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廟街道總體規劃-巢湖規委會匯報修改0603.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5833
2024-10-10
33頁
3.83M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城市街道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方案合集
1、規劃范圍及規劃年限規劃范圍:中廟街道全域范圍約13.04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約12.16平方公里;姥山島面積約0.89平方公里。規劃期限:近期:2014-2020年遠期:2020-2030年3、特色重塑與設計1、基本特征與定位本次匯報主要內容2、總體規劃與布局1、基本特征與定位中廟之地,古稱“北塘”,與南塘(姥山)相對而稱。天、地、人三才通融之靈地,道、佛、儒三教合一之圣地,賈、游、香三客融會之樂地,是一塊“靈圣樂三三貫九”之福地。基本特征之一:區位優越、前景無限區位條件:扼守巢湖咽喉距合肥中心城區約37公里距離巢湖市區約35公里距離黃麓鎮約10公里距離長臨河鎮約11公里中廟街道位于巢湖市2、西部邊緣的巢湖半島上。地處巢湖北岸,東臨黃麓鎮,西與長臨河鎮接壤,南側為巢湖,與三河、白山鎮隔湖相望。15公里圈30公里圈中廟幾乎處于大巢湖區域空間中心,但優越的區位并未真正提升中廟的區域發展地位。景源名稱自然資源巢湖、姥山島、鳳凰磯、鰲背洞、田野、水庫人文資源中廟、昭忠祠、中廟鎮、古船塘、文峰塔、白衣庵、旅游圣境最精華的旅游資源基本特征之二:資源豐富、業態單薄由于旅游資源在空間上的集中分布導致中廟的旅游產業并未形成“擴散效應”。島河田文山山體眾多,植被繁茂北部有石虎山、大葉山、光山、金山的山體,植被良好島嶼入湖,景觀各異巢湖唯一的島峔山島巢湖半島核心區域水系豐富、湖塘遍布兩條重要水系:花塘河3、和勝利河,區內湖塘眾多歷史悠久,人文福地淮軍等歷史文化悠久中廟等宗教文化豐富農耕田園、生態優良區內北部大面積的生態農田,保持著原始的農耕田園風貌湖緊鄰巢湖,湖景開闊區域最親湖的岸線,岸線總長度約8.4公里現狀城鎮建設比例過大,主要集中于濱湖,且功能相對單一,以居住為主,整體配套缺失(城市建設用地為271.24公頃,居住用地占68%)。基本特征之三:建設超前、功能失衡最寶貴的濱湖空間已被“提前消費”現狀用地匯總表用地代碼用地名稱用地面積(公頃)比例(%)H建設用地390.96其中H11城市建設用地271.24100.00 R居住用地184.3867.98 其中R2二類居住用地184.3867.94、8 A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8.523.14 其中A1行政辦公用地3.951.46 A33中小學用地3.011.11 A6社會福利用地0.290.11 A7文物古跡用地1.020.38 A9宗教用地0.250.09 B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19.977.36 其中B1商業設施用地19.577.22 B3娛樂康體用地0.340.13 B4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0.060.02 B9其他服務設施用地1.570.58 M工業用地1.820.67 S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47.9117.66 其中S1城市道路用地46.8417.27 S42社會停車場用地1.070.39 U公用設施用地6.832.52 G綠5、地與廣場用地1.810.67 其中G1公園綠地1.320.49 G3廣場用地0.490.18 H14村莊建設用地119.72-E非建設用地913.53-其中E1水域106.21E2農林用地597.56-E9其他非建設用地209.76-總計城鄉用地1304.49佛教文化中廟建于吳赤烏二年(239年),是佛教圣地,素有“南有九華,北有中廟”的美譽。淮軍文化淮軍“總祠堂”昭忠祠、李文安專祠、姥山的文峰塔等淮軍文化圈。民歌文化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漁捕文化中廟漁民世代盛行著撒網、拖網、張鉤、等傳統的捕魚撈蝦技藝,傳承著漁捕文化。基本特征之四:文化深厚、特色6、迷失總體判斷掌控優質資源條件,卻又飽受爭議的中廟將何去何從?重開發、輕保護建成規模過度,缺乏生態約束重局部、輕整體項目導向過強,缺乏整體統籌重建設、輕產業鎮村空巢嚴重,缺乏動力支撐建構旅游為核心的發展動力堅守山水為本底的生態底線塑造人文為特色的風情小鎮中廟模式中廟旅游度假小鎮生態為綱特色為魂旅游為擎生態特色旅游發展思路三大策略構建中廟以人為本的休閑旅游度假小鎮發展策略(防止城鎮建設無序蔓延)(分離碎片捏合為有機整體)(以復合業態激活城鎮與鄉村)問題導向下的發展策略研究構建中廟空間發展方案構建復合化的城鎮功能體系構建全域化支撐體系發展目標與定位巢湖區域旅游服務中樞環巢湖旅游休閑目的地山水田園慢生7、活示范區優勢引導下的區域定位研判湖天圣境山水樂園凸顯區位優勢塑造旅游服務中樞極化優質資源構建旅游休閑目的地引導精細開發打造慢生活示范區2、總體規劃與布局預測結果預測結果現狀現狀(20142014年)年)規劃規劃(20302030年)年)全域全域全域總建設用地規模全域總建設用地規模(平方公里平方公里)3.883.886.426.42全域總人口規模全域總人口規模(萬人萬人)0.960.966.16.1城區城區建設用地規模城區建設用地規模(平方公里平方公里)2.682.686.196.19城區人口規模城區人口規模(萬人萬人)0.130.135.95.9城鎮化率(城鎮化率(%)14.014.096.78、96.7因現狀已有大量建設,在本次規劃中需謹慎的對待人口與建設用地規模,本次規劃將重點增加旅游項目及服務配套,控制房地產開發2030年城鎮人口規模約為5.9萬人,建設規模約為6.2平方公里規模研判構筑生態格局保障生態廊道完善原有片區增加配套服務打造休閑組團植入旅游活力建構功能環線串聯區域整體峔山島旅游組團核心旅游組團高端居住組團策略一:生態格局的重構旅游集散組團健康養老組團娛樂休閑組團山林體驗組團山水養生組團田園旅游組團國際學校組團生態綠環、多廊放射、六大公園支撐特色水綠網絡策略二:景觀風貌的重塑燃油氣合建站燃油氣合建站餐飲餐飲體育體育學校學校學校學校水廠水廠學校學校超市超市敬老院敬老院體育體9、育酒店酒店購物購物娛樂娛樂集散集散休閑休閑商業商業旅游旅游度假度假服務中廟及周邊區域生活性配套設施服務的生活組團旅游性服務設施生活服務與區域旅游兩大體系支撐配套系統構建。策略三:5A級配套設施打造用地代碼用地名稱用地面積(公頃)比例(%)H建設用地642.49-其中H11城市建設用地619.48 100.00 其中R居住用地229.09 36.98 其中R2二類居住用地221.84 35.81 Rb商住混合用地7.25 1.17 A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49.11 7.93 其中A1行政辦公用地2.94 0.47 A2文化設施用地3.12 0.50 A33教育科研用地28.67 4.63 10、A4體育用地5.66 0.91 A5醫療衛生用地5.54 0.89 A6社會福利用地1.82 0.29 A7文物古跡用地1.01 0.16 A9宗教設施用地0.35 0.06 B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110.22 17.79 其中B1商業設施用地57.18 9.23 B13餐飲用地7.63 1.23 B14旅館用地27.17 4.39 B2商務設施用地14.44 2.33 B3娛樂康體用地1.87 0.30 B41加油加氣站用地0.28 0.05 B9其他服務設施用地1.64 0.27 S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114.72 18.52 其中S1城市道路用地109.91 17.74 S42社會停車場用地11、4.80 0.78 U公用設施用地5.93 0.96 其中U11供水用地2.87 0.46 U12供電用地0.38 0.06 U13供燃氣用地1.87 0.30 U22環衛用地0.25 0.04 U21排水用地0.23 0.04 U31消防用地0.33 0.05 G綠地與廣場用地110.42 17.82 其中G1公園綠地27.93 4.51 G2防護綠地78.55 12.68 G3廣場綠地3.94 0.64 H14村莊建設用地23.01-E非建設用地662.00-其中E1水域95.11-E2農林用地566.89-總計規劃范圍1304.49 總體布局:增量引導下的土地利用布局多樣化的旅游項目策劃12、,打造吃、住、行、游、購、娛六位一體的旅游度假綜吅小鎮。旅游規劃:旅游板塊劃定“姥山導+中廟+旅游集散”協同發展,帶動周邊其他項目四大特色游線度假主題游線以休閑度假為亮點,集聚規劃區中部的旅游資源,整合休閑、購物、酒店、餐飲等項目,提升濱湖旅游的品質。水上主題游線依托濱湖碼頭,對接濱湖新區、巢湖、姥山島、環湖城鎮,融入區域內巢湖水上旅游活動系統。生態主題游線集中體現區域內部山水資源,串聯起規劃區北部及中部山水、田園旅游體驗區。人文主題游線以傳統人文體驗為線索,以禪修為核心,串聯起中廟、昭忠祠、古船塘、白衣庵、文峰塔等傳統文化景點。拆并原則保留原則風貌較差,無保留價值堵塞交通廊道、生態廊道位于城13、鎮拓展方向嵌于現有城鎮發展斑塊內,形成城中村,但無歷史價值九龍攢珠格局古村落,可作為古村旅游發展重點風貌保護良好,處于規劃生態田園區塊內的一般村落有可能發展為農家、漁家旅游體驗的一般村落現狀村落植入鄉村旅游村莊拆幵原則保留鄉村融入旅游發展體系,本地居民參與旅游產業發展。保留村落統計村落功能原因小計三戶梅古村落旅游點九龍攢珠古村落形態明顯1大屋袁農家樂及民宿處于濱湖、田園及核心景區附近,納入旅游發展體系,作為住宿、餐飲等旅游接待點,成為旅游服務功能的有力補充5亂石謝大莊房王咀姥山島合計-6植入鄉村旅游特色交通對外梳理交通對接軌交7號線預留合肥軌道交通7號線等其他大型公共交通線路的過境通道,打造中14、廟旅游集散中心。融入城市大交通格局高速公路快速干道水上交通構建旅游接駁體系機場鐵路站點長途汽車站點水上碼頭特色交通對外梳理交通烔忠路改線依托現狀路網強化區域交通主干構建結構完善特色交通內部交通格局特色交通水上交通打造五大碼頭構建水上游線中廟游船碼頭(集散)峔山島碼頭(集散)古船塘游艇碼頭(游覽)新船塘漁人碼頭(游覽)花塘河濕地碼頭(游覽)預留碼頭選址特色交通慢行交通體系“坐”、“騎”、“走”三大系統為支撐,構建區域慢行體系特色交通慢行交通體系濱湖、景觀、林間、田園四大慢道系統,打造區域慢行交通體系多輪討論下的方案生成前期方案田園綠心廊道控制過程方案過程方案現在方案生態控制與現實訴求平衡3、特色15、重塑與設計城市設計總平面文化莊園酒店精品購物綜合體體育公園中廟文化中心兩大核心旅游景區人文旅游片區中廟禪修、民俗街旅游服務片區游客服務中心、文化中心、庭院酒店、購物街等核心旅游體系構建以旅游集散組團為起始,以焦姥路為主干骨架,規劃設計入口公園景觀、會所,直達核心旅游景區中廟文化街區,達到“起承轉合”的動態景觀體驗。道路交通綠色交通、高效出行明確對外交通,構建內部交通網絡,打造綠色交通、高效出行的道路交通結構,同時構建區域生態停車支撐旅游發展需求,幵打造生態宜人的城市綠道系統,形成區域旅游特色交通亮點。城市設計交通體系慢行系統:“騎”樂無窮、“走”的精彩打造慢行交通體系,串聯區域內的主要景點,主要通行觀光電瓶車、自行車和人行。構建自行車道及租賃體系,打造綠色、節能、生態的交通系統,構建健康便捷的生活、出行模式。城市設計景觀結構景觀結構十字景觀軸線城鎮景觀軸:以焦姥路景觀大道作為進入區域內部的主要景觀軸線,串聯中廟入口、核心景區等;濱湖景觀軸:以巢湖為主要亮點,以親湖景觀、綠地、建筑為核心,構建濱湖旅游亮點。游線組織四大主題游線串聯觀光巴士游線、中廟文化游線、休閑購物游線、水上觀光游線匯報結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