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發展建設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5409
2024-10-10
20頁
618.95KB
1、 1 邳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發展建設規劃邳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發展建設規劃 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書 (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規劃組織編制單位:邳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管委會規劃組織編制單位:邳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管委會 評價單位:江蘇南大環??萍加邢薰驹u價單位:江蘇南大環??萍加邢薰?二二二一二一年年三三月月 2 目目 錄錄 1 任務由來及規劃概述任務由來及規劃概述.3 1.1 任務由來.3 1.2 規劃概述.4 2 區域環境質量區域環境質量.10 2.1 大氣環境質量.10 2.2 地表水環境現狀調查.10 2.3 聲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11 2.4 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11 2.2、5 土壤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11 2.6 底泥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12 3 環境影響分析環境影響分析.13 4 規劃方案綜合論證規劃方案綜合論證.16 5 環境影響減緩措施環境影響減緩措施.18 6 公眾參與公眾參與.19 7 環境影響評價總結論環境影響評價總結論.20 8 聯系方式聯系方式.20 3 1 任務由來任務由來及規劃概述及規劃概述 1.1 任務由來任務由來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增長方式粗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突出等問題頻現。2012 年,黨的十八大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明確提出,要“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循環經濟3、產業園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抓手,也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美麗中國”目標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在我國中東部,特別是沿海地區許多城市均建立了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江蘇省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高新區或邳州高新區)始建于 2004 年 3 月,2016 年 5 月正式獲批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邳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又名“邳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再生鉛循環經濟產業園”)是邳州高新區的“區中園”,位于邳州市中心城區東南部,邳州高新區南部。2012 年 7 月,徐州市政府“徐政復201220號”批準設立邳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再生鉛(涉重金屬)產業集聚區。2013 年 8 月,邳州市循4、環經濟產業園規劃環評取得江蘇省環境保護廳批復關于邳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再生鉛(涉重金屬)集聚區發展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查意見(蘇環審2013156 號)。園區現已基本形成了再生鉛、鉛蓄電池產業鏈。邳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現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時間較早,與循環經濟產業園發展存在諸多不適應,難以有效指導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發展。為長遠謀劃循環經濟產業園未來的發展,園區管委會于 2020年 8 月組織編制 邳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發展建設規劃(2020-2035),并重新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規劃范圍和面積同上一輪規劃環評:東鄰省道 270 東南繞城線,北至連霍高速公路,南至七支渠,西至隴海大道延長線,規5、劃面積 4.3 平方公里。產業發展方向為:利用邳州市再生鉛產業現有基礎,立足廢電池回收和加工利用基地的地緣 4 優勢,延長產業鏈,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適度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再生塑料、鉛酸蓄電池、危廢規?;C合利用與處置,深度延伸產業鏈,形成廢舊鉛酸電池回收、處置、再利用的循環經濟體系。不斷創新現有的節能減排技術,持續降低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根據 關于切實加強產業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通知(蘇環辦2017140 號)要求:“國務院及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等開發區,以及設區市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各類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等產業園區,在新建、改6、造、升級時均應依法開展規劃環評工作,編制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眻@區管委會委托江蘇南大環??萍加邢薰緦Ρ敬窝h經濟產業園發展建設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評價單位接收委托后,在園區管委會的大力協助下,在充分收集資料、現場踏勘、環境現狀調查的基礎上,編制了邳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發展建設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報請審查,作為開發區環境管理的依據。1.2 規劃概述規劃概述 1.2.1 產業定位產業定位 利用邳州市再生鉛產業現有基礎,立足廢電池回收和加工利用基地的地緣優勢,延長產業鏈,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適度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再生塑料、鉛酸蓄電池、危廢規模化綜合利用與處置,深度延伸產業鏈,形成廢舊鉛酸電池回7、收、處置、再利用的循環經濟體系。不斷創新現有的節能減排技術,持續降低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1.2.2 規劃目標規劃目標 邳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的規劃目標是:與周邊區域協調發展、功能先進、配套完善、環境優良、具有活力和持續發展潛力的現代化循環經濟產業園。1、堅持科學發展觀,與邳州市發展有機銜接,充分發揮規模產業 5 的帶動作用,帶動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逐漸向科技型循環經濟產業園轉移。2、高標準、高起點,堅持生態環境優先,加強設施配套,構筑人與自然有機融合的、生態健康的空間環境。3、充分發揮河流的資源特色,將水、綠、園有機結合,并體現徐州的文化特色,創造富有特色的現代化工業區。1.2.3 規劃范圍、期8、限規劃范圍、期限 規劃時段:規劃期限為 2020-2035 年,規劃基準年為 2019 年,近期 2020-2025 年。發展范圍:東鄰省道 270 東南繞城線,北至連霍高速公路,南至七支渠,西至隴海大道延長線,總用地面積約 4.3 平方公里。1.2.4 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 根據再生鉛產業的產業流程,秉承循環經濟規劃理念,拓展和延伸產業鏈,加強園區產業之間的關系,各企業之間通過中間產品和廢棄物的相互交換而相互銜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結構。空間布局結構可概括為“兩軸、兩帶、三片區”。兩軸:沿春興路的產業發展軸,沿建秋河和七支渠的濱水景觀軸;兩帶:沿連徐高速公路的公園景觀帶,沿西氣9、東輸線的綠地防護帶。三片區:再生鉛及鉛酸蓄電池生產區循環產業園西部,西鄰隴海大道,南至七支渠,北至霍連高速公路,東至炮車大道、危廢規?;C合利用與處置區,該區主要從事再生鉛及鉛酸蓄電池生產,其中再生鉛冶煉區維持在江蘇新春興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目前用地范圍內,其余區域從事鉛酸蓄電池生產。6 塑料再生利用區循環產業園中部,東至省道 270 東南繞城線,南至春興路,西至炮車大道,北至霍連高速公路。該區域主要從事廢舊塑料的再生產。危廢規?;C合利用與處置區循環產業園東部,東至省道270 東南繞城線,南至七支渠,西至再生鉛及鉛酸蓄電池生產區,北至春興路。主要從事危廢資源化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1.2.5 土10、地利用規劃土地利用規劃 本規劃用地中可開發用地包括工業用地、綠地與廣場用地、市政用地、道路交通用地等,總用地面積約為 433.11 公頃。未來用地建設以工業為主,并根據發展需要配置必要的基礎設施用地。規劃建設用地構成情況見下表。表表 1 園區園區規劃建設用地表規劃建設用地表 分類 一級分類 面積(公頃)占總用地比 例(%)占城鄉建設用 地比例(%)建設 用地 城鄉建設 用地 09 工業用地 236.47 54.60%56.18%11 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 60.39 13.94%14.35%12 公用設施用地 17.52 4.05%4.16%13 綠地與廣場用地 106.51 24.59%25.11、31%小計 420.89 97.18%100.00%自然保護與保留用地 20 陸地水域 12.22 2.82%總計 433.11 100%-1.2.6 基礎設施規劃基礎設施規劃 1.2.6.1 給水工程規劃給水工程規劃 近期規劃區采用區域供水管網供水,區域供水管沿炮車大道引入,管徑為 DN300,廠區自備深水井作為輔助水源,給水管網沿主要道路鋪設;遠期規劃區統一采用區域供水管網供水,原有深水井作為備用水源。規劃給水主干管沿炮車大道、太湖大道及春興路敷設,管徑 7 DN300,配水管管徑根據地塊的用水量選用 DN200。給水管網環狀布置,確保生產、生活和消防等用水安全。1.2.6.2 污水工程規12、劃污水工程規劃 循環產業園污水廠現狀規模為 0.5 萬立方米/日,遠期擴建至為1.0 萬立方米/日。位于春興路與建秋河交叉口東南側,控制用地 1.1 公頃。主要接納連霍高速公路以南區域的綜合污水,處理深度為一級A(生化處理),污水處理達標后,尾水排入尾水導流系統。規劃污水干管管徑為 800mm。污水支管最小管徑為 600mm。污水管道在道路下位置,結合區域現狀管網,定在道路西側、北側。1.2.6.3 雨水工程規劃雨水工程規劃 雨水管道:結合該地塊地形及豎向規劃確定的標高,規劃片區用地內的雨水就近排入沿道路敷設的雨水管溝。初期雨水經過截流管收集后,進入初期雨水收集池進行處理,其余雨水排入防護河,13、以利于各工廠進行中水回用,保證工業用地的雨水不隨意外排。雨水處理及排放:(1)規劃范圍內,建秋河與七支渠按 20 年一遇設置堤壩,避免在日常情況下,規劃范圍內雨水經過處理后漫流進入建秋河與七支渠。(2)各個廠區需自建防護河和初期雨水蓄水池,保障廠區內部初期雨水不外排。(3)工業用地外圍設置防護河,河寬 13 米,深 3 米,用于蓄存雨水,同時防護河兼具防止意外情況下工廠廢水外溢到規劃范圍線外的作用,因此禁止工業區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防護河。防護河內需種植針對重金屬有吸附作用的植物,以利于重金屬的吸附和沉淀。(3)污水處理廠與雨水應急處理點均具備排澇泵站,當超標準暴雨來臨時,將防護河內多余14、雨水排出,同時對排出的雨水進行簡易處理。8(4)建秋河東西兩個防護河之間通過穿河管連接,防護河內雨水需經過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經檢測達到國家排放標準的,可通過雨水提升泵站有組織地排入河道,防護河內雨水需不間斷進行水質監測和處理。1.2.6.4 供熱工程規劃供熱工程規劃(1)熱源規劃 規劃園區熱源點為邳州中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物質供熱,位于春興路南側、太湖大道東側、S270 以西,可年供蒸汽量 128 萬立方米。熱力輸送管網采用 DN400 鋼管,鋪設總長 26.86 公里,鋪設地點位于高新區,總共“五橫四縱”九條熱力主管網,其中“五橫”包括春興路 3.65 千米、濱湖大道 3.8 千米、富民15、路 4.22 千米、富美路 2.87 千米、富達路 2.2 千米;“四縱”包括三先大道 2.14 千米、炮車大道 3.45千米、爭先路 1.69 千米、太湖大道 2.84 千米,管網為架空建設。(2)供熱管網規劃 工業用戶用汽可由供熱管道引入蒸汽,直接或降壓使用,冬季采暖用戶可通過換熱站將蒸汽置換為采暖熱水,由二級管網送往各用戶。管道采用預制保溫管道,熱力管道可酌情采用地上敷設。穿越河流采用架空敷設,穿道路采用通行地溝或頂管穿越。結合熱源點位置及熱負荷經濟供熱半徑。1.2.6.1 燃氣燃氣工程規劃工程規劃(1)用氣量預測 規劃管道天然氣普及率達 100%,預測園區工業用戶用氣量約為662.1 16、萬標立方米/年。(2)氣源規劃 規劃循環經濟產業園燃氣氣源引自河源石油天然氣調壓站。(3)供氣管網 燃氣管網將與城市市政管網統一規劃,規劃從炮車大道、太湖大 9 道引入市政燃氣管網,管徑為 De200。10 2 區域區域環境質量環境質量 2.1 大氣環境質量大氣環境質量 根據邳州市 2019 年環境質量報告書,2019 年園區所在區域基本污染物 NO2、SO2、CO 濃度能達到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限值,其余基本因子PM10、PM2.5和 O3均未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及其修改單中二級標準要求,項目所在地區域為不達標區。根據監測結果,各補充監測點位評價因子氟化物、Pb、A17、s、Hg、Cd 均能滿足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HCl(小時值)、硫酸霧、NH3、H2S、甲苯、二甲苯、TVOC、甲醛、環氧氯丙烷、氯、錳及其化合物均能滿足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附錄 D 中的標準;臭氣濃度滿足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中的廠界排放標準;非甲烷總烴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詳解;二噁英滿足日本環境廳中央環境審議會制定的環境標準。與原規劃環評時相比,園區內大氣硫酸霧日均值、甲苯小時值、氟化物日均值均較原環評監測數據有所下降,另外部分點位二甲苯小時值、氟化物日均值也有所下降,而硫酸霧小時值有所上升。鉛日均值除新春興廠區有所下降外,其余點18、位鉛日均值有所上升。建議園區控制顆粒物排放量大的項目入駐,重點關注污染物排放量較大的企業的工藝廢氣控制情況,嚴格按照建設項目環境評價和大氣污染防控要求,落實大氣污染物區域總量減排方案,進一步改善區域環境空氣質量。2.2 地表水環境現狀調查地表水環境現狀調查 由監測結果可見,六支渠、建秋河、七支渠各監測斷面水質監測因子均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標準要求;京杭運河斷面各水質監測因子均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I類標準要求。與原規劃環評數據均值相比,SS 值、pH 值比原環評監測數值增大。園 11 區應保證區內企業廢水接管率達到 100%要求或19、回用不外排,并做好廢水排放監管工作;加快推進產業園及周邊居民生活污水的削減計劃削減計劃,完善管網鋪設,避免河流水質進一步惡化 2.3 聲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聲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園區內及周邊聲環境質量良好,各監測點位能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3 類標準限值。晝間噪聲較原區域環評增加,增幅為增幅為 1.74.35dB(A)。園區在注重開發建設的同時也應加強噪聲防護措施。2.4 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區域地下水的各污染物均能達到 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中類標準要求,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良好,現狀新春興廠區(危廢庫周邊)、小洋電源廠內20、包氣帶浸溶液各污染物濃度能達到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中類標準,包氣帶現狀良好。與原規劃環評時相比,pH 值增大,但仍為類;耗氧量增大,由轉變為類;蓄電池區氟化物濃度略升高,但仍為類;硫酸鹽除建邱村濃度有所升高,但仍為類;汞有兩個點位濃度升高,但仍為類。建議采取園區滲漏和防滲性檢查,強化園區地下水監測預警,并加強園區監管等措施。2.5 土壤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土壤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園區內建設用地監測點的各指標均符合國家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第二類用地篩選值,園區外村莊(下風向葛程村、上風向天齊村)監測點的各指標均符合國21、家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第一類用地篩選值,園區外農用地監測點的各指標均符合國家 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15618-2018)相應標準。園區兩個測點 pH 值、汞、鉛、鎘監測數據較原區域環評時均有所上升,12 蓄電池組裝區測點的鎳較原區域環評時有所上升。建議園區進一步注重對土壤環境的保護,加強對園區土壤的跟蹤管理。進一步加強土壤監控,進行動態監測。2.6 底泥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底泥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園區污水處理廠排污口附近底泥中 pH、銅、鉛、鋅、鉻、鎳、汞、鎘、砷各指標均小于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22、標準(試行)(GB15618-2018)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的標準。pH、汞、鉛、鎘、鉻、鎳監測數據較原區域環評時均有所上升,其中汞、砷、鉛、鎘、鎳濃度上升幅度較大。建議今后園區應進一步注重對底泥環境的保護,加強跟蹤管理。13 3 環境影響分析環境影響分析(1)大氣環境 區域內 SO2、NO2、CO、Pb、砷、汞、鎘疊加環境質量現狀濃度后的保證率日平均質量濃度和年平均質量濃度均能達到相應標準要求;氟化物、氨、HC1、TVOC、硫酸霧、非甲烷總烴、二噁英短期濃度疊加現狀濃度后能夠達到相應質量標準要求。PM10、PM2.5日平均質量濃度和年平均質量濃度貢獻值均達標。(2)地表水環境 各企業產生23、的含重金屬廢水均處理后循環利用,不排放。不含重金屬生產廢水和生活廢水均排入園區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 A 標準,尾水進南水北調東線徐州市截污導流工程,對地表水環境影響引用 南水北調東線徐州市截污導流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 結論:尾水在入河排污口以下新沂河北岸形成岸邊污染帶,至新沂河沭陽閘以下北偏泓水質可以達新沂河水環境質量標準。(3)地下水環境 園區所在區域地下水較敏感,在嚴格落實本報告提出的防滲措施后,正常情況下,不會發生滲濾液泄漏,對地下水無影響。在非正常工況發生廢污水或污染物滲漏情況下,污染物對地下水的影響范圍和24、距離大小主要取決于污染物滲漏量的大小、污染因子的濃度、地下水徑流的方向、水力梯度、含水層的滲透性和富水性,以及彌散度的大小。上述預測結果可知,污染物長期泄漏會對地下水造成影響,但整體影響范圍主要集中在地下水徑流的下游方向。污染物在地下水對流作用的影響下,污染中心區域向下游方向遷移,同時在彌散作用的影響下,污染羽的范圍向四周擴散。由于園區所在區域地下水水力梯度較小,污染物遷移速度也較慢。在預測的較長時間內,污染范圍仍在廠區范圍內,不會對周圍的環境保護目標和河流造成顯著不利 14 影響??紤]到地下水環境監測及保護措施,在園區下游會設有地下水監測點,一旦監測到污染物超標,監測點監測信息會在較短時間內25、有響應,會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進行污染物遷移的控制和修復,可以有效控制污染物的遷移。所以,上述條件一般不會在極端非正常工況下長期運行。因此園區內企業需對污水處理設施采取有效的防滲措施,確保不會對周邊水源地產生影響。在對項目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監測系統,強化地下水應急防范措施的基礎上,項目建設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在可接受范圍內。(4)固體廢物 采取合理的固廢處理處置手段,可以使園區產生的固廢不外排,避免對外環境的影響。在固廢收集、處置過程中應注意運輸安全、暫存場所的規范化、處置場址的選擇等因素,杜絕二次污染的發生。(5)聲環境 根據聲環境影響預測及評價,只要加強園區內噪聲源的規劃布局,并對各類聲源采取科26、學的綜合治理措施,在區內部道路兩側規劃建設綠化工程,在重點區域設置聲屏障和隔 措施,確保各企業廠界噪聲需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相應標準,就可以將聲環境質量影響控制在較小范圍內,不會對所在區域的聲環境質量帶來明顯的不良影響。(6)土壤環境 當區內企業所使用的有毒有害原輔材料發生泄漏的情況下對泄漏點附近的土壤造成一定的影響,園區要求區內工業企業用地必須做好生產區和貯存區地面硬化工作,且四周設有防滲處理的地溝,因此正常情況下對周邊的表層土壤影響很小。(7)生態環境 15 園區建設對區域生態結構、生態服務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具有不可避免的影響,但通過合理的規劃與建設27、,能盡可能將不利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8)環境風險評價 在嚴格落實各項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及事故應急預案的前提,園區的事故風險可以接受,但應進一步進行控制和預防。規劃區建設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和提高風險預防和控制能力,及時編制、修訂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并定期進行演練,防止事故發生和減輕事故造成的后果。16 4 規劃規劃方案綜合論證方案綜合論證(1)與區域發展規劃的協調性分析 園區未占用基本農田,在嚴格控制開發強度,優化開發時序等前提下,基本符合江蘇省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園區產業布局、發展目標、定位及產業規劃等與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江蘇省“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江蘇28、省“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徐州市“十三五”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規劃、徐州市“十三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徐州市“十三五”危險廢物污染防治規劃、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等區域規劃及政策要求基本一致。邳州循環經濟產業園東部涉及 江蘇省主體功能區規劃 限制開發區,未占用基本農田,園區開發過程中應嚴格控制開發強度,優化開發時序;園區規劃建秋河東為工業用地,與邳州市總體規劃不完全相符。建議邳州市政府將園區用地納入下輪土地規劃調整范圍,在上位規劃得到調整的前提下,園區用地規劃與之相符。(2)與相關產業政策的協調性分析 園區規劃產業定位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 年本)、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29、 年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19 年版)、江蘇省工業和信息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2 年本)和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江蘇省實施細則(試行)等產業政策和規劃。(3)與環保法規、政策的協調性分析 園區環保設施建設、入園企業環保審核等符合 國務院關于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關于加強建設項目煙粉塵、揮發性有機物準入審核的通知、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防治行動計劃、廢鉛蓄電池污染防治行動方案(環辦固體 2019 3 號)、江蘇省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省生態環境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蘇環辦2019327 號)等國家及地30、方大氣污染防治相關規劃及文件要求,符合 關于進一步加強涉重金屬行業 17 污染防控工作的通知(蘇環辦2018319 號)、關于印發江蘇省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工作方案(蘇環辦2018411 號)等相關涉重行業政策要求;園區選址符合 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的通知和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18 5 環境影響減緩措施環境影響減緩措施 大氣環境保護措施:大氣環境保護措施:禁止建設燃煤鍋爐和爐窯,園區內企業根據生產需要必須建設加熱裝置的,燃料應使用清潔能源;根據入區企業性質和污染程度,合理規劃布局;優先引進污染輕、技術先進、生產規模大的項目,禁止引進對大氣污染嚴重的項目。水污染減緩31、措施:水污染減緩措施:采用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制。嚴格實行廢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含重金屬廢水由企業自行處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不含重金屬廢水經園區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后接入尾水導流工程,初期雨水經園區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后,全部回用區內企業不外排。噪聲污染減緩措施:噪聲污染減緩措施:加強工業企業噪聲污染的防治與管理:對新建、改建和擴建的項目,須按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執行;建設項目在做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時,對項目可能產生的噪聲污染,要提出防治措施;建設項目投入生產前,噪聲污染防治設施需經環境保護部門檢驗合格;向周圍生活環境排放工業噪聲的,要按有關規定,到環境保護部門辦理申報登記手續;合理布32、局區內的企業,使噪聲源相對分散且遠離噪聲敏感區,避免造成污染。固體污染減緩措施:固體污染減緩措施:完善固體廢物收集系統,提高區域內一般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率。危險廢物在廠內暫存應按照 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 的要求,設計、建造或改建用于專門存放危險廢物的設施,按廢物的形態、化學性質和危害等進行分類堆放,并設專業人員進行連續管理。危險廢物儲存設施的選址原則:建造在地質構造穩定的地帶,遠離居民點和自然水體,危險化工品倉庫和高壓輸電線路的防護區域以外。危險廢物存放和處置設施在施工前應履行環境影響評價手續。危險廢物的處置、轉運應按江蘇省省政府頒發的 江蘇省危險廢物管理暫行辦法、江蘇省環境保護廳頒發的 33、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 和 關于開展危險廢物交換和轉移的實施意見 等有關規定執行。根據園區規劃,19 危險廢物送至有資質單位處置。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負責收集處置。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生態環境保護措施:落實規劃要求,沿路、沿水系兩側設置防護綠帶,是有效隔絕交通干線與周邊功能區之間干擾,以及保障水系生態安全的重要手段。保持現狀主要水系格局,加強河道生態化整治和河岸帶生態建設,改善水環境質量,維持堤岸自然生態屬性。地下水、土壤環境影響減緩措施:地下水、土壤環境影響減緩措施:主要從源頭控制、分區防滲、加強監測三個方面進行實施。加強對區內企業廢水的監管和工業固廢的污染整治,嚴防廢渣液滲漏污染地下水;建立34、地下水長期監測井,定期進行地下水動態監測,建立地下水環境監測管理體系,制定地下水污染應急響應預案。進一步建設完善土壤環境監測制度,定期對土壤環境質量開展監測管理,對于區內擬關?;虬徇w的可能造成場地污染的工業企業,應制定土壤污染事故應急處理處置預案,在工業企業場地環境調查基礎上,科學開展環境風險評估,同時加強污染場地治理修復工作。6 公眾參與公眾參與 本次環評公眾參與的目的是:了解規劃區內及周邊公眾對該園區發展所持的觀點和態度,了解該規劃實施對社會、經濟及環境的影響范圍,使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民主化和公眾化。(1)公開環境信息的次數、內容、方式 本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信息發布于 2020 年 1135、 月 5 日通過江蘇環保公眾網公開發布,對邳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發展建設規劃的基本概況等作了介紹。本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信息將通過江蘇環保公眾網公開發布,對邳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發展建設規劃環評作進一步介紹,并同時鏈接公布本報告書征求意見稿。第二次網上公示期間,同步以張貼公告、報紙公示的方式收集評價范圍 20 內的公眾代表對本規劃環境保護方面的意見和建議。(2)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次數、形式 公眾參與的對象包括園區影響范圍內關注本項目的公眾,公眾可在網上公示期間向規劃組織編制單位、評價機構發送電子郵件、傳真和信函等方式發表意見。7 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評價初步初步結論結論 針對園區開發建設規劃,36、環評提出了優化調整工業用地格局、完善基礎設施規劃、控制開發強度、增加設置綠化帶以及提高行業準入門檻等一系列對策措施。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分析,在認真落實報告書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風險防范措施,并對規劃方案進行必要的優化調整的基礎上,規劃實施所產生的不良環境影響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規劃的實施方具有環境合理性和可行性。8 聯系方式聯系方式(1)規劃組織編制單位及聯系方式 規劃單位:邳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管委會 聯 系 人:吳科 聯系電話:0516-86600566 郵箱:(2)承擔環評工作的環評機構名稱及聯系方式 環評單位:江蘇南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人:徐工 聯系電話:025-68568024 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