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文旅小鎮蒲江縣臨溪河谷總體規劃策劃方案-7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5836
2024-10-10
78頁
32MB
1、蒲江縣臨溪河谷總體規劃蒲江縣臨溪河谷總體規劃2012.07成都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成都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一基本情況1、范圍、區位、交通 規劃范圍為臨溪河流經的五個鄉鎮,總面積258平方公里。鄉鎮總面積(平方公里)總人口(萬人)城鎮人口(萬人)城鎮用地(公頃)壽安鎮32.495.41.2304.3西來鎮84.973.00.991.5復興鄉34.551.40.43.9大塘鎮77.681.50.4108.1甘溪鎮28.751.10.332.5合計258.4412.44.2540.3兩高成雅高速、邛名高速兩軌:成蒲客專、新蒲快線四路:成新蒲快速、318線、新106線、三繞內部交通壽臥路西來站630m500m2、1000m2000m1800m高差20m高差25m高差30m高差40m坡度分析小五面山大五面山臨溪河在蒲江境內長38.2公里,寬約20-40m。河流坡降平均為3.76。從大小五面山到臨溪河有12道沖溝。河谷和山地坡度較緩。2、河谷概況700m465m600m“和山細水”高山大河型丘陵湖泊型平壩河網型淺山細水型高山大河型:山高水急,雄偉險峻;區域較大;宜發展觀光旅游.丘陵湖泊型:林木遮蔽,湖光山色;宜休閑度假.平壩河網型:平緩開闊,渠系縱橫,綠水抱林;地域最大;宜鄉村休閑河谷細水型:低山連綿,河流婉轉;區域較小;宜休閑度假,鄉村觀光臨溪河谷形態示意圖3、河谷山水組合以復興獼猴桃為主的有機生態農業3、初具國際競爭力。目標是成為中國最大的獼猴桃生產基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完整產業鏈和先進經營管理模式,具備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的能力。金艷獼猴桃為全球三大優良黃果品種之一。4、綠色發展西來古鎮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歷史人文:1700多年的歷史沉積造就了古鎮厚重、悠久的文化,古鎮至今還完好地保存著昔日的戲臺,保留著濃郁川西特色的民俗表演。民居特色:古鎮上保存著許多明清建筑,鮮明而生動地展現著典型的川西民宅風貌。自然景觀:鎮上分布著數十棵參天古榕,與流水相依,與民宅相連。古鎮及周邊重要的文物保護單位:惜字宮(文風塔)、古臨溪縣城遺址、古石煉鐵遺址、古榕樹4、綠色發展壽安作為成都市首個綠色低碳小鎮,綠色4、食品加工和綠色印務包裝產業已初具規模,并將成為西部一流綠色印務包裝產業基地和成都遠郊最美現代田園城市樣板。2011年成都市把壽安鎮作為首個綠色低碳小鎮,啟動示范建設工作,壽安鎮的發展因而得到了明確的定位,即產城一體的“現代印務之都,山水田園新城”。目前,壽安鎮的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已形成產業鏈,綠色印務包裝產業頗具潛力和競爭力。目前聚集食品加工、印務包裝等高端研發型生產企業及其配套企業24家,世界500強博世集團已成功入駐。現代印務包裝產業集群開始形成,山水田園城鎮形態初步顯現。規劃通過5至8年的努力,將壽安新城建設成為西部一流綠色印務包裝產業基地和成都遠郊最美現代田園城市樣板。壽安綠色食品加工和5、綠色印務包裝產業鏈示意博世項目簽約現場二對標分析1、多瑙河上的明珠奧地利瓦豪河谷區位:長度35公里,距離維也納60公里生態:河谷里分布優美的大地農業景觀和生態濕地業態:規模種植的葡萄園和向日葵文態:修道院文化:修道院林立,紅酒文化:酒莊、酒坊、酒窖林立形態:沿山腳地帶以中世紀風情的小鎮、小村為主修道院和酒莊主要分布在山腰地帶城堡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凸岸,占據主要制高點和觀景點沿岸道路:一條沿河谷分布,一條沿山分布,小鎮人口規模0.8-1.2萬人,小鎮布局道路道路單側,并保持適當距離河谷城堡形態天鵝濕地池塘小鎮、修道院和城堡空間分布圖大地農業景觀河谷空間形態河谷修道院形態位于觀景點的山間城堡2、葡萄6、酒孕育之谷法國羅納河谷生態:壯麗的大地景觀業態:規模化的葡萄種植和薰衣草種植文態:享譽世界的酒莊文化和教堂文化形態:沿山腳地帶以小鎮、小村為主;教堂和莊園主要分布在山腰地帶;城堡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凸岸,占據主要制高點;沿岸道路:一條沿河谷分布,一條沿山分布;小鎮人口規模0.8-1.2萬人,小鎮布局道路單側,并保持適當距離綠道和分布在山腳的小鎮河谷空間形態河谷形態分布在山腰的酒莊酒莊里的酒窖大地景觀河谷道路形態沿河道路沿山道路小鎮歐洲河谷要素特征臨溪河已有要素臨溪河需要提升要素臨溪河需要引進要素生態淺丘、河流、寬谷、農田水環境質量田園大地景觀、濕地景觀業態綠色田園、綠色工業綠色旅游游船、運動綠道、7、旅游設施文態古鎮、文物歷史文化保護綠色文化主題、文化設施形態川西民居村鎮風貌書院、地標歐洲河谷特點:生態:自然河谷,生態濕地,田園大地景觀業態:規模化的現代農業和景觀農業文態:獨特的河谷文化,包含修道院、城堡、酒莊等元素形態:沿山腳地帶以小鎮、小村為主,小鎮人口規模0.8-1.2萬人;教堂和莊園主要分布在山腰地帶;城堡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凸岸,占據主要制高點和觀景點;沿岸道路一條沿河谷分布,一條沿山分布,綠道貫穿山水之間;小鎮布局道路單側,并保持適當距離;對標結論:3、對標國際5A景區標準分類景區標準分類5A景區標準景區標準臨溪河谷臨溪河谷已達標已達標臨溪河谷未達標臨溪河谷未達標生態環境生態環境空8、氣質量達國家一級標準噪聲指標達國標一類標準地表水質量達國標規定水體質量較低綠化覆蓋率達80%以上資源特色資源特色資源具有極高歷史、文化、科學價值,或其中一類價值具世界意義歷史文化資源分布散亂,價值不高植物種類比較豐富,具有珍稀植物;經濟林比例過高,森林景觀化水平不高有大量珍稀物種,或景觀異常奇特,或有世界級資源實體生物多樣性不足文化特色文化特色世界知名,主題鮮明;文化資源品相不高,主題不夠鮮明特色突出,獨創性強;文化特色不夠突出景觀生態、文物古建保護;空間特色空間特色旅游景區與周邊環境設有隔離帶或緩沖區;隔離帶或緩沖區不明確旅游景區周邊形成優美的天際輪廓線;天際輪廓線不明確建筑選址不破壞景觀,9、主體建筑風格特色,效果突出;農房夾道建設區內單體建筑風格協調,建筑體量適度,外觀與景觀相協調;農房缺乏風貌建筑物周邊形成相應緩沖區,觀景效果良好;功能性建筑選址要隱蔽或外觀美化緩沖區不明確旅游交通旅游交通自備停車場地;未建設自備停車場地游道或線路設置合理,線路設置形成環線,觀賞面大;未建設游道或線路抵達公路為一級公路,公交通達服務設施服務設施游客中心;醫療服務;購物場所;未建設游客中心;醫療服務;購物場所管線設施、區內輸電、通訊線路采用地下隱蔽方式;管線設施、區內輸電、通訊線路仍架空4、對標5A景區臨溪河谷生態環境良好,山水格局獨特,現代農業基礎較好。對標國際要求,臨溪河谷仍面臨資源匱乏,特色10、缺乏。臨溪河谷良好生態環境轉換為發展優勢的基本策略是:發展綠色產業挖掘生態資源重塑景觀特色創新文化主題5、總體判斷三 功能定位田園臨溪,綠色河谷田園臨溪,綠色河谷按照蒲江縣特色化、追趕型發展方式實現現代化、國際化目標的要求,結合臨溪河谷實際,以綠色生態為核心理念,提出臨溪河谷總體定位:總體定位生態谷生態谷-產業谷產業谷-景觀谷景觀谷-文化谷文化谷-打牢臨溪河自然生態本底,營山理水,挖掘生態資源,構建河谷綠色生態基礎設施。大力發展有機生態農業,依托本地資源優勢,接二聯三,建設世界級綠色產業基地,發展河谷型田園休閑旅游。借鑒國際經驗,采用“小規模、組團式、生態化”的建設模式,打造田園相連、山水相依11、城景相融的河谷風景走廊。以文化內涵提升發展品質,盤活文化資源,彰顯河谷綠色生態田園文化。功能目標四總體結構以景觀性規模化的有機農業為本底,構建“五湖四島三灘九堤,一城四鎮二十村,一廊一區十二景”郭河壩張壩泉灘但扁扁大碑寺孫河壩復興堡張祠堂劉河心廟樂寺九曲彭河白馬老松華壽安城區甘溪鎮大塘鎮復興莊園復興鎮西來新鎮西來老鎮李壩金鵝寺兩河口高山三儀藕花橋湖湖湖湖湖島島島島灘灘灘書院文化廊古鎮文化區郭河壩張壩泉灘李壩但扁扁金鵝寺孫河壩復興堡兩河口張祠堂劉河心廟樂寺高山三儀九曲彭河藕花橋白馬老松華大碑寺壽安城復興新鎮西來新鎮西來老鎮復興老鎮大塘老鎮甘溪老鎮壽安湖壽安灘西來島復興島大塘島甘溪島西來湖復興湖12、大塘湖甘溪湖復興灘西來灘平瀾堤鎮瀾堤定瀾堤寧瀾堤安瀾堤彩瀾堤文瀾堤恬瀾堤漪瀾堤書院文化廊古鎮文化區1、繡田2、亮山3、理水4、立鎮5、優村6、景路7、鑄魂五、規劃策略獼猴桃種植50000畝茶葉種植36000畝柑橘種植9000畝柑橘種植15000畝臨溪五鎮的獼猴桃、柑橘、茶葉、雷竹種植已初具規模化現代農業格局。農業景觀缺乏季相搭配;河谷壩區仍以傳統農業為主,大地景觀破碎。作為重要的農產品,獼猴桃的景觀生態化水平不高。現狀情況和問題雷竹種植5000畝農業的景觀化水平制約了生態農業向鄉村旅游業的聯動發展。1、建設集生產、景觀、生態等功能為一體的成片化、集中化、現代化大美田園。從臨溪河岸線至大、小五面13、山腳種植觀賞性作物,形成最多5段有機景觀農業發展帶。每個種植帶長度5-7公里;為達到良好景觀效果,作物高度在20-90cm之間;為保證季相變化,觀賞性作物采取間作式,平均每200-400米形成作物帶。作物帶的觀賞期應四季均勻,保證一年四季都有觀賞性。36000畝畝9000畝畝6000畝畝6000畝畝6000畝畝2、調整大小五面山農業結構,發展規模化、景觀化的生態有機現代農業。保護大小五面山林地,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利用丘陵地形,提升農林一體化的景觀水平。竹總計總計28000畝畝茶總計總計32000畝畝茶林竹一體化林茶一體化林茶一體化2、調整大小五面山農業結構,發展規模化、景觀化的生態有機現代農業14、。保護大小五面山林地,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利用丘陵地形,提升農林一體化的景觀水平。獼猴桃總計總計100000畝畝獼猴桃林果一體化林果一體化林果一體化2、調整大小五面山農業結構,發展規模化、景觀化的生態有機現代農業。保護大小五面山林地,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利用丘陵地形,提升農林一體化的景觀水平。林糧一體化果草一體化林草一體化3、依托有機現代農業和壽安工業基礎,接二連三,發展綠色印務、農產品加工和鄉村旅游業。濕地農莊獼猴桃采摘園獼猴桃酒釀造茶葉采摘園茶葉炒制柑橘采摘田園農舍鱘魚美食購物長廊綠色印務農產品加工和鄉村旅游業有機現代農業1、繡田2、亮山3、理水4、立鎮5、優村6、景路7、鑄魂現狀情況和問題高15、差不大,山脊平緩;森林1988.3公頃,經濟林3527.1公頃,林地覆蓋率為21.4%。經濟林比例過高,林地景觀化水平不高;沿大小五面山山麓林相單一;山體景觀缺乏層次感、節奏感。依托農業產業特色,構建自然生態、景觀多樣的沿山風景線。大、小五面山麓應結合退耕還林,進行植被林相的景觀化改造,充分體現竹、茶等生態農業的多樣化特色景觀,形成沿山生態風景線,總長度72.6公里。果林段:4.2公里茶林段:5.8公里果林段:5.5公里彩林段:24.7公里竹林段:3.8公里茶林段:5.2公里彩林段:23.4公里新疆伊犁杏花溝1、繡田2、亮山3、理水4、立鎮5、優村6、鑄魂7、景路河流蜿蜒曲折,多灘、濕地、分叉16、,生態價值較高,河道平均比降3.76。逐級攔河,攔水壩24座,引水河堰17道,水體景觀單一。流量季節變化大,河口流量6.63m3/s,洪峰流量超過1000m3/s。主要受面源污染,出境斷面水質基本為類。分團結堰,引水流量5m3/s,有效灌溉面積9萬畝,分紙房堰,引水流量3 m3/s,有效灌溉面積1.2萬畝。水量、洪水、水質和水景是制約河谷旅游發展的重要因素。現狀情況及問題五湖五湖、四島四島、三灘三灘、九堤九堤壽安湖壽安灘西來島復興島大塘島甘溪島西來湖復興湖大塘湖甘溪湖復興灘西來灘水系生態總體結構四川大學工程設計研究院結論:“五湖四島三灘九堤”基本具備可行性,無重大制約因素。宋河壩李壩谷壩孫河壩17、茅草碾賴河壩徐堰黃河壩松華0.38km20.39km20.67km20.69km21.04km2西來壽安復興大塘甘溪共規劃濕地湖泊3.17km2。建設能夠改善水質,防洪滯洪,山水相連,景觀多樣的湖泊濕地群。溪塘蕩潭湖坡度低于0.2%的的區段相對高差分析591m625m603m569m601m559m566m523m五湖四川大學工程設計研究院結論:人工湖取用水量不會給河道生態帶來較大影響,基本不會影響下游其他用水需求,亦能滿足河道環境用水,湖泊建設可行。0.48km20.09km20.50km20.92km2人工水系分析河谷內聚性分析1100m1300m1500m1600m共規劃綠島2km2。四18、島依托借水還水的分水渠道,構建安全、獨立、多樣的河心休閑綠島。四川大學工程設計研究院結論:建設不要侵占河道,臨河岸宜做好防護措施。H599.45m甘溪島大塘島H582.15m復興島H544.15m西來島H499.95m0.53km20.28km20.40km2依托自然河流灘涂,建設便捷可達、開敞親水,適合戶外活動的濱水河灘。河流自然灘涂分析共規劃濱水河灘 1.21km2。三灘四川大學工程設計研究院結論:“三灘”的建設不要侵占河道,臨河岸宜做好防護措施。宋河壩肖巷子李壩唐扁扁谷壩孫河壩石墩子涼亭子茅草碾半節碾周大碾羅水碾黃堰口李水碾賴河壩彎灘白馬池徐堰徐家壩劉河心黃河壩松華袁河壩拆除15座改造919、座就地取材,采用自然生態的方式,改造形成集分水、泄洪、交通為一體的景觀堤壩。九堤典型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月平均水深0.050.030.040.150.150.850.980.670.350.550.100.030.58 枯季水深0.030.15m,汛期水深0.350.98m,年平均水深0.58m。臨溪河蜿蜒曲折,彎曲半徑多為40100m,僅能滿足小型船艇通行,以4人以下小游船和竹筏通行為主,考慮通航水深至少為1.0m,臨溪河自身的特點,不能滿足全線通航要求。結合“九堤”的修建,在汛期最大流量下(7月份)壩前回水長度為470m,壩前水深為1.81m,回水末端20、水深為0.98m,因此臨溪河在汛期僅能實現壩前470m的通航區域;枯水期僅能實現壩前150m的通航區域。結合“五湖”的修建,濕地水深0.57.2m,水深大于1.0m部分可以行船。河道不通航,湖區水深大于1.0m區域可設游船,以4人以下小游船和竹筏通行為主。關于通航1、繡田2、亮山3、理水4、立鎮5、優村6、鑄魂7、景路復興場鎮西來古鎮大塘鎮甘溪鎮壽安老城現狀情況和問題問題策略1、夾道發展,空間無特色壽安鎮區、松華社區、敦厚社區、復興場鎮均為夾壽臥路建設發展而成。大塘鎮區和甘溪鎮區夾318國道形成。2、缺乏產業支撐除西來古鎮、壽安重點鎮外,其余幾個鎮均缺乏足夠的產業支撐。3、發展空間受限西來古鎮21、受空間發展所限,呈現夾壽臥路發展的趨勢,不利于古鎮風貌的保護。控舊鎮,立新鎮壽安老城大塘鎮甘溪鎮復興場鎮西來古鎮松華場舊址殘城址318國道壽臥路現狀沿大五面山有臨溪古縣城址和松華場舊址。壽安、甘溪、大塘、復興、西來五個場鎮均夾道形成。立新鎮西來鎮壽安城復興鎮壽安:按照擁江擁湖,城景一體的原則,建設產城一體的山水組團新城。西來、復興:按照依山面水,交通便捷的原則,新建組團化的生態特色小鎮。新城鎮規劃總人口6.5萬人。規劃面積規劃人口0.50km0.50km2 20.63萬人規劃面積規劃人口0.70km0.70km2 20.88萬人規劃面積規劃人口5.00km5.00km2 25.00萬人壽臥路壽22、臥路成蒲客專106省道視線廊道山界面水界面視線關鍵點視線廊道山界面水界面視線關鍵點視線廊道山界面水界面視線關鍵點殘城址以綠色生態工業為主導的山水生態新城。獼猴桃觀光、體驗旅游小鎮。以禪茶修身、休閑度假旅游小鎮。西來鎮立新鎮1、高程分析2、坡度分析3、坡向分析西來新鎮選址用地位于大五面山南坡,總體地形為北高南低。最大高程點為565米,最小高程點為523米,高差為42米,具有山地小鎮的建設基礎。選址用地北側區域坡較平緩,坡度不超過5%;南側區域坡度稍大,為5%-10%,均滿足建設需求。選址用地大部分為南向坡、東南坡和西南坡,基本無北坡用地,建設條件較好。西來鎮立新鎮成蒲客專殘城址視線景觀分析組團風23、貌引導臨水風貌組團依山風貌組團麓山風貌組團沿路眺望點沿路眺望點沿水眺望點沿水眺望點西來新鎮西來老鎮西南向鳥瞰圖東南向鳥瞰圖西來老鎮西來新鎮西來新鎮西來老鎮殘城址規劃濕地規劃濕地臨溪河臨溪河控舊鎮甘溪鎮大塘鎮復興鎮西來鎮甘溪、大塘、復興老鎮區要控制好現有建設邊界,優化存量,提升形象,完善管理和公共服務配套,通過與特色新鎮和特色新村的聯動來尋求發展動力。壽臥路壽臥路鎮區面積鎮區人口0.92km0.92km2 20.87萬人鎮區面積鎮區人口0.4km0.4km2 20.44萬人鎮區面積鎮區人口0.3km0.3km2 20.26萬人鎮區面積鎮區人口1.08km1.08km2 20.37萬人復興鎮甘溪鎮24、大塘鎮西來鎮成雅客專西來老鎮要保護歷史文化古鎮,控制規模和建設邊界,向新鎮疏解部分人口;提升業態,優化布局,完善配套,體現古鎮文化。控制區總人口2萬人。、旅游城鎮服務設施設置一覽表設施類型設施項目壽安復興西來鎮旅行非機動交通綠道、步道綠道、步道綠道、步道機動車船車站、公交站車站、公交站車站、公交站火車站輕軌站點-輕軌站點游覽導游設施游客中心、標示、公告牌游客中心、標示、公告牌游客中心、標示、公告牌休憩庇護集散點集散點集散點環境衛生公廁、廢棄物箱、垃圾站公廁、廢棄物箱、垃圾站公廁、廢棄物箱、垃圾站公安設施派出所、小型消防站派出所、小型消防站派出所、小型消防站飲食餐飲街高端餐館、餐館、快餐、小吃餐25、館、快餐、小吃餐館、快餐、小吃特色飲食店特色餐館特色餐館特色餐館住宿高級旅館五星級酒店四星級酒店四星級酒店中級旅館商務酒店經濟酒店經濟酒店一般旅館-星級農家樂星級農家樂購物商業中心綜合商場商業步行街商業步行街銀行、金融銀行、儲蓄所儲蓄所儲蓄所商店中型超市小型超市小型超市娛樂文博展覽文化中心、展覽館小型博物館小型博物館藝術表演影劇院、音樂廳表演場表演場游戲娛樂游樂場、俱樂部、活動中心文化活動站文化活動站保健醫院綜合醫院衛生院衛生院門診所衛生服務中心-注:部分新鎮旅游配套設施可與舊鎮結合,其他公共服務設施按照成都市小城鎮規劃技術導則執行1、繡田2、亮山3、理水4、立鎮5、優村6、景路7、鑄魂現狀情26、況和問題現狀問題現狀村落和新建聚居點過于集中于河谷內,環境壓力較大。現狀村落和新建聚居點與山水資源融合不足,部分呈行列式布局模式,缺乏空間特色。現狀產業以一產為主,缺少對二、三產的帶動,特別是缺乏鄉村旅游業。現有聚居點28個,其中規模較大的(面積超過1公頃)14個,其中多達9個分布于河谷內。依托壽臥路集中發展,夾道建設特征明顯。聚居點沿大小五面山形成連續的河谷林盤帶。發展策略依山而居,臨水而游依山而居,臨水而游構建具有產業支撐、融合山水自然、共享基礎設施,并能產生良好景觀效果的特色村落格局。選址原則依托資源結合生態建設,支撐旅游服務依托林盤結合現有保護林盤選址依托交通選擇河谷主要沖溝的開口處,27、河谷與山區的門戶視距節奏依據行車速度(以40Km/h計),特色村間距控制在1.5-2公里。景觀視線以水流、山勢的轉折處作為重點;距離主要道路原則不小于200米。布局模式優村西來視線廊道山界面水界面視線關鍵點編號特色村名稱規劃面積(公頃)規劃人口依托產業類型14 藕花橋5.6560 柑橘提升15白馬7.4740獼猴桃提升16 兩河口8.1810獼猴桃新建17 張祠堂7.5750獼猴桃新建18 劉河心5.8580獼猴桃新建基本信息特色化建設模式特色村名稱依托資源建設模式藕花橋山、溪依山、曲溪白馬山依山兩河口山、溪依山、曲溪張祠堂山、島依山、曲溪劉河心山、溪依山、曲溪優村西來白馬藕花橋兩河口劉河心張28、祠堂1、高程分析2、坡度分析3、坡向分析白馬藕花橋兩河口劉河心張祠堂白馬藕花橋兩河口劉河心張祠堂優村西來藕花橋:依山、曲溪、觀濕白馬:依山、觀河、觀鎮兩河口:依山、曲溪、觀河張祠堂:依山、曲溪、觀島劉河心:依山、臨水、觀島臨溪河臨臨溪溪河河河溪臨規劃濕地規劃島嶼規劃島嶼臨溪河西來老鎮殘城址壽臥路壽臥路路臥壽敦厚社區西來老鎮優村甘溪視線廊道山界面水界面視線關鍵點編號特色村名稱規劃面積(公頃)規劃人口依托產業類型1郭河壩4.5450竹新建2張壩5.5550茶新建3泉灘7.8780茶新建基本信息特色化建設模式特色村名稱依托資源建設模式郭河壩山、島依山、曲溪、臨水張壩山、島依山、曲溪、臨水泉灘濕地、河29、依山、曲溪、渡濕優村大塘視線廊道山界面水界面視線關鍵點編號特色村名稱規劃面積(公頃)規劃人口 依托產業類型4但扁扁6.4640茶新建5高山2.8280茶提升6李壩5.3530茶新建7大碑寺4.4440茶新建8金鵝寺5.2520獼猴桃新建基本信息特色化建設模式特色村名稱依托資源建設模式但扁扁山依山、曲溪高山山、田依山、亮田李壩山、濕地依山、曲溪、渡濕大碑寺山、濕地依山、曲溪金鵝寺山、河依山、臨水優村復興視線廊道山界面水界面視線關鍵點編號特色村名稱規劃面積(公頃)規劃人口依托產業類型9孫河壩4.5450獼猴桃 新建10復興堡6.6660獼猴桃 新建11三儀3.4340獼猴桃 提升12彭河4.24230、0獼猴桃 提升13九曲3.8380獼猴桃 提升基本信息特色化建設模式特色村名稱依托資源建設模式孫河壩河、濕地臨水、渡濕復興堡山、溪攬云三儀河、島臨水彭河山、溪依山、曲溪九曲山、溪依山、曲溪優村壽安視線廊道山界面水界面視線關鍵點編號特色村名稱規劃面積(公頃)規劃人口依托產業 類型19老松華12.31230柑橘提升20廟樂寺5.3530柑橘新建基本信息特色化建設模式特色村名稱依托資源建設模式老松華山、溪、田依山、曲溪廟樂寺山、溪、田依山、曲溪郭河壩張壩泉灘李壩但扁扁大碑寺金鵝寺孫河壩復興堡兩河口張祠堂劉河心廟樂寺高山三儀九曲彭河藕花橋白馬老松華龍泉中心村新民中心村東岳聚居點八角井村張碥聚居點八角井31、村響水洞聚居點五里聚居點官塘聚居點陳壩小區柳溪小區李營聚居點銅鼓移民點藕花聚居點兩河聚居點馬湖聚居點大槽聚居點敦厚聚居點松華聚居點建華聚居點特色村總體布局規劃類型名稱規劃面積(公頃)規劃人口(戶)新建郭河壩4.5120張壩5.5150泉灘7.8220但扁扁6.4180李壩5.3150大碑寺4.4120金鵝寺5.2150孫河壩4.5130復興堡6.6190兩河口8.1230張祠堂7.5210劉河心5.8160廟樂寺5.3150提升高山2.880三儀3.4100彭河4.2120九曲3.8100藕花橋5.6160白馬7.4200老松華12.3350類型名稱規劃面積(公頃)規劃人口(戶)保留整治龍泉中32、心村3.6100新民中心村0.620東岳聚居點0.310東岳聚居點0.210官塘聚居點0.515五里聚居點0.620陳壩小區1.750雙石小區0.925八角井村張碥聚居點0.720八角井村響水洞聚居點0.720柳溪小區3.4100李營聚居點2.980銅鼓移民點0.820藕花聚居點6.9200兩河聚居點0.820石橋聚居點1.130馬湖聚居點0.620大槽聚居點0.410建華聚居點0.825新松華社區431200敦厚社區18500規劃特色村20個,其中,新建13個,依托原有提升7個。規劃人口11640。保留整治原有聚居點共21個,規劃人口8850。農村人口集中度達到70%,聚居人口約2萬。設施類33、型設施項目內容旅行非機動交通綠道、步道、竹筏、碼頭機動車船公交站、停車場、非機動車租賃游覽環境衛生廢棄物箱、公廁安全設施警務室導游小品標示、公告牌、解說圖片休憩庇護風雨亭、避難屋飲食特色飲食店快餐、小吃、野餐燒烤點飲食點流動飲料點住宿中級旅館-一般旅館客棧簡易旅宿點汽車營地、野營點購物商店商業步行街、旅游商店商攤集市墟場特色農貿集市小賣部、商亭便民店娛樂藝術表演居民健身廣場保健衛生站旅游村服務設施設置一覽表注:其他公共服務設施按照成都市新農村規劃建設技術導則執行人工環境與自然生態環境的相互融合是特色鎮村建設的首要目標,按照其空間關系,可以將建筑特色化空間分為濱水建筑、山地建筑和沿道路建筑三類。34、以“融合自然山水”為理念,提煉出人工環境與自然生態環境契合的多種特色化空間形態模式,包括依山、麓山、攬云、臨水、曲溪、渡濕、亮田等等。建設類別建設位置建設模式山地建筑山腳依山山腰麓山山頂攬云建設類別建設位置建設模式濱水建筑河道臨水溪流曲溪濕地渡濕建設類別建設模式沿路建筑亮田特色村建設控制引導依山:建筑修筑在臨溪河谷兩側平坦區域,靠近較為陡峭的山腳線,采用高勒腳的山地建筑形式以順應山地地貌。建設引導要求:1.條件河谷兩側平壩與山體交界處,宅前為平壩,坡度為0-5%,宅后為山體,坡度為5-20%。2.形式建筑緊貼山腳線而布局,以四合或三合院落為主,建筑群落面向河谷內側開敞。宅前種植低矮灌木,宅后為35、高大喬木作為背景。以簇團式依山布局,避免沿山腳線一帶建筑過于連續。3.功能谷、田、宅、山、樹渾然一體,宜居住,休閑。特色村建設控制引導建筑修筑在坡度較緩的山坡區域,采用錯層、筑臺、跌落等山地建筑形式。剖面示意圖建設引導要求:1.條件位于河谷兩側山坡上,山勢較為平緩,坡度為0-5%。坡地經加固整治,滿足地質安全要求。2.形式為新、老鎮區以及新建莊園聚落,依山就勢,層層跌落,營造景觀特色鮮明的山地城鎮景觀。宅前靠谷一側種植花灌木和少量低矮植物,宅后靠山一側種植大量高大常綠喬木,綠樹掩映,錯落有致。建筑屋頂宜采用坡屋頂,且色彩要與山體協調。3.功能山、花、宅、林渾然一體,宜居住,休閑。麓山特色村建設36、控制引導攬云:建筑修筑在山頂制高點以及山脊上景觀較為突出的位置,采用特色化的建筑形式如塔、寺、寨,強化山脊景觀輪廓線。剖面示意圖建設引導要求:1.條件位于河谷兩側山頂制高點,山勢較為陡峭處,坡度為20%以上。同時,此建設模式也適用于河谷轉折視線焦點處。2.形式建筑宜采用坡屋頂或尖頂式,以特色化的建筑形式,突出景觀性。建筑前后不宜有高大喬木遮擋頂部,樹冠高度不超過建筑高度的二分之一。3.功能山、塔、寺、寨、林渾然一體,宜觀景,休閑。特色村建設控制引導沿臨溪河兩岸的現狀老鎮和社區宜進行立面、屋頂整治,打造景觀豐富、親水宜人的臨水街區。剖面示意圖建設引導要求:1.條件水體平緩,水深1米以上,河寬3037、-50米。岸線經加固整治,滿足防洪要求。2.形式旅游休閑設施正面直接臨水岸線布局,沿河步行通道貫通,穿插小型公共空間。建筑采用坡屋頂,屋頂高度不超過岸邊高大喬木樹冠的三分之二。3.功能宅、水、岸、樹、影渾然一體,宜觀景,休閑。臨水特色村建設控制引導大、小五面山上有大量支系溪流,從山上蜿蜒流入臨溪河。沿溪流山澗打造曲溪村落,營造特色化的溪邊聚落。剖面示意圖建設引導要求:1.條件溪流山澗區域,水體較為湍急,水深1米以下,河寬3-5米。岸線保留自然狀態,滿足一定的防洪要求。2.形式宅院環抱溪流而布局,建筑宜退溪流5米以外布局,避免山洪危險。緊鄰岸線布局公共步行道、親水平臺等小型公共空間。建筑采用坡屋38、頂,臨溪流一側有觀景庭院空間。3.功能宅、花、溪、岸、樹、影渾然一體,宜居住,休閑。曲溪特色村建設控制引導沿臨溪河規劃濕地河段和濕地島嶼,布局濕地游賞聚落。建設引導要求:剖面示意圖1.條件臨濕地河段和濕地島嶼,水體較為平緩處布局,濕地水面和岸線保留自然狀態。2.形式建筑臨濕地河岸或直接架空于濕地上布局,以木質棧道聯系濕地建筑群落和觀景平臺。建筑采用坡屋頂,以生態化建筑材料。建筑周圍種植蘆葦等濕地水生植物,體現與自然相融合的理念。3.功能宅、水、濕地、岸、棧道渾然一體,宜觀景,休閑。渡濕特色村建設控制引導穿過規劃區的主要交通性道路,兩側應以開敞的大地景觀為主,體現田園化景觀特征。1.條件控制穿越39、規劃區的主要交通干道兩側建設,避免夾道建設方式。2.形式以快速通過時行車的視域判斷,400米范圍內的景物為近景,因此控制道路兩側各400米為視線緩沖區域。避免道路兩側建筑連片夾道建設,保證至少一側為開敞景觀面,以低矮田園、花卉景觀為主。3.功能展現舒適宜人的大地景觀,宜行,宜觀景。建設引導要求:亮田特色村建設控制引導1、繡田2、亮山3、理水4、立鎮5、優村6、景路7、鑄魂關于壽臥路壽臥公路建于60年代,在臨溪河流域范圍內長23公里道路兩側種植水杉防護林帶道路兩側未完全硬化道路兩側鎮村夾道建設量過大壽臥路作為貫通河谷的主要道路,以過境交通為主,道路線形過于平直,視線被遮擋,路兩側景觀功能差,缺乏40、旅游觀光性和體驗性。紅線寬度:13米路肩:2米選擇臨溪河沿線建設量較小的區域,新建旅游性體驗性道路。松華敦厚西來復興318國道梅爾克克雷姆斯路網結構沿瓦豪河谷兩岸,形成兩條親水性主游道,線型順應河流走向,串聯河谷兩岸城鎮、莊園、城堡。在山區形成網絡化山地主游道,線型順應山丘起伏,變化豐富,串聯山區內的莊園、村落。由主游道放射形成若干支游道,串聯村落。道路景觀道路兩側以開敞的景觀為主。結合道路轉折處布局彩林。在道路經過城鎮、村落時,道路對景處形成景觀關鍵點,往往布局城堡、教堂、莊園等有特色的建筑。少有夾道現象,城鎮建設一般在道路一側,且后退道路一定距離。主游道次游道1.主游道與河流交匯處形成城鎮41、2.村落位于主游道與次游道交匯處3.次游道串聯分散的居民點路面形式主游道為雙車道形式,寬度為6-8米次游道為單車道,寬度為3-5米教堂村落彩林彩林彩林案例借鑒瓦豪河谷道路主游道次游道次游道次游道克雷姆斯游覽體驗交通:“一主、一次、七支”平壩田園段:10.4公里山地田園段:22.3公里河谷田園段:1.4公里山地田園段:4.7公里河谷田園段:8.2公里一主:沿大小五面山結合現有鄉村道,規劃綠色田園景觀道路,串聯山地、河谷、湖、灘、島、文化、新村、新鎮。主要功能為觀光、游覽體驗、農村服務,雙向車道,長50公里,路面寬度7米,制高點設觀景平臺。一次:壽臥路,主要功能為交通、農村服務、觀光;七支:依托原42、有鄉道,由景觀主線延伸7條支線。觀景點慢行綠道“多網循環,濱水暢通”多網循環:規劃壽安綠道、西來綠道、復興綠道、甘塘綠道四個綠道網絡。展示城、鎮、村、山、湖、灘、島、園、產業、歷史。濱水暢通:沿河谷設置主要濱河綠道,串聯濕地、灘、島,將4個綠道網絡聯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快速到達交通“兩高、三快、兩軌、兩樞紐”兩高:成雅高速、第三繞城三快:新省道106、成新蒲快速路,國道318軌道交通:成雅客專、成蒲快鐵交通樞紐:壽安鎮和西來鎮。建立集快速通達、景觀體驗、服務鄉村為一體的綜合交通體系。1、繡田2、亮山3、理水4、立鎮5、優村6、景路7、鑄魂文物古跡多摩崖造像和石刻,均為縣級文物。西來為省級歷史文化43、名鎮。除西來古鎮,其他文物多分布在山地。古臨溪縣城遺址位于大五面山南坡。文風塔古臨溪縣城八個池遺址西來古鎮金剛經碑及石刻尹尚義墓清代石橋古石山煉鐵遺址祗園寺石刻何汪氏節孝坊何李氏碑記宋塔五會祠石刻五會祠石刻三圣祠鳳全碑記觀音寺摩崖造像及石刻白巖寺摩崖造像邱沖口村漢代磚室墓戴祠堂石馬溝摩崖造像雞公樹山摩崖造像高峰山石窟與石刻九仙山風景區金鵝山石刻八角井村煉鐵遺址宋沙壩清代古墓群新場鎮新場鎮20082008上里鎮上里鎮江口鎮江口鎮歷史文化主要散布于山丘田園之間,文化資源能級不高,主題不夠鮮明。文化資源現狀和問題“湖、湘、江、浙之士,不遠千里,負笈從學”宋史“士爭負笈從之,由是蜀人盡知義理之學”清光44、緒蒲江縣志魏了翁傳。(魏公)祠內殘存木制匾額理學名臣、學冠全川兩塊蒲江縣志文物古跡.文化淵源千年不息的書院文化鶴山書院是我國著名書院之一,公元1210年由南宋著名理學家魏了翁創辦,距今800年歷史,培養了大批人才,被譽為“東方劍橋”。明清時期,蒲江繼承了魏了翁開創的蜀學大業,興辦書院,弘揚理學。臨溪河流域文風日臻,成為當時西南地區的文化熱土。西來俗稱“翰墨古鎮”,現存文峰塔、惜字宮等遺跡。文峰塔魏了翁書院文化的傳承和利用書院是對現行教育模式的一種有益補充。書院教育能打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史哲,同時融匯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香港中文大學是實行書院制的大學。復旦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開始恢復傳統的書院45、制1984年中國文化書院吸納了大批海內外學者加盟,與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社科院等建立合作機制,集中名家講學,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符號,書院建筑一般比較考究,選址多位于風景秀麗的場所。可成為高端產業的空間載體。文化主題了翁故里 書院之鄉河谷空間意向歷史人文資源書院文化本底臨溪主題文化傳統田園農耕文化雅致含蓄靜謐閑適高深翰墨古鎮惜字宮文峰塔煉鐵遺址(卓文君之父)尹尚義墓(舉人)了翁衣冠墓石刻碑文漁樵耕讀文態展示體系一廊一區十二景書院文化廊:書院文化長廊古鎮文化區:古鎮文化展示區十二景:文化展示景點書院文化廊1、壽安書院2、復興書院3、西來書院4、古石山煉鐵遺址5、尹尚義墓6、清代石橋7、八角井煉鐵遺址8、祗園石刻9、金鵝山石刻10、宋塔11、清代古墓12、摩崖造像古鎮文化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