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礦山開采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導則.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5129
2024-10-10
27頁
163.50KB
1、北京市礦山開采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導則北京市水務局2009年7月前 言本導則是根據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 504342008)、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GB 504332008)、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技術規程(SL 3872007)等標準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北京市礦山開采項目特點的基礎上制定的,以指導北京市礦山開采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工作。本導則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總則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相關單位責任各設計階段任務和要求水土流失防治目標附錄本導則由北京市水務局制定。本導則起草單位: 本導則主要起草人: 目 錄1總則12規范性引用文件23術語34相關單位責任44.1建2、設管理單位44.2主體工程設計單位44.3水土保持監測單位44.4水土保持監理單位45各設計階段任務和要求55.1各設計階段的基本要求55.2主要任務56水土流失防治標準7附錄A 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提綱及主要內容的規定8附錄B 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格式和內容221 總則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北京市實施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貫徹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原則,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結合近年來礦山開采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經驗,有效控制和治理礦山開采建設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保護首都生態環境,編定本導則。本導則適用于北京市行政區域內煤礦和金屬礦山開采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工作。北京市礦山開采項3、目水土保持工程設計除符合本導則外,還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標準的規定。2 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標準中的條款引用而成為本導則條款,所列引用標準隨后所有的修改或修訂最新版本適用于本導則。(1)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GB 504332008)。(2)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 504342008)。(3)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SL 1902007)。(4)防洪標準(GB 502011994)。(5)水利水電工程制圖標準水土保持圖(SL 73.62001)。(6)水土保持監測技術規程(SL 2772002)。(7)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效益計算方法(GB/T 157721995)。(8)生態清潔4、小流域技術規范(DB11/T 5482008)。3 術語3.1 表土泛指所有自然土壤的表層部分,為植物根系密集而有機質豐富的土層,一般厚2030cm,生物積累作用較強,含有較多的腐殖質,肥力較高(鹽化土壤及侵蝕土壤的表土層除外)。3.2 永久占地指項目建設征占地紅線范圍。3.3 臨時占地指除占地紅線范圍外,為項目建設服務的臨時性占地。4 相關單位責任4.1 建設管理單位(1)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委托具有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資質的單位編制水土保持方案,依據水土保持工作要求,提供相關的文件資料。(2)水土保持方案批復后,要及時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開展水土保持監測、監理工作。并將監測結果定期上報水行政5、主管部門。(3)要求主體工程設計單位,按照批復的水土保持方案,開展水土保持后續設計工作,將水土保持相關設計納入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報告,并單獨成章。4.2 主體工程設計單位(1)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依據水土保持工作要求,需提供相關設計文件,并將水土保持方案的內容匯總到主體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中。(2)初步設計單位根據批復的水土保持方案,將批復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投資落實到初步設計文件中,并獨立成章(篇),主要包括各分區的具體防治措施,做到定位、定量的要求,以滿足招標的需要。4.3 水土保持監測單位(1)在接受建設管理單位委托后,要及時編寫水土保持監測方案,并告知相應的水行政主管部門。(2)監6、測成果定期上報建設管理單位和相應的水行政主管部門。(3)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發生重大水土流失事件的,要及時告知建設管理單位和相應的水行政主管部門。4.4 水土保持監理單位(1)接受建設單位委托后,編寫監理規劃,應向水土保持方案批準機關備案。(2)編寫監理實施細則,并將單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單位工程的劃分情況向質量監督部門備案。(3)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實施質量、進度和投資控制,并提出質量評定意見,報質量監督部門審核批準。(4)建立施工過程中臨時措施影像等檔案資料。(5)監理報告定期上報建設管理單位和相應的水行政主管部門。5 各設計階段任務和要求5.1 各設計階段的基本要求(1)北京市礦山開采建設項目7、的水土保持工程設計一般分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和施工圖三個階段。目前,北京市礦山開采項目基本屬于改擴建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為項目生產階段補報或原有水土保持方案服務期已滿重新編報。(2)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或項目審批前必須編報水土保持方案,并達到可行性研究深度,可行性研究報告中需有水土保持章節。初步設計階段應根據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有關技術標準進行水土保持初步設計,并應有水土保持章節。施工圖階段應進行水土保持各項措施的施工圖設計。5.2 主要任務5.2.1可行性研究階段主要任務(1)開展相應深度的勘測與調查以及必要的試驗研究。(2)從水土保持角度論證礦山開采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及制約因素。(3)對礦山的開8、采工藝、項目布局進行比選分析,提出優化設計要求和推薦意見。(4)分析廢石、尾礦、生產用水的排放和循環利用方案,提出優化方案。進行水量平衡分析計算。(5)確定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防治分區及防治目標等。(6)分析礦山開采項目中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環節、因素,定量預測水力侵蝕、風力侵蝕量及分布,定性分析礦山開采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類型及程度。尤其是遇不可抗力可能帶來的水土流失災害的分析,如尾礦庫、排土場遇超標準降雨可能誘發的泥石流給周邊工礦、交通設施以及居民區帶來的影響。(7) 基本確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總體布局,對主要防治工程的類型、布置進行比選,確定合理的防治方案。按防治工程分類進行典型設計并說明9、工程設計標準,估算工程量。(8)確定水土保持監測內容、項目、方法、時段、頻次,初步選定地面監測點位。(9)編制水土保持投資估算,分析水土保持效益。(10)擬定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保障措施。5.2.2初步設計階段主要任務 (1)開展相應深度的勘測和調查。 (2)復核工程占地及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排土排渣、尾礦利用情況,說明排土場的位置,如有變更需進一步說明原因。 (3)對排土場進行測量,繪制地形圖,并對攔渣壩、尾礦庫、護坡工程及大型擋渣墻進行必要的地質勘探。如棄渣(土)有其他用處,須提供與相關單位簽訂的棄渣利用協議。 (4)對各防治分區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臨時措施進行初步設計。 (5)落10、實水土保持措施的施工組織設計、水土保持監測設計,提出植物措施撫育和工程措施的管理要求。 (6)編制水土保持工程投資概算。5.2.3施工圖設計階段主要任務 (1)根據施工要求,分項、分步按單元工程進行設計。 (2)工程量計算及編制工程預算。6 水土流失防治標準除達到現行國家標準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 504342008)的要求外,還應達到表6-1的規定。表6-1 北京市礦山開采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序號量化指標防治目標要求(%)金屬礦煤礦1土石方利用率70802臨時與永久占地比15103表土利用率98984生產用水循環利用率1001005生活污水處理利用率100906邊坡綠化率6011、70(1) 土石方利用率指項目建設過程中可利用的開挖土石方在本項目和相關項目間調配的綜合利用量與總開挖量的百分比,允許有時空上的差異。(2) 臨時占地與永久占地比指項目建設過程中臨時占地與永久占地面積的百分比。臨時占地包括施工道路、施工生產區、施工生活區、臨時堆土堆料場等。(3) 表土利用率指項目區范圍內剝離表土的利用量占總量的比率。表土利用量包括本項目和相關項目利用量。(4) 生產用水循環利用率指選礦等過程中生產用水的循環利用百分比。(5) 生活污水處理利用率指礦區生活污水達標處理利用量占總排污量的百分比。利用量主要包括生產利用、植被和農業灌溉、下滲、補充景觀用水等不進入公共排水系統的水量。12、(6) 邊坡綠化率 指采取綠化措施邊坡面積占可綠化邊坡總面積的百分比。采取綠化措施的邊坡面積包括已經覆蓋和未來兩年能夠覆蓋的面積,均以坡面展開面積計算。附錄A 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提綱及主要內容的規定本部分內容在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GB 504332008)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和完善。1 綜合說明1.1 項目及項目區概況補充說明項目區地理位置及所處小流域、水源保護區概況。1.2 主體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評價結論簡述主體工程比選方案情況,說明水土保持分析評價結論。并說明有無限制項目建設的水土保持問題。1.3 防治責任范圍說明項目建設區和直接影響區面積。1.4 水土流失預測結果說明水土流失預測各項13、結果及危害分析。1.5 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局說明水土流失防治分區結果、各分區內水土保持工程匯總情況。1.6 水土保持監測簡述水土保持監測方法、頻次、點位設置。1.7 水土保持投資(概)估算及效益分析說明水土保持總投資及各分項投資,水土保持方案實施后水土流失防治目標實現情況及損益分析主要結論。1.8 結論與建議從水土保持角度明確項目建設可行性,對設計、施工及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提出水土保持意見和建議。1.9 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表A-1)。表A-1 北京市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填表日期 年 月 總編號 年編號項目名稱所屬二級流域涉及區縣涉及鄉鎮/村莊涉及水系、小流域項目規??偼顿Y(萬元)土14、建投資(萬元)動工時間完工時間設計水平年項目組成建設區域長度/面積(m/hm2)挖方量(萬m3)填方量(萬m3)國家或省級重點防治區類型地貌類型土壤類型氣候類型植被類型原地貌土壤侵蝕模數t/(km2a)防治責任范圍面積(hm2)土壤容許流失量t/(km2a)項目建設區(hm2)擾動地表面積(hm2)直接影響區(hm2)損壞水保設施面積(hm2)建設期水土流失預測總量(t)新增水土流失量(t)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區域防治目標擾動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總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攔渣率(%)植被恢復系數(%)林草覆蓋率(%)地方防治目標土石方利用率(%)臨時占地與永久占地比(%)表土利用率(%)生產15、用水循環利用率(%)生活污水處理利用率(%)邊坡綠化率(%)防治措施分區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臨時措施投資(萬元)水土保持總投資(萬元)獨立費用(萬元)水土保持監理費(萬元)監測費(萬元)補償費(萬元)方案編制單位建設單位法定代表人及電話法定代表人及電話地址地址郵編郵編聯系人及電話聯系人及電話傳真傳真電子信箱電子信箱2 水土保持方案編制總則2.1方案編制的目的與意義2.2方案編制依據包括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技術規范與標準、相關資料等。2.3水土流失防治的執行標準。按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504342008和本導則關于北京市礦山開采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的規定,說明本項目水土流失16、防治的執行標準。2.4指導思想2.5編制原則2.6方案設計深度和設計水平年3 項目概況3.1 項目基本情況 (1)說明項目具體地理位置,在北京市總體規劃中的地位和區縣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意義。 (2)項目的建設性質,屬于改擴建還是延續生產,開采規模、年限、產量、投資;露天開采、地下開采還是混合開采。 (3)礦山剝采比、排土場位置和規模、排棄方式,尾礦輸送方式、運輸,尾礦庫基本情況,運輸道路情況,生產車間、生活辦公區等情況。 (4)說明礦區的生產給排水情況和礦區排水系統的布設。 (5)對采石、排土(矸石)邊坡以及尾礦庫壩面防護措施。 (6) 礦區表土剝離、保護和利用方案。 (7) 廢石廢土、矸石堆棄17、場地周邊的臨時攔擋措施情況。 (8)說明尾礦庫、矸石山、排土場后期植被恢復情況。 (9)礦山企業生產運行管理情況和廢料資源綜合利用相關企業情況。 (10)礦區水土保持管理組織機構和灑水降塵臨時措施情況。3.2 項目組成及布置 (1)金屬礦山一般包括開采區、排土場、尾礦庫、運輸道路系統、生產區(成品堆放區)、生活辦公區等;煤礦一般包括開采區、選煤廠、矸石場、堆煤場、生活辦公區、運輸道路系統等部分。 (2)礦山各組成部分的規模、布設情況,如是改擴建項目,說明與原有相關設施之間的關系。3.3 項目征占地情況按照鄉鎮級行政權屬說明礦山各組成部分永久性占地和臨時性占地的類型、占地面積等。3.4 土石方工18、程量及流向 (1)說明礦山開采的開采量、表土剝離量、排土排渣量、尾礦量、矸石量和排土場容量、尾礦庫容量、矸石場容許排放量,保證可利用土石方綜合利用率達到本導則量化要求。 (2) 排土場、尾礦庫、矸石排放場的運距,棄渣堆棄方式、水土流失防治責任,原土地類型、最終土地利用方向。 (3)施工土建部分建筑材料來源和責任,施工建筑垃圾消納情況。3.5 拆遷與安置 (1)改建項目會涉及拆遷部分原有建筑設施,說明建筑垃圾量和垃圾消納情況。說明專項設施改建情況。 (2)北京市礦山項目一般不涉及拆遷安置。3.6 施工組織與施工工藝 (1)建設期間各個分項工程施工臨時設施的布局和施工工藝。說明生產過程中礦山的開采19、運輸、選礦等工藝。 (2)施工和生產中說明臨時防治措施,表土保護、利用方案,臨時堆土場的布設、防護方案。 (3)施工生產、生活區的布設情況。 (4)土、石(矸石)、尾礦、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方案。 (5)附項目施工組織平面布局圖。3.7 工程投資與進度安排 (1)說明項目總投資、土建投資及投資來源、比例。 (2)說明項目總工期,并說明進度安排和生產年限。4 項目區概況4.1 自然環境概況 (1)介紹礦區所在區縣、鄉鎮、小流域的自然環境概況。 (2)說明礦區所處的二級水系。 (3)按照北京市水利工程名稱代碼(DB11/T 1552002)說明項目區所處或跨越的小流域名稱和編號,介紹周邊水系情況。 20、(4)礦區與臨近北京市水源保護區的位置關系。 (5)介紹礦區地表和地下水資源狀況,對地下開采礦山細化介紹地質和采空區情況。4.2 社會經濟概況 (1)說明礦區周邊村鎮、小流域的人口、交通、主要產業、經濟狀況。 (2)礦區周邊村鎮的土地利用、分布情況及規劃發展方向。4.3 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概況 (1)根據國家、北京市及區(縣)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劃分成果,說明項目區所屬水土流失“三區”劃分情況。 (2)根據北京市和區(縣)的最新水土保持公報,結合現場調查,介紹、分析項目區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現狀。 (3)說明項目區土壤流失容許值。 (4)如項目位于北京市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成果區,須加以說明,21、并介紹有關水土保持經驗。 (5)說明項目周邊開發建設項目尤其是礦山開采項目水土保持防治經驗。5 主體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與評價5.1 主體工程方案比選及水土保持制約因素分析與評價從施工工藝、占地類型及面積、土石方量、損壞植被面積、水土流失量及危害、工程投資等指標對排土場、尾礦庫等進行方案比選評價,從礦區道路路由及走向、排土場選址、尾礦庫選址、主體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施工管理、項目所在區域水土流失類型區特殊規定等方面復核項目的約束性因素情況,從水土保持角度提出或認定推薦方案。5.2 主體工程占地類型、面積和占地性質的水土保持評價 (1)對項目區占地性質和面積、項目建設臨時占地和永久占地的比例進行分析評22、價。 (2)對礦區內植被的保護、利用方案進行分析評價。5.3 對主體工程土石方平衡的分析與評價5.3.1 對項目表土剝離和土石方開挖及填筑總量分析評價(1)對項目區可利用表土資源的剝離、利用方案進行分析評價。(2)對廢石、尾礦、矸石綜合利用的分析評價。(3)對項目土石方開挖、填筑量進行分析評價。5.3.2 對土石方平衡和利用方案的分析與評價(1)根據分析土石方綜合利用的方案,對多余棄渣是否結合其他項目綜合利用或分類堆放為再利用提供條件進行分析與評價。(2)對土石方挖填、利用、調配、外棄等土石方平衡方案進行時空平衡分析與評價。(3)對挖方可利用程度和利用率進行分析與評價。5.4 對節水、水質改善23、的分析評價 (1)對生產用水循環利用、礦坑疏干水綜合利用、礦區雨水徑流利用進行分析與評價。 (2)對礦區中水利用方案進行分析與評價。5.5 對項目施工組織、施工工藝的分析與評價 (1)從水土保持的角度對礦山開采的方式、工藝進行分析與評價。 (2)對選礦、洗煤工藝,尤其是對水選工藝中水資源綜合利用情況進行分析與評價。 (3)對施工時序銜接進行分析與評價。(4)對項目施工便道、臨時堆土堆料場、施工生產生活區等臨時設施的布局進行分析與評價。5.6 水土保持工程界定按照“主導工程、試驗排除、責任分區原則”對各項措施進行界定。界定過程中注意: (1)各類植物措施均為水土保持工程。 (2)尾礦庫初級壩、豎24、井、涵洞不應界定為水土保持工程,廢石場攔渣壩、廠內攔擋工程、采坑周邊截排水溝、廢石場截排水溝、選礦廠內排水系統、選礦廠外排水系統均應界定為水土保持工程。5.7 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與評價5.7.1 對礦區排水系統評價(1)對礦區相關設施進行行洪安全影響評價必要性分析與評價。(2)對礦區各項排水設施進行分析與評價。(3)對排水設施的系統性、完整性進行分析與評價。5.7.2 對邊坡防護工程評價(1)對開采邊坡的穩定性、邊坡穩定防護措施合理性和生態性進行分析與評價。(2)對排土場、矸石山穩定性、邊坡穩定防護措施合理性和生態性進行分析與評價。(3)對排土場、矸石堆放場周邊攔渣措施布設與防護進行分25、析與評價。(4)對尾礦庫壩壩面防護措施進行分析與評價。(5)對運輸道路系統沿線挖填坡面的穩定性、防護方式進行分析與評價。5.7.3 對礦區植被恢復和綠化美化的分析與評價(1)對運輸道路、選礦車間、生活辦公區的綠化美化進行分析與評價。(2)對礦區停止使用的排土場部分、已經形成的尾礦庫壩面、堆放基本成型的矸石山以及建設擾動地表、破壞植被區域的植被恢復方案進行分析與評價。5.7.4 對礦區現場臨時措施和管理的分析與評價(1)對礦區灑水降塵措施進行分析與評價。(2)對礦區臨時攔擋和覆蓋等臨時措施進行分析與評價。(3)對礦區水土保持管理措施進行分析與評價。5.8 結論性意見、要求與建議,明確有無水土保持26、制約性因素。6 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及防治分區6.1 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包括項目建設區和直接影響區。 (1)礦山開采項目建設區包括開采區、排土場或排矸場、尾礦庫、運輸道路系統、選礦車間或洗煤廠、成品堆放區(煤場)、尾礦輸送管線、輸煤棧橋、生活辦公區等各部分組成的占地范圍。 (2)直接影響區包括開采區、排土場或排矸場、尾礦庫、選礦車間或洗煤廠、成品堆放區(煤場)、礦區內的生活辦公區等周邊,尾礦輸送管線、運輸道路系統、輸煤棧橋沿線,溝道下游,根據礦區地形和水土流失情況進行分析確定。直接影響區包括地下開采導致的地面塌陷區。 (3)目前北京市礦產開采項目不涉及拆遷安置工作。6.227、 水土流失防治分區 (1)礦山開采項目水土流失防治分區主要是根據礦山開采造成的水土流失特點和采取防治措施特點的相似性進行同類劃分,在同一分區內造成水土流失主導因子相似。具體可以依據地形地貌、施工破壞特點、建設時序、地理分布等確定。 (2)礦山開采主體工程部分可分為開采區防治區、排土(矸)場防治區、尾礦庫防治區、運輸道路防治區、選礦場(洗煤廠)防治區、生活辦公區等。 (3)臨時設施區域可分為施工生產生活防治區、施工道路防治區、臨時堆土堆料防治區等。7 水土流失預測7.1 水土流失預測的基礎按正常設計功能,在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的條件下進行預測。7.2 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從地表擾動情況、28、施工方法、施工工序、廢石、尾礦堆棄方式等方面進行分析。7.3 水土流失預測范圍及單元預測范圍為項目建設擾動面積;預測單元劃分可依據第六章水土流失防治分區進行劃分。7.4 水土流失預測時段水土流失預測時段按最大不利情況考慮,水蝕超過雨季、風蝕超過冬春風季按一年計算。7.5 水土流失預測內容、土壤侵蝕模數確定和方法水土流失預測參數須通過實測、人工模擬降雨試驗、類比北京市同類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成果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確定,可借鑒北京市延慶上辛莊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試驗示范基地及其他水土保持科研試驗示范小區的成果。須提供現場圖片,并說明方法、數據分析過程及結果。礦山開采建設項目應預測水的流失量,同29、時對位于北京市五大風沙區或砂石立地條件下的礦山開采建設項目進行風蝕預測,并且增加遇不可抗力可能帶來的水土流失災害的預測。8 水土流失防治目標及防治措施布設8.1 水土流失防治目標確定 (1)項目水土流失防治需達到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GB 504332008)規定的六項指標,根據國家、北京市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劃分情況結合項目區地形地貌、氣候等特征進行修正。 (2)符合本導則規定的北京市礦山開采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量化指標。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設原則(1)因地制宜、因害設防,預防為主、保護優先。(2)措施布局全面系統,重點突出。(3)遵循“誰開發誰保護,誰造成水土流失誰治理”原則。30、(4)水土保持措施設計與主體工程設計相結合。(5)堅持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主、注重提高經濟效益。8.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及要求在對主體工程設計分析評價的基礎上,補充、完善和細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根據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三道防線”劃分規定,對位于北京市生態清潔示范小流域的建設項目按照生態清潔小流域技術規范進行布設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標準不低于原治理標準。8.3.1 項目布局(1)不應布設于現有主要公路沿線,對已經在公路沿線開采生產的礦山企業,必須保證公路可視范圍內的有效攔擋和植被覆蓋。(2)對改擴建項目利用原有開采坑作為后續項目的尾礦庫。8.3.2 施工組織和施工工藝(1)對剝采廢石進行再選利用31、,精選礦粉,生產級配砂石料。新產剝采廢石利用率需達本導則量化指標,明確剝采廢石的綜合利用方案。(2)對開采過程中按照要求進行分級開采,保證坡體穩定安全,以便于植被的恢復。8.3.3 土石方平衡與資源綜合利用(1)廢石棄渣應集中堆放,棄渣排土作業嚴格遵循“先攔后棄”的原則。(2)礦區表土剝離、集中堆放,用于礦區植被恢復,表土剝離率應達本導則量化指標。8.3.4 排水、節水與雨洪積蓄利用(1)礦區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統,按照礦區設計防洪標準設置攔截、排導、蓄用相結合的排水設施。(2)雨水集中排放口設置消能防護。(3)設置雨洪集蓄利用設施,增加對雨水資源的利用。(4)有效利用礦坑疏干水。8.3.5 邊坡32、防護(1)對開采邊坡進行有效防護、排土場、矸石山周邊設置有效的攔渣和坡面防護工程措施。(2)對運輸道路系統沿線挖填坡面進行有效生態防護,建議采用生態邊坡防護措施。8.3.6 植物措施(1)對開采邊坡后期進行植被恢復。(2)對礦區生活辦公區進行綠化美化。(3)對排土場進行分期分階段植被恢復。(4)對尾礦庫壩面分期分級進行植被恢復,進行尾礦庫終期植被恢復設計。(5)對礦區運輸道路系統,采用抗煙塵、抗旱等鄉土植物樹種進行綠化美化。(6)做好矸石山的植被恢復。(7)做好尾礦輸送管線、輸煤棧橋沿線植被破壞區域的植被恢復。8.3.7 臨時防護措施(1)土建施工期施工生產生活區合理布設臨時覆蓋、臨時攔擋、臨33、時排水、生活污水處理措施,施工現場通過灑水降塵。(2)對礦區運輸道路系統和排棄場地必須設置灑水降塵設施,礦區需設置水土保持管理組織機構,制定水土保持管理方案。8.4 工程量計算 (1)水土保持工程量根據典型設計的單位工程量進行推算。 (2)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臨時措施分區列表匯總。 (3)工程措施、臨時措施按措施類型、規模、定額計量項目的工程量分別計列。 (4)植物措施按喬木、灌木、草皮、撒播植草的面積進行統計。8.5 水土保持措施進度安排按照“三同時”、“先攔后棄”等原則對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臨時措施進行安排。9 水土保持監測9.1 基本要求水土保持監測章節應達到初步設計深度。9.2 監測34、范圍、時段、內容和頻次 (1)監測范圍為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 (2)監測時段和內容包括施工前相關背景值的監測,本導則規定的礦山開采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相關指標的監測,尤其是要細化落實施工期間的監測方案。 (3)監測頻次為雨季每月至少一次,一年78次為宜,遇暴雨加測;植物措施每年9、10月進行監測。9.3 監測點位的確定監測重點是尾礦庫、矸石場(排土場)、開采區、臨時堆土場、選礦區、生活區等。9.4 監測方法采用簡單易行的方法進行監測,做到定點觀測與調查監測相結合。常用的有簡易徑流場法、沉沙池沉積泥沙稱重法、簡易徑流小區法、溝道卡口站法、樣方調查法等。9.5 監測設施、監測設備及消耗性材料35、確定監測設施、設備、耗材并說明監測設施布設情況。9.6 監測成果收集監測過程資料、影像資料并將監測成果向建設單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門匯報,雨季提交季度監測報告,對重大水土流失事件進行監測并提交報告,明確監測報告中包括國標規定的六項防治目標和本導則規定的防治標準的計算表格。10 水土保持投資(概)估算及效益分析10.1 編制依據和原則水土保持投資(概)估算編制依據、編制定額、價格水平年與基礎單價、主要工程單價中的相關費率等與主體工程相一致。不足部分則采用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編制定額(水利部水總200367號)。綠化部分投資采用最新版北京市建設工程概算定額(北京市建設委員會)。材料和苗木價格采36、用北京市造價信息網公布的市場價格。10.2 獨立費用獨立費用包括建設管理費、質量監督費、方案編制費、水土保持監理費、水土保持監測費、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技術評估報告編制費、水土保持技術文件技術咨詢服務費等。10.3 防治效益分析根據方案設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臨時防護措施的布局和數量,列表定量計算國標規定的六項防治目標值和本導則要求的防治標準的量化指標值。10.4 水土保持損益分析參照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損益分析研究,進行具體分析。11 實施保障措施從組織領導與管理、后續設計、水土保持工程招投標、工程監理、監測、檢查與驗收和資金來源及使用管理等幾方面進行介紹。12 方案結論與建議1237、.1 總體結論說明有無水土保持限制性因素。12.2 建議對主體工程施工組織的水土保持要求、主體后續設計、施工單位施工管理提出建議,并說明下階段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13 附件、附圖和附表13.1 附件13.1.1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送審稿)附件要求(1)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委托書。(2)投資主管部門對該項目建議書意見。(3)項目前期與水土保持有關的手續文件。(4)棄土、棄渣處理意向或協議。(5)取土、砂石料來源說明或協議。13.1.2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報批稿)附件要求(1)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委托書。(2)投資主管部門對該項目建議書意見。(3)項目前期與水土保持有關的手續文件。(4)棄土、棄渣處38、理意向或協議。(5)取土、砂石料來源說明或協議。(5)水土保持方案技術審查意見。(7)項目水土保持監理、監測相關文件。13.2 附圖(1)地理位置圖。(2)項目區地貌及水系圖。(3)項目總平面布置圖及施工總布置圖。(4)項目綜合地質柱狀圖。(5)項目區土壤侵蝕強度分布圖。(6)項目區土地利用現狀圖。(7)水土流失防治區劃分圖。(8)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圖。(9)水土流失防治分區圖。(10)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局圖。(11)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設計圖(包括主體設計中已有、納入到水土保持方案中的工程典型設計圖)。(12)水土保持監測點位布局圖。13.3 附表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投資概(估)算附表。附錄B 水39、土保持方案報告表格式和內容編號:類別:簡要說明:項目簡述、項目區概述、產生水土流失的環節分析,防治責任范圍,措施設計及圖紙,工程量及進度,投資,實施意見。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項目名稱: 送審單位(個人): 法定代表人: 地 址: 聯 系 人: 電 話: 報送時間: 項目概況項目名稱項目負責人地點占地面積工程投資開工時間完工時間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棄土(石、渣)量造成水土流失面積損壞水保設施估算的水土流失量預測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措施及投資工程措施投資植物措施投資臨時工程投資其他補償費投資水土保持總投資分年度實施計劃及年度投資年度措施工程量投資編制單位資格證書編號編制人員崗位證書號注 1.本表一式五份40、,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準后,一份留水行政主管部門作為監督檢查依據,一份送項目審批部門作為審批項目依據,一份留方案編制單位,一份報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一份留本單位(個人)作為實施依據。2.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必須按 “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中的內容實施各項水土保持措施, 并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門監督檢查。3.凡此表表達不清楚的事項,可用附件表達。附件、附圖和附表要求 1 附件(1)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委托書。(2)規劃、國土、發改委等部門對該項目的意見。(3)水土保持監理、監測委托書。 2 附圖(1)項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圖。(2)項目總平面布置圖。(3)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圖及水土流失防治分區圖。(4)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局圖。(5)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設計圖。 3 附表(1)土石方流向平衡表及土石方流向框圖。(2)水土保持投資概(估)算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