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南城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4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29721
2024-10-11
41頁
49.51MB
1、東莞市南城街道辦事處2024.09南城,是東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北依東江、南靠水濂山,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資源豐富,匯聚了全市重大公共服務設施,金融、商貿等現代服務業發達,是東莞市行政、文化、金融和商貿中心。已積累了雄厚的先發優勢,正處在快速中心化和深度城市化的發展階段,為建設城-人-產融合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首善之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立足東莞進入“雙萬”新起點,南城將對標國際一流城區,以數量增補和內涵提升式發展并進,全面升級城市交通、公共服務、市政設施等城市支撐系統,彰顯城市特色,不斷提升高端要素集聚能力與中心輻射帶動能力,為全市建設“灣區明珠、科創新都、產業名城”做出“南城貢獻”。22、035年的南城,作為“東莞首善之區、灣區都市核心”,將是一座具有國際競爭力、影響力的現代化城區、一座集聚科技創新、高端創新人才的活力之城、一座東莞市民愿意為之協力奮進的生態宜居山水之城!現在,讓我們相聚南城,預見未來,共同展望2035年的首善南城!0256.66平方公里41.83萬人(七普)58.94萬人(二標四實)803.58億元(2023年)東莞市惠州市深圳市廣州市大嶺山同沙水庫旗峰山巍峨山大屏障山銀瓶山地處東莞城市中心區,北依東江、南靠水濂山,東南走向松山湖,西南走向珠江口,西北連接水鄉,北、東向連接莞城街道和東城街道。031 12 23 36 67 74 45 58 8041.1 發展3、愿景與職能定位1.2 發展戰略1.3 發展規模與目標拍攝:陳棟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聚焦高端服務、科技創新與先進制造,全面提升城市首位度和綜合承載能力。拍攝:翟嘉欣06拍攝:楊大勇07082.1 區域協同發展2.2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2.3 生態空間格局2.4 城市開發格局2.5 國土空間規劃策略拍攝:葉瑞和融入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做強金融商務,加強與廣深港澳聯動發展;融入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升科技創新,加強與松山湖科學城協同。打造全市重要交通樞紐,強化中心輻射帶動;推動與東城、莞城、萬江和厚街等邊界地區一體化開發;加強重大設施的區域協同布局、共享共建。+10生態保護紅線4、是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城鎮開發邊界是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以城鎮功能為主的區域邊界。永久基本農田是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護的耕地。1112廢棄礦場和地質災害點復綠打造三級生態廊道系統13東莞大道時代發展軸重點集聚高端服務、行政文化、交通樞紐、高端消費等功能。鴻福路山水人文軸重點集聚特色商業、文化體驗、時尚消費等功能。對接全市“三江六岸”建設,推進城市走向水岸,沿線主要發展文化創意、休閑體驗、宜居生活等功能。對接松山湖和聯動東城、厚街、萬江,重點發展科技服務、企業總部、創新孵化、成果轉化、智能制5、造等功能。14優化生態、生產和生活空間,嚴格落實三線,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加強生態空間連接,提升生態系統的連通性和完整性。提升東莞大道時代發展軸和鴻福路山水人文軸沿線城市功能,強化新型產業空間供給,彈性預留城市發展的戰略地區。15促進城鎮用地集約節約發展,增量空間優先保障公共服務及重大產業平臺等需求,有序統籌推進存量地區更新,推進空間多功能復合化利用。打造全域中央活力區,高標準供給公共服務設施、公共綠地和公共空間,提升城市宜居性。拍攝:翟嘉欣3.1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3.2 優化產業空間供給拍攝:張似平+綜合服務中心金融商務中心石鼓高新區南城-厚街水濂市級統籌產業單元澎洞工業園天安數碼城6、1718拍攝:翟嘉欣拍攝:楊麗瑩拍攝:張順祥拍攝:翟嘉欣拍攝:翟嘉欣拍攝:翟嘉欣4.1 提升居住空間品質4.2 讓每個居民都享受最優質的公共服務4.3 增綠植綠,讓居民5分鐘到達公園4.4 讓城市每個角落充滿活力拍攝:李荊菊提高城鎮住宅用地占全部居住用地比例,鼓勵連片城市更新“村改居”。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積極保障高品質的低成本居住空間;增加居住建筑規模,到2035年常住人口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5平方米以上。促進就業空間和居住空間緊密融合,加強居住空間與公共交通協同布局。加大重點平臺周邊地區的新增居住用地和住房供應力度。20拍攝:王浩洪21+規劃人均公園面積不低于10平方米/人,拓展城區公園綠化空7、間提升水濂山森林公園品質豐富社會交往、運動休閑等綜合服務功能。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和綠視率增密社區公園和口袋公園22拍攝:戴國輝拍攝:葉瑞和拍攝:翟嘉欣集聚城市精品公園,打造特色慢行街區,提升生活體驗。打造歷史文化環、社區體驗環、創意體驗環、都市田園環等四個特色體驗節點。織補慢行空間、植入主題元素,打造眾多精致小微公共場所。235.1 地上有序引導建筑規模投放5.2 地面推進空間復合共享開發5.3 地下探索上下綜合一體開發拍攝:張順祥高密度級中密度級低密度級25拍攝:翟嘉欣26識別地下空間重點建設區,強化地下空間豎向分層管控與引導加快推動樞紐地區、重點建設區地下空間立體化綜合開發協調城市重大基礎8、設施空間關系與建設時序276.1 營造山水公園城區整體風貌特色6.2 推進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拍攝:葉瑞和29307.1 交通系統7.2 市政系統7.3 安全韌性拍攝:聶新建主樞紐蛤地國鐵樞紐,廣深第二高鐵+2號線+6號線+11號線依托廣深第二高鐵打造東莞中心站,實現高鐵進城10分鐘可達深圳機場,20分鐘可達白云機場,融入國鐵網絡,提升南城集聚輻射力。兩輔西平西站輔樞紐:佛莞惠城際+2號線+8號線鴻福路站輔樞紐:佛穗莞城際+1號線+2號線32加大公交供給,打造軌道網、公交網、慢行網三網深度融合的一體化公共交通體系,提高公交服務吸引力、競爭力分離過境交通,增加對外通道打通內部干道循環,加密次干路與9、支路網鼓勵軌道站點與周邊商業設施、公共設施及大型辦公設施直連推動軌道、公交和步行等多種交通方式無縫銜接到2035年,人均公共停車場面積不低于0.8平方米加快推進立體停車及城市智慧停車體系建設,全面提升綜合交通的智能化管理水平75%3334建立垃圾分類回收體系醫療垃圾統一集中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5%構建“水量可靠、水質優良”的供水保障體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100%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同步建設海綿城市設施建設智能、高效、可靠、綠色的電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99%以管道天然氣為主,液化石油氣為輔推進“安全、可靠、綠色”發展適度超前建設“集約化”通信設施176.10、4萬戶移動通信用戶26.4萬戶有線電視用戶35形成全天候、系統性、現代化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城市防洪標準不低于100年一遇實現南城街道消防救援站5分鐘可達到2035年,消防站總數滿足每 10 萬人不少于 1.7個的配置標準沿主要道路布置應急疏散通道,連通各避難場所,滿足應急疏散的要求到2035年,南城街道人均應急避難場所面積達到1.3平方米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打造生態、安全、可持續的城市水循環系統到2035年,80%建成區達到徑流總量控制率70%36368.1 健全規劃傳導體系8.2 識別重點地區,推進十大行動拍攝:張似平-單元規劃地塊控制圖則片區層面銜接38銜接銜接39東莞市自然資源局:http:/東莞市南城街道:http:/ 拍攝:巫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