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省級經濟開發區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5655
2024-10-10
40頁
14.06MB
1、1 羅江省級經濟開發區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內容簡要 一、規劃區位置及規劃范圍 本片區規劃位于羅江區北部,北接綿陽安州區,東與綿陽涪城區接壤,西臨羅江調元鎮、南靠羅江萬安鎮、鄢家鎮。本規劃范圍 分為鄉鎮區域規劃和鎮區規劃兩個層次,片區規劃面積共 9800.78公頃,鎮區規劃范圍為城鎮開發邊界閉合區域,共 1258.83 公頃。二、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期限為 2021-2035 年,其中:近期 2021-2025 年。遠期 2026-2035 年。三、現狀特征與問題分析(一)基本概況該片區內包含金山鎮 1 個行政單元,位于成都平原北端,金山鎮共有 11 個村、3 個社區,22、020 年戶籍人口約 5.4 萬人,常住人口約 4.06 萬人;經幾輪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現金山鎮由原金山鎮、原慧覺鎮、原大井鎮、原譚家壩鄉、原馬馳鄉 5 個鄉鎮合并而成,幅員面積占全區的 21.88%,總人口數占全區的 19.42%,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全區 3.37%,片區鎮情十分獨特。(二)主要特征 2 (1)成德綿發展廊道重點鎮,經濟總量全區第一成德綿發展廊道重點鎮,經濟總量全區第一 金山鎮作為德陽北部門戶,毗鄰綿陽科技城核心區、綿陽高新區,位于德綿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主軸,是成渝綿“創新金三角”產業協作區主陣地,對于承接綿陽產業轉移、科技成果轉化,加快推動德綿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3、支點作用。2019 年金山鎮GDP 為 22.41 億元,占羅江區比重為 16.32%,近年來經濟總量持續保持全區第一。(2)羅江區工業發展集中地,工業實力強勁羅江區工業發展集中地,工業實力強勁 金山鎮是羅江經開區所在地,是羅江區工業主戰場。現有以玄武巖纖維、玻璃纖維為代表的新型材料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等類型的 315 家企業入駐,布局了玄武巖纖維產業化基地、無機金屬材料及玄武巖纖維制品等 19 個省市重點項目。2020 年,規上企業 79家,占全區的 54.86%;規上工業企業產值 243.54 億元,占全區的57.17%。(3)羅江區內最大丘間盆地,農業發展具有顯著優勢羅江區內最大丘間盆地,4、農業發展具有顯著優勢 片區地勢平坦,15以下適合農業生產的區域占比達 93%,適宜發展規模化種養業,片區內共有 9 大種養產業基地。另外,境內河渠水系豐富,有人民渠、黃水河、秀水河等穿境而過,有彭家壩、羅家灣、張家灣、石廟子四處水庫,河流水渠密度約 6.2km/km,可滿足片區農業灌溉需求。盆地地形氣候、光照降雨等自然條件為種養業提供優質環境,耕地面積 4349.54 公頃,水產養殖上萬畝,具備優良的現代農業發展基礎。3 (三)主要問題(1)空間利用空間利用資源與空間存在約束,利用效率不高資源與空間存在約束,利用效率不高 片區內建設用地散點分布,用地相對粗放,每平方公里宅基地斑塊數 51 個,5、集聚程度整體較低;另外,片區耕地集中連片度較低,農田仍舊以小田肌理的形式分布,平均地塊面積僅 0.57 公頃。近年來,耕地流出 1344.95 公頃,其中共流出 809.28 公頃的耕地變為園地,存在非糧化現象。(2)人口發展人口發展農村人口“兩化”問題突出,帶來“種地、農村人口“兩化”問題突出,帶來“種地、經營、服務”三大難題經營、服務”三大難題 片區人口增長動力不足,2015-2018 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僅為-0.9。2017 年人口下降幅度較大,此后人口增長速度緩慢。勞動力人口轉移出省勞動占比達 21%,勞動力外來現象突出;片區老齡人口占比 23.02%,鄉村人口呈現“空心化、老齡化”6、問題,鄉村勞動力嚴重不足,帶來“種地、經營、服務”三大難題。(3)產業發展產業發展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不高,經開區產業集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不高,經開區產業集聚能力待提升聚能力待提升 片區內農業生產仍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階段,種養殖片區缺少聯動,規模效益不明顯。高標準農田建設相對滯后,僅有兩村實施高標建設,現代農業基礎設施覆蓋率不高,農業服務體系弱化、斷檔現象嚴重。農民應用先進農業技術能力較弱,生產方式和經營理念轉變速度緩慢,制約片區農業科技進步和現代農業的發展。工業園區內雖有上百企業入駐,工業類型相對雜亂,高端產 4 品缺乏,高新技術企業比重低;企業間關聯性較弱,聯動發展不足;園區服務體系7、薄弱,缺乏技術研發、創新孵化、人才培養、物流倉儲等先導性功能。(4)設施配套設施配套城鄉設施配套差異較大、服務水平不高城鄉設施配套差異較大、服務水平不高 片區經多輪行政區劃調整,公服設施存在分布不均,質量不一情況,重點社區公服設施較為齊全,其余村莊設施參差不齊。隨著兩項改革推進,村級公服設施閑置數量較多,供需關系有待進一步優化;片區內部分村莊電力穩定性較差、通信信號弱、自來水普及率較低、鄉村污水處理粗放等基礎設施短板明顯,整體公服及基礎設施服務水平不高。(5)道路交通道路交通鎮域空間割裂,局部聯系不暢鎮域空間割裂,局部聯系不暢 片區依托成綿高速、成綿高速復線、G108、子漢路等交通道路,對外交8、通條件相對便捷,但片區內部受高速、鐵路等區域交通影響,村際間道路聯系整體較弱,鄉道、村道當前基本實現硬化,但部分鄉村道路寬度不足,以 2-5 米為主,存在錯車困難現象。(6)城鄉風貌城鄉風貌人居環境品質低,城鄉風貌特色缺失人居環境品質低,城鄉風貌特色缺失 當前片區鄉村地區存在環境衛生、水污染、大氣污染、山體破壞等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業養殖污水未處理、生活垃圾轉運不及時、挖山取土破壞山體等方面,人居環境有待進一步提升;鄉村建筑色彩、外立面、建筑用料單一,建筑質量參差不齊,整體風貌亟需提升。四、發展定位 5 依托片區政策疊加機遇、上位發展要求和自身發展條件,以創新驅動、多元融合為發展引領,強化城鎮互9、補,城鄉共進,將片區發展定位為建成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產城融合的“新四化”同步發展的典范,打造成為四川省邊界合作示范鎮、德綿先進創新產業集聚區、德陽市“產城融合”示范樣板。五、規劃思路 深入貫徹生態文明發展理念,系統梳理片區山水林田湖等資源,結合省內首批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契機,充分利用片區作為德綿一體化前沿區域,明確“高站位、塑特色、強產業、優人居”四個方面規劃核心任務。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圍繞“城鄉統籌”、“產城(村)融合”邏輯主線,實施 5 大規劃舉措,建設“產業特、配套全、鄉村美”的宜居宜業新城鎮。六、底線約束(一)劃定10、原則 堅持底線思維,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優先序,做到現狀耕地應劃盡劃、應保盡保,實事求是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數量真實、可靠,確保能落地、可考核、可追責;加強區域統籌平衡,在統一底版上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確保三條控制線不交叉不重疊不沖突,做到“數、線、圖”一致;堅持國土空間的唯一性,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 6 協調各類空間矛盾沖突,實現“多規合一”。統籌交通、水利、能源等專項規劃的用地需求,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根據德陽市羅江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三線劃定,落實片區三線11、劃定目標,不突破三線管控范圍。(二)規劃管控面積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 3661.96 公頃。生態保護紅線保護面積為 8.82 公頃。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 1258.83 公頃。(三)管控措施 永久基本農田: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相關管控要求。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城鎮開發邊界:片區區內新增城鄉建設用地受規劃指標和年度計劃指標約束,應統籌增量與存量用地,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四)三區劃定 落實市縣規12、劃管控要求,統籌安排各類空間,切實做到適地適用,協調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1、嚴格保護生態空間 將為本片區提供重要生態系統服務的區域規劃為生態空間,主 7 要包括大井村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生態公益林、25 度以上退耕換林區以及其他濕地、陸地水域等地區,面積 1955.20 公頃,占全域總面積 19.95%。2、優化鄉村農業空間 在農業產業規劃指導下,基于適宜性分析,結合農用地整理方案,將村莊建設用地、耕地、園地、商品林、以及農業適宜區內草地和其他土地納入農業發展空間,總面積 6210.53 公頃,占全域總面積 63.37%。3、合理布局城鎮空間 城鎮空間指以城鎮居民生產、生活為主體功能的國土空13、間,包括城鎮建設空間、工礦建設空間以及部分鄉級政府駐地的開發建設空間,總面積 1635.05 公頃,占全域總面積 16.68%。序號 名稱 面積(公頃)占比(%)1 農業空間 6210.53 63.37 2 生態空間 1955.20 19.95 3 城鎮空間 1635.05 16.68 合計 9800.78 100 七、規劃目標 到 2025 年,融入德綿一體化建設初見成效,內聯外通的區域交通體系初步構建,新材料、電子信息主體地位得到鞏固,初步探索產-鎮-景-村城鄉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奠定;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成為德綿邊界合作的重要示范鎮和羅江區經濟增長重要極點。到 2035 年14、,全面融入德綿一體化經濟建設,創新驅動能力明 8 顯增強,支撐片區高質量發展的交通體系、城鄉體系、生態體系得以完善,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先進創新產業集群化發展、工農旅融合產城一體發展、生態宜居宜業宜游建設上升新高度,成為省級先進制造業集聚、產城深度融合、綠色低碳高效的產業新城鎮。八、總體格局 突出“中心引領,軸帶支撐”,優化全域空間格局,形成“一城兩區,兩軸多點”總體格局。一城:金山鎮區及省級經濟開發區融合發展,聚合產業資源,聚焦科創成果轉化,聚力發展新型產業,形成科創聯動、產城融合的現代產業新城鎮。兩區:依托地理特征、產業基礎形成的鄉村產業功能區,即農旅融合發展區、現代高效農業區。兩軸:以德15、羅干線北延線交通要道為依托的科創產業發展軸及以子漢路聯系性交通要素為依托的城鄉融合發展軸。多點:依托產業基礎及自然地理特征,以全域土地整治為抓手,高質量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多個現代田園新村。九、用地布局規劃 規劃至 2035 年,片區總面積 9800.78 公頃;其中建設用地總面積 1813.49 公頃,城鎮建設用地面積 1285.17 公頃,鄉村建設用地面積 225.40 公頃,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面積 284.01 公頃、其他建設用地面積 18.91 公頃;耕地面積 4386.08 公頃(其中永久基本農田面積 3661.96 公頃)、林地 1131.59 公頃。9 (一)城鄉建設用地 本16、次規劃城鄉建設用地共 1510.57 公頃。規劃城鎮用地 1285.17 公頃,其中物流倉儲用地 0.98 公頃,工業用地 622.17 公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 44.81 公頃,公用設施用地 8.74 公頃,城鎮道路用地 145.40 公頃,交通場站用地 6.11公頃,城鎮住宅用地 217.73 公頃,城鎮社區服務設施用地 6.02 公頃,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 112.96 公頃,商業服務業用地 61.63 公頃以及留白用地 58.64 公頃。規劃村莊用地 225.40 公頃,其中農村宅基地 173.13 公頃,農村社區服務設施用地 5.34 公頃,物流倉儲用地 0.05 公頃,工業用地17、 17.95 公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 3.95 公頃,公用設施用地4.46 公頃,交通運輸用地 2.62 公頃,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 2.04 公頃,商業服務業用地 10.33 公頃,留白用地 5.36 公頃。(二)區域基礎設施用地 規劃區域基礎設施用地 284.01 公頃。其中交通運輸用地 275.93 公頃,包括公路用地 242.58 公頃,鐵路用地 22.25 公頃,公用設施用地 8.08 公頃。(三)其他建設用地 規劃其他建設用地 18.91 公頃,其中特殊用地 17.55 公頃,工礦用地 0.42 公頃,其他土地 0.94 公頃。十、產業規劃(一)發展方向 10 大力發展以電子信18、息、新型材料為主導的現代加工制造產業,重點發展現代農業、特色種養業,依托自然田園、山水風光及特色農業,著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構建“2+2+3”的產業體系,發展以現代農業為基礎,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為主導,配套發展綜合服務業的產業體系,打造產城融合示范鎮。(二)產業空間布局 規劃形成“一環一軸、三區多點”的產業發展布局。一環:以鄉村產業大道、主要村道等鄉村道路,形成休閑旅游魅力環線,串聯特色村落、特色產業園和旅游景點,打造全域農文旅融合經濟發展環線。一軸:以子漢路聯系性交通要素為依托的城鄉融合產業發展軸 三區:依托彭家壩水庫、嘉禾莊園、特色產業園區、種養基地和春花秋月特色小鎮等資源形成的大安農旅19、融合區(包括慢生活休閑體驗區、濱湖度假休閑區、特色林果種植業、優質漁業發展區和特色梨產業種植區);依托以新材料、電子信息為主導產業的先進科創工業園區及鎮區形成的金山產城融合區;依托大片農田及特色種養基地等基礎發展的譚慧現代高效農業區(包括優質糧油生產區和現代農業種養區)。多點:即重點發展產業示范點,包括多個特色種養基地、農業產業園、特色景點等。十一、鎮村體系規劃及村級片區劃分(一)鎮村體系 11 確定 1 個中心城鎮、4 個中心村、7 個基層村組成的三級鎮村體系。等級等級 村名村名 職能類型職能類型 01 中心鎮區 家和社區、金山社區、新塘村 全鎮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 02 中心村 大井村 20、農旅型 03 譚家壩村 農業型 04 馬馳村 農旅型 05 富榮村(含慧覺社區)農業型 06 基層村 金山社區(城鎮開發邊界外)農業型 07 千魚歡村 農旅型 08 吳家陵村 農旅型 09 羅家灣村 農旅型 10 安家村 農旅型 11 茅庵堂村 農業型 12 二龍村 農業型(二)村級片區劃分 按照稟賦相似、產業相近、規模適宜和多方意愿等原則,共劃分大安農旅融合區、金山產城融合區、譚慧現代高效農業區三個村級片區單元。村級村級片片區區 基本情況基本情況 規劃指引規劃指引 大安農旅融合區 以馬馳村為中心,含大井、安家、羅家灣、吳家陵、千魚歡等 6 個村,幅員面積 44.62 平方公里 發展以花卉苗木21、特色林木種植、金花梨、優質漁業為主的生態農旅休閑區 金山產城融合區 主要為金山鎮鎮區,幅員面積 12.59 平方公里 發展以新材料、電子信息、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為主的產業聚集區 譚慧現代高效農業區 以富榮村為中心,含譚家壩、金山社區(城鎮開發邊界外)、茅庵堂、二龍等 5個村,幅員面積 41.16 平方公里 發展以優質糧油生產、現代農業種養為主導產業的現代農業發展區 12 十二、公共設施規劃(一)規劃目標 以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為目標,補足金山鎮鎮村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功能完善、城鄉均衡、生態低碳、高效便利的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一體化設施體系。(二)配建標準 22、有序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加快推進公共服務標準化、社會化、數字化建設。結合未來鎮村發展研判,根據設施服務半徑、使用頻率和服務人口規模劃分三級城鄉生活圈,包括鎮級生活圈(中心鎮區)新型農村社區級生活圈(中心村)鄉村生活圈(基層村),城鄉生活圈劃分如下:城鄉生活圈劃分表城鄉生活圈劃分表 生活圈層生活圈層 鎮級生活圈鎮級生活圈 新型農村社區生活圈新型農村社區生活圈 鄉村生活圈鄉村生活圈 覆蓋區域 金山鎮鎮域范圍內 中心村及其周邊基層村 基層村 空間界定 10km 3Km 1.5km 時間界定 步行時間 1 小時以內或車行 30分鐘 步行 30 分鐘 步行時間 15 分鐘以內 服務人口 3 23、萬人以上 3000-8000 人 500-3000 人 序號序號 設施設施類別類別 設施名稱設施名稱 鎮級生活圈鎮級生活圈(中心鎮區)(中心鎮區)新型農村社區生活圈新型農村社區生活圈(中心村)(中心村)鄉村生活圈鄉村生活圈(基層村)(基層村)01 行政管理 鄉鎮黨政機關 02 派出所 03 村委會(居委會)04 便民服務中心 13 序號序號 設施設施類別類別 設施名稱設施名稱 鎮級生活圈鎮級生活圈(中心鎮區)(中心鎮區)新型農村社區生活圈新型農村社區生活圈(中心村)(中心村)鄉村生活圈鄉村生活圈(基層村)(基層村)05 農村綜合服務平臺 06 公共教育 高中 07 中學 08 小學 09 幼兒24、園、托兒所 10 文化體育 文化站(室)11 青少年及老年活動中心 12 體育場館 13 全民健身廣場 14 科技站、農技站 15 圖書館、展覽館、博物館 16 影劇院、游樂健身場所 17 廣播電視站 18 醫療衛生 衛生院 19 衛生站(室)20 社會福利 養老院(敬老院)21 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 22 商業金融 集貿市場 23 電商網點 24 郵政所 25 銀行(儲蓄所)26 便民超市 十三、道路交通規劃(一)道路交通規劃目標 落實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戰略,積極對接落實市區級區域性道路,發展成為成德綿三區重要的交通節點,構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對內通過梳理現有縣鄉道,推動道路改造提升建設,打25、造城鄉融合、暢通有序的農村道路格局。14 (二)道路交通規劃 依托片區道路交通基礎,落實區域性交通道路,北聯綿陽、南接羅江,形成外聯內暢、南北貫通的骨干道路體系,打造“四橫兩縱”的對外交通結構。四橫:規劃橫路德羅干道北延線、羅吳路、S211 德綿機場快速通道,形成綿陽金山羅江德陽沿線的四條干線公路通道。兩縱:子漢路、千魚歡路,形成兩條縱向聯系通道。優化農村公路:依托現有縣鄉道,結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的實施,農路公路按照村道-機耕干道-機耕支道三級進行建設。村道:片區內通往各聚居點沿線道路在原有路基上適當進行拓寬,拓寬道路按照路基寬度 6.5 米,路面寬度 5.5 米標準修建。產業道路:通過拓26、寬、硬化等方式對其進行改造,機耕干道按照道路寬度 6 米建設,機耕支道按照 4.5 米單車道進行建設。旅游環線:依托現有金連路、子漢路、新建安家-馬馳村道路等,形成道路寬度不低于 4.5 米的全域生態旅游環線,全長 38.4 公里。(三)停車場及招呼站 為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開展鄉村運輸“金通工程”,建立鄉村客運運輸體系。在鎮區內設置一處客運站,并沿主要交通干線在各聚居點和主要旅游景點設置城鄉公交客運招呼站;力爭到2025 年,片區實現運輸綜合服務站全覆蓋、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實現村級物流節點全覆蓋,鄉村運輸綜合服務體系持續完善。規劃在各聚居點建設 8 處港灣式招呼站,并將港灣式招呼站打造成為27、具備農 15 村物流或快遞服務的物流服務點。鎮區新建 2 處停車場,鄉村片區結合聚居點和產業節點建設停車場,滿足片區停車使用需求。十四、鎮區規劃(一)城鎮性質及規模 城鎮性質:結合相關規劃以及片區發展資源,確定金山鎮城鎮性質:德陽市重要先進產業功能區,羅江區重點中心鎮,以先進材料產業為主導的特色工業城鎮。建成工業特色、旅游興旺、農業高效的生態型現代化宜居城鎮。城鎮規模:規劃建設用地規模:1227.61 公頃(其中區域性工業園區用地 608.24 公頃)。(二)鎮區用地結構及功能分區 規劃形成“兩核、多廊、多組團”的產鎮融合的規劃結構。“兩核”:即生態休閑中心和綜合服務中心。“多廊”:由生態休閑28、中心延伸的多條生態景觀廊道。“多組團”:一個創新區、兩個產業園區、一個居住片區和一個配套片區。一個創新區:科研孵化創新區。兩個產業園區:新材料產業園區、電子信息產業園區。一個居住片區:產鎮融合居住片區。一個配套片區:嘉禾莊園配套片區。(三)鎮區用地布局 完善設施配套,優化用地布局。處理好存量與增量空間,更新 16 激活閑置、低效的存量用地,補足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短板,提升工業園和鎮區服務能級。居住用地。規劃居住用地 210.64 公頃,占鎮區總用地面積的16.26%,規劃居住用地主要為二類居住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規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39.49 公頃,由機關團體用地、教育用地29、醫療衛生用地和社會福利等用地組成,占鎮區總用地的 3.14%。商業服務業用地。規劃商業服務業用地 58.26 公頃,占鎮區總用地的 4.63%,包括商業用地、商務金融用地、娛樂康體用地和其他商業服務業用地。工業用地。規劃工業用地面積為 608.24 公頃,占鎮區總用地面積的 48.32%。公用設施用地。配套給水廠、污水處理廠、配氣站、變電站、電信局、郵政局等公用設施,總用地面積 8.73 公頃,占鎮區總用地0.69%。交通運輸用地。規劃交通用地面積為 178.52 公頃,占鎮區總用地面積的 11.80%。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規劃綠地與廣場用地面積 112.96,占鎮區總用地面積 8.97%,30、人均用地指標 24.22/人。留白用地面積。為應對德綿一體發展,在鎮區北側及園區西側預留發展用地,用地面積為 58.33 公頃,占鎮區總用地面積 4.63%。17 特殊用地。保留鎮區內金蓮寺用地 3.57 公頃,占鎮區總用地面積 0.28%。規劃 2035 年,鎮區總面積為 1258.83 公頃,建設用地面積為1227.61 公頃,詳見附表。18 十五、附表 附表附表 1 片區國土空間保護利用現狀表片區國土空間保護利用現狀表 一級類一級類 二級類二級類 三級類三級類 面積面積(公頃)(公頃)耕地 水田 3435.88 水澆地 295.71 旱地 617.95 園地 果園 991.42 其他園地31、 93.7 林地 喬木林地 711.34 灌木林地 245.66 其他林地 255.15 竹林地 96.46 草地 其他草地 34.86 濕地 內陸灘涂 0.06 農業設施建設用地 鄉村道路用地 村道用地 145.2 村莊內部道路用地 2.07 種植設施建設用地 7.91 畜禽養殖設施建設用地 28.62 水產養殖設施建設用地 1.38 居住用地 城鎮住宅用地 二類城鎮住宅用地 30.1 三類城鎮住宅用地 44.53 城鎮社區服務設施用地 0.07 農村宅基地 一類農村宅基地 635.13 農村社區服務設施用地 1.95 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 機關團體用地 9.85 教育用地 幼兒園用地 032、.9 中小學用地 7.67 文化用地 文化活動用地 0.29 醫療衛生用地 基層醫療衛生設施用地 1.21 醫院用地 1.15 社會福利用地 老年人社會福利用地 1.48 商業服務業用地 商業用地 餐飲用地 1.24 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 0.98 零售商業用地 3.14 旅館用地 0.02 其他商業服務業用地 10.98 工礦用地 采礦用地 18.19 19 工業用地 一類工業用地 13.58 二類工業用地 330.78 三類工業用地 8.5 倉儲用地 物流倉儲用地 一類物流倉儲用地 0.92 二類物流倉儲用地 0.15 交通運輸用地 公路用地 217.79 鐵路用地 33.35 城鎮道路用33、地 47.98 交通場站用地 對外交通場站用地 0.68 社會停車場用地 3.7 其他交通設施用地 0.72 公用設施用地 供電用地 0.28 供燃氣用地 0.15 供水用地 1.14 環衛用地 0.46 排水用地 1.49 其他公用設施用地 1.84 水工設施用地 8.41 通信用地 0.31 郵政用地 0.21 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 防護綠地 5.37 廣場用地 1.41 特殊用地 殯葬用地 5.96 文物古跡用地 0.45 宗教用地 4.08 其他特殊用地 4.4 陸地水域 溝渠 166.52 河流水面 66.12 坑塘水面 702.89 水庫水面 110.72 其他土地 田坎 328.134、9 總計 9800.78 20 附表附表 2 片區國土空間用途結構調整表片區國土空間用途結構調整表 地類地類 基期基期 規劃期規劃期 規劃期末增減情況規劃期末增減情況 面積面積(公頃)(公頃)占比占比(%)面積面積(公頃)(公頃)占比占比(%)面積面積(公頃)(公頃)占比占比(%)耕地 4349.54 44.38%4386.08 44.75%36.54 0.84%其中 永久基本農田 3649.35 83.90%3661.96 83.49%12.61 0.35%園地 1085.12 11.07%1000.58 10.21%-84.54-7.79%林地 1308.62 13.35%1131.59 35、11.55%-177.03-13.53%草地 34.86 0.36%0.07 0.00%-34.79-99.81%濕地 0.06 0.00%0.06 0.00%0 0.00%農業設施建設用地 185.18 1.89%188.88 1.93%3.7 2.00%城鄉建設用地 城鎮建設用地 477.23 4.87%1285.17 13.11%807.94 169.30%村莊建設用地 693.11 7.07%225.4 2.30%-467.71-67.48%區域基礎設施用地 259.56 2.65%284.01 2.90%24.45 9.42%其他建設用地 33.07 0.34%18.91 0.19%36、-14.16-42.81%陸地水域 1046.25 10.68%975.28 9.95%-70.97-6.78%其他土地 328.19 3.35%304.77 3.11%-23.43-7.14%總計 9800.78 100.00%9800.78 100.00%0 0.00%21 附表附表 3 片區規劃指標體系表片區規劃指標體系表 指標類型指標類型 指標名稱指標名稱 單位單位 規劃基期年規劃基期年(2020 年)年)規劃近期年規劃近期年(2025 年)年)規劃目標年規劃目標年(2035 年)年)指標屬性指標屬性 指標層級指標層級 底線管控 生態保護紅線控制面積 公頃 8.82 8.82 8.8237、 約束性 鎮域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 公頃 3649.35 3663.76 約束性 鎮域 耕地保有量 公頃 4349.54 4386.08 約束性 鎮域 林地保有量 公頃 1308.62 1265.33 1131.59 約束性 鎮域 城鄉建設用地規模 公頃 1170.34 1402.30 1510.57 約束性 鎮域 建設用地規模 公頃 1462.97 1735.23 1813.49 約束性 鎮域 濕地面積 公頃 0.06 0.06 0.06 約束性 鎮域 結構效率 常住人口規模 萬人 5.43 6.13 7.81 預期性 鎮域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5 76 80 預期性 鎮域 國土開發強度%38、16.58 17.25 18.79 預期性 鎮域 人均城鎮建設用地 平方米 137.77 94.37 預期性 鎮域 生活品質 千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 張 6.2 7.0 7.5 預期性 鎮域 千人養老機構床位數 張-20 35 預期性 鎮域 人均綠地面積 平方米 2.29 12.10 24.22 預期性 鎮區 農村自來水普及率%40 95 100 預期性 鎮域 公園綠地、廣場步行 5分鐘覆蓋率(含生態綠地)%55 95 100 約束性 鎮區 行政村等級公路通達率%65 100 100 預期性 鎮域 道路網密度 千米/平方公里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90 100 100 預期性 鎮域 農村污水處理率39、%90 100 100 預期性 鎮域 整治修復 新增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 公頃 預期性 鎮域 新增耕地面積 公頃 預期性 鎮域 騰退建設用地面積 公頃 496.89 預期性 鎮域 附表附表 4 鎮區用地結構規劃表鎮區用地結構規劃表 一級類一級類 二級類二級類 三級類三級類 面積(公頃)面積(公頃)占比(占比(%)居住用地 城鎮住宅用地 二類城鎮住宅用地 204.69 16.26%城鎮社區服務設施用地 5.95 0.47%22 農村宅基地 一類農村宅基地-小計 210.64 16.73%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 機關團體用地 6.26 0.50%教育用地 中小學用地 13.51 1.07%科研用地 40、3.28 0.26%社會福利用地 1.69 0.13%體育用地 3.15 0.25%文化用地 2.03 0.16%醫療衛生用地 醫院用地 9.57 0.76%小計 39.49 3.14%商業服務業用地 商業用地 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 2.56 0.20%零售商業用地 48.49 3.85%商務金融用地 3.87 0.31%娛樂康體用地 1.07 0.09%其他商業服務業用地 2.27 0.18%小計 58.26 4.63%公用設施用地 供電用地 0.52 0.04%供燃氣用地 0.56 0.04%供水用地 0.96 0.08%環衛用地 0.36 0.03%排水用地 5.23 0.42%通信用地41、 0.16 0.01%消防用地 0.93 0.07%小計 8.73 0.69%交通運輸用地 城鎮道路用地 142.41 11.31%交通場站用地 對外交通場站用地 1.65 0.13%公共交通場站用地 2.69 0.21%社會停車場用地 1.76 0.14%小計 148.52 11.80%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 防護綠地 23.99 1.91%公園綠地 87.37 6.94%廣場用地 1.60 0.13%小計 112.96 8.97%工礦用地 工業用地 一類工業用地 91.99 7.31%二類工業用地 516.25 41.01%小計 608.24 48.32%陸地水域 溝渠 1.14 0.09%河42、流水面 8.94 0.71%小計 10.08 0.80%特殊用地 宗教用地 3.57 0.28%留白用地 58.33 4.63%總計 1258.83 100.00%23 24 圖集目錄 1、區位分析圖 2、片區國土空間用地現狀圖 3、片區國土空間三區三線規劃圖 4、片區國土空間用地規劃圖 5、片區鎮村體系及村級片區劃分規劃圖 6、片區空間結構規劃圖 7、片區產業布局規劃圖 8、片區道路系統規劃圖 9、片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 10、片區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圖 11、片區綜合防災規劃 12、鎮區用地布局 13、鎮區空間結構圖 14、鎮區公共服務設施 15、鎮區道路交通規劃圖 16、鎮區四線管控規劃圖 43、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