審通過的綠色礦山建設方案應向所在地縣市區自然資源局備案,并在湖南省綠色礦山建設信息管理平臺上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建設方案作為礦山企業綠色礦山達標驗收的依據。(責任單位:各擬建礦山企業或縣市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完成時間:2020年9月底)(三)推進綠色礦山建設6開展綠色礦山建設。礦山企業應嚴格按照評審通過的綠色礦山建設方案組織實施,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優化施工順序,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多方募集資金,加大資金投入,加大科技攻關,組織精干力量和專業隊伍施工,力爭提前完成建設方案的實物工作量,達到預期效果。(責任單位:各擬建礦山企業,完成時間:按各礦山綠色礦山建設方案規定的完成時限確定)7加強7、指導檢查。各縣市區自然資源局要建立綠色礦山建設管理臺賬,對擬建綠色礦山加強指導,每半年一次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方案開展綠色礦山建設階段性檢查,督促礦山企業按時完成綠色礦山建設任務。各市州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轄區內各縣市區當年擬建綠色礦山按不低于20%的比例,每半年組織一次隨機抽查,并將抽查結果與縣市區階段性檢查結果一并上報至省自然資源廳。省自然資源廳按照“兩隨機、一公開”的原則,不定期組織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應急管理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對各市州的綠色礦山建設進展情況進行抽查,并與礦業權人信息公示核查同步開展工作。(責任單位:省、市、縣三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完成時間:日常工作)(四)組織評估入庫8開展綠色8、礦山評估入庫。綠色礦山建設達標后,按綠色礦山管理辦法申報驗收。縣市區自然資源局應從湖南省綠色礦山第三方評估機構管理庫中抽取第三方評估機構,及時組織開展評估工作(評估表見附件5)。評估通過的,由縣市區自然資源局上報市州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市州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上報礦山資料進行審查通過后,上報省自然資源廳。省自然資源廳對上報名單進行審核后公示,公示無異議的,納入省綠色礦山名錄庫。(責任單位:省、市、縣三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完成時間:日常工作)(五)建立綠色礦山管理長效機制9加強綠色礦山動態管理。省自然資源廳采取隨機抽取方式,不定期組織開展入庫綠色礦山實地抽查。對抽查結果達不到綠色礦山標準的礦山,移出9、省綠色礦山名錄庫并責令限期整改。對弄虛作假騙取綠色礦山稱號的,將其從省綠色礦山名錄庫中移出,并在全省范圍內予以通報。(責任單位:省、市、縣三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完成時間:日常工作)10完善綠色礦山建設管理制度。不斷總結全省綠色礦山建設經驗,及時發現并著力解決綠色礦山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完善綠色礦山建設管理制度。加強標準化建設,會同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制定湖南省綠色礦山標準。(責任單位:省、市、縣三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完成時間:日常工作)五、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市州、縣市區要高度重視綠色礦山建設工作,強化礦業轉型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綠色礦山建設作為礦業改革轉型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并參照10、省級成立的“湖南省全面推動礦業綠色發展領導小組”的組織框架,成立專門班子,按照各項工作任務時間節點倒排工期,保質保量完成各項任務,扎實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二)嚴格考核評價將綠色礦山建設納入各級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內容。各市州、縣市區要嚴格把控標準,采取得力措施,確保工作進度,確保轄區內生產礦山2022年底前完成綠色礦山建設。(三)強化資金保障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積極商同級財政部門,每年要保障用于組織綠色礦山建設方案審查、第三方評估、指導檢查、實地抽查等工作經費,不得增加企業負擔。礦山企業需積極利用相關金融扶持激勵政策,多方籌措專項資金用于綠色礦山建設,確保綠色礦山建設順利推進。(四)規范第三方11、評估機構行為湖南省綠色礦山第三方評估機構應當嚴格按照湖南省綠色礦山管理辦法從事第三方評估工作。評估機構在綠色礦山建設方案編制與第三方評估工作中應采取回避制度,即同一評估機構不得同時參與同一礦山企業的綠色礦山建設方案編制、第三方評估工作。對第三方評估機構存在未采取回避制度或者將所承擔的評估工作轉讓、外包的,未經被評估礦山批準,擅自將所評估礦山的文件和資料提供給他人,或利用非公開技術秘密為本機構或他人謀取私利的以及出現不能客觀反映礦山真實情況,評估標準把關不嚴,致使評估結論與真實情況不一致的情形兩次等情形之一的,由省自然資源廳將其從湖南省綠色礦山第三方評估機構管理庫中除名并公開曝光,三年內不得從事12、自然資源領域相關評估工作。(五)加強宣傳培訓省自然資源廳將分批組織開展綠色礦山建設培訓工作,宣講政策,解讀技術標準規范,統一認識,統一標準,提升各級綠色礦山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管理服務能力。同時,利用多種平臺、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各級政府和礦山企業的工作積極性和自覺性,形成建設共識,助推全省綠色礦山建設。附件:1湖南省礦山現狀摸底調查表2湖南省 市 縣礦山現狀摸底調查匯總表3湖南省XXX縣綠色礦山建設三年行動工作方案4湖南省XXX礦綠色礦山建設方案5湖南省綠色礦山建設情況評估表附件1 湖南省礦山現狀摸底調查表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填表人:礦山基本信息礦山名稱采礦許可證號采礦許可證有效13、期止(年/月)礦權規劃保留 整合 注銷發證機關主要開采礦種開采方式礦山規模礦區面積保有資源儲量剩余服務年限擬達標綠色礦山年度生產狀態新建 生產 停產礦山聯系方式法定代表人聯 系 人手 機電子郵箱固定電話傳 真綠色礦山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概述礦容礦貌礦區生態環境保護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科技創新與數字化礦山企業管理及礦地和諧附件2湖南省 市 縣礦山現狀摸底調查匯總表填表單位(蓋章):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序號礦山基本信息礦山生產狀態擬達標綠色礦山年度聯系方式礦山名稱采礦許可證編號發證機關開采礦種生產規模開采方式采礦許可證有效期至(年/月)礦權規劃生產狀態保有資源儲量剩余服務年限聯系人聯系電話123附14、件3 湖南省XXX縣綠色礦山建設三年行動工作方案(提綱,供參考) 一、前言(一)指導思想(二)基本原則二、區內礦山概況(一)礦山現狀包括礦產種類、礦山規模、礦山開采方式,生產、整合、停產、擬定注銷礦山數量及礦山剩余服務年限等。(二)綠色礦山建設基礎包括相關證照、礦容礦貌、礦區生態環境保護、資源開發利用及綜合利用、科技創新與數字化、企業管理與企業形象等內容。宜分類歸納建設基礎。(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標綠色礦山標準,按照存在的主要問題類型歸并整理。三、綠色礦山建設目標與任務明確每年度綠色礦山建設數量及擬定達標礦山名單。四、綠色礦山建設內容及進度安排明確每個礦山的綠色礦山建設宜關注的重點建設內容及工15、作進程,列出進度安排表。五、保障措施包括組織措施、管理措施(含建設方案評審管理)等。 附件4湖南省XXX礦綠色礦山建設方案(提綱,供參考)第一章 前言1.1 建設方案編制的背景和定位1.2 建設方案編制的依據1.3 建設方案實施期限第二章 礦山基本情況2.1 礦山概況 礦山所處行政區位置、分布范圍、氣象、水文、土壤、植被、地形地貌等情況。礦業權設置情況,包括采礦許可證拐點坐標、面積、發證機關及有效期。礦山營業執照、采礦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等各證照信息。相關責任事故及行政處罰情況,各類稅費繳納及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基金提計、使用和管理等情況。2.2 礦山開采歷史與現狀礦區地質簡介:礦區地質概況16、,礦床地質特征,礦石質量及加工技術性能,礦床開采技術條件。礦山開采歷史:介紹礦業開采歷史,礦業權變更、整合等情況,礦山剩余資源及儲量等。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礦山現狀,開采范圍、層位、開采方式、采區布置、礦石加工、年生產能力、礦山剩余生產服務年限。礦山基礎設施條件和生產經營狀況,相鄰礦山分布與開采情況。第三章 綠色礦山建設現狀綜述礦山開采對象、開采方式、采區布置、礦石加工、產品、年生產能力,剩余資源及儲量,礦山剩余生產服務年限,已建設完成的綠色礦山相關工程設施投入、運行情況等。3.1 礦容礦貌功能區布局:礦山生產區、管理區、生活區和生態區等各功能區的管理及規劃布局。標示標牌:礦山操作提示牌、說明牌17、線路示意圖牌等標牌及陡坡、井口、礦坑、生產車間等區域標示設置情況。礦區綠化:礦區可綠化區的綠化情況及綠化覆蓋率。礦區道路:礦區道路硬化情況,塵土治理情況。防塵降噪:礦山粉塵、噪音污染現狀及相關防治設施設備的使用運行情況。其他:包含礦山基礎配套設施、公共區域的衛生狀況等相關內容。存在問題:對照相關綠色礦山標準,描述現狀條件下礦山在礦容礦貌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宜具體化細化。3.2 礦區生態環境保護礦區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排土場、露天采場、廢石堆場、尾礦庫、工業廣場、井筒等礦業活動及其影響區的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現狀。土地復墾:土地復墾現狀,含土地復墾質量、土地復墾率等內容。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包括由礦業18、活動引發的或礦山可能遭受的地質災害防治現狀。“三廢”排放:礦業活動所產生的廢渣、廢水、廢氣排放和治理現狀。監測預警:礦山所建立環境問題監測與災害應急預警機制的現狀,包含監測的類型、頻率、手段及數據管理報送情況。存在問題:對照相關綠色礦山標準,描述現狀條件下礦山在礦區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3.3 資源開發及綜合利用節能降耗:礦山節能降耗所采取的手段、措施及設施設備現狀。開采方式與方法:礦山開采方式(露天開采的砂石礦應注明是臺階式開采還是半邊山式開采)、礦山所采取的開采工藝及設備、儲量管理及開采回采率、采礦貧化率現狀。選礦(加工)工藝:礦山目前所采取的選礦(加工)工藝及設備、精深加工及選19、礦回收率現狀。共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礦山共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現狀和回收率。“三率”指標達標情況:礦業活動所產生的廢渣、廢水、廢氣等廢棄物綜合利用方式、綜合利用率達標情況。存在問題:對照相關綠色礦山標準,描述現狀條件下礦山在資源開發及綜合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3.4 科技創新與數字化礦山科技創新:礦山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科研人員團隊建設、研發資金投入方面的現狀。數字化礦山:礦山機械化開采、自動化選冶、信息化管理、數字化監控及動態儲量管理等方面的現狀。存在問題:對照相關綠色礦山標準描述現狀條件下礦山在科技創新與數字化礦山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3.5 企業管理與企業形象企業管理及誠信:礦山管理制度、工作機20、制,比如財務及資料管理、職工培訓、職工健康檢查等,礦山誠實守信、數據公開公示等方面現狀。企業文化:礦山企業文化、業余文體活動、職工福利待遇、職工滿意度等方面的現狀。礦地和諧:礦山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周邊社區建設、社會公益投入、與周邊社區磋商協作等方面的現狀。存在問題:對照相關綠色礦山標準描述現狀條件下礦山在物業管理與企業形象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第四章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建設目標4.1 指導思想4.2 基本原則4.3 建設目標第五章 綠色礦山建設任務5.1 礦山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5.2 礦產資源高效開發與合理利用5.3節能減排5.4 科技創新5.5社區和諧發展5.6企業文化建設第六章 重點工21、程6.1環境治理類工程6.2 科技創新類工程6.3和諧社區建設類工程第七章 保障措施7.1 組織保障7.2 資金保障7.3 制度保障7.4 技術保障7.5 監督管理附圖:1. 礦區整體遙感影像圖2. 綠色礦山建設工程部署圖3. 典型單體工程設計圖附件: 相關證照、相關批復文件、檢測檢驗報告等附件5湖南省綠色礦山建設情況評估表序號評估內容評估標準評分備注1依法辦礦證照齊全,且均在有效期范圍內;按規定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計提、使用和管理;按要求依法繳納稅費;及時完成儲量年報編制。無分值(如有缺項,不予評估)2礦容礦貌(10分)礦址選擇經濟合理,生產、運輸、貯存等管理規范有序,尾礦庫、排土場22、廢渣堆等場址選擇符合環保及安監相關標準要求。(5分)礦區環境整潔美觀,各功能區布局合理,所占土地得到有效利用。礦區地面運輸、供水、供電、衛生、環保等配套設施齊全,各功能區標牌、標示規范。(5分)3礦區生態環境保護(50分)排土場、露天采場、廢石堆場、尾礦庫、工業廣場、塌陷(沉陷)區及污染場地等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符合相關標準或規定;礦山固體廢棄物達標處置率達到100%;礦山生產、生活廢水綜合利用率或治理率達到100%,達標排放率達到100%;礦業活動所產生的廢氣、粉塵、噪音得到有效控制,達到相關要求標準。(25分)礦區可綠化區域綠化覆蓋率達到100%;礦山廢棄地復墾率達到100%;礦山可能遭23、受的地質災害及由礦業活動引發的礦山地質災害得到有效的治理,已消除安全隱患。(20分)已建立長效監測機制,對礦區復墾質量、地災隱患點、水土環境污染、礦山地表安全生產(護坡、尾礦壩等)等開展動態監測,并達到相應監測規范要求。(5分)4資源開發及綜合利用(25分)建立礦山生產全過程能耗核算體系,能耗指標符合我省綠色礦山標準及相關要求。(3分)開采方式與礦山設計一致,開采技術與設備符合我省綠色礦山標準,采、選、冶工藝按設計執行。(8分)三率”指標達到或超過設計要求,廢石、尾砂、冶煉廢渣開展回填或資源化利用。(14分)5科技創新及數字化礦山(8分)建立科技創新體系,并配備相關科技人員,科技創新資金投入比24、例達到綠色礦山標準。(4分)建立安全避險系統,保障安全生產,礦山開采機械化、選冶自動化、管理智能化程度符合綠色礦山標準及相關要求。(4分)6企業管理及礦地和諧(7分)規章制度完善,工作機制明確,責任落實到位。臺賬、報表、檔案資料等應齊全、完整。建立職工培訓制度,定期開展培訓,培訓記錄清晰完整。企業誠實守信,未納入異常名錄,履行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示義務和聯網直報義務,建立使用視頻監控系統。(4分)參與周邊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支持及其他公益性社會行為。與當地社區建立磋商和協作機制,建立了礦區群眾滿意度調查機制。(3分)總分總得分大于等于80分且第三項“礦區生態環境保護”評估內容得分40分以上為達到我省綠色礦山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