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科技園區國防科技園規劃設計.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地**
編號:1232131
2024-10-11
16頁
92.44KB
1、.Word 資料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科技園區國防科技園規劃設計項目名稱: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科技園區國防科技園規劃設計招標單位:北京理工大學科技園公司成果完成時間:2009年 7 月目錄項目分析項目分析規劃背景規劃范圍與現狀分析規劃目標 項目分析 規劃背景 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科技園前期概況自1992 年起,北京理工大學與當時的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合作建設學校周邊產業開發區,共同投資三億多元建設了三座大廈(理工科技大廈、海淀科技大廈、理工國家教育交流中心),形成了科技園周邊產業開發區的主體建筑。目前科技園周邊產業開發區占地面積約100 畝,已開發建成近10 萬平方米建筑物。理工科技大廈建筑面積2、32083 平方米,用于中小企業創業,具有中小型科技企業辦公良好環境,地理位置優勢突出。海淀科技大廈建筑面積28000 平方米,是中關村科技園區數字園辦公大樓。理工國際教育交流大廈建筑面積19956平方米,大廈內有入駐企業辦公場地,北京理工科技集團總部設在大廈六層,大廈內設有用于企業交流、學術會議、信息發布等報告廳、會議室,三星級客房和中西餐廳等服務設施。理工科技大廈海淀科技大廈理工國際教育交流大廈項目分析規劃背景項目區位與規模區位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校區位于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 5 號。校區東鄰中關村南大街,南接魏公村路,西毗蘇.Word 資料州橋街,北跨北三環路,與友誼賓館接壤,處在北京3、海淀區文化城、中關村科學城和北京新技術開發試驗區中心地段,具有得天獨厚的辦學條件。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科技園區國防科技園規劃 項目位于學校中關村校區西部(戊區),西三環北路與北三環西路交叉口,南與5、6 大學生公寓隔校園道路相望,北至校園北路向西延長線,西臨西三環,東至校園西路。占地面積與建設規模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科技園區國防科技園規劃項目占地面積73 畝(約 4.9 萬平方米),地塊呈南北向直角梯形(南端頂邊176 米,北端底邊 209 米,南北長 255 米)。本項目用地性質為教學科研用地,擬規劃建設規模為:規劃容積率4.2,控制高度80 米,建筑密度30,綠地率 35,地上建筑物規模20 4、萬平方米。項目在北京市的區位項目在理工大學的區位項目分析規劃范圍與現狀分析規劃范圍項目地處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校區西部,南至5、6 大學生公寓北側,北至校園北路向西延長線,東至校園西路西,西至西三環。周邊現狀分析項目地理位置重要,主要考慮如下周邊現狀:第一,項目處于西三環北路與北三環西路交口,重要臨街面面向三環,對將來建成的建筑外立面形象要求較高。第二,項目與武警總部大樓和北京電視臺辦公樓隔三環相望。第三,考慮項目本身與校園主樓的相互關系。綜上,設計時需要從各個角度,各個高度都推敲科技園區建筑的形體關系,才能滿足周邊環境的需.Word 資料要。項目分析規劃范圍與現狀分析校園軸線分析分析北京理工大5、學校園總體布局,本次規劃項目處于學校大門主樓體育場的軸線盡端上,規劃中應充分加以考慮。項目地塊本身應具有節點性,作為該軸線的收尾。校園建筑肌理分析對建筑與校園用地進行肌理分析發現,校區內建筑大部分為南北向建設且建筑體量較小,在下一步的設計中,建筑體量的設計需參考校園現狀予以考慮。提倡和鼓勵以維持現有肌理,不破壞校園結構為主的設計思路。項目分析規劃范圍與現狀分析校園已有建筑分析對項目進行實地踏勘中我們發現,校園內建筑色彩偏向淺色,大部分以白色或淺灰色調為主,此結論將對下一步的設計進行指導。白色調和淺灰色調對科技園區也是非常好的搭配和選擇。學校公共空間分析對學校的公共空間進行分析,校園內公共空間主6、要包括路邊綠地、樓前廣場和體育場地,公共空間類型單一,缺乏獨具特色的公共空間。可以利用本次項目,為北理工校園創造和提供一處有特色,高品質的開放空間。相關研究大學科技園的建設與發展案例分析相關研究 大學科技園的建設與發展科技工業園的興起與大學科技園的出現對科技工業園的早期認識在 20 世紀 90 年代以前,大多數對于科技工業園的認識是這樣的:科技工業園“首先是在臨近學術、科研開發單位的地方,進行以房地產開發為基礎的建設活動,它為高技.Word 資料術產業提供高品質的建筑單元和高品質的環境條件”??萍脊I園是“政府、企業和大學規劃設計出的一種良好的區位環境,來促進科學和工業之間的聯系、孵化或吸引高7、技術企業,促進科技成果商品化轉移的場所”。這些定義均強調了科技工業園區應具有一定的區位和高質量的環境,能夠通過提供良好的場所,從而促進進行高科技研究開發與生產的企業的相互聯系。但它們也都有片面性,它們只強調了科技工業園的區位和建設的表賣弄形態,認為只要有好的區位,有諸多因素的加入就自然會有創新的出現和產業的聚集,這種觀點現在被證明是一種偏見。英國科學園區協會和國際科學園區協會在 20 世紀 80 年代所下的定義開始突出強調科技工業園的性質與功能,認為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與大學和其他高等教育機構或研究機構具有正式的、運作上的聯系、第二,意圖鼓勵區內知識密集型企業及其他組織的形成與發展。第三,具8、有積極鼓勵技術與商務技能在區內企業間轉換的管理功能??萍脊I園產業發展的綜合體它是以發展高科技產業為目的,在科研力量較為集中的區域開辟一處環境優雅的地方,集中風險資本、技術人才和高科技企業,是經過規劃建設的科學和工業綜合體,其任務是研究、開發和生產高技術產品,促進科研成果商品化。世界科技工業園的發展與啟示緊緊依靠大學,尤其是研究型大學和重點研究機構第一,知識創新,包括基礎知識和應用知識。第二,人才培.Word 資料養,包括大學本身的教學和對科技工業園的科技人員的繼續教育。以斯坦福大學為例,他每年向硅谷輸送大量畢業生,并鼓勵教師和學生參與當地公司的科研課題。同時將大學的課堂向當地公司的工程師開放9、,鼓勵他們到斯坦福大學來進修研究生課程。第三,大學可以直接承擔企業的角色,支持將自身的研究成果應用于產業投資和商業風險的網絡中。最明顯的例子是像斯坦福大學或劍橋大學那樣,由大學自己建立科技工業園。發揮協同作用,建立有效的創新機制這種機制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發掘人的潛能,調動人的創新積極性。因為科技創新首先來自人的思維創新,然后才能進行新思維的物質驗證實踐。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工業園中,科技創新的利益主體是個體或集合為群體的人。而科技工業園使這些人匯聚,并為他們提供有利于創新的環境。相關研究 大學科技園的建設與發展科技工業園的興起與大學科技園的出現這種機制的外圍是一個推動創新的大環境。包括10、提供優惠的信息、場地、資金,以降低啟動的阻力;提供靈活的市場化運作渠道,以實現創新成果的價值兌現。開放的環境和寬松的政策大多科技工業園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向入園者提供開放的環境和寬松的政策。如在臺灣新竹科學工業園里,企業可以享受到一系列優惠政策和鼓勵措施,因此園區內吸引了大量海外留學人員和外國公司的投資,從而造就了一大批高科技公司。良好的.Word 資料基礎設施良好的基礎設施是產業發展的基本保證。如在交通方面,高技術產業不像傳統產業那樣消耗大量的原材料,產品也往往體積不大,因而對交通的要求是快速、方便。通訊條件的好壞對于高科技產業至關重要,特別是快速、大容量、網絡化的通訊媒體更是必不可少的;在11、能源供應方面,它要求潔凈可靠;在供水方面,它對于水質的要求比傳統產業要苛刻的多。相關研究大學科技園的建設與發展我國大學科技園的功能組成“孵化器”或“創業園”“孵化器”是大學科技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為新產品和小型企業誕生與成長提供幫助的組織形式,是通過實施指導性管理、提供綜合性服務,為科技型小型企業的起步和發展提供局部優化環境的中介實體。其服務內容包括:為項目發起提供活動場所;加強科研機構、金融機構和新興小型企業之間的聯系;從法律、技術、財務和商務等方面給小型企業以幫助;為被孵化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和后勤保障等。國外有研究資料表明,創新企業如果沒有接受“孵化”,其成功率僅約2,而進入“孵化器12、”的企業的成功率則高達 70。我國“孵化器”的典型代表是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它是吸收外國“孵化器”的做法并結合中國國情創立的。目前,大學科技園中的創業園一般都是由科技園與當地的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合辦的。研發與產業區高科技研究與產品開發,實驗室、實驗樓占的空間不一定很大,但它對.Word 資料附屬服務設計的要求較高,如計算機房、圖書信息中心、會議辦公用房、輔助車間、倉庫等,要求建造得緊湊、方便。同時,大學科技園作為科技創新的源頭,研發所占的比例高于一般的科技工業園,因而在占地上應有一定的規模。研發類建筑宜布置于園區中比較安靜、穩定的地塊,以形成良好的、市域腦力工作的大環境。對于校園周邊的園區13、,應該使研發區盡量靠近校園內部,以方便二者之間的互動與聯系。貿易與管理服務用房貿易是企業面對市場的重要產業活動,是研發、生產與市場的溝通橋梁。他對建筑用地的要求很靈活,既能與科研事業相結合,又能與生產活動相結合,但更適合成規模地集中建設,形成有相當影響力的科技貿易與科技信息中心。其用地也適于選擇在園區與城市干道相交匯的外圍部分。這樣既可以起到較好的標志作用,也便于發揮社會效益。管理與服務類建筑是大學科技園中樞,里面容乃著科技園的管理機構、負責建設和提供各種服務、業務支持的機構、企業,例如銀行、保險公司、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科技信息中介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公共信息平臺、園區的物業服務公14、司、風險投資公司、會展中心等。他們是現代企業賴以生存的商業環境保障。在布局上宜在園區的中心區位,作為園區整個空間的控制要點:也可與貿易用房結合布置,成為塑造園區形象的重要元素。生活配套服務設施大學科技園內的從業人員大多具有年輕、收入高、從事.Word 資料腦力勞動、需要交流等特相關研究大學科技園的建設與發展我國大學科技園的功能組成點。這些特點決定了在大學科技園中要設置相應的生活配套服務設施。其中包括體育休閑設施、文化活動設施、餐飲娛樂設施等多項配套服務內容。這些內容所占的比例視園區的周圍環境和規模而定。在大城市中的科技園,周圍的城市娛樂與服務設施比較完善,可以依托城市的現有資源,所以園內服務設15、施的比例可以小一些。園區的用地比較大,因此,園區自身配套的服務設施一般比較齊全。例如東大軟件園內就有俱樂部、游泳館、高爾夫球場等多種設施。在配套設施中,比較特設的是交流空間。在大學科技園中創造交流空間十分必要,它可以使一家餐館、一間酒吧、一個茶室,也可能是走廊里的一個較大的空間或是樓梯轉角的一個沙發。大學科技園在整體規劃和單體設計中都應該考慮這個問題,創造交流的可能性。住宅住宅一般只出現在建于郊區的大學科技園中,期目的是為遠離市區的員工提供住房,有的也帶有一定的房地產開發的色彩。由于本功能組成與本次設計任務關系較弱,在此不再贅述。相關研究大學科技園的建設與發展我國大學科技園的空間形象與影響要素16、影響我國大學科技園空間形象的要素大學科技園的功能組成與選址區位從功能上,首先,科技研發與科技貿易是園區的主要產業活動。由于生產制造活動的弱化是他們對建筑.Word 資料空間的要求已大大低于傳統的工業園區,普通的辦公寫字樓成為主要的建筑形式。其次,中小型企業對孵化服務的需求與從業人員對工作生活品質的追求,使綜合服務于集中的綠化景觀成為功能布局的中心,在空間上也成為組織空間關系的核心。從選址類型上講,首先,處于城市之中的園區土地資源相對有限,獲取的成本也比較高,因為建筑的密度比較大;而選址郊區的大學科技園用地比較寬裕,而且往往有較好的現有景觀環境,因此通常采取低密度的建筑形式。其次,處于郊區的園區17、的周邊環境比較簡單,往往是農田或者村落;而城市內的園區,尤其是靠近大學的園區,不但要受周邊城市建成區環境的影響以及城市整體規劃的控制,而且還要與大學校園的整體環境以及總體規劃相協調。大學科技園內從業人員的特點第一,年輕、受過高等教育、高收入的技術人員構成了大學科技園內企業從業人員的主體。第二,從業人員交流方式的兩極化發展。隨著現代通信設備和網絡的發展,人與人的交流,尤其是從事科技產業的人員之間的交流越發呈現兩極化的發展趨勢。我國大學科技園的空間形象類型目前我國大學科技園從空間形態的角度出發,可分為四種:城市高密度寫字樓群型、城市近郊中密度校園新區型、城市低密度科學公園型、城市遠郊低密度田園型。18、城市高密度寫字樓群型城市中的土地資源非常有限,我國目前主要的大學科技園都建立在城市化程度比較高的大城市,土地價格.Word 資料昂貴,用地現狀條件復雜,拆遷費用較大。所以為提高土地利用率,園區規劃的建筑密度玩玩比較高,容積率一般在2.5以上。這種園區容納的企業一般不僅僅是中小型創新企業,對一些國內大型企業和大型跨國公司也很有吸引力。園區內的主要產業活動是研發和貿易,所以經常以中高檔寫字樓的形象出現。但這種園區往往位于大學周邊,對于臨近的校園空間有一定影響,在規劃中容易產生矛盾。清華科技園是這類園區的典型代表。園區占地面積為16.5 公頃,規劃建筑面積為 46 萬平方米,容積率高達2.79。建筑19、高度一般是45米,部分為80 米,局部標志性建筑高達100 米。城市近郊中密度校園新區型知識經濟時代的大學已不再是封閉的象牙塔,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功能日益完善、豐富,使原有的大學校園在發展用地上捉襟見肘,在校園的周邊地帶難以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大學科技園區。這種城市近郊的園區距離所依托的大學很近,交通便捷,在發展科技園功能的同時,往往將大學內部的一些社會化或商業化程度較高的功能也分離出來,在科技園內發展。在空間形象上,大學科技園也與大學校園比較類似,容積率一般在1 左右。西安交通大學科技園是這種近郊中密度校園新區型的代表。城市低密度科學公園型這種類型的園區在我國大學科技園的現實規劃中并不多見,20、哈爾濱工業大學科技園是這種類型的代表。黑龍江省政府于哈爾濱市政府對哈爾濱工業大學科技園的建設.Word 資料十分重視,將毗鄰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哈爾濱動物園遷走,作為科技園的建設用地,占地面積37.35 平方公里。該地塊位于哈爾濱城市總體規劃的環城綠帶中,用地的開發強度受到城市總體規劃的嚴格控制,因此,建筑密度比較低,而綠化率則高達 65。城市遠郊低密度田園型這類園區建于城市的郊區,周圍多是農田、村落。其選址一般位于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旁和交匯點,以方便與城市的交通聯系。由于園區的土地成本比較低,所以用地規模較大,在規劃設計上也受到國外一些園區規劃的影響,容積率控制得很低,一般在30 左右。園區往往21、會擁有大片的開放綠地或水體,建筑布局自由,完全擺脫了城市的束縛。規劃中建筑與環境的結合成為設計的重點,美好的田園風光成為這類園區的建設目標。相關研究案例分析各國高科技園區比較研究從 1951 年世界上第一個高科技園區斯坦福工業園(也就是后來的“硅谷”)誕生至今,“高科技園區”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目前已遍布世界各地,總數逾千。但由于各國在社會制度、文化傳統、經濟實力上存在差異,以及園區發展處于不同階段,因此使不同園區在具體管理模式和體制的選擇上出現差異:如北美的園區以美國高技術園為典型,很多是純市場經濟的產物,這與美國歷來信奉“自由經濟”的觀念是一脈相傳的;東亞的園區則多為政府規劃的產物,這與東亞22、地區傳統的集權文化休戚相關。即使在同一國家,.Word 資料不同區域的開發區也往往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如美國的硅谷和北卡羅來納州三角研究院,前者基本屬市場經濟產物,后者則帶有明顯的政府干預的烙印。此外,各國高科技園區的名稱也五花八門,不一而足,如科學工業園、科學技術園、科學園、科學城、硅谷、硅島等。下表從幾個方面列出了世界一些主要高科技園區的發展概況。產業綜合體(包括大學、企業、孵化器等)由建立高技術公司的產業綜合體(包括大學、企業、孵化器等)足額成、這些綜合體把研究與開發和制造聯系起來。典型例子是美國的硅谷。“硅谷”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的舊金山經圣克拉拉至圣何塞近50 公里的一條狹長地帶,是美23、國重要的電子工業基地,也是世界上最為知名的電子工業集中地。它是隨著20 世紀 60 年代中期以來,微電子技術高速發展而逐步形成的。特點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國一流大學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學為依托,以高技術的中小公司為基礎,并擁有思科、英特爾、惠普、朗訊、蘋果等大公司,融科學、技術、生產力為一體。目前它已有大大小小電子工業公司達10000家以上,所產半導體集成電路和電子計算機約占全美1/3 和1/6。80 年代后,生物、空間、海洋、通訊、能源材料等新興技術的研究機構紛紛出現,該地區客觀上成為美國高新技術的搖籃,現在硅谷已成為世界各國半導體工業聚集區的代名詞。硅谷作為美國24、信息社會“最完美的范例”,“世界微.Word 資料電子之鄉”,是美國最為成功的高技術開發區之一。硅谷的崛起使美國社會從工業時代過渡到信息時代,開了人類社會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的先河。硅谷不但開拓了新的產業,更重要的是開拓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模式:風險投資、孵化器、股份期權、科技園等、硅谷不僅是美國西部經濟第二次開發的典型代表,而且成為世界一流園區的典型代表,是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高技術開發所效仿的對象。2000 年,硅谷地區的 GDP 總值超過 3000 億美元,占美國全國的3 左右。2004 年地區人均收入53000 美元,是美國全國人均收入的 1.6 倍。美國硅谷相關研究案例分析各國高科技園25、區比較研究科學城它通常由政府進行規劃與建設,把大批研究機構和科學專家集中在高質量的城市空間,為產生卓越的科學成就而進行協同的研究活動。日本的筑波坐落在東京的東北部,離市中心大約六十公里,鄰近東京成田國際機場,是日本國家級的研究基地。筑波科學城占地約29 平方公里,中部為服務和商業中心,北部為文教、科研區,南部為理工研究區,西北部為建筑研究區,西南部為生物、農業研究區,科學城集中了數十個高級研究機構和兩所大學,并以設備精良、人才眾多、研究基礎雄厚著稱,是日本最大的科學中心和知識中心。筑波科學城于 1965 啟動,日本在首相辦公室下面設立“科學城推進本部”,由國土廳長官擔任主席,成員包括內閣各部的26、副部長,.Word 資料并決定土地開發和公用設施建設項目由住宅和城市開發集團負責,科研和教育機構的建設由建設部負責,筑波新城開發公司則負責建造和管理道路、公園和商業服務設施,在政府強力推動下,整個項目工程于1985 年基本完成。筑波科學城屬于以開展基礎科學研究為主的科學城,主要由日本政府資助,這里集中了日本大約30 的國家研究機構及其40 的研究人員,國家研究機構全部預算的一半左右也投資在這里,主要從事高能物理、生命科學、材料科學以及化工、機械、電子、氣象和環境等多學科的綜合性研究。筑波科學城在發展過程中,始終注意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城區綠地環繞,空氣清新,環境宜人,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是科27、學城留住人的重要因素;科學城內建有促進研究院所和研究人員之間交流的機構和場所,它有力地促進了技術創新,這類機構在初期啟動時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日本在建設筑波科學城的進程中,十分重視制定法律法規,政府先后公布了“筑波研究學園都市建設法”、“筑波研究學園都市建設計劃大綱”和“高技術工業積集地區開發促進法”,這一舉措為科學城的穩定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筑波科學城發展的頭10 年,私營研究機構的參與并不積極,在規劃給私營研究機構的三個研究園區中,絕大部分物業都是空置的。后來,隨著基礎設施的改善和一系列國際展會的舉辦,加上立法上允許私人企業使用國家院所的設施,私營研究機.Word 資料構越來越多28、的進入園區發展,現在,筑波科學城已有數百家私營研究機構。日本筑波相關研究案例分析各國高科技園區比較研究技術園區技術園區類似于新型的產業行政區劃,其目的是在某一劃定的地區集中興建一批高技術產業公司,是該地區在國際競爭和以信息為基礎的新的條件下增強生存與發展能力。這類技術園區包括政府規劃型、混合籌建型和大學倡議興建三種類型。政府規劃型中國臺灣新竹科技工業園中國臺灣新竹科技工業園于 1976 年開始籌建,1980 年 12 月 15 日正式成立,園區規劃面積 21 平方公里,開發面積6.32 平方公里,距臺北 70公里,距離桃園國際機場約40 分鐘車程,縱貫臺灣南北的高速公路和鐵路從旁穿過,交通十分29、便利。目前,園區有 400多家企業,從業人員 13 萬人,其 GDP 貢獻值占臺灣地區的10 左右。新竹科技工業園內有高速計算機中心、精密儀器發展中心、芯片設計制造中心、工業技術研究院等應用研究機構,并與臺灣清華大學、臺灣交通大學緊鄰,附近還有中華理工學院等數十所大專院校,這些大學及研究機構對于園區的技術研發、在職訓練及新創公司的育成有很大的幫助。新竹科技工業園由政府主導開發,臺灣當局在新竹科學工業園內設園區管理局,負責辦理園區日常事物,凡是入園企業須向政府部門申請的項目都可以在管理局辦理;此外,管理局還引進電力、電信、郵政、水務等公用配套部門在園區設立.Word 資料分支機構,并為入園企業提供方便專業的工商、稅務、金融、法律和財務中介服務,始終關注入園企業需求是管理局的服務宗旨。管理局還對進入園區的企業進行較為嚴格的審查和監控,只有具備較強創新能力的企業.