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疊石橋小學及幼兒園建筑方案設計說明.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31408
2024-10-11
22頁
77.03KB
1、精品整理頁腳內容江蘇省海門市疊石橋小學及幼兒園建筑方案設計說明第一部分設計總說明一、工程設計主要依據:1、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規范 JGJ3987 2、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5 3、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 4、宿舍建筑設計規范JGJ36-2005 5、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JGJ100-98 6、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 GB50067-97 7、江蘇省工程建設標準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GJ32/J96-2010 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 JGJ50-2001 9、體育建筑設計規范JGJ31-3002 10、江蘇省農村普通中小學建設標準112、其他國家、地方有關法令、法規12、建設方提供的設計地形圖二、基地概述本項目位于疊石橋經濟開發區,建設用地北靠七號橫河,東依三星豎河,西臨秀竹路,南面是規劃道路。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計劃建設用地 62368,其中小學用地面積46560,幼兒園用地面積 10438,預留發張用地 5370。三、工程建設規模項目規劃地上小學總建筑面積 26350(規模為 48 班、學生人數 1920人);幼兒園總建筑面積 7000 (規模為 21 班)。四、設計理念1、以建造面向二十一世紀的精品整理頁腳內容新型教育建筑為目標。方案設計具有超前性、適用性與先導性,體現小學和幼兒園的地位與特色,體現新理念與新手法。3、2、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方針,有機組織建筑的空間布局,達成生態、文化與效益三者的有機統一,做到內外互動,遠近兼顧。3、運用城市設計手段,加強景觀風貌設計,塑造一個環境優美,有鮮明個性,有時代氣息的建筑。五、經濟技術指標1.小學主要經濟指標總用地面積46560總建筑面積26350地上面積23745半地下面積 2605容積率 0.51 建筑占地面積 8960建筑密度19.2%綠地率30.0%機動車停車位 83個地上車位 48個地下車位 35個2小學分項面積指標教學樓 12400綜合樓 5530后勤樓 3090體育館 5170地上 2725半地下 2605精品整理頁腳內容3.幼兒園主要經濟指標總用地面4、積 10438總建筑面積 7000容積率 0.67 占地面積 2616建筑密度 25%綠地率 35%停車位 24個六、總平面布置1、西面為小學用地,中間為幼兒園用地,東面為預留商業用地。2、小學總平面設計:運動場籃球場:運動場設置于西面可減少城市道路對教學樓的噪音干擾,將籃排球場于運動場分開設置可以疏散學生活動,避免形成擁擠現象。綜合樓:位于南北主軸的中心位置,作為入口對景,作為學校的主體建筑之一,位于中心綠地的北面,成為本次設計的最高建筑。教學樓:靠近運動場設計,便于縮短學生課間步行距離。在空間上自然形成一道造型優雅的折線,力求簡潔、大氣。教學樓南面和北面盡可能后退城市道路,教學樓與教學樓之5、間保證25米的教學間距,同時內院短邊小于24米。體育館:位于學校地塊東南角,和教學樓作對稱布局,靠近南面規劃道路,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并單獨對外設置出入口,既可以供學生使用也可單獨對外開放。中心花園:入口大門正中的中心綠地有機的將各部分功能組織起來,形成向心的建筑群體。具有良好景觀的中心綠地可以為師生提供優美的教學環境。同時,這種強調的內部圍合的環境設計也是對周邊環境較多干擾的一種精品整理頁腳內容對策。后勤樓:后勤樓位于教學樓的西北側,在平面上與教學樓形成線與點的對比和連接。在地理上也可有效防止后勤樓對于整個教學區的影響。通過以上合理布局,學校內的運動區、教學區、后勤區各自獲得適合的周邊環境和6、交通條件,各部分功能在保證便捷聯系的前提下合理分區,形成有序舒適的校園環境。3、幼兒園總平面設計:公共活動場地:,建筑退讓南側道路 60 米,形成縱深感較強的廣場空間,作為道路噪音傳播的緩沖場地。30 米的跑道:位于建筑的東面。班級活動場地:位于屋頂及建筑南面,保證每班一個活動場地。主體建筑:以“兩排”圍合形式布置,即兩排建筑,兩走廊,前后排主要采光面設置幼兒活動單元,而西側是廊房一體化,房間主要為幼兒專項活動室,并可以直接通后勤樓,為幼兒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根據規范要求,基地南側和內庭院設計室外公共活動場,主要設置游戲器具、沙坑、水池等游戲空間、30 米跑道設置于用地東北向,同時在建筑南側7、和屋頂工設置 21 塊室外班級活動場地。七、交通組織滿足城市交通組織原則,主次分明,不交叉干擾,不占用城市通道解決回車問題,校園內部原則上不行車。確保校園內部的交通安全。1)人流出入口:小學和幼兒園的主入口均設置在南面,在北面設置后勤出入口。2)機動車出入口:靠近在南面學校及幼兒園主精品整理頁腳內容入口之間設置停車位,方便家長接送車輛的停放。地塊北側,進入后勤樓及綜合樓北面設置次要出入口,綜合樓北面設置教室停車位,車輛實行短進短出。體育館設置架空停車位,車庫出入口靠近主入口設置。八、綠化與景觀設計小學:在校園中綠化布置通過點、線、面的景觀處理方法,來達到營造園林綠化的效果。如重點通過沿城市道路8、及河岸綠化帶,建筑物之間重點通過圍合、滲透與穿插,形成了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廣場和庭院空間,以中心廣場為主,以及相互關聯的庭院空間,這些園林綠化與校園生活密切吻合,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游憩,都能隨時感受到綠色的存在,從碧水綠樹叢中體會到江南園林的意趣。點:局部綠化-因地制宜,見縫插針,結合院落布置零星綠化,做到步步有綠色,處處有風景。線:南北向的景觀軸線,結合步行道路和消防車道的要求,分隔聯系運動和教學生活兩大功能區塊。路旁林木蔥郁,芳草菲菲,現代中透出自然,典雅中不失浪漫。面:集中綠化-校前廣場、教學區院落綠化、生活區景觀小花園,實現各功能空間的視覺過度,襯托建筑,改善和美化環境。幼兒園:9、景觀設計從孩子們喜歡小空間的心理出發,對基地進行了分割處理。首先,在室外共用活動場地形成全園的中心綠地,通過草坪、灌木、喬木的搭配組合和景觀小品的設置,豐富了綠地的趣味性的空間,是孩子們親近自然的天堂。第二部分建筑設計一、功能設計精品整理頁腳內容(1)小學:1.綜合樓:五層。一至三層按要求設置部分專業教室(包括勞技教室、書法教室、語音教室、計算機教室及科技活動室)和校史成列室;四層是圖書室及備用教室并設置學生閱覽室和教師閱覽室;五層按功能需要設置了各種辦公房間及大小會議室。2.教學樓:分為三幢,四層。一至三層每層 16個普通教室共 48班,樓內每層均按功能所需設置衛生間、教師辦公等輔助房間,每10、個班級設有獨立清潔間放置洗手臺和拖把池、垃圾桶等;四層設置專業教室(包括音樂教室、自然教室和美術教室)、心理咨詢室及兩個備用教室。教學樓之間的連廊形成的豐富空間能夠更好的滿足疏散和課間活動需要。教學樓西面設置一個可容納330人的合班教室。3.體育館:兩層,5170,其中地上 2725,地下 2445。分為兩個場館,西面的場館是標準籃球場或者三片羽毛球場的空間需要,球場東側設主席臺和七排看臺,并設置器材室等輔助房間;部局部二層設置乒乓球室和舞蹈室。體育館抬高 2.1 米,下挖11.2米,設置架空機動車庫。東面是游泳館,一層設置游泳池、售票處、物品存放處、男女更衣淋浴等輔助房間,泳道長25米、寬 11、6道。二層布置體育管理及辦公用房。4.后勤樓:四層。一層為食堂、廚房、鍋爐房等。二層為教師和學生食堂。三層和四層為教職工宿舍(包括8個教師宿舍及 16個休息室)。5.西面運動場設置 300米田徑跑道,及各種運動器械場地。東面設有6個籃球場和 2個排球場。(2)幼兒園:以一個班級活動為一個單元,包括活動室、臥室、衛生間和更衣室,每層7 個精品整理頁腳內容單元,分為前后兩排布置,兩樓之間設置共享大廳、專項活動室、音體室、圖書室等公共教學用房,后勤服務用房(帶獨立的雜物院)、行政辦公用房分布在北側布置。屋頂結合綠化設置室外班級活動場地,并沿四周設置防護欄桿。在入口區域單獨設置門衛、晨檢、隔離。在兒童12、安全疏散和經常出入的通道上設置了防滑坡道。二、立面造型小學:1.教學樓作為學生活動的主體,需要合理的安排學生的活動流線。通過連廊的空間變化來調節學生的活動去向,在立面上呈現出進退關系在視覺上會有豐富的立體效果。而在教學樓的建筑主體上采用統一的門窗元素,在視覺上會有比較強烈的效果。在教學樓的入口及連廊部分設計三層高的門頭,不僅豐富立面,也具有直接的導向作用。2.綜合樓采用與教學樓相同的門窗元素以表現出穩重的設計感。4.體育館分為東、西兩個部分,同樣運用豎向的開窗方式體現體育館的大氣和穩重。幼兒園:立面造型主要通過形體和色彩的變化,創造一個生動、活潑的兒童建筑形象。因場地狹長,帶來了主立面過長,立13、面造型過于單調平板的弊端,為了克服用地帶來的缺陷,設計上通過突出四個單元的形體和體量,采取元素的兒童化,形體的有序堆砌,以形成視覺重點,相對減弱整體過長的印象。同時在豎向空間也盡量通過不同形體的高度變化,形成豐富的視覺輪廓線,在色彩的處理上,以米黃色為基調,變調使用黃色、紅色和藍色,這些豐富、鮮艷的色彩,不僅提高了兒童對色彩的認知感,同時創造一種歡快和輕松的精品整理頁腳內容氣氛,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三、剖面設計1.教學樓:每層層高 3.9米,共計四層。2、綜合樓:每層層高 3.9米,室內外高差 0.3 米。3.后勤樓:食堂一至二層高4.2 米,教師休息室三至四層層高均為 2.8 米。4.14、體育館:抬高 2.1 米,下挖1.2 米、架空層層高 3.3米,游泳池下部設備用房層高 4.5 米。一至二層層高 4.5 米,5、幼兒園:室內外高差為 0.3 米一至三層層高為 3.6 米。音體活動室層高為4.2米。四、建筑無障礙設計根據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第1.0.2 條的要求,本工程進行了無障礙設計。(1)設計原則:對每個人的關懷,使每個人在走道通行和設施使用上沒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礙。(2)本工程無障礙設計的實施范圍與主要內容包括:入口、水平通道、電梯、公共廁所等。(3)各功能部分入口均設有無障礙坡道,坡道的坡度為 1:12,坡道凈寬大于 1.2 米,坡道兩側設 0.85 米高的扶15、手。(4)建筑內部走道寬度均滿足輪椅通行。(5)建筑的公共區域均設有無障礙廁所,其位置、門扇、潔具等符合行動不便人士的使用要求。第三部分、結構設計說明一工程概況:本工程地處江蘇省海門市,由教學樓、后勤樓、綜合樓、體育館等多幢單體組成,為二至五層結構,體育館設置半地下車庫。精品整理頁腳內容二設計依據: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01(2006 年版)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 50223-2008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GB 50011-2010 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 500682001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 200216、 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 三:設計活荷載及風、雪荷載教室 2.0千牛/平方米試驗室 2.0千牛/平方米辦公 2.0千牛/平方米樓梯間 3.5千牛/平方米會堂 3.5千牛/平方米閱覽室 2.0千牛/平方米檔案室 5.0千牛/平方米看臺 3.5千牛/平方米上人屋面 2.0千牛/平方米不上人屋面 0.5千牛/平方米廚房 4.0千牛/平方米風荷載 0.45千牛/平方米雪荷載 0.25千牛/平方米特殊房間按實取值四基礎設計:根據本工程荷載情況,基礎擬采用柱下獨立基礎或柱下樁基礎,樁擬采用預制管樁或鉆孔灌注樁,樁持力層根據地質情況選定。五上部結構體系:上部結構采用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17、體育館屋面大開間擬采用鋼網架結構。六抗震設計及抗震措施:根據現行規范及設防分類標準,本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設計分組為第二組,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故本工程按地震設防烈度六度設計,各構精品整理頁腳內容件抗震等級按相應規范確定。七材料:1、本工程的板、梁、柱、墻及基礎采用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為2540。2、鋼筋為 HPB235、HRB335鋼及 HRB400 鋼。3、外墻、樓梯間填充墻采用加氣混凝土砌塊,其余隔墻采用輕質材料。第四部分、給排水設計說明一、設計依據1.(GB50015-2003)2009年版;2.(GB50013-2006);3.(GB50014-2006);4.(GB50118、40-2005);5.(GB8978-1996);6.(GB 50016-2006)7.建筑提供的設計資料;8.建設單位提供的市政資料。二、設計概況本工程小學總用地面積4656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26190平方米。學生人數 1920 人,幼兒園總用地面積10438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 7000 平方米。三、設計范圍本工程內小學單體建筑及其附屬設施的生活給水、排水、雨水、消防系統設計。四、給水設計1、水源:本工程以市政給水為水源,從市政給水管網中分別引出DN150的市政給水管,水壓0.3Mpa,在校區內形成 DN100環形管網。2、用水量1.小學用水量:精品整理頁腳內容用水項目用水標準用水數量19、用水時間(h)變化系數k 最高日用水量m3/d 平均時用水量m3/h 最高時用水量m3/h 學生及教師50L/班人1970人10 2.0 99 10 20 綠化3 L/m2日13968m22 1 41 21 21 食堂25 L/次人1970 12 1.5 49 4 6 小計189 其他小計 x15%28 總計 217 最高日用水量 217噸。2.幼兒園用水量:用水項目用水數量用水時間(h)變化系數k 最高日用水量m3/d 平均時用水量m3/h 最高時用水量m3/h 幼兒及教師50L/班人610人10 2.0 31 3 6.1 綠化3 L/m2日3650m22 1 11 5 5 食堂25 L/次20、人610 12 1.5 15 1.3 2 小計其他小計 x15%總計最高日用水量 60 噸。3、給水本工程為多層民用建筑,所有建筑均由市政水壓直接供水。五、排水1、本工程室外雨、污分流,室內污、廢合流。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與經隔油池處理的廚房廢水一起排入市政污水管,小學最高日排污量為 195m3/d,幼兒園最高日排污量為 54m3/d。2、雨水經管道系統收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雨水計算采用江蘇省南通地區暴雨強度公式(由當地氣象部門提供)其中設計重現期 p=3,地面集水時間 t=10min,徑流系數=0.65。六、消防給水本工程為多層民用建筑,設室內消火栓和室外消火栓,各系精品整理頁腳內容統的用21、水量如下表.用水項目用水標準(L/S)用水時間總用水量m3備注室外消火栓20 2 144 室內消火栓15 2 108 本工程以市政給水為水源,從市政給水管網中分別引出DN150的市政給水管,水壓0.3Mpa,在校區內形成DN100 環形管網。室外消火栓管網與校區室外給水管網合用。環網內結合水泵接合器的位置,設置3 只SS-150型室外消火栓在校區內最高建筑物屋頂設置 12 噸消防水箱,室內消火栓管道由校區室外給水環網分兩處引出,室內消火栓管道在建筑物內部形成環狀,在屋頂處與消防水箱連接,在一層室外設置水泵接合器。本工程按“建筑滅火器配造設計規范”GB50140-2005配置滅火器。第五部分、電22、氣設計說明一、設計依據1、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BJ 16-2008)2、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2000 版)3、1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GB50053-99)(2000版)4、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95)二、設計范圍:動力;照明;防雷、接地;弱電系統由甲方另行委托專業設計部門設計。精品整理頁腳內容三、負荷等級本工程消防負荷主要為應急照明,應急照明為二級負荷。電信系統電源、安全防范系統等為二級負荷。其余用電為三級負荷。四、供配電系統:1、本工程用電采用單位指標法計算,本工程按70W/m 2配置,消防負荷不計,本地塊共計2310KW。有功功率:Pe=223、310KW 補償后:COR=0.9 Sj=543KVA 2、供電電源:本工程設有10/0.4KV 變配電所。根據以上負荷計算,擬采用 630KVA室外箱式變壓器一座。最終容量以電業主管部門的審批為準。設高低壓計量.變壓器無功功率采用低壓側電容自動補償,功率因數自動補償到 0.9 以上。3、配電系統:1)對于單臺容量較大的負荷或重要負荷采用放射式配電;對一般設備采用放射式與樹干式相結合的混合方式配電。2)應急照明采用自帶蓄電池燈具。五、線路敷設:1、10KV 高壓電纜線路穿管暗敷至室外箱變。2、強弱井每層采用防火材料進行封堵。3、消防線路采用鋼管敷設,其它采用 PVC電線管暗設。4、室外電纜線路24、采用電纜穿管敷設,路燈線路采用套鋼管埋地敷設。六、電氣照明:1、光源:一般場所為熒光燈或節能型光源,醫務保健室和幼兒生活用房設置紫外線燈具,有裝修要求的場所視裝修要求商定;2、活動室、音體活動室,預精品整理頁腳內容留電視天線插座,并設置帶接地孔的、安全密閉的、安裝高度不低于 1.70m的電源插座。3、應急事故照明:樓梯間、(合用)前室,采用 220V電源供電3、疏散指示照明:在走廊、安全出口、樓梯間及其前室、電梯間及其前室、主要出入口等場所設置疏散指示,其連續供電時間不小于 30 分鐘,采用 220V電源供電,光源為壽命長的節能燈管;4、節日/室外照明:本工程設立面照明,兼作節日照明;在室外綠25、地,設草坪燈,在道路兩側適當位置設道路照明,采用220V電源供電,在值班室集中控制;七、防雷保護、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統:1、防雷保護1)按三類防雷建筑要求設防。2)防直擊雷:屋頂四周凸出部位設置避雷帶,屋頂所有金屬構筑物與防雷裝置可靠聯接,屋面防雷網格小于 20M 20M或 24M16M,引下線采用柱內主筋引下,基礎接地,引下線間距小于18M。3)防雷電感應:進出建筑物內的金屬管路,豎向敷設的金屬管道及金屬物的頂部和底部,建筑物內的鋼筋應與防雷裝置連接。4).防雷電波侵入:電纜采用埋地引入,進出線在進出端應將電纜的金屬外皮、鋼管等與電氣設備接地裝置相連。2、安全措施1)本工程低壓配電系統接地形式26、采用 TN-C-S 系統。:2)防雷接地、變壓器中性點接地及電氣設備保護接地等共用統一的接地裝置,要求接地電阻不大于 1,否則在室外增設人精品整理頁腳內容工接地體。3)本工程采用總等電位連接。4)水泵房、衛生間等處設局部等電位聯結。5)有線電視引入端、電信引入端及其電源系統設浪涌過電壓保護裝置。6)屋頂,和各配電系統設浪涌過電壓保護裝置。4、接地系統1)強、弱電共用聯合接地裝置,要求接地電阻應小于 1;2)電訊機房、監控室等弱電設備用房的接地利用統一接地裝置,獨立設引下線,采用BV-1x25PC32。八、弱電設計:1、有線電視系統:1)本工程在一層弱電機房內設一處光節點。2)弱電機房至各樓層線27、路采用金屬橋架敷設,弱電機房至各座多層采用穿管敷設。3)光節點原則上按一級放大器設計。4)電纜干線采用中心分配的星形結構;用戶分配網采用集線器分配到戶。5)下行模擬電視信號入戶電平為 693dB(到終端分配箱電平)。6)按二級負荷供電,采用基礎共用接地,機房設接地端子箱。2、電話和寬帶網系統:本工程在一層弱電機房內設電話和寬帶配線間,在樓層內設樓層分線箱至戶內。3、防范系統:本工程的安全防范等級為二級,安全防范由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實施。系統包括錄像機,監控器,切換器及攝像即等,幼兒園入口,首層廳堂門口等處各設若干攝像機;在幼兒園周界圍欄處設攝像機,輔助周界防越報警系精品整理頁腳內容統進行圖像監控28、。以上弱電系統,由甲方另行委托有關專業部門進行施工圖設計,暫在一層預留監控機房,電視電信用弱電機房,預留弱電管道井和線路通道。第六部分、暖通設計說明一、設計依據1、國家現行設計規范和設計標準:2、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 GB50019-2003 3、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等 4、建筑條件圖 5、體育建筑設計規范JGJ31-2203 二、設計范圍及設計參數1、本工程暖通設計包括以下內容:游泳館的空調設計、后勤樓衛生間通風 2、室外設計參數按照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中江蘇南通市的室外氣象參數選用。3、室內設計標準房間類別夏 季冬溫度相對濕度%溫游泳館26-29 60-29、70 2更衣室25 60 2辦公25 60 2三、空調設計該項目包括后勤樓、行政樓、綜合樓、體育館,其中后后勤樓、行政樓、綜合樓不設中央空調,均采用分體式空調,業主自行負責。不在本設計范圍之內。游泳館采用熱泵型室內泳池恒溫除濕空調機組,即可以為游泳館室內除濕,也能保持館內溫度。游泳館輔助用房采用 VRV多聯機空調系統。四、通風設計1、地下汽車庫機械通風系統,廢氣由豎井引至主樓屋頂排放。2、地下設備機房等分別設機械通風系統。3、空調房間根據需要設機械精品整理頁腳內容排風系統。4、衛生間等均設機械排風設施。5、在館內設置排風機,可以把高濕氣體排至室外,特別是夏季晚間空調不開啟時,可以把積聚在池廳高30、濕氣體及時排走,這樣利用晚間通風的作用,減少室內蓄熱量,同時可以造成池廳內負壓,使濕度大的氣體不進入低濕度的房間和走道。并在池廳通向走道的出口處設置具有防潮而且氣密性良好的簾布,以減少濕氣逸入走道和房間。六、自動控制及節能設計1、制冷機組控制系統為全電腦監視、控制,能自動根據負荷調節各機組運行。2、空調水系統采用采用變流量系統,水泵采用臺數調節和變速調節,節約水泵電能。3、全空氣空調系統能夠調節新風量,充分利用新風的冷熱量。在過渡季節可以轉為全新風運行以節約空調能耗。4、中央空調系統各末端水側均設溫控電動閥,避免房間過冷或過熱,達到舒適與節能的目的。七、噪聲控制1、空調通風設備均采用低噪聲設備31、并設減振基礎或減振吊架。2、空調機、風機等設備進出口風管上根據需要設消聲器,使室內外噪聲標準達到有關環保要求。第七部分、消防設計專篇一、設計依據1、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 2、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 GB50140-2005 3、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GB50084-2001(2005年版)4、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 GB50067-97 5、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 GB50116-2008 二、建筑消防設計精品整理頁腳內容1、安全等級本工程單體建筑包括綜合樓,教學樓,體育館,后勤樓,幼兒園,建筑高度小于 24米,為多層建筑,按多層規范設計,耐火等級二級。232、總平面地塊沿道路共設置三個出入口,建筑四周設置最小寬度為4.0米的環形消防通道,與出入口相連接,建筑間距滿足規范要求。3、平面建筑屋頂設置 12t 屋頂水箱一座。每個防火分區均有2 個以上安全出口。疏散距離控制:半地下汽車庫:60 米(盡端)小學地上部分:22 米(盡端)、35 米(安全出口之間)幼兒園地上部分:20 米(盡端)、25 米(安全出口之間)4、防火、防煙分區半地下汽車庫防火分區按小于 2000平方米設計,設備用房防火分區按小于 500平方米設計,地上部分防火分區按小于2500平方米設計。防煙分區按小于500平方米設計。所有設備用房房門及封閉樓梯間的門均采用甲級或乙級防火門,設備33、管道間用丙級木質防火門。管道井每層用耐火極限不低于樓面的材料封閉。三、給排水設計1.用水量小學用水量:室外消火栓:25L/S 火災延續時間 2 小時室內消火栓:15L/S 火災延續時間 2 小時幼兒園用水量:室外消火栓:20L/S 火災延續時間 2 小時室內消火栓:15L/S 火災延續時間 2 小時2.消防系統室外消火栓:本工程給水由市政給水干管分別引入,小學管徑均為DN150,幼兒園管徑均為 DN100,在本工程征地紅線范圍內形成環狀。室外消火栓管網與生活給水管網合精品整理頁腳內容用,消火栓間距不大于120 米,管道成環狀布置,并結合消防水泵接合器的位置布置。消防水箱:設在小學與幼兒園屋頂,34、內儲 12 噸消防水量。室內消火栓:在室外給水環管上分別引出兩路給水管經防污倒流閥后接入室內消火栓管網,管徑均為DN100,在小學與幼兒園建筑內形成環狀。采用屋頂消防水箱消防接合器室外給水管網聯合供水。屋頂水箱為12m3。消防水泵接合器按規范規定設置。室內消火栓系統豎向分為一個區。室內消火栓的布置能保證同一防火分區兩股充實水栓同時到達室內任何部位。廚房、灶臺、排煙罩、煙道進口端及煙道處均設ZCPY/JA自動滅火設備。高低配電室屬于特殊重要設備室,設置氣體滅火系統。按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配置建筑滅火器。四、電氣消防設計本工程依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要求,采用以下措施,以消除電氣火災隱患,及時35、監控火災事故發生和在火災時自動控制消防滅火設備,及時有效地進行撲救,以確保人員和財產安全。1、首先在電氣設備材料選用上采用阻燃管線材料。2、為對整個建筑的火災事故進行及時的監測,把火災消滅在萌芽階段,設有以煙感為主的火災自動報警消防聯控系統,火災廣播系統和火災通訊系統。3、設有自動報警的區域均設有手動報警和消火栓報警。防火分區內任一位置到最近一個手報步行距離不大于 30M。4、在上述設有火警系統的場所均設有火災疏散指示和事故應急照明系統,燈具采用帶有鎘鎳精品整理頁腳內容充電電池的應急燈具,應急照明時間大于 30 分鐘。5、防火分區內設置揚聲器,其數量能保證樓層內任何部位到最近一個揚聲器距離不大36、于25M。6、消防控制室、設有可向 119直接報警的外線電話。并設有無線報警系統。五、防排煙及防火設計地下汽車庫設與排風合用的機械排煙系統,無汽車坡道的防火分區另設機械補風系統。防煙樓梯間、合用前室設機械加壓送風系統。長度超過 60米的內走道均設機械排煙系統。4、空調通風風管穿越機房、防火分區、樓板等處及水平管接至豎井處均設 70防火閥。5、空調通風風管及其保溫材料均采用不燃材料。消防排煙、正壓送風系統風管采用耐火時限2 小時以上的材料。空調水管保溫材料采用難燃 B1級材料。第八部分、衛生防疫和環境保護設計專篇一、設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室內給排水和熱水供應設計規范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37、GB3096-82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87-88 各專業提供的有關基礎資料二、技術措施1、基地中廚房處于常年主導風下風向。2、嚴格按規范要求控制餐廚比,保障廚房實用面積充分,地面通過明溝排水。廚房內做到員工與食物的潔污分區,具體到施工圖時將與專業廚房公司配合,嚴格按國家有關飲食建筑的規范精品整理頁腳內容執行。3、廚房的直接上層或貼鄰均不設衛生間。4、給水處理設計首先在設備選型時選用低噪聲管材;室內排水通氣管均通大氣;餐飲廢水經隔油池處理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網等。5、污水處理在排水設計中做好污水處理,室內采用污廢分流制,室外采用雨污水分流制。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廚房廢水經隔油池處理后與廢水一起排38、入市政污水管。6、廢氣處理廚房油煙經電子油煙處理裝置處理后高空排放。第九部分、節能設計專篇一、設計依據1、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2、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3、建筑外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GB/T7106-2008 4、建筑外窗保溫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GB/T8484-2002)5、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節能專篇(2007)建筑分冊6、江蘇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GJ32/J96-2010)二、建筑節能建筑節能嚴格按照規范做好節能設計,落實節能措施。建筑體型設計整體完整,注意窗墻面積比控制,采用中空玻璃,斷熱型鋁合金型材39、,加強門窗密閉性,做好遮陽處理。建筑屋面、與空氣接觸的樓板、冷熱橋處作保溫隔熱加強處理,達到標準要求。本工程教學樓、綜合樓、體育館、后勤樓、幼兒園根據江蘇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按乙類精品整理頁腳內容公共建筑節能 50%的要求進行設計。三、給排水節能設計在設備選型時盡量選用低能耗設備,如采用了變頻調速給水設備等,以利于節能;其次,為節約能源,四層以下用戶用水均由市政水壓直供,以充分利用市政水壓;各不同用水部位均設置水表計量;選用節能型潔具及設備;室外明露及室內公共部位易結凍的生活給水、消防管道采取保溫措施等。四、電氣節能采用低耗、節能型變壓器,減少電能損耗。采用靜電電容器進行無功補償,減少無功損耗。采用熒光、稀土等光源和節能型燈具,提高光效,節能能源。重要場所照明控制采用智能照明控制,提高照明質量,同時節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