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西部海綿城市專項規劃案例.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6084
2024-10-10
12頁
944.86KB
1、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區海綿城市示范區建設規劃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區海綿城市示范區建設規劃案例案例 作者:北京清控環境研究院 馬洪濤、周丹、朱玉璽等 一一、規劃規劃總論總論(1)規劃背景 為了落實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順利推進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需要開展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區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示范區建設規劃 的編制工作,明確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示范區的范圍,建設的總體目標和具體建設指標,分解落實并明確各地塊的改造和建設要求,明確海綿城市相關設施的布局、規模和建設要求,從而指導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區海綿城市示范區未來的建設,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充分落到實處。(2)示范區范圍 示范區位于珠海西部中心城區東2、南部,規劃范圍為東至磨刀門水道,西至機場北路,北至幸福河,南至中心河,規劃范圍總面積 31.9 平方公里。示范區位于西部中心城區的核心區域,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優勢明顯。示范區包括了西部中心城區三個啟動區的兩個:中心片區和金灣片區,是近期重點建設區域。選擇此區域進行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符合西部中心城區整體的發展規劃,利于西部中心城區建設“生態宜居新城示范區”的目標,同時可以為西部中心城區其他區域的建設起到示范作用。表 1 規劃范圍用地一覽表 序號 代碼 用地名稱 用地面積(km2)所占比例 1 R 居住用地 9.3 29.1%2 A 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 3.9 12.2%3 B 商業服務業設施3、用地 2.1 6.7%4 G 綠地 7.8 24.5%5 M 工業用地 0.4 1.3%6 U 公用設施用地 0.2 0.7%7 S 交通設施用地 4.2 13%8 E 水域 4.0 12.5%合計 31.9 100%圖 1 規劃范圍圖(3)規劃編制目的 以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區海綿城市示范區現狀問題為導向,編制規劃方案,分別就水生態恢復、水安全保障、水環境改善、水資源利用等現有問題提出系統解決方案,明確需要開展的各類工程項目以及各地塊規劃控制指標。同時,提出了示范區內需要改造的道路、公園、小區、廣場等具體改造指標和改造技術要求,有效指導具體工程開展。通過規劃明確整體工程量,為下階段 PPP 建設4、提供基礎。最后提出規劃管控的整體制度和要求,為規劃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礎。二二、問題問題與需求與需求分析分析 本節根據城市基本情況和實地調研資料,從水生態、水安全、水環境、水資源和水文化 5 個方面分析示范區建設條件和現存的問題,并對西部中心城區的需求進行分析,提出海綿城市建設的重點方向。(1)水生態方面 徑流控制率較低:在傳統開發模式下,示范區內徑流控制率為 34%,控制降雨量 11.25mm,距離 70%的徑流控制率目標相差較大,各地塊均無法滿足。在城市化背景下生態系統脆弱:隨著西部中心城區的開發建設,原有的生態格局被打破,新的生態格局尚未形成體系,導致生態系統脆弱、生態功能無法發揮等問題5、。(2)水安全方面 城市內澇問題:現狀雨水系統不完善,部分水閘、泵站、管線標準偏低,同時,由于氣象條件的影響,暴雨多發,降雨集中,多發于每年汛期。受高潮水位頂托,排水受阻,容易積澇成災。防洪系統問題:現狀外江堤圍設防標準均為 50 年一遇,部分堤段(如井岸上段、乾務堤段)尚未達到 50 年一遇設防標準,有待加固達標。規劃范圍內排洪渠多為土渠,普遍存在建設標準低,渠底坡降較緩、抗沖刷力低等問題,局部存在淤積、坍塌現象。(3)水環境方面 現狀污水系統不完善:示范區內沒有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統,污水處理率未達到規劃要求,同時初期雨水徑流污染控制方面的措施還處于空白。污染物排放量過大,地表水環境容量占入河6、污染物總量的比例僅為COD31.4%,氨氮 34.5%,SS 36.6%,TP42.3%。(4)水資源方面 咸潮影響供水安全:西部中心城區目前的原水水源主要取自磨刀門和黃楊河水道。近年來,枯水期珠江上游來水持續不足,咸潮上溯日益嚴重,連續影響各取水口時間漸長。非傳統水資源利用尚未展開:非傳統水資源利用在西部新城水源規劃中未受到重視,新城未規劃再生水利用管線和雨水集蓄利用設施,未能發揮其作為河道旱季補水、綠化澆灌、道路清洗的補充水源的作用。(5)水文化方面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建設布局發生重大改變,傳統水文化載體的保護和文化內涵的挖掘工作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保護珠海水文化遺產,建設珠7、海水文化載體,豐富水文化載體多樣性,在新時期將珠海特色水文化發揚光大,重塑美好水城形象,提升城市整體品位和品質已經刻不容緩。三三、規劃目標規劃目標 以城市建設和生態保護為核心,轉變城市發展觀念,從西部中心城區長期發展和戰略高度出發,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的全過程,全面提升西部中心城區的水生態、水安全、水環境、水資源、水文化水平,在城市尺度上構建“山水林田湖”一體化的“生命共同體”,構建漂浮在海上的城市海綿體。根據國務院文件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的 海綿城市建設績效評價與考核辦法(試行),結合示范區實際問題和需求,選取 6 大類共 18 項建設指標,并確定規劃目標。表 3-1 8、海綿城市建設分類目標表 類別 指標 單位 現狀 近期目標 遠期目標 年徑流總量控制率%34 60 70 生態岸線恢復%14 75 95 城市熱島效應 緩解 明顯緩解 水面率%4.2 6.5 7 水生態 降水滯蓄率%3.5 3.7 內澇標準 A 20 30 防洪標準 A 低于 50 70 100 水安全 城市暴雨內澇防治 27 處積水點 消除 20 個 內澇積水點消除 水環地表水體水質標準 IV 類 IV 類 優于 IV 類 類別 指標 單位 現狀 近期目標 遠期目標 境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以SS 計)%0 30 50 雨水資源利用率%0 5 10 污水再生利用率%0 8 15 水資源 管網漏損9、控制%小于 15%小于 12 規劃建設管控 完成各項制度建設 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 藍線、綠線劃定與保護 完成各項制度建設 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 技術規范與標準建設 完成各項制度建設 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 投融資機制建設 完成各項制度建設 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 績效考核與獎勵機制 完成各項制度建設 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 制度建設 產業化 完成各項制度建設 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 顯示度 連片示范效應 50%以上達到要求 60%以上達到要求 四四、規劃規劃工程體系工程體系 本章針對西部中心城區的重點問題和需求,按照海綿城市建設的規劃目標,提出水生態、水安全、水環境、水資源和水文化五大工程體系,并結合四方面的系10、統工程進行綜合匯總分析,提出具體地塊指標和建設工程。(1)規劃方法 水生態工程體系 徑流控制工程:徑流控制工程利用“海綿城市總體規劃系統”構建數字化模型,分解 70%的徑流總量控制目標,將相關區域指標或目標分解到每個街區和每條城市道路,明確建筑與小區、城市綠化、城市道路和城市水系的海綿性要求和主要措施指標體系,作為城市土地開發利用的約束條件。圖 2 徑流總量控制率分布圖 圖 3 道路斷面規劃圖 水生態系統工程:以景觀生態學和生態系統服務理論為基礎,通過保護現有生態基底、打通生態廊道、建設生態節點,在示范區內構建“以現狀山水林田為基底、以河流為廊道、以公園綠地為節點”的穩定生態系統格局。圖 4 11、生態岸線規劃圖 水安全工程體系 構建管網模型對現狀排水防澇體系和規劃排水管網系統進行分析,識別內澇積水區域。采用灰色基礎設施和綠色基礎設施并用的方法,建設“源、網、匯”三級排水防澇體系,對現狀排水防澇體系進行改造提升,消除內澇積水點,全面提升示范區的水安全標準。水環境工程體系 通過污染源分析,對點源和面源污染分別提出針對性的控制策略:通過完善污水管網,加快污水處理廠建設,杜絕污水直接排放,控制點源污染物;通過布置低影響開發措施,削減 35%-45%的面源污染,最后通過布置人工濕地和河濱緩沖帶,將面源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在環境容量允許范圍內。水資源工程體系 在建筑和小區建設雨水調蓄池和雨水罐,在集中12、式綠地建設濕塘,并強化景觀水體調蓄功能,將調節和儲存收集到的雨水,回用于綠化澆灌、道路清洗或景觀水體補水,有效緩解西部中心城區可利用水資源不足的現實問題。水文化工程體系 根據西部新區文化資源分布的豐度與類型,結合示范區海綿城市建設,以水鄉文化為核心,構筑“兩區兩灣多點”的水文化保護與發展空間格局。(2)多目標體系下工程融合 通過水生態、水安全、水環境和水資源等方面的指標要求核算各個項目應采用的工程規模,實現在多目標體系下工程融合。舉例如下:珠光新城改造項目 珠光新城小區位于紅旗鎮,占地面積 31 公頃。從生態角度為降低熱島效應,綠色屋頂率應達到 10%以上;從雨水徑流控制角度為解決小區內部雨水13、匯流,控制 29mm 以上降雨,透水鋪裝率應達到 30%,下凹綠地率達到 38%,雨水滯留設施率達到 5%;從雨水資源利用角度為集蓄利用雨水,雨水調蓄利用率達到 10%;多目標融合測算后該改造項目應建設 10131m2透水鋪裝,8915m2下凹綠地,2894m2綠色屋頂,573m2 雨水花園,雨水調蓄容積 240m3。北湖公園 北湖公園位于規劃區西北角,規劃總面積 163 公頃。連接幸福河東段、幸福河西段和紅燈河,作為區域性公園為市民提供親水娛樂、教育休閑等服務,在汛期可起到調蓄洪水的作用。從雨水徑流控制角度,透水鋪裝率應達到 70%,下凹綠地率達到 50%,雨水滯留設施率達到10%;從雨水資14、源利用角度調蓄容積達到90萬m3;從污染負荷控制角度,需消納 COD 負荷 440 噸/a。多目標融合測算后該改造項目應建設透水鋪裝12公頃,下凹綠地42公頃,雨水花園 8 公頃,調蓄水體面積 60 公頃,人工濕地 18 公頃。圖 5 北湖公園工程示意圖(3)工程量匯總 在進行多目標體系下工程融合后,工程量匯總情況如下表所示。表 4-2 工程融合后工程量匯總表 分類 工程量 LID 開發措施 透水鋪裝 617.64ha,下凹綠地 293.59ha,雨水花園 58.20ha,綠色屋頂 15.91ha,景觀調蓄水體 8.49ha,植草溝 379.58ha,生物滯留設施 335.73ha。雨水管網建15、設 雨水管道 179.09 公里,其中圓管 52.95 公里,方涵 126.14 公里,拍門設施 168 座,雨水泵站共 17 座,閘門兩座。調蓄區建設 新建行泄通道 4 條,總長度為 2580m,新建人工調蓄設施 5 座,調蓄容積 12008 m3 河湖生態改造 生態岸線改造 26.3km,建設 4 個公園總面積 370 公頃,連通河道 7.7km,建設綠道 56km,生態滯留池面積 1.4 公頃。污水管網工程 新建污水管道 167.6 公里;新建污水泵站 4 座,總建設規模 7 萬 m3/d 污水廠工程 白蕉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處理能力由現狀 4 萬 m3/d 提升為 14 萬 m3/d,16、并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陽光咀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 水文化工程 結合西湖片區中心雨水公園,建設海綿城市建設與水文化宣教中心 圖 6 工程總體布局圖 五五、規劃規劃保障體系保障體系(1)海綿城市建設管控平臺 根據海綿城市建設績效評價與考核辦法(試行)的要求,構建海綿城市建設一體化信息平臺,借助在線監測技術檢驗各個項目是否達到了海綿城市規劃目標要求,監測設施的長期運行效果,及時發現運行風險及問題,及時進行有效的處理處置,支持現場運行情況的應急預警,提高設施的運行保障率;需要對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的全過程信息進行有效記錄,支持海綿城市建設全生命周期管理,為設施的建設、運行、考核提供依據,保障設施的持續運營。17、(2)海綿城市建設考核評估體系 結合住建部海綿城市建設績效評價與考核辦法,根據運行監測數據,利用統計分析、模擬分析手段,建立完善的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績效考核體系,確保有關規劃和工作目標的實現,實現“看得見,看得清,看得全”的目標。(3)海綿城市建設制度保障體系 組織管理保障 為保障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區海綿城市順利推進,需要建立專門工作機構以保證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成立海綿城市建設領導工作小組,領導海綿城市的建設工作,并由主要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同時在領導小組下成立辦公室,作為專職機構負責海綿城市試點及今后建設工作。規劃銜接保障 編制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在此基礎上對城市18、控制性詳細規劃及海綿系統相關專項規劃進行修編,使其與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銜接。城市規劃、建設等相關部門應在建設用地規劃或土地出讓、建設工程規劃、施工圖設計審查、建設項目施工、監理、竣工驗收備案等管理環節,加強對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及相關目標落實情況的管控。同時,將海綿城市建設內容納入珠海市“兩證一書”管理中。制度體系保障 制定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建設資金管理及獎懲辦法,通過資金獎補促進海綿城市試點工作開展。在不改變現有建設行政審批流程和有關單位事權的情況下,在規劃編制、土地出讓、設計審查、施工管理、竣工驗收和后期監管等環節增加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審查內容,特別是在規劃的二證一書、以及竣工19、驗收備案中加強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審查內容,實現海綿城市項目建設的全過程管理。資金籌措保障 建立完善的投融資機制,制定合理的費價政策,進一步完善城市污水處理等公用事業服務價格形成、調整和補償機制,保證社會資本的正常運營和合理收益。完善特許經營與財政補貼相關制度,項目開發建設實行特許經營,選擇有能力提供安全、優質服務的企業,授予其在限定區域的項目建設、運營與維護。建立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專項補貼和運營期缺口可行性補貼制度,建立財政補貼的成本費用審計與評價制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技術標準支撐 為保障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區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化,結合住建部要求并參考其他城市工作,制定 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導則、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建設標準圖集和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建設施工、竣工驗收技術導則。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09-04
2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