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礦山領域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推進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5170
2024-10-10
16頁
27.50KB
1、非煤礦山領域雙重預防機制 建設推進方案根據省安監局關于加快推進非煤礦山領域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的指導意見(甘安監管一xx114號)、甘肅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轉發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非煤礦山雙重預防機制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甘安監管一xx158號)要求,為加快推進我市非煤礦山領域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全面提升企業的本質安全水平,堅決遏制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現制定以下方案: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按照國家、省、市關于構建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的重大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遏制非煤礦山領域2、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以安全風險辨識和管控為基礎,從源頭上系統辨識風險、分級管控風險,努力把各類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消除和減少事故隱患;以隱患排查和治理為手段,及時找出風險管控過程中出現的缺失、漏洞和風險控制失效環節,堅決把隱患消滅在事故發生之前;以科學預防和精準監管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分級監管和屬地管理制度,針對高風險和存在重大隱患的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礦山、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實施差異化、精準化安全監管,切實解決認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等問題,全面提升企業的本質安全水平。二、基本原則。試點示范原則。市安監局確定甘肅省天水李子金礦有限公司和甘谷祁連山水泥有限公司武家河大理石礦為市級雙重預防機制3、建設試點企業。各縣區要按照文件精神積極探索創新,抓住重點領域、重點區域,緊盯較大以上風險、各類事故隱患,確定相應的試點企業,指導企業建立安全風險受控、事故隱患自治的雙重預防機制和運行模式,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通過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循序漸進推進雙重預防機制建設。風險優先原則。以風險管控為主線,緊盯單班井下作業人數50人及以上、開采深度800米及以上、三下開采的地下礦山,邊坡高度超過200米的露天礦山,堆置高度200米以上的排土場和排洪設施嚴重損壞的尾礦庫等重大安全風險,通過科學辨識評估和嚴格分級管控,筑牢非煤礦山領域安全生產的第一道防線。系統防控原則。從人、機、環、管四個方面綜合4、研判,從風險管控和隱患治理兩道防線,全面建立覆蓋礦山企業和外包施工單位,覆蓋礦山規劃、設計、建設、運營、關閉全過程,覆蓋重點設備設施、重點崗位、重點工序和重點部位的雙重預防防控體系,努力把風險管控挺在隱患之前,把隱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之前。全員參與原則。要將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各項工作責任分解落實到企業的各層級領導、各業務部門和每個具體工作崗位,組織全員開展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教育培訓,開展全員、全天候、全過程的安全風險辨識,落實風險管控措施,真正做到全員參與、人人有責。持續改進原則。要通過辨識風險、排查隱患,落實風險管控和隱患治理責任,實現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分級、管控和事故隱患排查、整改、消除的閉環5、管理。要將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產標準化等工作有機結合,定期評估雙重預防機制運行情況,持續改進、不斷完善,促使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分級管控原則。企業要對辨識的風險和排查的隱患實行分級管控,強化對較大風險的管控和各類隱患的治理,實現風險可控、隱患可防的目標;各縣區安監局要對轄區內非煤礦山企業實行分級分類、差異化動態監管,明確監管重點,落實針對性監管措施,提升科學化、精準化監管水平。三、目標任務。至xx年底,市級確定的試點企業要初步建立風險源辨識、風險評估、科學分類、過程控制、持續改進、全員參與的系統管控體系,形成安全風險受控、事故隱患自治的雙重預防機制和運行模式,總結一批可6、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以點帶面推進全市非煤礦山企業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各縣區安監局在企業風險評估的基礎上,科學評定每家礦山的安全風險等級,繪制本區域非煤礦山紅橙黃藍安全風險等級電子分布圖,完善分級分類監管制度,形成企業安全風險自辨自控、隱患自查自治,政府領導有力、部門監管有效、企業責任落實、社會參與有序的工作格局,提升安全生產整體預控能力,夯實遏制較大以上事故的堅實基礎。四、精準實施(一)、準備階段(xx年8月25日-9月10日)1.健全工作機構和制度。要建立包括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安全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班組長、員工代表(經驗豐富的員工)在內的專門工作機構,負責制定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的相關7、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實施內容、責任部門、保障措施、工作進度和工作要求等,牽頭組織各部門分崗位、分工種開展風險辨識和隱患排查,建立完善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體系。企業自身技術力量不足,首次辨識可聘請外部機構或專家幫助開展相關工作。2.開展全員教育培訓。要組織對全體員工開展關于風險管理理論、風險辨識評估方法和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的技巧與方法等內容的培訓,使全體員工真正樹立起風險意識,掌握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相關知識,具備參與風險辨識、評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為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奠定堅實基礎。要強化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使其具備辨別工作場所的危害與風險、環境因素與影響;區分固有危害、8、行為危害和程序危害等相關知識和能力,并將相關知識和理念傳播給全體員工,確保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順利開展。3、收集相關信息。要充分挖掘確認相關資源信息,為構建雙重預防機制提供必要的外部和內部基礎資料。一是外部信息。企業適用的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范性文件以及安全監管要求;企業所處區域的自然環境狀況;礦山企業供應商、承包商以及礦山周邊企業、居民等相關方和礦山企業的關系,相關的訴求和安全風險承受度;國內外同類發生過的典型事故情況。二是內部信息。企業管理現狀,各階層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專業經驗;普通員工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等;生產工藝流程、作業環境和設備設施情況;建設9、生產運行過程中形成的勘查、設計、評估評價、檢測檢驗、專項研究、實驗報告等;企業成立以來的事故情況。(二)、風險評估階段(xx年9月11日-9月25)1.合理劃分風險單元。要對現有的生產系統、設備設施等進行全面梳理,按照管理層次(崗位、班組、車間、廠礦、企業五級)或生產系統(地下礦山:開拓、采礦、提升運輸、防排水、通風、供配電、充填、壓氣、通訊、供水消防、工業場地、排土場等;露天礦山:開拓運輸、采礦(穿孔爆破)、邊坡、供配電、防排水、排土場、工業場地及周邊環境等;尾礦庫:放礦筑壩、壩體(包括排滲)、排水、回水、周邊環境等)劃分風險辨識和評估單元,其中崗位單元是安全風險評估的最基本單元。2.全面10、辨識各類風險。要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動全體員工特別是生產一線作業人員從作業活動、作業環境、設備設施、崗位人員、安全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的安全風險辨識。要突出關鍵崗位或危險場所,尤其是采掘、提升、爆破、通風、排水等關鍵崗位和大面積采空區、乘載人數30人以上的提升罐籠、邊坡高度200米以上的露天礦山高陡邊坡、堆置高度200米以上的排土場邊坡、排洪設施不暢的尾礦庫、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地下礦山采掘工作面、深部礦井巖爆區域等危險場所的安全風險辨識,將風險影響因素、成因、可能的影響范圍和事故類型查明,將其作為管控風險、遏制較大以上事故的重點。3.開展風險評估分級。在全面辨識安全風險的基礎11、上,要認真分析風險導致事故的條件、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嚴重程度,通過定性或定量的風險評估方法確定每一項安全風險的等級。安全風險等級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四級,分別采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識。推薦企業采用LEC評價方法,按照風險(D)=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x人員于危險環境中的暴露頻次(E)x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嚴重性(C),計算安全風險分值,確定安全風險等級。在確定每一項安全風險等級的基礎上,還要按照短板原理(選擇評估單元中安全風險的最高等級作為該評估單元的安全風險等級)或綜合加權的方法確定各崗位、各生產區域的安全風險等級。LEC風險評估法事故發生的可能12、性(L)4.制定風險管控措施。針對辨識出的每一項安全風險,要從管理、制度、技術和應急等方面綜合考慮,通過消除、終止、替代、隔離等措施消減風險或采用管理和監控手段監控風險,確保每一項安全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要重點抓好高風險工藝技術、高風險設備設施、高風險材料和高風險崗位的防控,抓好中毒窒息、火災爆炸、透水、墜罐跑車、大面積冒頂、尾礦庫潰壩、硫化氫中毒等風險防控,抓好外包隊伍施工、井下動火作業等環節的風險防控。要注重先進適用技術的應用,加強遠程監測預警、自動化控制和緊急避險、自救互救的能力建設,積極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嚴格執行設備定期更新,及時淘汰落后工藝裝備。(三)風險分級管控(xx13、年9月26日-12月5日)1.實施風險分級管控。要建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制度,明確各等級安全風險相對應的企業、車間、班組和崗位人員分級管控的范圍和責任,將責任分解到與生產過程相關的領導、部門、車間、班組的每個人。要重點關注和管控較大以上安全風險,對于重大風險和較大風險應實施多級聯合管控,確保管控措施落實到位,有效遏制較大事故。要加強崗位風險管控,員工進入作業崗位時,必須對崗位的安全風險狀況和各項管控措施進行安全確認,并進行班組危險預知、設備檢查等活動,消除不規范行為,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崗、管控到位。企業現場安全管理人員要做好安全風險預知預控的復核檢查,確保管控措施有效落實。對崗位出現的異常14、情況或臨時生產活動應立即進行現場風險分析,制定相應對策措施,在管控措施落實后方可進行后續相關活動。2.強化檢查督促落實。要根據工作實際要求和職責分工,從礦級領導、車間(部門)領導直至班組長,層層帶頭示范,級級傳導壓力,逐月對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和責任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在日常管理中對相關單位、責任人通過查閱相關記錄、抽樣檢查、現場考試等方式,對其安全風險管控認知、崗位風險識別、管控措施落實等方面進行檢查,并認真做好檢查記錄,檢查記錄應真實、準確、可追溯,確保各項風險管控措施落到實處,避免出現重形式、輕實效的問題。3.加強變更風險管控。結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金屬非金屬礦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重大變更范圍15、,凡是企業生產工藝流程和關鍵設備設施發生變更,一律要重新開展全面的風險辨識,完善風險分級管控措施;凡是企業組織機構發生變化,一律要評估、改進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的制度措施,落實責任主體,確保風險可控、隱患可查;凡是企業發生傷亡事故,一律要對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運行情況進行重新評估,針對事故全鏈條修正完善雙重預防機制各個環節;對于金屬非金屬礦山采掘工作面、生產巷道、運輸道路、邊坡、尾礦壩等處于不斷變化中的作業場所,應隨變動情況適時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并及時調整管控措施。4.建立安全風險清單。在風險辨識評估和分級管控之后,要建立風險清單,風險清單應包括風險名稱、風險位置、風險類別、風險等16、級、管控主體、管控措施等內容。企業要對辨識的重大安全風險登記造冊,對重大風險存在的作業場所或作業活動、工藝技術條件、技術保障措施、管理措施、應急處置措施、責任部門及工作職責等進行詳細說明,并及時上報各縣區安監局。5.建立風險公告制度。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風險公告制度,在礦山入井(坑)口、交接班室等醒目位置和重點區域分別設置重大安全風險公告欄(見示例)。將危險有害因素、事故類型、后果、影響范圍、風險等級、管控措施和應急處理方式、措施落實責任人、有效期、報告電話等信息標識清楚,公告內容應及時更新和建檔。要結合已推行的重點崗位安全操作責任清單,制作重點崗位安全風險告知卡(見示例),標明崗位安全操作要點、17、主要安全風險、可能引發的事故類別、管控措施及應急措施等內容,便于員工隨時進行安全風險確認,指導員工安全規范操作。要將崗位安全風險告知卡作為崗位人員安全風險教育和技能培訓的基礎資料之一,并在應用中不斷補充完善。非煤礦山企業安全風險公告欄(示例)6.繪制安全風險分布圖。要根據風險評估分級的結果,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標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的生產區域,在礦區總平面布置圖、井上井下工程對照圖、尾礦庫周邊環境圖等圖紙上繪制全礦紅橙黃藍四色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并用信息化手段將礦山內部各生產區域的安全風險等級展示出來。對于重要單元或區域,可根據風險管控的需要繪制單獨的風險分級分布圖,18、如對大型復雜系統,可按生產中段平面分層繪制。7.深化隱患排查治理。要建立完善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隱患整改不落實追責制度和激勵約束機制,增強企業主動排查治理隱患的自覺性。要開展全過程、全天候的隱患排查治理,突出防范中毒窒息、火災、透水、墜罐跑車、冒頂片幫等重點事故,突出井下采掘、提升、運輸、通風、防排水、供配電、防滅火等重點系統,對排查出的隱患做到資金、責任、時限、措施、預案五落實。要強化重大安全隱患督辦核銷,對照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精神進一步加強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實施意見、甘肅省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辦法等規定的非煤礦山重大安全隱患標準19、,及時向安全監管部門報告排查的重大安全隱患,嚴格落實分級負責、領導督辦、跟蹤問效、治理銷號制度。8.完善閉環管理制度。要完善企業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建立自查、自改、自報事故隱患的信息管理系統。要建立健全事故隱患閉環工作機制,實現隱患排查、登記、評估、治理、報告、銷賬等持續改進的閉環管理。要從排查發現隱患、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驗證整改效果等環節實現有效閉合管理。要建立完善事故隱患登記報告制、事故隱患整改公示制、重大事故隱患督辦制等工作制度,使隱患從發現到整改完畢都處在監督管理下,使排查治理工作成為一個閉合線路。9.強化實施績效考核。要制定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績效考核辦法和經濟20、責任制考核細則,依據檢查結果,重點從風險評估與實施職責落實、風險管控流程覆蓋的深度和廣度、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企業實際安全績效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必要的獎懲激勵,確保按進度計劃完成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任務,實現雙重預防工作績效。(四)、總結提升階段(xx年12月6日-12月31日)1.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要充分利用企業現有的信息化平臺和隱患排查治理系統,建立企業安全風險管控信息平臺,構建完整的安全風險數據庫,開發與安全風險管控相適應的處理模塊和表單,將風險類型、風險等級和相應管控措施清單,以及安全風險管理制度、安全風險辨識技術支撐體系信息(安全風險事21、件庫、安全風險辨識方法模型庫、相關標準等)包含其中,并逐步將信息平臺與相關單位和政府監管部門的信息終端通過互聯網連接,實現企業安全生產信息與政府及各部門互聯互通、信息共享,逐步實現政府及有關部門對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情況的實時監控,以及對企業安全風險的實時感知,實現事故后治理向事故前風險管控的轉變。2.構建常態化工作機制。針對日常和定期檢查中發現的生產安全事故隱患以及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不到位的情況,要認真分析原因,剖析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中存在的制度漏洞和管理缺陷,對發現的偏差及時逐項糾正,確保實現雙重預防機制的持續改進和閉環管理。要將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與隱患排查治理、安全標準化22、建設有機融合,通過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夯實標準化工作基礎;通過隱患排查治理,查找風險管控措施的失效、缺陷或不足,完善風險分級管控措施,降低事故發生風險;通過標準化體系規范運行,推動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循環改進,促進雙重預防機制有效實施。五、完善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監管(一)科學評定風險等級。要結合已經實施的非煤礦山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監管,在企業全面辨識安全風險、完成評估分級、落實分級管控措施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企業安全業績、安全標準化、固有風險、生產規模、開采方式等因素,重新評定礦山安全風險等級,及時調整、轉換原風險等級(A、B、C、D四級分別對應低風險、一般風險、較大風險和高風險及藍、23、黃、橙、紅四種顏色標示),并按要求進行公告。(二)重點關注固有風險。各縣區安監局在評定礦山安全風險等級時,要重點關注以下固有風險:1.地下礦山:單班井下作業人數50人及以上、開采深度超過800米、三下開采以及水文地質條件、工程地質條件或者周邊環境復雜。2.露天礦山:邊坡高度超過200米以及水文地質條件、工程地質條件或者周邊環境復雜。3.尾礦庫:壩體穩定性驗算結果不符合設計規定、干灘面積太小、侵潤線太高、排洪設施嚴重損壞或堵塞以及庫址地質條件或者周邊環境復雜。(三)落實區域風險管控職責。各縣區安監局在對轄區內企業安全風險評級的基礎上,依托現有安全生產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繪制本地區企業安全風險分布24、圖。要按照分區域、分級別、網格化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明確各自的安全風險管控重點。市級安監部門負責較大風險以上礦山企業的安全監管,縣級安監部門負責一般風險和低風險礦山企業的安全監管,省級安監部門負責督促指導市州落實屬地管理責任,采取風險管控技術、制度和管理等措施,把較大以上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四)實行差異動態監管。各縣區安監局要結合自身監管力量,制定科學合理的監督檢查計劃,對不同風險級別的區域、企業確定不同的監督檢查頻次、監督檢查重點內容,實施差異化監管。要定期對轄區內各區域、企業的安全風險進行評估,動態確定風險等級,并相應調整管控措施。要緊盯較大以上安全風險,落實重點安全監管措施,確保25、較大以上安全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要采取雙隨機、突擊暗查、交叉檢查、聯合執法、專家會診、等方式,指導督促企業有效防控各類安全風險,全面排查整治各類安全隱患,推動企業加快雙重預防機制建設。(五)著力加強源頭管控。要嚴格安全準入條件,對達不到最小開采規模、位于自然保護區等的非煤礦山一律不予許可審批;嚴格安全設施設計審查,新改擴建非煤礦山建設項目不得采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設備及工藝;將淘汰落后工藝設備與安全生產行政許可審批、安全標準化建設相結合,強制淘汰落后工藝設備。(六)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要以全省安全生產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建設為契機,推進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等安全生產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應用26、,實現各級政府、有關部門、企業及社會服務組織之間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針對高風險和存在較大以上隱患的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加強遠程監測、自動化控制、自動預警和緊急避險等設備設施的使用,提升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能力。六、工作要求(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安監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周密安排部署,成立以一把手為組長、業務分管領導為副組長、業務骨干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采取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業務骨干專門抓的工作模式,將構建雙重預防機制建設作為今后一個時期非煤礦山安全監管工作的重要抓手。要組織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工作內容、方法和步驟,落實責任,加強工作力量,保障27、工作經費,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要緊緊圍繞遏制較大以上事故,突出重點地區、重點企業、重點環節和重點崗位,抓住辨識管控重大風險、排查治理重大隱患兩個關鍵,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深化安全專項整治,推動各項標準、制度和措施落實到位。(二)、強化示范帶動。各縣區安監局要督促企業加強對管理人員、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使其熟悉掌握企業風險類別、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辦法、風險管控措施,以及隱患類別、隱患排查方法與治理措施、應急救援與處置措施等,提升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能力。要大力推進遏制較大以上事故,積極探索總結有效做法,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強化示范帶動。(三)、強化輿論引導。各縣區安監局要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大力宣傳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重要意義、重點任務、工作措施和具體要求,推廣一批在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先進典型,曝光一批隱患突出、事故多發的企業,為推進構建雙重預防機制創造有利的輿論環境。(四)、強化督促檢查。各縣區安監局要加強對企業構建雙重預防機制情況的督促檢查,積極協調和組織專家力量,幫助和指導企業開展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于每季度20日前將本季度雙重預防機制建設階段性進展情況上報市安監局監管一科。要把建立雙重預防機制工作作為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對消極應付、工作落后的企業要通報批評、督促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