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奧林匹克花園小區一期景觀設計方案.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29134
2024-10-10
60頁
31.22MB
1、1.1 區位分析1.1.1 宏觀區位分析 松原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地處松嫩平原南端,幅員面積2.2萬平方公里。是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三省區的結合部,東、南與長春市、四平市為鄰,西部與白城市、內蒙古自治區接壤,北部隔松花江、嫩江、拉林河與黑龍江省相望。松原市地勢平坦開闊,起伏和緩。主要由松嫩沖擊平原、松遼分水嶺臺地平原組成。松原區域交通十分發達,境內有四條鐵路和五條國、省干線公路通過,長余高速公路、長白一級路、203國道等從松原通過,松原將成為聯結東北3省和內蒙古自治區8市4縣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松原市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變化明顯,四季分明:春旱少雨,升溫快;夏炎熱,降水集中;秋季2、涼爽,變溫快,溫差大,天氣晴好;冬季漫長,降雪量小,寒冷干燥。年平均氣溫4.5,低溫出現在一月,最低氣溫-36.;高溫出現在七月,最高氣溫36.9。年平均日照2879.8小時,無霜期42天左右。最大降雨量06.2毫米,年降水量在400毫米至500毫米之間,多集中七、八月份,約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全年多風,尤以春季風多而且大。春夏秋三季以西南風為主,冬季則多刮西北風,年平均風速3.4米/秒。松原市資源豐富,風光秀麗,幅員遼闊,地上地下資源富集,素有“糧倉、肉庫、漁鄉、油海”之美譽。資源特點可以用“一黑、一黃、一綠、一白”來概括。松原市是東北地區的中等城市,處于哈大經濟帶的邊緣。全市以石油化工3、農畜產品深加工為主導產業。目前松原市的城市化水平較低,社會公共事業、環境發展相對滯后。隨著城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松原市的城市建設已進入快速發展期。1.1.2 微觀區位分析 吉林松原奧林匹克花園位于松原市東部,占地面積3.53萬平方米。場地東臨規劃中瓦房街,屬于城市支路;南至松原大路,是松原市城市主干道和迎賓大道;西到平安大街,是連接城市南北的主干道,向南可達城市中心,向北連接二橋,可達江北地區;北距濱江南路約300米。奧林匹克花園的西南角是奧林匹克廣場。目前地塊周邊有兩條公交線路可到達城市中心。前期分析宏觀區位 微觀區位 2前期分析1.2 場地現狀分4、析1.2.1 設計范圍 設計范圍主要包括奧林匹克花園一期公共景觀部分,設計紅線以一期建設范圍為準。主要包括售樓處、商業街、宅間綠地及小區出入口。設計范圍 31.2.2 地形地勢條件 場地內內地勢平坦,無較大起伏。現狀建筑已經建成,剩余空間多呈帶狀分布,局部宅間空間較大,有利于形成收放有序的景觀格局。1.2.3 氣候條件 基地所在區域氣候寒冷,植物生長期較短,適宜生長的植物種類較少,不利于形成豐富的景觀效果。前期分析現狀照片 41.2.4 植被分析 場地內植被很少,在局部地段有高大的楊樹、柳樹、槐樹等。種植設計參考當地原生植被。前期分析現狀植被51.2.5 日照分析 按季節變化利用日照充足區域和5、陰影區域。除夏季應利用陰影區設置活動場地外,其它季節應充分利用日照充足區域設置人們活動的空間。春季光照夏季光照秋季光照冬季光照前期分析日照分析 6前期分析1.2.6 場地適宜性分析 依據一期建設要求,將小區規劃路網重新進行調整,場地用地適宜性分析基于調整后布局進行分析。()緊鄰場地人行主入口,人流量大,可形成小區核心的公共空間。()場地車行道兩側,盡量不設置居民活動場地,應以綠化空間為主。()高層住宅樓宅間位于地下車庫之上,空間開闊,但光照不足,場地不應設置過多的活動場地,應以綠化空間為主。()此區域的低層住宅間以人行為主,可以設置居民休閑活動場地,方便其進行娛樂活動。()由于一期建設要求及路6、網調整,場地內原有公共活動空間消失。位于小區建筑中間,寬窄不一,南北連續的空間,有著其特有的景觀性,同時可與北部的公共區域共同構成一期小區內最主要的景觀軸及人行活動的公共區域。()臨街商鋪前區域與松原大街直接相接,在此應設置綠化帶以阻隔城市主干道對其的干擾,同時由于人流量大,整體景觀應盡量規整,統一,形成連續、大氣的空間。()售樓處前場地開闊,可以通過營造微地形,種植林木,豐富景觀層次,形成引人入勝的城市界面。()西側商鋪前區域狹窄,僅作人行道綠化。()東側道路邊界設置林帶,強調背景界面的連續性。用地適宜性分析72.1 項目定位 以“青林翠谷,雅人居”為設計理念,“質樸、簡約”為設計風格,形成7、一個健康的人文環境、舒適的交流空間、自然的綠色生活家園。2.2 設計構思2.2.1 設計理念 “青林翠谷,雅人居”林青林夾岸,處處深谷翠谷延綿,盡是林雅清風明月,皆為伴居鴻儒往來,笑開顏 小區景觀設計通過使用最為樸實的材料,營造出充滿自然氣息,安全靜謐的綠色、安全、精致的居住空間,同時給人以深遠的思考及想象。理念與特色82.2.2 主題概念()青林 由于小區建筑宅間距較窄,同時為了營造一種林木青青,翠谷深深的空間感。延伸景觀視域面,給人以深遠的思考及想象。選用本地鄉土易成林樹種,在不同的宅間純林密植,給居住在此的人置身森林般的感覺。同時,不同的林帶作為大自然的向導,引領歸家的人們。(2)翠谷 8、翠谷作為一個孕育生命,充滿著自然氣息,安全靜謐的綠色空間,設計通過對道路兩側,建筑周邊微地形的塑造,營造出谷地安全、生態的空間感覺。建筑猶如從谷中自然長出,與成片的樹林融和一起.翠谷青林,倡導的是一種質樸與淡然的詩意。同時在另一層面上反映的是現時代社會精英對于自然的本能式的回歸與向往。(3)雅人居 雅人居乃文人雅士之居所。雅居代表的不僅是一種社會階層,更是一種雅貴的精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亦或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都闡述著雅貴精神的淡然與質樸。可謂是“清風明月,皆為伴;鴻儒往來,笑開顏”。理念與特色92.3 方案特色單純的設計元素簡潔的表現形式質樸的鋪裝材料純凈的林下空間理念與特9、色03.1 設計原則3.生態性原則:尊重場地特有的自然特征,協調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3.2 地方特色原則:尊重場所所在地區的歷史和文化,充分利用本地的材料,本地的風格進行設計。3.3 相宜性原則:建立人與空間,人與人,人與植物等親切互利的關系。3.4 實用性原則:強調公共景觀的使用價值,滿足居民的多種需求。3.5 經濟性原則:考慮開發建設的可行性,設計中要全面考慮建設和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效益和成本。3.6 整體性原則:充分考慮用地的整體性,處理好各部分間的交通關系和居民活動區跟生態景觀的連通;同時充分考慮各建筑物之間的空間變化和視線的暢通關系。3.2 設計依據()城市綠化規劃建設指標的規定(2)10、松原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3)松原市規劃建筑設計有關規定(4)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5)居住區環境設計導則(6)項目規劃設計任務書(7)甲方提供的周邊城市道路資料(8)甲方提供的電子地形圖總體設計總體設計3.3 景觀結構 整個小區的總體景觀結構以“丁字形”人行景觀帶為基礎,形成“五谷,七勝”的形式。丁字形景觀帶主要指從小區人行主入口火之情景觀區向南延伸至臨街商鋪人行入口的人行活動空間,形成小區主體景觀區域。六谷則是由北向南分布于各個宅間的谷地純林帶,選用不同的鄉土樹種營造各有特色的林谷空間:楊谷、槭谷、椴谷、楸谷及樺谷。七勝則是分布于景觀帶上提供居民進行休閑活動的節點區域,從北向南分別是火之情景區11、楊音廣場、紅槭廣場、引楓臺、梓花臺、花楸廣場及樺木臺。景觀節點以各自的植物景觀為特色,烘托四季共榮的整體環境。2總體設計33.5 功能分區設計 按不同功能,整個景觀分為三大區域,分別為:中心景觀區、漫步休閑區、綠化種植區和沿街綠化區。主題景觀區主要包括四個主要節點及三個次要節點。主要節點:火之情景區、楊音廣場、紅槭廣場、花楸廣場;三個次要節點指:引楓臺、梓花臺、樺木臺。漫步休閑區主要指兩條宅間人行步道景觀區。種植綠化區則是貫穿小區內車行道兩側的綠化區域。沿街綠化區是小區與城市界面相銜接的L型帶狀空間。總體設計4節點設計4.1 售樓處及商業街景觀 與總體設計理念“青林翠谷”相呼應,售樓處景觀以12、“藏景”為設計手法,由曲徑引導買房者入內。出口處堆地形,其上種植白樺密林,既隔離市政路對其的干擾,又可形成林中幽靜的空間感。同時,建筑入口處鋪一卵石灘,蜿蜒其周,與林相應。行人則由兩側曲橋進入中心入口平臺,臺上立一景墻,強化入口標識性.整體景觀設計簡潔,元素單純,充滿了空間樂趣。商業街和人行道在保證原有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整體設計,中間加綠道,使其融于人行道中,同時在綠道中設置便捷入口,方便行人進入臨街商鋪。綠道設計以白樺樹陣和叢生紫薇規則種植為組合,形成整體、大氣的空間。平面圖索引圖5節點設計 售樓處效果 售樓處效果6節點設計 商業街鳥瞰 7節點設計4.2 人行主入口 作為小區的門面,入口設計13、更具標識性與宜人性。車行道中環島進行微地形處理,北側臺階跌落,南側緩坡草坪,上植楊林,毛石墻嵌入。毛石logo墻體簡約、質樸,體現自然、淡雅的“雅貴”精神。平面圖索引圖8節點設計人行主入口效果人行主入口效果9節點設計人行主入口鳥瞰人行主口效果20人行主入口門房 在道路中心處設置門房,其設計選用建筑本身所含元素,設計風格一致,坡屋頂,紅磚,格局合理,方便管理人員使用。平面圖效果圖正立面側立面節點設計2節點設計4.3 火之情景區 作為步行出入口的延續,最核心的公共景觀區。中心綠地上堆地形,植密林,兩側堆地形,形成林下廣場,使人體會著“楊林青青、翠谷深深”的空間感。廣場兩側設置休閑座椅,滿足居民的休14、閑活動需求,整體空間安靜、純粹,營造出一種靜態的休閑活動空間.平面圖索引圖22火之情林蔭廣場效果火之情鐘塔效果節點設計23鐘樓改造 在保留現狀結構的基礎上,重新進行貼面設計。節點設計平面圖透視圖立面立面圖平面圖24節點設計4.4 楊音廣場 楊音廣場處于中心景觀軸的最北部,緊鄰火之情景觀區,被圍繞在一片楊樹林中。親切質樸的木鋪裝,微微起伏的地形,挺拔偉岸的白蠟樹,撐起一大片蔭涼。人們坐于此間,感受著白雪霏霏,楊音靡靡的季相變幻。平面圖索引圖25節點設計楊音廣場效果26節點設計4.5 紅槭廣場 位于景觀軸中心區域,采用灰色花崗巖鋪地,另設有曲線形主題雕塑墻,同時結合墻體設置兒童游戲活動沙坑、木臺,15、結合宅間道路進行設計。空間整體活潑,有趣。花木蔥茸,鳥鳴林語,一片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景象。平面圖索引圖27紅槭廣場效果紅槭廣場效果節點設計28紅槭廣場效果紅槭廣場效果節點設計29紅槭廣場鳥瞰效果 節點設計紅槭廣場鳥瞰效果 30節點設計4.6 花楸廣場 花楸廣場緊鄰樺木臺,花崗巖鋪地,水榆花楸作為主干樹種,營造出春花滿園的景觀效果。廣場北部立一景墻,既作為視線的停留點,又起到分隔空間的作用。明確了與梓花臺的邊界,空間圍合,安全靜寍,毛石矮墻嵌入草坡,安靜深遠的意境隨之而來,給居于此的人們提供遠離繁雜生活,怡然舒適的新生空間。平面圖索引圖3花楸廣場效果花楸廣場效果節點設計32花楸廣場自行車棚效果 16、花楸廣場效果花楸廣場效果節點設計33節點設計4.7 引楓臺 處于8號住宅樓和9號住宅樓的夾縫地帶,北接紅槭廣場。白卵石、黑色花崗巖坐凳,在紅葉的映稱下更顯純凈。通透的視覺空間,與北部的紅槭廣場連成一片,不失為人們讀書、喝茶的好去處。平面圖索引圖34引楓臺效果引楓臺效果節點設計35節點設計4.8 梓花臺 場地在6號樓和7號樓建筑山墻間,三角形地帶。其內梓花夾岸,圓形樹池在木平臺上游移,疏密變化,形成梓樹林下的休閑空間。人們在此休息,靜思,感受景觀帶給身心的輕松與怡然。平面圖索引圖36梓花臺效果節點設計梓花臺鳥瞰37木座椅 材料以木板與方鋼為主,木板鋪面,舒適親切,方鋼基座,簡潔穩固,體現著現代簡17、約風格。節點設計38節點設計4.9 樺木臺 中心景觀區的最南部,正對南部人行入口。場地處于一片白樺林中,上植春花樹陣,其周繁花正茂。作為入口對景的景觀石墻,置上小區logo,強調中心景觀區的入口空間。木板鋪地,方形樹池,與周圍的植物景觀共同形成友好、歡愉的景觀界面。平面圖索引圖39樺木臺效果節點設計樺木臺效果40節點設計4.10 1號樓前廣場 場地為三角地帶,作為車行路線的主要視線焦點,進行單獨設計。其上堆微地形,毛石條嵌入草地,臺階跌落。同時,在其西側立一毛石墻,強調邊界,營造出安靜的空間,設計語言純粹,從細節體現出場地的質樸與簡約。平面圖索引圖4節點設計1號樓前廣場效果1號樓前廣場效果4218、1號樓前廣場鳥瞰節點設計43節點設計4.11 健身場地 紅槭廣場北部設置塑膠場地,上置健身器材,作為小區居民健身活動區。在其西側立一毛石景墻,上塑奧運項目標志,強調全民健身,傳承奧運精神。整體空間活潑,富有生機。健身場地效果 44健身場地效果 健身場地效果 節點設計45奧運景墻節點設計465.1.3停車場設計 由于地下車庫車位較少,需要地面解決大量停車的問題。沿車行道兩側結合綠化設置停車位,材料選用嵌草小料石。專項設計5.1道路交通設計5.1.1車行道設計 分為主車道(6米)和次車道(4.5米)。小區一期車行道依據開發建設要求進行局部調整,兩棟住宅樓設置一條車道,把更多的空間還給居民。同時在西19、部增加一條車行主道,保證行車順暢。5.1.2人行道設計 包括中心人行景觀區、兩條宅間人行道和車道兩旁的人行步道。中心步行景觀區的設立,能夠很好解決人車分流,同時給步行空間帶來層次豐富的景觀感受。宅間人行步道結合中心景觀區設置,蜿蜒于林下,形成曲徑通幽的景觀效果。車道兩旁設置米寬的步行道,與車道以停車場相隔,保證行人安全。交通設計 475.2豎向設計 由于場地自身較平整,為設計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整個設計在建筑宅間及道路兩側營造了微地形,種植林木,豐富景觀層次,延展景觀視域面。豎向設計 專項設計485.3植物種植設計 植物種植以整體景觀結構為基礎,進行設計。宅間“五谷”,植物整體營造一種“純林”的20、感覺,配植以一種喬木為主,搭配地被,形成純粹的林下空間。中心景觀軸“七勝”則強調植物的豐富,季相的變化,空間的連續與通透。各景觀節點依據植物的色、花、形等生長形態特征,設計相對應的植物配植,來體現各點的景觀特色。.植物種植,以密林為主,在節點處出現層次豐富植物景觀。2.植物季相設計上富于變化,注意各類植物的花期在時間上的連續性,注意秋色樹在造景上的搭配。3.植物的空間設計上,利用植物圍合空間,創造適宜的庭院空間。在平面布置上疏密得當,錯落有致;豎向布置上,進行分層設計,形成喬木灌木地被的空間模式。專項設計49專項設計 宅間(五谷)植物特色主要植物楊谷 楊樹密林 銀中楊槭谷秋葉林帶,西部高層宅間21、春花果林色木槭、元寶槭、毛櫻桃椴谷觀葉椴樹林,西部宅間春花果林糠椴、紫椴、山梨楸谷楸樹林胡桃楸 樺谷 觀皮樹種白樺喬木種植設計 50專項設計 節點(七勝)植物特色主要植物 火之情景區 楊樹密林銀中楊楊音廣場秋色葉喬木、夏花銀中楊、白蠟、天目瓊花紅槭廣場秋色葉喬木、花灌木寶楓、接骨木、金銀木、黃刺梅引楓臺秋色葉喬木、花灌木色木槭、文冠果、紅瑞木梓花臺夏花樹種 梓樹、黃刺梅花楸廣場夏花、秋果色葉喬木水榆花楸、接骨木、叢生紫薇樺木臺春花、觀皮樹種山桃稠李、接骨木、紫葉李灌木地被種植設計 5專項設計白樺白蠟油松梓樹木槿萱草金銀木黃刺梅紫葉李紫丁香紅瑞木叢生紫薇珍珠梅元寶楓銀中楊樟子松玉簪胡桃楸紫椴糠椴22、接骨木文冠果水榆花楸525.4 夜景照明設計 根據功能分區及人流集散分為照明較強的廣場區、照明良好的通行區、照明一般的休閑區、照明良好的和照明較弱的景觀區。整體照明設計力求營造寧靜、祥和的居住氛圍。其中庭院燈、草坪燈的選擇盡量以帶遮光燈罩的類型。地燈、壁燈、投光燈、LED燈及其他小品的光源,盡量隱秘設置避免產生眩光,形成良好的景觀效果。照度較強區域:突出中心景觀帶的夜景效果,選擇帶遮光罩的庭院燈、草坪燈、向下投光的地燈、壁燈及小品下方隱秘的光源,配合少量的投光燈,LED燈。照度良好通行區:小區車行道路照明,主要以帶遮光罩的高桿庭院燈為主 照度一般區域:宅間人行道照明,主要以帶遮光罩的庭院燈、草23、坪燈、向下投光的地燈、壁燈及安裝在小品下方的隱秘光源,滿足夜間活動的基本照明。專項設計照明設計 53專項設計5.5 公共設施系統設計 公共服務設施本著便利、人性關懷原則進行設置,場地則根據小區公共設施設置標準規劃設計。在道路交叉處、建筑入口處設立標識系統。垃圾桶間距為50米,停車場依據住戶需求設于車行道兩旁,同時在宅間步行道內設置三處自行車棚。公共設施設計 546.1標識系統 此系統分為車行系統和人行系統兩部分。車行系統標識以車行速度為依據并結合小區清新典雅的住宅環境,建議用金屬材料制作,鮮艷字體提示;人行系統在滿足醒目、易識別的前提下突出其趣味性。小品設計556.2 座椅 木板鋪面,鋼板支撐24、,設計輕巧,風格簡約。立面圖 平面圖 透視圖1 透視圖2 小品設計56小品設計6.3 圍墻 圍墻處于密林之中,意圖創造一種有墻似無墻的邊界感,使其隱入密林內。設計以“林”為原型,采用鋼板鏤空處理。成品垃圾桶意向 方案一立面圖 方案一透視圖57小品設計方案二立面圖 方案二透視圖58小品設計6.4 自行車棚 棚頂采用鋼架結構,玻璃面,磚石基礎,整體設計簡潔、質樸,與小區整體風格相協調。596.5 鋪裝設計瀝青鋪裝車行路宅間人行路中心景觀區中心景觀區木鋪裝 售樓處停車場 卵石浮鋪 商業街 水泥磚條紋嵌草鋪裝木鋪裝 花崗巖條紋鋪裝 文化石鋪砌入戶路舒布洛克磚小品設計60經濟技術指標7.1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2
1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