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驅動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劉桂才.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8961
2024-10-10
22頁
2.64M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智慧農業建設整體解決方案及商業計劃書合集
1、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三農”領域的IT團隊 IT界的“三農”團隊 農業農村部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信息中心 劉桂才劉桂才 20192019年年1212月月1414日日 山東山東泰安泰安 數據驅動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 目錄 1 1 2 2 3 3 深刻認識數據是生產要素的新內涵 準確把握農業數字轉型的主攻方向 扎實推進數字農業又快又好地發展(一)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數據內涵 2013年7月,考察中國科學院時指出,數據是新的石油,是本世紀最為珍貴的財產。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主動權。2014年2月,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指出,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信息掌握的多寡2、成為國家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2017年12月,在第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2018年4月,在全國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發揮數據、信息、知識作為新生產要素的作用,依靠信息技術創新驅動,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將技術紅利轉化為發展紅利。2019年2月,在主持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全體會議時指出,在農業時代,土地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在工業時代,以石油為代表的能源礦產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現在,數據日益成為重要戰略資源。同時強調,數據和智慧是無限的,可以而且只能通過交流和分享而放大。(二3、)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 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指出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大數據正日益對全球生產、流通、分配、消費活動以及經濟運行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產生重要影響。提出要發展農業農村大數據,實施現代農業大數據工程。黨的十九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已連續4次就大數據、人工智能、媒體融合發展、區塊鏈等有關信息化主題,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僅去年以來,就向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世界互聯網大會等有關信息化重大活動發去賀信達12次。作出了大數據是信息化發展新階段的重要論斷。多次強調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4、助推經濟結構和新舊動能轉換。(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明確把“四化同步”發展作為基本方略。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信息化發展,整體帶動和提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要推動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制造業、農業、服務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2019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審議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等有關信息化文件時指出,當前數字技術加速向各領5、域滲透延伸,正在全球開啟一次具有革命性的數字化轉型。要主動適應潮流,提升數字化生產力,加快我國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發展步伐,推動高質量發展。特別強調,要推動信息化向基層基礎延伸,面向農村這片廣闊沃土,實施數字鄉村發展戰略。2019年10月,第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要優化經濟治理數據庫。目錄 1 1 2 2 3 3 深刻認識數據是生產要素的新內涵 準確把握農業數字轉型的主攻方向 扎實推進數字農業又快又好地發展 世界先進國家都把發展數字農業作為優先發展方向和戰略重點 以日本為例:日本政府從2014年開始實施6、“下一代農林水產業創造技術項目”,該項目包括WAGRI平臺建設和智能農業技術研發,截至2018年,5年共安排落實中央財政資金150億日元(約RMB10億元),2019年4月WAGRI平臺投入運行后,中央財政當年安排運行經費47億日元(約RMB3.1億元)。目前,擬安排2020年運維經費預算51億日元(約RMB3.4億元),占當年農業信息化、智能化預算總經費520億日元(約RMB34.7億元)的9.8%。計劃2023年4月建成智能食物鏈系統,在農業領域實現社會5.0(超級智能社會)。政府部門政府部門農研機構農研機構協會團體協會團體生產經營生產經營主體主體信息技術信息技術企業企業農機制造商農機制造7、商A農機制造商農機制造商BICT運營商運營商AICT運營商運營商B生產經營主體生產經營主體等等氣象API農地API地圖API土壤API傳感器API生育預測API統計API農業數據協作平臺農業數據協作平臺(WAGRI)公開數據公開數據(Public Data)私有數據私有數據(Private Data)主數據主數據(Master Data)認證方式認證方式使用OpenID Connect與天氣,土地,地圖信息等有關的各種數據系統(包括有償使用)數據提供者安全地存儲和管理的自身數據如統一的行政區劃代碼、組織機構代碼等數據提供者數據使用者向WAGRI提供數據通過WAGRI獲取數據系統并開發新的農業服8、務生產經營主體根據經營方式選擇和使用農業服務(一)以農業現代化為目標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農業數字轉型,要瞄準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攻方向,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農業農村數字經濟,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新動能。大數據 區塊鏈 數字化生產力 生產 加工 流通 消費 鄉村振興 農業現代化 物聯網 人工智能 (二)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 大國小農,土地分散。人均耕地面積1.5畝,低于30畝的農戶有2.58億。誰來種地的問題日益突出,農村勞動力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勞動強度大,年輕人不愿意從事9、農業。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優質化、多樣化的需求越來越高。科技含量低,單位面積產量不高。勞動力和水、化肥、農藥等物質投入高,不僅導致生產成本高,而且帶來面源污染。產銷對接不暢,農產品賣難買難時有發生。(三)加大核心關鍵技術研發 傳感器國產化、精確度、集成度、抗逆性都不高,動植物本體傳感器基本處于空白。尚未構建起動植物生長模型,沒有研發出專用智能芯片。GPS、GIS、RS、5G以及智能農機融合集成嚴重脫節。農業機器人、人工智能研發滯后于世界先進國家。全國性和全產業鏈數據共享平臺尚未建立。(四)著眼農業產業痛點 利用傳感實時在線數據和歷史記錄的數據,構建動植物生長模型,實行精準化種養,最大限度發揮10、動植物生長潛力,減少投入,降低成本,實現優質、高產、高效,促進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利用北斗導航、智能農機、5G網絡等,實現精準、無人作業,提高農機效率。利用區塊鏈、大數據、云平臺向消費者提供精準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數據信息,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全 利用農業機器人,把勞動力從艱苦、危險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實現農業作業無人化、自動化、輕簡化。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將經驗、知識和技術數據化,實現智能化生產,降低農業從業門檻。目錄 1 1 2 2 3 3 深刻認識數據是生產要素的新內涵 準確把握農業數字轉型的主攻方向 扎實推進數字農業又快又好地發展(一)建設國家和省級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 構建天空地11、一體化的農業數字資源體系,建設國家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加快推進現有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對各級財政支持的各類農業項目,立項時就明確數據共享義務,驗收時把數據共享作為前置條件。建立數據資源共建共享的合作機制,建立健全市場主體共享數據的制度機制。鼓勵支持各?。▍^、市)建設省級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二)條塊結合,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 以單品種全產業鏈為主線建設條數據。以縣域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現代農業園區為單元建設塊數據。建立數據采集、分析、應用循環體系。移植 播種 育苗 耕地 施肥 田管 收割 干燥 儲存 出庫 加工 流通 農事 計劃 土壤 培育 育苗 種植 自動 駕駛 遠程 監測 可變 施肥 產量 統12、計 訂單 生產 移植 農業大腦(三)加快數字技術科技成果轉化 加大數字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的應用推廣力度。將農業傳感器、智能裝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日本一般農機補貼30%,智能裝備補貼50%。布局建設一批農業大數據試點示范縣和農業農村數字經濟示范區。在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一村一品示范村(鎮)開展區塊鏈技術應用試點。(四)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這是農業農村數字經濟的突破口,走在了世界前列,但要創新發展。要以農產品電子商務為重點,大力發展內容電商、品質電商、社交電商、視頻電商等。抓緊啟動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深入實施“110”網絡扶貧創新活動。(五)強化農業信息服務 要把政務、13、事務、商務信息系統資源整合共享作為“牛鼻子”工作。加快建設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和農民愛用、常用、易用、好用的APP。大力發展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深入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力爭明年實現全國行政村基本全覆蓋。要統籌推進城鄉信息資源整合共享與利用,完善民生保障信息化服務,讓農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5G具有超高速率、超大連接、超低時延三大性能。可以使現有網絡突破容量瓶頸,有利于各行各業培育新業態。超高速率,不僅僅是一秒鐘下載幾部電影這么簡單,生態圈中的云計算、AI、無人機、VR和大視頻等都會同步發展,與生活無縫連接;超大鏈接,就是指超大數量的終端網絡,如實現每平方公里百萬鏈14、接,形成更廣闊和開放的物聯網,讓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生活成為可能;超低時延(1毫秒),能夠讓無人駕駛汽車、遠程手術等應用場景落地。(六)探索5G在農業的應用場景 智能種地。5G將比4G更加實時精準,采用高精度土壤溫濕度傳感器和智能氣象站,遠程在線采集土壤墑情、酸堿度、養分、氣象信息等,實現墑情(旱情)自動預報、灌溉用水量智能決策、遠程自動控制灌溉設備等功能,并且將數據及時反饋給技術人員。最終達到精耕細作、準確施肥、合理灌溉的目的??偟膩碚f,5G 會實現更少的人力成本和更有效地種植效率,獲得更高的產量和更高的利潤。(六)探索5G在農業的應用場景 智慧農場。目前,英國已將 5G 覆蓋至多個農村地區。15、為解決大規模農場人力難以監管等問題,他們最近發布了 5G 智慧牧場物聯網計劃,利用 5G 網絡并安裝腿部傳感器和項圈在母牛身上,了解牛的實時信息,用戶只要透過智能手機,下載相應的 App 就可監控母牛狀態。我國不少牧區已經實現類似的遠程監管。當搭上5G的“快車”,除了監管便利,牲畜的育種選擇、生長狀況、飲食優化、疫情預防等信息不僅能第一時間被農場主掌握,每個品種還均能根據牧場實際情況生成最佳的飼養模型。(六)探索5G在農業的應用場景 智慧水產。水產養殖中,溶解氧、PH、水溫、ORP、氨氮、亞硝酸鹽等環境指標直接關乎魚蝦的生死。在 5G 時代,通過在水中鋪設智能物聯網等設備,養殖戶可實時獲取水質分析、設備運行狀態、魚蝦健康狀況、產量預測、養殖風險等情況,提高養殖產量和防控病害,保持良好的水產養殖環境,構建起可持續循環的生態系統。(六)探索5G在農業的應用場景 謝 謝!農業農村信息化的國家隊 全國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 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 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技術推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